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道需要人才的發展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9W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我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創新之道需要人才的發展

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

從全球範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而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人的發展歸根結底是由他所生活的客觀社會物質條件和社會關係所決定的。我國作爲科技創新的大國,發揮人才作用,必須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對此,xxxx特別強調,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爲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營造探索創新的學術環境。中國要努力成爲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必須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學研究規律,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生態,特別是目前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數學等基礎學科仍是最薄弱的環節,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頂尖人才和團隊匱乏。因此,在基礎研究領域,包括一些應用科技領域,將服務國家目標與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着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讓經費爲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營造引才用才的政策環境,加大中央財政對創新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對高校、科研院所、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採取政府引導、稅收槓桿等方式,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探索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聯合資助、慈善捐贈等措施,激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快形成有利於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有利於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於競相成長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營造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大力營造敢爲人先、敢於創造、敢冒風險、敢於懷疑批判和寬容失敗的環境,鼓勵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挑戰未知。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使蘊藏在億萬人民中間的創新智慧充分釋放、創新力量充分涌流。

釋放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

無論是人的物質需要、精神需要還是社會需要,都是人投身於實踐活動的前提,是個人促使自己成才的重要推動力。我國制定的科技發展戰略,歸根結底是爲了人民的福祉,是將人民的需要作爲人才發展戰略的導向。我國建設科技強國,是以人民需要爲根本出發點的。將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以社會需要作爲個人成才的方向選擇,以個人需要作爲實現社會需要的推動力量,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因此,xxxx多次強調,要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的戰略科技人才,培養一大批善於凝聚力量、統籌協調的科技領軍人才,培養一大批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企業家和高技能人才。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爲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並實施有利於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制度。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評價導向,分類建立體現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科學客觀公正評價人才,尊重和認可團隊所有參與者的實際貢獻,讓各類人才價值得到充分尊重和體現。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開創協同育人模式

離開了教育,人類所有現代文明將不復存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必須一如既往地重視教育,用新的理念發展教育,在科技強國建設的實踐中開創協同育人的新模式。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爲育人導向,以造就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扶持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建設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爲育人目標,以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爲育人方法,形成各部門通力協作的協同育人模式。堅持育人與科技、教育規劃相銜接。高校作爲科技創新的生力軍,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方法,把握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態勢,找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養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爲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堅持人才培養與重大任務相結合,加強對重大創新領域戰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抓緊佈局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重大創新基地和創新平臺,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教育、培養、造就和集聚人才。堅持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加強項目、基地、人才的緊密結合,統籌推進現有科技計劃和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加強部門協作和區域統籌,做好與部門、地方現有人才計劃的有效銜接,形成部門協調有效、地方落實有力、組織實施有序、資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