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問題意識養成方法研究實施方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6W

一、 課題的提出:

低年級學生問題意識養成方法研究實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當今,教育界都把熱點聚焦在“創新”身上,然而,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能否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是一個民族能否具有競爭力,能否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科學的真正進步。”我們中國有個很好的詞,叫“學問”,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問。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專家、學者都非常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而現在的學生普遍缺乏問題意識,已經是教育界公認的問題。上課時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的潛在意識,遠不如解決問題的意識強,出現了一些令人擔憂的情形,由於國小生習慣於老師設計問題,提問題。因此,學生的問題意識與能力有很大的缺陷,存在着“不敢提”,“不會提”,“不願提”等一系列問題,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提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它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也是每位教師都值得探討的課題。

(二)實驗的意義: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問題爲主線,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爲主動的學習。促進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使每個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變數學課堂上學生不認真聽講,不善於思考交流、不會提問題的現狀,使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讓數學課堂“活”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高。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個性和積極情感的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更新教師教育觀念,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

(三)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從而有效地改變課堂教學現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教師和學生共同得到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一)探索研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低年級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和途徑。

(二)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蘊涵的創新性因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教師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把學生置身於一定的能培養其創造力的教學背景中,使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能以問題爲紐帶讓學生多一點機會展示自我:即通過多種方法、各種途徑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敢於提出更有深度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數學課程標準》中安排了四個部分的課程內容,其中“綜合與實踐”內容設置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有關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積累學生的活動經驗,提高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可見,問題意識的培養已成爲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目標和組成部分,並且課程標準最突出的一個亮點就是突出了“過程性目標”要學生“經歷、體驗、探索”。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正是讓學生主動探索的切入口。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問題的質量,讓問題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並讓學生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才能真正改變教師習以爲常的教學方式,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才能使學生適應經濟時代和未來社會的需要。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收集、整理、歸納有關國小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理論、案例,爲課題研究準備充分的專業知識、基礎。

(二)問卷調查法:教學實驗前後,通過問卷調查、個人訪談等形式,記錄原始數據,爲開展課題研究、評價課題研究成效提供定量分析數據。善於總結,善於改進,在總結中提高,在提高中創新,充分發揮“問題意識”在教學中的能量。

(三)行動研究法:通過實驗研究,探索出培養國小生數學問題意識的方法策略。創設濃郁氛圍,形成教學風格,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暢所欲言,並有所發現,提高問題能力。

(四)經驗總結法:通過對數學教材和課堂教學實際的研究,總結出教學內容中問題和問題情境的類型;加強學習,學習別人及師傅的教學經驗,提高自身教學水平。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研究,在理論層面上總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經驗。

(五)敘事研究法:教師及時反思課題研究工作,形成書面材料,可以是課例的分析介紹和教學案例、教學敘事,也可以是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等。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和範圍

(一)課題研究的對象。xx育才學校二年級(五)班學生爲主要研究對象。

(二)概念的界定。學生問題意識養成是學生通過觀察、體驗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並形成探索的理念,在教師引導、幫助激勵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形成學會學習的一種方法。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應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以問題爲主線,變被動地學習爲主動地學,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思維向敏捷性、創造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發展,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七、研究過程

1、研究準備階段(xx年12月—xx年12月)

主要工作:(1)選題、申請立項;(2)構建課題實驗思路,研究目標與內容;(3)進行與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學習,爲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4)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5)主要通過課堂觀察、課餘訪談等方法診測瞭解以下兩個問題:

a、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所需要的教學情景

b、影響學生問題意識養成的因素

2、 研究實施階段(xx年1月—xx年5月)

根據第一階段的診測情況,採用“情境、問題、合作、探索”教學模式,以及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手段,在科學合理運用上注重形成課堂教學結構和課堂學生問題有效研究。

(1) 按照課題方案實施研究。採取邊實驗邊反思,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

(2)定期開展研究活動。

研究活動分成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研究如何讓學生學會質疑,這一階段主要是讓學生知道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來,有不同的想法就說出來,要敢於質疑。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愛問“爲什麼”,教師要抓住這一教學契機,適當引導、激勵,讓學生學會質疑;第二階段是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一階段其實也是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遇到問題要多想一想“爲什麼”,形成 “有疑必問”的習慣;第三階段是研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一階段要研究如何提高學生提問題的質量,如何提有價值的問題。

(3)按照研究方案具體實施研究,注意積累、收集研究過程中的原始材料,把教學過程中的得失、體會、個案記錄下來,供以後參考、交流。

3.反思總結階段(xx年5月——xx年6月)

完善個人課題研究,整理、分析研究資料和數據,總結反思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通過總結最後以文字的形式上交個人的課題研究成果。

八、課題成果的預期形式

(一)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二)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三)課題研究階段性階段性工作總結

(四)課題研究資料彙集

(五)圍繞課題研究形成的論文

(六)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