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衛生日簡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2W

精神衛生(mentalhealth)是人類健康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爲 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還應保持生理的、精神的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完滿狀態。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世界精神衛生日簡報,供大家分享。

世界精神衛生日簡報
世界精神衛生日簡報一

萬州區周家壩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年10月10日

承擔共同責任 促進精神健康

20**年10月10日是第20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我國精神衛生宣

傳活動的主題是“承擔共同責任 促進精神健康”。爲提高社會對精神衛生工作的關注,營造有利於促進人的心理和諧的社會環境,同時引導羣衆正確認識和處理精神疾病和心理衛生問題,提高精神健康水平。當天上午,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第四人民醫院安

排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前往周家壩汽車北站開展了宣傳活動。

通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免費測血壓,以及安排精神

病專科醫生開展義診和心理諮詢服務等形式,向過往羣衆宣傳了精神衛生和精神疾病相關科普知識。

本次活動爲羣衆提供常見精神疾病健康教育處方8種、“承擔共同責任,促進精神健康”宣傳單2種、精神衛生知識手冊1種,其它與健康相關的宣傳單、摺頁、手冊、衛生小報9種,共發放宣

傳材料3000餘份,接受羣衆諮詢40餘人次。

通過此次活動,使廣大居民掌握了一定的自我情緒調節方法,爲營造有利於促進人的心理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萬州和諧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世界精神衛生日簡報二

“世界精神衛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學協會在1992年發起的,時間是每年的10月10日。世界各國每年都爲“精神衛生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今年10月10日是第二十一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日前,南苑一小舉辦了“世界精神衛生日”相關活動,此次的活動的主題爲:“孝敬長輩 關愛老人”,活動強調讓同學們學會關愛家中長輩、關愛老年人,爲老人們做些好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選取了適合本主題的一些小故事,通過廣播將這些小故事深入到每一個孩子的心裏,讓他們對自己承擔共同責任有了瞭解。整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活動讓心理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得南苑一小關愛教育更加深入。

時間:20**-10-10

地點:學校

上報人:王婧

負責人聯繫方式:13810220**3

世界精神衛生日簡報三

承擔共同責任 促進精神健康

促進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國當前處於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廣大羣衆逐步適應着現代生活方式的快節奏和激烈競爭,體驗着由此帶來的心理衝擊和壓力。各種心理衛生問題逐步增加,大衆尋求心理幫助的願望日益迫切。同時,因重性精神疾病有可能導致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能力損害,甚至發生危害社會安全的行爲,社會對精神疾病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爲了羣衆能夠安居樂業,社會能夠和諧穩定,國家能夠長治久安,需要個人、家庭、學校、單位、社會組織、政府部門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共同承擔責任,提高全民精神健康水平。

☆維護精神健康關鍵在個人。維護精神健康從自我做起,創造關愛環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要主動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知識,瞭解預防精神疾病常識;要主動關心親人、朋友和同事的心理狀況,幫助排解心理問題。必要時,勸其到醫院及早諮詢和檢查;要尊重、關心和幫助身邊的精神疾病患者,做到不歧視,不排斥。精神疾病患者要主動接受治療,促進康復;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監護患者的責任,要積極幫助患者接受治療、進行康復訓練,不得遺棄患者。

☆社會動員構築社會心理支持和心理衛生服務網絡。現代化的社會,需要構建覆蓋廣泛的社會心理支持和心理衛生服務網絡,營造心理支持氛圍,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和輔導,疏導調節個人在成長、學習、就業、婚姻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開展心理危機干預,處理

日常心理衝突和困擾,積極應對突發事件、災難帶來的心理影響,維護精神健康。心理服務專業機構是網絡建設的中堅支柱,學校、單位、社區、醫院是承載網絡的主要場所。

☆部門協作共同防治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是社會弱勢羣體,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醫療、學習和勞動權益,是維護和促進民生的生動體現。防治精神疾病,不僅限於醫療服務工作,更是涉及國家政 治、經濟、文化、醫藥衛生、人權保障、法律制度和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任務艱鉅複雜。只有多部門協作,共商對策,共擔責任,才能全面實現對患者的救治與救助、康復與服務。

☆政府領導是做好精神衛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精神衛生問題,是我國當前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加大對精神衛生工作投入,推進精神衛生立法及其貫徹實施。要大力組織開展宣傳教育,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支持和心理衛生服務網絡,落實精神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措施,爲患者提供平等的學習、就業機會,切實維護羣衆精神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又稱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一種良好狀態。主要包括以下特徵:智力正常;情緒穩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識良好;思維與行爲協調統一;人際關 系融洽;適應能力良好。

☆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又稱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是

指精神活動出現異常,產生精神症狀,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並且達到足夠的頻度或持續時間,使患者的社會生活、個人生活能力受到損害,造成主觀痛苦的一種疾病狀態。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精神衛生問題,重視和維護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嬰幼兒(0-3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養育方式不當所帶來的心理髮育問題,如言語發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緒行爲控制差。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語言和身體的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 爲習慣,是避免嬰幼兒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 學齡前兒童(4-6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難以離開家長、與小夥伴相處困難。處理不好,易發生拒絕上幼兒園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羣等問題。鼓勵與小夥伴一起遊戲、分享情感,培養孩子的獨立與合作能力,是避免學齡前兒童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 方法。

☆ 學齡兒童(7-12歲)和青少年(13-18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學習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問題(如學校適應不良、逃學)、情緒問題、性心理髮展問題、行爲問題(如恃強凌弱、自我傷害、魯莽冒險)、網絡成癮、吸菸、飲酒、接觸毒品、過度追星、過度節食、厭食和貪食等。調節學習壓力、學會情感交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興趣愛好,是避免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精神衛生問

☆中青年(19-55歲)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如工作環境適應不良、人際關係緊張、就業和工作壓力等帶來的問題;與家庭相關的問題,如婚姻危機、家庭關係緊張、子女教育問題。構建良好的人際支持網絡,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和張弛有度地生活,發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歲以上)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退休、與子女關係、空巢、家庭婚姻變故、軀體疾病等帶來的適應與情感問題。接受由於年齡增大帶來的生理變化,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多參加社區和社會活動,學習新知識,拓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衛生問題 發生的可行方法。

☆各類自然災害、人爲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外,還會引起明顯的心理痛苦,嚴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礙。認識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 避免突發事件導致的精神衛生問題的可行方法。

我國當前重點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兒童青少年行爲障礙和老年期癡呆。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於青壯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現有幻覺、妄想

和思維混亂,部分患者轉爲慢性化病程,表現爲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迴避社會交往,最終可成爲精神殘疾。當一個人出現不尋常的行爲方式和態度變化時,應及早就診。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是 提供以患者爲中心的醫院、社區一體化的連續治療和康復。

☆抑鬱症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和身體的疲勞衰弱爲主要特徵,常伴有焦慮和無用、無助、無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自傷和自殺傾向。抑鬱狀態下還常出現多種軀體不適,常被誤認爲軀體疾病。上述主要特徵持續兩週以上時,應及早就診。抑鬱症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曉率、就診率、識別率和治療率。

☆兒童青少年行爲障礙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品行障礙、抽動障礙和其它行爲障礙。其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較爲常見,發生於6歲以前,表現爲明顯的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衝動,因而影響學業和人際關係。兒童青少年行爲障礙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長環境,及早發現孩子的異常行 爲,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 老年期癡呆是指老年人出現持續加重的記憶、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損害。最常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表現爲逐漸發生記憶、理解、判斷、計算等智能全面減退,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日益降低,隨着病情進展,逐漸生活不能自理。當老人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近記憶力減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問題時,應及早就診。老年期癡呆的防治策略是早期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高

血脂、腦外傷等)、早發現、早治療,控制病情進展。懷疑有心理行爲問題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醫療機構接受諮詢和正規的診斷與治療。

☆懷疑有明顯心理行爲問題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進行諮詢、檢查和診治。

☆ 如發現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等周圍人有明顯的言語或行爲異常,要考慮他可能有心理行爲問題或精神疾病,應及時勸告

☆ 心理行爲問題的處理,以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爲主,輔以社 會支持和藥物對症治療。

在精神疾病的治療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以及心理治療和心理社會康復方法。

☆ 被確診患有精神疾病者,應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遵照醫囑全程不間斷按時按量服藥,以達到最好效果。不願意接受治療、不正確 治療或不規律服藥,會導致病情延誤、難以治癒或復發。

☆ 通過規範化的治療,多數患者可以治癒,維持正常的生活、 學習和工作能力。

關心、不歧視精神疾病患者,幫助他 們迴歸家庭、社區和社會

☆精神疾病患者和軀體疾病患者一樣,也是疾病的受害者,應得 到人們的理解和幫助。

☆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對患者負有照料和監護責任,不僅不應該嫌棄、遺棄患者,還要積極幫助患者接受治療、進行康復訓練,擔 負起照料和監護責任。

☆ 社區不應歧視精神疾病患者,要創造條件幫助患者康復。 ☆單位和學校應該理解、關心和接納康復後的精神疾病患者,爲 他們提供適當的工作和學習條件.

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宣傳口號:爲心理健康投資! 20**年全國精神衛生日:關注老年人的 精神健康問題

20**年精神衛生日重點關注老人。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10月10日)主題宣傳活動將重點關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

20**年精神衛生日:關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問題。衛生部8月29日發出通知,明確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的宣傳主題是“精神健康伴老齡,安樂幸福享晚年”。社會老齡化應當重視精神疾病危害。國際研究表明,精神疾病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其中主要爲老年

期癡呆和抑鬱症。根據我國部分地區調查,60歲及以上人羣老年期癡呆患病率爲4.2%;北京市調查顯示,65歲及以上人羣抑鬱症患病率爲4.4%。

通知要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主動與相關部門和組織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加強溝通與配合,形成全社會關愛老年人的氛圍;結合醫改的具體措施,宣傳國家精神衛生工作政策及取得的成績,向老年人及其家屬和陪護人員普及老年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公衆對老年精神健康問題的認識水平和處理能力;舉辦醫院開放日、康復期患者生活和技能競賽、組織諮詢義診、入戶爲居家老年患者提供服務等活動,讓公衆走近精神疾病患者、瞭解精神病醫院服務內容,逐步消除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