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2W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1

一、教材分析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精選12篇)

《匆匆》是國小語文九年制義務教材第十二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不虛度光陰。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課前準備:

1、有關朱自清的資料

2、《匆匆》課件

3、蒐集和時間有關的名言等。

五、教學過程

(一)聯繫舊知,複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6課《匆匆》。(出示課件題目)複習生詞(出示),指名讀。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文章哪些內容?(出示)(作者筆下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了,體會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通過回憶,爲下文作了鋪墊。

(二)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第一步感悟時間悄無聲息,稍縱即逝。

1.默讀課文,找出課文裏具體描寫時間來去匆匆的語句, 2.(指名交流)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受到了嗎?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適時出示相關句子)

3.時間本來看不見摸不着,可是讀了這段文字你感覺怎樣?

5.作者對空靈的時間描寫可謂是別出心裁,你也能仿寫幾句嗎?(出示練習)指名回答。在這裏我由讀引入寫,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第二步感受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閒聊時,日子從我們的嘴邊溜去,跳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鑽過去,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我們甘心嗎?作者甘心嗎?在文中畫出與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並試着讀一讀。

2.說說自己畫了哪些句子,(出示課件)談談自己的感受。

3.是啊,作者爲時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無奈。他決意今後要從小處、近處着手,要切切實做些事,分秒必爭,充分發揮生命潛能。爲此,他後來大有作爲。(出示朱自清資料)。同學們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試着問問自己從現在開始能做些什麼?請同學們試着填寫下面的文字。(出示課件)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裏,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的時候,既讀進去,又想開去,不僅可以深化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躍思想,激發創造力。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這篇散文,在作者詩意化的語言中去觸摸時間這個精靈。

2.教師範讀(出示課件)

3.這篇文章美嗎?因爲它飽含着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靈寫下這篇文章的,那麼我們也要用心靈去閱讀,去體會,去感受,是不是啊。找自己喜歡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4剛纔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選擇一些喜歡的段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

(四):課後延伸,拓展閱讀。

1. 同學們,時光老人在提示我們短暫的40分鐘就要結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時間格言送給身邊的人好嗎?

2. 教師課件出示格言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一起朗讀。

同學們,時間的列車是一去不復返的,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時間,從現在做起,充實自己,好好地學習。

學生彙報課前收集的有關時間的詩詞、名言,初步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3.作業內容如下:

a)背熟《匆匆》

b)認真閱讀《朱自清散文選》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六.板書設計

16.匆匆

一去不復返

(珍惜時間)

七、教學反思

1、以生爲本:在新課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而且“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所以,我力求引導學生用心地閱讀文本,達到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2、以教材定教法:每篇文章都應該選擇最適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文中蘊涵的很多東西是隻可意會不可言談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用心靈去體會、去朗讀,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語言美。加上我個人的教學風格及學生的特點,本文的教學採取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感悟貫穿全課的方法。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2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將空靈而又抽象的時間化爲具體的物象,引發出傷時、惜時的深長感喟。

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

一、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談話激情,導入課文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單元提示,明確本文在單元中的位置,再通讀課文,瞭解課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麼,“這篇文章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要求學生認真、全面地讀課文,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讀書活動,讀後開始發言。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行初讀感悟,並進行教學信息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既達到了整體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發了學生深層次賞讀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賞析、讀中悟情

1、教師:《匆匆》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值得我們品析和深思。

2、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向同學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學生讀課文,進行圈、點、勾、畫並準備發言。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話題輻射全文,通過以說代講、以讀促講來學習課文,既突破重點和難點,又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這一話題有一定難度,教師應加以引導點撥。)

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如疊詞的應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輕輕悄悄”、“伶伶俐俐”,這些詞用得巧妙,細緻入微地刻畫時間的蹤跡,表達作者的無奈之情。“去的儘管去了,來着儘管來着;去來的時間又是怎樣的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這些句子都是短句,簡樸、輕靈,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越讀越愛讀。

(2)、品讀各種修辭手法寄寓的含義。排比:“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擬人:“時間能‘跨’能‘飛’”,讀起來倍感親切。說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如薄霧”、“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藉此寫出時光匆匆,表達作者無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時間的心態。

(3)、品讀文中精彩句段。“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個排比句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排比句式,說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樣流逝的,以此來進行聽、讀、說、寫的訓練。“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引導學生注意這個前後照應的設問句,體會它的好處,引導學生去思考:作者回答這個問題了嗎?從哪裏看出來的?

(4)引導學生重視文章的表達方法與內容的關係。文章第一段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理解時僅僅讓學生知道運用對比手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對比手法的運用恰當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之情。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惟有時光不再,去了,就一去無回。作者通過鮮明的對比把這種情感表達得自然、貼切、耐人尋味,喚起了讀者的共鳴,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5)注重引導學生在品析過程中誦讀文章,力求達到“讀讀品品,品品讀讀”的教學氛圍。

(“以讀促講,以說代講”,促進了學生感悟,培養了語感。既避免了“滿堂問”的現象,又使教學產生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2、3)

三、誦讀、積累優美句子

1、這篇文章精妙的詞語、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們學習。

2、請同學們根據剛纔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認識,找出文中你認爲寫的好的語句,把自己的感情融於朗讀之中,然後記憶,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背一揹你喜歡的句子。

4、配樂輕聲齊讀

教師隨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樂的音量大小。

(這一板塊的設計,目的在於幫助學生積累語句,通過“找出文章中你認爲寫得好的語句”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以發揮個性,較好地達成教學目的1、3。)

四、延讀,從課文內容想開去

這一環節可安排在課堂內外兩部分。

課內:學生學完課文後,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對時間的體驗來談談感受,可以從一首詩談起,或從名人名言談起,或從一件事談起,各抒己見。

課外:

(1)引導學生走近朱自清,去讀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讓學生感受作家語言文字的優美,提高寫作能力。

(2)閱讀有關時間寶貴的詩詞、文章、名人名言。

(3)召開讀書報告會。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資源,但在信息社會中,教材顯然已經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資源,教師必須積極拓展新的領域,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想開去,從教材向外延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繫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爲。

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課前準備

1.蒐集朱自清簡介及朱自清作品。

2.蒐集惜時、傷時的古代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讀作品,課文重點句子的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言欣賞,激趣引入

指名背誦課前蒐集的惜時的詩詞、文章、名言、警句。

師:是啊!時間轉眼就流逝了,儘管人們知曉了時間的可貴,可是卻無法挽回已逝去的時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輕人也和我們有同樣的感覺,這個人就是朱自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書課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播放《匆匆》朗讀作品,學生欣賞完後回答,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麼?

2.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要讀正確讀通順.

3.指名讀文,糾正字音和斷句不準的地方。

4.自學生字新詞,檢查學生對下列詞語的理解:確乎、涔涔、頭腦脹痛、潸潸、凝然、徘徊。

5.練習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要反覆讀幾遍。

6.練習把課文讀熟,指名讀給大家聽。

7.你對課題怎麼理解的?課文先寫什麼,接着寫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提出問題,二、三、四自然段寫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如輪讀、範讀、小組讀、默讀等)讀課文。畫出最能體現時光特點的詞語。

2.畫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讀懂的句子旁邊寫寫批註。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讀書記號。

3.小組之間交流一下讀書體會,討論討論不懂的問題。

4.組長記錄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問題引入,整體理解

1.一種無奈,一聲嘆息,時光老人總是來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課文中寫到: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板書:一去不復返)

思考: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用書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各組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選重點記錄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結合學生提出的不懂的問題,師生重點品味以下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1.說感受,從這些句子中讀出了什麼?

2.指導朗讀。能不能用你們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句子蘊含的情感讀出來。

(重點引導學生讀好幾個問句)

3.師: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用一連串的追問表達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請你反覆讀兩遍,細細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齊讀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裏算着,……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1.讀句子,思考:爲什麼會“頭涔涔,淚潸潸”?我算着“八千多個日子”從我的手中溜走會想些什麼?這個詞隱含着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體會到什麼?

3.作者把什麼比作“針尖上一滴水”?

4.指導朗讀:過去的日子無聲無息地走了,作者有着無限感慨之情。讓我們讀出這種感慨和留戀。把重點的詞讀慢一點,重一點。

◇出示句子“於是──洗手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讀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

2.聯繫自己的實際說說“日子”是怎樣在自己毫不注意時消逝的?

3.有感情地讀這段話,體會作者對時光的留戀和光陰消逝時的傷感。

4.你能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嗎? (在 時候,時光又 溜走了。)

◇出示句子“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像遊絲樣的痕跡呢?”

1.指名讀句子,體會作者感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2.寫話練習:

在逝去如飛的日子裏,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還能做_____________。

過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這一段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師:作者再次用輕煙,薄霧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作者一種淡淡的鬱悶和傷感。反覆吟讀第三四自然段。

◇師:通過剛纔的學習體會,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時光面前的困惑、難過,無奈與最後在時光不復返中的覺醒。除了剛纔我們體會的句子以外,這篇文章還有許多的妙處呢?我們再來朗讀全文,再仔細品味一下作者對匆匆而逝的時光而發出的感嘆!

三、讀書體會,感悟寫法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筆下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了。也體會到作者感覺時間流逝而自己沒有作爲的傷心,還有作者想珍惜時間的情感。

那作者爲什麼表達得如此細膩呢?(體會作者排比、比喻、擬人等寫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讀交流,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四、拓寬學習,加深感受

2.同學們,時光匆匆而逝,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時日,我們該如何珍惜呢?讓我們來感悟一下吧,課件出示: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爲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選自保爾·柯察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五、課外作業,內化感受

寫一篇讀後感,課下與同學交流。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4

1 .學會本課3 個生字。

2. 能夠根據註釋疏通全文, 瞭解課文內容。

3.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知道跟弈秋學弈的兩個人的表現不同, 明白學習必須專心致志, 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5. 能夠說出學習課文後的體會。

疑問引入

1 .板書" 文言文" 和課題" 學弈", 初步瞭解文言文並解釋課題的意思。

2. 觀察課文插圖,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明白兩個學弈人的不同表現。

3.疑問引入: 這位看下棋的老者是誰? 他與這兩個下棋的孩子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我們來學習課文。

理解課文

( 一) 根據註釋, 疏通全文。

1. 學生根據課後註釋自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不會的地方小組商討。

2. 學生交流彙報( 出示小黑板):

①你都理解了那些句子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②有什麼地方不理解, 提出來。

③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講講課文的意思9

(二) 引讀課文, 加深理解。

引讀設計內容:

(1) 弈秋是誰?

(2) 讓弈秋幹什麼?

(3) 跟弈秋學弈的兩個人表現有什麼不同?

( 相機板書:

一人 惟弈秋之爲聽

一人 思援弓繳而射之)

(4) 後一個人與前一個人相比學習效果如何?

( 相機板書:弗若之矣)

(5) 是最後一個人的智力比不上前一個人嗎?

體會文章

1.什麼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  (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所以比第二個人學得好。)

2.請大家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

(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聯繫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言,認識到不專心產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教案點評

《學弈》講述的是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這件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學中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簡單地介紹古文的特點和學習它的意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整體感知課外的主要內容後,以學生自學爲主,同桌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質疑問難,全班討論解決,老師輔導。最後在大家談談學習本文的體會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聯繫自己的實際中明白做什麼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學生真正受到教育。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瞭解作者生平事蹟。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藉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學情分析

《石灰吟》是一首表達自己人生處世觀的詠物詩,與一些寫景詩不同:對於寫景詩,學生比較容易讀懂,還可以領略到那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而對於詠物詩,學生讀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詩歌寫了什麼,但其中蘊含的深刻內涵,學生處在似懂非懂狀態之中。學生與文本之間存在着距離,這種距離可能有時間上的,歷史上的,知識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學生由於自己的知識水平閱歷的限制,人生體驗的缺乏,他們面對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無知覺的,因而對詩歌的深層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點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瞭解作者生平事蹟。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藉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設計理念:在複習曾經學過的古詩這一環節中,使學生能夠對中國的古詩詞有概括的瞭解,引發起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3、瞭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爲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

4、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于謙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質疑:作者爲什麼要吟誦石灰呢?大家瞭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相關知識。

2、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3、範讀,明確節奏。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6、回顧前兩首詩的學法。(先讀懂詩中物的形象,再聯繫詩人生平,體會詩人的情懷志向。)

7.自讀。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詩人借石灰想告訴大傢什麼?

石灰只是一種沒有生命、沒有感覺的事物,可是詩中有幾處,卻讓人分明覺得石灰好像活了起來,具有了人的情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纔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三、深入研讀,領略意境。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麼?(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麼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麼特點?(勇於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並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麼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

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5、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爲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

師小結:是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將人生中千萬次考驗視若等閒,決意把清白留在人間的,卻是詩人——于謙。雖然他沒有直接寫出自己的志向,但透過那被賦予了生命,賦予了情感,賦予了像作者一樣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們分明看到了在詩句的背後,站着一個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謙。這就是古詩中“託物言志”的寫法。

齊讀全詩,讀出讚揚之情。

6、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課件出示于謙生平事蹟)瞭解于謙生平事蹟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出示)于謙: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他爲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

(2)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爲重,君爲輕”,反對南遷,並擁立景帝,率京師羣衆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塗炭,局勢轉危爲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衊被定爲謀逆罪,判處死刑。

7、練習朗讀:

這一天,北京烏雲壓城,悶雷滾動。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攜幼,來爲于謙送行。(指名讀書最好的一生讀)你就是于謙,刑場上,你輕輕吟道——

此刻,于謙很坦然。他已經無愧於自己,無愧於百姓,無愧於國家,無愧於天地,死亦何懼?但他分別聽到,身後的百姓們,也在輕輕地吟誦着——(指名一個大組讀)

那聲音一開始是輕輕的,也許是對當權者還有絲絲恐懼,漸漸地,應和的人越來越多——(指名兩個大組讀)

于謙的鮮血染紅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聽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動地的吟誦聲在天地間久久迴盪着——(齊讀)

那聲音越來越輕,越來越輕,似乎是天地的悠悠迴音——(齊讀“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要留清白在人間”)

那聲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沒有消失,幾百年來,那聲音一直在每個人心中響起着。這一刻,讓我們默默地把詩中的一字一句都銘記在自己的心中。

8、學習這篇課文你對於謙有了什麼樣的認識?這首詩給了你怎樣的啓發?將自己的感想寫一寫。

四、總結拓展,感悟昇華。

1、補充閱讀鄭燮的《竹石》: 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2、《石灰吟》這首詩,于謙這個人,讓你深深讀懂了四個字,讓你永遠難忘四個字,那麼,這四個字是——(指名讀兩次)這四個字是——(齊讀)

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謙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讓我們把這首《石灰吟》,讀進自己心裏,讀進每個人的心裏去吧!(全體起立背)

板書設計 石灰吟 【明】 于謙

清白留世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6

【目標明確】

1.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 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理解重點詞句,

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預習導學】

(一)基礎預習

1.我會讀課文,抄一抄課文中難寫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會運用工具書讀生字。

奕( ) 誨( ) 鴻鵠( )

援( ) 弓繳( ) 專心致志( )

3.我要用多種讀法反覆讀課文,爭取讀正確讀流利。

4.我能辯字組詞。

弈( ) 誨( ) 懼( )

奕( ) 悔( ) 俱( )

繳( ) 曰( ) 援( )

激( ) 日( ) 緩( )

(二)深入預習

1.我知道許多成語故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還知道這些成語故事所蘊含的道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會總結:如何學習文言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長區

【課內研學】

(一)初讀課文

1.我能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全文。

2.思考:

①課題《學奕》是什麼含義?

②你是通過運用什麼方法知道的?

③請蒐集資料說一說你對孟子有什麼瞭解?

(二)熟讀課文

1.我會正確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課文想一想下面的字是什

麼含義?

奕: 通國: 鴻鵠:

誨: 俱: 援:

弗若: 弓繳: 然:

2.我會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含義:

①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②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爲聽;

③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⑤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3.我會把不懂的字、詞、句多讀兩遍,抄在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長區

4. 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個故事。

(三)昇華主題

1.學棋的兩個人態度有什麼差別?結果有什麼不同?爲什麼不同?

2.通過學習課文,你得到了怎樣的啓示?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7

教材分析

《爲人民服務》是毛澤東主席於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演講。文章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宗旨──完全、徹底地爲人民服務;然後從三個方面論證怎樣才能完全、徹底地爲人民服務:一是樹立“爲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的生死觀;二是正確對待批評,爲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三是搞好團結、克服困難、提高勇氣、互相愛護,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學習本文,能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啓蒙教育。文章論點鮮明,論述縝密,層層深入,是讓學生感受議論文表達方式的好材料。

教學理念分析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本節課希望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聯繫他們熟悉的事例,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由此啓發學生從小樹立“爲人民服務”的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議論文主要表達方式分層論述的表達方法,初步瞭解“引用、對比、舉例”的論證方法及逐層深入的結構特點。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結合具體事例,理解重點句的意思,並指導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啓蒙教育,樹立爲人民服務的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難點: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模式分析

“五導五力”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教法: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

學法:讀中感悟,讀中體會。

教具、學具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閱兵式錄像片斷,引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過雄壯的閱兵式嗎?(播放閱兵式片斷)

同學們聽見什麼? “爲人民服務”,這句話也就是我們課文的題目,今天,“爲人民服務”這5個大字已經成爲一句經典的名言傳了一代又一代,顯示出永恆的魅力!那麼,這句話是誰提出的呢?他在什麼情況下提出的呢?

二、預習彙報

(一)請同學們用最簡練的話介紹這篇文章的背景材料

(二)教師相機穿插介紹一些鮮爲人知的背景,並提出問題:毛主席爲什麼要參加普通戰士的追悼會,爲什麼要發表這個講話?

三、讀課文,列提綱,小結方法

(一)《爲人民服務》是毛主席的即興演講,但條理十分清楚,論述十分精彩,假如你就是主席,爲了明天演講成功,你會擬一份怎樣的發言提綱呢?這提綱可以是一句句話,可以是一個個小標題,也可以是一個個關鍵詞,反正越簡練越好!

(二)學生通過討論,完成提綱

(三)引導學生總結列提綱的方法

四、抓住重點段落,體會論證方法

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分析論證方法及其運用的巧妙

(一)初步認識“引證法”並吟誦有關生死的名句

(二)瞭解“對比論證”的方法並進行朗讀指導,激發學生感情

(三)體會“例證法”意義,並通過觀看電影《張思德》片斷,使“爲人民服務”的道理形象化

五、感受文章語言特點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體會關聯詞作用,並指導朗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主席演講的語言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自己喜歡的語句

六、再讀全文,聯繫實際,感受、理解“爲人民服務”豐富的內涵

(一)請同學們再讀全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作座右銘

(二)運用所學方法寫感言,並與同學分享、交流

(三)聯繫生活,昇華主題

七、實話實說,網上留言

請同學們瀏覽張思德紀念館並在紀念館的留言薄上寫下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板書設計:

12.爲人民服務

完全徹底(根本宗旨)

對待生死

正確對待批評

團結互助(正確對待困難、同志)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7人,60%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進,作業認真、一絲不苟。課堂上大部分同學聽講認真,但是也許受年齡影響,肯積極發言的學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願當聽衆。作文方面,能做到文從句順、文章優秀的學生僅佔10%左右,有幾位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困難較大,需要教師花大力氣去輔導和監督。

二、教學目標要求:

(一)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後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爲後面的學習作準備,後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展。

六年級下冊教材,既注意落實整體性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目標。

(二)在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上,體現與國中教材的銜接。

六年級下冊是在前面十一冊教材的基礎上編寫的。作爲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冊教材,本冊教材的結構和思路對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繼承,體現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同時又有發展變化,以期向國中教材平穩過渡,使學生在國小畢業後能夠適應中學教材,縮短升入中學後的不適應期。

(三)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爲互相聯繫的整體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教材內容,進一步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單元#工作計劃#導語到課後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佈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總結、拓展、交流,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爲互相聯繫的整體。

(四)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自主學習

學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本冊教材,希望能夠通過比較系統的導學設計,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和獲得的方法進行學習,使各項語文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9

教學目標:

1、 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 能瞭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後的註釋理解課文。

3、 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對文言文產生興趣,並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範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爲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覆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後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繫前後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麼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繫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後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着背誦一篇。

七、佈置作業:

1、(書面作業)抄寫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表演作業)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蒐集作業)蒐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裏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麼?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裏的生物”究竟是指什麼。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找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生物嗎?你看過表裏藏着的生物是什麼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裏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錶、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絃(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矇矇亮)méng(矇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呈現--顯現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鉢:陶製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四、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着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佈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麼?(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後兩句話之間的關係。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裏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麼?

2、作者對錶裏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裏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爲什麼會這麼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纔不說了。”作者又爲什麼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麼?

三、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纔不說了。”作者說了什麼?爲什麼後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佈置作業:  預習下一課。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

2、能背誦詩歌。

3、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

2、樹立敢於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的2個生字。能說出詩歌的大意和意境‘

教學難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等,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樹立敢於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準備:

1、課前蒐集鄭燮的故事,有關竹的詩句

2、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板書設計:

30、竹石

鄭燮

咬定 千磨萬擊

堅勁

立根 東西南北風

詠物明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看圖:圖上有什麼?(板書:竹石鄭燮說到詩人,他還有一個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號——板橋)

2、你知道鄭板橋的故事嗎?學生交流,老師適時補充

(1)、江蘇興化人,揚州八大怪之一……

(2)、寫過“難得糊塗”(原意是“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3)、早年家貧,中進士,曾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後因幫助縣民訴訟得罪地方豪紳而罷官(辭行前,百姓跪請挽留,板橋當即題詩:“烏紗擲去不爲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做魚竿”說他兩袖清風回揚州吟詩作畫去了,表現得十分坦蕩、灑脫)

(4)、故事:一天,鄭板橋聽說鎮江江心有座焦山,風景優美,栽了許多竹子。於是他每天逛竹林,攤開紙作畫,畫上留下了許許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莖蔥蔥,枝葉扶疏,配上一兩塊清奇古怪的石頭,題上幾句妙趣橫生的詩文,讓人耳目一新。

3、鄭板橋人稱“詩書畫三絕”,特別是他畫的竹蘭、山石,形象逼真,姿態萬千。留下了許多名畫——竹石圖、叢竹圖、墨竹圖、蘭竹芳香圖……課件欣賞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首題寫在竹石圖上的詩。師吟詩,生讀讀古詩。

二、學詩

1、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學習更多的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2、學生說說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3、學生自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弄懂詩意。合作學習、自我體會均可。

4、反饋:抓住哪些字眼來理解?你認爲哪些字詞寫得最傳神?

(“咬”字極爲有力,充分表達了勁竹的剛毅性格)

三、體情

1、合作表演竹與石的對話。

2、詩人喜歡竹子嗎?他是怎樣表達的?再讀古詩,體味詩人寫竹,是寫什麼?

借物喻人,表明詩人剛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擊、不畏風浪的氣節。

把自己想象成鄭燮,說說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懷着對勁竹、對詩人的敬佩之情朗讀全詩(對讀、指名讀、齊讀)

4、你喜歡竹子嗎?你認爲竹子具有哪些品質?

(如:竹是空心的,很謙虛;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長一步會留下印記;竹不開花,樸素,保持本色;竹紮根很深,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有竹,“歲寒三友——竹鬆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誦過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誦讀我們課外蒐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詩句。

典故:宋代文與可畫竹“胸有成竹”

詩句:王維《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於潛僧綠筠軒》“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裏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鄭燮《竹》“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劉禹錫《庭竹》“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五、鞏固

在畫的空白處題寫《竹石》,要求默寫。也可以題寫你喜歡的寫竹的詩句。

教學反思:

語文課堂要體現開放襟懷,把課外的學習引進課內,使古詩的教學變得“充實”“厚實”起來。而且詩人的生平與他詩作蘊涵的精神一脈相承,感悟詩中內涵,學習詩人借物喻人、詠物明志的寫法,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如竹與石的對話、把自己假想成鄭燮,用情景的創設來加強對文本的體驗。教學過程講究承接、迴環,從入課時賞畫到結課時在畫上題詩,前後呼應,渾然一體。

國小六年級語文下冊《匆匆》教案精品 篇1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爲他人服務的熱情。

2、結合課文理解“泰山”、“鴻毛”、“興旺”等詞和成語“精兵簡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課文層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

4、根據課文聯繫的具體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繫。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至少背誦其中的某個章節。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爲他人服務的理想。

教學難點:

對論述文的瞭解,學會寫作時要圍繞中心論點進行寫作的方法。

三、學習者分析

本課時六年級下冊的課文,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本課在資料收集方面,學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鑑於本課是一篇議論文,對於議論文的學習,六年級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要讓學生通過對本文的學習,初步掌握寫論文的基本方法,懂得找出中心論點,並初步能瞭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

四、教學設計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板書導入。

二.緊扣重點,感悟寫法

1、角色扮演導入重點。

現在,老師暫時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講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親愛的同志們、戰友們,今天圍繞“爲人民服務”,我講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死的意義;第二,不怕批評;第三,團結互助。我的話講完了,謝謝大家。

太簡單不是很好嗎?簡單明瞭。那怎麼辦?

(提出觀點並不是萬事大吉,還得以理服人,就是要說服別人,證明自己的觀點。那麼,主席圍繞觀點是怎麼展開的說、具體的說、深入的說,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重點,這也就是要把書重新讀厚了。)[板書:厚]

2、怎麼證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呢?這樣吧,我們先來看第二段“死的意義”這個部分,一起研究研究。現在請大家放聲自由地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主席到底用了哪些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生自由讀)

A.死的意義到底有什麼不同,主席用了什麼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引用、舉例子、對比的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噢!引經據典,引用名人名言,怎麼引用?[板書:引用(名人名言)]

真奇怪,主席不是偉人嗎,爲什麼還要引用司馬遷的話呢?知道司馬遷嗎?什麼年代的人?幹嗎要引用這麼古老、這麼久遠的話?

從古至今,人們就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認識。你看,經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恆的真理。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已經被人們認可、被人們傳誦,所以主席引用司馬遷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課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其實,我們在課內外積累了許多關於生死的名言,你還記得嗎?(悲壯而豪邁的音樂響起,抽一生學生配樂吟誦。)

剛纔我們引用的是耳熟能詳、經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給人啓迪、引人深思、讓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經據典。[板書:引用]

B.接下來,主席又用了什麼辦法證明觀點呢?[板書:對比]

(課件出示語句)“爲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這句話什麼意思?(抽一生彙報)

讀完這段話,我發現,它其實就講一個字,哪個字,知道嗎?(死)。

(點擊課件:爲人民的利益而死)死,什麼意思?能換個詞解釋它嗎?

(犧牲、就義、獻身、捐軀)

同樣是死,我們把剛纔的解釋放在這兒(點擊課件: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同意嗎?

“上西天、下地獄、見閻王、命喪黃泉、一命嗚呼、嗚呼哀哉、送命……”解釋。 (期間,教師指導學生讀出這些詞的感情色彩)

同樣一個字,爲什麼你們卻用完全不同的解釋?(自由彙報)

語言有溫度,字字總關情啊!同樣一個字,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會產生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感情。把這種感情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你們自己試試看該怎麼讀。這句話不好讀,別看每個字你都懂,但要讀好卻不容易。

(生自由練讀此句)

(抽生讀句子)你看,這句話中第二個“死”前用的是“去”,“去死”怎麼讀?(就請你試試,可以加上動作。)

這句話中第一個“死”前面用的是——(生髮現“而”)“而死”,你又能體會到那是怎樣的語氣嗎?(讀出了愛與恨,讀出了強烈的對比。全場再次鼓掌。)

同學們,在主席的演講中,在你們有感情的朗讀中,我們感受到這對比呀,比出了——情感,比出了——輕重,比出了——是非,讓我們記住這個說明的好辦法——對比。

C.主席用了引用名言、對比的辦法之後,還用了什麼辦法證明自己的觀點?

張思德是誰?主席爲什麼給張思德這麼高的評價,他到底是什麼樣的戰士?平時怎麼爲人民服務的呢?臺下的老師都知道,可你們太小了,張思德離你們太遙遠了,所以老師特意在兩個小時的影片中剪輯了兩分鐘的鏡頭,請同學們好好地看看吧!想想哪個鏡頭深深地打動了你?

(播放電影《張思德》的剪輯片段,教師穿插解說)

張思德一生都在跑,風裏跑,雨裏跑,他跑去幹什麼呢?

跑着送水、送信、送輪胎……爲老鄉追豬。他傻,被叫做傻二娃,他最吝嗇的是——話語,最不吝嗇的是——力氣。(播放一組張思德干活的鏡頭)他緊緊抱着的這個孩子啊,在戰火中失去父母,成了孤兒,患上了嚴重的自閉症,從此不說一句話,但這從不說話的孤兒最後呢?(播放孤兒表演節目後興奮地喊他“爸爸”的感人畫面)

這哭着絕食的啞巴老頭兒不是他的父親,但最後老頭兒卻把張思德當作了親兒子,請注意這樣的細節——(播放他爲老人找老花鏡、戴老花鏡,老人喜極而泣的鏡頭)

師:怎麼樣?見着張思德了,最喜歡最打動你的是哪個鏡頭?用自己的話談談你看到的、想到的。希望說出你心中的感受、心底的聲音。

同學們,一個個精彩的鏡頭,就是一個個典型的事例、生動的事例!剛纔你們在說鏡頭,就是在說例子,就是在舉例子(師再指板書:舉例)。事實勝於雄辯,事實就是最好的證據。從一個個具體的事例中,我們知道了什麼纔是真正的——(生接答:爲人民服務),什麼纔是實實在在的——(生接答:爲人民服務)。

所以平時我們要說明難懂的道理,可以用——(生接答:舉例);要說明抽象的事物,可以用——(生接答:舉例);要打動人心,還是可以用——(生接答:舉例)。是啊,用上了舉例,讓人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啊。所以,舉例是證明觀點的絕招、祕招、高招哦!

三、學習第三部分

同學們,在議論文中,不僅僅是要學會引用名言,對比和舉例子,語言還要非常嚴謹。文章中那個地方最能體現毛澤東言語的嚴密性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可能畫出這幾句話。

因爲我們是爲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3.幻燈片出示這幾句話:指名讀句子,想一想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每句說的是什麼?

(句子之間運用關聯詞語“因爲……所以……” “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就……”連起來的)

(第一句講有了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第二句講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第三句講,凡是“說得對”、“對人民有好處”,我們都會接受、照辦。)

4.結合本段的內容,誰能談一談黨的隊伍日益壯大的原因是什麼。

5教師小結:歸納起來,這一段就是告訴我們要正確對待批評。

四.舉一反三,暢寫感言

現在,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個特殊的日子吧!(播放張思德犧牲的電影片段,同時師深情解說)炭窯轟然倒塌,張思德犧牲了。那個愛笑的張思德,那個不說話的張思德,犧牲了。犧牲前,他硬是毫不猶豫、不顧一切地把戰友推出洞口,自己卻再也來不及脫離險境。(音樂響起)就這樣,他和大山融爲了一體,和大山一起化作了不朽的豐碑!

同學們,張思德永遠離去了,但我們也永遠記住了這個年輕的好戰士,可親可愛的好戰士——張思德!我們更記住了他身上最可貴最樸素最永恆的精神——爲人民服務!正是靠着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克服了重重困難,歷經了風風雨雨,從勝利走向勝利。“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回去問問爸爸媽媽,知不知道張思德,知不知道“爲人民服務”,今天也輪到我們學習“爲人民服務”了。其實,張思德只是爲人民服務的一個代表,生死問題也只是“爲人民服務”中的一個內涵。在《爲人民服務》這篇文章中還留下了主席許多經典的名句,還包含着豐富的思想,今天讀來,它依然給我們帶來許多啓發和幫助。

認真讀讀三、四自然段,想想你最喜歡那句話。

(生默讀課文三、四自然段,自由彙報)

師:同學們,你們猜猜 張老師最喜歡哪句?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看到光明,提高我們的勇氣。舉實例)

同學們,文中哪句話讓你心動呢?聯繫你的生活,也來寫一寫吧,可以試着用上今天我們學到的引用、對比、舉例的方法。

(學生寫話)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有沒有收穫?你的收穫是什麼?

(自由發言)學到了找關鍵句、關鍵詞;學會了如何把書讀薄,還要把書讀厚;學到了證明觀點的好辦法,比如:引用、對比、舉例子等等。

如果每節課都有一點收穫,都有一點提高,那就是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成長。

五.網絡鏈接,拓展語境

同學們,你知道哪裏有張思德紀念館嗎?在網絡上,人們爲張思德建立了許許多多的紀念館,成千上萬的人被“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所感染,寫下了自己的感言。同學們去網上看看吧。

同學們,學了課文,參觀了張思德網上紀念館後,請你也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留下一句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