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餐桌基本禮儀你要知道的

來源:瑞文範文網 4.86K

餐桌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接觸的,那麼你們知道餐桌上有什麼禮儀是需要我們牢記的嗎?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準備的論餐桌禮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論餐桌基本禮儀你要知道的

論餐桌禮儀

1、座次——主客親疏有講究

按中國傳統,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爲尊”。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爲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八仙桌,同樣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爲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爲首席。

在大宴上,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爲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主人須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併爲來賓引座。而被邀請者則要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一般來說,若老闆出席,須將老闆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位置。

2、點菜——宴請者應主動點菜

若時間允許,主人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他們來點菜。作爲公務宴請,要控制預算,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較爲重要,而客人也能大概領會預算。一般而言,主人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主人來作主。如果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爲尊重他,或是認爲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對方來點菜,除非是對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

如果對方盛情要求,宴請者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徵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點菜時,一定要心中有數。點菜時,可根據以下三個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若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儘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令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3、吃菜——商務飯桌中西有別

中國人一般都很講究吃,同時也很講究吃相。隨着職場禮儀越來越被重視,商務飯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講究。以中餐爲例,如何才能在餐桌上有禮有儀,得心應手?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隻小小水孟,其中飄着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

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爲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幹什麼?”但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覆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夾菜,那就只好俄肚子。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

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決不能大塊往嘴裏塞,狼吞虎嚥,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裏。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裏“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嘴裏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裏。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

不要用手往嘴裏亂摳。用牙籤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4、喝酒——要注意十個細節

俗話說,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學問講究,以下是一些酒桌上需要注意的小細節。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敬酒者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說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爲想喝酒而不是爲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準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細節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着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八: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細節九: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細節十:主人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作客絕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樣是很不禮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5、倒茶——需以上司或客戶爲主

這裏所說的倒茶學問既適用於客戶來公司拜訪,同樣也適用於商務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潔。客人進屋後,先讓坐,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乾淨不乾淨,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託,以免水熱燙手,而令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適量。先說茶葉,一般要適當。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

再說倒茶,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太滿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溼。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或客人的手腳,使賓主都很難爲情。當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過杯底就端給客人,會使人覺得是在裝模作樣,不是誠心實意。

再者,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隻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沒有杯耳的茶杯倒滿茶之後周身滾燙,雙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邊緣就往客人面前送。這種端茶方法雖然可以防止燙傷事故發生,但很不雅觀,也不夠衛生。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要義不容辭地去做。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自己親自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6、離席——要避免一鬨而散

一般酒會和茶會的時間很長,大約都有在兩小時以上。這時候,中途離席的一些技巧,不能不瞭解。常見一場宴會進行得正熱烈的時候,因爲有人想離開,而引起衆人一鬨而散的結果,使主辦人急得跳腳。欲避免這種煞風景的後果,當你要中途離開時,千萬別和談話圈裏的每一個人一一告別,只要悄悄地和身邊的兩、三個人打個招呼,然後離去便可。

中途離開酒會現場,一定要向邀請者說明、致歉,不可一溜煙便不見了。和主人打過招呼,應該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門大聊個沒完。有些人蔘加酒會、茶會,當中途準備離去時,會一一問她所認識的每一個人要不要一塊走。結果本來熱熱鬧鬧的場面,被她這麼一鼓動,一下子便提前散場了。這種鬧場的事,最難被宴會主人諒解,一個有風度的人,可千萬不要犯下這鐘錯誤。

餐桌禮儀須知

傳統食禮,也就是孔子認定而流傳至今的食禮,經歷了宴饗鬼神的祭祀食禮——社會精英主體的宴享儀禮——大衆社會的聚食禮儀三個基本階段,餐桌儀禮依然在不斷地承續演進中。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小餐桌代表的小家得以和諧,國家這個大餐桌纔可以和諧。這其中的“和”,來自於儒家思想,更是老百姓最初的生存法則。以此來延伸,可以到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孔孟思想中最重要的“和”,和烹飪中的五味調和,不無聯繫。

餐桌是人斯文修養的起點。擁有儒雅得體餐桌修養的人未必是淑女、紳士,但餐桌的失範必定是身心修養欠缺的遺憾。

中國被稱爲“禮儀之邦”,講禮儀、循禮法、崇禮教、重禮信、守禮義,是中國人的優秀傳統。但近現代以來中華優秀文化與文明傳統屢遭劫難,當代中國人的心靈缺失與行爲失範有很多。亡羊補牢,殊途同歸,規範應首先從餐桌行爲認真做起。無論從非典事件前一年中國食學者倡導的拒絕食用保護動物的“泰山宣言”,還是目前正在推行的文明進餐、光盤行動、雙筷助食、拒絕饕餮行爲等,都是重塑中華餐桌禮儀的大衆心理認同與行爲選擇。

食禮文明小則關乎個人,大則關乎國家。中華民族以孔孟爲代表的儒學思想,歷來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伴隨人類幸福的豐富的食物遺產,也已經成爲人類文明全球化擴展的偉大例證。行爲規範,遵循道義,自然協調,和諧共處的中華食禮文化亦會不斷髮展,欣欣向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