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W

關於小學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

端午節到來了!今年,我也成爲了包糉子大軍中的一員!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精選17篇)

洗乾淨手,我先挑選了又大又扁的葉子,用剪刀剪掉下面硬硬的根,雙手握住糉葉的兩段,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糉葉輕輕的向上一卷!“啊,漏斗快出現了!”心裏開心的想着!沒想到“滋”的一聲糉葉散開了,我只好無奈之下從新捲了一次,“終於搞定了!”一個漏斗出現在我的手中,我挑出了一個又大又紅的棗作爲餡料,接着往“漏斗”放了三分之一的糯米,再放入一顆紅棗,最後用小糯米蓋上紅棗,接下來就是一個大大的難題了——包!

我先沿着糉葉左左右右地包着,“哎呀,糉葉散開了!”沒辦法,只好硬着頭皮將剩下的糉葉包下去!好不容易包好就開始用線綁糉子了!我左手拿着繩的一端並緊緊地按住糉子,右手開始拿着繩的另一端一圈圈地系糉子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糉子終於包好了!“耶,好了好了!”我開心的叫了起來。

我美滋滋地拿起嬌小玲瓏的糉子,然後把它放進了鍋裏,今天真是個充實的一天。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2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外婆家。外婆正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問:“外婆怎麼包糉子啊,您可以教教我嗎?”外婆說:“好呀,你坐到這來,我來教你。”我說:“好的。”

於是我坐了下來,外婆說道:“我們包糉子需要糉葉、糯米、紅豆……先把糉葉圈成蛋筒形,再往糉葉裏面放一些糯米,再放入自己喜歡吃的餡,把糉葉上面的兩個葉尖往下壓,再拿出一根細繩把它綁起來,放到鍋上蒸一下,香噴噴的糉子就包好了。”

我照着外婆說的做,不一會兒我就包好了,把它放到鍋上蒸,沒過多久糉子就蒸熟了。

我們迫不及待地拿着碗去盛糉子。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吃完都說我包的糉子真好吃。我高興地笑了。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3

“五月五,端午節,包糉子……”今天一大早,外婆帶着我跟她學包糉子。

只見外婆把三片蘆葉交錯疊在一起,用手一捲,就折成了一個漏斗,接着用勺子向漏斗裏裝入糯米,放了兩粒紅彤彤的棗子,最後把像寶劍似的蘆葉一蓋,再纏上線,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做完了。

看着外婆不費吹灰之力就包好了一個糉子,我也笨手笨腳地把蘆葉疊在一起,準備捲成一個小漏斗,可是我怎麼也不能成功,外婆見了,說:“不對,不對,你應該左手拿着疊好的蘆葉,右手將蘆葉向內卷!”我試了一次又一次,終於被我搞定了。接着,我把糯米小心翼翼地裝入漏斗,可是剛裝入的糯米就像斷了線的珍珠,全部灑在了桌子上。原來漏斗的尖端——糉子的尖角出現了一個洞。外婆見了一邊握住我的手,一邊解釋:“握住蘆葉的力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使蘆葉鬆開。”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導下,糯米終於穩穩地在漏斗裏了。

可剛一個問題解決完,另一個問題又迎面撲來——纏線。明明已經把糉子五花大綁了,可是一鬆手,糉子猶如天女散花一般,全撒了。“氣死我了!”我生氣地把蘆葉扔在了桌子上。“小子,做任何事情不要着急,慢慢來!”外婆耐心地說。聽了外婆的話,我暗暗鼓勵自己:我還不相信一個男子漢會搞不定一個糉子?我努力使自己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外婆將線的一端咬在嘴裏,右手拉直了線的另一端,然後線圍着糉子纏上幾圈,最後打上一個結結實實的結。我重新拿起蘆葉,捲成一個小漏斗,眼疾手快地放入糯米和紅棗,用多出的蘆葉封住糉子,防止它再次散開,我纏了一圈又一圈,活生生地纏成了個木乃伊。“哈哈,大功告成!”我興奮地跳了起來。

糉子終於包完了,我和外婆把糉子放入鍋中蒸煮,一個半小時後,我拿着糉子,聞着它散發出來的淡淡清香,不禁感慨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巧,不能蠻幹啊!”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4

老師拿出一個大盆、一盒蜜棗、一把糉葉、一些糯米和一卷線。老師剛說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兩片糉葉開始包。

我先把糉葉對齊,接着把糉葉捲成一個漏斗。可是糉葉就像兩個調皮的孩子,不讓我把他們“抱”在一起。我往左包,他們往右跑,我往右包,他們往左跑。我生氣極了!我是沒有辦法了,只好請教同學才包好。然後我把一些糯米輕輕地放入漏斗,生怕漏斗破掉。接着,我又從一盒蜜棗中拿出一塊比較小的蜜棗,放入漏斗,再抓一把米將漏斗填滿。餡料放好後,在把糉葉往漏斗的頭頂一蓋,就成功一大步了。可漏斗裏的糯米就像一個個小搗蛋,在糉葉裏冒出自己的小腦袋,我只好一個又一個地把小腦袋按進綠色的小房子裏,最後我把線饒在綠房子上,紮緊!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是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哎呀,這個不行,我再去看一下怎麼做的!”廚房間傳來嘰嘰喳喳的聲音,把我從夢中叫醒,他們在幹什麼?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在包糉子。

動手之事我最喜歡了,趕緊找來一張矮凳,坐下來跟着奶奶學了起來,我一手拿着剪刀,一手拿着糉葉,首先將頭部不齊的剪掉,再將尾部剪掉一些,糉葉準備好後,我開始包糉子了,我拿了兩大一小的糉葉,折成一個角,在摺好的角筒裏放入糯米,米中間塞一顆蜜棗,再用米蓋一層,把它蓋的嚴嚴實實的,最後,在外圍包一個糉葉,此時,任憑我怎麼抓,它就像個淘氣的孩子,不聽我使喚,接二連三地蹦了出來。

我急得像熱鍋裏的螞蟻,越急越漏得快,只聽見“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米掉了一地,奶奶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對我說:“不要着急,慢慢來,我一開始也不會包,多操練操練就好了。”我停下手中的活,認真觀察奶奶的包法,只見奶奶把四片糉葉緊緊疊在一起,捲成一個斗笠形,一手按下,一個漂亮的斗笠形就出現在眼前,我趕緊依瓢畫蘆,拿了糉葉,按照奶奶的手法操作了起來,可是最後一步還是一失敗告終,淘氣的小孩再次出現,跳出了我的手掌心,我苦惱極了,有點心灰意冷,不想做下去了,可又不肯認輸,心中暗暗爲自己加油:失敗乃成功之母,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奶奶的米爲什麼不出來,而我爲什麼米會漏出呢?難道我米放得有點多?帶着疑問,我再次嘗試了,拿起糉葉繼續包了起來,這次我把米少放了一些,看米沒有漏出來,連忙拿繩,一頭咬着一端,另一端在糉子外面左一圈、又一圈的,這次終於成功了,樣子雖醜,但這是我第一個作品,有了這次經驗,又試着包了幾個,有大大大三角型,小小的三角形、扁扁的四邊形,樣子形態各異……

端午節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覺得格外的甜。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我媽媽對我說。

早上,我對媽媽說:“我們去買糉子吧。”媽媽說:“好。”然後,我們就出發了。”

在路上,我看見有很多人,就問媽媽說:“這些人是做什嗎的?”媽媽說:“這些人和我們一樣,也是來買糉子的。”

到了超市,我看見那裏人山人海。我和媽媽從人羣中擠過來,對媽媽說:“糉子在那裏。”我們走了過去,看見只有不幾個了,就拿走了。我們給了錢就回家了。

到了家,我問媽媽多少元一斤?媽媽說:“3元4角一斤。”我說:“這麼貴。”後來我一吃說:“太好吃了,下一次我還要吃。”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7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8

“咚咚咚咚鏘!”咦,這是什麼聲音?我揉揉眼睛,一骨碌從牀上爬了起來。只見爸爸正在門口掛艾草,媽媽呢,則在煮糉子。哦,對了對了,我一拍腦袋—今天可是端午節呀!

我洗漱完畢後便開始吃起媽媽親手包的糉子來。嗯,那味道可真是又香又糯,太美味了!

其實,端午節吃糉子也是有來源的。傳說,這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特地包了糉子投入江中餵魚。到了後來也就慢慢演變成了吃糉子。

而賽龍舟則是因爲屈原自盡後,老百姓划船去找他的屍體,可是並沒有找到,演變到後來就變成了賽龍舟。

轉眼間到了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江邊,觀看賽龍舟。

“咚咚咚咚鏘!”江邊想起了鑼鼓聲。瞧,遠處划來了幾隻龍舟。“一二一,一二一!”壯漢們頭戴紅金,手拿船槳,奮力地向前划着。一隻船眼看就要劃到頭,爭到第一了,我心裏暗暗想着:快快快,加油啊!快,馬上就要第一了!

只聽到“譁”的一聲船竟然翻了!我的心裏立刻揪了起來:這可怎麼辦吶?!

只見另外幾隻船看到他們的船翻了,便紛紛停下劃龍船,朝落水人員劃去,救生船也劃了過來,紛紛救起了落水人員。周邊觀看的人羣不由得紛紛對他們豎起大拇指。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沒過多久,一隻花裏胡哨的船出現了在我們的眼前,原來裏面都坐着一羣老爺爺們,他們慢慢地划着船,給人帶來輕鬆的快樂感覺。剛纔的緊張氣氛一掃而空,我們都跟着船沿江而行,爲他們鼓掌加油!

鞭炮聲漸漸地散去,賽龍舟結束了,河面漸漸地平息下來,我的心中卻還在想着那場充滿了友誼而有趣的賽龍舟!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9

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被楚懷王流放以後,案國攻陷郢都,屈原憂憤交加,於公元前78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投了汨羅江,以身報國。

爲了防止江裏的魚啃食屈原的身體,大家紛紛將糉子、雄黃酒、雞蛋等食物拋至江中,以保護屈原。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風俗習慣慢慢流傳下來。“端午”中“端”是開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順號,所謂端午,也就是初五日。由於午時正當烈日當空,陽光燦爛,故多稱端陽。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天剛亮就到大河邊將糉子投入河中,以紀念屈原。在西山公園門前爸爸給我買了彩繩和香包,人山人海的公園、河邊、山上處處熱鬧非凡。回到家裏奶奶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棗的、鮮肉的、芝麻的、豆沙的,讓我大飽口福裏。南方有很多地方在今天都進行賽龍舟活動,飛快的龍舟就像神龍一樣在大河大江裏乘風破浪。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0

今天又要進行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啦,我真高興啊。讓我們一睹爲快吧!

午飯過後,我來到河邊,只見河兩岸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多得像銀河上的不計其數的小星星,有留平頭的,有梳辮子的,有黑髮的,有白髮的……人人都穿上了自己喜歡的衣服:紅的、黃的、紫的、花的……可真是色彩繽紛啊。

今天的太陽熱辣辣的,曬得河兩岸上的人個個都滿頭大汗。可他們都沒把太陽放在眼內,都踮着腳,伸着脖子,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龍舟賽事的來臨。突然,只聽見槍聲一響,主持人通過鞭炮聲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頓時,人們大喊大叫起來,猶如一隻只躍躍欲試的小鳥。

過了一會兒,主持人驚訝地叫了一聲,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望向遠處。接着,又是一陣歡呼聲。從不遠處若隱若現看見一隻只小艇陸續地划來。參賽的龍舟可真多啊!鑼鼓喧天,龍舟越來越近了,上面坐着的不盡是年輕的選手,當中有許多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他們拼命地划着,爭分奪秒,你追我趕,毫不相讓。那神情,好像在決鬥。生怕別人快自己一步,會追上自己。岸上也是洶涌一片,人們有的喊:“樂衆隊加油!”有的喊:“勒流隊加油!”喊聲震天動地。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轉眼已經到了賽事的後半段了。可是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頓時,人們又高叫起來,都爲他們打氣。隊員們終於鼓起了勇氣,努力地往前衝,敏捷地往前劃,又進行他們的“生死決鬥”了。

電線上的'小鳥唧唧喳喳地鬧個不停,好像在爲運動員們打氣;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樹舞動動着,似乎在爲他們喝彩。水浪寶寶時而翻起浪花幫助。

一場激烈的龍舟賽結束了,第一名是樂衆隊。這場龍舟賽給了我一個啓發: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們要不斷前進,我們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奮勇拼搏、積極向上、齊心協力,只要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成爲成功者之一!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又是外公的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一起認真地製作了一張漂亮的生日賀卡,姐姐又把她平時變魔術的用具裝進書包。

中午到了外公家,外公家準備了豐盛的酒菜,舅舅買了一個兩層大的生日蛋糕,那生日蛋糕比我們畫的還好看。舅舅把生日蛋糕放在客廳的桌上,我插上蠟燭,姐姐用打火機點着,表弟樂樂把燈關上,又拿出他帶來的手風琴,我們一起合唱“生日快樂”,唱完後外公許願,吹滅蠟燭,這時屋裏的燈突然全亮了,我們邊跳邊鼓掌,逗着大人們都笑了。

外婆在餐廳裏喊:“快過來,吃飯啊”,我們又跑到餐廳裏,圍着桌子坐好。在大人們舉杯祝賀之前,我和姐姐拿出我們準備的生日禮物遞給外公,一起念道:“祝外公生日快樂,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外公看着我們畫的生日賀卡,說:“這麼好看的生日蛋糕,還有彩色的蠟燭,這生日禮物太好了。”

飯菜非常豐盛,有魚,有雞,有火鍋,還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我們小孩吃了好大一會兒,不見菜少,都已經非常飽了,就跑到樓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廳休息時,姐姐開始變魔術,我們全家都圍着看,只見姐姐熟練地把兩個硬幣放在桌面上,在上面並排放二張撲克牌,然後把外面那枚硬幣往外推推,讓第二張撲 克牌蓋住這個硬幣,再往裏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氣,翻開撲克牌,只見第一張牌下的硬幣也跑到第二張牌下面來了,大人們都覺得奇怪,誇姐姐真行。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我們該回家了,今天我們玩得可真高興。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2

今年的端午節學校放假5天,真是太棒了,我們一家人可以去度假了順便避個暑。太原實在是酷熱難耐,所以我們選擇了美麗又涼爽的內蒙古草原。這個端午我和草原有個約會。

我們如約來到了美麗的草原。

草原真綠啊,綠得像是一塊綠色絲巾;草原真靜啊,靜得讓你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草原真大啊,大得讓你一眼望不到邊。

近看,翠綠的青草中夾雜着各種野花,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蟲跳來跳去,長長的青草似乎在用它們"鋒利"的棱角刺扎着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腳腕,有些微疼又有些癢。

遠看,青山一座連着一座直到天邊兒,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一頂頂蒙古包如蘑菇般點綴在翠綠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牛羣、羊羣像朵朵棉花般鑲嵌在草地上。這樣的景象真是應了詩人筆下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

仰望,幾朵白雲慢慢地飄過蔚藍的天空,白雲有的像奔跑的馬兒;有的像展翅的雄鷹;而那些分散開的小云朵則像與羊羣走散的小羊羔,盲目地跑着。

閉目,我貪婪地深吸着,這帶着青草味的新鮮空氣,早已陶醉於大自然之美中。蔚藍的天空,無邊際的綠色草原,潔白的羊羣?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和諧!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3

五月初五 星期五 晴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4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糉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傳說,至於還有什麼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們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纔可丟掉。媽媽告訴我說,據老人們講,這樣可以避免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糉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裏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準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糉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簡單。

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媽媽總是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真的像過年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糉,心裏美滋滋的。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5

月12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6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着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關於國小生描寫端午包糉子徵文 篇17

到了端午節,小朋友興了,他們又唱又跳,一起玩耍又唱起關於端午節的歌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屈元。把糉子投進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流行於汗、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絲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吧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