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2W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精選21篇)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後,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爲什麼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裏。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裏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後怎樣想的?最後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彷彿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說不好。爲什麼?郝子龍馬上站起來說: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說到這裏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鬆。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麼畫得這麼像時,好多孩子都說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在奶奶家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明白了鴨子爲什麼會在水裏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麼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學in生說:眼前一亮,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爲什麼要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胡從政:“老師我知道他爲什麼找的是粗木棍?因爲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爲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最後,爲什麼稱這個工具爲“櫓板”?學生說得更是精彩。鍾文昊:人們爲了時刻想着發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明的。太好了,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明了什麼嗎?孩子們小手紛紛舉起,他們情不自禁喊出來:傘、鉅、雲梯、刨子等等。當我問他們怎麼知道的時,他們有的說從課外書上,有的說是從網上,有的說是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的。我真爲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叫好。最後我又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下節課我們來交流。看得出他們是喜歡這樣的作業。

回想這節課的得失,遺憾的是讀書還少,給孩子的機會還是不能照顧到學習較差的學生。這是我以後應該注意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爲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2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3課。故事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創造發明家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請楚,我立足於利用朗讀、觀察、動手操作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一、緊扣字詞,理解文本

第二課時複習,我設計了兩道選字填空題,讓學生進行同音異形、形似字的比較,並學會使用。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緊扣"十分吃力"、"滿頭大汗",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滿頭大汗",從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撐船的辛苦,又讓學生體會到隱含的魯班的要發明“櫓板”的原因。第二自然段我緊扣魯班的動作"兩眼盯着","默默地想",讓一個孩子上臺來做"兩眼盯着"的動作,幫助孩子理解“兩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看着一個地方。在講解鴨子撥水時,讓學生抓住"往後撥水,身子向前"來明白鴨子撥水的輕快,第四小節抓住“眼睛一亮”再現魯班思考的過程。

二、利用倒敘、抓重點段

課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爲了能抓住重點我並沒有採用學生習慣的順序學習的思路。我採用倒敘的方法:

1、複習第一自然段後提出魯班最終有沒有想出好辦法,設計出省力的工具?這個工具叫什麼?學生自然會想到到課文的最後去找答案。並給這樣的答案:想出好辦法,這個工具叫“櫓板”。

2、我接着提出魯班設計的“櫓板”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學生在理解第4自然段的基礎上通過讀、說(先……然後……再……)做等 手段認識“櫓板”的樣子、體驗魯班製作的過程。(強調製作與創作的區別)。

3、我再提出魯班爲什麼要把“櫓板”做成這個樣子。第三小節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裏我重點抓着“撥”體會魯班將“櫓板”製作磯成鴨爪樣子的原因。

三,通過表演、製作解讀文本,化難爲易

第三自然段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後邊說邊示範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着讓學生走入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那羣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並起來會遊得更快些(撥與劃的區別),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着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遊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麼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製作過程。接着我又安排了讓學生動手製作“櫓板”。力力求通過動手讓學生記憶“櫓板”的形狀,體會製作過程,激發學生去動手製作、創作的興趣。

四,狠抓字詞,讀中感悟

朗讀教學是貫穿始終的,一開始讓學生通過看圖片讀出老艄公的累,通過朗讀感受魯班在想辦法,通過朗讀感受魯班的"眼睛一亮",想出了辦法,通過朗讀感受一個"嗬"字,體會老艄公搖櫓的輕鬆。

五,創設情境,線索清晰

全文抓住魯班的看——想——看——做展開,在講解文本中,我在每個小節的過渡時都抓住了這條線索,循循善誘,層層推進,最後到“做”,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對於字的教學只設計了教學“忽”和“安”兩個字,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練習量的不足,沒有很好的鞏固過程。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3

《魯班和櫓板》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創造發明家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請楚,我立足於利用朗讀、觀察、動手操作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一、利用插圖認識櫓板

認識櫓板首先肯定是從課文中的插圖開始的,我利用插圖讓學生看看櫓板,而後從櫓板遷移到老艄公的表情,猜猜用這樣的櫓板來搖船輕鬆嗎?孩子們都可以從圖上看出用櫓板搖船省力多了!我就要求孩子找出課文寫船走得快的句子進行朗讀。

二、關鍵詞語品讀

在這之前,老艄公並沒有這麼輕鬆的,他用什麼搖船呢?搖得結果與現在比一比,怎麼樣呢?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讀讀。學生又進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抓住“十分吃力”“滿頭大汗”這兩個詞語來體會老艄公的累。魯班的愛動腦的習慣我是從兩個詞語來體會的,“盯着”“出神”通過這兩個詞語的表演與舉例,告訴學生只有動腦筋思考纔會學好知識,纔會有新創造。從“出神”再引出“眼睛一亮”,讓學生懂得是什麼東西讓魯班有了新的想法,有了新的發明的,學生很自然就想到了是鴨子幫了魯班的忙。

三、通過表演、化難爲易

第三自然段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後邊說邊示範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着讓學生走入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那羣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並起來會遊得更快些(撥與劃的區別),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着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遊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我接着提出魯班設計的“櫓板”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學生在理解第4自然段的基礎上通過讀、說(先……然後……再……)做等手段認識“櫓板”的樣子、體驗魯班製作的過程。(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麼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製作過程。接着我又安排了讓學生動手製作“櫓板”。力力求通過動手讓學生記憶“櫓板”的形狀,體會製作過程,激發學生去動手製作、創作的興趣。我再提出魯班爲什麼要把“櫓板”做成這個樣子。第三小節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裏我重點抓着“撥”體會魯班將“櫓板”製作磯成鴨爪樣子的原因。

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每一課時都應有寫字教學,因此我在教學生字時儘量注意做到加強板書示範,端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加強基本筆畫教學,指導運筆。採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寫字的積極性。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今後還須多多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4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一、緊扣字詞,理解文本

複習時,我設計了兩道填充題,讓學生填出帶拼音的字,並讀通句子,這樣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7個生字,又回顧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緊扣“十分吃力”、“滿頭大汗”,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滿頭大汗”,從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撐船的辛苦,爲下文魯班的“想”作鋪墊。第二自然段我緊扣魯班的動作“兩眼盯着”,“默默地想”,讓一個孩子上臺來做“兩眼盯着”的動作,幫助孩子理解“兩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看着一個地方。在講解鴨子撥水時,讓學生抓住“往後撥水,身子向前”來明白鴨子撥水的輕快,第四小節抓住“眼睛一亮”再現魯班思考的過程。

二、演讀重點段

課文的第三小節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一小節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後邊說邊示範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着讓學生走入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那羣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並起來會遊得更快些,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着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遊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三、通過視頻解讀文本,化難爲易

課文的第4小節是全文的重點。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麼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視頻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製作過程。

另外,用“竹篙撐船“的吃力和用“櫓板搖船“的輕鬆學生不易理解,這兩種場景學生在生活中幾乎沒有見過,同樣通過視頻的演示,學生也能輕而易舉地明白兩種行船工具的好與次了。

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對於字的教學只設計了教學“忽”和“安”兩個字,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爲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5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3課。故事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創造發明家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請楚,我立足於利用朗讀、觀察、動手操作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一、緊扣字詞,理解文本

第二課時複習,我設計了兩道選字填空題,讓學生進行同音異形、形似字的比較,並學會使用。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緊扣"十分吃力"、"滿頭大汗",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滿頭大汗",從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撐船的辛苦,又讓學生體會到隱含的魯班的要發明“櫓板”的原因。第二自然段我緊扣魯班的動作"兩眼盯着","默默地想",讓一個孩子上臺來做"兩眼盯着"的動作,幫助孩子理解“兩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看着一個地方。在講解鴨子撥水時,讓學生抓住"往後撥水,身子向前"來明白鴨子撥水的輕快,第四小節抓住“眼睛一亮”再現魯班思考的過程。

二、利用倒敘、抓重點段

課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爲了能抓住重點我並沒有採用學生習慣的順序學習的思路。我採用倒敘的方法:

1、複習第一自然段後提出魯班最終有沒有想出好辦法,設計出省力的工具?這個工具叫什麼?學生自然會想到到課文的最後去找答案。並給這樣的答案:想出好辦法,這個工具叫“櫓板”。

2、我接着提出魯班設計的“櫓板”是什麼樣子,你知道嗎?學生在理解第4自然段的基礎上通過讀、說(先……然後……再……)做等 手段認識“櫓板”的樣子、體驗魯班製作的過程。(強調製作與創作的區別)。

3、我再提出魯班爲什麼要把“櫓板”做成這個樣子。第三小節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裏我重點抓着“撥”體會魯班將“櫓板”製作磯成鴨爪樣子的原因。

三,通過表演、製作解讀文本,化難爲易

第三自然段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後邊說邊示範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着讓學生走入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那羣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並起來會遊得更快些(撥與劃的區別),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着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遊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麼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製作過程。接着我又安排了讓學生動手製作“櫓板”。力力求通過動手讓學生記憶“櫓板”的形狀,體會製作過程,激發學生去動手製作、創作的興趣。

四,狠抓字詞,讀中感悟

朗讀教學是貫穿始終的,一開始讓學生通過看圖片讀出老艄公的累,通過朗讀感受魯班在想辦法,通過朗讀感受魯班的"眼睛一亮",想出了辦法,通過朗讀感受一個"嗬"字,體會老艄公搖櫓的輕鬆。

五,創設情境,線索清晰

全文抓住魯班的看——想——看——做展開,在講解文本中,我在每個小節的過渡時都抓住了這條線索,循循善誘,層層推進,最後到“做”,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對於字的教學只設計了教學“忽”和“安”兩個字,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同時練習量的不足,沒有很好的鞏固過程。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6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22課。它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你讀過課題,分析記憶完“魯”和“櫓”後,我問學生:通過課下的初讀課文,你知道魯班爲什麼要發明櫓板嗎?學生很快找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這樣很自然把學生帶進課文第一自然裏。講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提問:你從哪裏看出老艄公很吃力?學生找到了關鍵詞“滿頭大汗”,接着,讓學生想象老艄公吃力的樣子和魯班看到後怎樣想的?最後指導讀好這段話。學生們把十分吃力和滿頭大汗讀得特別到位。從他們的朗讀中讓我彷彿看到了吃力搖船的老艄公。

在處理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是抓住了“盯”這個字,我先把“盯”換成了“看”,讓學生把看放在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樣嗎?學生都說不好。爲什麼?郝子龍馬上站起來說:盯是眼睛不眨地看着,看眼睛可以眨一眨。多好的回答,說到這裏還要老師講嗎。在指導朗讀時就感覺特別省力。

第三自然段主要是抓住兩個象聲詞和“輕快”來理解鴨子滑行的輕鬆。在這段中我沒有講,把時間全給了學生,我讓他們動手畫一畫鴨子的腳蹼,本想生在城市的孩子沒見過鴨子,能畫出來嗎?出乎我意料的而是,大多數孩子都畫得非常像。當問他們怎麼畫得這麼像時,好多孩子都說在電視上看過,在書上看過,在奶奶家看過……就這樣不講他們明白了鴨子爲什麼會在水裏輕快地滑行。進而朗讀這段,讀得特別生動。

當學習到第四自然段,“出神”這個此難住了孩子們,沒有一個回答的。我引導他們想象生活中對你感興趣的事物,你看得怎樣?有個學生叫起來:入迷。魯班在“出神”,那他此時在看什麼呢?再回到前文,他又會想些什麼呢?學in生說:眼前一亮,說明他想出辦法了。我因勢利導問:“爲什麼要馬上去做?”田炎生:他怕忘記了,想趕快試試行不行?”胡從政:“老師我知道他爲什麼找的是粗木棍?因爲細的會斷,也不好修成鴨子腳蹼的的形狀。” 是呀,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的,作爲老師的我們應鼓勵他們大膽想象。

最後,爲什麼稱這個工具爲“櫓板”?學生說得更是精彩。鍾文昊:人們爲了時刻想着發明它的人,所以起了和人的名字同音的字來命名。這樣讓不知道的人們都能知道這個工具是魯班發明的。太好了,教室裏立刻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學完了全文,我問他們,你還知道魯班發明了什麼嗎?孩子們小手紛紛舉起,他們情不自禁喊出來:傘、鉅、雲梯、刨子等等。當我問他們怎麼知道的時,他們有的說從課外書上,有的說是從網上,有的說是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的。我真爲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叫好。最後我又留給他們一個小小的作業,課下收集有關魯班的故事,下節課我們來交流。看得出他們是喜歡這樣的作業。

回想這節課的得失,遺憾的是讀書還少,給孩子的機會還是不能照顧到學習較差的學生。這是我以後應該注意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爲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7

《魯班和櫓板》是一篇傳說故事,講的是魯班根據鴨子的腳發明櫓板的過程。爲了讓孩子們更清晰地瞭解發明的整個過程,我採用了簡筆畫的方式:

一、先畫腳蹼,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感受了老艄公撐船吃力的基礎上,我和孩子們一起朗讀課文,一起體會魯班的困惑。學習第三自然段,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圖,並結合生活記憶,想想鴨子的腳蹼的特點,通過交流,我在黑板上畫下了鴨子的腳蹼。隨着腳蹼的成型,孩子們的嘴裏發出了“呀”的聲音,顯然覺得很有趣。畫好了腳蹼,我帶領着孩子們學着鴨子的樣子一起用腳蹼進行划水,感受鴨子游水的輕快。

二、在腳蹼外圍畫上櫓板的樣子,清晰記住櫓板的成形過程

學習第四自然段,先讓孩子們讀課文,瞭解櫓板的整個形成過程。還是採用簡筆畫的方式,讓孩子們更清晰地記住櫓板的樣子,並記住它的成形過程。重點出示句子: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圓形,就像鴨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鴨子的腳蹼。先讀,再一邊讀一邊在起先的鴨子腳的外圍慢慢畫櫓板的樣子。隨着櫓板樣子的出現,孩子們的眼睛發亮,他們說:好像啊!我問:像什麼?他們齊聲說:像鴨子的腳。接着,我們又反覆朗讀着出示的那句話,記着櫓板的樣子。

《魯班和櫓板》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這篇課文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也沒有優美的意境,學生對這樣的文章一般都不太感興趣。但這樣的文章最能培養學生靜思默想的好習慣,我們教師一定要好好把握。

魯班如何發明了櫓板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讓學生仔細閱讀第3、4自然段,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髮現好詞好句:“出神地”、“忽然眼睛一亮”、“馬上找來”,然後讓學生做動作,發揮想象,身臨其境地體會魯班愛觀察、善聯想、能創造的美好品質。接着我再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可以邊讀邊看圖,藉助插圖讀懂課文;可以讀讀課文,再動手畫畫魯班發明的櫓板,也可以用橡皮泥捏一捏;可以同桌互當講解員,以講解介紹的方式來讀課文……充分解放學生的雙手與大腦,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邊讀邊動手,這樣學生在寬鬆、民主、合作的空間裏,帶着好奇心自主探究,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學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拓展,由課堂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1.魯班是一名能工巧匠,收集一些有關他的資料,爲大家講一講有關他的故事。2.魯班受鴨掌的啓示發明了櫓板,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動物的啓示而製造出來的嗎?可以去查查資料,問問爸爸媽媽。適當滲透少許仿生學的知識,打通課內外、學科間的界限,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發展。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8

《魯班和櫓板》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魯班受鴨子游泳的啓示而發明櫓板的故事,課文敘事具體明白,通過朗讀要讓學生感受到魯班愛觀察、勤思考,能創造的優秀品質。

一、緊扣字詞,理解文本

複習時,我設計了兩道填充題,讓學生填出帶拼音的字,並讀通句子,這樣既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7個生字,又回顧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緊扣“十分吃力”、“滿頭大汗”,讓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滿頭大汗”,從而感受老艄公用竹篙撐船的辛苦,爲下文魯班的“想”作鋪墊。第二自然段我緊扣魯班的動作“兩眼盯着”,“默默地想”,讓一個孩子上臺來做“兩眼盯着”的動作,幫助孩子理解“兩眼盯着”就是眼睛一動也不動地看着一個地方。在講解鴨子撥水時,讓學生抓住“往後撥水,身子向前”來明白鴨子撥水的輕快,第四小節抓住“眼睛一亮”再現魯班思考的過程。

二、演讀重點段

課文的第三小節講鴨子在水中用腳蹼撥水的樣子,是魯班發明櫓板的關鍵之處,這一小節我先用圖片讓學生認識鴨子的“腳蹼”,然後邊說邊示範鴨子腳蹼撥水的樣子,接着讓學生走入情境:“現在你們就是那羣小鴨子,你們的手就是腳蹼,快來撥水吧!”學生用手做撥水的樣子,同時提醒學生把手並起來會遊得更快些,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接着提高難度,請學生帶上表情,加上動作來讀這一小節,一次,兩次……學生的情緒高漲,在遊戲中將文本的朗讀提高到了一個層次。

三、通過視頻解讀文本,化難爲易

課文的第4小節是全文的重點。魯班看到鴨子用腳蹼撥水那麼輕快,“眼睛一亮,馬上找來一根粗木棍”,做櫓板的過程用視頻動畫的形式放出來,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明白了櫓板的製作過程。

另外,用“竹篙撐船“的吃力和用“櫓板搖船“的輕鬆學生不易理解,這兩種場景學生在生活中幾乎沒有見過,同樣通過視頻的演示,學生也能輕而易舉地明白兩種行船工具的好與次了。

當然,在教學中仍有許多不足,對於字的教學只設計了教學“忽”和“安”兩個字,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時刻以《課標》爲基準,研讀教材,備透學生,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用在每一節課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接受知識。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9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略讀課文《別餓壞了這匹馬》,這篇課文是我們通過集體備課後我按照要求上的一節課。教師完全放手,整節課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其實這種說法和做法大綱一直是這樣要求的,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卻不多。課前我總結了前一篇課文的學習方法,然後對學生說假如你是一名老師,你要讓學生弄懂哪些問題。怎麼才能讓他們弄懂。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然後分小組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小組相互提問解答,把不能解答的問題由小組長寫在紙上,然後集體來討論。

前面幾個環節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討論的也很激烈,自己解決了不少問題。看着學生在書上的批註,我感到很滿意。可出現的問題是在集體討論上,一個學生提出了不解的問題,有同學幫他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我充當了不光榮的“第三者”橫擦一腳,學生的鼻子又被我牽着走。

學生回答後,我又引着他們回答,沒有真正的放開,沒能達到集體備課時要求的個目標,效果。課後,我們年級組的成員在一起討論、反思,他們告訴我,我的引導要讓學生來問答,學生問,學生答,讓他們思考,交流,甚至是爭辯,最後得出結論。而不是我去引導問答,我就缺少了這樣一個一問一答個過程,所以課堂少了那麼一點光環。是啊,這樣的課堂才真正是學生的課堂,才真正的是自然生成的課堂,充分發揮了互助小組的作用,讓學生學會合作.雖有遺憾,但也有讓我感到得意之處。在課文的最後,我認爲進行小練筆的時機已經到了,我接着學生的話,讓學生續寫了一個場景,引:小作者扭頭衝了出來,偎在殘疾青年輪椅邊,他沒有哭,他在想_______,______。“情動”而“辭發”,在短短五分鐘內,學生髮自內心的話語非常非常的感人,當場讓幾位學生讀了他的小筆,集體幫他們修改,效果很好。

夜已深了,我打了個哈欠,睡吧!明天要用十二分熱情迎接如花的笑臉。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0

“立方根”的知識結構與“平方根”的知識結構相似,因此,利用遷移類比進行本課的教學,課堂的生成和預設基本一樣,而且還超出了預設的學習內容。

複習了平方根的定義、表示方法、開平方的意義、平方運算和開平方的關係,正數負數和零的平方根的特徵,由學生的預習基礎,很快類比出本課的知識要點(立方根的定義、表示方法、開立方的意義、立方運算和開立方的關係,正數負數和零的平方根的特徵),教者此時總結出:開立方和開平方,都是我們現在學習的新的第六種運算,由這裏開二次方、開三次方,我們還可以進行知識的引伸,還將有什麼新的知識內容呢?學生協進學習,得到了開方運算、方根等知識,並且整體把握了加、減、乘、除、乘方、開方,相應的運算結果和、差、積、商、冪、方根。適當地進行這樣的引伸,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放手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受到預想以外的收穫,對於性質 ,瞿貝兒、錢澤宇等同學進行了文字表述:一個數的相反數的立方根等於這個數的立方根的相反數,同學們又總結爲:互爲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立方根互爲相反數。又有徐繆丹青結合自己的資料得出: , ,爲此在教者的讚賞下,同學們進行遷移得到平方根的重要性質: , ,後一個公式的歸納得到,薛瑞祥作了精彩的回答。

對於提升學習中的第8、9題的計算要求和錯誤分析是本課的難點,小組討論,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凡是不是最簡形式的數,在求它的平方根或立方根時,首先都得把它們化成最簡形式(包括帶分數化成假分數)”,陳銘、鄭睿傑、薛瑞祥、劉鵬程、石吳瑕、金培培和王震宇等同學在黑板上做了相應的訓練,全班同學進行了難點的突破。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1

在生字教學中,我利用詞語出示,開展自讀,指名讀,然後剩下單獨識的字,展開小組讀,開火車讀,齊讀等方式,鞏固生字的準確認讀;同時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學生方法多多,識記得興致高漲;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復現與鞏固,學生學得不亦樂乎。最後,讓學生將生字放回到課文中再次朗讀。整個生字教學過程,節奏緊湊,而且學生的熱情始終處於高漲狀態。

在這節課上,我安排學生學習寫“伸、休、甜、歌”這四個字,指導時,不是老師把要求強加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伸”和“休”的兩豎有什麼不同;左邊一豎和右邊的一豎有什麼特點;“甜”和“歌”寫的時候容易寫錯的地方是是什麼;每個字的關鍵筆畫是什麼。這樣細緻的寫字指導,會使學生寫字時有了目標和標準,寫出的字會漂亮得多。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2

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如果再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學習的過程就會變得更有吸引力。而在教學中使學生快樂的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尊重學生,給學生自己作主的空間。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自己發現問題,讓他們自己決定要研究的內容,根據自己的情趣、願望、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學生的內心迫切需要解決問題的願望就更強烈,學習便變得有樂趣。其次,學生的學習小組是自由組合的,也不反對單個學習,彙報時可以自由發問,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到學習中的寬鬆和愉悅,這爲學生的自主發展培置了適宜的土壤,在這種感受到心理安全的情況下,學生樂於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易於激發創新意識。如果說老師總是時時處處以自己的眼光從成人的角度干涉學生,強迫學生接受,學習活動則枯燥而缺乏動力,學習任務的完成就不能得到保證。

陶行知曾經這樣說:教什麼和怎麼教決不是凌空可以決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和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21世紀的教育,是更關注人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爲“老師圍着學生轉”,勇於成爲學生學習的服務者。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3

課文學完了。由於時間倉促,個人能力有限,語文素養不高,我個人的教學機智不足,教學中不能隨時根據學情調整教學思路、調整自己的語言,因此還是有許多有待商榷的加強的地方。

1、本節課教學以一個大問題貫穿課文的講解,即抓住了課文主要內容又將本課的重點呈現在學生面前。但主要問題的設置是以教師爲出發點設計的,而學生在實際閱讀過程中是在對陸龍捲和海龍捲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纔對龍捲風形成了“形態特異和氣勢狂暴威猛”的認識,而我在設計教學時正好和學生閱讀的過程是相反的,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就提出了用課文中的詞句概括龍捲風給你留下的印象的問題,這對於四年級學生有較大的難度。我想這個問題的設置安排在學生對陸龍捲和海龍捲有了感性認識和體驗的基礎上,也就是在對第三四自然段學完的基礎上再提出這個問題,學生就很快找到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概括龍捲風特點的詞語了,而這個體驗是學生自己讀出來的,不是作者和老師告訴他的,這樣的過程纔是學生自己學習與體驗的過程。

2、本文是一篇介紹龍捲風的常識性說明文,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運用的說明方法。本文中使用了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比較等說明方法。在本節課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體會了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這三種說明方法,而比較的說明方法忽視了,這與教師備課不充分有關。對課文中海龍捲使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來體現海龍捲的強大威猛的特點的處理,光憑學生強調讀出數字,而學生對於一千米、直徑二百米等概念並不清楚,教師只是單純強調朗讀技巧,而學生並沒有深刻的體驗,學生的朗讀是沒有內心真實感受的。我想教師在教學時如果對這段內容做精心設計,爲學生創設聯繫生活的場景,來體驗海龍捲的高大威猛,學生內心有了體驗就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3、學生在部分段落中的體驗不夠深刻,如第五自然段“根據1953年一個把高壓電線鋼塔摧毀的‘記錄’估算,旋轉的速度超過了每小時六百千米”的體驗不夠深刻,雖然學生們抓住了鋼塔的材料構成和時速六百千米,但學生對於六百千米沒有感性認識,因此雖然發言的學生比較多,但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句話,學完課文談感受時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而對於“不斷地摧毀建築物”這一句,學生沒能聯繫生活實際談出自己的體驗,而教師也忽略了這一點。

4、時間分配不夠合理,課堂調控不合理,如有關龍捲風的視頻資料準備不充分,播放的時間比較長,佔用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因此致使課堂延長了十多分鐘。

5、學生的朗讀訓練有待加強,朗讀水平有待提高。

6、教態不夠自然大方, 肢體語言過多,有點忸怩,教師的語言缺乏感染力,對學生的關注不夠。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4

這節課我上的是50米跑,對於其他項目來說跑步是一項比較枯燥的項目,但是也最能體現出個人的身體素質,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學習加速跑技術動作,做到上下肢相互協調,大腿積極上擡、前擺,小腿積極下壓、蹬地,前腳掌着地,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跑出最快的速度,

50米跑教學反思。在遊戲階段,通過迎面接力這個遊戲,讓學生體會一下自己跑的速度,重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嚴格遵守遊戲規則的品質。

這節課孩子們表現的非常好,都能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在排隊跑步時同學們非常有序,在起跑線的起跑姿勢也正確,能達到相互協助的效果。本節課,我採用教師講解、示範等教學方法,練習時採用叫數字教學法,讓學生跑出,這樣既保證了學生能夠集中精神,又練習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在練習負荷安排上,以中等強度的負荷爲主,讓學生感覺不是很累,能夠完成練習。這種方法很好,學生們基本上都完成了自己的課上任務。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5

10月2日上午在湛張國小聽了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風娃娃》,文章語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實驗國小王老師採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變換不同的教學手段,抓住重點字詞和句子訓練來完成這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學有所得。

1、紮實做好字詞鞏固,爲讀好課文打好基礎。

王老師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在學習課文內容同時,把生字不經意間穿插進去。鞏固字詞。把學生容易讀錯和難讀的字詞製成卡片,通過學生“帶讀”的方式在全班進行識記,同學們表現得很積極紛紛舉手,不但讀音準確,聲音也很宏亮,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己鑽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學課文時,望老師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風娃娃做了那幾件事,通過閱讀課文,學生很快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並能用三個字準確的概括每一件事,接着用“風娃娃爲什麼吹,是怎樣吹的”這一問題引領學生學習,使學生每一部分都有章可循。

最後王老師挖掘文本的空白處,進行想想說話。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圍繞“風娃娃幫人們做事,人們爲什麼要責怪他?”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接着讓學生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麼呢?”目的是讓孩子說說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培養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6

《一個蘋果》是北師大版第九冊《水》單元的一片講讀課文,文章記敘了在抗美援朝時期,八位志願軍戰士在防炮洞裏,儘管乾渴得厲害,卻捨不得吃完一個蘋果的故事。

在教學中我抓住情感主線,通過反覆品味語言,讓學生通過讀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我注意了教學過程的預設及解決措施,讓學生披文入境,情滿課堂。

一、把時間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

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努力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剛開始我講了上甘嶺戰役中我軍遇到的最大困難——給養供應不足,尤其缺水。讓學生走進當時的情景中,體會到當時條件的艱苦,爲後面理解戰友間的情誼做好了基奠。

在教學中把時間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感悟,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倡導者。在教學中緊緊抓住每一個戰士都非常需要這一個蘋果,但是每一個人都在推讓這一個蘋果,通過這樣的對比,來體會到戰友間的情誼。所以,一開始,我就設置了一個問題“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戰士們非常需要這個蘋果?誰最需要?”戰士們儘管自己很乾渴,卻一直推讓。有了這樣的對比,就能很好地理解戰友間的推讓是一種怎樣的情誼,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爲什麼每一個戰士都被感動了。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通過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激發學生的情感。描寫戰士口渴的句子。找到八個戰士需要蘋果也很想吃這個蘋果的理由,如果不深入到戰士們心中去用心體味,學生的情感得不到昇華,還是不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我又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引導學生品讀描寫戰士極其乾渴的語句。比如“……已經幾天沒喝過一口水……我的喉嚨早就幹得煙熏火燎似的。”“他的嘴脣乾得裂了好幾道口子,臉上掛滿了灰塵,深陷在黑色眼眶裏的兩隻眼睛佈滿了血絲。”“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脣乾得發紫。”……在品讀中,學生們感受到了戰友間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深情厚意。

2 .抓住重點段落,昇華情感

課文的最後一段是全文的高潮,直接點明瞭課文發中心。我設計這樣的問題“爲什麼說迸出的是幸福的淚花?又爲什麼說迸出的是驕傲的淚花?”學生體會後沒有過多的講解,而是通過有感情配樂朗讀這一段,昇華了感情。

當然,這一節課也存在以下問題:

教師的教學機智,課堂應變能力要加強。如在處理蘋果傳遞過程中有的課件與學生的回答有差距是,有些忙亂。這是課前備學生不夠造成的,課堂應變機智有待提高。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7

一直記掛在心頭的公開課終於落下帷幕,對比之前的課,感覺現在的腦袋倒是清醒許多,《學步》是著名散文家趙麗宏先生描述自己的兒子在學步過程中摔跤、跌倒、爬起來繼續跌跌撞撞學路的散文,以寄託他對兒子未來能夠走好人生之路的期望。

散文,本身形散而神不散,不好把握,如何擺脫“教課文”的怪圈,實現“教語文”,教給學生品悟散文中寄語的方法呢?

之後,在不斷的反思中,我確定教學環節,反思我的教學,做得好有以下幾點:

1. 能巧妙抓住文眼,利用漢字‘步’字理的演變方法,學生了解字的演變由來,不易錯字;

2. 預習單中,能將文中出現的詞語歸類巧妙安排,爲下個環節概括主要內容做鋪墊;

3. 引導學生多次品悟父母親心情的語句,感受爲人父母對子女的那份愛與期望。

4. 第一課時的教學,帶領學生品悟到散文的語言凝練美,及寄語的基本特點。

不足的是:

1. 遺憾的是與學生概括完主要內容後,未引導學生理清文中的線索,線索不明;

2. 課文的朗讀指導,過於枯燥,缺乏層層遞進式的引導,近乎應加強這方面的修養;

3.這堂課的出發點,是課例驗證我們本學期的教研組主題研討——關注文體,落實語用;但不足的是此次的語言文字訓練過於少,爲真正落實,時間的調控、把握上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8

語文是一門內蘊豐富、審美趣味很強的學科,上好語文課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初讀課文《草蟲的村落》就覺得有趣,草叢是村落,甲蟲是村民,還有遊俠,遠方親戚,音樂家,工程師……多麼奇妙的想象,多麼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這篇文章學生也一定會喜歡。果然,大概學生天生對小蟲感興趣,閱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充滿了熱情,也追隨着作者的目光進行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感受到了草蟲的生活以及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整個課堂激情涌動,現擷取幾個片段,細品一二:

一、抓住關鍵詞,享受樂趣

在解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有的學生抓住“又”字說作者肯定經常這樣來觀察草蟲;有的學生抓住“躺”說作者看似悠閒,其實在動腦筋;有的說在靜謐中觀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愜意。於是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樣地躺着,姿勢會有哪些。學生就展開了想象,有的說躺成一個“大”字;有的說手託着頭,翹着二郎腿;有的說嘴裏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說趴在地上,託着下巴,翹着小腿……在學生的說中,發現他們真的彷彿就是作者,彷彿也就在草叢中,看喜歡的小草蟲。

二、抓住重點句,展開想象

在課堂上,我抓住了三處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它們互相在傾訴些什麼?“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隻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啓發想象,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什麼?第九自然段:“我看見了許多許多……”發揮想象,“我”還會看到什麼?讀了這篇課文的孩子們,我想沒有一個會對這些問題不感興趣。很快地,他們的興趣、想象力被激發,紛紛呈現精彩絕倫的回答。在創設這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下,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情朗讀中,以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我想,這樣要比把文章切成幾塊拋給學生好得多。當然,這想象是不能脫離文本的,在想象時,還要學生品味作者怎樣描寫,如何表達,你能不能學學作者,把自己的想象生動地說一說?這樣,也把體會各種修辭的妙處結合起來而不會顯得空洞了。這些想象自然而然地起到以讀悟情,以想品情,以情激情的作用。學生讀在其中、感在其中、悟在其中並樂在其中,對課文的感受深了,讀起來自 然就有“情”有“意”了。也許,這纔是孩子們眼中的“草蟲的村落”。在文章後半部分,作者寫到:“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於是問學生,作者在這村落裏還可能看到哪些村民呢?他們有什麼職業,都在幹什麼呢?可以仿照課文的寫法,像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寫一寫你可能看到的一種或兩種小蟲。 由於前面感悟的到位,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厚,他們紛紛拿出筆和紙開始寫,後來的小練筆都還不錯。

這課堂小練筆,在學生感悟文字,體悟寫法的基礎上進行,對學生沒有一點負擔,反而是輕鬆上陣,一蹴而就。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加上自己練筆,知道了動物、小蟲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愛人,也有可愛的一面,也有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從而增強了閱讀的興趣,感受到語言的美麗,對學習文章的表達也更感興趣。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19

我非常喜歡這首歌曲,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教學中,教學以“愛”爲主線貫穿了整個課堂。課的一開始設計了一個矇眼遊戲,讓學生感受了看不到東西是非常痛苦的,而盲人就整天生活在這樣的黑暗世界裏,我們要關愛身邊的盲人。我在設計教案時,通過“看”,“聽”,“唱”,“感受”四塊內容層層推進,意圖讓學生在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愛”的主題。在學唱新歌曲一開始我以舞蹈《千手觀音》導入,告訴他們,這羣聾啞人他們們在無聲的世界裏,居然能伴隨着音樂,跳得那麼整齊、那麼富有韻味。可見他們是以怎樣的毅力來克服自身的障礙,她們超越自我的人格魅力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殘疾人的身殘志堅的頑強鬥志。

接着由學生傾聽《愛的人間》、及觀看張海迪阿姨的照片,然後直接進入歌曲教學,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了歌曲的情緒以及心存感激的那份情懷,在教學歌曲的過程中,我採用了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歌曲的情緒發展。學生通過自己的演唱來感受的,顯得那麼的真實有效。整個課堂一直處於感激與大愛的氛圍當中,就是在課快結束時,由於《千手觀音》的舞蹈太長了,時間沒有處理好,所以導致後面的手語都沒能表演,這一點我覺得這節課挺遺憾的。另外,由於自身的緊張感覺在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我的語速有點快,在加上教案沒能很好的背出來,同學們的情緒沒有能夠充分地調動出來了。由於時間沒有處理好,所以有極個別的在歌詞第二段的“我在愛的人間長大”這一句中沒有掌握好附點的節奏。在讓學生欣賞張海迪阿姨照片這一處,如果能加入更多的讓學生自己說出來的一些感人的愛的事蹟也許效果會更好些,學生也就不會那麼死板。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20

我以“教學生學會並且會學”爲本,引導學生藉助語文教材和《詞語手冊》上的註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半堂課後,我發現學生確實老練了許多,他們饒有興趣地和同學探討古文的深層意思,而且搖頭晃腦地朗讀,或是文縐縐地細讀,給你一種返古的感覺。隨着入情入境地流朗讀、品味,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

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楊氏之子的應答妙在何處?有學生馬上輕鬆地作了解答:楊氏之子也順着孔君平的思路,巧妙地用姓氏作答。這就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當然,還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學生一下子歸納不出來,於是我把“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與“孔雀是夫子家禽”進行了對比,學生也較快地體會出了楊氏之子語言的婉轉,表現出了應有的禮貌。

教學完這篇文章後,我找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於今後的教學,很有幫助。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 篇21

本節課我以學生爲主體,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使用教材,注意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並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自我感覺還是很不錯的。但靜心思考,本節課尚有不盡人意的地方。現對本節課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的幾點成功與不足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課題引入較自然

因爲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線段長度的比較》方法,所以上課時我就先在黑板上畫了一個三角形,然後讓學生比較三邊的大小,因爲有了上節的基礎,學生能很快的比較出三條線段的大小。緊接着我又提出:我還想知道三個角的大小關係,怎樣比較這三個角的大小呢?這樣就很自然的引入了本課課題。

2、多次運用類比思想

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有線段大小比較做鋪墊,角的大小比較方法學生理解得很好;由於對線段和差符號語言強調得很到位,學生 在真正明確了線段和差的意義的基礎上,模仿來說角的和差語言,自然順理成章,不成問題;聯繫線段中點定義,學生很好理解了角的平分線概念。然後,模仿線段中點的符號語言,得出角的平分線符號語言。

3、運用電化教學

教學設計中部分環節運用課件展示的益處很明顯,學生一目瞭然。如:疊合法的操作過程;畫一個角的角平分線兩種辦法;三角板拼畫角等,都起到了教學設計中預期的效果。

4、懶教師,勤學生

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懶”一些,學生應該“勤”一些。在講如何畫一個角的平分線時,由於課前已讓學生各自準備了一張半透明的紙,讓學生在上面任意畫一個角,然後自己摺疊,從而探索出摺疊法。還有在探索用一副三角板可拼出多少度的角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

二、不足之處:

(1)由於前面講解過細,導致一節課的四個目標只完成了三個。

(2)由於小組合作學習放不開,導致探究活動作用降低。

“三角板拼圖”,學生沒有預想的那麼積極,而且明顯對小組合作比較陌生,,且時間有點倉促,學生探索與展示的都不是很充分,好在課件彌補了不足,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較好地總結出了規律。

結合這節課暴露出的問題,我會做如下的改進:

1、引領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讓學生自學落到實處,真正解決自己自學能夠解決的問題。

2、教師先解釋一下線段中點符號語言中各線段含義,再讓學生得出角的平分線的一些符號語言。

總之,一堂課的教學,總會有收穫和遺憾的。我要在不斷的反思和總結中提高自己。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爲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積累經驗,以便儘快使自己成爲創新型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