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5W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1

雷鋒的名字經常被人們掛在嘴邊,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解放軍戰士。很多老師害怕上這樣一些偉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冊的《鄧小平植樹》、《吃水不忘挖井人》,覺得跟孩子們的時代背景、文化底蘊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覺得沒必要選入教材中。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想法。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精選13篇)

偶然間我發現我們班孩子模仿“奧特曼”的遊戲,很多男生談到長大的願望就是成爲奧特曼,爲什麼學生會如此喜歡它呢——那是因爲“奧特曼”是他們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爲什麼我們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誠善良、易受薰陶感染的特點,把我們文章中的“雷鋒、鄧小平、毛澤東”等名人也成爲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英雄故事,肯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看來,孩子在課堂上是否動情了是上好這類文章的關鍵。如何讓孩子動情呢?

一是樹立形象,在導入課文時教師要非常莊嚴、神聖地介紹人物,如生平、事蹟、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背景及相關內容的瞭解,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爲人物人格震撼這樣一種情味感和學習的強烈慾望。

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語言轉化爲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使語言和生動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繫。

怎樣讓孩子對人物粗淺的認識走向人物內心世界,體察人物的內涵呢?在這篇文章中我採用把詩歌內容讓學生編講故事的方式,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把雷鋒冒雨抱小孩、踏荊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體化、鮮明化,在此練習中,學生對雷鋒的感動不再膚淺,體驗深刻了,學生纔會覺得有意思、有趣味,纔會有神情並茂的傾訴。

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僅僅停留在“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的表層意思,哪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以通過我們班裏也有很多小雷鋒,快來誇一誇吧。用句式的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我們的世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將會變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2

上這堂課前我覺得這首詩跟孩子們的時代背景、文化底蘊相差大,孩子們能深刻理解嗎?上完這堂課,我常常地抒了一口氣,從對雷鋒叔叔的簡單認識到對雷鋒精神的深刻感悟,孩子們的理解正確到位,並能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看來我在課前的擔憂多餘的。

我仔細地想了想,知道了孩子在課堂上是否動情了是上好這類文章的關鍵。是啊,如何讓孩子們動情呢?

一、樹立形象。在導入課文時教師要非常莊嚴、神聖地介紹人物,如生平、事蹟、別人對他的評價等等,讓學生對人物肅然起敬,幫助學生增加對課文背景及相關內容的瞭解,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爲人物人格震撼這樣一種情味感和學習的強烈慾望。

二、 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文字相關的表象,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將語言轉化爲形象鮮明的內心視像,使語言和生動的表象建立心理聯繫。通 過聯繫實際使學生把雷鋒冒雨抱小孩、踏荊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體化、鮮明化,。在此練習中,學生對雷鋒的感動不再膚淺。

三、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所以通過我們班裏也有很多小雷鋒,快來誇一誇吧。通過運用所給句式說話,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我們的世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將會變成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3

課堂導入時爲了 讓同學們進一步的靠近雷鋒叔叔,並創設情景,我特意下載了雷鋒叔叔冒雨護送一位年邁大娘和孩子回家的一段錄象,使同學們受到了強烈感染,讓雷鋒形象進一步 具體化。爲了創設情景,激發情感,我設置了影樂伴讀環節,圖文並茂,這讓孩子們頭腦中的雷鋒叔叔形象更加豐富,加上音樂的感染力和老師入情入境的朗讀,讓 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接受了感染,激發了情感。接下來在這種情景氛圍中讓同學們練讀課文。由於本人在指導朗讀方面還缺乏實踐和學習,我感到在指導孩子們朗讀時 缺乏藝術和技巧,課文讀得不夠充分。我感到課文生成精彩的地方是,再提到最後“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怎樣理解這句話時,同學們能夠聯 系生活實際,說身邊的雷鋒。

我還特意設制了這樣一個問題,“除了在小溪旁,小路邊可以找到雷鋒叔叔的足跡外,還可以在哪裏找到雷鋒叔叔的 身影”。這個問題可以提高同學們發散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聯想能力,可同學們理解成身邊的雷鋒了,和最後聯繫實際說身邊的雷鋒環節上有些重複也是個美中不足的 地方,也可能是老師語言引導上不到位,這需要我以後課堂上多注意錘鍊語言。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4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雷鋒離他們太遙遠了,雷鋒精神更是很難體會和感悟,要雷鋒精神在自己身上繼續發揚也很難想到。所以就在學習本課的前兩天,組織學生觀看了《雷鋒》的視頻,雖然比較卡,還沒看完,但在一定程度上爲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奠定了基礎。

本課學習的難點是最後一小節中的最後一句話“哪裏需要獻出愛心,雷鋒叔叔就出現在哪裏。”這句話學生太難深入理解了,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更是困難,要想學生能夠理解這句話,就只能變複雜爲簡單。於是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直觀感悟的特點,藉助於課文最後“學習夥伴”中的提示:最後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也去找一找身邊的雷鋒吧!讓學生說一說:我們身有這樣的同學嗎?把學生從文中引到了生活實際。很多學生立刻想到了開學以來班裏一直表現很好的宋然、孟旭同學,紛紛說出他們平時主動撿起校內垃圾,主動幫助同學等事情,我告訴學生這就是我們新時期的活雷鋒,是雷鋒精神的體現,以此,使學生能在生活中能發現身邊象雷鋒叔叔一樣的人並受到教育和影響,鼓勵學生向雷鋒叔叔學習,向我們身邊的“小雷鋒”學習。

二年級學生的心靈是純真的,你爲他播下助人爲樂的種子,他就能長出富有愛心的幼苗,讓這種愛心伴隨着他們一起茁壯成長吧,真正成爲雷鋒精神的傳承人。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5

雷鋒叔叔離我們遠去已有多年。有關他的事蹟,學生可能瞭解不多。爲了上好這一課,我事先佈置了一項作業,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瞭解有關雷鋒叔叔的事情。收集有關雷鋒的資料或是故事,這對學習課文很有幫助。

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展示了雷鋒叔叔主任爲了的高貴品質。可是,課文中所寫的內容是有限的,並不全面。在這篇文章教學中,我採用把詩歌內容讓學生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出來。

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把雷鋒小背大娘過馬路、揹小孩過河、領迷路的小孩回家等形象典型化、具體化、鮮明化,在此練習中,學生對雷鋒的感動不再膚淺,體驗深刻了,學生纔會覺得有意思、有趣味,纔會有神情並茂的傾訴。

有的老師建議在本課書的教學中進行拓展訓練是:續寫詩歌。但是對我們的學生來講難度太大了。文中詩的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跨越性。學生要想清楚地表達一件事情都不可能表述清楚,要續寫詩肯寫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學時,我就把課後的“找雷鋒活動”變通一下,讓學生尋找班裏的小雷鋒,誇一誇。這樣的句式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感悟到我們的世界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將會變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6

課文裏該點到的地方由於緊張和不熟練忘掉了,比 如,“乘着溫暖的春風”對這一句話的理解。有的同學可能理解爲,雷鋒助人爲樂給別人送去春天般的溫暖,還可能理解爲雷鋒精神如溫暖的春風一樣吹遍全國各 地,還可以這樣理解,當年毛主席提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時間是3、5日,正好是春天,所以作者寫 “乘着溫暖的春風,我們四處尋覓”。由此出點到3、5日是學習雷鋒日,3月是學習雷鋒月.剛好我們也生活在三月裏,可由此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學雷鋒的活動。 再一個我需要反思的地方是課堂時間的把握上,可能是電腦感染病毒,操作課件過程中總是被卡,或反應遲緩耽誤了一些時間,出現了拖堂。

總 之,這節課我感覺上得很不成功,通過這節課讓我感覺到自己作爲一名經驗少的年輕老師需要更多學習,並在不斷實踐中得到鍛鍊,在學習鍛鍊中多反思,改正缺 點,吸取經驗,最終讓自己的課堂更加完美。在這裏我要感謝學校給我的上課鍛鍊的機會和通過評課這種方式讓我進步的機會。我真誠希望老師們多給我提出寶貴意 見,在這裏謝謝大家了。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7

四月份參加了學廊坊地區舉行的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我彙報的題目是《最可愛的人》,上完課後靜心思考,感觸頗深。

總的來說,本課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究式學習,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但是還存在一定不足在:

1、我利用欣賞《誰是最可愛的人》朗誦片段導入本課,學生們聽的比較認真,但當我問到這段朗誦節選自那篇文章時大部分學生答不出來,他們沒有學過這篇文章,課前我瞭解學生情況不夠。

2、我分爲五個篇章去講述這一課,分爲決策篇、出征篇、勝利篇、現實篇和英雄篇五個篇章。

講述決策篇時設置的問題應結合課本再仔細推敲,提高設問的藝術性。

講述出征篇時我播放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時的影片片段,沒有向學生充分說明這是後來拍攝的影片與當時狀況是不一樣的,脫離了歷史。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8

“噸的認識”是蘇教國標版三年級下冊教材第六單元的知識。教學之前,學生已有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認識,學生對1千克=1000克的進率也比較清楚。他們對生活中比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用什麼單位表示,也能說出是用“噸”作單位,但是對1噸到底有多重,學生並沒有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參照。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的圖片加以說明,10袋這樣的大米重1噸。如果我們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學生雖然能瞭解1噸有多重,但顯然缺少了體驗和感悟過程,很難說他們真正弄懂了1噸的重量有多重?要解決這一難點,就要設計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實例,給學生一定的經歷、體驗和感悟過程,使他們真正理解1噸的重量。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9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爲了能激起學生的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伊始,我問學生:在這美好的秋天裏,你最想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幅怎樣的圖畫?孩子們馬上被激發起了興趣,滔滔不絕的說起來。那麼,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文中小夥伴準備送給爸爸媽媽怎樣的圖畫?老師話鋒一轉,把他們的思維拉回了課文中。接着我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學生有了認知的激情,就會自主參與,尋求新知,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再讓學生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怎樣記住的。然後我學着楊昱婷老師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蘋果、梨、楓葉的形狀,讓學生貼到相應的位置上,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識字、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識字、記字的效果。

二、 美讀課文,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地從課文中找出自已想學的內容,多讀多想;自主地討論、交流,自覺地練習運用在精讀課上學會的一些讀書方法探究課文,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自讀自悟,主動發展。例如:讀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大自然的地毯怎麼畫?你則呢知道?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畫一畫。然後再出示這一段再讀,問學生讀後有什麼感覺?哪兒最美?學生說:“一抹金黃最美”。“那麼什麼是一抹金黃呢?”學生都不理解,我又適當引導: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麼樣子的?有的說:“是黃色的。”有的說:“是一半綠一半黃的。”我及時點撥:“一半綠一半黃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黃。”學生在自己的發現中完全瞭解了“一抹金黃”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師解釋。再如:你還喜歡什麼?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有的學生說喜歡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課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讓他讀一遍:“課文中說星星在什麼地方?”“果林裏。”“果林裏有星星嗎?”“沒有。“那會是什麼?”“那是梨子、蘋果熟了。”學生又在我的引導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麼。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爲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你喜歡秋天嗎?喜歡秋天裏的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說喜歡,但卻說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也許現在還沒有真正到秋天,學生以往沒有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看來,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的之間的互相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如他讀的聲音太小,他讀的缺少感情,但不會更細緻的評價,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10

根據課前導讀,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積累讀讀寫寫的詞語(ABB和四字詞)。(光禿禿、冷清清、孤零零、溼漉漉、直勾勾、熱乎乎;目不轉睛、大搖大擺、莫名其妙、漫不經心、無影無蹤、興高采烈)

2、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用“抓住主要事件”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體會老狐狸愛子心切、聰明、勇敢、知恩圖報以及它們一家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

4、理解“金色的腳印”的含義,懂得大自然是人和動物共同的家園,人類要與動物和諧相處。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五年級以來的教學重點,藉助這篇課內閱讀,我讓學生用學過的“抓住主要事件”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基本上能準確概括,爲了照顧不是很會組織語言的中下生,我用投影把我概括的主要內容展示給學生參考。現在反思,覺得應該再給一點時間讓孩子們同桌互相說說,才能真正訓練他們的表達。

我引導學生圍繞課前導讀的提示自讀自悟,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學生能從文中找出語句進行賞析。但發表見解的同學只有十個八個,面不夠廣,恐怕是我引導鼓勵得不夠,平日上課裏也是那麼幾個孩子願意發言,我不得不反思我平日的課堂當如何讓改善?聽說是因爲有些孩子喜歡起鬨嘲笑回答問題的同學,一些女生怕被嘲笑不敢舉手。我得設法引導,改善這種局面。

我在正太郎被救後設計了小練筆,要求孩子們“要通過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表達人物的性格、情感。”,目的在於訓練孩子們描寫人物的時候要注意細節描寫,本冊教材的習作重點就是人物描寫。

在昇華主題這一重要環節我本來設計了孩子們討論的,但看錯了時間,課室的鐘居然是慢了五分鐘的,結果提升主題時草草收場,有點老師牽引的味道。這讓我反思:“細節決定成敗”!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11

《未選擇的路》是七年級下冊課文中的一首詩歌。它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表面平易,而實際上卻蘊含深邃的哲理;表面看上去似乎傾訴個人經歷,而實際上卻表達了人們的一種普遍的共同的感受。

本首詩學習安排了一課時,全詩一共四節。第一節:他站在人生的路口上,他兩條都想去,他看一條路到盡頭。第二節:他選擇人少的一條路,這條路充滿挑戰。第三節:他想留下一條路改日再來走,但路很長很長。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回來了。第四節:他回憶他的往事,又想起了那片森林,未選擇的那條路。這首詩表面上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徵手法,與我們上冊課本中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一樣。在這一點上,讓學生好好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如“山”與“海”的象徵意義,學生就更容易理解。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12

經過三輪的研磨和一輪的集中展示,讓我深深的明白想上好一節古詩閱讀並不容易,在這節課中,我收穫了很多。

在整個研磨過程中,對於古詩教學,我也有自己的點點體會。

一、古詩詞的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學會品詩。

古詩詞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提出問題。但不應停留在詩句內容的淺層,必須引導學生從詩句語言的運用、表達上提出問題。千錘百煉的詩眼、千古傳頌的佳句、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都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發現、細細品味。

二、語言的品味必須伴隨着大量的誦讀、細細的品讀。

古詩詞的誦讀、吟誦,有別於一般課文的朗讀。一些古詩詞教學讀的量也很多,但就是讀不出味道來。關鍵在於對詩句的誦讀缺乏必要的引導,把誦讀和語言的品味、情感的薰陶割裂開來。讀詩先讀題,品詩先品題。一些成功的課例都是伴隨着大量的誦讀,學生加深了對詩的語言、意境、情感的感悟。

三、教師的示範誦讀,是對語言品味的導向。

重新認識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示範誦讀的功能。學生對語言的品味,通過教師的範讀,領會、感悟、傳神。

教師重視範讀,而且讀的水平很高。聲情併成,既傳韻,傳達詩的韻味,又傳情,傳達詩的感情。有的一次又一次範讀,每次讀的目的不同,節奏、語感,情感的表達不同,或是鮮明對比,或是層層深化。既體現了教師的文化底蘊、語言藝術,也體現了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這就和一些教師的教學有所不同,比如有的以播放錄音代替範讀,有的吝惜到全程僅作一次範讀。這反映了教師沒有整體把握好詩詞教學的特點,沒有刻意去提高自己誦讀的水平。

在整個的打磨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自身古詩功底的欠缺,這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語言的貧乏。因此,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應該加強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成熟的駕馭課堂,帶孩子們走入古詩所描繪的詩情畫意之中。

《雷鋒叔叔,你在哪裏》反思總結 篇13

《我們吃什麼》是大象版四年級科學的第一課。課文主要由“記錄食物”與“給食物分類”兩個主要活動構成。

作爲一個單元的起始課,該如何把握教學內容和確定教學目標?本節課包括“記錄食物”與“給食物分類”這兩個活動,兩個活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前者爲後者做準備,後者對前者進行整理。從教學內容來看,本節課需要學生了解一天的食物,並對我們的食物進行分類。

分 類是學生在關注食物中自然而然採用的方法,而本堂課也確實是學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分類,因此分類的要求不必要太高,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發現分類的問題所在,讓學生感受到分類標準的確定意義很大,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對我們的食物進行簡單的分類,以便我們更好地關注我們的食物,爲後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