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七年級上冊 《秦末農民大起義》創新教案(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2W

國中七年級上冊 《秦末農民大起義》創新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國中七年級上冊 《秦末農民大起義》創新教案(精選4篇)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瞭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對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原因的探究,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秦亡前後,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從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的統治。?

教學難點: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導學過程】

瞭解陳勝、吳廣起義過程以及秦朝滅亡、楚漢之爭的基本歷史知識。?

情景導入】

1、組織學生品析、對比李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詩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謠。

師:秦始皇師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統治能千秋萬代,但秦朝卻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僅存在短短的15年,那爲什麼秦朝只是曇花一現,又迅速走向滅亡了呢?

2、師:“伐無道,誅暴秦”從這句話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樣被推翻的呢?(農民起義)爲什麼秦朝末年農民會起義呢?(秦末殘暴的統治)

讓學生通過對比詩句和童謠,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設疑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自然導入新課。

【自主預習】

一、秦的暴政

請學生瀏覽書本,並出示阿房宮、秦始皇兵馬俑、長城有關圖片,組織學生思考歸納出秦始皇的暴政。

師:秦始皇死後,秦二世更加殘暴 ,殘殺兄長大臣,與趙高狼狽爲奸。請學生講述成語“指鹿爲馬”。

教師例出秦的暴政的四個方面: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秦二世更殘暴。

師:如此殘暴的統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統治得不到農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導致農民起來反抗,掀起了歷史上第一次大 規模的農民起義。

二、秦末農民起義

1、前期:陳勝、吳廣起義。

(1)課件展示《大澤鄉起義》“ 揭竿而起”片段。讓學生主動參與感知歷史,體驗歷史。同時也培養學生演繹歷史 的能力,使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提問:這次歷史事件發生在哪一年?誰發動的?地點在哪裏?他們的口號是什麼?建立了什麼政權?有什麼歷史意義?( 學生討論)

教學採用啓發式教學,並利用地圖培養學生掌握戰爭經過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2、 後期:項羽、劉邦繼續反秦,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鉅鹿之戰。

請學生講述“破釜沉舟”的故事,思考爲什麼項羽能以少勝多?

(2)劉邦直逼咸陽,秦朝滅亡。

組織學生計算秦朝存在的時間,讓學生 感知秦朝統治的短暫。

秦朝滅亡後,定被另一個朝代所取代。而劉邦、項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寶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麼辦呢?

3、楚漢之爭及漢朝的建立

(1)展示鴻門宴的圖片瞭解戰爭情形。

(2)比較劉邦與項羽的行爲,思考:

劉邦爲什麼能夠取得勝利?秦的滅亡和項羽的失敗有什麼共同之處?

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使學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一道理。

(3)瞭解漢朝的建立。

請學生從書中找出漢朝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

【合作探究】

1、賈誼在過秦論中提出秦朝崩滅的原因:“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爲天下笑者,何也?”這是什麼原因呢?

2、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雨,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爲什麼?

3、項羽在鉅鹿中表現他聰明才智,但是楚漢之爭項羽卻兵敗自殺,爲什麼?

小結提升】

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始皇所創建的一套專制主義集權統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秦過激過暴的統治,激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陳勝、吳廣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歷史上永放光芒。農民戰爭推翻了秦朝統治,爲爭奪新的統治權,劉邦和項羽又進行了四年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獲勝,建立漢王朝。歷史上稱之爲"西漢"。我們將在下節課學習西漢的歷史。

國中七年級上冊 《秦末農民大起義》創新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能力:瞭解秦的暴政,識記大澤鄉起義的時間、領導人;理解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與楚漢之爭的史實。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秦始皇,爲鞏固同意採取的措施引入新課;通過分析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的關係,及陳勝吳廣起義與秦滅亡的關係,學習因果關係的方法。掌握農民起義的動態圖。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科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秦的暴政是激起農民反抗和秦滅亡的主要原因,,肯定和讚揚陳勝吳廣起義的首創精神及推翻暴政的歷史功績;認識人民羣衆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1、秦的暴政 2、大澤鄉起義

難點:1、秦朝暴政對農民起義的影響

2、項羽劉邦反秦活動的作用

[複習導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到秦王嬴政橫掃六國後,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爲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建立了一套什麼樣的制度,並且爲了鞏固統一採取了哪些措施?當時的秦帝國強大無比,那麼爲什麼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就滅亡了?

生:略。

師:那麼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十課的內容,相信同學們在學習了本節課之後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生:略

師:請同學們齊讀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PPT

首先,咱們一起來看本節課的第一部分,秦的暴政,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秦的暴政

1.秦朝賦稅、兵役、徭役繁重

師:首先同學們來看一首歌謠,然後告訴老師,你從這則歌謠裏得到了什麼信息。同學們主要卡老師用紅色標出來的字。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長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邊關,至今未歸還;

老三忙耕田,租稅沉甸甸;

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難。

生:略

師:對,通俗的說就是吃不飽穿不暖,那麼咱們換句話說這是什麼現象?對,賦稅很重,還有什麼?看關鍵字,修長城,守邊關,這些活是給誰幹的?對,國家,那麼咱們可以說是什麼?很好,徭役、兵役繁重。

2.刑法殘酷

材料二:當時在秦國的市場,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鞋子沒有人買,柺杖卻是搶手貨,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呢?PPT(出示秦朝的刑具)請同學們結合課本思考。

生:看書思考秦朝的刑法殘酷,犯法者即使免於處死,也逃不脫割鼻、斷腿、挖膝蓋的刑罰。所以買鞋的人少,買柺杖的人多。

:總結,手段野蠻殘暴,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文化,阻礙教育的發展,同時也激化了秦朝知識分子與朝廷的矛盾。等等```````

過度:秦始皇採用這種野蠻殘暴的方式加強思想控制,知識分子只能按照皇帝的要求去想事情,不能有多餘的想法,即使有不滿意的地方,也不敢說出來。人們思想更加壓抑,更加憎恨秦始皇。秦朝人思想壓抑、賦稅、兵役、徭役繁重、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忍受嚴酷的刑罰。他們對秦始皇的統治強烈不滿。渴望着改變。終於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出巡的途中。 人們期待着殘暴的秦始皇死後,生活能輕鬆一些。 人們的願望實現了沒有?

三、楚漢之爭(自主學習)

師:自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以後,出現了兩個霸主?

生:項羽和劉邦

師: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此後項羽和劉邦之間展開了長達五年的爭奪,史稱“楚漢之爭”,接下來同學們自主完成老師所給的表格。結合課本50頁的材料研讀。

師:總結,初期項羽實力強大,有楚霸王之稱,封劉邦爲漢王,他們之間的爭奪故稱爲“楚漢之爭”!後來劉邦善於用人,愛戴百姓,與公元前202年取得這場爭奪的勝利,建立漢朝,劉邦就是漢高祖。以上就是這節課的全部內容。

課堂小結:首先同學們合上課本,我們一起回顧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秦始皇所期望的萬世流傳的帝國基業,只存在了15個年頭,便在歷史上消失了。席捲六國的強大秦朝,只存在了十幾年就滅亡了,它給了我們什麼深刻啓示?原因:秦朝對人民實行暴政。啓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四、課堂練習。

國中七年級上冊 《秦末農民大起義》創新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並瞭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

2、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原因的分析,以及秦王前後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通過對材料和相關史實的研究學習,培養史料實證的能力。

2、通過數字故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幫助理解歷史事件。

3、通過合作探究重難點問題,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秦朝的暴政是導致秦末農民大起義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在我國曆史上閃耀着光輝。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秦末農民大起義。

難點:

1、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原因。

2.秦亡前後,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

一秦的暴政

精讀課文,自主學習:(要求:看課本47~48頁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關史事,完成問題。)

1秦暴政的表現(簡練的詞句概括)

2根據所給材料,回答下列問題(略)

小結:秦朝的暴政表現在:1賦稅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嚴苛

4二世更殘暴

過渡:秦朝殘暴統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麼辦?

過渡: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秦二世時,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

二、陳勝.吳廣起義

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國中七年級上冊 《秦末農民大起義》創新教案 篇4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鉅鹿之戰的數字故事

師:這是歷史上的那個故事?裏面有個成語大家知道嗎? 生:„„

過度:破釜沉舟,也就是我們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特殊時 期的特殊做法。鉅鹿之戰是秦末農民起義中滅秦的決定性戰役,想當初秦王嬴政在統一六國的時候,自稱始皇,希望他的統治能傳至千秋萬世,可強大的秦朝卻二世而亡,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究其原因,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看一看,秦始皇的千秋大夢,爲何會曇花一現?

(揭示課題:千秋大夢 曇花一現)

二、新課教學

(一)走進歷史,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

要求:1.自主完成導學案中的基礎過關部分。

2.小組內自由訂正,決選一人起來彙報結果。

過渡:告訴我,你們走進歷史蒐集到了哪些有用的歷史信息?

(二)自學展示,論從史出:

你覺得上述哪則材料可以論證你的觀點?

生:„„

過渡:秦朝的暴政,已經嚴重破壞了秦朝的社會經濟,深深地傷害了秦朝人民的思想感情,人民對秦朝的統治失去了信心,如果你是秦朝的人民你會選擇繼續忍受苦難,還是勇敢地起來抗爭?最先起義的揭竿而起,對抗暴秦的是誰?

生:...........

(揭示課題:揭竿而起 前赴後繼)

(一)再現歷史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段數字故事,瞭解大澤鄉起義的經過,裏面

有幾個成語,看同學們能不能找到

生:觀看視頻,找出成語---斬木爲兵,揭竿爲旗,魚腹丹書,篝

火狐鳴

(二)結合教材,分組討論

師:看了數字故事,結合教材,如果陳勝吳廣在前去漁陽戍邊的

途中沒有遇見大暴雨,那麼秦末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 生:„„

(三)你說,我們聽(學生嘗試講述陳勝吳廣起義的經過) 生:„„

師:相機指導,如何講清楚農民起義,主要講清楚三部曲(原因、

經過、結果)和五要素(事件、地點、人物、事件、影響/意義) 過渡:自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以後,天下羣雄積極響應,各路起義軍不斷壯大,其中就包括劉邦和項羽的隊伍。他們繼續起義,實力不斷壯大,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大敗秦軍主力,於此同時劉邦率軍入咸陽,秦朝滅亡。當初起義的時候,諸侯們就有約定,先入咸陽者爲王。論實力,項羽自然是最強的,所以,項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爲漢王,“一山不容二虎”,楚漢之爭由此開始。

(揭示課題:揭竿而起 前赴後繼)

(一) 瞭解歷史,觀看數字故事---劉邦、項羽入咸陽以後的不

同做法

生:觀看視頻

(二) 對話歷史

結合教材,合作探究:劉邦爲何能夠戰勝軍事實力強大的項羽?

(三) 借鑑歷史,得出結論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課堂總結

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強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

天下,劉邦因順勢得民心而得天下!民心是政權鞏固,社會穩定的基石,中國共產黨從歷史的興替中汲取營養,以“爲人民服務”爲宗旨,以“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爲綱領,實

行改革開放,抓民生促發展,深得百姓之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夢!

四:課後作業佈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