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9W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1

《長相思》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的內容,體會詞人暗藏於詞中的無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讀詞。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古詩詞之美首先在於它的音律美,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優美動聽。所以學古詩詞必先朗誦。 教學《長相思》時,我設計了幾個環節:初讀詩,咬準字音,讀得字正腔圓;再讀詩,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感;三讀詩,讀出印象;四讀詩,讀出大意;五讀詩,讀出情;六讀詩,讀出境。

朗誦不應該只停留在形式多樣的示範讀、比賽讀、配樂讀、表演讀等淺層次上,而是要在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詩的語言美,在這種美的薰陶下發自內心的美美的朗誦,讓人陶醉的朗誦。

如“山一程,水一程” 寥寥數字,山高水遠,長途跋涉的孤寂無聊的軍旅生活如在眼前。又如,在讀出詞的大意時,我抓住作者“身在何處”與“心在何處”作爲突破點,體會到作者身與心分離的那種思鄉之情,而後,又讓學生在老師的範讀時想象作者故園的美好景象。一方面“身”在風雪交加的軍旅,另一方面“心”在溫馨的家園,鮮明的對比更加勾起作者的思鄉之情。此時讓學生有感情地去讀,就可謂“意到情成”了。

古人寫詩詞“貴在含蓄”“意在言外”。學《長相思》這首詞,從讀入手,披文入情,做到入情入境,體會詩人的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與詩人同喜同憂。我以適當的語言,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再配以壎曲,把學生帶入情境,然後讓學生反覆吟詠,逐漸拉近與詩人的情感距離。教學古詩詞,必定要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走近詩人,與詩人對話。

體會意境時,我運用了語言描述、配圖配樂吟誦等多種方法,誘發想像,讓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出生動鮮活的畫面,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培養自己獨特的感受能力,受到相應的情感及審美陶冶。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2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通過寫景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擡頭望月,想起家鄉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爲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家鄉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着一幅幅別緻幸福的場面。

有的說:“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繡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戴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說:“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羣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着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疆場的心聲。作者爲了壯志和理想,忍受着思鄉之苦,飽受着思想的孤獨和寂寞,着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3

1、本教學設計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情而來的。在教學中通過“讀、想、議、寫、吟”等行之有效且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詩意、體驗詩情、積累詩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興致勃勃地試着用不同的方式讀詩。從他們那興奮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們對詩歌的喜愛,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2、本節課我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情感。愛因斯坦說過:“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無限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學生儘快地走進文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受到心靈的震撼。本節課我運用畫面、朗讀、音樂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他們在描述自己的想象中切入詩句,談理解和感受,達到進一步理解詩句,體會詩情,走進詩心的目的。

3、都說語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載體,是人的精神家園,因此語文教育要重視精神的薰陶感染。本節課我就把對學生精神的薰陶感染放在重要位置,讀熟詩歌、感悟詩意最終都是爲了體悟詩情。這種薰陶感染不是強行灌輸,而是喚醒、激勵和鼓舞學生去自信地學、自主地學、自覺地學。

4、語文課中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融合體。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詩面的信息”來重構學生情感?讓學生如何更主動地走進古詩,與詩人共呼吸?是否還有更適合與學生對話的切入點?這是課後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4

《山谷中的謎底》講述了兩位旅行者看到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的奇異景象後得到人生啓發的故事。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勇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爲進。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在整個教學中,我以“讀”作爲貫穿整個教學的主線。注意課外延伸。力求“讀中感悟、導之以行”。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的空間。在教學中抓住以下兩點:

一、 感悟文本,突出重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具體的表現了雪松與積雪抗爭的傲然姿態。“反覆的積,反覆的彎,反覆的落,反覆的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在教學時,我以讀爲主線索,以讀促情,以悟促讀,以自讀、默讀、齊讀以及創設情境的引讀這多種形式的讀,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感受到雪松與積雪抗爭時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雪松那頑強抗爭的形象清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

二、導之以行,突破難點

文中的啓示比較難懂,也是本課的難點,我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突破難點:首先誘導學生身臨其境,與旅行者一道感同身受;其次引導學生感悟旅行者的話語,把握重點;然後通過《臥薪嚐膽》這則小故事讓學生具體感悟“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的含義,並留下鮮明的形象,深刻的印象;最後通過聯繫生活實際,通過課堂延伸體驗啓示,突破難點。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5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一位紮根海島的戰士,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捕捉小昆蟲,並將它們帶上海島來,給他們種植的蔬菜瓜果傳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來的是感動,戰士帶着昆蟲歸隊,大家對那個來之不易的瓜的愛,擴大開來,是對海島對祖國的愛,那樣的愛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着,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愛。

基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在連接語的提示下初步體會課文內容以後,再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作交流討論也就達到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也正是這麼想的:首先,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解決連接語中提出的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戰士爲什麼把昆蟲帶回寶石島?二是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起初,我的預設是,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後圍繞這些句子談出感受,讀出味道。可在課堂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幕:孩子們在交流小戰士把昆蟲帶回寶石島的原因時,就已經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戰士那愛海島、愛祖國的深情。如果此時的我再拘泥於教案,又把學生牽到談讀後感上來,未免有環節迂迴、降低學習效率之嫌。我靈機一動,順勢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既然有這麼多同學都談到小戰士愛海島、愛祖國,那肯定有你們特別充足的理由,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孩子們馬上在書上勾畫起相關句子來。尤其在討論交流第二自然段時,讓我感觸頗深,現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但願不會漏下孩子們那精彩的、引人入勝的思維碰撞的火花。

【課文內容】

小高在碼頭上有說有笑,這時候不吭聲了,緊閉着嘴脣,兩眼直髮愣。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裏緊緊地抱着一隻紙箱子。

【教學片斷】

生1:(讀完第二自然段,尤其把那個“緊緊”突出了一番)我感受到紙箱裏的昆蟲在小高(小戰士)心目中特別重要,小高才緊緊地抱着它。

──嗯,能通過關鍵詞去體會人物的品質,他在有意識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已經很不錯了。因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就是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生2:船在海浪中顛簸,他怕一不留神把紙盒子給簸掉了。

──也不錯呀,他還能聯繫上下文去體會,我已經有點揚揚自得了。

生3:他把紙箱子裏的昆蟲看得跟寶貝似的,生怕它跑了。

──她的回答可以說是情真意切,我也很滿意。

……

一下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在交流紙箱子裏的昆蟲在小高心目當中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你們都說得非常精彩,還有其它的發現嗎?

剛纔還很熱鬧的課堂一下子又趨於平靜了,有人在躍躍欲試,但更多的是在沉思。這班的孩子們在讀書的深度上確實還存在一些差距。

師:沒關係,如果你暫時還沒有什麼發現,我建議可以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我不想讓真理老是掌握在少數人身上,我一直期盼、嘗試讓更多的孩子去發現那埋在更深一層的美,這樣汲取起來纔會更有滋味、更有營養。

不久,舉手的人越來越多。

生4:我發現小高緊閉着嘴脣,兩眼直髮愣,他是暈船了,在暈船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去保護這紙箱子裏的昆蟲,我很佩服他。

──頓時,教室裏掌聲雷動,我會永遠記住他──劉欽──一個看問題總是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孩子。

生4繼續:老師,我就暈過船,那滋味真不好受,翻胃,想吐。

──他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似乎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我喜歡。

經他這麼一更形象的解釋,發言的人越來越多,有人還從後面的段落中找到了相關的句子作支撐,教室裏又活躍起來,一個邊防戰士愛島愛國的深情越來越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我帶頭爲孩子們的精彩表現鼓起掌來,可以想象他們對這一段的感情朗讀一定更爲精彩。

時間在流逝、課堂在繼續,精彩在繼續上演。這堂課,我一直感動着,爲課文裏小戰士的高尚品德而感動,更爲班上孩子們那特有的靈氣、那美麗的可愛而感動。我真的很慶幸自己沒有拘泥於教案,我也第一次這麼強烈地感受到,不拘泥於教案原來會如此精彩。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6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選取了讓學生自主質疑,然後圍繞疑點深入研讀課文,逐字逐句體會、尋找答案,最後熟讀成頌、昇華感情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課文,既體現語文課的教學特點,又切實有效地進行了思想教育,一舉兩得。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醜小鴨的種.種不幸遭遇,進而感受應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只要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幸福的生活必須會到來,並且能汲取課文的精神力量來鞭策自己的學習。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在課伊始,理解了課題,簡要學習了生字詞後,我便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請學生仔細品讀:“‘新來了一隻天鵝,一隻美麗的天鵝!’孩子們在湖邊叫起來。醜小鴨太高興了,他揚起翅膀,伸長脖子,從心底裏發出快樂的呼喊:‘我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幸福的一天!’”初讀之後,學生明白這是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興奮、喜悅的情緒。但深究下去,卻並不只是這麼簡單。醜小鴨爲什麼會有那樣的表現,爲什麼會發出快樂的呼喊他究竟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呢是什麼讓醜小鴨如此興奮、喜悅呢這些問題是打開文章思路的重要環節。於是我引導學生針對這段話提出些什麼問題。學生準確的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於是課堂的教學因疑而起,學生的探究熱情開始激發。

二、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課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時,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風浪,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問題和困難挑戰,就必須能獲得成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齊來解決這些問題,有沒有信心”這些話既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又暗中滲透了本文的精神——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學生在我的鼓勵下便開始分成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讀讀、劃劃、想想、議議,用心從課文中尋出問題的答案,爲後一環節的交流作準備。

三、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學生圍繞“醜小鴨爲什麼會發出快樂的呼喊他懷着怎樣的情緒”兩個問題,自己的發現和理解與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將不斷的深入體會醜小鴨所經歷的種.種不幸,而教師就在其中起點撥作用,引導學生更深透的領會文章的,進而產生對醜小鴨以前不幸遭遇的同情,在感情上與醜小鴨發生強烈的共鳴,爲下一步的昇華感情、明理導行埋下感情的伏筆。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課文學習完了,學生對醜小鴨的境遇已經具有了深深的同情,也爲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感到高興。這時,我順勢提問:“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就能很自然地說出要像醜小鴨那樣遇到困難不灰心,勇敢應對困難,這樣纔有好的結果。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把課文的精神融進學習領域:“是啊,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難,也就應像醜小鴨一樣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願這種精神能激勵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至此,課文學習與德育滲透已圓滿結束,課雖結,情猶存……

但是,本課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些許的遺憾,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7

今天下午吳主任給我評了我《泉水》一課,感覺學到了很多東西,於是便加上自己的一些想法,寫了這篇教學反思。憑或許這篇文章算不上什麼教學反思,只是“爲賦新詞強說愁”。這個形容也不貼切,應該說只是我在吳主任評課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篇類似反思的文章。但我真的很謝謝吳主任——我過去和現在的老師,這也許是“一日爲師,終生爲師”的最好例子。她讓我知道了很多上課和聽課應該注意的東西。

首先,她跟我說了我的課的一些優點。

1、環節環環相扣,前後呼應。特別是在理解從“衝”字體現出來的,泉水爲人們做事的歡快,急切心情上。首先是對比,然後讓學生從歌聲中體會心情,接着是填空,最後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心情說出來。教學層次感較強,以後再環節設計上要多用這樣着的方式。

2、教師語言比較有特色。吳主任用“淡然”來形容我的教學語言,其實我自己是不太覺得的。但以後我可以多向這方面發展。教學語言可以比較抒情,有文采,淡然的風格出現。她還讓我多看散文。晚上偶然發現家裏的書櫃裏有一本《朱自清散文全編》翻了一下,感覺裏面的文字確實是很抒情,但給人一種淡淡的感覺,猶如一杯清茶,食之無味卻令人回味無窮,口齒留香。這或許這就是讓我向詩意語言,詩意課堂的方面發展吧。

3、注意生成教育。在上課時,黃麗芳的爲人們做事一直都成第二聲,我叫了她幾遍,她還是錯,於是我讓敲琪教她讀,最後她終於讀好了。於是我藉此機會,過了一下爲這個多音字。其實在上課時我以爲這會是我課堂中的敗筆,沒想到卻成了亮點。吳主任還告訴了我更好的處理方法。在學生剛出現錯誤時就應該打住,幫助學生糾正過來,回頭再來檢查學生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在學生學好後,要注意表揚,給與他心裏的補償。比如讓他當小老師,教全班讀她剛學會的知識。

這種做法讓我想起前陣子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數學很差的女生,在一堂數學課上,老師因爲她一道題無法做出來,讓她受到了莫大的恥辱。而下一堂課是歷史課,歷史老師也讓她上黑板做一道體,她知道歷史老師是特地讓她上去做題的,因爲她的板書漂亮,因爲她歷史成績好,因爲她知道在數學課堂上發生的事情。雖然歷史老師什麼都沒有跟她說,但她的做法卻勝過千言萬語。讓她感到了莫大的安慰。成爲她影響她一生的是一堂課。或許這就是心理補償吧。真的是教育無小事啊!

要更好的處理這種課堂上的突發事件,就要求我們備課的時候要通讀教材,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先預設學生可能會錯,會不懂的地方,把教材吃透,這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另外吳主任還給我幾個教學方面和提升自身素質方面的建議。

1、多聽錄音。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朗讀指導不應該單靠課堂而要靠平時。一個星期最好能有一節課(其實只要有時間)就多放錄音給學生聽,而且是提前放給學生聽,讓學生跟讀,模仿着讀。

2、一節課如果有朗讀指導,那絕不能草草而過,至少要包括下面幾個步驟。

(1)自己範讀。

(2)指導差生讀。重點指導學生讀通句子,有語速、輕重音的變化。不必多,其中一方面就好。(這是朗讀指導的重中之重)

(3)指導中層生讀。重點指導學生讀出語氣,讀出情感。(這是側重點)

(4)優等生讀,這是成果展示。

(5)全班齊讀。這是從點到面的全方面指導。

2、多練字,特別注意筆順、和橫豎的寫法。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8

經過幾天緊張的準備,《孔繁森》一課終於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課也會有缺憾,現就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總結。

一、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範人物,他的事蹟對於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人民、爲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爲了讓孩子們對孔繁森有一些瞭解,課前我佈置孩子們收集孔繁森的資料。孩子們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簡歷,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後人對他的評價,還有關於阿里地區的資料,但沒有人收集關於他的小故事。這是一個欠缺。爲此,在課堂上我給孩子們講了孔繁森爲挽救一位突發肺病,被濃痰堵住喉嚨的藏族老人,用聽診器的皮管爲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後播放《公僕贊》並配有關孔繁森的影視資料、圖片。這樣,學生對孔繁森就有了一個整體印象和初步認識,爲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創設了濃厚的情感氛圍。

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語言

《孔繁森》這篇課文,講述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並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讀書的動人故事。如果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挖掘句子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難讓人感動的。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從中體會感情是學習本文的重點。例如,學習“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藏族孤兒”一段時,我聲情並茂地說:“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許多事情都讓藏胞們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請你認真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沒有讓你也感動的句子。”學生帶着要求去讀。交流時,有的學生說:“最讓我感動的是曲尼、曲印和貢桑三個藏族孩子失去了親人,成了孤兒。”這時我問他“讀這句話時,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學生說他覺得這三個孩子失去了親人,很可憐。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帶着對這三個孩子的同情去讀好這個句子?”這個句子讀好了,再讓學生去找有沒更讓人感動的地方了?學生會找到“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這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疼他、愛他的。學生們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樣愛這三個孤兒。有的學生還聯繫後文中“你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這一句來體會孔繁森對孤兒的愛。此外,到底哪些句子會讓學生感動,一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例如,有個學生講他感受最深的一個句子是“1992年,拉薩附近發生了大地震”。剛開始,我覺得奇怪,這一句怎麼會打動他呢?讓他說明理由時,他講:“那裏發生了地震,一定會有很多孩子失去親人,成爲孤兒。”看,孩子的想象多麼豐富。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語文教學要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繁爲簡,化難爲易,化抽象爲具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計算機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充分顯示出其優勢。但歸根結底,媒體只能起輔助教學作用。它的運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當的時候,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體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就會搞的課堂花稍、氣氛活潑,而效果不佳。在講《孔繁森》一文時,幻燈片由最初設計的十張,減至七張,又減爲四張,最後只剩下了一張配有孔繁森影視資料、圖片的《公僕贊》。原來我計劃在結課時播放《公僕贊》,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氣氛的作用。通過試講,感覺效果不好,不如放在開頭,既讓學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蹟,又營造了氣氛。爲學生學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素質教育要求,應讓學生全員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率。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習慣,教師就要適時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活動中主動思考,主動操練,主動交流,激起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習慣。在上《孔繁森》一課時,課中有個小活動,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孔繁森去醫院獻血的情境。活動時,我只注重指導兩個小演員而忽略了其餘學生,出現了紀律渙散的狀況,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注意。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9

《愛之鏈》這篇課文並不是特別深奧難懂,通過喬依幫助老婦人,老婦人幫助喬依這兩件事情,說明愛是可以延續,可以傳遞的。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

雖說是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是,在有些關鍵的地方,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老師是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靠自己的力量難以獨立解決的問題,老師就應該站出來,及時地教給方法,及時地指引道路。

課文的主人公不僅僅是喬依,這也不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課文主要還是寫了兩個“幫助”的小故事。第二個片段則從事情本身入手,先找出具體寫喬依幫助老婦人的段落,再圍繞“讀了這一段,你感受深刻的是什麼”來交流。第二個片段換了個角度,從“喬依幫助老婦人修車”這件事入手,引導學生交流感受。我覺得第二個片段的可取之處在於,由“扶”到“放”,滲透方法。通過學生的自學,讓學生完成填空練習,從而,對課文內容就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進一步體會到老婦人幫助女店主,這是一種愛的接力,又形成了一個愛的鏈子。學生積極參與此次活動,都能抓住主要內容完成練習,填的很好。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從女店主的這句話,可以體會到他們對生活得樂觀態度。但是,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這樣的心態,生活肯定會好起來的。也有的學生聯想到了其他人,如果每個人都付出自己的關愛,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此時,老師再點題:喬依幫助了老婦人,老婦人幫助了女店主,喬依幫助了別人,其實就是幫助了自己。只要你付出了關愛,也必定會得到別人的關愛。每個人的愛都在傳遞,在延續,這就是一根愛的鏈條,這就是一條——愛之鏈。這樣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10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本學期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特意選擇了這篇課文進行教學,重點講讀“潮來時”的情形。上完課後,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爲本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在讀的片段裏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並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爲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裏,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學生在通過聽力訓練時明白了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這一難點也得到突破。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句子比較、背文方法的指導、成語積累的訓練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學設計安排的容量是否過多,因時間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就臨時作了一些調整或縮簡,以後在設計和教學中還需注意到這些因素,畢竟設計時可能總想到要盡善盡美,但實施起來還是會有很多的變數。另外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說,玉有瑕疵,人無完人。通過了這次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們都將是我的收穫,我的所得。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11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由於平時注重了預習時對課文的理解力培養,故在教學過程中,課文部分不用講的太詳細,學生並能根據課文找到許多相關資料。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資料,有很好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對恐龍的種類及滅絕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與疑問,藉助有聲有圖的電腦課件,使本節課充滿生機,學生好學,教師愛教,不但瞭解了許多有關恐龍的知識,還了解到說明文中的幾種說明方法,反思這節課,有失有得:

一、成功之處:

1.視頻的運用,補充了學生生活中對恐龍感性認識的不足,起到了直觀的讓學生了解特點的作用。通 過比較句子特點,明白說明事物特點的方法,從比較、感悟,到尋找“雷同”,皆爲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重視學習能力培養的新課程理念。

2.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以自學爲主,教師只是起了一個引導作用。如學習說明方法時,就採用了“授之於漁”的教學形式,先範舉了如何掌握樑龍有說明方法,師生共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解說,再結合課文內容來學習,始終讓學生把學習的權利掌握在自己的手裏。又如彙報學習成果時,教師又讓學生自主選擇彙報的內容,學生說到哪,就學習哪,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加以鼓勵。” 在教學《恐龍》這一課時,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我設計了“走進侏羅紀公園”和“恐龍的自我介紹”兩個環節。而這種尊重個性體現在個性化的表達上——“恐龍的自我介紹”,這一環節,是對課文重點內容的提升,在學生通過學習瞭解了恐龍的特徵以後,學習課文對恐龍的描寫方法,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寫出自己喜歡的恐龍的特徵,並用上說明方法,達到了知識的遷移。

4.課堂上以讀爲本,讓學生充分朗讀。三年級的教學,朗讀指導也是頗爲重要的,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靈活地運用指名讀、齊讀、自由讀、默讀等各種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同時設計“競讀”的教學環節,引入“競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如:“你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誰來把這一小節讀好它”……這些教學環節,都讓學生爭着讀好句子,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提起來了,在讀中悟,在悟中讀,體會語感,在輕鬆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得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二、不足之處: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不夠流利、順暢,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 勵志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12

俄國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說過:“對於我,作曲是一種靈魂的表白。”音樂是一門心靈的藝術,語文教學則是一門塑造心靈的學科,它們共同打動人心靈的東西便 是“情”。語文課堂應該音樂流淌、詩情飛揚的。我們語文教師是“性情中人”,應是“多情善感”的人。課堂上,當我們“四處留情”,到處“抒情”、“煽 情”,用心靈去撥動孩子的心靈時,我們的語文課堂難道不就是一曲動人的樂曲嗎?有感動、有嚮往。在這樣美的語文境界中學語文,學生浸潤其中,何愁語文素養不能提高?何懼健全人格不能養成?

在《父親和鳥》一課的教學中,我精心設計導語,用導語營造一個充滿磁性與感動的“情場”。如,教學伊始,一曲《鳥叫》後,我對學生說:“孩子們,優美的音樂把我們帶入了鳥的天堂,此時,你彷彿看見了什麼?你的小腦瓜中會出現哪些描寫鳥的詞語或詩句呢?”孩子們“舊情復燃”,小嘴中迸出了一個個詞語,一句句詩文,對小鳥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又如,在領會“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時,在欣賞了羣鳥圖後,我說:“是啊,此時在我們的眼裏又多了一幅生動的畫面:小鳥們成羣地站在枝頭上,面對着初升的太陽盡情地歌唱。他們在空中時而盤旋,時而低飛,那麼活潑,那麼可愛!你聽,它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悅向我們訴說________” 學生 情不自禁地說:“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活的時刻。”毋庸多言,清晨樹林裏燕穿雀躍、百鳥爭鳴的景象立刻浮現在孩子們的眼前。在本課將近結束時,我又對孩子們說:“孩子們,父親經常來樹林,和這些可愛的小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聽懂了鳥語,理解了小鳥的喜怒哀樂,他就是鳥兒的知心朋友。讓我們像父親一樣知鳥、愛鳥,與自然界的小動物和諧相處,做他們的朋友吧!”並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出示了一首小詩《告訴你》,此時,孩子們情感激盪,千言萬語化爲了動情的朗誦。

教學伊始,我讓孩子們閉上眼睛盡情地欣賞清晨林中小鳥的鳴叫,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課中,在理解小鳥和樹林的快樂時,我向孩子們展示了多幅羣鳥圖,並配上樂曲《百鳥朝風》,孩子們激發感情。接着,讓他們自由地說說,清晨的樹林,快活的小鳥,在你的心裏是什麼樣的?此時,他們覺得自己就是林中那快樂的小鳥,時而低旋,時而高飛;本課教學接近尾聲時,我又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朗讀小詩《告訴你》,孩子們的情緒更加激動,動情地朗讀着。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新課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獨特體驗。在讀時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自讀、品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熱情,用聲音觸摸文本,用心靈揣摩文本。

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出形,邊讀邊在頭腦中過電影、畫畫,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讀出神,悟出語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說”“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 “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課題學着提問題,將“父親知鳥”、“父親愛鳥”這兩大板塊合二爲一,引導學生讀悟結合,談感受。自然引出課文結束:“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讓學生體會“我”也是一個愛鳥護鳥的人,這樣設計,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保障,個性得到張揚,課堂詩情飛揚,美麗流淌!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13

事不可小看,細節彰顯魅力,細節成就完美。當我們工作時,我們要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認真負責的心態對待每個細節。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趨完美。就拿上課來說,我們的每一節課都是一次與學生共同完成教與學的的過程,每一節課都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只有每節課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才能切實完成好教學任務。正因爲如此,在課堂上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手段,從細處着手提高教學效果,對教師來說尤爲重要。

《梅花魂》是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的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她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梅花魂》這篇課文以梅花爲線索,講了有關外祖父的 五件事,表現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國的華僑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梅花魂的本質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之情。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我在設計之初就始終堅持以文本爲依託,希望引導學生對課文展開深入學習,從而使學生逐步明瞭課文中“梅花魂”的意義所在。

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圍繞課文展開了一層層教學,學生們基本上能隨着課程的進展逐步深入課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靈魂”、“ 骨氣”,從整體上,我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可是細節的處理不足使課堂效果有所減弱。

不足一:朗讀不夠充分。

在進入課文學習時我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同學們圍繞要求展開朗讀。同學們很認真地開始了學習,可是由於我急於讓孩子們進入下一環節,當我讓學生停止學習時,同學們有一小半還未自學完。學生學習時間不夠充分就削弱了孩子們學習的效果。

不足二:課件使用不夠充分。

爲了讓學生對“梅花”及“梅花魂”有一個直觀的瞭解,我在導入課文學習時我就播放了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歎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境狀況有了一個清晰的印象。但我的課件使用還不夠完善,課後,我反思到應在課的後半段應再用一次圖片展示,也就是同學們理解了梅花魂是什麼時再一次演示課件,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樂曲聲和美麗的梅花圖的氛圍中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昇華,使他們再一次理解爲什麼中國人對梅花情有獨鍾,爲什麼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從這堂課的教學過程,讓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也許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設計很精巧,手段很先進,但我們的教學過程總會有許多不足,要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更好,就必須時時從細處着眼,從小事着手,才能使課堂教學呈現更加完美的境界。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14

一、關於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設計,我作如下設計。(1)、知識與能力:瞭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革命的過程;《權利法案》的頒佈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等基本史實。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英國革命的背景分析,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歷史現象的闡釋能力。

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討分析,培養學生提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提取教材和老師教授教材中顯性、隱性知識依據史料,從具體史實出發,推導出相關結論,完成從“史實”到“史識”的學習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學習中,認識民主和專制鬥爭的殘酷性、複雜性和反覆性。通過對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和“光榮革命”的學習,讓學生感知適時的、有分地的妥協與讓步,是處理階級與階級、車與國、集團與集團之間關係的一種理想方式。通過對克倫威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傑出功績的講解,讓學生明確英雄人物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我感覺到目標的設計是備課過程中最難的一個環節,雖然上完這個內容,我還是捕捉不到本節內容的中心和靈魂。

2、教學過程的設計,我還是依據老辦法,以講述法爲主,原因之一是師生之間的瞭解不多,二是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記筆記的被動學習狀態,自主學習習慣沒有養成。要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很難的。

二、關於教學效果

1、我是以複習舊課的方式導入的,在上第一個班的時候,我個別提問第一個同學“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她不暇思索便回答“記不得了”我再問第二個同學“人文主義的含義是什麼”他的回答跟第一個同學一樣。我讓他們翻課本,找出答案。這個環節浪費了不少時間,又由於開頭的不順暢,整節課氣氛一直都很沉悶,這是一大敗筆。

2、講革命爆發的原因時,議會與國王的關係學生不易理解,老師也沒有講清楚。

3、記得趙亞夫說過,“要關注歷史人物,要講得豐滿,有血有肉。”“以事帶人的理論再好,如果太重‘事’而太薄‘人’歷史教育的血肉也就流失了,留下來的骨架雖然可以支撐歷史教育,但已經沒有了流動的、鮮活的思想和感情。……這等歷史教育造就沒有頭腦的歷史捍衛者。本節內容的一個重要人物克倫威爾我沒有講好,只是簡單羅列其事實,再進行簡要評價,枯燥乏味,沒有血肉。

語文長相思教學反思 篇15

《語文百花園》是每個單元的總結與昇華,一般分爲溫故知新與口語交際兩大部分,本節課我所執教內容爲溫故知新部分中的詞語辨析、認識分號、拓展與交流三個環節。

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出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將三個環節按照學生的適應能力進行了重組,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衆不同的收穫。爲此,我的教學設計的着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趁熱打鐵,過渡自然,挖出主題深度

對於剛剛結束的第五單元,每篇課文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單元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展現了人類的科學精神。於是我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複習本單元內容,讓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篇課文進行分析,領悟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小組合作積極性高,並且可以及一家之長。討論結束後,展示小組成果,選擇代表上臺闡述自己的見解,剛開始是我隨意挑選小組,漸漸的我讓學生自願上臺;學生最初都是拿着課本說,在後來我要求邊看邊說一直到最後的脫稿說。這一系列貌似不起眼的要求,都是在慢慢鍛鍊學生的能力,由被動變主動,由緊張到自信,把課堂還原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做講臺的主角,並由學生自己補充、昇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順利將拓展與交流這個環節內容掌握。

二、將聽、說、讀、寫訓練有機結合起來

打亂三個環節的順序後,我又將學生的目光引導了第一環節——詞語辨析。我分四個步驟進行授課,首先出示課文內三組反義詞,並讓學生找出出處,以便於更好地學會聯繫語境來尋找詞語的反義詞。其次,在一個句子中,填寫相關詞語的反義詞,這就要求學生多讀、多寫,加深了難度。然後是積累與運用,除了課本上的練習外,我還蒐集了本單元的一些詞語,讓學生試着運用。在提問時,我採用先舉手有優先選擇權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且,照顧到全班的學生,每個學生選擇自己有把握的詞語進行回答,大大地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並且使這些內容成爲摘抄本上的一頁知識。

三、課堂教學的完整與和諧

分號作爲一個新的標點符號出現,說明學生就應該學會正確使用分號了。只有正確瞭解分號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運用。所以在認識分號這個環節時,我採用男女生分讀的方法來理解分號的作用是用於複句內部並列分句之間的停頓,讓學生明白分號前後的兩個句子是並列關係,又表達一個相同的含義。先讓學生表達自己所認爲分號前後兩個句子的關係,最後我再做相關總結。在練習時,學生做個充分的預習,掌握不錯,但在拓展時,學生知識面太窄,語言很匱乏,以至於所造的句子枯燥沒有新意。

課堂需改進方面:

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只依靠課堂知識就相當於杯水車薪,作用微不足道,只有真正走進書的海洋,才能真正使學生文思泉涌、口若懸河。在日記本和摘抄本交替練習的情況下,應將讀書這項作業作爲一個長期的慣性要求,使學生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

二、提高語文相關練習題的準確度

語文作爲一門語言教學,雖然說沒有絕對的對錯,但在細節上面,我應該要求學生力爭最優答案,力求最完美的回答,所以在日常訓練中,我要多提醒學生,要對知識抱着一絲不苟的態度,將大概、差不多這類觀念拋之腦後。

三、讓學生做好充分的練習

課前的預習非常重要,“一人二事三事物,四讀五問六感悟”,這就是我教給學生的預習方法。做好充分的練習,意味着學生已輕鬆掌握本課內容,意味着學生的知識又提高一個層面,意味着及時反饋與及時糾正的重要性。在課下,應該讓學生切實掌握本節課內容,收到“課課沒有小問號,全部都是感嘆號”的效果。

正是這些方面的努力,使得我的這節看似簡單的課有了許多的亮點,學生學習的眼睛亮起來,激情高漲了起來,我決定繼續努力,改正不足,爭取在教學設計的環節多設計一些亮點並且努力實踐,使每一節課都“靚妝出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