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策劃方案(精選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7W

書籍策劃方案 篇1

今天來介紹第二本書了。

書籍策劃方案(精選8篇)

第二次作業的初衷是要和第一次的作業區別開來。非藝術專業的背景也讓我放棄了再次手繪的想法——畢竟不是我的強項。

但我還是認爲要做一本有用的書——什麼書會讓你一用再用?工具書!回想自己現在忍不住會買的書很大程度上都是有意思的工具書了。

然後就確定了主題——《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

《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主要適用於建築設計、工業設計等設計者。裏面的內容嘛就是中國成年男性女性,不同年齡段,從身高到體重,從頭圍到手掌長度的各種標準。

在網絡上可以直接下載到。A4的pdf也只有17頁。這個量也對手工書來說非常友善。

確定了主題後就開始分析主題,並進行構思。

首先分析了當下《人體尺寸》存在的問題。主要問題就是表格密集,查閱使用體驗差;也沒有圍繞此專門的手冊設計,無論是在使用上還是保存上都存在問題。

針對問題,並從使用者角度出發,我做了如下的設計:

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尺寸。

我的設計目標是將《中國人體尺寸》設計成一本可收藏、方便查閱的書。原始資料的A4尺寸使得表格密度過大,查閱體驗差。

經過考慮將尺寸定爲A5,A4的一半大小使得表格密度擴大,也方便收納。

封面選用了彩烙紙(其實是因爲手頭只有這種紙)。棕黃色彩烙紙的顏色和牛皮紙很像,但比牛皮紙更細膩光滑,細看會有獨特的紋理。選用這個顏色初衷是想營造一股樸實復古感(我把它稱爲中國工廠復古風233),和設計師查閱數據的踏實是相符的。

但封面問題很多,後面再講。

書脊是特別考慮的設計。因爲這本書本身內容比較少,若要作爲收藏類的書, 存在感應當提升。因此加厚了書脊。這樣放在書架上也能比較方便地取出它。

書脊上的字是橡皮章雕刻的,也和封面一樣存在我比較無奈的問題(…)。

內頁的設計主要包括表格和插圖兩部分。

表格部分因爲內容量比較大,並沒有做花哨的改動,只是用藍、黃兩個主題色將男性和女性表格區別開來。一來使得沉默的內容更活潑,二來這種可視化確實能提高一定效率。

這個裝幀方法不太常見,但是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原創者將這個裝幀法命名爲“風琴裝”。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書頁可以180度平攤。這難道不是一個工具書必然的要求嗎!

此外這個方法對於連接我塑封之後光滑的頁面也非常友善,是個方便的方法。

反思and改進

哎。這本書要改的地方太多了。

作業評講那天我一度不想拿出來233!

因爲和視覺傳達同學們藝術化的設計相比我的中國工業復古風太outstanding了!(現在想起來我都覺得悲痛。)

嗯。。。

首先是封面。手工書你讓封面情何以堪啊。

這個裝幀方法不太常見,但是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原創者將這個裝幀法命名爲“風琴裝”。

這個方法的好處是書頁可以180度平攤。這難道不是一個工具書必然的要求嗎!

此外這個方法對於連接我塑封之後光滑的頁面也非常友善,是個方便的方法。

反思and改進

哎。這本書要改的地方太多了。

作業評講那天我一度不想拿出來233!

因爲和視覺傳達同學們藝術化的設計相比我的中國工業復古風太outstanding了!(現在想起來我都覺得悲痛。)

嗯。。。

首先是封面。手工書你讓封面情何以堪啊。

書籍策劃方案 篇2

20__年4月22日下午,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12名老師集聚在西校區倫理樓208,對本學期20__級《書籍設計》課程進行教學總結與交流,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林平、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雲曼以及承擔課程教學任務的10名老師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李林平副院長主持。

交流會上,李林平副院長指出雖然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紙質圖書帶來一定的衝擊,但《書籍設計》是一門檢驗綜合設計能力的必修課,它涉及字體、版式、插圖、開本、紙張、印刷等基礎知識,還揉合了學生對書籍設計的主觀思考、風格提煉、審美訴求、文化定位等,是對學生前期所學知識的綜合呈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雲曼老師在分享經驗中時提出,學生最初的選題很重要,選題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作業質量。同時強調了教師要引導學生解讀書籍蘊含的文化氣息,充分利用視覺元素點、線、面之間的組合,結合紙張肌理帶來的不同觸覺感受,瞭解印刷工藝和裝訂方式,儘可能探索書籍設計的特質。

曾竹竹老師指出部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大多是爲了完成作業,設計流於形式和外表,缺少對書籍內容的通讀和把握,尤其缺乏對書籍本身的喜愛和感情投入,以至於書籍的設計創意表達不夠完整,甚至匾乏。

陳力行、樑雨荷、馬嘯、聶泰宇、曲忠成、張光等幾位老師分別展示了班級學生作品。幾位教師就教學中遇到的關於學生選題把控、印前檢查等問題,向在場經驗豐富的老師提問,雲曼主任和曾竹竹老師針對老師們的提問分享了她們的教學方法。

李林平副院長圍繞老師們提出的課程中“創新更重要還是合理更重要?”這個問題談了他的觀點,他認爲“創新”應建立在“合理”的基礎上,創意不能凌駕於文本閱讀之上。我們學校作爲應用型大學,根據視覺傳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學生基礎能力等,老師在引導學生的時候要偏向於合理和實用,其次再考慮所謂形式的創新。教學重點在字體、字號、圖像、空間、節奏、層次、閱讀性的整體把握,教師應在這個過程中起引導作用。

會後老師們細細翻閱了學生作品並做了進一步交流,大家紛紛表示,總結會就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學習研討,在研討中進一步提升教學技能,收穫頗豐。

書籍策劃方案 篇3

莎士比亞曾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一本好看的書是不是就像好吃的營養品、冬日裏的暖陽,色彩紛飛的翅膀一樣呢。在藝術設計學院就有着一門課程是設計“美味的營養品”的呢!這門課就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書籍裝幀設計課程啦。

書籍裝幀設計簡單地來說,是指對書籍的內外形態和結構整體的包裝和美化。也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下面展示的是15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的書籍裝幀設計課程成果彙報。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趙麗老師提到:“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在閱讀書籍的時候,不再僅僅滿足於對書籍內容的需求,更加註重強調的是對書籍內在精神以及書籍文本設計的提煉和外化,因此現代意義上的“書籍裝幀”就有了設計的意味。”近年來我院不斷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上更加註重課程的,實踐應用能力。此次課程成果亦是通過項目式教學,提升了同學們的書籍裝幀的實踐設計能力。

書籍策劃方案 篇4

12月9日上午,“紙·愫”——20__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書籍裝幀教學彙報展在河南大學美術學院一樓大廳成功舉辦。美術學院院長席衛權、副院長王聖鬆,歐亞國際學院黨委書記李衛國、副書記黃鑫、副院長楊春偉,以及美術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美術學院副院長蔡玉碩主持。

席衛權在致辭中表示:書籍裝幀教學彙報展已連續舉辦七屆,每一年都有新的突破,每一次都讓人眼前一亮,他告誡設計專業的同學,設計重在創新,永遠都不能停下探索的腳步,要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作爲指導教師之一,蔡玉碩表示,書籍裝幀教學彙報展呈現的作品有很多是探索性的、實驗性,我們不求作品的完美無缺,因爲創意無止境、學習無止境、藝術無止境。作爲過程性評價課程,本次展覽不僅是對同學們學習成果的檢視,也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檢視。

教師代表朱瑜珠對同學們的創作進行了總結,她說,看到同學們的作品很欣慰,從一開始同學們的艱難探索到一步步的突破自我,最終纔看到了今天的作品,她希望同學們可以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不斷總結學習經驗,在今後的學習道路上砥礪前行。

學生代表馬姣姣、盧倍禎在發言中表示:設計專業的學生除了具備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外,更應該注重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只有擁有了一技之長和靈活的思維,我們才能立足於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歐亞國際學院黨委書記李衛國宣佈展覽正式開始,並寄語20__級的同學們:學海無涯,同學們不僅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更要注重人文素養的提升,希望同學們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書籍策劃方案 篇5

20__年1月,我回到北京,擔任“敬人書籍設計研究班“裝幀課程教師,儘管已經是第六次了,心情仍然忐忑激動。

20__年1月,呂敬人老師正在籌備“敬人紙語“紙店開幕和第一屆“敬人書籍設計研究班”,我作爲老師工作室的一員,也擔負了一些設計和事務性工作,其中包括聯絡和接待巴黎裝幀師Catherine Malmanche女士。從此,“裝幀工作坊”成爲了每次研究班的固定課程;而我也愛上了書籍裝幀,前往巴黎,與Catherine度過兩年制書時光。再後來,回國接替她曾經擔任的教學工作,我對此一直心存感激。

三年間,我不斷改進,積累經驗,跟敬人紙語工坊工作人員的合作越來越融洽。“法式精裝“講座和演示課程一般被安排在同一天內,長達5、6個小時。可是,製作一件皮面經典裝幀,通常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爲等待膠水乾燥、壓平紙張,觀察不同材料的適應程度,包括讓裝幀師保持良好工作狀態,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講座約一小時二十分鐘——與其說是“講座”,不如說是一場“分享會“,學員有任何問題,即時討論。我側重介紹法國手工制書行業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參與其中的每個手藝人,是他們支撐着這個古老的行業,使其在人工智能風起雲涌的二十一世紀得以留存。也要重點提及現代“制書業先鋒”,他們年齡不同,風格各異,活躍於自己的國家和領域,共同擁有的是對手工紙質書的熱情和信心。有些當代裝幀師看上去熱衷於質疑和突破傳統,事實上,又無一例外地傳承着行業精神,希望推動書籍藝術和工學共同發展。

在兩週的研究班課程中,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深入探討手工書的未來,主要目的是共同體驗經典技藝。我用五本半成品書進行”跳躍式“講解,展示超過三十五道工序的山羊皮經典法式精裝。儘管學員們都是與書籍設計相關的專業人士,但幾乎毫無手工制書基礎,觀看這場”表演“,可以用眼花繚亂來形容——就像七年前講臺下的我,當時作爲負責拍照的工作人員,被Catherine利落的身手深深迷住,震驚於世上還存在着這樣美好的行業。

一本平裝舊書,被拆分,重新縫綴,在錘子的敲擊下漸漸顯出圓脊;書槽裏的紙板必須嚴絲合縫,書脊的弧度和平滑度被反覆加工和確認,等待乳膠乾燥的時候可以同時處理其他環節;山羊皮已經在工廠整體削薄,但仍需要手工處理細節;最後,在壓平機裏,這些書頁、紙板、麻繩、麻線、皮革都更加緊密,它們組成了一本手感舒適的半皮半紙法式經典精裝書,製作過程中任何細小的操作和情緒,都在成品中一覽無餘。

設計師在編輯人員和工廠之間發揮創意和溝通能力,職業細分化使標準化成爲可能,高質量的批量生產至今仍是製造業爲之努力的共同目標。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小作坊手工生產理應消失,私人裝幀工坊仍存在於世界各地,雖然失去了從前浩大的規模,卻迎來了新型的客戶:他們不再是所謂“王公貴族”,需要用昂貴的皮面套書來彰顯身份地位,而是對千篇一律的產品感到厭倦、堅持個人審美要求的人們,他們出於各種原因染上了愛書的“病”,“這種病的特徵就是病人根本不想痊癒”(《古書比孩子重要》鹿島茂 麥田 20__)。同樣的行業,在不同時代和地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當然也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

兩週課程結束後,呂老師和我們一起前往韓國,在首爾,參觀了一傢俬人裝幀工坊(BoYoungLee Atelier),負責人李寶英女士也曾在法國學習裝幀藝術,我與她相識於巴黎,她熱情開放的性格和堅定勇敢的個性吸引了我,也吸引着韓國的歐式裝幀愛好者,經過七年的努力工作,她已經擁有穩定的客戶羣,每週都有學生來工坊上課,三十平米左右的空間裏,滿滿當當的工具材料,令我感到親切,也使剛做完第一本精裝書的學員們實地感受裝幀工作室的魅力。

寶英專門爲我們空出了一天,作爲“開放參觀日”,精心地在工作臺上擺放展示專業工具和裝幀作品,她很高興有來自中國的客人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其間有人提問:”在沒有相同的文化基礎的亞洲國家,開設專門製作歐式裝幀書籍的工作室,最初是否有所顧忌呢?“她想了想:“我沒有想過。我覺得自己如此喜愛的事物,應該也會有別人喜歡吧!”

在距首爾一小時車程的坡州書城(Paju Book City),我們照例參觀韓國現存唯一還在運營的活字工坊,在這裏,全部實行手工檢字排版,鉛字印刷,因此可以實現精工細作的小批量獨立出版,一般用於詩集、散文集等。相應地,書函也是手工製作。李寶英與活字工坊也有業務往來,正在準備策劃和印製特精裝版書籍。

呂敬人老師在“書籍設計研究班”中加入手工裝幀的課程,不僅“法古”,更激發“創新”,這也是呂老師書籍設計事業的一貫理念。參加課程的學員,大都是在出版行業默默耕耘的專業人士——偶爾把目光從電腦屏幕上移開,從現代書籍產業的領域抽身,觸摸材料,動手製作,是一個重新審視“書籍”的好機會,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時,也許將有所啓發。這個過程,也是我對紙書的現在與未來所盡微薄之力。

書籍策劃方案 篇6

中國作爲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書籍也在不斷的進化着,無論是在設計還是形態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書籍的發展也預示着人類的進步。以前,人們對書籍裝幀設計很少有針對性的設計與概念,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文化的進步,書籍裝幀在不斷的進入市場,書籍作爲傳承人類文明和信息的載體,在千百年的流程中,已形成了自身的形態。那麼,該怎樣去理解“形態”呢?“形”指的是某種事物的形態,“態”指的是某種事物的姿態,當這兩種結合在一起,便有了一種叫形態美的東西所存在,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就和書籍打交道,就開始學識圖書,識字母,直到二十世紀,陪伴我們的書籍有很多,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同方面與不同程度的認識,因爲各自需要的不同,所以對書籍的形態也不一樣。於是,便有了一門關於書籍裝幀的學問。想要系統的瞭解書籍的裝幀,我們必須要了解中國文字的發展史,從古代的甲骨文、青銅銘文、竹簡木牘、簡策、帛書等,一直到新千年的簡裝、精裝。在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中,慢慢的形成了古樸、簡雅、實用的獨特形式,也在書籍裝幀設計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書籍裝幀(又稱書籍藝術)是在書籍生產過程中將材料和工藝、思想和藝術、外觀和內容、局部和整體等組成爲和諧、美觀的整體藝術。書籍裝幀包括封面設計、正文設計、扉頁設計和插圖設計。書籍裝幀設計是書籍造型設計的總稱。一般包括選擇紙張、封面材料、確定開本、字體、字號,設計版式,決定裝訂方法以及印刷和製作方法等。書籍裝幀設計是指書籍的整體設計。它包括的內容很多,其中封面,扉頁和插圖設計是其中的三大主體設計要素

書籍設計要有效而恰當地反映書籍的內容、特色和著譯者的意圖。符合讀者不同年齡、職業、性別的需要,還要考慮大多數人的審美欣賞習慣,並體現不同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徵。符合當代的技術和購買能力。

書籍策劃方案 篇7

書籍裝幀這門課程是15視覺傳達必修課程之一,課程目的在於讓同學們瞭解中國歷史上以及世界史上書籍的出現與演變,在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利弊抉擇下發展出各式各樣書裝形式。同學們再通過自己的思考與總結,做出一本有意義,有專業特色的書籍。

書籍裝幀是對書的形態、用料和製作等方面所進行的藝術和工藝設計。爲了更有效,更準確呈現出滿意的作品,老師帶同學們進行了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博士開發的“六頂思考帽”思維模式訓練,因此從收集資料、思路產生、利弊分析到把控方向製作完成一氣呵成,省了不少彎路。

書籍從外觀的開本 、封面、護封、書脊、書函,到內部的扉頁、版式、插圖、插頁、封底、文字全權由同學們自行選題創作。尤其在視覺專業特點下,同學們對內部的排版設計、插圖設計更是大下功夫。

歷時四周,日夜兼工,拆縫翻補,樂此不疲,最後呈現的每一本書都是同學們注入情感和心血的寶貴果實。

書籍策劃方案 篇8

《書籍設計》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一門必修課程。這門課程從書籍的封面、開本、印刷、紙張、裝訂方式到字體設計、插圖設計、版式設計再到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動手製作等環節,考察學生綜合設計能力。

書籍是人類文化發展的結晶,是智慧的積累、傳播、延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中國古代書籍裝幀如果從簡裝書算起,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然而,隨着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於書籍的閱讀方式也開始隨之變化,多媒體電子書籍相對傳統的紙質書籍受到年輕人的廣泛追捧,紙質書籍設計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在這般情況下,紙質書籍設計需要充分體現出它的不可替代性,並且給讀者帶來更多的不同於電子書籍的閱讀體驗,以便應對市場的發展和讀者的需求。

本課程正是讓學生用不同的插圖風格,不同的排版方式,不同的紙材、不同的展示手段發展書籍的多感官互動的優勢,使得讀者和書籍之間有了不同感官的接觸,以此來提升書籍的傳達信息的效果。讓人們感受到從知識信息的傳承和閱讀的感官體驗,紙質書籍閱讀都有它的無可替代性。

5周的書籍設計讓我和學生們感受到,書籍設計師何其幸福,因爲我們從事的正是這樣一份創造美好的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