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方案設計(精選2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1W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精選24篇)

1、經歷以米、釐米爲單位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驗1米到底有多長,並會估計物體的長度。

2、體會米的含義,知道釐米、米之間的關係。

3、在活動中體驗測量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新鉛筆、米尺、數學課本、文具盒、1米多長的繩子。

一、創設情境

1、師生利用課前共同準備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測量小組中各物品的長度。

2、指導學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繩子的長度。

學生在測量的過程中會隨機比較、選擇用哪些測量工具比較合適。(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測量課桌的長度。

二、體驗探究

1、認識米,、知道1米有多長。

2、讓學生以組爲單位,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3、學生在觀察、交流過程中認識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歸納:100釐米=1米 1米=100釐米 1m=100cm

4、讓學生聯繫身邊的事物,找出幾種長度是1米的物品。

三、實踐應用

1、1米大約等於幾枝鉛筆的長度?

2、學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較大的物體的長度(或高度)。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完成測量活動。

3、出示書中5頁練習題。

4、課外小作業:讓學生回家測量家中物體的長度。

讓學生自己操作既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爲後面的測量做好鋪墊,培養學生髮散思維。

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通過動手操作親自感知,從實踐中總結出“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做單位”。

對1米多長的繩子的測量以及1米20釐米的書寫既是對用米做單位的再次體驗,又爲後面的練習做好了鋪墊。

讓學生以一把米尺爲準,直觀體驗1米有多長。

這種徒手做動作既使學生感興趣,樂於參與的活動,又是讓學生再次體驗,從而建立1米有多長的空間觀念。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2

教學內容:教學例4,完成教科書第108頁“說說算算”中的習題和練習二十一第1—5題。

教學要求:掌握有括號的兩步式題,並能按順序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口答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45÷5÷314-7+283×9-440+16÷8

2、將後兩題分別加上括號,變爲:3×(9-4)(40+16)÷8

比較:與複習題有什麼不同之處?

問:有括號的式題應先算什麼?(出示結語)

3、揭示課題:

我們將按這樣的運算順序來用遞等式計算兩步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4(1)。

(1)出示後,先讓學生觀察題目,與前兩天學習的混合運算兩步式題相比,多了什麼?

(2)算式題有括號,應先算什麼?(告訴學生:在有括號的算式題,應先算括號裏面的。)

(3)逐步演示並提醒學生:沒進行第一步運算的部分,應位置不變照抄下來。

2、教學例4(2)。

(1)出示後,說說運算順序。

(2)獨立完成。

3、小結時可以問學生,爲什麼這兩題不先算乘法和除法?以深化學生對“先算括號裏面的”印象。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說說算算”。

第一題:按要求獨立完成。

第二題:出示生先比一比異同之處,再獨立完成。

強調:注意運算順序的不同。

2、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

獨立完成後,學生比較兩組題的異同,並說出各類兩步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

四、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一第3、4、5題。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知、發展、分析和解決除法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1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聽算

2、看算式編題

3×8=24 28÷4=7

二、學習新知

1、擺小棒認識倍

第一行擺:2根

第二行擺:3個2根。

我們就說第二行小棒的數目是第一行的3倍。

第一行擺:4個圓

第二行擺:8個圓

8裏面有(2)個4,

第二行的圓片數目是第一行的圓片數目的(2)倍。

8÷4=2

2、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什麼法?(除法)爲什麼?

一倍數就是每份有幾個,倍數就是就是有幾個這樣的一倍數。也就是平均分,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幾。

三、練習(46頁情景圖)

1、鵝( )只 松鼠( )只 孔雀( ) 小猴( )小鳥( ) 小雞( )

2、擺一擺,圈一圈,再填一填。

1)鵝是松鼠的'幾倍?

就是問6是3的幾倍。誰是一倍數?松鼠的數量是一倍數。即把6平均分,每3個1份,可以分成幾份。還可以說成6裏面有幾個3?

2)小雞的數是松鼠的幾倍?

誰是一倍數?求12裏面有幾個2?

3、說一說。每一題找出總數、一倍數。列式。說明算式的含義。

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找準一倍數,就是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幾。

四、鞏固練習

1、老鼠是貓的幾倍?(貓是一倍數,就是求8裏面有幾個4 ,用除法計算。)

蜻蜓是蝴蝶的幾倍?(蝴蝶是一倍數,就是求30裏面有幾個6,用除法計算)

2、淘氣的身高是機靈夠的身高的幾倍?

機靈狗的身高是一倍數,就是求9裏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

3、天氣調查。

晴天的天數是雨天的幾倍?(雨天的天數是一倍數。求12裏面有幾個3)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1千米的長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係.

教學難點

讓學生親自體會生活中測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釐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爲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各小組彙報課外測量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爲多少米?多遠爲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圖片“認識千米”.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說什麼?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爲什麼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各小組彙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並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杆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杆的距離長1000米;

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那麼,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係嗎?(板書;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記憶進率.

問:還記得手指遊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麼祕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麼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學生彙報時,說一說想的過程.

2.把每小時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接起來.

(學生訂正時,適時加入交通法規教育.)

五、實踐.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麼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彙報:你們是怎麼走的?有什麼感覺?

六、看書質疑,全課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你們有什麼收穫?

2.齊背“手指遊戲歌”,加最後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祕密,這個祕密是1000.”

七、課外實踐作業.

查閱有關“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小資料,和同學們說一說.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走一走

活動目的

通過實踐使學生真正領悟1千米的具體長度.

活動準備

秒錶

活動過程

1.教師事先在操場上量出1千米的長度(可根據跑道的長度進行估算).

2.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體驗.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錶看走多長時間是1千米.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5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字5的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活動準備】

1.小盤每人一隻,瓶蓋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雙面雪花片等)。

2.二套練習紙每人各一份。

3.教師用範例表各一份。

4.數形小方塊若干。

5.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

1.幼兒每人手持5只瓶蓋,在小盤裏撒,看看瓶蓋有幾個朝上,幾個朝下?(邊撤邊做記錄)能力強:用鉛筆寫在記錄紙上。能力弱:用數形小方塊在記錄紙上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討論:

(1)你玩出了幾種方法?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2)用什麼好辦法把這四種方法全部記住?

4.小結:撒5只瓶蓋按正、反面區分有四種不同的結果。(邊歸納邊有規律地記錄於範例表中)

5.延伸活動:

(1)可與同伴比比,看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後,也與爸爸、媽媽玩這一遊戲,比比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兒第二次嘗試

1.幼兒每人一張圖表,上面有許多空格,請幼兒將其補填完整。提示:

(1)觀察表格中的不同點。(圓點與數字的區別)

(2)按照表格中圓點與數字的提示,正確填寫。(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圓點,則下面的空格也用圓點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數字,則下面的空格也用數字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能力強:用筆直接記錄於紙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蓋操作,並用數形小方塊表示。

3.討論:請個別幼兒在範例表中進行操作,並要求全體幼兒驗證。

三、講評、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排除外部因素(顏色、大小、空間排列形式、空間距離)的干擾,並理解體驗5以內數的守恆。

2、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從而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讓幼兒感知數的守恆。

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數的守恆。

教學準備:1、情景表演(數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個小動物發生爭吵)請中班幼兒來表演。

2、課件(製作大小不一,顏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紙做的三角形(2個顏色,大小)

教學過程:

一、引題,運用情景表演

(請兩個中班的小朋友來表演,表演敘述,出事兩個小動物和兩個籮筐,一個大一個小,都是小籮筐裏的東西多,接着就發生爭執)

提問:小朋友你看他們怎麼吵起來呢,讓老師去看看,看看有什麼要幫忙的?

(從中引入數的守恆,教師可小結雖然籮筐的大小不一,但裏面裝的東西的數量是不變的,是一樣多的)

二、學習數的守恆

1、看課件

(1)、出示兩幅顏色不同的花,讓幼兒觀察,說說什麼不同?並數數數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結:剛纔的花啊,顏色不同,但是它的數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幅畫,先讓幼兒觀察,提問:大的有幾朵?小的有幾朵?除了顏色一樣以外還有哪裏是一樣的?

小結: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他們數量都是一樣的,都是5,所以看東西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的,和大小沒有關係。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隊行的圖,讓幼兒觀察,他們哪裏不同?哪裏是一樣的?

小結:雖然他們排隊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數量還是一樣的,都是5。

三、幼兒操作

(1)、老師告訴幼兒操作的方法,每個小朋友只能拿5個圖形寶寶,組成不同形狀的圖形。

(2)、請每組推選一個好的,上來到投影前演示給小朋友看,讓他自己說說。(自己的方案)

四、老師總結

剛纔啊,4組小朋友選上來的代表啊,各個都棒極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實啊我們的生活中啊,還有許多像顏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數量是相同的東西,下面老師就帶你們去一起找找吧。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

2、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動手能力。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2、活動難點: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佈置出圖形王國形象。

2、教師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長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種圖形。

3、幼兒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空白沒塗色的)活動過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徵1、情景:(出示請柬)小朋友們,你們瞧,這是什麼呀?這呀是圖形王國的國王給老師送來的請柬,說圖形王國要舉行聚會,邀請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參加,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2、通過尋找,讓幼兒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徵教師帶領幼兒邊走邊觀察圖形,引導幼兒說出圖形的名稱,引出梯形。

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呀?它是正方形嗎?是長方形嗎?

二、觀察瞭解梯形的特徵1、出示梯形寶寶,提問:這個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跟什麼圖形象呢?22、比較長方形與梯形的異同點(出示正方形)那他們是不是一樣的呢?引導幼兒去比較相同點: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異同點:正方形,四條邊都是一樣長的,四個角也是一樣大的。

梯形,一條邊短,一條邊長,兩條邊平平的,旁邊兩條邊斜斜的。你覺得它的斜邊像什麼?

3、小結:這種形狀的圖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寶寶可調皮了,它一會兒翻跟斗,一會兒躺下睡覺,你們看:

(教師演示)這樣還是不是梯形呀?

小結:原來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們怎麼放,都是梯形。

5、認識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聽說梯形寶寶還有許多兄弟姐妹呢,你們看看,它們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只有一條邊是可以當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問:這個圖形它的兩條斜邊是一樣長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結:梯形寶寶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組操作,讓幼兒鞏固瞭解梯形的基本特徵1、圖形國王還想考靠小朋友們,出了一些難題,擺放在那邊的桌子,我們有沒有信心接受考驗呀?

·塗色:讓小朋友在很多圖形中找出梯形,並塗上漂亮的顏色·折一折、剪一剪:讓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折、剪出梯形來·裝飾梯形:從很多圖形中將梯形找出來,進行裝飾(如梯形餅乾、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樓梯、梯形花盆、)(教師巡迴指導)2、反饋:共同檢驗小朋友的操作四、通過尋找梯形,加深對梯形的認識國王說,我們小朋友這麼能幹,都通過了他的考驗,所以請我們去參觀圖形娃娃們的表演,你們開心嗎?那就出發吧!

1、讓幼兒在活動室能張貼的圖片造型中找找、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2、鼓勵全體小朋友尋找,跟同伴或老師們說說梯形寶寶藏在哪裏?

五、結束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爲了表揚小朋友今天的表現,國王決定將這些圖形造型送給我們,大家開心嗎?那我們一起將它們帶回我們的活動室吧!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物測量圖形的邊長,探索並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會用數字記錄測量結果。

3、積極參與測量活動,獨立完成操作任務。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若干,回形針,長棒,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討論:怎樣測量圖形。

(出示正方形)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圖形,看一看,這是什麼圖形(正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四條邊一樣長嗎?有多長呢?(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正方形的邊的長度呢?)(知道,你是通過什麼辦法知道的呢)

二、嘗試用自然物——回形針,測量邊長,在實踐中感知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

1、沒錯,我們可以用很多工具進行測量,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種測量工具——回形針,這個回形針也可以來測量正方形的邊的長度,

2、如果我們要測量這條邊的長度,該從哪裏開始測量呢?我們要測量這一條邊的長度又是到哪裏結束呢?(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①將一條邊全部量完。②把回形針一個接一個首尾相接排起來,再數一下用了幾根回形針。③記錄在畫黑線的邊上。

4、交流:請小朋友拿起你的記錄紙輕輕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誰願意來說一說你的測量結果?(請2-3個幼兒交流)你量到正方形的邊有幾個回形針長呢?你們測量的結果是這樣的嗎?

5、教師小結:原來剛纔由於兩個小朋友放回形針的方法不一樣,所以兩個人測量出的正方形的變長不一樣。在測量的時候,要從邊的這一頭開始,把回形針一個接着一個,首尾相連,一直放到正方形邊的最後。這樣量出來才準確。

三、用相同的工具測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的邊長,知道不同長度的物體即使用相同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同的。

1、通過測量,我們發現我們測量的結果是一樣的,如果用回形針去測量不同大小的正方形,測量的結果還會一樣嗎?

2、後面桌子上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回形針,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量一量,你的正方形四條邊各有多長?量好後把你的測量結果用數字記錄在記錄紙彩色線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測量和記錄。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比較出物體的大和小。

2、尋找發現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3、能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積極探索。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比較

2、各種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盤子、湯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觀察圖片

看看圖片有什麼?(衣服)

你知道是誰的衣服嗎?(媽媽的衣服,孩子的衣服)

哪是媽媽的衣服?哪是孩子的衣服?

你是怎麼知道的?

(媽媽的衣服大,孩子的衣服小。)

二、找一找

1.請小朋友拿一個自己喜歡玩具,然後在教室裏找一個,比自己的玩具大的,或比自己的玩具小的玩具。

2.請幼兒講一講,自己手中的玩具,哪個大?哪個小?

三、比一比

請幼兒觀察圖片

教師:圖片上有什麼?(蘋果,草莓)

你喜歡蘋果還是喜歡草莓

--蘋果和草莓誰大誰小?

--小狗和蜜蜂水大誰小?

--大象和螞蟻誰大誰小?

四、遊戲:大的小的

教師任意出示一個物品,請幼兒找出比老師手中的這個物品大的或小的。

爲激發幼兒興趣,可以比賽的形式進行。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0

【設計理念】

數字無處不在,它們的存在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數字在不同的地方代表着不同的意思。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以猜數字的遊戲導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在猜猜、找找、說說、玩玩、畫畫中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數字的重要和有趣,從而激發幼兒探索數字奧祕的興趣,培養幼兒積極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

【活動目標】

1、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2、在比較觀察中,發現數字在生活中的意義,知道數字無處不在。

3、數字變化後,幼兒對其形狀感興趣,並樂意產生想象。

【活動重點】知道數字代表的意思,感知數字無處不在。

【活動難點】運用數字進行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和數字的有趣。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幼兒人手一支筆、一份記錄紙。

【活動過程】

一、遊戲活動。

1、出示10個顏色不一的格子,幼兒數出。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師:誰來告訴大家上面有幾個格子?

師:請你們在心裏數一數,數好的舉手。

師:他們哪裏不一樣?(簡單認知一下顏色)

2、幼兒根據提示猜出每個格子中的數字寶寶。

師:現在你看到了什麼?

師:在這每一個格子中都藏着一個不同的數字寶寶。

這些數字寶寶很調皮,要你猜猜他是誰?

接下來請你邊看邊猜它們分別是數字幾?

適當的提高挑戰性,請孩子們可以一口氣猜出兩個數字來。

二、結合生活中的數字,幼兒理解這些數字寶寶所表示的意義。

師:這10個數字寶寶是我們平時經常看到和聽到的,你在哪裏見到過這些數字寶寶呢?

幼兒自由回答。

(拓展思維:馬路上有數字嗎?汽車上有數字嗎?)教師展示PPT中不同的物體。

師:你們觀察很仔細哦。吳老師也在很多地方看到過數字,你有沒有看到過呢?我們一起來看圖片。

1、藥瓶。看一看這是什麼?(咳嗽糖漿)看到藥瓶上的數字了嗎?它代表什麼意思?

小結:這些數字告訴我們,我們在喝藥時,要看數字來喝,喝多了不行,喝少了也不行,根據醫生說得要喝得正合適,咳嗽纔會好。

2、溫度計。看一看這是什麼?(溫度計)這上面的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它可以告訴我們身體是否健康,你們知道正常的體溫是多少嗎?(37度)小結:有時候數字可以告訴我們身體的情況。

3、日曆。看到這些數字了嗎?你能夠將它讀出來嗎?20__是代表什麼意思?(日曆)提問:明年是几几年?不知道沒關係慢慢的我們會理解的。

小結:有時候數字告訴我們的是日期。

4、目錄。師:這是什麼,你們知道嗎?(目錄)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

小結:有時候數字告訴我們的是方位。

★所以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字,有時候數字告訴我們方位、有時候數字告訴我們時間、有時候數字告訴我們是否健康、有時候數字告訴我們秩序。

三、數字寶寶的組合圖形。

幼兒逐一觀察每個由數字寶寶構成的圖形。說一說畫的是什麼圖形?有那些數字組成?請幼兒在操作板上來找這些數字

1、出示變形的數字畫師:你們認識他們嗎?

師:如果用這些變形的數字來畫畫會發生什麼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由易到難呈現圖片

(1)小雞:師:它是誰?(小雞)師:這隻小雞是用幾個數字畫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數字寶寶都躲在哪裏?

(2)小女孩、小豬、小青蛙(3)人師:請你看一看,我畫的是什麼?找一找用了數字幾?

師:請小朋友在操作板上來找這些數字,在找到的數字下面打鉤。

四、活動延伸。

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數字畫,動手畫一畫。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1

活動設計背景

“辦家家”是幼兒愛玩的遊戲,最近我時常發現我班小朋友經常三個人在一起玩“辦家家”遊戲。於是,我藉此機會組織一次“喂娃娃”主題活動,幼兒可以親自動手喂娃娃,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自己的能力,體會到一種自我發現的價值。在動手喂娃娃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有目的地操作、觀察、,有機融合各領域內容,提高感知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

活動目標

1、通過喂娃娃主題活動,讓幼兒體驗獨立進餐與分享的快樂;

2、學習兒歌《喂娃娃》,學會正確的吃飯方法;

3、通過遊戲《辦家家》,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培養幼兒合作的能力。

4、教育幼兒從小養成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吃飯不掉飯粒、會用自己的手絹擦嘴的好習慣;

5、教育幼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模仿爸爸、媽媽來喂娃娃,鍛鍊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瓶娃娃、小勺若干;豆、米若干分別裝在碗裏;手絹若干。

(2)幼兒進餐圖片或錄像帶(一個是幼兒獨自吃飯的;一個是大人餵飯的)。

2、經驗準備:

學習歌曲《辦家家》,欣賞兒歌《喂娃娃》;

活動過程:

一、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集中幼兒注意力。

拍拍小手點點頭,

拍拍小手叉好腰,

我把小手舉起來,

我們大家做得好!

二、與幼兒談話,引出活動主題;

小朋友,誰願意勇敢的告訴老師,在家裏吃飯的時候,你是自己吃呢?還是讓大人喂?(幼兒紛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小朋友可真棒,是啊!我們都已經上幼兒園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得自己來做,不給大人添麻煩,這纔是乖孩子呢!(出示瓶娃娃),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瓶娃娃,他們的肚子餓了,我們怎樣幫助他們呢?(幼兒說出解決的辦法——喂娃娃)。

三、教師示範正確拿勺喂娃娃的方法。

1、學習兒歌《喂娃娃》:小小手,真靈巧,

三個指頭捏小勺,

輕輕舀,慢慢送,

我的本領真不小。

2、教師示範喂娃娃,幼兒朗誦兒歌,學習正確拿勺方法。

四、幼兒小組合作;

1、老師這裏還有許多肚子餓的瓶娃娃,小朋友快幫幫忙,餵飽它們吧。

2、遊戲:辦家家。

幼兒自由結伴,兩人合作,一個做爸爸,一個做媽媽共同來喂娃娃,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1)複習歌曲《辦家家》。在唱歌之前,教育幼兒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

(2)遊戲規則:兩人合作,邊喂娃娃邊說兒歌。訓練幼兒正確拿勺,將米盛到勺裏,再送到娃娃嘴裏,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要把米撒在桌子上或地上,在此過程中,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正確使用勺子盛東西。

五、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

1、小朋友,娃娃都吃飽了,快用手絹把它的嘴擦乾淨吧!

2、小朋友們可真能幹,我們一起帶着瓶娃娃按順序去漱口吧!

3、放音樂:漱口。幼兒隨着音樂走出活動室,本次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幼兒回家後,自己動手用筷子練習夾豆喂娃娃。

2、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動手裝飾漂亮的瓶娃娃。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2

設計背景

幼兒對左右認識模糊,我想通過本次活動,以輕鬆的遊戲,將抽象的左右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習區分左右,發現並理解以自我爲中心和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的差別。

活動目標

1.幼兒能以自己爲中心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並能以客體爲中心區別左右。

2能正確使用方位詞左和右。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和區分左右的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方位詞左和右。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健康歌》,《找朋友》,小星星貼片,椅子,動物圖片,小房子。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律動:隨音樂《健康歌》做動作,讓幼兒體會左右。

基本環節:

1.認識自身的左右。

(1),教師指導幼兒把小星星貼在畫畫拿畫筆的那隻手上,然後請幼兒把這隻手舉起來,告訴幼兒舉起的手是右手,另一隻手是左手。

想一想,我們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的左手在做什麼?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

(2),遊戲:聽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用右手摸右耳,右眼,右腿;用左手摸左腳.左腿左肩,用右手拍左肩左腿,用左手拍右肩右腿。

2.區別左邊和右邊

做音樂遊戲換座位兒,請幼兒感知自己右手一邊是右邊,左手一邊是左邊。

(1).音樂開始,邊聽音樂邊在椅子周圍自由做動作說兒歌:小朋友聽仔細,音樂停下來找椅子.音樂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小椅子旁坐好。

(2).請幼兒說一說:我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3).遊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房子)。

按指令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熊貓家在最左邊,小雞家在最右邊,小兔家在熊貓家的右邊,小狗家在小雞家的左邊。

3,幼兒感知對面的左右方向相反。

音樂遊戲<<找朋友>>

音樂開始,幼兒邊做遊戲邊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提問;小朋友都用右手握手,你們都發現了什麼?右手方向都一樣了嗎?幼兒感知其特點,發現方向正好相反。

小結;我們是面對面的站着,因爲方向相對,所以舉起的右手剛好相反。

4.理解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教師把小狗.小貓.小兔小鴨子等圖片擺成一排,請幼兒說出小狗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

結束環節;幼兒隨音樂健康歌做動作,結束本課。

活動延伸:

1. 在活動區擺放小動物,讓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3

活動目標:

1、學習排序,體驗事物的規律性。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物玩具:大象、長頸鹿各不少於5只。

活動過程:

1、教師逐個出示大象與長頸鹿,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2、師生一起按照1頭大象、1只長頸鹿、1頭大象、1只長頸鹿……的規律排序,並說出排序的規律。

3、按照1頭大象、2只長頸鹿、1頭大象、2只長頸鹿……的規律排序,並說出排序的規律。

4、讓幼兒思考還有沒有其他排序方式,請幼兒上來自己排序,邊排邊說出排序的規律。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4

設計背景

幼兒對左右認識模糊,我想通過本次活動,以輕鬆的遊戲,將抽象的左右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學習區分左右,發現並理解以自我爲中心和以客體爲中心的左右的差別。

活動目標

1.幼兒能以自己爲中心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並能以客體爲中心區別左右。

2能正確使用方位詞左和右。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認識和區分左右的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能正確使用方位詞左和右。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健康歌》,《找朋友》,小星星貼片,椅子,動物圖片,小房子。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律動:隨音樂《健康歌》做動作,讓幼兒體會左右。

基本環節:

1.認識自身的左右。

(1),教師指導幼兒把小星星貼在畫畫拿畫筆的那隻手上,然後請幼兒把這隻手舉起來,告訴幼兒舉起的手是右手,另一隻手是左手。

想一想,我們常用右手做哪些事?做這些事的時候我們的左手在做什麼?左手和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一對好朋友嗎?

(2),遊戲:聽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用右手摸右耳,右眼,右腿;用左手摸左腳.左腿左肩,用右手拍左肩左腿,用左手拍右肩右腿。

2.區別左邊和右邊

做音樂遊戲換座位兒,請幼兒感知自己右手一邊是右邊,左手一邊是左邊。

(1).音樂開始,邊聽音樂邊在椅子周圍自由做動作說兒歌:小朋友聽仔細,音樂停下來找椅子.音樂停止,小朋友迅速走到小椅子旁坐好。

(2).請幼兒說一說:我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3).遊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房子)。

按指令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熊貓家在最左邊,小雞家在最右邊,小兔家在熊貓家的右邊,小狗家在小雞家的左邊。

3,幼兒感知對面的左右方向相反。

音樂遊戲<<找朋友>>

音樂開始,幼兒邊做遊戲邊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提問;小朋友都用右手握手,你們都發現了什麼?右手方向都一樣了嗎?幼兒感知其特點,發現方向正好相反。

小結;我們是面對面的站着,因爲方向相對,所以舉起的右手剛好相反。

4.理解以客體爲中心區分左右。

教師把小狗.小貓.小兔小鴨子等圖片擺成一排,請幼兒說出小狗的左邊有誰右邊有誰?

結束環節;幼兒隨音樂健康歌做動作,結束本課。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區擺放小動物,讓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

2.按指令擺放小動物。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5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生活經驗缺乏,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物的判斷有所偏差。如:拿着一隻封閉的內有東西的盒子,他會說裏面沒有東西。因此,我創設情景遊戲,讓幼兒運用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搖一搖等方法去感知、判斷“有”和“沒有”,初步理解“空集”的概念。爲幫助幼兒理解“空集”這一比較特殊的概念,我設計了“幫熊媽媽進貨”的情節。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力求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並注意在難度上分層次,滿足不同能力幼兒的需要。在過程設計上,我讓幼兒通過直接的探索、體驗來積累經驗,並用比較簡單的語句,講述操作的過程,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準備:

1、透明類:各種大小、不同顏色的飲料各兩份。如:雪碧、酸奶、可樂等。

2、不透明類:

⑴ 盒子類:各種大小、形狀的食品、玩具、用品包裝盒各兩份,一份內有東西,另一份沒有兩份。

⑵ 罐頭類:聽裝飲料:椰奶、牛奶等各兩份。

⑶ 布袋類:大小形狀的布袋20 只,其中10只有東西,內放有棉花、皺紙、豆類等;10只是空袋;信封20張,其中10張內有厚薄不同的賀卡,10張沒有。

3、小熊頭飾一隻。

4、人手一份禮物,內有兩個盒子,一個裏面有東西,另一個裏面沒有。

過程:

㈠ 感知“有”和“沒有”

⒈ 創設情景:去熊媽媽家做客,熊媽媽送禮物給小朋友。

⒉ 讓幼兒感知“有”和“沒有”。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一個裏面有星星、雪花片等,另一個裏面是空空的。)你怎麼知道的`?

㈡ 判斷“有”和“沒有”

⒈ 嘗試操作

⑴ 熊媽媽想開一家小超市,可是超市裏一樣東西也沒有,怎麼辦呢?

⑵ 介紹操作要求:旁邊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玩具,可是有的裏面有東西,有的裏面是空的。每人幫熊媽媽進一樣東西,空的東西熊媽媽不要的。

⑶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幼兒是用什麼方法去判斷“有”和“沒有”。

⒉ 交流小結 你進的是什麼?裏面有東西嗎?你怎麼知道的?

⒊ 再次操作

⑴ 鼓勵幼兒去試試看,用和剛纔不一樣的辦法再幫熊媽媽進許多貨。

⑵ 指導: 能力弱的幼兒用直接的方法感知。 能力強的幼兒各種方法判斷。 詢問個別幼兒:裏面有東西嗎?你是用什麼辦法知道的?

⑶ 相互介紹。

⒋ 和熊媽媽一起開超市。

目標:

1、通過探索,初步理解 “空集”,嘗試用各種方法感知,判斷“有”和“沒有”,願意用簡單的語言進行講述。

2、初步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重難點: 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感知判斷“有”和“沒有”。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6

一、指導思想:

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各項基本要求,立足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注重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立足學生的實際,不斷研究數學教學,改進教法,指導學法,奠定立足社會所需要的必備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奠定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基本情況:高二(1)班共46人,男生21人,女生25人;高二(2)班共50人,男生21人,女生29人。

高二數學教學計劃2、所教的兩個班是文科班。經過上學期的教學,發現這兩個班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各不相同。其中,高二(1)班數學學期興趣較爲濃厚。我覺得對於象我們地方性學校來說,這個班的數學成績以及整體水平情況還算可以,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有72分。分析原因:這個班的學生學習氣氛濃厚,有良好的班風學風,有你追我乾的競爭精神,同時有一批思維相當靈活的學生。而高二(2)班的數學學習較爲一般,有些學生自覺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學中需時時提醒學生,培養其自覺性;有些學生對自己學習數學的信心不足,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夠,學習上只滿足完成老師,同時,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夠紮實,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只會模仿解決一些簡單問題,不能舉一反三,題目稍微有點變化就束手無策。

三、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問題的出現,在本學期擬訂以下目標和措施。其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數學的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判斷。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四、教法分析:

1、選取與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的,豐富的和學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創設能夠體現數學的概念和結論,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應用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以達到培養其興趣的目的。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等欄目,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動,切實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

3、在教學中強調類比,推廣,特殊化,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儘可能養成其邏輯思維的習慣。

五、教學措施:

1、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環節,因此,抓好課堂教學是教學之根本,是提高數學成績的主要途徑。

①紮實落實集體備課,通過集體討論,抓住教學內容的實質,形成較好的教學方案,擬好典型例題、練習題。

②加大課堂教改力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有效的學習是自主學習,因此,課堂教學要大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逐步形成知識體系,提高能力。同時要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從而提高數學素養,並大面積提高數學成績。

2、加強課外輔導,提高競爭能力。 課外輔導是課堂的有力補充,是提高數學成績的有力手段。

①加強數學數學競賽的指導,提高學習興趣。

②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全方面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特別是自主能力,並通過強化訓練,不斷提高解題能力,使他們的數學成績更上一層樓。

③加強對雙差生的輔導。雙差生是一個班級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我將下大力氣輔導雙差生,通過個別或集體的方法進行耐性教學,從而使他們的紀律以及數學成績有一定的進步。

3、搞好單元考試、階段性考試的分析。

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提高成績,單元考試、階段性考試是最好的練習,每次都要做好分析,並指導學生糾錯。在分析過程中要遵循自主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真正理解。

六、教學進度安排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7

一、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基礎知識的培養要求:

(1)瞭解角的相關概念及垂直的概念.

(2)瞭解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數和它的圖象,並會求解析式.

(3)瞭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並應用其解題.

(4)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能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另關係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並求解。

(5)瞭解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的概念,並會判定哪些是確定事件或不確定事件。

(6)瞭解正整數冪的運算性質並會運用它們運算.

(7)瞭解單項式與多項式,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法則

(8)瞭解三角形的內角、外角及其外角等相關概念.

(9)瞭解圓的相關概念並會畫圓.

2、基本技能、能力的培養要求:

(1)、學會利用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分類的數學思想,學會類比的數學觀念。

(4)、體驗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5)、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6)、培養推理論證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爲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爲變革的重點,將小組活動作爲教學活動的重要形式,給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積極進行自助互助學習型課堂和“五三”優質高效課堂教學。

2、要體現“345”優質高效課堂和“五三”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的相關內容。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作爲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

3、體現“三爲主”原則:以學爲主、以練爲主、以賽爲主。倡導“三自主”原則: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交流。鼓勵“三動”:動腦、動手、動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驗數學源於生活,同時又反作用於生活,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準確性。

2、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3、對學生進行愉快教育,通過“345”優質高效課堂和“五三”教學模式教學,使學生形成人人樂學的濃厚學習氛圍。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分析

通過半年的學習,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一定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普遍存在着優秀生、中程生、必培生三部分學生。

一部分同學基礎好,學習興趣濃厚,因而能夠自覺地進行學習。成績較理想,這部分同學有:

一部分同學由於不是很努力,學習方法上不恰當,或者由於其它一些別的原因,使成績處於中游水平,這些同學有:

也有一部分同學基礎知識掌握差,覺悟差些,自我約束力差,致使學習成績不理想,成爲必培生。這部分同學有:

2、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

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包括多方面,如計算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學生年齡小,知識淺薄,分析能力較差,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以引導。

3、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本級學生有一部分學習上認真刻苦,邏輯思維能力強,能主動學習,不懂就問,這部分學生一般比較優秀;但一部分學生基礎差,幹勁不足,課前不預習,上課開小差,課後不復習,抄襲作業,沒有上進心,針對他們,需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改進新的教學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講授的章節及篇章

第9章:角

9.1角的表示9.2角的比較9.3角的度量9.4對頂角

9.5垂直

第10章:平行線

10.1同位角10.2平行線和他的畫法10.3平行線的性質10.4平行線的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

11.1怎樣確定平面內的位置11.2平面直角座標系11.3直角座標系中的圖形11.4函數與圖像11.5一次函數和它的圖像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12.1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12.2向一元一次方程轉化12.3圖像的妙用12.4列方程組解應用題

第13章:走進概率

13.1天有不測風雲13.2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13.3可能性的大小13.4概率的簡單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14.1同底數冪的乘法與除法14.2指數可以是零和負整數嗎14.3科學計數法14.4積的乘方和冪的乘方14.5單項式的乘法14.6多項式乘多項式

第15章:平面圖形的認識

15.1三角形15.2多邊形15.3多邊形的密鋪15.4圓的初步認識15.5用直尺和圓規作圖

2、基礎知識的內容

第9章:角:主要講角的基本概念、性質、垂直的概念。

第10章:平行線:主要講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主要講平面直角座標系和一次函數.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主要講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其應用.

第13章:走進概率:主要講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及概率的簡單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主要講冪的性質及單項式與多項式乘法.

第15章:平面圖形的認識:主要講三角形與多邊形的概念及圓的初步認識.

3、學生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培養

(1)、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演算、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等探究過程,逐步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思想,體現數形結合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

4、學科德育內容

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揭示數學中的辨證關係,並指出數學應用於實踐以及它在生活和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5、本學期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第9章:角

重點:對頂角及垂直的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難點:對頂角及垂志的應用

第10章:平行線

重點: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難點: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

第11章:圖形與座標

重點:一次函數和它的圖像

難點:一次函數的應用

第12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與應用

難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第13章:走進概率

重點: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及概率的簡單計算

難點:概率的計算

第14章:整式的乘法

重點:冪的性質及整式的乘法

難點:冪的性質

四、教學研究內容

1、教學研究重點

(1)、研究角.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概念,能進行整式的乘法運算

(2)、對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的探索和運用

(3)、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及其的應用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8

學習目標

①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③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課前準備

①多媒體課件。

②生字生詞卡片。

③蒐集反映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資料及有關橋樑的資料。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趙州橋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趙州橋,揭開它那神祕的面紗。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活動引路,讀文識字

①開展讀書“闖關”活動。

a.“闖關”總動員。講清方法及規則,共設三關:字音關(讀準字音)、句子關(讀通句子)、感情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座兩人互爲“闖關員”與“守關員”。每闖一關得一面小旗。

b.學生自主讀書,做“闖關”準備。(遇到生字新詞,通過查閱工具書自行解決)

c.同座分別“闖關”。一次沒有闖過關者可以練習後再“闖關”。

②開展讀書“展示會”活動。

a.“我會認”。卡片抽讀生字詞:橫跨、創舉、堅固、石欄、同首遙望、圖案、設計、雕刻、智慧。

b.“我會讀”。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瞭解讀書情況,相機糾正字音。

c.“我想讀”。誰想讀誰就站起來讀。(側重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語氣讀最後一段)

鞏固認字,指導寫字

①“說”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幫助大家明確寫每個字的注意點。

②“寫”字。“小老師”在田字格內示範寫生字。大家在練習本上寫字。

③“查”字。同座互相查寫的字。

作業

抄寫詞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複習字詞

聽寫詞語。聽寫後自己對照課文批改、訂正。

品讀課文

①緊扣主線,研讀課文。讀課文,想一想,再填空:趙州橋是一座的橋。

②交流彙報,感悟課文。

a.歷史悠久的橋。引導學生讀一讀文中的相關語句。

b.雄偉堅固的橋。引導學生通過讀文中的語句或畫趙州橋的結構示意圖來加以說明。

c.非常美觀的橋。引導學生用多種琖來感悟文字,可以讀一讀,演一演,還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龍的其他形態。

③上下聯繫,整合課文。選擇趙州橋留給你印象最深的兩個特點,用“不但……而且……”連起來說一說。

④課件展示:趙州橋今日的風貌,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⑤熟讀成誦,內化課文。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拓展活動

①交流有關橋樑的資料。

②有興趣的,可以瞭解家鄉的古建築或家鄉的橋樑。

提示綜合性學習

①說說開展了哪些活動,瞭解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

②提醒學生注意整理資料,商量商量怎樣展示成果。

作業

抄寫第三自然段。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19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三角函數這一章裏最重要的一節課,它是本章的基礎,主要是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生成過程,從而很好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在《課程標準》中:三角函數是基本初等函數,它是描述週期現象的重要數學模型,在數學和其他領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還要求我們藉助單位圓去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正弦、餘弦、正切)的定義。

二、學生學情分析

我們的課堂教學常用“高起點、大容量、快推進”的做法,忽略了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對學生加以反覆的訓練,無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雖然刻意地去改變教學的方式,但仍太多舊時的痕跡,若爲了新課程而新課程又會使得美景變成了幻影,失去新課程自然與清純之味。所以如何進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就很值得思考探索。如何讓學生把對國中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遷移到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中?

三、教學目標

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

2.從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認識其定義域、函數值的符號;

3.能初步應用定義分析和解決與三角函數值有關的一些簡單問題。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2.教學難點:正弦、餘弦、正切函數的定義域。

五、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情景引入

問題1:如圖是一個摩天輪,假設它的中心離地面的高度爲,它的直徑爲2R,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轉動一週需要360秒,若現在你坐在座艙中,從初始位置OA出發(如圖1所示),過了30秒後,你離地面的高度爲多少?過了45秒呢?過了秒呢?

【設計意圖】:高中學生已經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一定的科學知識,因此選擇感興趣的、與其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素材,此情景設計應該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發生發展的理解。這個數學模型很好融合國中對三角函數的定交,也能放在直角座標系中,很好地將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向任意角三角函數過渡,揭示函數的本質。

第二部分——複習回顧銳角三角函數

讓學生自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過了30秒後,你離地面的高度爲多少?”

【分析】:作圖如圖2很容易知道:從起始位置OA運動30秒後到達P點位置,由題意知,作PH垂直地面交OA於M,又知MH=,所以本問題轉變成求PH再次轉變爲求PM。要求PM就是回到國中所學的解直角三角形的問題即銳角的三角函數。

問題2:如圖建立直角座標系,設點,能你用直角座標系中角的終邊上的點的座標來表示銳角的正弦函數的定義嗎?能否也定義其它函數(餘弦、正切)?

【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3:改變終邊上的點的.位置,這三個比值會改變嗎?爲什麼?

【分析】:先由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選幾個點,計算比值,獲得具體認識,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證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刻理解體會三角函數值不會隨着終邊上的點的位置的改變而改變,只與角有關係。

通過摩天輪的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第一象限角的正弦可以跟銳角正弦的定義一樣。第四部分——給出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如圖3,已知點爲角終邊上的點,點到頂點的距離爲R,則:

【分析】:讓學生通過剛纔的模型進一步體驗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要點:點、點的座標、點到頂點的距離。

問題4:當摩天輪的半徑R=1時,三角函數的定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20

教學目的:

1、 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

2、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填寫算式。

3、 在教學中滲透數的順序,並進行社會秩序教育。

4、 學會與人合作,體會計算的多樣化,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數的概念

教學準備:

每組一個數位計數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學方法:

抓問題,用多種遊戲,把抽象的數位具體化。

教學步驟:

一、 創設情景,尋找關鍵問題

1、 數學課研究數學問題,一些小棒會有什麼數學問題。

(每張桌子發40-50根小棒,玩小棒時間爲3-5分鐘)

2、 你發現了什麼數學問題。

(目的:練習20以內數的順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發現十根捆一捆)

3、 遊戲,看誰的手小巧。

老師報數,學生用棒子表示,討論:快的同學的訣竅。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進行遊戲,讓學生習慣中把1捆當作10根用。

4、 完成:

( )個一 ( )個十

試一試,在計數器拔出10

個位只有幾顆珠子,怎麼辦?(10個一是1個10)

在個位拔上一顆珠子,表示1個十,也表示10個一。

二、自主合作,解決數位順序。

在解決了10是1個十也是10個一後,還能過度試一試在計數器上表示。接下來就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數位,組成和算式結合,理解11-20各數。

1、11-20各數在計數器上怎麼表示呢?

問題提出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加以解決,並結合p68的圖示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實現生生互動。

(這兒注意11-20的`表達多樣,只要求至少一樣,方法選擇,方法應用應由學生通過自主交流來確定。)

2、1個十, 1個一 是11 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沒有變,個位由0變成1,就是11。

3、15 、19 、20的數位可重點檢查。(20的數位可由10-20,也可19-20來描述。)

4、小結,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數位不一樣,數也不一樣,十位上1表示1個十,個位上1表示1個一。

5、 練習:(口算)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6+10 5+10 4+10 3+10

三、 實踐應用,實現知識延伸

1、 尋找粗心丟失的數。

遊戲報數。(報數時丟一些中間數)

2、 開火車順數

遊戲:數數(順數和倒數)

3、 拔珠遊戲(師生――生生)

報數13,拔13並寫出13,同時說13的含義,還可畫珠。

4、 p69 1-6 自己完成。

四、課外實踐,拓展知識應用。

1、完成10-20各數數位圖及小棒圖。

2、和父母互說10-20各數組成。

課後評析: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21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探究出兩步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應用兩步乘法解決相關的生活問題。

2.能從多個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思維。

3.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正確分析數量關係,能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相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間接信息靈活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預案:

一、情景引入激活思維

1、引言

教師介紹學校體操比賽活動情況。相機解釋“橫隊”、“縱隊”“方陣”等詞。

2、收集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看主題圖,找出數學信息。教師把收集到的信息寫在黑板上。

每行有10人,有8行。有3個方陣。

3、提出問題

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把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1個方陣有多少人?)

[教學預設]:學生可能提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3個方陣比一個方陣多多少人?等等。

4、解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獨立解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

5、彙報交流互相評價

學生彙報時候要說清楚思考的過程,即怎樣想的,怎樣列式的。

[教學預設]學生已經學過用一步乘法算式解決問題,看到主題圖後會很快收集到數學信息,學生也能清楚表達出思考的過程,如下:

(1)、10×8=80(人)表示求8個10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2)、8×10=80(人)表示求10個8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7、總結學習方法

師生加以提煉學習方法:讀----想----做----說,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

8、揭示課題。

(本環節設計意圖運用學過的一步乘法算式引入新課,瞭解學生思維的基礎,激活學生思維。然後經過總結學習方法,表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考過程來規範學生的解題思路,爲下一步的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二、探究新知訓練思維

1、出示剛纔提出的問題: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有10人。3個方陣有多少人?

2、思考解決方法

(1)獨立列式,(2)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組長統計:本組有幾種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教學預設]學生的解決策略可能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10×8=60(人)80×3=240(人)

第二種:8×10=60(人)80×3=240(人)

第三種:8×3=24人24×10=240人

第四種:10×3=30人30×8=240人

第五種:80×3=240人

第六種:10×8×3=240人或者8×10×3=240人

預設處理:根據學生的.回答與解釋,教師相機用課件演示學生思考過程,利用課件的直觀效應幫助中下水平學生渡過思維困區。黑板上去掉相同的做法,展示不同的算式。比較每種方法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髮現最簡單的方法。基本方法鼓勵全體學生都嘗試做一做。

3、課堂小結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讀、想、做、說等解決問題的思路中,做到先思後說,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能正確使用數學語言,注意嚴密規範把解題的內在思維過程,變爲外在的表現形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解題過程中思維的有序性和合理性,體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發展思維

1、課本中的做一做學生獨立試做

(設計意圖:做一做的練習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並且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通過這道題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思維方式,掌握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能判斷出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補充問題並解答:

小青有兩本相冊,每本有24頁,每頁可以放4張照片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應用分析、綜合的邏輯思維的方法,掌握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2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熟悉序數,根據序數把握事物的空間位置。

2.能根據提示,找到事物相對的位置,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操作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 白板課件。

2. 蠟筆、操作單。

三、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歡迎各位來到魔法之城,這是誰呀?”

幼兒:“魔法師。”

教師:“魔法師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魔法師的本領可真多呀!今天有幾位小魔法師也想成真正的魔法師,數數看有幾位?”

幼兒:“5位。”

教師:“請一位小朋友上來數一數,我們跟他一起數。”

(二)比較高矮進行排隊

教師:“要想成爲真正的魔法師,就要通過魔法考試,那誰是第一個來考試的呢?”

看看他們是怎麼排隊的(從矮到高排的),請一名幼兒上前進行操作。

(三)魔法考試

教師:“魔法考試開始了,那我們來聽聽大魔法師是怎麼說的?”(聽錄音)“請在最大書架上數第4欄裏,找出櫃子的鑰匙。”

2. (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些什麼?)教師:“那從上數是什麼意思呢?誰再來說一說(上數是從上往下數),原來上數就是從上往下數?(從上往下)那上數第七欄到底是哪一個呢?誰來找一找。”(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

教師:“那到底是哪一個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真的是這個呢,鑰匙在不在裏面,我們來打開看一看,哇!上數第七欄裏真的有一把鑰匙呢,太棒了,我們給剛剛那位小朋友鼓鼓掌。”(播放鼓掌的'聲音)

3. 教師:“在這一輪比賽中有2位魔法師被淘汰了,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找錯了。”

4. 教師:“那剩下的3位魔法師找到了鑰匙通過了考試,我們來看看是哪3位魔法師呀?”

5. (3個魔法師排着整齊的隊伍,去參加第二輪考試了。)教師:“聽聽看第二輪會考他們什麼呢?小魔法師們,請在下數第六個抽屜裏取出明信片。”

6. 教師:“誰聽清楚了,下數是什麼意思(從下往上數)?原來下數是從下往上數,下數第六個抽屜是哪一個呢?那誰來試一試,找一找。那這個抽屜到底能不能打開呢?哇,真的打開了誒,太棒了,我們給他鼓鼓掌。”(播放鼓掌的音樂)

7. 教師:“那幾個魔法師通過了考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只剩下2名魔法師了。他們拿到了明信片,那明信片上有什麼呢?請你們討論一下明信片上告訴我們要找什麼,怎麼數的?動腦筋仔細想一想喔,誰看懂了?要我們找什麼?怎麼數?你怎麼看出是從左往右數的,哦,原來呀,箭頭從左邊往右邊就表示左數。”

四、幼兒操作

1. 現在到最關鍵的時刻了,進行最後一輪考試了。

2. 教師:“請你們幫這幾位魔法師找一找到底是哪一件衣服呢?請你將答案用蠟筆記錄在操作單上。”

3.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4. 講評操作單。教師:“真的是這件,這件衣服上藏着一個機關,是通往魔法之城的樓梯。”

5. 教師講述繪本內容。教師:“看,我們的魔法師通過了考試,來到了魔法之城哇,魔法之城可真漂亮,有好多玩偶在用餅乾,冰激凌,麪包製成的房子中跳舞,玩耍。”

五、結束活動

教師:“魔法師好消息告訴了媽媽,媽媽決定帶她出去玩,在出發前媽媽要小魔法師找出帽子是從下往上數第幾欄呢,等下次我們在一起學習好嗎?”

活動延伸: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數,鞏固對序數的認識。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23

活動目標:

1、在理解5以內序數的基礎上,根據門牌號碼找到相應的房間。

2、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小動物搬新房的快樂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1、幼兒分別對橫的、縱的兩方面的序數已有了解。

2、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了解套房的門牌號碼。

材料準備:

1、教師示範用不同的房子(有五間房子的平房一座,高五層、每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一座,高五層、每層有五間房子的高樓一座);小猴、小貓、小雞、小鴨、小兔的圖片各一張。

2、幼兒操作用樓房每人一份(根據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五層以內及五個房間以內的樓房若干,能力不同則提供給不同的材料。這樣,在橫的、總的兩方面都拉開了距離,滿足了不同幼兒的發展,使不同幼兒在體驗成功快樂的基礎上經驗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寫有門牌號碼的小動物若干。

3、皺紙做的用於慶祝的綵帶;錄有《蓋房子》、《喜洋洋》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草地上有誰?小貓、小雞、小鴨、小兔都圍着小猴,聽小猴在說話呢。你們想知道小猴在說什麼呀?我們一起來問問小猴。小猴說:“今天我去城裏玩了,發現那裏的人們住的都是高高的樓房,又寬敞又漂亮,我們也來蓋樓房吧!”“好呀,好呀!”小動物們都歡呼起來。師幼一起聽《蓋房子》音樂演唱。

2、鞏固經驗

(1)、小動物們說幹就幹,不多久就蓋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間房子的平房)

請幼兒幫五個小動物搬進第一座房子

小兔住在第幾間?出示箭頭標記告訴孩子從左往右數房間,依次是:第一間,第二間------以鞏固幼兒在橫的方面的序數經驗。

小貓、小雞、小鴨、小猴分別住第幾間?

(2)、小兔覺得新房子雖然很寬敞,可並不能看到遠處的風景,於是小動物們商量了一下,又蓋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蓋起來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層,美層只有一個房間的高樓)

請幼兒幫小動物們搬進第二座房子。

小雞住第幾層?出示箭頭標記。

——原來數高樓是從下往上數,第一層,第二層-------以鞏固幼兒在縱的方面序數的經驗。

小貓、小兔、小鴨、小猴分別住第幾層?

3、幼兒討論

——小豬覺得這棟樓房的雖然很高,可是每一層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還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於是小動物們又商量着要蓋第三座房子,

(1)、你們猜小動物們蓋的第三座房子會是怎樣的?

(引導幼兒說出每層有幾個房間)

(2)、哇!果然和你們說的一樣,小動物們這次蓋的樓房每層都有兩個房間。(出示高五層,每層有五個房間的樓房)小猴子看到這樣的樓房真想立刻住進去,誰來幫小猴搬新房?(請能力一般和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上來幫忙)

(1)請小猴住進去,根據小猴住的房間出示門牌號碼。

——教師小結:原來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三個數字表示第幾間。

(2)說出一個門牌號碼請幼兒來找出房間:

教師說出302,請幼兒來找出相應的房間讓小鴨住進去。

他找得對不對,爲什麼?

——教師在此處可重新小結: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二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找房間時我們先找到第幾層,然後再找到第幾個房間。

幼兒找好小鴨的房間再根據門牌號碼給小兔、小貓、小雞找房間。

4、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嘗試操作

(看到小猴子住進了新樓房,大家可羨慕了,都想快快住進新樓房,看看遠處美麗的風景)——請按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幫他們住進新樓房

(1)、提醒幼兒操作步驟:

1)、門牌號碼的第一個數字表示第幾層,第二個數字表示第幾個房間。

2)、先找到樓層,再來找房間。

3)、按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來找房間,每個房間都只住一隻小動物。

5、教師講評

(1)、住對的

你的__小動物身上的門牌號碼是多少?應該住那個房間?你怎樣找到這個房間?

(2)、住錯的

你的__小動物住得對不對?爲什麼?__房間在哪裏?請幫小豬住到__房間?

6、體驗幫助小動物的快樂

小動物們都搬進了新樓房,很開心,來我們一起表示慶祝!

數學教學方案設計 篇24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6—6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實際情境中,讓孩子建立一分鐘和一秒鐘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體會分與秒的關係。

過程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1分鐘的長短,並感受時間的意義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生活和數學的密切聯繫。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一分鐘的概念。

教學難點: 對一分鐘的感知

教學準備:學具袋、秒錶、籃球、跳繩。

教學過程

(一)體驗 一分鐘有多長

師:同學們,我們放鬆一下唱首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師:剛纔我們唱首歌曲用了一分鐘,那一分鐘還能幹什麼呢?今天我們來看看一分鐘能幹什麼。

板書:一分能幹什麼

(二)動一動 感受一分鐘

師:首先我們來認識鐘面上的指針,前幾節課我們學習時針和分針,那鐘面上還有一根指針很特別,他叫什麼名字呢?有什麼特點?

師: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一秒到底有多長,ppt看大屏幕看兩遍

師:你可以用動作或聲音來表示嗎?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師:我們知道了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也通過這麼多方法我們記住了一秒。

(三)數一數:感受1分=60秒

師:秒針如果走一圈,是多少秒呢? 生齊說:60秒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師:秒針走一小格是一秒,秒針走60個小格就是60秒,那麼當秒針走一圈時,分針又走多遠呢?

師:是啊!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鐘ppt,那你覺得他們倆是什麼關係?(板書1分=60秒)

我們知道1分=60秒,看來一分鐘真的很短暫,

(四)活動體驗 試一試

師:那大家來猜猜一分鐘究竟能幹什麼呢?

師:老師位同學們準備了10鐘不同的活動體驗一分鐘,現在我們體驗一分鐘到底能做什麼呢?能做多少

師:誰再來說一說,你都做了什麼?

師:同桌互相說說你一分鐘做了多少?

(五)說一說

師:太了不起了,一分鐘做了這麼多事請,看來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做更多的事

實際上一分鐘除了能做這些事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裏還能做很多的事,發生很多的.事(PPT)

師:看到這些你想說點什麼?

師:是啊,一分鐘能做很多的事,也會發生但很多的事,所以我們要把握現在,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啊!

(六)估一估

師:剛纔我們一直是在鐘錶的幫助下來認識一分鐘。可是如果沒有鐘錶,你能用什麼方法來估計一分鐘有多長呢?老師請小組的同學互相說說,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想出的辦法最多。(小組合作,師到小組中參與合作)

師:都找到好辦法了嗎?哪個小組先把他們的好辦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師:看來大家都找到好辦法了,老師要看看你們的方法靈不靈。現在老師要播放音樂,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老師是不提醒的,聽明白了嗎?預備——開始!

(七)猜一猜

師:我們學習了這麼久,大家放鬆一下,老師請大家聽一首歌,不過可是有要求的:請你用最喜歡的方法估一估這首歌大約多長時間。準備好了嗎?開始!(播放音樂)

師:想好了嗎?這首歌大約用了幾分鐘?

師:估計得很準確,我來考考大家!

72秒=( )分( )秒 你是怎樣算的

師:當秒數超過60時,就可以把60秒變成1分鐘,再把多出的秒數寫在後面就可以了,所以72秒就可以等於1分12秒。85秒=分秒 100秒=分秒

120秒=分秒

鞏固練習

師:分和秒是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下面是小明寫的一篇日記,請同學們看一看他寫得怎麼樣?改一改

(八)比一比

師:想必大家累了老師播放一分鐘動畫片,但是要閉上眼睛僅僅等待一分鐘,等老師說好了,再睜開眼睛,能做到嗎?

師:好了,同學們看得意猶未盡,那麼你們覺得,等老師弄和看動畫片同樣是一分鐘說說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師:同樣是一分,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覺得很短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會覺得很漫長。

師:這節課上到這兒已經過了將近40個1分鐘,這40個1分鐘,你覺得是短暫的還是漫長的呢?爲什麼?

師:珍惜每1分鐘有時會讓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在今後的日子裏,希望你們能珍惜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分!讓我們共同來讀一句有關珍惜時間的話來共勉吧: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最後在《時間像小馬車》的音樂聲中結束今天這節課!

板書設計:

一分鐘能幹什麼

1分=60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