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7W

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 篇1

第一節、基本情況

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精選5篇)

大方鎮海拔在1500-1800m之間,夏秋氣溫涼爽,具有“天然空調”優勢,無“三廢”污染,病蟲害少,土地肥沃,水源豐富,經農業部農業環境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重慶)檢測,空氣、土壤、灌溉水源無污染,五種重金屬、碳酸鹽、亞硝酸鹽及農藥殘留均不超標,非常適宜種植夏秋反季節無公害蔬菜。

項目區地處大納公路、貴畢公路兩測,距貴陽190公里,距瀘州280公里,距重慶400多公里,距廣西各主要城市500多公里,汽車運輸時間不超過12小時。瀘州、重慶、廣西等沿海及內陸城市夏秋氣溫高,溼度大,種植蔬菜病蟲害嚴重,需大量施用農藥,既達不到無公害標準而且成本又高,所以夏秋季節蔬菜嚴重不足,價格偏高,形成合同性經營,利用大方氣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夏秋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產業,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目前已與周邊市場建立比較穩定的銷售關係。生產大量蔬菜供應這些地方。

自1998年以來,在縣委、政府領導及各級扶貧部門的關心下,在省農科院和大方縣農業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項目區經過試驗、示範、推廣,開展技術培訓,現在基地初具規模,培養了一批科技示範戶及農技人員,並建立了較強的技術體系和營銷體系,爲今後大規模的發展夏秋反季節無公害蔬菜打下良好基礎。

項目區蔬菜常年種植面積在8000左右,其中大棚設施蔬菜種植面積300多畝。畝均產值、純收益分別在3000元和20xx元以上。發展蔬菜生產已經成爲項目區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通過長期以來的生產實踐,探索總結了一套蔬菜產業發展的技術和經驗,對黃瓜、番茄、芹菜、辣椒、花椰菜、芫荽、茄子、菜豆等蔬菜的週年生產技術有了相當的掌握。種植夏秋無公害蔬菜,取得明顯的效益,已與周邊市場建立比較穩定的銷售關係,並培養出一批能勝任種植無公害蔬菜的技術人員和農民。已探索出一條發展大方蔬菜產業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方式,基本形成政府引導、公司協會、連接市場的產、供、銷一體化的發展格局,社會、經濟、生態效益極爲顯著。

第二節、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1、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大方鎮果蔬種植是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形成目前規模的,但由於基礎設施薄弱,嚴重製約了全鎮果蔬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規模化、專業化、科技化種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單位產量普遍不高,爲使全鎮蔬菜種植高效、增收,實現100%以上農田畝產萬元以上,切實提高農戶的種植效益,

2、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大方鎮蔬菜種植歷史悠久,農民掌握了種植技術,降低了種植風險;各地城市擴容及城市開發建設,減少了城市周邊的蔬菜種植面積,各地蔬菜種植總量下降,加之目前各種蔬菜價格上揚,農戶種植利潤空間大,農戶種植積極性高。

第三節、建設內容、規模及投資概算

一、資金投資概算

1、標誌牌:在石關村核心區建總標牌1塊、育苗中心標牌1塊、在小路村建產地批發市場標牌1塊,規模規範化種植區6個村建小型標誌牌6塊,投入資金9.86萬元。

2、病蟲害防治設施:太陽能殺蟲燈20臺(套),每臺(套)投入6400元,需投入資金12.8萬元。

3、排灌系統:建容積爲xx5m3的高位水池1座,容積爲30m3的供水池3座。

安裝輸水主管80級PE管dn75mm的1960m。配備育苗大棚6400㎡棚內灌溉管道80級PE管4000m,其中:dn40mm的20xxm,dn32mm的20xxm。

蔬菜基地3000畝,安裝灌溉管道80級PE管9000m,其中:dn50mm的1000m,dn40mm的4000m,dn32mm的4000m。

工程投資41.22萬元。

4、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投資xx7.23萬元,其中:

(1)建設彩鋼大棚800平方米,場地硬化4000平方米。

(2)水電附屬設施:變壓器、電線、供水管安裝,

(3)市場信息網絡,戶外防水P10雙基色LED顯示屏1塊,電腦設備3套,控制設備、軟件、及線路安裝,

(4)管理用房建設面積150平方米,其中:專業合作社辦公室50平方米,質檢室50平方米,市場管理辦公室50平方米,

(5)公共廁所40平方米,20個蹲位,

(6)場平土方開挖14000方(1#地塊工程量)。

5、育苗中心建設投資170.66萬元,其中:

(1)建鋼架連4連棟大棚5棟,每棟規格長40m,寬32m,面積1280㎡,總建設面積6400㎡,

(2)營養盤10000個,營養杯10萬個,

(3)可移動苗牀架,規格18.5m×1.5m×0.6m,熱度鋅鋼架結構,每個27.75平方米,共計200個,

(4)排水管溝,規格80cm×80cm,長度80m,

(5)電力設施:5000伏/安變壓器1臺,線路4000米,

6、辣椒育苗:在在石關村、金魚村、大屯村、小路村育苗500畝,投入資金20.59萬元。

7、育苗中心管理房:建設育苗中心管理房200平方米,投入資金17.83萬元。

8、育苗中心進場公路:建設育苗中心進場公路1公里,投入資金8萬元。

二、資金籌措

項目總投資398.19萬元。其中申請財政扶貧資金398.19萬元,不足部分由項目區企業自行解決。

第四節、技術措施

1、大力推廣無公害辣椒種植、綠色辣椒栽培技術,生產管理措施、田間辣椒生產技術檔案、新技術推廣檔案、科學用肥,全理用藥,集約化的管理,保證辣椒產品的質量安全。無公害技術到位率100%。

2、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究試驗。①擇適宜大方項目區生態條件下種植,周邊市場需求量大,耐運輸、貯藏、產量高的品種示範推廣;②地自宜轉化利用科技成果,推廣抗旱增產栽培技術;推廣節勞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生態農業生物技術工程,測土配方施肥工程。

3、開展農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駐村指導服務工程,承擔辣椒種植的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聘請省、地辣椒專家規劃設計辣椒產業發展規劃,培訓農技幹部提高辣椒種植技能,下派農技幹部駐村指導,每年駐村指導時間不少於6個月。

第五節、項目綜合評價分析

一、市場分析

目前全國蔬菜種植面積1.95億畝,而無公害蔬菜僅佔5%左右,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全國性秋淡特別是項目區周邊的貴陽、四川、重慶、廣西等地夏秋季節蔬菜嚴重供應不足,且價格偏高,項目區已與這些地方蔬菜批發市場建立了比較穩定的銷售網絡,生產出的產品完全能銷售出去。

二、社會需求

項目區一季可生產蔬菜3500萬公斤,本縣可自行銷售450萬公斤,可在貴陽五里衝蔬菜批發市場銷售500萬公斤,已與貴州省綠佳、陳琦公司商定,經他們外銷廣西市場800萬公斤,已與重慶盤溪蔬菜批發市場、成都五塊石蔬菜批發市場、瀘州小市蔬菜批發市場和南充桑園壩蔬菜批發市場商定銷售蔬菜1500萬公斤。

三、生態效益

該項目屬高產、優質、高效產業,以施用有機肥爲主,病蟲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農藥,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大量施用有機肥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減輕土壤水、土、肥的流失,從而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四、風險分析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的消費趨勢正向無公害方向發展,國內無公害蔬菜生產起步較晚,種植面積目前尚小,僅佔蔬菜種植面積的5%左右,有較大的產品開發空間,市場前景看好。另外,爲了保證蔬菜產區農戶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項目區組建村級專業合作社,拓展經營渠道,建立蔬菜產品直銷網點,20xx年元月,農業局組織蔬菜專業合作社,在長沙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南寧五里寧蔬菜批發市場,廣州江南市場,重慶盤溪市場,成都五塊石市場建立了大方蔬菜營銷窗口,採取網上或傳真互通報價,進行產品的包裝預冷處理直銷,有較好的蔬菜流通體系。

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 篇2

根據市、縣兩級扶貧開發會議精神,結合我村20xx—20xx年扶貧工作開發規劃,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這一核心,以培植特色產業爲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爲切實抓好規劃的落實,夯實農民增收脫貧的根基,特制定新華村20xx-20xx年農村產業項目實施方案:

一、基本情況

新華村位於成溫邛高速公路旁,距成都35公里,崇州市3公里,雙向6車道懷華公路橫貫境內,主幹交通便利。現新華村共20個村民小組,1024戶,總人口3093人,其中婦女1267人,勞動力1876人,國中以下文化程度964人,常年外出打工383人。全村低收入486戶,1323人,低保戶34戶。黨員91名,黨小組17個。全村人均收入低於全鄉平均水平。

二、指導思想

以“產業扶貧、整村推進、鞏固提高、全面發展”爲指導;以羣衆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爲主要目標;以搞好農村產業扶貧爲主線,堅持防止返貧與鞏固提高相結合,產業扶貧與社會扶貧相結合;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帶動、羣衆參與”的方式,提高農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協作化、規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貧困人口收入水平,力爭綜合實力增強,加快全村脫貧致富步伐。

三、20xx-20xx年產業項目實施方案

全村20xx年-20xx年計劃總投資220萬元,其中申請成都市扶貧資金50萬元,申請縣級扶貧資金70萬元,對口幫扶單位40萬元,村級公共服務資金60萬元。

新華村是典型的農業村,農業發展基礎薄弱,近年來在農業產業發展上作了一些嘗試,其中,富硒大米種植、蔬菜基地、西瓜種植等有一定基礎,在這次扶貧開發中擬作爲農業產業發展的重點進行扶持。

(一)富硒大米基地建設

可行性分析:水稻種植是新華村傳統,種植技術較爲簡單農民易於掌握;新華村已與崇州市國家糧食儲備庫合作多年,由國家糧食儲備庫提供種子和技術服務,對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去年全村種植1800餘畝,每畝比種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經濟效益明顯,有技術和市場保障。

建設規模:3000畝

建設內容:以改善基地內道路、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爲主。對19組、12組、20組、3組、4組、5組、6組、15組、16組老陳堰到三公堰的溝渠約1800米、深1米、寬80釐米進行整修,涉及300農戶,約需資金32萬元;機耕路2800米、寬2米,約需資金6萬元;農戶按20%投工投勞;補助350戶種植戶種子、農藥、化肥,約需資金5.6萬元。

運行模式: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爲主,散戶種植爲輔。新華村外出打工農民較多,土地閒置和種“應付田”的現象普遍;合作社經營管理能夠實現種植的規模化、機械化和生產技術標準統一;截止目前新華村已成立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8個,基礎條件成熟。合作社涉及到312戶、952人、耕地面積xx00畝、轉移勞動力243人、村民外出務工增收360餘萬。

資金需求:基礎設施建設38萬元,物資補助5.6萬元。

(二)蔬菜基地建設

可行性分析:該基地原爲當地能人何衛東、林兵、林其鳳有情等發起,引進蜀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爲龍頭,作爲技術和市場支撐;在此基礎上成立了新隆蔬菜專業合作社,現有規模200餘畝,主要種植番茄、辣椒、茄子、黃瓜等蔬菜,主要以訂單式生產爲主,基地常年務工人員50-60人;經往年測算,每畝平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經濟效益明顯。

建設規模:500畝

建設內容:以基地內基礎設施和農業設施(大棚)爲主,修復農田機耕道約3 km,需資金約10萬元;修建U形槽溝渠約200m,需資金15萬。

運行模式:土地承包經營權合作社和新隆蔬菜合作社爲運行機制。土地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蔬菜合作社負責基地種植、銷售經營管理。

資金需求:25萬元

(三)農資服務超市建設

可行性分析:該項目是崇州市農發局扶持項目,具有一定公益性質,主要提供農資服務和農技服務,可降低新華村農業生產成本,保障農資產品質量,具備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建設規模:300平方米

建設內容:經營場所(房屋)建設和經營設施建設

運行模式: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經營。主要在農發局的指導下,購買正規廠家的農資產品,並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農民,收益部分歸村集體統一管理,並作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共服務資金。

資金需求:經營場所和設施建設需10萬元,經營流動資金20萬元。

(四)泡菜粗加工基地

可行性分析:泡菜加工原料如青菜等種植技術簡單易於掌握,生產季節主要爲小春;新華村已成立8個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具備規模化生產條件;與成都市古味覺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技術和市場保障(訂單式生產),按每畝淨收益600元計算,種植戶就增收60萬元;新華村現有閒置廠房一座,可盤活資產;基地建成後可解決20人常年務工,按每人年收入18000元,解決村民就地增收36萬元。

建設規模:生產基地1000畝,加工基地年加工5500噸

建設內容:舊廠房整修、建25個泡菜池和相關設備購置,需資金約60餘萬元。

運行模式: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採取股份合作形式運行,由合作社負責原料蔬菜的種植,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泡菜的生產加工銷售,收益部分歸村集體統一管理,並作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共服務資金。

資金需求:改造資金約需20萬元,設施設備購買約需20萬元,基地流動運轉資約需40萬元,共需投資約80萬元。

雙流縣的扶貧資金主要用於我村資服務超市建設和流動資金運轉項目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農村產業項目的成功發展是關我村村民能否致富增收,也是關係黨羣、幹羣關係的大事,是黨的溫暖在農村的具體體現。按照鄉政府負總責,村“兩委”具體抓落實的要求,嚴格落實產業項目發展規劃,把責任落實到人,措施到位,確保扶貧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做好服務,強化管理

根據農村產業項目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鄉、村兩級積極組織協調做好服務工作。並在日常工作中加強產業項目的管理。

(三)加強扶貧項目資金管理,用好扶貧資金。扶貧項目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報帳管理。

全村通過發展特色支柱農業產業、建農產品粗加工基地、成立“農資服務超市”等農村扶貧產業項目逐步帶動全村經濟發展,使全村貧困人口有計劃有步驟逐步減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步伐。

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 篇3

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相關精神,切實加大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緩慢村發展步伐,現就20xx年產業扶貧工作提出如下方案:

一、 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以黨的xx大和xx屆五中全會精神爲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以縣域內經濟發展相對緩慢村爲幫扶對象,以產業幫扶爲重點,以全面增強造血功能,增加農民收入爲目標,扶持發展地方特色優勢產業,逐步縮短貧富差距,爲協調發展農村經濟、構建和諧小康社會作出貢獻。

總體目標是:通過產業扶貧,突出體現特色優勢產業在經濟發展緩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優勢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着力解決經濟發展緩慢村發展的產業支撐問題,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幫扶範圍和工作重點

唐昌鎮留駕村、花園鎮麻柳村、安德鎮紅專村等13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具有一定產業基礎、農民致富願望特別強烈、已建成或在今年內將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村納入20xx年產業扶貧範圍。重點圍繞特色蔬菜、花卉苗木等優勢產業,做好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因地制宜搞好發展,全力打造一村一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扶持:

(一)結合各村實際,統籌規劃產業發展的區域規模、經營形式,扶持一批與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關係緊密的專合組織,帶動農戶開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產業規模發展。

(二)促進農產品提檔升級,支持標準化生產,鼓勵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

(三)加大農業科技培訓力度,培養思想先進、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大科技成果的轉化和運用力度,支持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

(四)支持新型集體經濟組織和專業大戶延伸產業鏈條,開展農產品初、精、深加工;鼓勵對特色農產品進行包裝,打造地方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三、進一步落實工作措施

(一)全面加強項目和資金監管

產業幫扶項目一經確定不得再作調整,產業扶貧資金一律用於經濟發展緩慢村發展產業,不得挪作它用。各鎮要成立專門的工作組,指導產業幫扶項目所在村做好項目實施方案,要嚴格按照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辦法和項目實施方案管好用好扶貧資金,要指導督促相關村在項目實施的各階段,及時將有關資料(包括有關文件資料,原始資料、票據、影像、圖片資料)整理歸檔,爲項目竣工驗收、報帳提供依據。年底,要形成1篇項目運行報告報縣扶貧辦。縣農發局聯繫項目所在鎮的分管領導要整合力量支持和指導鎮村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縣扶貧辦要加大產業幫扶項目實施方案的審查力度;同時將不定期地會同財政、紀檢等部門對項目實施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扶貧資金髮揮最大的使用效益,年底,要形成1篇全縣產業扶貧項目的運行分析評估報告。

(二)經費保障

產業扶貧實行報賬制。由縣扶貧辦落實資金並根據項目進度劃撥到鎮財政所,相關村作爲項目實施的主體,在項目實施到一個階段或完畢後,持相關票據到鎮上報賬,經鎮上審查覈實後,鎮上可先期墊支。各鎮要根據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適時向縣農發局申請扶貧資金,申請資金時要附上相關票據的複印件,同時要合理安排扶貧資金,確保扶貧資金落實到項目、落實到村。

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 篇4

一、項目區及項目概況

(一)項目區情況

項目共涉及幸福村、聯盟村、金新村、桃元村四個村,重點發展區在幸福村,幸福村位於金沙縣城關鎮東部,距縣城3公里,地理位置東經106.288°,北緯27.479°,東面是新壩鄉關平村,西面是黎明村,南面是金谷、金坪村,北面是玉屏金堡村,總面積6.34平方公里。東西地勢較高,地貌以山間盆地爲主,海拔900-1000米之間。小洋溪水庫位於金豐村中央,村民生活飲水以山間挖井蓄泉水爲主。全村有耕地342畝,林地6500畝,農作物以水稻爲主,經濟作物以油菜爲主。

(二)項目區建設概況

項目所涉及的四個村共有貧困戶313戶847人,其中:低保戶245戶530人,佔貧困人口62%;五保及因病因殘喪失勞動力,需民政救濟67戶,199人。項目村總勞動力4551人。其中:文盲半文盲勞力845人,國小文化程度勞力2185人,國中文化程度勞力1437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勞力108人。目前輸出的勞力只有715人。除有部分打散工外,大部分勞動力都閒置在家,勞動力較豐富。

項目村重點發展區幸福村金豐組農業總產值374萬元,其中:農業238萬元,牧業136萬元,人均純收入2760元,農民純收入1200元以下196人,佔全村人口的18.2%。目前沒有屬於村集體、村民的企業。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42畝;糧食播種面積343畝;糧食總產量483.75噸,人均佔有糧食450公斤。豬存欄數672頭;豬出欄數583頭;家禽存欄數1980只,家禽出欄數1200只。

幸福村金豐組村級公路3公路,橋3座;東南面還沒有通公路。飲水困難戶135戶375人,飲水困難牲畜310頭(只),無自來水,農戶自己在山間挖井取泉水飲用。

二、目標任務

(一)目標

項目實施1年後,受益農戶戶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實現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目標。

(二)任務

以貧困戶增收爲目的,着力提高勞動者素質,開展農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民適用技術培訓一戶一人,開發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通村公路建設以及人畜飲水安全,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

三、項目建設內容

(一)產業發展

在充分尊重羣衆意願的基礎上,圍繞以肉鵝養殖爲主的產業化發展,創建種鵝養殖基地,開展農民勞動力技能培訓,農民適用技術培訓一戶一人。

(二)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通村公路建設以及人畜飲水安全,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爲扶貧開發創造條件,打下堅實基礎。通過發展種養殖業、勞務經濟等產業,帶動就業,解決剩餘勞動力。

(三)農村社會事業

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高幹部理論水平,修建村級綜合服務站、羣衆綜合活動室等,做到醫保、低保、農村新型養老保險對象全面覆蓋。

四、項目建設標準及建設方式

(一)產業發展項目

走“循序漸進、優勢先行、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種養加配套、農工貿一體”的路子。以養鵝爲主導,養牛、禽、勞務經濟爲輔助,帶動果蔬產業發展,使之形成畜(鵝、牛、禽)——沼(沼氣)——果蔬——畜良性循環發展,即鵝牛禽糞便用於發展沼氣,沼氣廢料做爲肥料發展經果林、糧食、蔬菜,糧食秸杆又作爲牛的飼料來源。

(二)基礎設施項目

使自然村通公路,擴大黔西北民居改造範圍,加大農村危房改造範圍,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農村沼氣池建設力度,修建飼養肉鵝所需的圈舍及其配套設備。

(三)社會事業項目

做好送科技下鄉、農民技能培訓、村級遠程教育、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工作。

五、資金籌措及投資概算

(一)資金來源

項目投資規模:295.8萬元。其中:申請中央和省財政扶貧資金186.354萬元,地縣財政資金79.866萬元,農戶自籌資金 29.58萬元。

(二)投資概算

1、補助標準:

(1)修圈:現標準爲25元/㎡(包括新建圈舍、廢棄圈舍改建、搭建簡易圈舍)。

(2)種1畝草養50只鵝,1個平方按5只鵝餵養。

按技術部門測算,1年可出欄3槽,每隻鵝出欄時在7~8斤左右,每隻鵝純收入在20元左右。

2、產業發展

購置鵝苗:43500只×26元/只=xx31000元

精飼料:43500只×4.5公斤/只=195750公斤

購買精飼料:195750公斤×2.4元/公斤=469800元

3、基礎設施

修建圈舍:8700平方米×120元/平方米=1044000元

4、種植飼草

種植飼草:870畝×360元/畝=313200元

六、建設任務

(一)產業發展

完成43500只肉鵝的飼養及其相應的防疫、出售等工作。

(二)農村社會事業

依託村級遠程教育中心播放戶、科技示範園,強化農村適用技術宣教工作。

七、項目進度安排

1、種植飼草870畝:20xx年3月——20xx年4月

2、圈舍8700平方米修建:20xx年4月——20xx年5月

3、購置鵝苗43500只及發放時間:20xx年5——20xx年7月

4、整合項目完成時間:20xx年12月

八、項目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完成後將爲項目村的受益農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飼養鵝4.35萬隻,每隻鵝重4—5公斤,每公斤按15元計算,一年三次出欄計算,預計新增產值880萬元,受益農民純收入約87萬元左右,戶均增收33000元,人均增收7250元。

(二)社會效益

規劃項目的實施,從農民羣衆出發,針對貧困農民缺資金、少技術、市場經濟轉變觀念等原因,使他們靠扶貧項目,發揮他們的自我創造力,變“輸血式”扶貧,爲“造血式扶貧”,達到脫貧致富目的,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

(三)生態效益

項目的實施,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有效地改善了項目村的生態環境,提高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九、項目管理

(一)資金管理

1、縣成立“試點資金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遵循“大扶貧”理念,按照“來源不亂、渠道不變、分頭實施、各記其功”的原則,加大資金整合力度,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

2、成立縣農業產業發展投資公司,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加大農業產業發展投融資力度,用以支持農戶貸款貼息、農業產業保險、建設農村專業市場、培育專業協會和合作社、引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安排投資超前實施計劃內項目,爭取發展時間。

3、通過稅收、土地等優惠條件,引進企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爲貧困戶提供技術、能力培訓和資金支持,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貧困戶脫貧門路。

(二)物資管理

一是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二是建立專戶專人管理,防止挪作它用;三是嚴格保障制度,保證財務人員的工作獨立性,避免領導干擾

(三)建設管理

1、紀委監察部門進行全方位監督,一經發現違規違紀現象,堅決從嚴查處,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

2、審計部門定期不定期進行工程跟蹤審計和資金審計。

3、建立羣衆監督制度。①是嚴格執行公示制度,對所有項目的資金、物資、工程管理、投工投勞等都要進行公示,接受羣衆監督;②是充分發揮羣衆監測評價的職能,加強過程羣衆監督,對工程建設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糾正;③是制定鄉規民約,建立工程管護制度。

(四)檔案管理

項目規劃辦公室對項目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辦公室設專人負責檔案的收集、整理、立卷、歸檔工作管理工作。歸檔的文件材料包括紙質、照片、光盤等各種載體形式。

十、主要措施

(一)組織措施

1、成立城關鎮黨委、政府規劃實施領導小組,由書記、鎮長分別任組長、副組長,並明確分管領導負責抓此項工作。

2、強化村級組織建設,發揮黨員、共青團、民兵組織的作用,形成以黨支部爲核心的村級組織管理體系。

(二)宣傳措施

採用多種類型的訪談方式對各種類型農戶貧困情況、存在困難、發展思路及意願進行了解。同時對農戶調查情況進行覈實,基本掌握羣衆的生產生活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項目意願等情況。

(三)項目發展管理責任狀

由城關鎮人民政府與項目村簽訂項目發展管理責任狀。

(四)建立服務體系

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服務跟蹤,有計劃開展一些適用技術專業課培訓,對缺乏技能的村民進行技能培訓,培養適用型人才,使規劃有足夠的人才保障。

(五)運行機制(大戶、聯戶、合作組織、中介機構、企業、市場目標等)

組織科技示範戶、規模種養和各類致富能手,分期分批地進行重點培訓,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依託幸福村生態養殖示範園形成“基地+養殖大戶+農戶”的利益共同體。

產業扶貧年度實施方案 篇5

一、總則

(一)萬蓮水村概況

萬蓮水村位於績溪縣東北隅,皖浙兩省、寧(國)績(溪)臨(安)三縣市交界處,由原蓮坑、水浪頭、萬富山三村合併而成,島(石)洪(門)公路穿境而過,村委會所在地距鄉人民政府36km,全村轄萬富山、橫塢、高山、安基坪、水浪頭、裏、中外蓮坑,8個自然村,480戶、總人口1640人,全部居住在崇山峻嶺中。絕對貧困人口137人,佔總人口的8.35%,相對貧困人口441人,佔總人口的26.9%,是典型的貧困山區、革命老區。

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全村人均可耕地面積不足0.2畝,山場資源豐富,宜林山場達18600畝,人均達11.3畝。因地處天目山系的餘脈,十分適宜山核桃的種植與生長,山核桃種植歷史悠久,目前全村有山核桃經濟林120xx畝,其中中、幼林佔2/3,村民收入主要還源於外出務工及傳統農業,增收渠道狹窄,小農意識強,組織化程度低。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爲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爲目標,堅持以人爲本的開發扶貧方針,以扶貧工作到村到戶爲中心,以提高全村人口綜合素質和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方式爲着力點,全面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加快萬蓮水村脫貧致富步伐,早日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

二、整村推進實施項目(詳見項目建議書)

(一)村級道路建設。

1、水浪頭村口至萬蓮水國小路段道路硬化(見項目1—1),總投資1.53萬元,其中:請求財政扶貧項目支持0.8萬元,自籌0.73萬元;

2、蓮坑口至裏蓮坑村道拓寬、路基補強、路面硬化(見項目書1—2),總投資36.31萬元,其中:請求財政扶貧項目支持20.00萬元,自籌16.31萬元;

3、萬富山路拓寬改造(見項目書1—3),總投資13.07萬元,其中:請求財政扶貧項目支持7.0萬元,自籌6.07萬元;

(二)產業發展

山核桃標準化深加工及QS認證。總投資75.3萬元,其中:請求財政項目30.0萬元,羣衆自籌資金45.3萬元。

以上項目總投資126.21萬元,請求財政扶貧資金支持57.80萬元,羣衆自籌資金68.41萬元。

三、具體目標

1、完成村級道路交通網絡,改善村民交通條件,提高生產力水平。

2、建立農業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強化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綜合素質,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3、17週歲以下青少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5%以上;

4、貧困人口有病能在半小時內到達具有資質的醫療單位就醫;

5、貧困戶居住危房基本得到改善;

6、減少純農業人口,使剩餘勞動力一半以上轉移至非農產業;

7、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整治,各自然村村內主幹道得到硬化平整,並逐步建立環衛機制;

8、改造完成安全飲用水工程,使戶戶都飲上安全、清潔衛生的自來水。

綜合指標爲: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高於全縣平均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3個百分點以上。

四、保障機制

1、建立組織和落實項目責任制

成立萬蓮水村整村推進工程實施領導組,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任組長,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委員擔任成員。村委會負責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及資金的籌措,工作任務分解到人,責任措施落實到人,建設和管理好公益性的扶貧項目。

2、羣衆廣泛參與項目設計、實施和監督

推行參與式扶貧,讓村民參與整村推進規劃的設計,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民主公選扶貧項目,動員羣衆以出工投勞方式參與項目建設全過程,激發村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他們扶貧開發的責任心,成立財務監督組,項目實施財務公開,增加透明度,按照“陽光工程”的要求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程項目,確保建設項目高質量、高標準地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