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英語教學研討會上的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4W

各位老師,上午好!

國中英語教學研討會上的發言稿

昨天的觀摩研討課和今天的經驗交流,以兩種不同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近年來我市廣大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取得的成績。在此,我謹代表與會的所有的老師對爲我們提供寶貴經驗的單位和老師們表示衷心地感謝!

通過昨天下午的說、評、議活動,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了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無效、低效現象。這些現象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率,制約着課堂教學向高效目標的發展。什麼是高效?怎樣才能高效?如何克服課堂教學中一些常見的低效現象,使課堂走向高效?我認爲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今天藉此機會和老師們一起就這方面的問題做個交流。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作爲教育過程的中心環節,作爲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主陣地,愈來愈受到高度的關注。新課程理念最終要通過課堂中的教師得以落實,新課程的目標最終要體現在學生的變化上。新課程改革推進到今天,關注課堂,研究課堂,創新課堂,實現課堂的高效,毫無疑問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新形勢下的必然趨勢,是當前我們教學、教研的中心工作和重要課題。

一、構建高校課堂的背景

1、一系列綱領性文件的出臺

2001年7月27日 教育部頒佈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開始在全國42個國家級實驗區試行。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爲本。結合學科特點,力爭全方位的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爲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目標定位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角度。這就要求老師們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將知識和技能緯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將過程和方法緯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緯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如何幫助學生完成由學會—會學—樂學的轉變,這是檢驗課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標準。

同年,教育部又出臺了《英語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了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強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有效學習策略的形成,更加關注對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一切的落實,主渠道還是在課堂。因此,提高課堂的效益和效率,既是提升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也是英語新課程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爲進一步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爲,減輕中國小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基礎教育辦學水平和質量, 2010年,山東省教育廳在全省強力推行素質教育,頒佈並實施了《山東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試行)》,對課程設置、課時等做了明確規定,特別是對學生的作息時間進行了嚴格控制。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減少,文化課教學時間壓縮。。

在學科教學內容依舊,學生的在校時間減少,課時減少的情況下,要想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只有在課堂的高效上下功夫。

2010年5月,在全省強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市教研室在鄒城及時召開了主題爲“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的研討會。會上,市教育局閆局長總結了我市開展構建高下課堂教學改革以來取得的成績,我們學科有四個學校教學模式和方法介紹被收入會議經驗材料彙編。我們這次研討會就是全市研討會在學科的進一步深化。

2、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會考成績和升學率承載着太多的社會壓力,使得我們的教育部門或教育者自身急於求成,急功近利,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越來越偏離其教育的本質。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確實存在着一些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現象。歸納起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籠統表述多,明晰表述少。

許多老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淡薄,理解模糊,教學目標表述過於籠統。如:“用英語談論、描述動物並表達對動物的喜愛”;“學習……”;有的直接就是:“words:…;phrases…;…”等,缺乏可操作性,完全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失去了對教學的指導意義和對課堂的導、控作用,以致無法評價目標的達成度。我們知道,目標的達成度越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越好。

2)教師講授多,學生實踐少。

老師以“講得多”“講得好”爲滿足,“滿堂灌”的現象依然普遍。總擔心有哪一個知識點沒講到。不管學生會不會,老師認爲該講就講,不關心學生的感受,不關注學生的學得。很多時候,對一些所謂的重點,老師會不厭其煩地一遍遍的講。實踐證明:重複講解學生已知的知識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疲倦,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習興趣降低,從而使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由於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者,偶爾會參與一些枯燥、脫離實際的句型操練,沒有足夠的主動參與、體驗、實踐的機會和時間,學生學不會,各項技能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和發展,課堂效率低。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

3)關注知識多,學法指導少。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老師們再熟悉不過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策略,把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實際的認知水平基礎之上,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如何學習的老師有多少?課堂上,教學內容常以語音、詞彙、語法爲主線,老師關注的是知識點的講解是否全面、到位。在指導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上關注少,做得少,有些老師不知道該怎樣做。結果,學生只會被動地“接水”,不會主動地“取水”,造成課堂低效。

4)關注預設多,關注生成少。

課堂上,老師把注意力放在預設的教案上,即:按教案教(走教案)。衡量一節課是否高效,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按預設完成教學內容,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的好不好。看學生是否獲得自己滿意的學習效果和積極的學習體驗。教案上有什麼就教什麼;教案上寫的採用哪種活動形式就用哪種;時刻關注的是教學環節的推進,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視而不見。老師提出的問題是否按自己的意願去回答,把學生納入自己事先編織的框架。(魚臺實驗的例子)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很多時候,老師所預設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如:爲了練第三人稱單數的一般疑問句,課堂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景:老師指着1男生問其他學生“is he a boy? ” (假交際)教師無效的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由於學生的情感、心理變化、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活動的形式是否符合學生的真實需要等方面受到忽視,必然影響學習情緒、學習行爲和學習效果。

5) 活動形式多,實際收效少。

課堂活動形式往往花樣很多,但效果往往不盡人意。問題比較突出的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討論過程、反饋,都只有少數尖子生參與、表現,大部分學生沒有真正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是隻突出尖子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應面向全體(80%以上的學生)。

6)統一要求多,個性發展少。

教學目標的確立、問題的提出、活動的設計都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整齊劃一的練習和作業多,發展個性、分層選擇的任務少。造成課堂效果的低效。

面對新的課改形勢,一方面,我們高興地看到:老師們正在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校課堂方面進行着積極探索和實踐。一些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創新和運用給英語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爲高效課堂的創建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如:

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清醒面對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這些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地越好,課堂教學的效益和效率就會越高,教學效果就會越好。

二、 高效課堂的內涵

高效課堂是建立在有效教學基礎之上的。高效相對於“低效”而言。排除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重複的低效的教學模式,力爭以最短的課堂時間達到最高的課堂效果。簡言之:師生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效率。

1、高效課堂的文學性概括: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2、高效課堂的解釋: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動:身(形)動、心(思維)動、神(思想)動

c、三量: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

d、三特點:立體式、快節奏、大容量

e、四學:學生想學、學會、會學和樂學

f、減負: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

3、高效課堂的終極目標:

a、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b、素質教育的素質最主要的是“學習能力”:思維力、生成力、表達力(聽、說、讀、寫)

c、實現學生的解放、教師的解放、學校的解放

三、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

教師要成爲“三者”:促進者、學習者、決定者

1、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轉換,教師由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做學生成長的推手。

2、實現教學相長,教師還應該成爲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同學”,我們常講,教師上課也是“上學”,教書也是“進修”。

3、一節高效課,它是由教師和學生合力打造而成的,這其中教師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儘管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角,但他畢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決定着一節課能否成爲優質課、高效課,也就是說,優秀的教師才能上出高效課,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只能上出低效課來。所謂教師的“決定者”,還因爲存在着這樣的事實:有什麼樣的教師就有什麼樣的課堂,有什麼樣的課堂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