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養生要吃什麼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3W

作爲一個水汽類節氣,霜降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其意思很好理解,只是要說明一點,就是這個霜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露水遇到寒氣凝結而成的。此時,黃河流域出現白霜,千里沃野一片銀色冰晶。民間稱“霜殺百草”,各類秋作物結束生長,樹葉枯黃掉落,過冬的小蟲封嚴洞口準備過冬。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霜降要吃什麼,希望能幫到大家!

霜降養生要吃什麼

霜降要吃什麼

進補鴨肉,秋季潤燥

諺語說“補冬不如補霜降”,人們認爲秋補比冬補更要緊,霜降這天進補的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很多地方在霜降期間一般選擇吃煲羊肉、煲羊頭、四物老鴨湯等。四物指黨蔘、當歸、熟地、黃芪四種中藥,都是補藥。

閩南、臺灣的民間在霜降的這一天,要“貼秋膘”。閩南有一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這句小小的諺語充分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因此,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就會賣得非常火爆,有時還會出現脫銷、供不應求的情況。樂得賣鴨子的老闆們嘴都合不攏了。

鴨可謂餐桌上的上乘餚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潤燥首選吃鴨。

鴨子全身皆美味,除了有著名的北京烤鴨、南京鹽水鴨、杭州老鴨煲等各地招牌美食,還有鴨血粉絲湯、毛血旺、香辣鴨脖等特色小吃。即便是一碗清火老鴨湯,也能讓人既飽了口福又滋潤了身體。

另外,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習俗。例如廣西玉林,這裏的居民習慣在霜降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蘿蔔,或是牛腩煲之類的來補充能量,祈求在冬天裏身體暖和強健。除牛肉外,羊肉與兔肉也與霜降相宜。

吃了紅柿,不流鼻涕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比如泉州民間就有吃柿子的習俗。老泉州人的說法是:霜降吃了柿,不會流鼻涕。廈門人也這麼吃,說是在霜降這天的某個時辰吃了柿子後,臉色會變得跟紅柿子一樣的紅潤。還有種說法是這天不吃柿子,冬天嘴脣會裂。

不光柿子,其他很多蔬果都在這個時節變得分外好吃,當然,有個前提,得經過“打霜”。霜遍佈在草木土石上,就是打霜。俗話說“霜打的茄子蔫了”,但是“打霜”過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打霜”過的水果,如葡萄、柿子就很甜。

這種現象是有科學依據的。“霜”出現在植物表面後,植物也會啓動“抗寒”反應,像油菜、蘿蔔之類的蔬菜都含澱粉,但澱粉本身並不甜,並且還不容易溶解於水。霜降以後,油菜、蘿蔔中的澱粉在澱粉酶的催化下水解變成麥芽糖,麥芽糖再經轉換變成葡萄糖,葡萄糖就是甜的並且容易溶於水,所以,油菜、蘿蔔就變甜了。

這其實是植物越冬的生存技能,因爲澱粉變成葡萄糖溶解於水中後,水就不容易凍結。

白蘿蔔塊,生吃下氣

在山東地區,有句農諺是“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所以山東人霜降期間喜食蘿蔔。農諺還有“霜降蘿蔔”一說,是指霜降以後早晚溫差大,露地蘿蔔不及時收穫將出現凍皮等情況,影響蘿蔔品質和收成。

白蘿蔔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價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間自古就流傳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諺語,現代也有說法稱蘿蔔爲“土人蔘”。白蘿蔔還有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

飲食講究的人在霜降期間儘量吃些生的白蘿蔔塊。白蘿蔔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蘿蔔,一是下氣,解腹脹之圍;二是白蘿蔔入肺,肺應秋季,白蘿蔔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腸運動。

送走芋鬼,祛邪納吉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爲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爲“候時之草”,是生命力的象徵。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古人眼裏,菊花有着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被認爲是延壽客、不老草。此外,《雜五行書》說,在屋舍旁種“白楊、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侵害身體的晚秋寒氣在古代常被視爲鬼魅惡氣,因此,能驅風逐邪祛寒的茱萸,在民間被用做驅病療疾之神物。

霜降節在民間還有許多講究,目的都是祛兇迎祥,求得生活順利、莊稼豐收。例如山東煙臺等地,有霜降節西郊迎霜的做法。

廣東高明一帶,霜降前則有“送芋鬼”的習俗。當地小孩以瓦片壘梵塔,在塔裏放柴點燃,待到瓦片燒紅後,毀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隨後將瓦片丟至村外,稱作“送芋鬼”,以闢除不祥。這都表現出了人們樸素的吉祥觀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