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方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5W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探索與實踐”課題研究方案

1、課題提出的現實意義

①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設置的德育課程《思想品德》倡導的課程文化是一種學生文化。她堅持“迴歸生活”的課改新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出發,確立生活主題,營造學生文化,強調對學生生活的服務、指導和提升。

②現行的思想品德課程重視淡化教育痕跡,啓發道德自覺,強調在主體認知中自主建構,致力於情感的浸潤和培植,追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美育境界。

③現行的品德課程倡導自主合作、體驗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努力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自身的觀察、反思等進行活動和相互交流、深化認識,在自主的參與和體驗中,習得道德素質。

2、思想品德課教學出現的問題

思想品德課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傳統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在認識和實踐上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把道德、品德從人的社會生活中剝離出來,把他們作爲一種孤立現象來對待,以知識的機械複製、行爲的刻意規訓爲主。新的思想品德課程她忠實地體現了新課改的價值取向,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改革思想,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但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①忽視學生主體 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學習的主體,“以人爲本”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而當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導,主客體顛倒現象還較嚴重,忽視學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變化特點,忽視學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發展性,學生主體意識得不到喚發,學生習得過程簡單,方式單一,自主建構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養,

②輕視學生生活 學生的生活是品德課程的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來源於學生真實生活,最後迴歸學生生活。而當前品德教育中針對性、實效性還不強,輕視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與學生生活脫離,學生知行脫節,機械唯本現象仍有存在。

③漠視資源利用 品德課標指出:“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目前,教師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對學生生活資源的提煉和生成資源的捕捉,缺少對教材、學生、家庭等資源的開發、吸納和整合。

④無視學生文化 品德課程標準倡導的是一種學生文化。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學生髮展環境,把學生看作“小大人”,習慣用那墨守成規、刻板僵化、居高臨下的成人文化來組織教學,學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錮,生命的活力、張力無法施展。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品德課程實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課題的研究,將提升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效果。

3、課題研究的應用價值

本課題研究以課程文化和學生文化的諸多影響因素爲理論框架,通過分析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文化的特點,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內容,將之趣化、人本化,對思想品德課程實施中文化缺失的問題加以分析和研究,爲豐厚思想品德課程文化、教師實施思想品德課程提供有效途徑,切實提升思想品德課程實施的實效。

二、課題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爲藍本和載體,立足於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實踐,細化、活化、趣化課程內容及資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學課的實用性,讓思想品德課從生活中來,再回歸到生活中去。改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的認識。對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引入現代教學理念,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評價體系,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支撐。

三、課題研究目標

1、教師發展目標:形成正確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理性水平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學生成長目標:細化、活化思想品德課程內容和相關資源,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自主合作、體驗探究中建構、體認、感悟、形成道德;豐富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情趣,濃厚學習氛圍;充分挖掘家庭、社會教育資源,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提升品德修養的同時,提高文學素養和生活情趣。

3、課題成果目標:構建關於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理論框架與操作方式;開發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課程資源;撰寫課題研究的相關論文。

四、研究的內容

1、對學生學習、生活、交往中的實際問題及環境的調查研究。

通過調查,瞭解國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識傳授式德育過程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擾、影響學生成長髮展的不利因素,教師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爲思想品德課教學回歸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撐,以便確定以生活爲主題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

2、構建以學生生活實際爲活動主題的思想品德課內容體系的策略研究

研究制定以生活實際爲活動主題的思想品德課內容體系,結合學生生活實際,以影響他們成長的興趣、特長、個性特徵、能力傾向、價值觀取向、道德觀導向等因素,來構建思想品德課內容體系。每項活動都從生活實際中來,與學生的道德觀導向等相吻合,同時確定明確的目標,通過生活實踐把德育、心育結合起來,把道德、知識、行爲結合起來,並通過教師的發現、喚醒、引導,來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和困難。例如:在學生中開展以“怎樣生活”、“怎樣學習”、“怎樣玩”、“怎樣做人”、“怎樣競爭”、“怎樣對待他人”、“怎樣對待父母”等爲主題的活動進行自我設計,培養學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學的道德觀,促使學生勇於承擔責任,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

3、在生活中體驗、在實踐中學習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學校思想品德課生活化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① 組織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思想品德實踐活動。使學生成爲思想品德課的主體。思想品德課實踐活動應該與學生真實生活相聯繫,增加道德人文關懷成分,善於在最現實、最本質的生活中,撥動學生心靈深處那根善良之弦,讓正直之舉、同情之心成爲他們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生活行爲。如:開展“一日家長”、“一日校長”、“一日班主任”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和家庭的聯繫,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等,使他們學會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對生活充滿憧憬,對生命學會尊重、關懷和愛護。在宣揚生活真善美的同時,要敢於讓學生面對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醜惡現象。如:開展“關於學校收費問題的調查”、“影響家鄉經濟發展的社會調查”、“單親家庭生活狀況調查”、“家庭體罰情況的調查”等活動,通過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形成過程,來促使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和內化。

②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以學生生活爲主題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班集體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是班集體內一種生活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觀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師可以用自己的遺憾警示學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學生。可以以班級、年級、學校爲單位,開展有關德育生活化的大討論、沙龍等活動,組織指導學生走進生活,探究、思考人生髮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歡樂和苦惱。

③ 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品德課文化活動,培養學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於以往的思想品德課只注重道德的說教和灌輸,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校內廣播、校刊、報告、參觀、集會、訪問、繪畫、書法、工藝製作、戲劇等文化藝術方面的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緩解學生的壓力和生活情緒。進而培養他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培養學生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

五、研究的方法

①理論研究:邀請專家作理論講座;讀理論書籍,寫讀書筆記;結合課堂教學中的共性問題,開展專題研討。

②調查研究:課題研究實施前的問卷調查;課題研究結題時的問卷調查。

③行動研究:以科學理論爲指導,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診斷,從而發現問題,制定出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案,開始行動(觀察、記錄),進而作出評價(分析、歸納)。

④經驗總結:定期撰寫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定期舉行課堂教學改革論文發佈或比賽活動;定期編輯師生作品與研究成果。

⑤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問題學生的個案跟蹤分析,不斷總結與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課真正迴歸生活。

⑥另外,再採用實證研究法、實證與理論相結合研究法。通過理論分析,確保課題研究的科學性科學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爲了加強課題研究的有效性,學校制訂了嚴格的課題管理制度(包括學習制度及成果獎勵制度等)。

②課題組組長、副組長都參加過省級課題和市級課題,並都獲獎,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課題組成員勻已參加過二輪以上的課題研究工作,對課題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徑等勻有所瞭解,並能合作開展研究工作

2、時間保證

本課題確立後,課題組成員將花費更大的精力,利用每週三教師業務學習時間加強對教師的現代教育理論業務輔導和研究課題實施進展情況,每月對課題研究情況一次調研,佈置研究工作,每學期對課題組教師的研究情況做一次總結考覈,切實保證課題研究深入、有序的進行。

3、設備保障

學校先後組建多功能綜合媒體教室,購置了實物投影儀、視頻展示臺、刻錄機、掃描儀、數碼相機等設備,爲該課題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今年學校已投重資組建了校園網;學校圖書室有教師用書二百餘冊,供實驗教師借閱;課題組教師都是中青年教師,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在課堂教學中熟練運用,每個教師都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可隨時上網查閱資料。

七、課題實施計劃

1、準備階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6月

①課題研究網絡組建;②課題研究方案設計;③學習相關課程理論;

2、實施階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

①策略研究;②分專題開展行動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總結階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0月

①課題總結報告。②整理課題研究成果材料。③完成與品德教材配套的課件等。

八、預期研究成果

1、研究總結報告

2、教師專題論文集(論文、教學隨想、教學日記)

3、思想品德課教案集(國中各年級,word形式)

4、思想品德課教學課件集(國中各年級,ppt形式)

5、與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學視頻(國中各年級,avi、wmv、rm等形式)

附:主要參考文獻

①《思想品德課程標準》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②《教學行爲策略》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③《"教育的生命基礎"之內涵》 葉瀾原載《山西教育》

④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教育科學出版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