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禮儀規範知識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4K

所謂儀表的協調,是指一個人的儀表要與他的年齡、體形、職業和所在的場合吻合,表現出一種和諧,這種和諧能給人以美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儀表禮儀規範小知識,僅供參考。

儀表禮儀規範知識

儀表禮儀

1. 儀表禮儀是最基本的禮儀。儀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打扮、舉止和風度,儀表美就是這四個方面的協調統一。

2. 整潔乾淨是儀表禮儀的基本要求。一個人如果滿臉灰塵,蓬頭垢面,衣冠不整,襯衣的領子一邊在內,一邊在外,怎麼也談不到禮儀美。

3. 儀表禮儀具體表現在面容、口腔、頭髮、手、服飾、習慣等多個方面。

(1) 面容清潔精神飽滿;

(2) 口腔清潔無異味;

(3) 頭髮乾淨整齊;(髮型合理,符合本人身份地位,臉型氣質和工作環境)

(4) 手乾淨整潔;

(5) 服飾鞋帽整潔乾淨;

(6) 無不良習慣。

4.舉止忌諱

(1) 忌當衆整理衣褲

(2) 忌當衆發出異樣的聲音

(3) 忌當衆抓撓身體

(4) 忌口腔發出異味

(5) 忌旁若無人、動作誇張

(6) 忌公共場所進食

(7) 忌破壞公共衛生

(8) 忌在衆目睽睽之下隨意放鬆

附:

說話禮儀

在商務交往中,對商務人員的口才有很高的要求。商務人員不一定要伶牙俐齒,妙語連珠,但必須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在克己敬人、“寸土必爭”的前提下,在談話之中保持自己應有的風度,始終以禮待人。有道是,“有‘禮’走遍天下”,在談話之中也是如此。

平心而論,要符合上面那些要求,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過不要緊,系統地學習掌握一些談話的技巧,對商務人員在商務交往之中搞好人際關係,定然大有幫助。

談話的技巧,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而且需要針對不同的人與事,來加以靈活地運用。

例如,當有一位朋友不邀而至,貿然闖進了您的寫字間,而您實在難用很長的時間與之周旋時,如果直接告之對方“來的不是時候”,或對之愛搭不理,都很可能得罪人。

其實,只要用委婉一些的語言,一樣可以暗示對方應儘早離去,而且還不至於使其難堪。可以在見面之初,一面真誠地對其表示歡迎,一面婉言相告:“我本來要去參加公司的例會,可您這位稀客駕到,我豈敢怠慢。所以專門告假五分鐘,特來跟您敘一敘。”這句話的“話外音”,乃是暗示對方:“只能談五分鐘時間”,但因說得不失敬意,在對方的耳中就要中聽多了。

又如,一位來企業參觀的外商,若突然向您問起了我方的產量,產值一類原本不宜問到的問題,告之以“無可奉告”固然能行,卻也有可能使對方無地自容。

此時此刻,完全可以運用適當的談話技巧,用另外的方式來表達“無可奉告”之意。比方說:“董事會讓我們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有多大生產能力,就生產多少”。“能賣出去多少產品,就能創造多大產值”。 “一年和另一年創造的產值,往往不盡相同”。面對這種照顧對方情緒的“所答非所問”,對方但凡識相,定會知難而退。

下面,就介紹一些商界人士皆應運用自如的說話技巧。

寒暄者,應酬之語是也。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所問的安好。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爲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藉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之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面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爲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當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只向他點點頭,或是隻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爲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若不見,不置一辭,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面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您好!”“很高興能認識你”。“見到您非常榮幸”。

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說過您的大名”、“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可以說“好久沒見了”、“又見面了”,也可以講:“您氣色不錯”、“您的髮型真棒”,“您的小孫女好可愛呀”、“今天的風真大”、“上班去嗎?”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但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徵。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面,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你那德性”,“喂,你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爲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爲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徵。比如,老北京人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間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爲:“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閒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您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遊牧爲生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爲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商界人士應以“您好”、 “忙嗎”爲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中國人的社交文化是一種圈子文化,這從聚會用餐的方式就能看得出來。比如,中國人大型聚餐時偏好桌餐,尤其是圓桌餐,像一個個封閉的圈子一樣,人們喜歡與熟悉的人坐在一起。一個聚會下來,旁桌不認識的人互相多是淡漠的,至多點點頭而已;而西方社交不是這樣,他們更喜好開放式的自助餐。

在美國的社交場合中,人們參加社會活動,交往的興趣不是認識的人,而是不認識的人,這其實應該是社交的真正意義。往往在那裏的聚會中,當你一個人拿着酒杯不知所措時,總會有人走到你的身邊,和你微笑着聊天,化解你的尷尬,幫你融入這個圈子中,結識新的朋友。

與別人交談不要只談自己的事情或自己關心的事情,而不顧對方是否願意聽或冷落對方;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氣,要尊重他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強詞奪理,語氣要溫和適中,不要以勢壓人;再次,交談時要認真傾聽別人講話,這是一種禮貌,不能顯出很不耐煩的表情或東張西望;別人談完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光聽不談也是不禮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