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工作要點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5W

一、指導思想

學院工作要點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堅持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堅持辦一流教育,育一流人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現代化。根據溫州市教育局和省教研室、教科院的工作要求,深入貫徹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與改進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精神,圍繞“有效教學”這個核心,突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兩大重點,做好爲“教育教學、行政決策、自我發展”的三方面服務,履行教研部門“研究、指導、服務、管理”四項職責,爲溫州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二、重點目標

(一)研究目標

1. 完成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溫州地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策略研究》。

2. 繼續編寫中職文化課地方實驗教材;編寫出版《校本教研行動在溫州》、《珍愛生命》師生讀本;編寫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學科《教學課例設計》。

(二)指導目標

1. 考覈92個市級名師工作室,表彰優秀工作室主持人;召開名師工作室經驗交流會。考覈全市第一、第二層次骨幹教師。舉辦2次特級教師骨幹教師大講臺(國中段、國小段)網絡直播教學活動,舉辦20期名師大講堂。

2. 大力倡導有效教學,總結、推廣有效教學的經驗。深化、細化普高“分層指導、分類推進”策略;加強對高職單招單考的教學研究;實施國中畢業生英語聽力和口語考試。開展“精品百課”活動(國中);啓動國小課改領航系列現場會。

(三)服務目標

1. 運用《教育部中小學生學業質量分析反饋指導項目》報告,研究分析抽樣地區、學校的學生學業質量狀況及影響因素。完善學業質量監測評價oar系統。建設國小新課程學業質量檢測命題資源庫。

2. 評選表彰“小數學家”,啓動“小科學家”、“小文學家”培養計劃。

(四)管理目標

1. 做好《溫州教育》欄目調整及改版工作。驗收農村義務教育“教學四項規範達標”學校(第三、四、五批)。

2. 制訂與績效工資制度相適應的教研(科研)員崗位績效考覈制度。舉辦教研(教學)工作論壇;評選優秀教(科)研員、優秀教研組長。

三、工作任務

(一)推進課程改革,突破疑點難點

1.開展“疑難問題”培訓。反思、總結新課程實施情況,做好典型經驗的宣傳、推廣工作。高中、國中、國小繼續開展新課程新教材“疑難問題解決”專題培訓,針對前階段課程改革中學科教學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搭建研討與培訓平臺,聚焦課堂,關注有效教學,建設生本課堂,突破教學疑點與難點,提高一線教師新課程新教材的教學能力,努力把新課改理念轉化爲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爲。

2.編寫優秀課例設計。總結、整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以來全市高中課堂教學的新進展和新成果,編寫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學科《教學課例設計》(暫名),推廣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優秀課例設計,爲高中教師研究和改進課堂教學搭建交流與分享的平臺。進一步完善我市課改信息網絡體系,以《溫州課改資訊》爲載體,及時反映我市在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中的經驗與成果。

3.實施“三小”培養計劃。健全評選獎勵機制,評選“小數學家”,啓動“小科學家”、“小文學家”培養計劃,建設“數學家搖籃”工程基地學校、“小科學家”培養基地學校、“文學社聯盟”,推廣溫州市實驗國小的“家庭實驗室”建設經驗;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相聯繫的系列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努力發現、選拔和培養具有潛質的青少年數學、科學、文學的優秀苗子,鼓勵他們立志投身數學、科學、文學的探索、研究,儘早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二)深化教學研究,倡導有效教學

1.協作實施校本教研,促進有效教學。以有效教學爲主題,加強教(科)研員校本教研聯繫校的制度建設,研究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對策。使校本教研走向常態,走向合作聯盟;做好《校本教研行動在溫州》的定稿出版工作,召開全市校本教研工作會議;做好“區域推進校本教研”協作研究項目(鹿城、甌海、龍灣、平陽)的工作,擴大校本教研的推廣、輻射力度;做好市局直屬學校校本教研聯盟的組織工作,加強校際之間的合作交流,召開溫州中學“三磨”(磨題、磨課、磨人)項目現場觀摩會;以《浙江省義務教育教學管理指南》的落實爲載體,做好省校本教研示範校的結對幫扶工作。

2.強化普高“分層指導、分類推進”策略。動態調整“五個層次”的普高分類方案,分層次開展高中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建設,發揮高中各學科新課程研究指導小組和新課程重難點項目組的作用,指導學校根據區域校網布局和辦學歷史狀況,準確定位,培育辦學特色;發揮同類同質學校協作體的“同伴互助”作用。加大選課指導力度,實施走班上課,促進高中學生在共同基礎上的有個性發展。強化備考研究與指導,認真研究《考試大綱》、《考試說明》,組織好全市兩次高三適應性考試、四個層次的高三適應性考試分析研討交流。加強信息技術上機操作考試的指導;及時做好全市高中會考數據的分析、反饋、指導。

3.義務教育“精品百課”“課改領航”活動。加強2011年全市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命題研究工作、英語聽力和口語考試工作,做好學業考試網上閱卷工作。深入學習執行《浙江省中國小學科教學建議》(義務教育階段),將課程理念及優秀教研成果轉化爲有效的教學策略。國中繼續開展“精品百課”展示推廣活動,收集疑難問題,確定研究主題,打造精品課例,引導教師研究教材、研究設計、研磨教學、反思交流,創造有深度、有創新、有特色、有實效的課堂案例,產生教學的輻射與引領作用。舉行“溫州市國小課改領航系列現場會”(溫州市實驗國小“整理課”、瑞安安陽實驗國小“尊重教育”等),發揮課改領航學校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培育特色,形成課改精品,引領我市國小第二輪課改的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和跨越式發展。

4.農村學校“教學四項規範達標”驗收。抓重點樹典型,推出一批農村學校辦學的典型案例和研究成果,探索教學規範達標活動的常效機制,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各縣(市、區)繼續推進第三、四、五批農村學校、教師“教學四項規範達標”驗收評估工作,以評促建,有效推進教學規範的落實,市級做好“教學規範達標”驗收的抽查與審覈認定工作,用好農村國小新課程資源叢書。深入調研幼兒園業務園長與教師的工作,建立城鄉幼兒園“三級幫扶網絡”,通過共性問題集中突破,個性問題現場指導的方式,幫助民辦幼兒園健全教學管理制度,提升業務園長與教師隊伍的水平。

(三)加強教育科研,提升研究水平

1.深化課題研究。以教育部《溫州地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策略研究》課題結題爲契機,全面總結新課程實施的成功經驗。篩選、調研、指導部分有全局性推廣價值的重點課題,參加全省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四年一度)評選;召開重點課題成果推廣交流會;舉行小課題與校本教研結合專題研討;做好2011年各項課題申報立項和全市論文、案例評比;組織、參加省“三項教學評比”。擬製學校教科室評估標準和方案。

2.改版《溫州教育》。做好《溫州教育》的改版和欄目更新工作,擬設立行動、動態、故事、時評、思想、研究、創新、借鑑、健康等欄目,加強對全市基礎教育重大項目、典型學校、有效教學、名師人生等經驗的推廣、宣傳。定期刊出《溫州教科研通訊》。

3.指導“生命教育”。編寫、出版《生命教育》師生讀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資格認定的有關工作和中國小心理輔導等級站評估工作;加強對班主任德育的研究力度,借鑑校本教研模式與經驗,提升班主任隊伍的德育研究意識。

(四)聯繫社會實際,拓展中職教研

1.發揮教學調研功能。堅持“以就業爲導向,以服務爲宗旨”,圍繞我市的社會發展目標,幫助學校開展專業設置研究,特別要加強重點、特色專業建設和示範性專業建設,加強先進製造業等緊缺人才的培養,爲溫州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加強宏觀指導,注重調查研究,深入學校進行課堂調研、教學視導工作。以8個學科(專業)的專業委員會爲輔助平臺,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面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

2.編寫地方實驗教材。開展新大綱、新教材培訓,進一步推進專業課和文化課的課程改革。結合溫州中職教育實際,繼續編寫中職文化課地方實驗教材,指導實驗學校學習新大綱、用好新教材。修訂改進分類分層的課程設置與課程實施的方案,讓中職學生根據興趣、特長、愛好有選擇地學習,提升中職教育的吸引力。發揮全市中職學校高三教學聯盟的作用,加強高三教學研究和高職單招單考的研究、指導工作。

3.完善綜合學分評價。繼續推進評價制度改革,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張揚學生個性,紮實推廣、實施“綜合學分制”;及時總結經驗,加強省級重點課題《中職學校實施綜合學分制研究》的研究。改革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引導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評價。拓展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途徑,提高德育工作成效,舉辦“我愛職校”徵文比賽和“職教之星”評選活動。積極配合市教育局做好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的指導服務工作,高質量完成培訓任務。

(五)改革教育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1.深化教育部學業質量監測項目研究。以《教育部中國小生學業質量分析反饋指導項目溫州推廣應用研究》爲抓手,通過參與教育部“中國小生學業質量分析、反饋與指導項目”的系統實施,建立可與全國各地參照的質量數據常模,逐步形成包括“與他人比較、與自己比較、與標準比較”三個維度的中國小生測評、分析機制,以適應我市基礎教育內涵發展需要。認真研究和解讀我市(直屬學校和三區兩市)中國小生學業質量分析、反饋報告,分析我市中國小生學業質量和教育教學現狀,及時發現學校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問題,有效調控教育教學行爲,爲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2.監控教學質量、改進命題技術。開展教育測量評價研究,完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加強教學質量的過程監測、預警。以大學聯考、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會考數據爲基礎,開展學業質量監測評價(oar系統)項目研究,以數據分析、反饋全市及各縣(市、區)教學質量狀況,爲教學診斷提供依據,進一步增強學校、教師的質量意識。通過對試題難度、信度、效度、區分度等項目的監測,加強對命題技術的研究、調控。啓動國小學業質量檢測命題資源庫建設;進一步探索國小階段有效的學科學習質量評價,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質量抽測工作,引導我市國小新課程改革與發展。

(六)強化隊伍建設,提升整體水平

1.搭建名師引領平臺。指導、考覈市級名師工作室的工作,表彰優秀工作室主持人,召開名師工作室經驗交流會;考覈第一、第二層次骨幹教師。充分發揮三個層次骨幹教師在教育教學上的示範作用,共享優質教學資源,舉辦2次特級教師骨幹教師大講臺(國中段、國小段)網絡直播教學活動,舉辦20期名師大講堂;配合市局做好第十批特級教師候選人的業務培訓指導工作,鼓勵骨幹教師脫穎而出,構建“大師+優秀團隊”的師資隊伍格局,爲培育溫州教育家奠基,提升全市中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2.打造一流教研隊伍。舉行全市教研(教學)工作論壇,交流推廣有效教學、校本教研、隊伍建設等方面的經驗;組織學習教育理論,開設教(科)研員講座、讀書報告會、專業論壇。倡導教研員展示課堂教學藝術,加強教研組建設,在全市教科研機構、中國小、幼兒園開展優秀教研員、優秀教研組長評選活動。分層、分批、分段開展骨幹教師、教研組長的新課程教學研修工作,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完善教研(科研)員考覈辦法,引導教研員面向師生、面向基層、面向教學,把主要精力投入課程與教學研究,努力成爲師風師德的表率、名副其實的學科帶頭人,打造全省一流的教研(科研)團隊,宏觀上爲教育改革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理論依據,微觀上爲提高教育水平和質量提供策略和技術支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