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在鄉村治理中作用甚大範文五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7W

黨建是一門大學問,我們要拿出做學問的態度,既要統攬全局、牽住牛鼻子,又要抓住要害、找準着力點。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黨委黨建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黨建在鄉村治理中作用甚大範文五篇

【黨委黨建範文】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當前一些地方農村存在幹部“結構老化、素質偏低”,農村黨建工作“後繼乏人、力量不足”等問題。北京市門頭溝區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開展選派農村黨建工作助理員工作。既緩解了農村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也儲備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

數據顯示,北京市共有3917個村黨組織,32.8萬名農村黨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基層黨組織的引領帶動。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農村基層黨建水平持續提升,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仍存在薄弱環節。如有的村黨員隊伍老化問題嚴重,村黨組織後繼乏人。

爲解決農村幹部“結構老化、素質偏低”,農村黨建工作“後繼乏人、力量不足”等問題,北京市門頭溝區在試點先行的基礎上,在全市率先開展選派農村黨建工作助理員工作。目前,在20xx年兩個試點鎮先行選派25人的基礎上,今年爲其他7個鎮新選派95名農村黨建助理員,其中本科以上學歷44人,有53人爲本區外出務工的優秀農村青年,既緩解了農村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也吸引了一批本地優秀青年回村,儲備培養了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

村幹部結構老化有多嚴重?

村兩委班子6個人中,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已經69歲

門頭溝區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賈莉莉介紹,作爲北京市唯一的純山區,門頭溝山區面積佔98.5%,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十分嚴重。全區966名村兩委幹部平均年齡約53歲,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佔總數的32.1%,農村幹部隊伍年齡結構老化,學歷普遍偏低的現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作用的發揮。

在妙峯山鎮炭廠村,黨支部書記邢衛兵介紹,村兩委班子6個人中,年齡最小的50歲,最大的已經69歲。據記者瞭解,門頭溝全區村兩委幹部中,年齡最大者已經75歲。

從嚴治黨,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規範化、制度化要求不斷提高,農村幹部隊伍能力結構與新時代新要求不適應的問題日益凸顯。

“自己年齡比較大,電腦、智能手機用起來都比較吃力,很多需要電腦處理的工作就不得不跑到鎮上求人幫忙,費時費力不說,有時候還真是誤事。”上葦甸村村支部書記劉進元坦言。說起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上葦甸村兩委其他成員也都是一知半解。

劉進元這樣的老村支書向組織部門反映這一難題後,門頭溝區委創新黨建工作模式,自去年起,先後在軍莊鎮、妙峯山鎮兩個鎮,試點選派了25名符合條件的年輕人,擔任農村黨建助理員。

經過近半年的試點,選聘黨建助理員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爲此,今年2月門頭溝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全面推廣選派農村黨建助理員的工作,首批按照每100名農村黨員配備1名黨建助理員的標準,計劃招錄90人。截至目前,共完成2批招錄工作,新選派黨建助理員95名,已上崗就職,配備了黨建助理員的村達到120個。據瞭解,下一步門頭溝區將緊鑼密鼓地開展新一輪黨建助理員招聘工作,儘快實現村村都有黨建助理員的目標,進一步激活農村黨組織的“神經末梢”。

黨建助理員擔啥責?

既宣傳黨的政策,也負責聯絡村民羣衆、管理信息設備等

付尚華是妙峯山鎮炭廠村的黨建助理員,一大早,他就從20多公里外的家中趕到村委會,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來到炭廠村工作,頭一個任務就是整理檔案。”走進付尚華的辦公室,只見他的文件櫃裏整整齊齊擺放了兩排、27個文件檔案盒,分門別類擺放了炭廠村“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黨員積分、美麗鄉村建設等不同內容的文件材料。另外,他還自己整理刊出了6期炭廠村月報,把村裏的大事有條有理地記錄下來。

付尚華並不是炭廠村人,過去一直在外開出租車。去年,聽說門頭溝區公開招聘黨建助理員,有過20xx年當兵經歷的付尚華覺得自己正適合這個職位,於是報了名。經過考試和選拔,他成了門頭溝區首批黨建助理員。他從檔案整理、黨員聯絡、政策宣傳、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這類日常事務做起,爲村裏的各項工作開展打開了新格局。

在整理檔案的過程中,付尚華記錄下了全村39名黨員的入黨紀念日,爲他們每人設計製作了一份黨員政治生日賀卡。75歲的老黨員李成民說:“我的黨齡有49年了,這是我第一次過政治生日,讓我感受到了黨組織對我們黨員的關愛,太有意義了!”

“按照職責定位,黨建助理員是鎮黨委派駐到村開展基層黨建工作的專門力量,接受鎮黨委的領導,協助村黨組織開展工作。”賈莉莉介紹,雖然名稱叫做黨建助理員,但實際要承擔“六員”的工作職責,包括黨的政策方針的宣傳員、黨員活動的組織員、村級組織的信息員、村民羣衆的聯絡員、信息設備的管理員、基礎工作的檔案員,並完成鎮黨委、政府交辦的其它工作。

黨建助理員給村莊帶來的變化,邢衛兵最有體會:“以前向鎮裏報送信息很費勁兒。小付來了後,能夠熟練使用電腦,鎮、村、村民之間聯繫更順暢了。他還協助村裏逐步規範了‘三會一課’的流程,幫村裏完善了‘一規、一表、一冊、一網’,促進了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水平的提升。”

激勵機制如何建立?

規範待遇保障,優先補充進農村後備幹部隊伍

“自從有了黨建助理員,各村的黨建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門頭溝區妙峯山鎮黨委書記丁章春說。然而,如何使付尚華這樣的黨建助理員隊伍有幹頭、有盼頭,一直保持紮根基層、服務羣衆的激情,依然需要不斷創新、不斷完善各項措施。

記者瞭解到,在今年參加黨建助理員面試的124名考生中,有19名在後續考察中自動放棄資格,棄選率爲15.32%,意味着黨建助理員崗位的吸引力,特別是山區崗位的吸引力仍然不強。另一方面,隨着大學生村官政策的調整,大學生村官人數逐年減少。農村人才匱乏的問題更加突出。

“像付尚華這樣的優秀黨建助理員還有一批,怎麼能留住他們,區裏也在做制度上的設計。”賈莉莉介紹。

爲規範待遇保障,提高工作熱情,門頭溝區按照每人每月實發工資不低於3500元的標準落實基本待遇,並按規定爲黨建助理員繳納“五險一金”。

同時,爲引導廣大黨建助理員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激發他們到深山區任職的熱情,區委提出取得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黨建助理員基本待遇每人每月增加300元,到深山區任職的每人每月增加320元。基本待遇所需資金全部由區財政負擔。在此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鎮村設立績效獎金,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爲黨建助理員隊伍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和工作保障。

黨建助理員會不會遭遇職業“天花板”?這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記者瞭解到,門頭溝區將農村黨建助理員作爲農村後備幹部選拔的重要來源和培養的重要平臺,表現優秀的農村黨建助理員優先補充進農村後備幹部隊伍,鼓勵他們參與村兩委換屆選舉,並將此項工作作爲考覈各鎮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完成情況的重要指標。同時,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基礎上,注重從優秀農村黨建助理員中選拔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

“總之,通過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等多種方式,增強黨建助理員紮根農村工作的熱情,爲農村黨建助理員發揮作用、展示才能搭建平臺,讓黨建助理員在工作中得到鍛鍊,在崗位上得到認可,在素質上得到提升,切實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人心穩的工作隊。”門頭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陸曉光表示。

【黨委黨建範文】二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柳鋼)始建於1958年,作爲一個厚植紅色基因、不斷傳承創新的企業,柳鋼始終堅持築牢國有企業發展“根和魂”,把黨旗插在轉型發展的最前沿、生產經營的第一線,構建“一個核心、雙向掛鉤、三位一體”的黨建模式,引領企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地發展。

堅持一個核心,校準政治引領“定盤星”。發揮領導和政治核心作用。堅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切實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堅持把黨委會作爲審議決策重大問題必經的前置程序。近年來,黨委會先後審議實施了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建設、與十一冶集團戰略重組、併購廣西中金公司等重大議題,通過頂層設計、科學決策、快速響應,引領企業正確發展航向。強化政治和思想建設效果。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柳鋼一次黨代會精神上下貫通,重點抓好“大培訓、大宣講、大調研、大討論、大獻策、大實踐”的6大舉措和“小黨日展評、小知識滲透、小攻關推進”的“三小”活動,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爲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強大動力。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穩定隊伍爲重點,積極培育“包容創新、超越共享”的新理念。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柳鋼是全區直屬企業中唯一同時保留有企業報、電視臺以及文化期刊的單位,宣傳媒體集成服務企業發展的水平不斷提升。職工的獲得感、自豪感穩步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有效增強。

堅持雙向掛鉤,扣緊黨政工作“責任鏈”。固化機制保障。堅持“黨建+中心工作”,將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考評體系納入企業專項經濟責任制,黨建績效指標與業務工作指標同步設立、捆綁考覈、掛鉤管理(黨建工作權重佔40%),一方面促進黨政工作“雙向融入”,另一方面促進有形的生產與無形的黨建“雙向結合”,用生產經營的結果衡量檢驗黨建工作成效。進一步完善“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機制,黨委單位全部實現黨員廠長(經理)兼任黨委副書記,各級黨組織書記同時兼管工藝、技術等行政業務, 確保班子成員黨建、業務“一肩挑”。創新督促落實。堅持問題和效果導向,創新部署開展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專項考評季度競賽,分解細化從嚴治黨責任清單,堅持每季度嚴格考評工作、重獎優秀單位,並從基層支部書記開始嚴起。

堅持三位一體,打牢從嚴治黨“主陣地”。構建堡壘支部。制定《柳鋼規範基層黨組織建設從嚴黨內政治生活制度的實施意見》,大力開展“堡壘型黨支部”標準化競賽,明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兩年規劃,創新以“支部標準化8要素”,明確工作清單,用好工作流程,填好支部手冊,記好學習記錄,建好黨員微羣,製作黨建版報,配發檔案盒冊等,聚焦提升黨支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建設“鋼鐵堡壘支部聚焦點”,影響帶動公司全體基層黨支部爭創攻堅克難的堡壘支部。淬鍊先鋒隊伍。大力開展“我是黨員·戴黨徽 亮身份 作表率”“創新創業創一流”黨員主題教育實踐,實施黨員承諾踐諾活動、發揮作用“五個一”工程,推進爲期2年的黨員“黨性淬鍊”學習教育等,鍛造“四個鐵一般”黨員隊伍,涌現出4名全國勞動模範、9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大批先進典型。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推行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和任期制管理,樹立起鮮明的“能上能下、優勝劣汰”的選人用人導向。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優化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技能操作“三類人才”成長通道,構建國家級、自治區級、公司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三級梯隊,推動人才發展模式從“管理晉升”向“職業發展”轉變。嚴明作風紀律。率先在全區國有企業中構建“1+N”監督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監督網絡,形成具有柳鋼特色的監督工作閉環模式。創新建立企業“黑名單”制度,極大地防範了經營風險。召開集體廉政約談會,對全體高(中)層領導、新提拔中層幹部、招投標人員等進行廉政約談。大力組織開展以“轉作風、樹形象、敢擔當、提效能”爲主題的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推進以“強基固本 正風肅紀”等爲主題的廉潔文化月、文化季主題教育活動,選聘百名黨風政風廠風監督員、評選企業“勤廉榜樣”等工作,弘揚廉潔文化,持續正風肅紀。

【黨委黨建範文】三

近年來,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堅持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工作理念,緊扣中心點精心謀劃,瞄準關鍵點精準發力,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爲脫貧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爲脫貧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爲脫貧成果,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強化基礎保障,建強基層組織引領脫貧。鎮雄縣把建強基層黨組織和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作爲打贏脫貧攻堅戰前提和基礎。配強“領頭雁”。以換屆工作爲契機,切實把思想政治素質好、致富帶富能力強、黨員羣衆信任的黨員選拔到黨組織負責人崗位上來。建立“雙培養”(即把村社區幹部培養成致富帶頭人、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社區幹部)機制,把能幹事、想幹事的能人大戶培養起來,帶領村民找路子、想辦法、尋項目、共致富。建強“主心骨”。按照“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羣衆、宣傳羣衆、凝聚羣衆、服務羣衆的職責,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職責定位,常態長效推進黨支部規範化建設,切實把黨支部建設成爲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羣衆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育強“戰鬥隊”。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員積分制管理、“黨費日”、支部“主題黨日”、黨員“政治生日”等制度,教育引導廣大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任務,全縣235支黨員扶貧先鋒隊,在脫貧一線做到“六帶頭六爭當”(即:帶頭學習政策、爭當釋疑解惑先鋒,帶頭自力更生、爭當脫貧攻堅先鋒,帶頭支援建設、爭當服務大局先鋒,帶頭排憂解難、爭當維護穩定先鋒,帶頭扶貧幫困、爭當服務羣衆先鋒,帶頭倡導新風、爭當文明和諧先鋒),全力推進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

強化隊伍建設,練就過硬本領服務脫貧。樹好“風向標”。制定下發《鎮雄縣關於在脫貧攻堅一線大力培養選拔幹部的實施辦法(試行)》,牢固樹立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和選拔任用幹部的鮮明導向,引導和激勵廣大幹部在脫貧攻堅中比學趕超、大顯身手、貢獻力量。20xx年以來,對23名在脫貧攻堅一線敢擔當、善作爲的幹部進行了提拔。練好“硬本領”。堅持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爲黨員幹部錘鍊品格、磨鍊意志、積累經驗、增長才乾的“鍊鋼爐”,讓黨員幹部在脫貧攻堅的最前沿經風雨、受歷練,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提素質、強能力。充分利用縣委黨校、“新時代講習所”、“脫貧勵志夜校”、網上黨支部、雲嶺先鋒APP等平臺,採取集中學習、“故事黨課”“黨員六講”等方式,紮實開展業務培訓,切實提升扶貧幹部的業務能力。做好“真實踐”。駐村扶貧工作隊深入紮根脫貧攻堅第一線,與基層黨員、貧困羣衆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努力爲推動全縣脫貧攻堅和跨越發展貢獻力量。

強化教育引導,凝聚強大合力推進脫貧。全面宣傳,增強“向心力”。充分利用全縣421個“新時代講習所”平臺,結合黨員“六講”開辦“脫貧勵志夜校”,落實好“百名講師上講臺、千堂黨課進基層、萬名黨員進黨校”活動,運用微黨課、故事黨課等黨員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切實凝聚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全面幫扶,提升“帶動力”。把加強對貧困黨員的教育管理列入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清單,通過摸清底數、掛聯幫扶、強化教育、示範帶動等方式,切實加強全縣3700名建檔立卡貧困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貧困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面講評,激發“內動力”。在全縣貧困村迅速開展“三講三評”工作,大力宣傳脫貧攻堅工作中內生動力充足的貧困羣衆和長期堅守一線、盡責盡責的駐村工作隊和鎮、村、組幹部等先進典型,有效促進駐村工作隊員充分發揮作用,督促村組幹部主動履職擔當,激發建檔立卡貧困戶勤勞脫貧的內生動力,爲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大活力。

強化融合創新,搭建互促平臺驅動脫貧。搭建能力提升平臺。按照黨組織“牽頭”、政府“貼息”、農信社“搭臺”、黨員羣衆“唱戲”的農村信貸幫扶新路子,爭取黨員創業致富貸款資金3000萬元,支持貧困黨員創業致富,切實增強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的“雙帶”能力。搭建產業發展平臺。牢牢把握省財政廳將鎮雄確定爲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的機遇,先後投入資金20xx萬元,建設31個集體經濟示範點,形成經驗,面上推廣,有效解決了村級黨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搭建爲民服務平臺。通過“黨支部+一站式服務”,打造便民高效的辦公環境,將分散的辦理事項集中辦理,提高服務效率;通過“黨支部+先鋒模範崗”,設立一名黨員幫扶一戶貧困羣衆,一名黨員示範一項致富產業,一名黨員負責一片環境治理等不同類型的崗位,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堅持以脫貧攻堅爲統領,改變以往零散的生產模式,提高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發揮合作社的牽引作用和黨員的帶頭作用。

【黨委黨建範文】四

秋高氣爽,福建省龍海市隆教畲族鄉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內,遊客們坐觀光車、吃農家飯、聽精彩講解,樂在其中。

“目前,景區周邊的民宿、餐館已超過100家,今年以來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高峯時一天達1萬多人次。”隆教鄉黨委書記陳玉生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預計今年遊客將突破40萬人次,三年內有希望超100萬人次!”

近年來,隆教鄉黨委夯實發展根基,推動沿海大通道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探索“合作社+貧困戶”模式,3個貧困村、53戶139名貧困村民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駐白塘村的隆教鄉黨委副書記鄭武勇近來很忙,他不是在入戶動員徵遷,就是在協調項目施工。

漳州沿海大通道是漳州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條大動脈,白塘段全長3.2公里,徵遷涉及白塘村5個自然村122宗房屋。

“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最多的一家入戶動員了30多次。”爲消除羣衆心中的疑慮、爭取羣衆配合項目徵遷,鄭武勇帶着鄉村幹部組成的徵遷組,“沉”到徵遷戶家中,“早上六七點開始,晚上八九點結束。”

“剛開始想不通,後來明白國家要搞建設,幹部找我們瞭解問題,幫着解決困難。我家人手少,是鄭副書記和鄉幹部來幫我搬的家。”白塘村南透社被徵遷戶老洪感嘆。

5個自然村100多戶拆遷戶一家一家談下來,最後都將房屋騰出交由拆遷公司專業拆除,支持沿海大通道建設。“在這些與羣衆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工作中,黨員幹部敢於擔當、攻堅碰硬,才能在羣衆中樹立良好的標杆。”鄭武勇說。

在鄉黨委堅強有力的帶領下,20xx年以來,全鄉完成房屋拆遷6萬多平方米,徵地1500多畝,有力保障了沿海大通道龍海段、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福能風力等項目的用地需要,爲推動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的白塘灣,有三種顏色最爲醒目:綠色、白色、藍色。綠色是高品位的海濱綠化帶,白色是潔白如玉的沙灘,藍色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談起隆教鄉這幾年的變化,陳玉生頗爲感慨,“我們隆教鄉是龍海市偏遠的少數民族鄉,生態基礎好,但過去發展中保護不夠,曾造成較大污染。”

原來3.2公里的海岸線上,蝦池、鮑魚養殖場、育苗場、紫菜加工場等一家挨着一家,沒有環保設施,加工場用水直排入海,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粗放型養殖讓環境飽受污染之痛,也讓經濟發展面臨桎梏。”陳玉生說。

隆教鄉全面推進“兩違”、水環境、渣土車、黃標車等專項整治,重污染產業實現全行業退出。同時,隆教鄉利用白塘灣獨特的山海景觀資源,借沿海大通道全線通車在即的優勢,引入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進行開發建設,白塘灣國際旅遊度假城順利落地。

“眼下,懷特旅遊酒店、海洋實驗基地、北大培文學校等一批億元項目也將陸續開工建設。未來我們將繼續利用海灣優勢,打響‘濱海休閒’特色旅遊品牌,吸引更多遊客走進來、住下來。”陳玉生說。

“像我這麼大年紀,找活兒太難了。”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內,67歲的藍玉桃邊除草邊和記者聊天。早年藍阿婆獨自撫養三個孩子成人,本該安享晚年了,兒子、兒媳婦卻因病生活無法自理,藍阿婆再次挑起生活重擔。“現在這工作是鄉政府幫忙聯繫的,每天到合作社幫忙除草、揀菜,不累,一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

在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有不少像藍玉桃這樣的貧困戶。隆教鄉依託合作社,根據貧困戶需要,量身定製了系列幫扶措施清單,提供就業崗位、技術支持、資金幫扶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

果蔬產業是隆教鄉的特色產業,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隆教鄉鼓勵閩隆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與周邊35戶貧困戶簽訂結對幫扶協議,分門別類爲貧困戶定製脫貧對策,帶動115人脫貧。經過兩年來的脫貧攻堅,隆教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39人全部實現穩定脫貧。

隆教鄉還籌集20xx多萬元,建設實施自來水改造、敬老院、污水處理、公辦衛生所、多功能運動場、智慧村居等惠民項目,補齊民生短板。“我們在白塘村白塘湖邊,建設高品質安置小區,首批已建成208戶。”陳玉生說。

【黨委黨建範文】五

嘉定區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接軌國際要求,提升企業競爭軟實力,指明瞭方向。爲了持續推進全區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建設,使這項工作常態運行,區社工委設立由各街鎮、區各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會商制度,統籌協調推進全區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讓更多的非公企業參與進來。

20xx年起,每年有10家非公企業被區政府授予年度“非公企業社會責任貢獻獎”。非公企業不斷加強社會責任建設,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從社會責任評估入手

改革開放以來,非公企業蓬勃發展,已成爲推動嘉定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8月底,在嘉定區註冊的非公企業達到19.5萬家,其中規模以上非公企業1652家;從業人員60多萬人,佔區域總就業人口的83%;非公企業上繳稅收佔全區稅收總額的78%。然而,大量非公企業的產權核心和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往往不重合,如何在非公企業中增強黨的領導力、實現黨的政治引領,區社工委通過大量的個案研究,逐步認識到社會責任建設是將產權核心與政治核心的“兩核”凝聚到“發展”這一共同目標上來的有效載體,是非公企業黨組織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的有效抓手。

嘉定非公企業較好地承擔着促進就業、依法納稅、勞動保障、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社會穩定等社會責任。同時,因部分非公企業忽視社會責任而引發的矛盾衝突也時有發生,給城市精細化管理帶來負面影響。如何讓非公企業成爲全區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和促進者,是城市基層治理的重要課題。

從非公企業自身看,凡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就發展、進步、壯大;凡是社會責任履行差的就倒退、萎縮、甚至消亡。從社會責任建設的評估入手,既是對非公企業成長狀況的現實評估,也是爲其開展社會責任建設提供工作規範,更爲非公企業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評估體系涉及60項指標

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在全市尚無先例。20xx年4月,嘉定區社工委提出開展企業社會責任評估的構想,並於當年8月形成《嘉定區開展企業社會責任評估的課題報告》,構建起企業社會責任評估指標體系。指標體系框架爲“5-3-60”,即經營責任、員工責任、政府責任、社區責任、環境責任五大責任,區、街鎮、非公企業三級體系及60項具體指標。評估內容全面覆蓋非公企業的股東、管理者、員工、消費者、商業夥伴、環境、政府、社區和公衆等利益相關者。

20xx年10月,區社工委邀請上海市社會科學院、華東理工大學相關研究人員組成嘉定區非公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項目組,正式啓動試點工作。在全區挑選已建立黨組織的50家非公企業作爲首批試點單位,由項目組上門開展非公企業社會責任評估工作。同時,項目組研發建立了專門的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以信息和資料的收集、傳輸、整合和統計分析爲手段,以評估指標體系維護管理、評估材料提交跟蹤管理、自動歸類彙總、查詢統計分析、網絡測評管理爲功能,以參評企業、評估專家、評估領導等相關人員工作內容和責任爲係數。

項目組每年新增100-200家非公企業進行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綜合評估。至今,共計完成了對全區500家非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情況的綜合評估。項目組與有關職能部門反覆商討,對具體評估指標進行了多處修訂,形成相對成熟的實施方案、工作手冊和操作流程。初步建立起由企業及時更新、街鎮及相關委辦局審查把關、區社工委統一管理、可隨時提供信息查詢和信息導出服務的三級動態數據管理和服務平臺。

多元主體聯動共同打分

開展 “嘉定區非公企業社會責任評估”的構想並推進至今,已初步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聯動機制。由區社工委、街鎮社工委和企業構成三級縱向聯動機制,具體落實評估工作。區職能部門每年根據各自職能,分別對參評非公企業相關業績給予正面打分,出具負面清單。在企業主要經營者的支持下,企業主動提供各種數據資料,對調研有問必答、毫無保留。

區社工委通過政府採購平臺,購買上海社科院的第三方服務,開展非公企業社會責任評估,使評估資金使用更加規範。同時,完善溝通機制,加強對非公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引導;建立非公企業社會責任評估與非公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相互協調、相互融通的推進機制,以社會責任建設促進企業文化發展、文明單位創建。

項目組匯聚了社會學、統計學、信息技術、黨建等方面的專家,爲非公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工作提供專業支撐。五年來,項目組堅持走訪每家參評企業,主動上門指導服務,及時發現並完善不足,細化訪談內容、運用問卷調查、材料互證等評估方法,科學嚴謹、務實高效地完成了評估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