山西自然景點導遊詞(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W

山西自然景點導遊詞 篇1

蒙山大佛,又名西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餘公里處的蒙山。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本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大佛被重新發現,但佛頭已不知去向。現在的大佛頭部爲後人新鑿的。

山西自然景點導遊詞(精選5篇)

蒙山大佛兩腿底部至頸部高約30米,按照比例計算,加上佛頭高度,大佛原本高度約爲46米。大佛前的平臺上存有面闊三間的建築遺蹟,門墩石和地栿尚在。遺蹟北面存有一龜趺,碑已失。佛龕西側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閣時嵌入樑檁所用。大佛龕外東側,崖面上還有一塊摩崖碑刻和二個洞窟的遺存。

山西自然景點導遊詞 篇2

公園門口有一個花型噴泉,當噴泉噴出水注時,無數水注交錯一起,就像一朵盛開的水牡丹。

走進大門,一列長長的噴泉展現在眼前,噴水時,水柱相互交錯着,形成了拱形的門,好似《西遊記》裏的“水簾洞”,噴泉灑到行人的身上,像是潑灑了許多快樂和幸福。

踏着石板鋪成的小路,走在林陰小道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好像讓遊客把所有的煩惱忘掉,讓快活充滿心間。

春天,正是百花盛開、萬物復甦的季節,鬱金香、牡丹、月季、迎春花、丁香、桃花……都在公園裏爭奇鬥豔,競相開放,這麼多芬芳迷人的花朵當然少不了資歷最老的觀衆——蜜蜂。蜜蜂在花叢間飛來飛去,傳遞着甜蜜和友誼。

海洋館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男女老少都來到這裏觀賞着海底的美景。隧道里,工作人員正在和鯊魚嬉戲,那優美的姿態着實讓人着迷,而驚險的動作也不時引人驚叫。

公園裏,各種遊樂設施多得數不清,就拿旋轉木馬來說吧,伴隨着歌曲,旋轉木馬也一高一低,好像快樂的小馬蹦蹦跳,給公園添加了一份笑臉。

“激流勇進”也很好玩,當鯊魚船像蝸牛一樣緩緩地爬上最高處,停留片刻,突然,像一道閃電一樣直入谷底,水花飛濺到遊人身上,歡呼聲、驚叫聲,響徹雲霄。

要想享受到這無盡的樂趣,只有親自到公園,才能感到心情舒暢,體驗到無盡快樂。

這就是美麗的迎澤公園,我們家鄉的迎澤公園。

山西自然景點導遊詞 篇3

文山西華公園(又名三元洞),位於雲南省文山縣城開化鎮西面3公里的西華山上。據說,這一遊覽勝地,是清朝同治初年由一姓潘的和尚發起,由許多能工巧匠自動參加開闢的。到了光緒年間,又開始建造亭臺樓閣,以後經過多次加工,增設了石級、涼亭,添置了奇花異樹,稱爲“三元洞”,這是象徵科舉時代的“連中三元”。三元洞地勢十分險要,氣勢磅礴,景色秀麗,洞內寬敞,空氣自然流通,洞外亭臺樓閣,層層疊起,雕樑畫棟,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於洞口憑欄遠眺,遙見山川平疇,盤河如帶,可以把羣山環抱的文山壩子及壩子上的田園、村落盡收眼底。洞周圍樹林茂密,氣候清涼,是避暑和遊覽的勝地。

三元洞從1981年起,重新修建,並新開闢場地104畝,建成西華公園。園內石階上迎面就是石雕的九條蛟龍,五彩斑斕。相傳古時候有18條惡龍,在這一帶興風作浪,傷害人民,住在西華山上的壯族青年阿儂,不顧生命危險,跳入盤龍江中與蛟龍搏鬥,在諸神的幫助下,終於制伏了蛟龍,使18條龍分居於盤龍江的兩岸,而且要口吐清泉造福人間,兩岸各形成9個龍潭,流出清泉灌溉着良田。在右岸的9條蛟龍,爲了顯示自己改惡從善,造福人間的本領,紛紛彙集到西華山來。九龍匯是人們懷念阿儂和諸神的功勞,用優美的線條雕刻藝術,形象的再現了這一神話傳說。

整個西華公園,一眼望去,那層層刀削斧鑿的危崖巨石,氣勢雄偉,懸崖絕壁之上,點綴着16處亭臺樓閣,大部分建築在300米高的絕壁上,即驚險雄奇,又富有層次。

山西自然景點導遊詞 篇4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光臨北嶽恆山旅遊、觀光!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五嶽,齊名天下。既是我國重要的文物古蹟薈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發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現爲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

恆山,亦名“太恆山”,又名“元嶽、紫嶽、大茂山”,漢時因避漢文帝劉恆諱,一度改稱爲“常山”。據《尚書》載:舜帝北巡時,曾遙祭北嶽,遂封北嶽爲萬山之宗主;之後,大禹治水時有“河之北屬恆山”的記載;先後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嶽爲王、爲帝,明太祖又尊北嶽爲神,可見歷史之悠久。

恆山山脈祖於內蒙陰山,西銜雁門、東跨河北、南屏三晉、北臨燕雲,奔騰起伏,綿延五百里,號稱108峯。主峯天峯嶺坐落於渾源城南,海拔20xx米,疊嶂拔峙、氣勢雄偉,自古以來被譽爲“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峯兩山對峙,渾水從中奔騰而瀉,幽峽深谷,藍天一線,形成一道絕塞天險。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曾有“天地有五嶽,恆嶽居其北,巖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的詩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對恆山的雄渾險峻,驚歎不已,在其遊記中寫道:“伊闕雙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擬也!”正因爲恆山具有扼關帶水,地險山雄的特殊地理環境,成爲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其特殊的軍事戰略地位受到歷代軍事專家所倚重,後人集歷史經驗總結的“代國靠恆山而存天下,燕趙憑恆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恆山而爭天下,晉慕容據恆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恆山而分天下”,充分證實了恆山的軍事價值。

恆山漢代建廟,到清初僅恆山主峯周邊就建有各種寺廟六十餘處,有三寺四祠七亭閣,七宮八洞十五廟之說,形成蔚爲壯觀龐大的古建築羣,和濃郁的道教文化氛圍,顯示出北嶽恆山無窮的魅力。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國道教在恆山留下了他們風雨蒼桑的足跡。遠在春秋太上老君相傳在北嶽恆山千佛嶺結爐煉丹,燃燈道人演兵鬥法;西漢初昌蓉往來於恆山;西漢景帝、宣帝年間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恆山修煉神仙之術,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爲天師的寇謙之在北嶽宣揚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從嵩嶽投奔恆山修煉香火盛極一時;唐朝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恆山修煉,名道人管革結爐悟道,致使恆山道教道場香火名揚天下。恆山道教主流屬全真教龍門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雙修一應俱全。

恆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恆山的風光美景更是錦繡中華壯麗山河的傑出代表。出渾源城南不遠,雄偉的恆山拔地而起,東爲天峯嶺,西爲翠屏峯,渾水從深峽窄谷中奔騰而瀉,注入桑乾河,這段深谷長峽就是“金龍峽”。相傳公元前220xx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恆山,穿行此處時,面對飛舞的巨龍,奪口而瀉的飛瀑,一幅活靈活現的“巨龍吐瀑”圖,使這位中國的始皇驚歎不已:“乃爲神龍也”,後人在山崖上鐫刻了“金龍口”三個字。

走出金龍口便是恆山山門。恆山山門高10米,寬16米,明清風格,爲四柱七樓,三開門格式,混凝土澆注,純白大理石圍基,斗拱鋪作,黃琉璃瓦覆頂,正面正中匾額“北嶽恆山”爲原新華社長、當代大手筆穆青題寫,後面匾額“絕塞勝境”系當代書法名家夏桐鬱所書,整個山門莊嚴雄渾。

穿過山門沿山路盤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嶺村。因過去皇帝祭祀北嶽,此處爲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並建真武大廟,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幾年,隨着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在停旨嶺新架客運索道一條,新修全國最大的山嶽型停車場14000平方米,旅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爲中外遊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站在停車場向東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簾,峭壁上“恆宗”兩個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張升手筆,兩字總高十三米,寬六米,字體雄渾,遒勁剛健,橫直如棟樑,點捺大如牛。恆山作爲道教名山留下數以千計的石刻銘文,但“恆宗”二字最具恆山特色。

連接“恆宗”與“恆宗殿”的這段路叫“步雲路”。過去,恆山林茂樹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爲煙雲繚繞,當您踏上步雲路,猶如在濃雲密霧中穿行,所以又有“雲路春曉”之說,爲恆山古十八景之一。在這雲霧瀰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鬆,亭亭不同,鬆鬆各異,有詩讚曰:“鳥道橫斜一線天,誰知高上最翩翩,青來兩眼千山翠,白曳又鳧萬壑煙,抱朴古鬆陰道左,避人元鶴午雲邊,扶藜待叩元通跡,踏遍靈崖採石蓮”。

沿步雲路上行至一華里,便是著名的“虎風口”。不遠處屹立着一株參天古鬆曰“懸根鬆”,所以此處又稱“虎口懸鬆”,爲恆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處風口,恆山又山高風大,登臨此處,風聲樹聲交織在一起,如猛虎咆哮,聲震幽谷。穿過懸根鬆,我們發現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許多蹄形的小圓坑,淺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傳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恆山修道,經常騎一白驢出入恆山,天長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蹤,至今仙驢蹄跡依稀可見,後世人習慣地稱這段路爲“果老嶺”,也稱“果老仙蹟”,恆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嶺東側是一處聳入雲天的萬仞絕壁,危崖欲傾,古鬆摩雲,大有恆山壓頂,懸崖欲摧之勢。每當夕陽西下,殘陽輝映山壁,便會出現“餘輝返照千山色,滿峪參差入畫中”的奇光異景,名曰“夕陽返照”爲恆山一大奇觀。穿越林蔭道,走出果老嶺,正陶醉於峯迴路轉之時,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書“人天北柱”四個大字,過牌坊,穿馬殿,在接官廳旁是一座四柱木結構方亭,名曰玄井亭,這便是恆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內並列兩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質大相徑庭。一口如甘似露,清涼爽口,一口奇苦渾濁,難以下嚥。明代詩人曾留下這樣的詩名:

山腰雙涌碧瑤泉,甘苦平分別有天。

聞說應龍頻灑澤,爲霖濟旱別有天。

因恆山苦甜井有“潛龍泉”之說,大唐玄宗皇帝親下御書,賜額“龍泉觀”。後來,苦井被填沒,現僅存甜井一眼。

離開“龍泉觀”沿着林蔭曲徑繼續向東南攀越,峯南高處有一大石窟,名曰:“飛石窟”。恆山自古有“靈石東飛”之說,相傳,舜帝北巡,祭祀北嶽,時值隆冬,大雪封山。將舜帝阻於河北界內,不能登嶽祭拜,只好在曲陽遙祭。正當祭典之時,突有一塊巨石從恆山飛落帝前,便將此石封爲“安王石”,並建廟宇在曲陽祭之,這便是“恆山下廟”。靈石飛去,形成一處大的幽窟,名曰“飛石窟”。之後此處建“北嶽廟”,爲“恆山上廟”,後毀於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明王朝爲進一步擴建恆山,將飛石窟舊岳廟改爲“北嶽寢宮”,在天峯嶺的半崖間興建新岳廟,即今天的“恆宗殿”。

飛石窟內,佈滿了歷代名士墨客的題刻和詩碑,在衆多的題刻中,以明御史王獻臣題寫的“千巖竟秀,萬壑爭流”和雁門使者鄭洛題寫的“聳翠流丹”最爲上乘。不但書體流暢,字跡佳麗,同時也是對恆山奇峯怪石讚歎的絕筆。透過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筆,高懸于飛石窟南崖的“一德峯”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機。從道家來講一者萬物之本也,道於一,造化天地,化成萬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認爲須彌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軟、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不損喉、八不傷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萬能,有機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飛石窟西側是一道草木叢叢,曲折出奇的深溝,溝內山桃花遍峪盛開,灌木林遮天蔽日,這裏生長着幾十種名貴中藥材,在衆多的中藥材中,尤以恆山紫芝最爲名貴。據《恆山志》記載,恆山靈芝仙草爲鎮山之寶,狀如紫色雲錦,服之可延年益壽,起死回生,當地人們傳說:每一株靈芝草,便有一條雙頭毒蛇看護,又說恆山靈芝平時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禱北嶽大帝,靈芝纔會現形放光。神奇的恆山靈芝仙草飛飛揚揚傳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員,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採取玄芝記》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東北是一道十分險峻的崗嶺,名棧雲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淺、通向,向來無人知曉,因崗上經常凝雲聚霧,不時有云霧進出,當地人稱爲“出雲洞”,又稱“白雲靈穴”。爲恆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觀。詩曰:

玉洞空明祕寶藏,白龍蟠引氣舒揚。

誰知變化須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過了紫芝峪就是規模宏大的“恆宗殿”。恆宗殿,亦名貞元殿,又名元靈宮,俗稱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都御史劉宇奉孝宗皇帝御旨興建。大殿位於天峯嶺半崖峭壁間,這組建築羣包括藏經樓、更衣樓、鐘鼓樓、青龍殿、白虎殿、崇靈門、二郎廟,總佔地面積爲1215.23平方米。恆宗殿是一座單檐雙下昂五鋪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築,進深三間,面寬五間,殿身崇高,用材碩大。大殿內塑北嶽大帝金身神像,頭戴天冠,身披朱綾,目光微啓,端莊沉靜,一派帝王氣概。兩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將,高達丈餘,置身朝殿,如赴金鑾,令人誠惶誠恐。神座上方懸掛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題額。

恆宗殿殿西側,置一塊狀如古磬的青石,以石擊之,聲震幽谷,酷似雄雞鳴叫,稱爲“金雞石”,爲恆山又一奇觀。從朝殿向東遠望,在翠壁丹崖處,有白石累累,在雲的拂動下猶如綿羊吃草,別有情趣,稱爲“玉羊遊雲”。與“金雞石”並稱“金雞玉羊”,爲恆山十八景之一。有詩云:

東嶽大夫之鬆,西嶽仙人之掌,

南衡龍書蛇篆,北恆金雞玉羊。

恆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會仙府”古建築羣。整組建築佔地381.9平方米,主殿會仙府坐北向南,面寬三間11.5米,進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築。殿內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祿壽三星,兩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會仙府又名“集仙閣”,自古爲仙人煉丹之處,《廣仙列傳》中記載漢武帝元光五年以後,先後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煉,東漢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71年)五嶽道士與佛教徒焚經鬥法,參加頭號鬥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於此。北魏天師寇謙之在恆山講經說法後,將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煉,唐代管革,恆山遇張果老,果老見他道骨不凡,收爲弟子,在這裏修煉成仙。

會仙府四周懸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題刻。“天地大觀”、“壁立萬仞”、“崑崙首派”等歷朝歷代各種書體應有盡有,筆劃如椽,字大過丈,爲書法佳品,體現了恆山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在會仙府東建有“玉皇閣”、“御碑亭”。“御碑亭”是一處八面出廊,四面有門窗的八角單檐尖頂建築,亭中豎高三米,寬90釐米,厚30釐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個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親筆御書。

沿會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條半米寬的巖縫,沿巖縫攀上陡壁高處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岩石,臺平如砥,臺上殘棋一局,臺巖上刻“琴棋臺”三個大字。臺西側爲“通元谷”,是當年張果老修練之處,因昔日果老與仙人撫琴、對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筆下的《笑傲江湖》,恆山掌門令狐沖征服魔教後,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說的就是此處。琴棋臺除留有歷代文人題詩外,臺畔峭壁上還刻有“悟道仙蹤”,“一局爛柯”,“鬥北一柱”,“仙山顯嶽”,“石壁凌雲”等題刻。

順“通元谷”沿階而上,便登上了北嶽恆山的主峯“天峯嶺”。天峯嶺海拔20xx米,在五嶽中海拔高度僅次於西嶽華山,排行第二。登臨此處,良辰美景盡收眼底,您可以盡情地體驗“一覽衆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線,是恆山“九天宮”,又稱“娘娘廟”。正殿兩旁建有配殿和鐘鼓樓,整體結構對稱,規模僅次於恆宗殿,可見九天宮的特殊地位。明萬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賜給北嶽道徑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種,派遣御馬監白忠專程從北京護送到恆山,神宗勒渝恆山北嶽住持道士的親筆聖旨就存放在九天宮內。九天宮內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諸神象。九天玄女亦稱“元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中國臺灣“九天玄女”道教團,回國尋根,確認恆山九天宮爲“九天玄女祖廟”。

於九天宮平行修建的還有“純陽宮”。此宮面寬三間,進深一間,三面有廊,插木入山爲基,上鋪龍骨作面,下用長短不等的木材支撐,總建築面積37.2平方米,內塑呂洞賓,柳仙等神像。呂洞賓,唐末進士,號重陽子,山西永樂縣人,六十四歲進士及第,遊長安遇漢鍾離“授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廟祕文”,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爲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論道德以慈悲度世爲成道之路徑,對中國道教的發展和釋道儒三者的通融有着極大的影響。

純陽宮東南不遠是“十王殿”,殿內正中塑漢化的地藏王菩薩,左右分開塑十殿閆君神像,主管人世間生死輪迴。

各位朋友!恆山的主要景點和美麗傳說還有很多,作爲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處景觀都賦予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漫山遊遍,意猶未盡。它不僅景觀奇特,植被同樣豐富多樣。每當春夏之交,滿山遍野的山桃花,紅如朱點,粉似女頰,含嬌滴露,爛若雲霞。恆山桃花美麗嬌豔,不知陶醉了多少風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話形象,傳說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恆山修練得道的。另外,恆山豹榆,是恆山獨特的樹種,爲全國所稀有。因樹幹酷似金錢豹斑剝陸離的花紋而得名,生長於恆宗殿四周,質地堅實而又頑韌,是古代將士製作弓箭的上等原料。傳說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恆山豹榆材質。

恆山的遊歷,會使您靈魂得到淨化,人格得以昇華,剎那間您將會從浮衍走向現實,從平庸走向高尚。當您感受千峯競秀,萬山勝境時,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北嶽山川秀,風光在險峯。

山西自然景點導遊詞 篇5

今天大家來到的是以此爲精神的雲南農業大學,用“一專六強”來形容她,恰如其分。雲南農業大學佔地1732餘畝,在校大學生13549人,是一所以農科爲優勢--一專,工經管,理法教---六強 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

1938年昆明作爲抗戰大後方,急需培養爲抗戰服務的人才。在此環境下,雲南農大的前身雲大農學院成立,解放後1958年獨立建成昆明農林學院,1971年與雲南農業勞動大學合併成立雲南農業大學。現坐落於昆明北郊與風景名勝區黑龍潭公園毗鄰,常年綠樹成蔭,鮮花盛開,景色宜人。

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下面我們先走進東校區,首先呈現在大家眼前的是農大的標誌性建築物—綜合樓。1997年修建該樓的時候,設計者曾考慮將綜合樓的中軸線正對學校大門,東西走向,正所謂紫氣東來。無奈完工後發現,中軸線偏離了,但又歪打正着,從校門沿着坡路向上走,每走一步都能更多的看到她的雄姿,給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綜合樓分主樓和附樓,主樓用於行政與教研,以“關乎人文,化成天下”爲院訓的人文學院就位於其中;附樓則是日常上課的教室,連接主附樓的是報告廳,很多科技人文講座都是在這裏演說的。從空中鳥瞰的話,整個綜合樓好似一張掛上箭,拉滿力的彎弓。說到這兒,我給大家提個問題,請大家在接下來的遊覽中思考“綜合樓的這種造型藝術有何寓意呢?

穿過綜合樓是“昨來風雨偏相厄,誰人向天訴此哀”的櫻花園和“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垂絲海棠園。繼續向北可以看到萬花叢中簇擁着的一尊雕塑,彷彿展翅欲飛的紅蝴蝶。雕塑的背後就是六強中的“教”--農大體教。學校男子學生籃球隊十多年來一直保持雲南高校籃壇的最高水平,三次代表雲南省大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CUBA籃球賽,一次參加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籃球選拔賽,爲學校贏得了聲譽。

離開以透明立體爲建築風格的體院樓,穿過運動場我們來到了農業大學特有的實驗農場。一路上有國內最大的甘蔗野生種質資源圃。“豬公館“---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重點實驗室。一公里的山坡路,給人以靜謐之感,讓這裏成了農大學子人人皆知的情人坡,每天黃昏時分美景配佳人,成爲農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所謂決眥入歸鳥,鳥鳴山更幽,幽徑獨行迷。

回到海棠園向南走,就來到了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這裏就是開頭說的“一專”。在動植物王國的雲南,生物的研究豐富多彩,農學院在新甘蔗、能源作物方面的研究處於領先地位,教學樓的佈局也如同他們的科研精神,呈銳角三角形狀,體現着在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銳不可當的氣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農業科技領域與袁隆平院士齊名但鮮爲人知的李崢友教授,李教授於1965年開始研究滇雜交水稻並在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榮獲科技創新獎。

繼續向前,映入大家眼簾的是,六強中佔據三強“理經管”的經貿學院。在“新農村”建設的大好環境下,以“厚德經邦,博學濟世”爲院訓的經貿院培養的農村經濟管理人才正在使雲南的鄉村發生着日新月異的變化。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同心亭,同心亭掩映在“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的小花園中。同心亭的一副對子形象的彰顯了農大學子的精神面貌,上聯:青春酬壯志南疆創業期有爲下聯:紅燭印白頭學海無涯終不悔!

最後讓我們看一看西校區也就是新校區,撲面而來可以感覺到一棟高樓的磅礴氣勢,這就是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