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四《竇娥冤》教案(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9W

高中必修四《竇娥冤》教案 篇1

教學過程建議:

高中必修四《竇娥冤》教案(精選3篇)

1.《竇娥冤》是元雜劇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典悲劇代表作,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學生對此劇的瞭解一般僅限於俗語“比竇娥還冤”,而且古代戲曲離我們的時代較遠,因此,創設情境,課堂激趣就很重要,可採取多種方法導入,如由選擇流行歌曲中有古代戲曲元素的歌曲導入,激發學生興趣。然後順勢引入相關戲曲知識及作者介紹,讀講結合,鼓勵學生收集有關戲曲知識。

2.對本課的大量生僻用字和典故,教學時不要侷限於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可讓學生課前通過預習自主學習,參看鑑賞提示、註釋,認真閱讀課文,掌握其中的古白話詞語,瞭解劇情。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3.戲劇是語言的藝術,本文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強烈的抒情色彩,因而教學中把誦讀作爲首要環節。在弄清字詞,瞭解劇情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如分角色朗讀、分段輪讀、重點選讀或自由朗讀,形式可活潑多樣,但要進入“角色”,讀出感情。切實感受人物心理。同時讀背結合,抓住重點曲詞,引導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仔細體會劇作的情味,爲深層探究做好鋪墊。

4.本課關鍵是從“冤”字切入,在品味戲劇語言的基礎上,緊扣“冤”字展開教學。教師在引導閱讀的過程中要把握住矛盾衝突,把枯燥的對白和唱詞設計成生動緊張的場景,讓學生成爲劇中的主人公或劇場的觀衆。

5.對【滾繡球】及三樁誓願要仔細體味,認真研究,學會辯證分析,全面準確地把握形象的社會意義及其人物性格中所體現出來的矛盾性,從而深刻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把重點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曲詞,藉助課堂討論,讓學生認識劇中安排“三樁誓願”超現實情節的作用。另外可補充與課文相關的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

6.如有條件,可閱讀《竇娥冤》全劇劇本,觀看戲曲《竇娥冤》的影片或音像資料。

示例:

一、課前預習

1.要求學生閱讀老師分發下去的有關元雜劇知識和《竇娥冤》全劇劇情的相關材料。

2.學生熟悉課文,理清全劇的情節結構。

二、導入

由《刀馬旦》、《唱臉譜》等流行歌曲導入。

三、檢查預習

1.關於元雜劇。

2.生字生詞。

四、作者介紹

重點介紹關漢卿性格及藝術成就,創作《竇娥冤》的過程。

五、概括情節

(一)瞭解全劇劇情,概括情節(先讀後議)

1.綁赴刑場──指天斥地。

繞過後街怕見婆婆。

2.婆媳告別。

婆媳見面補敘原委;婆媳離別悲聲動地。

3.刑場受戮,指天發誓。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

4.誓願應驗。

六、賞析悲劇形象

從劇中可看出,竇娥是一個苦命人,是一個遇事能忍則忍的弱女子。這樣一個人,一步步被逼上絕路,面臨死亡的時候,她的性格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1.誦讀

⑴朗讀第一場。指導誦讀:感情基調(怨)。

⑵齊讀第二場。指導誦讀:臨刑時,見到唯一的親人,竇娥的感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悲)

⑶分角色朗讀第三場。指導誦讀:臨死前她不是哀嘆求饒,而是發誓願,該用什麼語調朗讀?(怒)

2.討論

請學生談一談:在竇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時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麼發展?學生髮言。教師點撥。

⑴反抗性突出表現在哪裏?

⑵老百姓遇到冤屈也會呼天喊地。竇娥的不同是什麼?

內容

血濺白練

六月飛雪

亢旱三年

表現

應驗時間

瞬間

一段時間

三年

時間越來越長

應驗地點

法場

荒野

山陽

範圍越來越廣

監斬官態度

答應

呵斥

怒喝

態度越來越強烈

⑶三樁誓願看似臨死前隨興而發。有內在聯繫嗎?

⑷封建社會孝順媳婦很多,竇娥行爲的動人之處是什麼?

明確:蔡婆的糊塗是導致竇娥陷於悲劇的一個因素,因此,不得不說竇娥的慘劇蔡婆有責任。竇娥孝順的特殊性,在於她非但不埋怨,不記恨,生命行將終結時,想得最多的卻還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竇娥還央求父親收留無依無靠的蔡婆,這種以德報怨的孝順凸現了竇娥的善良無辜。

七、挖掘悲劇根源,探討主題

竇娥爲什麼會陷於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竇娥的悲劇能不能避免?我們爲她做一點假設。“假如她……不會死”,請同學們設想。

從具體的人物性格和社會狀況分析,竇娥的冤在於她太善良而社會環境太惡劣太黑暗(太守昏庸,流氓橫行)所以悲劇無法避免。

八、作業

《竇娥冤》之所以深受喜愛,就在於它具有恆久的社會意義。今天,人們依然排演它,如果《竇娥冤》即將上演,請爲它寫個廣告詞

™ 建議二採用點撥法、演出課本劇和比較閱讀法

教學過程建議:

1.《竇娥冤》作爲自讀課文,放在了話劇《雷雨》的後面。自讀課文,首先要求學生自己閱讀,在閱讀時既讀課文,還要讀“自讀提示”、““課後練習”和“單元知識和訓練”,瞭解課文章法和語言特色,同時記下尚未理解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根據已學過的戲劇知識觀照課文,理出文章的脈絡,感悟人物形象的悲劇美。但前提是學生要感興趣,因此本課可採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在理解劇情的基礎上,通過角色飾演,利用課本劇等形式實現情感體驗。

2.課堂上,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提問質疑。學生首先談對課文基本精神的理解;其次,廣泛地提問題。儘可能讓學生都發言,質疑問難,問題擺出後,教師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讓學生歸納大類再找出問題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義的問題各抒己見,從不同視點,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開討論,以便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最後不斷求同棄異,總結提高,這個過程,既是對自讀課文的總結過程,也是培養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3.職高學生學習基礎不太好,但他們中的大部分性格開朗,表現欲較強。因此,對於難以把握的人物情感,可利用課本劇形式調動學生主動研究課文,自由組合,截取課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繹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還可利用圖片、電影、錄音直觀展示,獲得真切感受。對於本劇獨特的語言,通過對不同類型語言的比較,獲得對戲曲語言的認識。

4.作爲元雜劇的扛鼎之作,教學之前需要讓學生先了解雜劇的相關知識,因爲雜劇知識內容較多較雜,除了重視課前預習外,還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這些知識利用課件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此外,我們還可以把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脈絡通過幻燈片播放給學生看,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示例:

一、導語

中國古代作家燦若星辰,被列爲世界文化名人的爲數不多,關漢卿是其中之一;中國古典戲劇作品浩如煙海,被譽爲世界十大悲劇的只有一部——《竇娥冤》;直到今天,人們遇到難以訴說的冤屈時,還常說一句話“簡直比竇娥還冤”。魯迅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之中亦無愧色”的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毀滅呢?

二、關漢卿其人

可將關漢卿與莎士比亞比較:作品數量要多於莎士比亞,並且他使中國的戲劇文學歷史比西方提前了二三百年。

結合課後補充讀物《一枝花·不伏老》瞭解關漢卿:多才多藝,活得瀟灑,性格倔強,自稱是“普天下 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趜、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徒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魂喪冥幽。天哪,那其間纔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元雜劇四大悲劇: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紀君祥《趙氏孤兒》、白樸《梧桐雨》。

三、元雜劇常識

四、結合註釋,討論交流,整體把握課文劇情和結構

五、欣賞精彩劇照,認識作品影響

六、問題探究,研讀文本

(一)整體把握

1.三個場面。(找學生概括內容)

2.本折線索及感情變化。(冤,怨→悲→恨)

3.矛盾衝突(基本主題)把握。

(二)具體賞析

1.討論:在劇本中這位受了冤屈的竇娥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體現在哪些場面,哪些唱詞中?(從人物語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2.品味語言,範讀[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子,分析第一場面(讓學生體會語言所體現出竇娥的感情及反抗精神)

①在[端正好]中,哪幾個詞語可以看出竇娥的冤情?這支曲子集中表現了竇娥的什麼感情?

②在[滾繡球]中,竇娥質問了什麼?痛陳了什麼?否定了什麼?

3.點撥第二場面,爲什麼要突出竇娥冤善良美好的一面?

4.三樁誓願的目的何在?

(三)探討主題

比較閱讀以下三種結局,就表現主題而言,你覺得哪一種最好或最不好。有人說,原作結尾既對官員絕望,又借官員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覺得呢?

1.原作結局:竇娥的父親竇天章中狀元后,作爲巡吏,到地方查案,竇娥鬼魂顯靈,最後洗雪了冤情。

明確:作家主觀上雖有侷限性。但客觀上作品處理得很好。原作並非出現了一個清官,主動查清了案子。竇娥最終依靠鬼魂顯靈,使她的冤情在父親的手裏獲得了洗雪。這恰恰是對官吏、對社會的絕望,更揭示出社會的黑暗。至於作家說“與天子分憂”、“王家法不使民冤”的頌詞,是其時代侷限性。從以上分析可見,鬼魂顯靈洗冤,既不影響主題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審美心理。

2.爲了更好地表現主旨。有導演做了改編。他認爲三樁誓願的浪漫主義手法最利於表現主題,於是讓戲在高潮處結束。

明確:浪漫主義的手法凸現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強了對封建制度的批判,震撼力強,主題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惡果報的審美習慣,不能滿足觀衆的期待心理。

3.明代人葉憲祖把《竇娥冤》改編成《金鎖記》,竇娥的丈夫並沒有亡。而是赴京趕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後又入京參加科舉考試,一舉狀元及第。而竇娥也在行刑時,因天降大雪,提刑官驚駭,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後竇天章平反冤獄,竇娥得以昭雪獲釋,與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歡慶團圓。正是“翁做高官婿狀元,夫妻父女重相會”。

明確:滿足了人們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題。如此一改,雖然符合人們的願望,但削弱了原劇的戰鬥性。把一出控訴封建統治者迫害無辜百姓的悲劇,蛻變成一出歌頌神明、歌頌清官的庸俗喜劇,落入了一般戲曲的大團圓結局的俗套。

七、學習關漢卿“躬踐排場,面敷粉墨”,演出課本劇。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組合,自己截取課本中的片段,按照自己的理解演繹作品中人物的悲喜人生。教室是舞臺,同學是觀衆和評論家,現演現評。

八、作業

1.背誦《滾繡球》。

2.課後閱讀田漢的劇作《關漢卿》。

附:板書

高中必修四《竇娥冤》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初步瞭解元雜劇的特點。

2.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教學難點:

1.戲的開頭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責與結尾要感天動地之間的矛盾。

2.對[端正好][滾繡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對全劇情節高潮的認識。

教學方法:講授與研究性閱讀相結合。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介紹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說他:“生而凋攪,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籍風流,爲一時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中說自己精音律,會吟詩,能吹蕭彈琴,歌唱舞蹈,也會下棋射獵,多才多藝。

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風望江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①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

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於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於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爲“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淨、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如張飛、李逵。

醜:俗稱“小花臉”,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還有孛( )老(老頭兒)、卜兒(老婦人)、孤(官員)、徠兒(小廝)。

③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

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後順序都有慣例規定。

科是戲劇動作的總稱。包括舞臺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部分。”賓白又分以下四種: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過別的人物自敘心理話;帶白:唱詞中的插話。

賓白是元雜劇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謂“曲白相生,方盡劇情之妙”,正說明這一點。

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提問式闡述:文學史上公認課文所選部分是全劇的高潮。但在前兩折裏,已經把竇娥受害的故事情節交待得清楚明白。竇娥與張驢兒的衝突,竇娥在公堂上的鬥爭,都已在前兩折裏表現出來,那麼高潮爲什麼出現在第三折裏?

通過閱讀課文,我們發現;第三折裏僅有竇娥指天發誓,刑場受戮,故事情節簡單,而構成竇娥矛盾衝突的對立面,如社會惡勢力的代表張驢兒、元代殘酷統治的典型官府都隱藏在幕後,沒有衝突,就沒有戲劇,更沒有高潮,可見,全劇高潮出在第三折裏是與戲劇本身的特點分不開的。

戲劇本身的特點是什麼呢?那就是劇作家在劇本中,除了精心構思戲劇的矛盾衝突外,還要匠心獨運地安排曲牌、唱詞、說白,以便創造條件,讓演員在舞臺上盡情地演出。

4.提問:在課文中共出現多少曲牌?都屬什麼宮調?

明確:共出現10個曲牌,都屬於正宮調。

5.提問:根據10個曲牌和故事情節,把課文分成若干層次。(按“思考和練習”一的要求)

明確:10個曲牌有3個層次。使劇情有張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絃,催人淚下。

第1層是[端正好][滾繡球]兩個曲牌,大意是竇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層是[倘秀才]至[鮑老兒]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告別婆婆。第3層是[耍孩兒]至[煞尾]四個曲牌。大意是竇娥發下三大誓願。

6.分析第1層。齊讀第1層兩支曲子。

7.提問:竇娥爲什麼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確:竇娥訴說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動地驚天”。又因爲竇娥的衝突對象隱於幕後,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對象。由於內心的悲憤難以控制,便構成了對天地的怨恨與控訴。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識裏,是被看作能夠主宰世間萬物包括人的命運的最神聖的東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於竇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對人間的邪惡殘暴竟無動於衷,所以竇娥唱出:“……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詞時,便自然得到了人們的共鳴。

8.背誦[滾繡球]一曲,然後作“思考和練習”五。

明確:作爲封建社會中的一普通女子,竇娥對神明的天地本應深信不移,可是殘酷的社會現實使她對天地鬼神由信賴而懷疑,由懷疑又轉爲憤怒的控訴:“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樣,竇娥通過自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含冤難辯的悲慘經歷,認識到了善良的人的貧窮命短,罪惡的人富貴延壽的社會現實,表現了她的覺醒意識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作爲封建社會一個弱女子的竇娥,認識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又能怎麼樣?她除了對天地日月鬼神進行憤怒的控訴以外,只能是“落得兩淚漣漣”。

9.小結:這兩個曲牌,十分準確而深刻地概括了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草菅人命、殘酷壓迫的反動本質。又由於這兩個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和諧統一,自有一種強烈的感人力量。爲此,這兩個曲牌,就已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佈置作業

1.默寫[滾繡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練習”五。

2.結合“思考和練習”三,研究閱讀第2、3兩個層次。

3.熟悉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分析第2層內容,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

2.體會第3層中作者採用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及在當時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複習檢查

1.學生背誦[滾繡球]。

2.複述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研究閱讀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後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爲什麼還要提出堅決走後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爲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並試作分析。

(原文略)

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爲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裏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麼自然、生動。

在戲劇衝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爲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爲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已閱讀第3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願,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麼。

明確:第一個誓願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願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願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6.她的三樁誓願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麼關係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7.提問:竇娥的三樁誓願明明是幻想,卻偏偏寫成現實,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寫成合理的,這說明了什麼?

明確:這說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訴冤屈以外,沒有別的辦法,作者採用這種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一是表明社會的腐敗黑暗,二是刻畫竇娥強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達人民要懲治邪惡的願望。

8.提問:“煞”就是結尾的曲牌,爲什麼關漢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個曲牌呢?

明確:說明蓄積在竇娥胸中的怒火再也無法控制,猶如地下岩漿,衝向決口。也說明劇作家意猶未盡,他要把竇娥的無辜受害,要把人們對竇娥的同情,要把人們對統治者的憤恨表現得痛痛快快,淋漓盡致。於是在結尾處一波三折,把劇情推向高潮。

高中必修四《竇娥冤》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家作品;

2、瞭解元雜劇的特點以及有關知識;

過程與方法

3、結合“單元知識和訓練”,掌握研究性閱讀的特點,學會研究性閱讀的方法;

4、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體會戲曲的語言特點,理解想像、誇張的藝術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通過竇娥這一冤案,認識元代社會的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以及人們的反抗精神。

教學重點

1、品味戲曲的語言;介紹元雜劇的體制。

2、認識竇娥的剛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學難點:

1、通過竇娥冤這一歷史冤案,認識元代社會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認識當時階級矛盾的尖銳。

2、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手法的運用與理解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魯迅說:“悲劇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毀滅的過程,顯示了封建禮教的罪惡。“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之中亦無愧色”的古典悲劇精品《竇娥冤》則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竇娥被毀滅的過程。

有價值而被毀滅是令人痛苦的,那竇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毀滅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關漢卿的名劇《竇娥冤》。

二、作家及元雜劇:

1.介紹關漢卿:

元朝是中國古代戲曲發展的一段輝煌的時期,雜劇成爲當時一種流行的文學樣式,涌現出了大批戲曲名家。關漢卿就是當時最傑出的戲曲家。

關漢卿,號己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爲“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關漢卿不滿社會現實,不僅寫作劇本,有時還登臺演唱,借雜劇來揭露黑暗現實,寄託自己的社會理想。他一生創作雜劇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現僅存15部。《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拜月亭》《單刀會》等流傳很廣。其中的《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紹元雜劇:

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

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於中國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礎上以及諸宮調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

作爲一種新型的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並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

在結構上,一本雜劇通常由四折組成。一折相當於現代劇的一幕或一場,是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別是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個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紹劇情,類似現代劇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兩折之間,相當於後來的過場戲。但也有少數雜劇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廂記》是五本二十一折的連本戲。每本雜劇的末尾有兩句、四句或八句對語,用以概括全劇內容,叫做“題目正名”。如《竇娥冤》結尾的“題目”是“秉鑑持衡廉訪法”,“正名”是“感天動地竇娥冤”。

在音樂上,雜劇的每折用同一宮調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宮調,即調式,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調D調等。曲牌,是曲調的名稱,每個曲牌都屬於一定的宮調。劇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標明宮調。如《竇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標示的【正宮】【端正好】,表示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屬【正宮】。

雜劇角色分爲末、旦、淨三大類。每類又可分爲外末、副末、沖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貼旦、老旦、花旦;副淨、二淨等。其中正末爲男主角,正旦爲女主角。此外,還有以劇中人職務身份爲名的雜角,如駕(皇帝)、孤(官員)、卜兒(老年婦女)、孛老(老年男子)、潔郎(和尚)等。

雜劇的舞臺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組成。唱是雜劇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劇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無唱,正末主唱的稱“末本”,正旦主唱的稱“旦本”。也有變例,如《西廂記》第四本就出現了鶯鶯、張生、紅娘輪唱的情況。劇本中的唱詞,即曲詞,是按照曲牌規定的字數、句法、平仄、韻腳填寫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規定之外,適當加入襯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須一韻到底,不能換韻。白,即賓白,是劇中人的說白,因“唱爲主,白爲賓,故曰賓白”。有散白、韻白,又分對白、獨白、旁白、帶白等。劇本還規定了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叫作“科範”,簡稱“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鑼三下科”。

三、指導閱讀

1.閱讀“自讀提示”中與本折有關的情節。

2.閱讀課文。

3.理清本文戲劇情節:

第一部分:(開頭~“哎,只落得兩淚漣漣”)寫竇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劊子云)快行動些”~“不明不暗,負屈銜冤”)寫竇娥告別婆婆。

第三部分:(“(劊子喝科,雲)兀那婆子靠後”)~結束)寫竇娥發下三大誓願。

四、賞析第一部分:

1.朗讀第一部分的唱詞(學生齊讀)。

2.《端正好》表現了竇娥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了竇娥滿腹冤屈與怨恨。)

3.“遊魂先赴森羅殿”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怎樣理解?

(提示:諱飾,實際是說被殺頭而死。)

4.《滾繡球》中有一句是說命運不由自己掌握,這句話是哪一句?它採用了什麼詩歌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採用了興的手法。)

5.引用“盜跖、顏淵”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這裏是用以指責天地好壞不分,黑白顛倒。)

6.《滾繡球》中有一句話揭露了社會的嚴重不公,是哪一句?

(提示: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7.概括地說,《滾繡球》一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既表達了對天地不公的不滿,又表現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五、賞析第二部分:

1.朗讀第二部分(抽讀)。

2.竇娥爲什麼叫走前街而不走後街?這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

(提示:因爲她不願見到婆婆,怕引起婆婆傷心。這表現了她性格中善良的本性。)

3.作者爲什麼要表現竇娥善良的性格?

(提示:竇娥的善良更顯出冤屈之深,爲後文的反抗精神起積澱作用。)

4.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對白,敘說竇娥的冤屈,在情節上起何作用?

(提示:主要用以激發人物的內心冤屈,表現人物內心憤恨,爲後文發三樁毒誓作鋪墊。)

5.竇娥臨死前反覆叮囑婆婆要祭奠她,是出於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這個問題可從這幾方面考慮:

①這正是體現竇娥難以舍別婆婆,表現了她對婆婆的掛念;

②安排婆婆做這些事,是讓婆婆有所寄託,以免婆婆孤獨痛苦或生輕生之念;

③可以增強悲劇氣氛;

④白髮人送黑髮人,白髮人祭奠黑髮人,更加突出社會黑暗,無公道可言。)

6.竇娥說自己“沒時沒運,不明不暗,負屈銜冤”,這話怎樣理解?

(提示:因爲現實難合人意,她在這種是非顛倒的社會中感到無能爲力,只能感嘆自己時運不濟;另一方面這樣說也可以安慰婆婆,減輕婆婆的悲傷,體現了她的孝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閱讀分析第2層內容,歸納竇娥的性格特點。

2.體會第3層中作者採用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及在當時的作用。

教學內容和步驟

複習檢查

1.學生背誦[滾繡球]。

2.複述劇本的三個組成部分。

賞析第三部分:

1.“無頭願”是什麼意思?

(提示:意思是說自己的誓願無根無據,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

2.“萇弘化碧、望帝啼鵑”是怎麼回事?這兩個典故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這兩個典故主要表明案情是假,冤情是真,也是竇娥用以證明第一樁誓願並非不能靈驗,因爲她相信自有天理在。)

3.監斬官說:“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沖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這一說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襯竇娥的確冤情深重,怨氣沖天。)

4.鄒衍“六月飛霜”的典故起何作用?

(可以襯托竇娥冤案是實,證明並暗示第二樁誓願也能實現。)

5.竇娥爲什麼要發下“亢旱三年”的毒誓?

(提示:她希望的不僅是個人的冤情得到伸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惡人。“亢旱三年”,楚州自然是顆粒無收,那些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貪官污吏自然就無可搜刮。)

6.“東海孝婦”的典故起何作用?

(提示:除了暗示第三樁誓願將要實現之外,更能襯托竇娥的反抗精神。)

7.三樁誓願的實現採用了什麼手法?說說這種手法的藝術效果?

(提示:浪漫主義手法;既能證明竇娥冤情實在是真,有能增強悲劇氣氛。從觀衆來看,符合一般民衆善惡有報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能引起觀衆更多的共鳴;也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愛憎。)

研究閱讀

1.提問:從“左側右偏”“前合後偃”兩句可見竇娥在赴刑場途中所受的苦難,可她爲什麼還要提出堅決走後街,舍近而求遠呢?

明確:因爲竇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見自己受刑而傷心。這充分顯示了她淳樸善良的美好心靈,展示了她性格中溫順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還是迎面趕來了,請看她與婆婆的一段對白,並試作分析。

(原文略)

3.提問:通過人物對白,試分析關漢卿的語言藝術和戲劇效果。

明確:關漢卿駕馭語言的能力是驚人的,他可以根據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語言來反映現實,充分爲劇情和人物性格服務。竇娥對婆婆的一段說白,出自這個封建社會小媳婦的口裏是那樣的貼切,表現得是那麼自然、生動。

在戲劇衝突的程度上,由急轉緩,由怯轉傷,抒情氣氛加濃,竇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見竇娥對婆婆的孝順,但像這樣一個完美的善良的婦女,竟然慘遭如此的冤屈,被誣陷爲殺人兇手,足見當時的統治是何等的腐敗,社會是何等的黑暗。這不僅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還爲悲劇的產生蓄足了勢,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會的作用。

4.閱讀[快活三][鮑老兒]。

5.提問:這兩支曲子是竇娥臨刑前對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現主題方面起什麼作用呢?

明確:使人們對竇娥的悲慘遭遇更加同情。她勸婆婆不要過分悲傷,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靈。這樣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產生憤恨之情,戲劇的審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已閱讀第3層。分析竇娥臨刑時發出的三樁誓願,說明她所希望的是什麼。

明確:第一個誓願是血濺白練:她希望刑場上的人們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個誓願是六月飛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會在上天得到反應;第三個誓願是亢旱三年;她不僅希望個人的冤屈得到申張,而且希望上天能夠懲治邪惡。

6.她的三樁誓願與第1層對天地的指責是什麼關係呢?是否矛盾呢?

明確:竇娥對天地鬼神的嚴厲指斥和要感動天地,顯然是矛盾的。可見,竇娥訴冤過程中對天的懷疑和依賴是始終交織在一起的。這正反映了作家的歷史和階級的侷限,一方面,他通過竇娥指天斥地從根本上批判封建統治階級,表達自己變革現實的願望。另一方面,又不能從根本上提出救民於水火的辦法,只能靠天地動容來昭雪竇娥的冤案。

歸納主題

《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作者通過竇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階級的昏庸殘暴,歌頌了竇娥的美好心靈和反抗精神。竇娥的形象壯美動人,她的悲劇性格,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強烈的感染力量。

四、竇娥的人物形象:(學生根據賞析概括)

竇娥是一個飽受封建壓迫與摧殘的充滿反抗精神的勞動婦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勞、孝順賢惠,同時又剛毅頑強,敢於與惡勢力拼鬥到底。她生於嚴酷的腐敗的封建統治之下,註定要走向悲劇的結局。

第三課時

一、深入體會竇娥之“冤”:

1、女生齊讀[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詞說明竇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生答,討論,明確:“沒來由”“不提防”可見竇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動地驚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書:蒙冤)

竇娥臨刑前不禁要將天地生埋怨。

2、在把握劇情的基礎上揣摩試讀[滾繡球],共同思考:竇娥爲何埋怨天地?

女生讀,男生點評。男生讀,老師點評。

感情是:信賴(天地)——懷疑(天地)——控訴(天地)——悲憤。

聯繫劇情討論,明確:竇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爲命,年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個順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極,怨天地。明爲怨天地,實爲訴說自己蒙受了冤屈。(板書:怨)

3、面對邪惡勢力,竇娥敢於反抗,可爲什麼屈招?又怎甘心忍受這冤屈?這樣做的代價可是生命啊。(板書:忍冤)

明確: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

善良的性格還體現在什麼樣的情節安排上?

明確:不走前街走後街怕婆婆傷心

善良還體現在臨刑前對婆婆的叮囑上。一生讀[叨叨令]後道白最後三行,一生讀[快活三]、[鮑老兒],感受其善良,

這是一個多麼善良而又富於犧牲精神的有價值的女子啊!

魯迅四次強調劉和珍“始終微笑着的和藹”襯出反動政府的兇殘。

竇娥越善良越顯有價值,顯冤屈之深。

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書:悲)

人們不由不爲三歲喪,、七歲離父做童養媳,二十歲即守寡三年,遵守禮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灑同情之淚。

4、竇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於是她發下三樁誓願。

分角色朗讀,一男生扮監斬官,一女生扮對白中竇娥,一女生讀三樁誓願。其他同學思考:三樁誓願是如何從時間、空間、地點及監斬官態度來寫的。

點評朗讀。

討論,逐一填表:

內容 雪濺白練 六月飛雪 亢旱三年

時間 瞬間 一段時間 三年 時間越來越長

地點 法場 荒野 山陽 範圍越來越廣

監斬官態度 答應 不信(呵斥) 怒喝 態度越來越強烈

竇娥發三樁誓願,是在鳴冤,讓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板書:鳴冤)並且表達出了她的憤怒之情。(板書:憤)

竇娥還希望感動天地,懲治邪惡。被毀滅的過程,就是抗爭的過程。

5、竇娥許下的三樁誓願應驗了嗎?不,只應驗了兩樁。可現實生活中這反常的情況是不可能實現的。反常是能說明她冤,可這不是封建迷信嗎?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可否聯繫已學過的文章來討論。

討論,明確:是迷信。從藝術上看,大膽想象、誇張,屬浪漫主義手法,生活中不可能的讓它在藝術舞臺上實現。

《孔雀東南飛》中“化鳥”,《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化蝶”,都讓苦難中的人們悲苦的心理得到一絲慰藉。

屠刀砍了竇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惡毀滅了竇娥,但戰勝不了正義。

6、竇娥勤勞、善良、孝順、安分、剛烈,這樣一個有價值的女性被毀滅的原因是什麼?請男生齊讀[一煞]

討論,明確:1官吏桃杌太守(聯繫劇情:給告狀者下跪,“但有告狀的,便是衣食父母”,昏官後居然升官)2流氓無賴張驢兒

在元代那個動盪不安的社會裏,官吏昏庸無能,是非不分,流氓橫行霸道,謀財害命。黑暗的社會滋生了他們,並縱容他們,他們相互勾結,構成了虐民的羅網。這張網下,人的生命沒有什麼保障,哪怕她是有價值的。因此,竇娥的冤獄不是個人的悲劇,而是時代的悲劇。悲劇的時代產生時代的悲劇。

二、探究活動:

關於本文三個問題的探討

1. 討論:竇娥與現實生活有哪些矛盾衝突?這些矛盾衝突表現了什麼?

參考:竇娥與現實生活的矛盾衝突有:①張驢兒自己誤把父親毒死,卻誣陷清白的竇娥;②竇娥本想依靠衙門洗清自己的冤枉,卻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竇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卻怕連累婆婆,自己心甘情願擔當死罪。

矛盾衝突的第①點,反映當時社會上強欺弱、惡欺善的現實;第②點,反映了當時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聵,貪贓枉法;第③點,表現了竇娥的孝順和善良。

2. 討論:竇娥如果不怕連累婆婆,冤案還會不會發生?

參考:如果竇娥不怕連累婆婆,婆婆也會被屈打成招,到那時,殺頭的雖不是竇娥,卻會是其婆婆,仍舊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犧牲自己來救助無辜的他人,是無法阻止冤案的發生的,因爲製造冤案的是當時社會上強大的黑暗勢力和官吏的貪贓枉法,腐朽昏聵。

3. 討論:怎樣認識竇娥發的三樁誓願呢?

參考:這是竇娥對現實徹底絕望而表現出來的更堅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惡勢力得到懲辦;同時也表現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種美好願望。而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兩樁誓願即時應驗,是爲了突出竇娥的冤,突出竇娥品格的高潔,從而增強作品對黑暗社會的批判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