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班主任評語寫出學生的個性

來源:瑞文範文網 6.92K

如何讓班主任評語寫出學生的個性

評語爲誰寫?寫給誰看?

試驗之初,通過抽樣調查對揚名國小4個班的原有評語進行實證研究時,得到了若干個發現。

第一個發現:4個班所有的評語均採用“該生……”的提法,這幾乎成了一種固定的評語寫作模式。

專家認爲,這是一種典型的面向家長的評語,目的是爲了讓家長了解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便和班主任配合,更好地教育孩子。學生在這裏,被視爲介於學校與家長之間的“第三者”。而真正面向學生的評語,無論是語氣還是行文都應該使學生意識到,評語是老師對自己的評語,是爲自己而寫的評語。

第二個發現:評語的內容籠統、趨同,用語枯燥、貧乏,語詞的重複使用率之高令人驚奇!

其中一個班級,52名學生,52份評語,所有評語加在一起共用語詞462個。被使用最多的11個語詞分別是:

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遵守紀律、上課專心聽講、希今後戒驕戒躁,爭取更大的進步、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成績較好、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勞動積極、有集體榮譽感。

這些語詞使用頻率總和爲312次,佔全班評語總語詞個數的67.5%!而在這11個語詞中選擇5~8個語詞作爲學生評語的共有13份,有些語詞在不同學生的評語中竟能一字不差地反覆出現。

與此同時的一個有趣發現是,不少學生記得最清晰的、最喜歡的往往是那些最符合、最代表他個性特徵的那些句子,比如“你體弱多病”,你“虎頭虎腦”,“你是一個粗心大王,好好的試卷上常常因爲你的粗心而得不到滿意的分數”,“你個子雖小,卻有驚人的爆發力,所以體育一向是你的特長,同學們每次都非選你當體育委員不可”等等。

調查結果證實了以往評語中帶共性的問題:評語主要面對家長,而不是面向學生,忽視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在評語結構中,偏重對學生行爲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個性的評價;評語一般化,往往不符合學生實際,不同學生的評語之間差別甚小;評語用語貧乏,流於俗套,不足以打動學生。總之,以往的評語缺乏教育性。

力求寫出“這個人”來

評語寫作如何改進?

一、寫給學生看:只考慮對學生個人的影響,不考慮別人的印象。

二、寫出“這個人”:讓學生知道他自己以及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

三、寫這個人的“新起點”:包括新的進步或退步,新的生長點,即在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聯結點上對他作出評價。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每一份評語只是針對“這一個”孩子而寫的,那些與衆不同、充滿個性化的描述、那些豐富多彩、色彩斑斕的語言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

在寫出“這個人”的同時,具有教育意義的評語是不可忽略的,這應該是評語的核心。

與傳統的評語不同,“鼓勵”成爲評語的基調。老師運用發展的眼光,通過鼓勵的方式與學生交流,對學生的發展和所取得的成績表示認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認識,更好地把握自己未來的發展。

與籠統的希望也不同,體現一定“教育性”的具體意見顯得更爲重要。這些有價值的、有針對性的建設性意見,對學生成長是很有幫助的。評語寫作的具體要求:針對性要強;內容要具體;評價要準確;以鼓勵爲主;用語要活潑、簡潔;在鼓勵之中指出缺點。同時要求老師針對評語中提到的關於學生的優缺點和今後努力的方向,採取一系列教育措施,真正達到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