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1W

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 篇1

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紮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大力推進鄉村風貌提升,根據《XX區黨委辦公廳 XX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XX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精選3篇)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按照“全域整治、突出重點、搞就搞好、逐步拓展”的基本思路,堅持“共同締造”,深入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因地制宜完善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強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則。

黨建引領、羣衆主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動員、組織協調作用,發動羣衆廣泛參與。

綜合整治、美化環境。持續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整合適用項目集中投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傳承文化、突出特色。傳承發展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突出風貌分區差異化。

建管並重、注重長效。嚴格實施農房管控,補齊鄉村規劃建設管理短板。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三)目標任務。

全域環境整治。完成x.x萬個村屯基本整治,完成xx個縣(市、區)全域環境整治。

特色風貌塑造。完成.x萬棟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涉及x個縣(市、區)的x個村屯。

農房管控。構建完善的農房管控機制,推動建房辦證、帶圖報建、按圖驗收、違法建設查處等工作落到實處。

保護傳統村落。大力推動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完成x個傳統村落、x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和x個傳統村落項目建設計劃編制。

二、主要內容

(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抓好脫貧戶住房安全保障動態清零。繼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改造,探索推廣烈度爲x度及x度以上抗震設防地區農房抗震加固實用技術。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邊境一線農房居住功能提升。完成全區行政村(含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行政村和街道辦事處下轄行政村)範圍內所有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和排查出的用於經營的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整治,有序推進其他農房安全隱患整治工作。

(二)紮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持續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改造升級,積極推廣適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完成xx個鄉村垃圾中轉站和x個村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鎮區污水收集管網,推動實質性收取污水處理費,加大鎮級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補貼力度;持續提升村屯公共照明水平,完成x個村屯公共照明建設任務;多渠道籌措資金推進屯內道路硬化。

(三)大力推進鄉村風貌提升。

1.深入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堅持把“三清三拆”環境整治作爲鄉村風貌提升的重要基礎工作。全力推進清理村莊垃圾和禽畜糞便、清理亂堆亂放和道路障礙物、清理池塘溝渠,以及拆除亂搭亂蓋、拆除違規廣告招牌、拆除廢棄建築等工作。採用“微田園、微菜園、微果園”等生態治理方法,廣泛開展房前屋後、道路沿線環境整治,加大對視線廊道內影響美觀和視覺通達的廢棄建築物、構築物、廣告招牌等的清拆力度,確保村屯環境整潔、乾淨、通透。引導村屯建立健全村規民約,推動成立村民理事會或相應的管理組織,不斷優化基層治理。建立健全村民分片包乾管護環境衛生以及公共器材、設施的長效管護機制。

2.因地制宜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重點推進“四化、五網、六改”項目建設。

(1)推進“四化”建設。一是亮化。按照“簡潔、實用、滿足需要”的要求,開展村屯公共照明項目建設,推廣使用新型節能照明燈具,鼓勵和引導村民參與路燈建設。二是綠化。保護鄉村自然生態,推動實施村頭村尾、公共區域的綠化,開展“綠美鄉村”建設。三是美化。保護鄉村美景,增強鄉村韻味,因地制宜推動村口景觀、水體景觀、綠化景觀等村莊特色景觀塑造。四是文化。弘揚農耕文明,保護傳統格局,充分挖掘村莊文化內涵與歷史,建設宣傳欄、文化景觀小品、村史館,留住鄉愁。

(2)推進“五網”建設。一是推進電網建設,持續完善農村電網網架結構,增強農村地區供電能力,加快農村電網向智能化轉型,加快新電力區域農村地區供電補短板,解決供電過載和嚴重低電壓問題。二是推進路網建設,優化村屯內路網設置,提升村屯內道路硬化水平;採用石板、青磚、碎石、鵝卵石等鄉土材料鋪裝巷道。三是推進互聯網建設,實現行政村寬帶網絡全覆蓋,並向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屯延伸。四是推進廣播電視網建設,因地制宜採取衛星傳送、無線轉播、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等多種方式,大力推進農村數字廣播電視覆蓋和入戶接收,滿足農村居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的需求。五是推進排水網建設,結合村屯道路硬化等項目,推動村莊有組織排水,切實解決排水無序問題。

(3)推進“六改”建設。一是改房行動。強化現代農房設計,完善農房使用功能,整體提升農房居住功能和建築風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推廣綠色建材應用和農房新型建造方式。二是改水行動。實施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完善農村供水設施,強化水源地保護,確保農村飲水安全。三是改廁行動。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開展戶用廁所改造,實施行政村所在自然村或集中連片x戶以上自然村的公廁、集貿市場公廁、中國小校公廁、鄉村旅遊景區公廁等改造建設,探索建設切合當地實際的農村黑灰污水處理利用設施。四是改廚行動。開展以“改竈、改臺、改櫃、改管、改水”爲主要內容的改廚工作,建設乾淨整潔衛生、滿足基本功能、管線安裝規範、煙氣排放良好的清潔廚房。五是改圈行動。全面治理人畜混居,完善儲糞房、沼氣池或儲液池配套設施,加強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基本實現人畜分離。六是改溝渠行動。開展清淤疏浚行動,持續推進村屯內部河塘溝渠治理。

2.加強農房特色風貌塑造。以《壯族XX區農村房屋特色風貌管控導則》(以下簡稱《導則》)爲指導,以“兩高兩道”(即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和國道、省道)等沿線區域爲重點,全面推動農房特色風貌塑造,彰顯桂風壯韻。加強規劃引導,以“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或村莊設計爲引導,開展村莊整治和建設;編制當地農房建設圖集,供農戶新建或改造農房選用,實現帶圖報建。突出特色風格,根據《導則》和地方傳統民居特色,全面實施坡屋頂改造建設,開展牆面功能提升美化;坡屋頂應根據村屯和農房實際,採用硬山頂、懸山頂等中國傳統屋頂形式進行改造建設,並運用好屋脊、檐口、瓦當等傳統建築元素充實完善;牆面色彩和材料、門窗構件、勒腳等要簡潔美觀,與村莊和農房風格整體和諧,確保改造後農房特色鮮明。優選建築材料,既要經濟也要質量可靠、經久耐用;充分利用鄉村山清水秀生態美的自然條件營造景觀,避免採用x石等脫離鄉村實際的裝飾材料。

3.嚴格實施農房管控。聚焦宅基地管理、建房辦證、帶圖報建、按圖驗收、違法建設查處等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農房管控工作體系,嚴格落實部門和地方責任,確保農房管控落到實處。強化建房審批,制定農房建設規劃管控辦法或村莊規劃設計通則,做好規劃許可管理工作;推廣應用農房建設圖集;制定公佈簡潔實用、通俗易懂的審批流程,方便羣衆辦理。強化管理隊伍力量,提高鄉(鎮)“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機構履職能力,統籌使用好隊伍力量,明確負責農房管控工作的人員,提升其能力水平,使其掌握辦證、指導建設、組織竣工驗收等工作技能。強化違法建設查處,加強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對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等行爲開展執法,加大執法監察動態巡查力度,受理羣衆舉報和投訴,及時發現、制止和處置涉及宅基地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爲,防止產生新的違法佔地建房現象;因地制宜構建巡查舉報網絡,設立舉報電話、信箱,落實村級協管員,推動實行農房管控成效與村幹部年度績效獎勵掛鉤機制。強化考評獎懲,制定公佈考評細則,將農房管控納入相關考評體系,獎優罰劣。強化輿論宣傳,組織開展農房管控系列宣傳活動,加強正面引導,提高廣大羣衆知法、懂法、守法意識。

4.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各級各部門應結合鄉村風貌提升,發展特色產業,培育鄉村旅遊新業態,將生態環境、文化資源、特色風貌等方面的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將鄉村風貌提升所形成的.鄉風文明、基層治理、羣策羣力優勢轉換爲發展鄉村經濟的強大動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和增產增收。注重系統謀劃,從規劃引導開始,將人居環境整治、設施完善、特色塑造與產業發展結合推進,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格局。

(四)加強傳統村落和傳統民居保護。積極推進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和實施。完成x個傳統村落和x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編制;年內組織開展一次傳統村落申報評選;多渠道整合資金,推進傳統村落防火等防災減災設施和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傳統村落人居環境;開展傳統民居和歷史環境要素摸底建檔和掛牌保護,精準覈定保護對象;推動傳統村落各類傳習場所和基地建設,促進建築藝術和傳統文化傳承利用;將傳統村落作爲農房管控的重點區域,按照規劃來管控建設行爲。組織開展村落之外的傳統民居調查摸底,探索建立單棟民居保護機制。

三、實施步驟和工作程序

(一)實施步驟。

1.啓動階段(x年x—x月)。下達項目計劃、資金。制定公佈全域基本整治驗收考評細則和鄉村風貌提升初期考評細則。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和實地指導,推動x年第一批農房特色風貌塑造項目儘快全面開工。

2.實施階段(x年x—xx月)。原則上x年x月xx日前基本完成第一批農房特色風貌塑造任務,xx月xx日前基本完成第二批農房特色風貌塑造任務。組織開展x次鄉村風貌提升初期評估。開展農房管控專項督促指導,進一步夯實各級各部門職責。適時召開全區鄉村風貌提升工作現場推進會,推廣經驗做法。

3.驗收階段(x年xx月)。開展全域基本整治、農房特色風貌塑造、農房管控等工作驗收評估。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謀劃x年的工作任務。

(二)工作程序。採用“八步工作法”組織實施。第一步,制定工作計劃。第二步,編制規劃設計方案。第三步,發動羣衆廣泛參與。第四步,開展村莊“三清三拆”環境整治。第五步,推動村莊基本公共設施建設。第六步,開展農房特色風貌塑造。第七步,落實農房管控要求。第八步,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

四、資金籌措

(一)資金來源渠道。積極統籌  (二)XX區獎補標準。x年,全域基本整治按照x萬元/村標準進行補助,農房特色風貌塑造按照x.x萬元/棟標準進行補助。x年第一批任務於x年x月xx日前完成的,給予x.x萬元/棟獎勵;第二批任務於x年xx月xx日前完成的,給予x.x萬元/棟獎勵。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將鄉村風貌提升作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構建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XX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要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研究制定年度計劃和文件政策,組織檢查指導和工作考評,及時協調解決存在的問題;XX區各有關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抓好工作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各市縣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當地鄉村風貌改造建設,確保年度任務全面完成。

(二)整合資源投入。要按照項目主體不變、資金渠道不變、使用性質不變、管理權限不變的要求,統籌整合各部門適用項目資金集中投入鄉村風貌提升重點區域,着力推進“四化、五網、六改”項目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着力拓寬投資渠道,充分挖掘政策性金融支持、社會投入等潛力,減輕籌資壓力;要探索“增減掛+、旱改水+、低效閒置資產利用+、農村集體資產開發利用+”等籌資模式,用好用活政策。要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共建,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指導服務。組織動員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規劃院所、建築企業等選派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組建XX區、市、縣三級專家指導組,經統一培訓後開展巡迴指導。通過網絡培訓、視頻培訓、實地教學等方式加強業務培訓,每一位具體操作實施的工作人員熟悉鄉村風貌提升的政策、技術要領等。加強農村工匠指導培訓,推動技術下鄉,探索建立農村工匠管理新模式。

(四)嚴格檢查考評。制定出XX村風貌提升、農房管控等初期考評和驗收考評細則,強化考評結果在鄉村振興等相關工作中的運用,全年完成x次初期評估,年內完成驗收考評。加強推進過程中組織模式、改造風格、建設質量、綜合成效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及時糾偏,確保建設質量。

(五)加強宣傳引導。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微信等渠道,以及召開羣衆大會、發放致羣衆一封信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宣傳發動力度,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的良好氛圍。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和典型案例宣傳引導,向羣衆講清楚鄉村風貌提升的重要意義,提升羣衆認可度。

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 篇2

爲推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現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根據《江蘇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常州市武進區“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結合全區教育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題,爭當教育改革排頭兵、爭做創新發展先行者,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提高教育社會服務水平,爲推進“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爭創更多“第一唯一”貢獻教育力量。

二、總體目標

全面落實市“532”發展戰略,打造全市領先、全省前列、長三角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窗口,打響“吾有優學”的武進品牌,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爲更有品位更具活力的高品質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爲優質的高質量教育。到20xx年,高標準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全面建成有創新力、影響力、發展力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教育攻堅行動,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規範民辦義務教育發展。深化民辦學校分類管理改革,理順“公參民”義務教育學校體制機制,依法依規加強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爲監管。針對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學校,一校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分類推進“公參民”學校規範工作,20xx年底前完成規範整治工作。制定新市民學校整治方案,開展社會風險評估,20xx年完成新市民學校整治,有效推進教育公平。

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全面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開展經常性督導評估和動態監測。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實施作業改革,提升課堂質量。創新實施“5+2”課後服務模式,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構建校外培訓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完善規範校外培訓發展綜合治理體系。實現100%學校“作業提質、課堂提效、教研提檔、服務提標”,學校育人功能有效發揮,學生負擔顯著減輕,校外培訓規範有序,家庭教育支出顯著減少。

優化教育體制機制。推進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落實推進學前教育更好發展的若干措施。完善經費保障體系,加大經費投入力度,貫徹落實教育發展的“三個優先”和兩個“只增不減”,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建立穩定增長機制。完善學校治理機制,實施中國小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優化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促進學校主動發展。

(二)實施“五育”融合行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開展“吾育100”工程。培養全面發展,適應未來的學生,實現100%孩子都有專長,100%學校都有特色,三年內全區打造思政、體育、藝術、科學、勞動等特色學校100所。突出德育爲先,推進大中國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打造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育,每年評選區名班主任100名。提升智育水平,統籌實施跨學科綜合性主題教學,開展科創教育的教學實踐,打造科創教育品牌。加強學校體育改革,推進學校體育“一校一品一特色”項目建設,增強體育素養,改善學生體質。加強美育薰陶,實施學校美育提升計劃,打造全區域中國小藝術聯盟,探索藝術特長生貫通培養模式,創建市“書法教育示範區”。強化勞動育人,依託太湖灣勞動教育基地,探索勞動實踐教育新樣態,形成區域勞動教育特色。

開創“協同育人”新格局。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家庭配合、社會參與的全方位育人體系。統籌各學段培養目標,優化學生評價機制,創新評價方法,強調過程性、多元性和科學性,構建基於大數據的中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區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指導意見》,優化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務、支持和保障體系。開發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加強“線上+線下”家長學校建設,每年開設百場講座和家長課堂,推進家校共育工作,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探索“創新人才”培育新路徑。實施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綠色通道”,每年選拔一批學生進入省前中“強基計劃”人才培養試點。引進優質師資,搭建平臺,設立數理化、信息等領域重點項目,努力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探索構建各學段有機銜接、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聯合協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建設學生創新創造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評選、創新實驗大賽等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素養。

(三)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建立“雙減”政策下的新型教學評價機制,切實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修訂完善《關於進一步深化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的行動方案》,推進課堂轉型、作業提質、深度教研等領域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指導學校制定“一校一案”課堂教學改革行動計劃,三年內評選區課堂教學改革優秀項目50個,打造省、市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12個。組織全區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會,總結提煉各校特色,發揮學科育人功能,宣傳推廣“武進經驗”,推動育人方式改革。

強化教育科研創新。提升科研活動參與率,三年內實現兩個“百分百”:100%的中國小承擔區級以上教科研課題,100%的中國小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高標準建設好各級教科研基地,三年內創建市示範教科研基地1所,評選表彰區教科研示範學校50所,區教科研領軍教師200名。提高教育科研的適切度,完善四級課題網絡,優化教科研課題結構,聚焦區域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每年設立20項左右專項課題。遴選精品項目持續培育,三年內,評選並持續孵化30項教學成果培育項目,每學年組織1次區域教科研成果展示推廣活動。提升教科研的貢獻度和區域教育的影響力。

推進智慧教育發展。按照“區級公共平臺+校級智慧校園+班級智能教學”的三級建設模式,探索“未來學校”建設,形成武進特色的智慧教育體系。優化智慧教育環境,每所中國小至少建成1個智慧教室,實現名師優質資源廣泛共享。豐富智慧教學資源,實施“個性化學”與“差異性教”相統一的智能教學,“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完善智慧教育管理,探索基於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方式,重塑教學評價和教學管理方式,構建以學習者爲中心的個人成長空間,形成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努力實現100%的中國小成功創建爲省智慧校園,每年至少創建1所省智慧校園示範校。

實現各學段協調發展。擴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範圍,20xx年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三年內創建18所省市優質園。進一步規範民辦幼兒園管理,以“市幼小銜接實驗區”“課程遊戲化”等爲抓手,推動幼兒園品質提升。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市“新優質學校”12所,20xx年高標準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深化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支持省前中高水平完成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各項改革發展任務,支持省武高爭創省高品質示範高中建設立項學校,到20xx年,全區省四星級普通高中比例力爭達100%。

(四)實施培根鑄魂行動,提高教師隊伍素養

優化教師評價機制。以“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和“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評選爲抓手,建立以師德、能力、業績、貢獻爲導向的教師評價機制。三年內,建設市級“四有”好教師團隊20個,評選“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先進學校”30所。把師德師風教育納入各類教師培訓“第一課”內容,健全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將治理師德師風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範疇。

完善教師隊伍培育。三年內,根據我區公辦中國小生源數變化情況,結合新市民學校分流、上級規範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相關部署等工作,動態調整教師編制數,有序新增教師。公辦幼兒園編制教師和員額管理教師佔公辦幼兒園教師總數的比例逐步提高。加大教育高層次人才和名特優教師優惠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教育人才高地。啓動“吾有優師”培育計劃:設立新教師培訓基地10個,探索新教師成才新路徑;組建區“名教師工作室”50個,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輻射作用。三年內,培育15名“蘇教名家”、省特級教師、省正高級教師等高層次人才,100名“武進名師”,1000名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力爭中國小市、區兩級梯隊教師比例達32%以上。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區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人盡其用、人盡其才”。推進教師交流輪崗工作,提高教師交流質量,確保每年教師交流人數不少於應交流人數的15%,其中骨幹教師數不少於交流人數的20%。繼續推進“1+X”績效工資改革,激發隊伍活力。鞏固完善中國小教師收入增長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國小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備案聘用教師保障,足額繳納“五險一金”,完善編外教師收入提升機制,保持隊伍穩定。

(五)實施卓越領航行動,打造一流校長團隊

優化校長選拔模式。嚴格校長選任程序,強調德才兼備。建立“武進區教育系統管理人才培養梯隊庫”,三年內充實後備庫人才600名。實施“未來校長”培養工程,依託教育系統優秀青年教師培訓班、中層幹部能力提升班等,三年內重點培養校長、副校長後備人選300名左右,爲建設高質量隊伍奠定基礎。推行“武教英才計劃”,制定激勵政策,營造良好教育環境,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

創新校長培育方式。構建全面提能的培養體系。依託校級領導任職資格培訓班、“武進教育講堂”、“校長聚焦課堂”等載體,實施精準施培。繼續開展好“名校長工作室”系列工作,成立“名校長成長俱樂部”。採取“內修+外研”和“遞進式導師制”培養模式,助推校長專業成長。開展校級領導職級制改革試點,三年內評選星級校(園)長100名,星級書記30名,爲促進武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強化校長監督機制。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黨管隊伍。嚴格落實《中國小校領導人員管理辦法》,強化監管職能。建立校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分析研判機制,定期開展綜合分析。建立立體監督網絡,實施巡查計劃,三年內巡查學校30所,離任審計100%全覆蓋。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打造一支風清氣正的校長隊伍。

(六)實施“集團化3。0”行動,推進教育優質均衡

加快品牌名校孵化。針對武進教育實際,着力打造有區域影響力的知名教育品牌,依託名校優質資源和品牌效應,實施品牌孵化計劃,採取“名校建新校”模式,對新建學校實施一體化管理。進一步完善名校集團化辦學支持政策,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區域內集團校師資互派計劃,加強對集團發展性績效評估監測考覈。完善名校資源的動態再生髮展機制,重點板塊新建學校實現100%名校資源全覆蓋,推動武進核心區域教育的整體高品質發展。

實施鄉村教育振興。依託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實現管理共通、師資共育、課程共建、資源共享。探索以集團爲平臺的教師交流輪崗模式,引領校與成員校每學年互派不少於5人的交流教師團隊,實現學科全覆蓋,逐步實現集團內骨幹教師資源的共享。深化城鄉一體化教育協作機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和共享,以“硬件設施更新+師資隊伍升級+課程文化培育”發展模式,爲鄉村學校賦能,推動學校提升辦學品質,讓鄉村學校迅速成長爲羣衆“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城鄉教育更加優質均衡,三年內打造優質鄉村學校15所。

促進優質學校成長。充分發揮中堅部分學校的力量,成立“優質學校成長”聯盟,強化競爭合作機制,統一聯盟內素質教育考評標準。制定學校三年成長計劃和發展規劃,召開聯會和論壇,提升學校主動發展能力,在創新管理、教育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互相學習、攜手共進,促進學校成爲持續學習和成長的“發展共同體”。通過高質量的校際協作共享,提升武進優質教育羣體質量,打造培育一批新的`市新優質學校和知名教育品牌。

(七)實施產教融合行動,建設職教創新高地

推進產教融合政策落地。建立產教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出臺《武進區產教融合促進辦法》,鼓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推進落實“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組合式激勵政策,充分激發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試點開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1—2個。制定《武進區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建設指導意見》,聚焦區域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依託區域龍頭企業和骨幹院校,組建產業學院集羣1個,聯合區域中小企業共建企業學院N個。完成常高職產教融合公共實訓中心建設。

提高校企協同育人質量。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構建校企協同育人評價指標體系,強化學校和企業“雙主體育人模式”實施。出臺《武進區產業導師評聘辦法》,推進校企互聘兼職的雙師隊伍建設,建設校企協同創新中心3個。制定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管理辦法,在企業建設校企一體化教學工作站10個以上,建設省級、爭創國家級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施現代學徒制、企業新型學徒制,提升實踐教學比例。推進校企共同研發課程,推進1+X證書制度實施,共同指導師生參加“技能大賽”“雙創大賽”,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主動融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建設,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優化區域職業教育供給,區內對口合作企業100家,每年爲地方培養實用人才1000名。研究制定武進區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管理和激勵辦法,錨定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未來產業開展產教融合型企業認定和建設,每年培育省、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不少於2家,力爭國家產教融合型企業取得突破。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園區聯結,探索建立基於“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共建”爲導向的產教融合發展聯盟,促進城市、產業與教育的協同發展、共同提升。

(八)實施平安校園行動,提供和諧安全保障

建設高質量平安校園。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校園建設,壓實校園安全責任,優化部門聯席聯動機制,完善學校安全防控體系。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工作,依託校園專屬網格系統推廣使用,全力防範消除校園安全風險隱患,努力把每所學校建成安全標準更高、穩定基礎更牢、師生員工更滿意、社會各界更認可的高質量平安校園。20xx年創建爲江蘇省高質量平安校園建設區。

推進校園安全保障工程。推進教育系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安全防控體系建設,推進安全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總結推廣一批平安校園建設和校園及周邊治理經驗成果。推進全民安全教育工程建設,加大硬件設施設備投入。着力開展校園智慧安防建設,三年內建設15-20所“智慧安防校園”。大力推進校園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三年內完成全區20所公辦幼兒園消防設施改造任務。

深化校園安全宣傳教育。推進安全宣傳教育進校園,深化安全教育課程建設,用好武進區中國小生安全教育讀本,制定課程的設計、實施、評價方案。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安全體驗和技能訓練。推動安全教育實踐(體驗)陣地建設,每年建成1所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逃生自救等爲主題的綜合性中國小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推進體驗式安全教育,開展多樣實操和培訓課程,提高全體師生的應急意識和安全素養。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雙組長,區相關分管領導爲副組長,各相關部委辦局及各地主要負責人爲組員,形成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具體工作、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的貫徹落實,不斷增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力,形成工作合力,爲教育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強化資源保障。結合“532”發展戰略,“兩湖”創新區和最美湖灣城等佈局規劃,編制《武進區教育設施佈局專項規劃(20xx—20xx)》和武進“兩湖”創新區域教育專項規劃,推進“兩湖”創新區基礎教育配套建設,優化全區教育規劃佈局。高效率、高起點、高標準開展教育項目建設,繼續加快推進《武進區教育“強弱項補短板”三年行動方案(20xx—20xx年)》,增加優質學位供給,爲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三)強化宣傳保障。充分提煉武進教育發展理念,打造“吾有優學”品牌特色,每年舉辦“教育發展論壇”“教學成果彙報會”,宣傳推廣教育發展成果。整合媒體力量,深度報道武進教育特色亮點,形成全媒體立體化宣傳格局,切實提升武進教育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同度。組建“武進教育好聲音”團隊,提升宣傳隊伍素質,營造教育發展和諧氛圍。深化跨區域、跨層次教育交流,進一步輸出“吾有優學”品牌,提升武進教育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強化督導考覈。區委、區政府將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納入全區高質量發展考覈體系,納入對各鄉鎮及區有關部門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區委、區政府將教育工作作爲督查重點內容,加大考覈力度,定期進行督查,確保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紮實推進、高效落實。

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方案 篇3

爲補齊補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整體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按照成都市《成都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成辦函〔20xx〕124號)要求,現結合崇慶街道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城鄉融合、建管並重,上下聯動、部門協作,政策集成、創新驅動”的原則,健全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應集盡集、應治盡治、達標排放。

二、主要舉措

(二)推進農村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全力推進“一河一策”,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加強日常巡河及管護工作,確保河面、河岸乾淨整潔和河道暢通。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直排、污水塘、污水溝、黑臭水體專項治理,健全“一村一檔”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臺帳,壓緊壓實治理責任,消除農村黑臭水體。

(三)推進農村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榿木河流經我街道,今年計劃創建清平村“水美新村”1個,新溝改造項目不但可以改善項目區水生態環境,而且推動周邊農家樂和水果種植業的發展,實現農民增收的目標。

(五)科學確定規模。在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質變化的同時,兼顧畜禽養殖、鄉村旅遊等相關產業產生的污水水量和水質變化,確定經濟合理的`建設規模。

(六)注重再生利用。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擴大生態環境、農業灌溉等領域的再生水利用量。加快推進污泥資源化利用工作,鼓勵將污泥衍生產品用於沙地荒地治理、園林綠化、土壤改良、生態修復、能源利用等項目。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街道辦履行本轄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有關工作的牽頭責任,落實組織和政策保障,做好上下銜接、統籌協調、督查考覈等工作。各村(社區)落實屬地管理原則,加強對污水排放治理的監管工作。

(二)強化督查考覈。建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項目計劃、責任落實、推進措施等重大問題,形成推動工作的合力。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街道目標績效考覈,作爲環保督察的重要內容。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三)強化宣傳引導。充分發揮媒體作用,大力宣傳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經驗做法,努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良好氛圍,讓羣衆成爲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的參與者、推動者和受益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