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8W

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 篇1

目前我部教師的上課任務較重,人均在12節以上,而且有很多班主任還需要到新校區上課,而且大多是年輕教師,無論是從工作經驗還是工作方法上還是有很多的不足的,特別是對我校學生管理體系的理解不夠,就顯得手忙腳亂的,總感覺到累。基於以上情況有以下幾點建議:

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通用5篇)

首先,讓班主任瞭解學生的管理體系,很多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體系理解不夠,對學生的管理認識不夠,學生會的管理工作以及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與老師們共同探討我校學生的學生管理體系,瞭解學生的情況,我們要培養怎麼樣的學生,是在技能的培養,爲人處事的培養,還是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呢?通過討論大家有個瞭解學校的學生管理體系。與各位班主任有了相互的理解,大家都能在對方的立場看待問題,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工作起來可能會好很多。

其次,加強對班主任對學生幹部的監督指導工作,班主任對班幹部的培養不夠,要麼自己全包,不利於學生的成長;要麼自己全部放手,造成班主任什麼事都給學生幹,也不知道學生做得怎樣,發現問題了就罵學生,怪學生,直接會造成學生對班主任有不好的印象,所以加強班主任對學生班幹部的監督工作,並且在挑選班幹部與培養班幹部這方面要下點功夫,總是覺得自己班級沒有好的班幹部,優秀的班幹部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抱怨出來的。

第三,在執行學校“軍事化管理”上,我們可能要多花點心思去了解學生的想法,與學生共同探討,讓學生理解“軍事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是被逼的,是我們自己願意這麼做得,可能效果要好點。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建議,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 篇2

學生評價是評價體系中的一個環節,是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環節,也是新型教育評價體系中的關鍵環節。在教學中,如何進行學生評價是廣大教師歷來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經過多次反覆,不斷創新,不斷昇華。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施行,爲教學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爲如何進行學生評價指明瞭方向。

一、 評價觀的改革

傳統的評價體系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評價內容過於注重學業成績,忽視改進與激勵的功能,忽視對過程的評價,忽視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評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我們應當更新評價理念,改革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觀念的轉變就是要構建嶄新的教育教學評價觀,筆者認爲應完成六方面的轉變:1.教育評價目的從“選拔”轉移到“發展”;2.教育評價方式從“他評”轉移到“自評”;3.教育評價的客體從“智育”轉向“五育”;4.教育評價的標準從“相對標準”轉移到“絕對標準”與“個體標準”相結合;5.教育評價的方法與手段從定性與定量的分離走向兩者的結合;6.教育評價結果的解釋從“武斷”走向“靈活”。

評價學生的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激勵學生的學習鬥志與進取心,培養學習興趣和調動積極性,激活個體,喚醒創新。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水平的提高,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其特長,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其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學生評價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學生是評價的參與者、合作者、研究者,教師應發揮學生在學生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主體作用。

二.學生評價的方法

(一)發展性學生評價

學生處於不斷髮展變化的過程中,教育的意義在於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展與完善,學生評價的目的也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新課程倡導的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必然要重視學生評價的發展性功能,關注學生成長的過程與個體差異。

1.按照評價的目的不同可分爲: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在教育活動開始之前或教育活動進行之中對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或特殊困難進行的評價,是對教學活動的準備。教師應藉助於以前的成績記錄、摸底考試、智力測試、觀察、訪談等手段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情況,爲教學活動提供設計依據,診斷個別學生在發展上的特殊障礙,以作爲採取補救措施的依據。

形成性評價是教育過程中爲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引導教育過程正確而高效地前進而對學生學習結果和教師教育效果所採取的評價。教師應藉助於平常作業、日常觀察和形成性測驗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引導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向,強化學生的學習,及時發現問題並提供矯正處方。

在教學中,應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採用課程學習活動評比、學習小組評價、全班集體評價、學生互評、作業評價、建立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自評、互評與教師評價等非測試型課堂評價方式和平時測驗等測試型課堂評價方式進行。形成性評價內容要關注學業成績,還要重視學生多方面潛能的發展,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尤其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評價標準既要體現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又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與發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終結性評價是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育階段結束後對整個教育目標實現的程度做出的評價。終結性評價的內容比較廣,概括性水平比較高。它可以考察學生羣體或每個學生整體的發展水平,爲各種評優、

選拔提供參考依據;也可以總體把握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和能力發展水平,爲教師和學生確定後續教學提供依據。

終結性評價通常與區別優劣,分出等級聯繫在一起,容易引起評價對象的焦慮。但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學習質量的動機。終結性評價也是檢測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較好地反映教學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2.按照評價的參照標準的不同可分爲: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

相對評價是在評價對象的羣體中,爲了對每個個體在羣體中所處的相對位置作出區分而進行的評價。它有利於在羣體內作出橫向比較,可作爲選拔和甄別的依據;也有利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習動力。

絕對評價是以教育目標爲基準,對每一個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作出的判斷。它有一個共同的客觀的標準作參照,從而作出合格與不合格的結論,明確學生髮展狀態與教育目標之間有無差別。

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爲基準,就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縱向或橫向比較而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比較充分地照顧到了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有利於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增強自信心,強化學習動力。

3.按照評價主體的不同可分爲: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自我評價是指被評價者自己參照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活動狀況或發展狀況進行自我鑑定,也就是評價對象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過程。

他人評價是指由其他有關方面的人員對評價對象所實施的評價。外來評價的主體主要是指教師、家長和社會。

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實施要有一定的培養目標,並在實施中制定明確而具體的階段性發展目標,要以促進學生達到目標爲根本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應該以各級課程目標爲依據,明確各級評價內容,用清楚、簡練、可測量的目標術語表述出來,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設計評價工具,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和數據,制定改進計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個體差異,注重過程,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對學生評價的發展性功能的重視,意味着學生評價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着眼於學生的未來。

(二)表現性評價

表現性評價是指通過觀察學生在完成實際任務時的表現來評價學生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它能克服傳統學業成就檢測上的種種弊端,重新迴歸於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完整而真實的生活,強調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來評價學生的發展,不僅要評價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而且要通過對學生表現的觀察分析,評價學生在創新、實踐、與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積極的態度、科學的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在課堂教學中,表現性評價可以給學生評分,也可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診斷,但重點在其後。課堂上的評價領域應是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要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允許追求多樣性的答案。教師對要評價的行爲表現應自己先實際表現一下,評價的標準數量不宜太多,表現評價的工具可以直接借用也可自行編制。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學生知識結構的廣度和寬度適當選擇表現性任務的類型,設計表現性任務的條件、情景和觀察的次數。

(三)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

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是一種新興的質性評價方式,在課程評價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應用,是當前中國小教育評價改革的亮點。它根據教育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將各種有關學生表現的作品及其他證據收集起來,通過合理的分析與解釋,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反映學生在達到目標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與進步,並通過學生的反思與改進,激勵學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用於收集學生作業,通常爲學生的較好作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從所完成的作業中,選出較優秀的幾份,並且對他們所學到的東西和學習的方法加以反思。檔案袋內還可收集課前預習筆記、優秀作業及優秀試卷和作品、學習小結或反思、探究活動中最深刻的解題方法。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能夠促進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能記錄學生的成長曆程,提供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證據,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開放地、多層面地、全面地評價學生, 個性化地關注學生的成長,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成長與進步。

三.現行評價方法的問題及解決的策略

(一)現行學生評價方法的問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然而我們現行的評價體系還不能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趨勢,與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還有一定的 差距,筆者認爲應該重視如下幾點:

1.激勵的導向性與實效性不強

現在不少教師開始重視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也產生了一些新問題:(1)只重形式,不重實質,激勵有表面化、形式化傾向;(2)只談表揚,不談批評,評價走上了另一極端;(3)獎勵方式一味求新,學生產生浮躁情緒。

2. “成長記錄袋”操作困難重重

使用成長記錄袋也帶來一些困惑:(1)袋中成長記錄沒有很好的與學科相結合,缺乏目標和針對性,缺乏對學生髮展的指導和促進作用。(2)個性化與標準化的衝突 。袋中的材料五花八門,使用範圍較大,但由於個人喜好不一,易產生分歧,影響了它的使用。(3)

時間、精力的加倍投入,讓教師、學生負擔加重。(4)成長記錄袋的管理困難。一所學校也有近上百成千份記錄袋,在哪保存,誰來管理,如何管理,還缺乏通盤考慮。許多學校甚至棄之不用。

3.學生、家長參與評價過程中的不足

家長、學生對新課程理念還很陌生。教師對新課程的瞭解而家長、學生的不理解。在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同時,卻忽視了對家長和學生參與評價的必要指導,從而影響到家長和學生參與評價的質量。農村裏還有許多學生是留守孩子,家長不可能參與學生評價活動。新課程實施後,允許學生多次參加考試,並以好的分數作爲成績記載。於是,好學生常會埋怨成績不好的學生經過幾次考試後成績與他們差不多,或超過他們。不少學校怕麻煩,沒有組織多次的同類型的考試。

4.配套機制的落後

中、大學聯考制度的存在讓老師們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到目前爲止,中、大學聯考從內容到形式較以前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一卷定終身,一分之差就會名落孫山,是完完全全的甄別功能,真真切切的結果評價,這與新課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評價體系與高中階段的舊評價體系之間有着極大的矛盾。

學生評價改革與教師、學校評價改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很多地區對學校和教師的評價仍然沿用舊有的評價體系,教師和學校評價改革已經滯後於學生評價改革。嚴重阻礙了

評價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因此穿新鞋(教材改革)走老路(觀念陳舊、分數第一)還在嚴重影響學生評價改革的順利實施。

(二) 學生評價的建議

如此多的問題亟待解決,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爲此,筆者有如下思考與建議:

1.努力做到啓發性與針對性相統一

教師要確定明確的目標,積累對學生觀察的資料,對學生的發展進行縱向比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進步和不足。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優缺點運用啓發性原則,給以適當巧妙提示。委婉評價,點撥提醒,指點迷津,都可以讓學生受到啓發。學生評價要有針對性原則,教學評語要依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心理需要、興趣愛好、個人習慣等給予不同的評語。

2.進一步完善“等級制”與“成長記錄袋”

針對等級制實際內涵不穩定的情況,教師自己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並幫助家長、學生認識等級制內涵的多變性,在編制試卷時力求試卷難度穩定,保持平衡,並可根據各次試卷的實際狀況靈活劃分等級。針對教師擔心學生不適應分數制的情況,國家可以規定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統一使用等級制,教育部門的各種檢測試卷也應爲等級製作好榜樣。

進一步細化成長記錄袋,將其分爲這樣三類:作品成長記錄袋、過程成長記錄袋和進步成長記錄袋。作品主要取自學生平常的作業而

非額外的作業。評價時可以結合班隊課、家長會,儘量不佔用額外時間。成長記錄袋的管理,現在可由家長、學生來管理,平常放在家中,評價和展示時帶進學校。教師要做好學科記錄袋的指導、檢查工作。今後,學校應有專人管理,闢出專門場地放置,要增加班與班之間,校與校之間的交流,儘快普及成長記錄袋。

3.家長參評學生自評,切實兌現多元化評價

要讓家長、學生真正參與評價,發揮評價的實效,教師應該進行必要的指導。鑑於當前實施方法有限的情況,筆者建議:

家長參與評價的方式有:(1)建立家庭學習檔案 家長可以在家中給學生準備成長記錄袋,讓家長在家中看到顯示的進步,也讓家長和學校聯繫交流有了具體依據。(2)家長批語 即家長把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寫在作品上,增加對孩子的瞭解,學生會感到自己作品的價值在增長。

學生自我評價的方式有:(1)調查表 教師設計的針對學生某方面情況,採用問卷的形式,讓學生思考一些問題,達到反思的目的。

(2)信件 讓學生通過交筆友或與父母通信的方式(特別是農村留守學生)來提高自評能力。

4.加快完善配套機制,優化學生評價改革環境中、大學聯考應該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進行改革,改革考試本身和考試製度。高等學校、高級中學招收新生時除依據考生成績,還應考察學生成長記錄袋、其他必要的輔助考試,建立或完善優秀生特長生推薦制度。

開展對教師和學校評價改革的研究和實驗,優化學生評價改革環境,推進新課程各項評價改革工作,讓教師們覺得課程改革是他們職業發展和體現生命價值的一次重要機遇。還要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增加教師改革動力,廣泛宣傳評價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使改革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

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 篇3

一、 指導思想明確

中國小辦學水平評價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爲本,以促進師生髮展爲宗旨,遵循教育規律,規範辦學行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扭轉單純依據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爲主要標準評價、獎懲學校的現象,促進學校健康發展。堅持規範與創新相結合、導向與激勵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採用多種途徑,廣泛收集各方面的評價信息,對學校做出全面、科學、客觀評價。

二、 評價的主要內容比較全面

《評價體系》內容由辦學條件、辦學思想、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學工作、素質教育、體育衛生、辦學特色、教育科研等指標組成。辦學條件是辦學水平的重要基礎。

1.教學工作。教學效果是辦學水平的具體體現。教學效果的評價要把育人質量作爲評價重點。國小重點考察在校生的鞏固率,要以學校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情況,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及格率、良好率、優秀率,學生視力不良率(近視新發病率)等爲重點,突出對中國小生運動與健康的評價。要把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情況和參與學校經常性的藝術、科技、等活動情況列入評價內容,符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加特長的人才。

2.辦學特色。辦學特色是學校辦學水平的特色體現。辦學特色是指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澱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於其他學校的獨特風貌,要有鮮明的辦學理念和課程體系支撐,在校園文化、教育教學等方面充分體現,有運行機制、經費、設施等條件保障,得到師生的普遍認同和學生廣泛參與,取得一定成果並在社會上有較大影響。

3、德育工作。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水平的重要保障。師資隊伍建設主要考察領導班子整體素質和治校理念;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學歷、職稱和年齡結構;教育教學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等專業發展情況;縣級以上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骨幹教師佔教師總數的比例等。

4、教育科研。隨着人們對教育需求的提高,教育科研在教育中的作用便逐漸顯露出來,但如今的國小教育科研的現狀與整個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有着明顯的不協調。國小教育科研不是一個創新知識的過程,而是科研者的一個學習和進修的過程。 “科研”是國小教師的一個最好的學習和進修的形式。教師素質提高的最有效最能與時俱進的形式是“科研”,因此教師的“教育科研”成爲教育發展與改革的“瓶頸”。 因此,在我們研究和頒佈對中國小教師評價新體系時,真正考慮到了“科研”所佔的比重,比重應該佔多大等問題。 只有徹底認清教育科研在國小教育中的作用,擺正科研機構的位置,克服現存科研中的種種不良傾向,國小教育科研纔會有真正的希望,國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纔會有突破性進展。

三、評價原則科學、客觀

本次評價學校,督導評價是手段,促進發展是目的。在評價中能做到有章可循,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原則性。主要遵循下列原則:1.規範性原則

2、導向性原則3、科學性原則4、客觀性原則5、自主性原則6、發展性原則。這些原則有助於指導學校工作,從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評價方法行之有效

上級領導來校評價時能採用多種手段和方法。1、聽取彙報2、隨機聽課3、察看現場4、抽樣測查5、座談問卷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全面瞭解學校的實際情況,保證各種信息的真實可靠。學校辦學水平的年度評價結果是對學校工作進行考覈、獎懲的主要依據,0 爲學校今後向更高、更好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五、存在問題與困惑

1.由於市級和縣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明顯差別,各項硬件建設不均衡。比如,育苗國小的學生計算機還是1980年購置的臺式電腦,由於年久,運行速度慢,出現故障率極高。且離上級要求的國小生機12:1的標準很遠很遠。

2、近年來由於部分鄉村學校的相繼倒閉,農村學生的涌入,學校辦學規模越來越大,生源的增加帶來了教室的短缺。國小班容量要求不超過45人,從目前來看難以實現。

3、從目前來看,學校圖書中,現存大量以前的圖書,主要以印刷書裝訂爲主。上級要求具有一定數量的電子圖書、電子閱讀計算機,希望上級加以資金上的扶持以滿足學校因暫時困難一時難以實現的需求。

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 篇4

教師教學要以尊重學生個性、正視學生差異爲基礎,放手於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創造一個良性學習的環境,運用對學生多方面激勵的方式,達到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如何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呢?我認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的評價;

1: 體態讚揚與譴責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語調的高低,肢體語言等信息傳送給學生。在讚揚中,留給學生自信,在譴責中,給學生留足自尊心,給予改過的信心。 2: 言語鼓勵與批評

適當的、確切的言語鼓勵與批評學生,對學生心理影響有着重要的意義,具有真正的激勵作用。對與鼓勵,而不是氾濫的、廉價的表揚。批評學生的錯誤,教師不應帶有情緒因素,冷靜細心的分析問題後,選擇合適的語言批評學生,這樣有利於使學生信服!

3: 文字評價

對於特殊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文字的評價,這樣會使學生覺得教師對自己關注,有利於增強師生感情,增加學習的動力!

二:教師關注家長的評價。

1:努力拼搏的肯定

學生很在乎家長的看法,也深受影響!學生付出努力拼搏,有時並沒有多大的收穫,作爲家長不應抱怨,攀比,打擊,應該及時給予肯定與鼓勵。

2:失意失敗的支持

家長是學生的後方支持力量,學習中並非一帆風順,總會有失意失敗之時,作爲家長應與教師強強聯合,讓學生學會在逆境中正確看待自己,正確面對失敗,勇於在挑戰!

三:正確引導學生與學生的評價。

在教學中,可適當應用學生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師生評價等手段進行,引導學生正確合理的參與評價,給予學生充分參與評價的機會!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我們的教育觀念應不斷髮生着變化,對不同的學生要採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這樣纔有利於學生健康的成長!

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建議 篇5

勇於和善於開展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是增強黨的生機與活力的一大法寶,只有經常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虛心地接受批評,才能不斷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經過大學兩年的深入學習,不僅對中國共產黨有了深入的瞭解,且對自我也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在思想上,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瞭解國家的方針、政策的頒佈及實施、新動態,以此進一步端正自己的動機,嚴肅自己的態度,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在學習上積極涉獵不同領域,汲取知識,儘量擴充自己的知識面,訂閱了各種書籍,努力提高文學素養。

然而,我依然存在許多的不足,有很多需要今後努力的問題。主要有一下幾方面:

一、對黨史的閱讀不足,理論學習不到位。缺乏深刻的認識,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存在距離,有些只能是想法,並沒有演化爲具體的做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思想上認識不到位,總覺得理論比較空乏,不如實踐來的實在。卻忽略了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以致走進思想上的誤區。

二、對時事的瞭解和掌握僅限於瀏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深刻的理解,且瀏覽新聞僅限於自己較爲感興趣的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缺乏對新聞了解的廣度。

三、在生活上,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由於大二課業較忙,所以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較長,與其他的同學交流逐漸減少,與大一的學弟學妹們交流的也不多,沒有做到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密切聯繫羣衆。

四、在學習上,有時會出現懈怠心理,隨着課業的增加,有時會出現空白期,對自己的目標存在質疑和迷茫,且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沉着冷靜這一方便也有待提高。

在今後的生活和學習中,我會努力改正自己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積極主動地學習黨的綱領文件,主動了解黨史,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和政治素養。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來武裝自己,以理論指導實踐。積極參加班級和校內的各種活動,並且發揮模範先鋒作用。多與周圍的同學交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問題,以一顆誠摯的心來服務身邊的同學。加強對時政的瞭解與思考,關注國家大事,用學習的理論客觀的評論和思考事情。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預備黨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