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減負增效提質工作計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46K

國小減負增效提質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國小減負增效提質工作計劃(精選5篇)

以天津市“義務教育學校現代化建設評價標準”爲依據,嚴格按照東麗區教育局關於“減輕小學生課業負擔意見”,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各項管理,全面推進教改,努力在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方面出成效,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工作目標:

“減負”是減去超出學生承受能力的學習任務,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複而又對發展學生能力無用的作業,去掉落後、煩瑣或對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學生智力毫無益處的教學內容,放棄“滿堂灌”、“題海戰術”等違反教育規律的教學方法。其次,正確把握“減”與“加”的關係。英語老師動輒就讓學生抄寫單詞、背育課文的做法要堅決摒棄。要引導和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養成刻苦拼博、博聞強記、勤學好問、持之以恆的學習品質,形成禮貌、文雅、友愛、自尊、自重的交際習慣和健全健康的人格。

三、本學期具體工作安排如下:

(一)進一步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實現四個轉變。

“減負”關鍵在於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只爲升學服務的目標觀,樹立教育爲提高民族素質,爲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目標觀。轉變以考試分數爲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質量觀,樹立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個性特長充分發展的教育質量觀。轉變只重視知識教育,忽視思想品德教育和紀律法制教育,樹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觀。轉變只重視少數尖子生,而輕視大多數學生,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培養的教育觀,樹立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知識學習與智能發展相統一的教學觀。減負”應在確保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進行,即“減負”不減質量。

如何正確處理好兩者關係,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新問題。“減負”是一項涉及到全社會的系統工程,社會各界應該統一認識,協力合作,共同來完成。

學生英語學習負擔重具體表現在:作業量大、休息時間少,教師講解時間多,學生有厭學傾向。這現現象已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減負”成了每一英語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學先做到高效益,然後纔會輕負擔,這就要求老師首先從課堂入手,開展以“學”爲中心的`教學方法的改革,遵循學習規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功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自覺從三方面“負重”,努力使學生“減負”。

欲得學生“減負”,教師須得自覺“負重”。

一是思想上“負重”,從實施素質教育精神的大局出發,將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作爲已任,勇挑重擔,不負重託。

二是在業務提高上“負重”,自我“加壓”,更新觀念,解放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和能力。

三是在教學實踐上“負重”,一絲不苟,紮紮實實地做好備、教、改、輔等各項工作,以高效、創新的勞動切實爲學生鬆綁,提高教學效益。

1、教師認真編寫課時計劃,內容包括教學目的要求,教學重點、難點,教具準備,教學過程,作業訓練,板書設計等。教學目的要求要具體明確,重點難點要認真研究處理,做到分散難點,減少坡度。對重、難點及最基礎的內容,要捨得花工夫去鑽研,夯實,請保留此標記學生基礎。

1)認真備課,目標具體,有發展性目標及分層目標,教學過程設計有說明,有重點,突出教法學法。

2)課堂教學重效益,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精講多練,每堂課保證有一定的課堂練習時間,課堂練習當堂完成,科任學科作業課堂內完成。

3)能根據大綱、教材要求及學生特點,設計練習題,嚴格控制考試次數。

4)作業題要精選,面向全體,分層佈置,促使各類學生個性得到發展,作業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及時糾正。

5)多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能及時瞭解學習情況,及時根據學生基礎加以補習,對各類學生有分層要求。

2、全面瞭解學生知識、技能、智力狀況,根據學科、教材內容特點,優選教學方法,正確運用教學原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定期召開學科教師“減負”工作專題會議,組織教師積極參加“高效輕負”教學交流和課堂教師競賽活動,從思想和行動過程中提升教師對於“高效輕負”整體工作的認識,不斷反思和總結“減負”工作的得與失,爲今後的工作有效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要落實三要素,即:面向全體、全面提高、主動發展。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教學,不滿堂罐,課堂上儘量讓學生做到“三動”,即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寫,保證在課堂上留3—5分鐘的作業時間。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在合格的基礎上培養優秀,在全面發展的前提下發展個性。

4、注重高效課堂模式課的創建工作,逐步形成語數外清晰的教學模式,探索真正高效的教學形式,加大推廣相關模式,並在共同體、區市級研討活動中有所突破,注重模式課創建的同時加強語數外學科教科研的研究力度和研究的深度,以課題引領,逐步將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相有機整合,切實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質量。

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思考,認真學習,樂於訓練。每節課學生的注意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單一的教學方法或手段,學生很容易出現感官疲勞,注意力分散,這就要求我們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採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常的做法有:

(1)用對比或比較的方法將有關的新舊知識點結合起來。

(2)特地準備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小故事。

(3)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豐富學生的視聽。幾乎每節課都有與之對應的課件,有時到網上下載一些生動形象的圖片,有時截取一段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視頻,有時尋找一篇與課文相關的文字資料。

(三)加強德育管理,提高育德效益。

在加強對學生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高度重視和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要認真研究新時期青少年思想品德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德育在學科教學環節中的德育滲透。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和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多引導和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爲規範習慣,鍛鍊學生能夠關心集體、互相幫助、遵守紀律,熱愛學習,興趣廣泛,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四)關於學生作業量減負。

1、嚴格控制家庭作業總量。國小一二三年級不留家庭作業,四至六年級控制在半小時之內。與語數學科教師提前協調當天佈置的作業量,使學生每天的書面家庭作業總量達成標準,作業總量堅決控制在30分鐘以內。

2、減少書面作業。本學科作業儘量在課堂完成,不留書面家庭作業。

3、科學地設計每次作業。不留機械性、重複性、隨意性的作業,增加實踐性、應用性、創造性作業。

4、作業分層佈置,學生自主選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研究,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作業的內容、數量、難度、要求等方面體現梯度。積極引導學生參與作業的設計,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形式和內容。

5、禁止教師給學生布置懲罰性的作業,禁止教師在節假日集中佈置大量作業。

(五)加強“減負”工作的監督和指導。

1、嚴格執行清校制度,學生在校時間爲不超過6小時,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隨意延長在校時間。

2、課內的練習要在課堂上完成,1—2年級不留家庭作業,3—4年級的作業量不得超過40分鐘,5—6年級家庭作業不得超過1小時,並佈置科學的有效作業,爲學生的健康的身心發展服務。

3、嚴格按照執行標準開展學生學習質量檢測工作,1—3年級不進行學科類的考試活動,4—6年級每學期只安排1次學科質量檢測活動,不組織各類加重學生負擔的書面考試,不以分數排名次。國小生學業成績評定實行等級制,登記分爲優秀、良好、中、合格等評價等級。

國小減負增效提質工作計劃 篇2

“怎樣優化作業設計,怎樣提高教學效果”是減負增效的關鍵所在,既要減負又要增效,這是我們教師所期盼的境界,但在實踐中又往往難以把握分寸,以下是我針對三年級語文教材擬定的減負增效計劃。

一、目標

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綜合能力。

二、具體措施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

1、吃透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教材,並把教材內容讀懂吃透。在此基礎上,針對每一節內容,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該合併的合併,該分解的分解,該講的地方精講,不該講的地方不講,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爲數學主要的學習方式。

2、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求知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教師在創設問題時,衡量問題情境設計的標準有兩個,即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直接有利於教學目的。

3、啓發引導,保持思維的持續性。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但怎樣保持這種積極性,使其持續下去而不中斷呢?

(1)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語文學習是閱讀、思考感悟進行的,而閱讀、思考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教師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適當思考時間。

(2)啓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啓發引導。教師的啓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

(3)要不斷向學生提出新的教學問題。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是教學思維的動力,是思維的方向。

總的來說,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是基礎,正確的學生觀是前提,學生學習語文興趣和愛好是關鍵,優良的教學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保證。

(二)優化作業設計方法

1、設計想象型的作業

國小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有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如能細心深思,生髮開去,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生在學完了《荷花》一文後,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假如你是一朵荷花,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佈置這樣的作業,可以使學生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用心想象和體會,不僅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展了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抓住課文的特點,進行語文優化作業的設計,既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又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

2、設計對比型的作業

在學習《詠柳》一詩時,可設計這樣的作業,春風是如果打扮柳樹的?你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打扮自己的?通過對比,使學生深深地感悟到了二月春風的神奇、有趣。

3、設計模仿型的作業

因爲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質兼美,無論是語言還是構思,都有許多獨到之處,可以讓學生抓住課文中某些片段中概括性的詞句,通過想象具體地加以描繪。如學習《燕子》一文,我們可以緊抓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仿照前幾節的寫法,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某一種動物安一定順序進行描寫,再展開具體寫一寫。還可以在學完課文後,抓住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模仿其寫作方法和具體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語言訓練。

4、設計續寫型的作業

有些課文中有許多空白的“潛臺詞”,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前後聯繫,憑藉課文留下的語言空白,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再現當時的情景。學完《和時間賽跑》一文,可佈置讓學生針對和時間賽跑的某一個場景進行續寫。

5、設計表演型的作業

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優化探索的過程中,我重視了語文作業設計的趣味性,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將作業融於遊戲、繪畫、製作、表演之中,做到內容聯繫實際,並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學生會在一種愉悅的壞境中,體驗到尋覓真知和增長才乾的成功樂趣。例如在學習了《陶罐與鐵罐》、《獅子和鹿》等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後,可以讓學生先分角色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爲具體的形象,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課文內容,深化理解課文內容。

6、設計層次型的作業

承認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學生髮揮主體作用的前提。爲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減輕學生壓力,我在設計和佈置作業時,根據教材特點,儘量體現層次性,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留一些可供選擇,富有彈性的作業,讓學生自主把握,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發展。比如,對學困生的作業設計與佈置,多以課本爲主,以基礎爲主,適當拓展,使他們能“消化得了”,又能逐步提高;對優秀生,立足課本,着眼課外,延伸至社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着力進行拔高訓練,使他們能“吃得飽”。從而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7、設計開放型的作業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創造性,使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都得到切實的訓練。如在學習了《春日》一詩後,可讓學生蒐集描寫春天的詩詞美文,辦一期圖文並茂的知識手抄報。這樣根據教材特點設計一些開放型的作業,既可以使學生積累詞語,積累語文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的良好習慣。

國小減負增效提質工作計劃 篇3

國小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仍然是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社會各界羣衆對此反映十分強烈。要想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在開學初要做好學生的減負計劃:

1、從國小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角度,着眼於爲孩子終生髮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具有健全人格、有良好素質的社會公民爲教育目標。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各項要求。因爲社會不僅需要科學家、研究家、航天員,也同樣需要普通的工人、清潔員、種植員、合法經營、誠實守信的商人,甚至是小商小販們。培養、提高國民綜合素質纔是教育的根本。不應該過分強調基礎教育的甄別作用。更不應該只注重智育,將其他方面忽略。就連大教育家也承認每個受教育的個體是有着智力差異性的,要求人人都是優秀生是不現實的。也是不科學的。大教育家孔子終其一生也不過三千弟子,成就七十二賢人。

2、教育要着眼於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並重,杜絕造就高分低能生。老師和家長們要有一顆平常心,真正尊重孩子,關心孩子,而不只是把他們當作學習機器。不苛求孩子,努力改變學生厭學的情況。培根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老師和家長應努力在培養學生樂學方面下功夫,做好學生思想工作,培養學習興趣,學生喜歡學習,自然學習效果就好,課堂上已經學會了,掌握了,還需要佈置大量的作業嗎?

3、教師不斷加強自身業務能力,向課堂要質量,用知識魅力去影響學生,去征服學生。而不是僅靠多做作業、反覆練習來提高成績。

4、真正落實國家教委關於重申貫徹《關於減輕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的若干規定》的通知各項精神,尤其是要按照教學計劃的規定量佈置課外作業。

做到:一年級不留書面課外作業,二、三年級每天課外作業量不超過三十分鐘。四年級不超過四十五分鐘,五、六年級不超過一小時。不佈置機械重複和大量抄寫的練習,更不得以做作業作爲懲罰學生的手段。學校和班主任老師應負責控制和調節學生每日的課外作業總量。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發揮教育行政智能切實改變現在學生作業多,補課多,考試多,活動少,睡眠少的現狀。把減負工作落到實處。全面徹底的貫徹執行國家制定的各項教育方針。

總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展現個性,增長才幹,使學習成爲具有多元化、多效性的活動,這樣既可以補充學校教育的單一,緩解學校教育負擔過重的現實。也讓減負之後的學生更具學習的自主性,能更好地、更全面地發展自己。

國小減負增效提質工作計劃 篇4

以教育局的相關文件爲指導。以“以人爲本、爲學生服務”和“減負提質”爲準繩,認真貫徹實施關於“減負”的各項意見和建議,努力形成“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良好氛圍,切實抓好“減負”的各項事宜,爲營造和創建尊重、和美、礪行、求真的“尊重教育”校園文化而不懈努力!

“減負”工作涉及學校的方方面面,各項工作必須相互協調、共同努力。在教學、常規和活動等方面制定如下內容:

(一)、常規入手、抓出實效。

本學期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與考覈,仍堅持“月查制度”,以教研組爲單位,將檢查情況和改進意見及時反饋給本人。本學期要突出教學管理中的“三抓”:

①抓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

②抓上課–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③抓作業–批改作業是教學反饋的重要環節。

要求批改作業做到及時、認真、細緻、規範,適時地採取補救措施,以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具體要求,確保“減負”工作切實、有效地開展,規定如下:

1、按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規定課程,“三表”規範。

2、開展團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

3、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活動總量。學校和教師不得早於8點組織學生上課;學生在校活動時間不超過6小時,改革課堂教學、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平均水平書面家庭作業量每天控制在1小時以內;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和課外集體體育鍛煉制度。確保學生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

4、不以學科成績爲唯一標準判定學生的好差、不公佈、排列學生的考試成績、名次。不以學生考試成績爲唯一標準判定教師。

5、嚴格控制考試次數和考試科目。

6、不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課餘時間組織或變相組織中國小生進行補課;不舉辦各類學科競賽輔導班,不組織或者變相組織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舉辦的文化課補習班。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進一步學習新課標,鑽研新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轉變教學方式,利用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把“講堂”變“學堂”,把“教室”變“學室”,“追求高效,減少低效,杜絕無效”,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努力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具體做到:明確目標、有的放矢。倡簡務本、求實有度。鑽研文本、精心預設。現代教學觀的初步確立,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行爲的深刻變化。

(三)、豐富活動、給孩子讀書的時間

1、打造環境,充溢書香。爲了讓兒童能更好地走進“閱讀”中去,我們提出:“將書籍送到每一個孩子手中,將圖書室建在班級中,變封閉的閱覽室爲開放的閱覽室,讓每一個孩子在課間都能走進書中。”營造濃郁的班級文化氛圍,具體有班主任佈置教室環境,負責班級圖書角的建設、進行讀書指導活動。

2、課程滲透,形成系列。我們除了在“環境課程”上,體現出“閱讀的影響與力量”,更要將“閱讀”納入“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整體改革與建設之中。

3、建立制度,開展活動。建設系列制度:“閱讀之星”表彰制度、書香班級表彰制度、星級榮譽榜等。少先隊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如通過讀書手抄報比賽,讀書知多少競賽,讀書徵文賽的一系列活動強烈刺激學生讀書的慾望,使校園讀書不斷掀起高潮,努力使閱讀節成爲校園文化建設一道美麗的風景。

國小減負增效提質工作計劃 篇5

一、轉變教學思想,提高自身素質

要減負增效,首先要在教學思想上轉變過來。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達到完整。只有教學思想轉變了,才能設計出先進的教學思路。所以,教師得不斷學習充電,吸取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

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語文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不斷學習、充電,才能提高自身素質。語文教師應把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培訓有機地融爲一體,可促進教師持續發展,不斷提升教師素質。我們教師要經常自問、自省,找出自己的優點、缺點和生長點,確定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目標。通過參加學校開展的聽課評課,加強同事互助和合作,注重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教學活動中交流對話與溝通,共同分享經驗和成功。教師每節課後寫課後筆記,找出不足之處,不斷總結和提高。

三、認真做好備課、上課環節

首先,備好課是優化課堂的基礎。爲了讓“減負增效”真正落到實處,提高課堂效率,學校要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語文組要經常就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學環節的安排、課堂作業的佈置等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達成共識。集體備課這種方式便於集中教師們的集體智慧,也便於缺乏教學經驗的新教師及早進入軌道,對提高課堂效率和減輕學生負擔非常有幫助。討論後明確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學情和教材特點,要單純明確和務實,不說空話和大話。要正確透徹的理解每課的編排意圖和例題與練習題的前後聯繫。課堂導入要直接明瞭,不繞圈子,杜絕花哨。這樣才能落實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減負增效”。

四、作業設計新突破

作業既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常規環節,也是評價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形成、情感體驗的一種基本途徑,更是洞察教學理念更新的窗口。國小語文作業應該成爲培養和發展學生能力的一座橋樑,從而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根據教學經驗審視學生的作業,作業就像教師爲學生準備的飯菜,只有以人爲本,用心製作,才能美味可口,營養均衡。學生“不吃”或者“多吃”,教師“不管”或者“硬塞”都是不科學的。那麼,教師怎樣爲學生精心烹調既可口又有營養的作業餐點,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又提高學習的效率呢?我認爲,語文作業的改革,首先就得從作業設計入手,新課程實施中作業的設計應該具有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多樣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創新性、互動性。

五、全面立足課堂,提高教學實效

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減負”、“增效”的主陣地。既要“減負”又要“增效”,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要把“減負”真正落在實處,教師用心對待每一節課是減負增效的關鍵。

1、備課時應多思考,多研究,多探索。

教師對每一節的教學思路、教學目標、教學手段都要精心設計,備課時教師要反覆地看教材和輔導材料,吃透教材。選擇最能體現教學目標、重、難點、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篇或段教學,這樣能贏得更多的課堂時間,我們就可以把那些需要反覆強化訓練的知識點、能力點安排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如修辭方法的掌握,語法知識的練習,文章寫法及人物形象的賞析等,都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合理適量的穿插。這樣就能從容地安排能展現語文魅力、激發語文興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做到語文的充分學習和訓練,課外就不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補救和補充了。

2、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實現知識傳授和智力發展的辯證統一,實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辯證統一。

3、瞭解學生的差異和特點。

教師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可以通過多接觸、多談心的方式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然後才能“以學論教”和“因材施教”。教師要加強課堂組織教學,組織雙邊活動來引起學生注意力,且做到動而不亂。上課要明白、準確、新穎、生動,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處於良好的心理狀態。試想,教師上得很認真,學生不積極參與,不認真聽講,有何效率可言?

4、設計分層作業。

針對各班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計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做作業。同時還注意作業的趣味性和實踐性,讓中差生把完成老師的作業當成一件樂事。避免作業中的重複現象,儘量設計精而簡的作業,作業的佈置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逐漸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課內作業,絕不拖堂。我們規定把補充習題作爲課堂作業本,但並不統一要求全做,教師可以根據班上的學情適當的進行增減,可以減去一些機械的詞語抄寫,課文內容填充,增設一些綜合性的探究作業和隨堂練筆等。嚴格規定每節課留有十分鐘作業時間,確保絕大部分同學在課內完成補充習題。

六、加強作業管理,減輕學生負擔

“減負增效”在作業上的體現並不是簡單的少留作業。作業是“減負”的一方面,同時也是“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⒈精心設計課後作業

要減負,就必須讓孩子從成堆的作業中解放出來,就要求教師要精選習題,精心琢磨,作業要適量,難易度要適當。提高作業設計的含金量,加強針對性,體現靈活性,提倡“分層作業”、“自主作業”,設計“作業超市”或“作業套餐”,供學生選擇。推行“計時”作業,要求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註明中等程度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以此嚴格控制學生的作業量,提高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效率。

⒉有效指導課堂作業

爲了真正地能反饋到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程度,同時爲了真正地減負增效,教師可以儘量留一些課堂時間(一般5~10分鐘)給學生用來完成作業。教師同時巡視、察看學生當堂的作業情況,獲得正確反饋並可及時糾正、指導學生錯誤的認識,學生也會最大限度的自己開動腦筋考慮問題,獨立完成作業,真正做到“做有成效”。

⒊用心批改反饋作業

教師的批改一定要做到及時,決不能拖拉,以獲得及時信息進行評講和糾正典型錯誤。學生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教師不能不知,根據反饋信息教師可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直到學生理解和掌握爲止。存在問題多的個別學生可以進行個別輔導。若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可以在下一節課5分鐘的複習時間裏去重點澄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