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6W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爲屈原,不是因爲什麼。就因爲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6篇)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個中國人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設的傳統節日,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到處都洋溢着一片節日的氛圍,同樣,在我們家每年的端午節也是十分難忘的。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這個端午節,我們不僅一家人一起包了美味的糉子,還一起分享了喜悅幸福,這真的是一個美好的端午節,難忘的端午節。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對於我這隻小饞貓來說,端午節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可以吃糉子。那美味的糉子讓我常常是“口水直下三千尺”。這不,一大早,爸爸就買回了一堆口味不同的糉子。

糉子在鍋裏煮了十幾分鍾後,就可以吃了。我把“魔爪”伸向一個大大的糉子。顧不得燙手,撕開裹得緊緊的糉葉,狠狠地咬了一口。哇,是蜜棗味的。香香的糯米配上甜甜的蜜棗,真令人回味無窮。我一口氣把它吃了個精光,又抓起一個小個兒的糉子咬了起來。嗯,真好吃。原來是玉米甜香腸的。玉米香加上香腸甜使糉子非常可口。“嵐嵐,來吃個滷雞蛋。”聽了爸爸的話,我連忙拿起一個滷蛋吃了一口。這滷蛋又鮮又香,好吃極了。

這時,媽媽突然說:“別隻顧着吃,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哈,這可難不倒我。我擦了擦嘴,娓娓道來:“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因爲他的一個對國家很有用的提議沒被國王採納,反而還被逐出王宮。悲憤之中,他縱身跳進汩羅江自盡。老百姓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身,就划船把米飯等食物投入江中。後來,爲了紀念屈原,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的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糉子、賽龍舟。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節日。”說到這兒,媽媽笑了:“回答正確。獎勵一支雪糕。”哈哈哈,意外收穫!

狂喜中……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佔有一席很重要的位子。儘管我們已經步入了高科技的時代,但是我們依舊保存着這份傳統。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端午節搞笑短信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今天的端午節對我而言意義頗大。它不僅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瞭解到了許多的民間習俗。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5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逐漸淡化與消亡,是近年來文化界的熱門話題之一,幾乎每年的春節和中秋節,都會有人出來唸叨一番。有人甚至將這歸因於“洋節”的流行,認爲其實質是強勢文化侵入導致的本土文化衰退。至少有兩方面的因素,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是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別是城市居民,過去的節日特定食品如今隨時可以享用,週末的休閒娛樂可以比過去的節日還豐富,傳統節日自然就淡化了;另一方面,傳統節日是在過去的生活節奏中產生的,或者可以說與舊時農業社會的生活節奏相依存,在今天這個社會大變革的轉型時代,生活節奏空前加速,可能是人們不得不疏離傳統節日的更重要原因。換個角度說,“洋節”是伴隨當代生活節奏一起進入中國的,所以最先接受“洋節”的,恰恰正是最能適應當代生活節奏的青少年。與人們對春節與中秋的不能忘情相比,端午與重陽這兩個傳統節日就更是漸行漸遠。

糉子似乎是端午節的標誌。其實南京習俗,吃糉子並不限於端午節,但端午節一定要吃糉子。只是南京的糉子好像從來就沒有出過大名,說到糉子之類的江南小吃,人們只會想起蘇州和杭州。

包糉子本該用糯米,因其黏性好,可以黏住惡龍的牙齒,免得它去傷害屈原。然而一般人家只能以粳米摻少許糯米,甚或以秈米爲主,摻上粳米和少許糯米,因爲在計劃供應的糧食中,粳米和糯米都是限量供應的,糯米尤少,大約一個節期一人只有一斤,且價格也要高几分錢。貧寒人家,不得不做這種算計。包糉子的米也需要泡一段時間,使其吸收一定水份,容易煮熟,但也不能泡得過久,否則會酥成米粉,那就只能做元宵了。

家裏常包的是白米糉,偶或也能包點夾心糉。一種是素心,在米里摻上紅豆,或紅豆沙,或去了核的棗肉;肉糉,是將過年時省下的臘肉,切成肉丁,每隻糉子裏包入二三丁,吃時揭開糉葉,只覺肉香撲鼻。

不同內容的糉子還得放在一鍋裏煮,就要變換糉子的形式或在扎線上作出記號,以利辨識。常見的有四角糉與小腳糉,後者較難包得規整。包糉子是女人的事,家中的母女婆媳,圍坐在木盆邊包糉子,也是一種手藝的考試與較量。有時鄰家的女人也湊過來看,品頭評足;自恃手藝好的人,還會大方出手,動作麻利優美地包出個挺括的糉子來,得意洋洋地享受一串讚美。近年超市裏賣的糉子多是四角,甚或如日本式,簡單地折成一個長方體,全無藝術可言。煮糉子也要算技術活,往往是頭一天晚上煮開了,就焐在煤爐上,夜裏要起來看幾次,不能耗幹了水,更不能煮得夾生。那一夜裏,真是滿室生香。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6

端午節將至,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喜慶。在喜慶中,我不得不感慨時間的稍縱即逝。

去年的端午節的記憶仍舊那樣的清晰,轉眼遍又是一年了。只記得去年端午節近乎是睡過去的,在下午很晚的時候醒來了,有些飢餓,發現牀頭有一個糉子,於是抓起來就剝了吃了,也算是過了一個端午節。事後才發現糉子不是給我的。而前年的端午節好像連糉子也沒吃,就如此的過過來了。

這擱小時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的。年少的時候特別的喜歡過端午節。奶奶總是會煮上很多的蛋,包上許多的糉子,蒸很多的包子。現在看來,那些包子都是很奇形怪狀的,顏色也不像現在的包子,可是味道卻是很好。我們總是帶上很多的熟雞蛋去碰蛋玩——就是拿自己手裏的蛋和別人去碰撞,看誰的堅硬,要是贏了的話是很有成就感的。現在想想,哪吃得了那樣多的鹹蛋呢,大多是浪費了。

而端午節似乎和淅淅瀝瀝的雨是分不開的。每次端午節便是帶上一把雨傘,帶上奶奶給的幾塊錢,帶上滿滿的期待,和着幾個朋友,就到后街去看龍舟比賽了。其實看比賽是很次要的,重要的是在路上可以買許多的吃的,有冰棒,也有桃子。而最爲重要的是可以往夏豬家門前路過,偷偷的狠狠瞄上幾眼,便可以高興幾天。童年的快樂可以簡單到如此地步。

記得我會考的時候是在端午節以後,而母親也在會考前回來了,這是我僅有的幾次和母親在一起過的除了春節以外的節日的記憶之一。而就是在那次,自己居然還生病了,把母親急壞了。

面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似乎更多了一份期待,希望可以重溫往日端午的那份快樂與溫馨。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的節日,它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包糉子,一家人在一起歡樂的包着綠糉子,這是最讓人開心的事。

首先,一家人一起去採蘆葦也就是糉葉,才完後,把糉葉放在水缸裏讓它泡泡,用清涼的水去滋潤它那青綠的皮膚,讓它盡情的吮吸清純的鮮奶,大概半天的時候,它就變得溫順了,沒有先前的那種青蠻一碰就碎;下一步就是將它放在鐵鍋裏煮,這是爲了讓它更加的順從,不在反抗。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一部了——那就是包糉子,我拿來一個大盆,裏面放着米和水,手伸在裏面格外的清涼。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 每年的農曆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爲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9

這次的的端午節,我可算是過來一次難忘的端午節了,爲什麼收拾難忘的端午節呢?讓我跟阿加說一說吧。

端午節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就這樣,我過了一次難忘的端午節了,這次的端午節可真是過得非常的有意義啊。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快樂的端午節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棕香。我和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然後往裏面參有紅豆的糯米,接着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繫好放入鍋裏蒸蒸。

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啊?”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屈原的故事,聽完後我十分敬佩這個偉人了,也更喜歡吃糉子啦!這個端午節真快樂啊!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包糉子。

昨天晚上,媽媽已經把竹葉和糯米泡在了水裏,早上,媽媽把這些材料撈出來準備好了。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竹葉捲成圓錐形,下面的尖一定不能留半點空隙。一開始我很着急,可後來我認真做,終於卷得合格了。再往圓錐裏放少許糯米,用筷子用力往下戳,接着選擇你自己喜歡吃的紅棗、花生、鹹肉、豆沙……放入其中。然後再放上一些糯米,也是要把米填緊,把它包成三角形或四角形的都可以,最後用線捆綁結實才行,要不然就會煮成一鍋糯米粥了。

媽媽把糉子放到鍋裏煮了接近一個鐘頭,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我們全家品嚐着我們自己包的糉子,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

我喜歡這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2

“七年級糕,八年級糉,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姥姥念起這些歌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每年端午節前後我們小孩子便會挎上籃子和姥姥、姥爺一起上山去採艾草。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和採集艾草的過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和夥伴們都爭着到山上去採集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並且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傳統之一,今年端午這一天姥姥、姥爺早就準備了糉葉、糯米、大棗、豆沙和草繩……一些材料來包糉子,糯米要用涼水泡一泡,包出來的糉子纔會粘。等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姥姥便會坐下來包糉子,先拿出一片糉葉把它捲成三角錐體形狀,往裏面裝入糯米和大棗,再將多出的糉葉折回包好,再用草繩一捆一個立體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不長時間我們就包出了滿滿一盆形態各異的糉子。可以下鍋煮了,只見姥姥把包好的糉子像趕鴨子似地倒入鍋裏,和糉子一起入鍋的還有圓溜溜的雞蛋,一小時過去了,終於可以出鍋了,姥姥和媽媽一起把糉子和雞蛋從鍋裏撈出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糉子、吃雞蛋。

吃完了糉子我又和姥姥學起了縫香包,姥姥一邊縫一邊對我說:“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爲討吉利。傳說屈原投江的時候正是夏天,蚊蟲四飛,老百姓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就紛紛用艾草點燃,用艾草煙燻蚊蟲,後來有人建議,可以用布來包裹檀香……延續到後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後,再串上一根布繩,掛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預示着蚊蟲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的傳統習俗”。邊說邊縫,一個漂亮的香包做好了,帶在脖子上一絲淡淡的香氣散發出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着電視,這時電視正在播映的節目是“賽龍舟”,只見每支龍舟上都有好多的人奮力的揮舞着小槳整齊地划着,我們被節目中緊張的氣氛和壯觀的場面吸引着,姥爺告訴我:“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用划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延續到現在端午賽龍舟就成了一種習俗”。

今年是我國小階段的最後一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我參與了採集艾草、包糉子、縫香包還了解了賽龍舟的典故。

和家人在一起過節很幸福!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3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到金圖門去吃燒烤.我和媽媽正吃着,突然傳來了敲鑼打鼓的聲音.媽媽讓我去看看,到那裏一看,原來在賽龍舟.我和媽媽吃好燒烤就去看賽龍舟.

只見一條河裏有十幾條龍舟,前面的人使勁地劃呀劃,每條龍舟一到岸邊就會放鞭炮,而且還有獎品呢!可惜還有作業沒完成,所以看了一會龍舟就回家複習作業去了.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4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5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包糉子、賽龍舟、踏青等習俗,今年端午節,我跟媽媽一起上山踏青。度過了一個很快樂的端午節。

剛一上山,我就被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蒼青色的羣山,一座疊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濤,無邊無盡伸到遙遠的天邊。還有黃燦燦、紅豔豔的小花從草裏冒出來,在山坡上一簇簇噴放。

這時,太陽升起來了,紅豔豔的太陽射在山尖上,把山頂的霧氣像幕布一樣拉開了,人們拿出準備好的毛巾,開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麪部,傳說端午這一天,當太陽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臉可以除災袪百病。

踏青結束,人們手裏都拿着新鮮的艾蒿,在傳說中,端午的時候把艾蒿掛在門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進入家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熱騰騰的糉子,自然很高興,但我又想到了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人們爲了紀念他,發明了糉子這種食品。

今年的端午就這樣快樂的過了,我期待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希望下一個端午節也能像這樣子快樂。

描寫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篇16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爲屈原,不是因爲什麼。就因爲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