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1K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1

城市中的孩子接觸到的都是公園、遊樂園等一些地方,接觸大自然的機會特別少,所以他們渴望走進大自然、更多地瞭解大自然。讀了《綠葉的夢》,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美好的嚮往之中。教學中,聯繫學生生活實際,調動生活體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美美的閱讀,細細的品味。體會綠葉給作者童年帶來的歡樂,感受作家的情感,抒發自己對自然的情懷,樂於像作家一樣關愛生活,關愛大自然。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通用11篇)

首先我拿出一張照片,給他們講我小時候的故事:這是我童年時,和我的老師、同學春遊時的一張照片,我們在樹林裏撿樹葉,捉迷藏,爬土山……玩的特別開心,直到現在,我還十分懷念大自然給我帶來的樂趣。今天,我們就追隨着作家葛翠林的足跡,走進她魂牽夢繞的綠色童年。

接着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朗讀。然後學生談自己獨特的感受。學生通過讀課文,覺得作者的生活生動有趣,和自己的生活一比較,孩子對作家的生活產生了羨慕之情。當學生談到:那許許多多留做標本的葉子,成了我們的珍寶:圓形的、條狀的、桃形的、針壯的、蛋形的、元寶狀的、葉面帶絨毛的……我鼓勵學生去探索,蒐集,從自然界中獲取更多的有關綠葉的知識。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2

這是我成爲正式教師的第一節課。我人生中的第一節語文課。第一次應該都是印象深刻的吧,的確如此,我的第一節課也讓我難以忘懷,因爲這節課可以說“一塌糊塗”。

一、導語的有效性

導語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以豐子愷先生的《夢痕》中的一段話開頭,引導學生們將目光轉向童年。開學之初,班裏的多媒體不好用,打不開課件,就臨時將內容打印出來,每個學生一個小條去讀去看。又耽誤了不少寶貴的課上時間。現在反思看來,這樣一個導入雖然豐富了學生的見識,但卻耽誤太多的時間而沒有解決一個實質性的問題,還是沒有把文章的標題解開,不是一種高效的導入方法,而且有些擺花架子的嫌疑,這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是非常不必要的。

二、教師不必泛讀

導語過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書,爲學生泛讀。四年級的課文稍長,因此耽誤了很長時間,而且最關鍵的是,學生已經四年級了,教師泛讀課文是非常不必要的了,況且這是一篇很好理解的現代文,學生讀起來藉助工具書,沒有任何問題。所以在這裏教師的泛讀就顯得多餘而又浪費時間。應該多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閱讀。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熟讀中逐漸領悟文中的含義。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3

整個課堂的失敗還在於一節課除了讀課文之外,該解決的字詞問題一個都沒有解決。四年級以讀帶講是必要的,但是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就是要了解課文,解決字詞。課文學生自己讀1、2遍就可瞭解,字詞需要教師的講解,才能抓住重點,否則字詞都不認識,第二課時的課文如何深入理解?課堂的每一分鐘都是非常寶貴的,學生的每一分鐘都是不容浪費的。以後上課的時間一定要掌握好,反覆推敲時間的安排,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人生中第一堂語文課,就這樣完敗。對於以上情況原因分析有如下:

學生情況瞭解不足。

教師的備課不但要備課的內容,學生更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對象。畢竟學生時課堂的受衆,學生時課堂的主體,如果對學生了解不足,課堂就沒有針對性,課堂上的很多東西就都是無效的。所以,今後備課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年段、學習情況、學習習慣……方方面面都要納入到備課的範圍,這樣纔會有的放矢,課堂內容纔是爲學生所真正接受的。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的設計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品味濃濃的母愛,學會感恩,學會體貼父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喻人的寫法。許多學生受到教育,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在課堂中深受感動

縱觀這節課,大體完成了教學目標,課堂氣氛總體還不錯,學生能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但有些地方完成得還不是很到位,比如,本文是散文詩,最好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課文、品味課文。新課程強調學生要“讀” ,朗讀、誦讀、默讀、精讀……總之要多讀,要將朗讀貫穿於整個課堂中。在課堂上,我加強了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但有些學生對朗讀沒有信心,不敢大膽舉手發言,課堂氣氛還不夠活躍。在情感昇華後,我設計了一個仿寫環節,讓學生再次感受母愛的偉大。由於時間倉促,只點評了幾個學生仿寫的句子,沒給更多學生髮言的機會,情感教育還不是很到位。另外,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在過渡時,銜接得不夠好,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加以改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5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至第三自然段,我們會猛然發現作者通篇運用了想象、擬人的手法將山中的景化作友人。作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爲此,我在開篇的時候設置了這樣的環節。“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好好想想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幾位朋友?”以讓學生充分了解作者的行文資料以及結構。之後是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思考“你覺得作者與山中朋友的感情如何?你在哪裏體會到了?”。以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感受文中語言文字的情感。學生在默讀、彙報交流中都提及了文章運用了許多優美的修辭句子。在指導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的同時,一併讓學生體會當中的表達方法特點。在第一課時裏,我就讓這兩個問題作爲主線問題,讓學生在充分把握文章資料的基礎上,感受文中表達方法的特點。

在第二課時中,重點在於作者是怎樣展開想象與聯想表達情感的,以及體會句子的美妙之處。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鳥兒、露珠、樹”對作者的知心話後,我本來能夠引導學生:“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着我。”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說?――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做得不足。如果當時我能體現這一環節,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可惜當時上課時,我就直接將想象這種表達方法跟他們講了,而側重點也放在了“想一想作者平時還會到林子裏去和朋友們做什麼?”或許是缺乏前期對錶達方法的深刻理解,導致這一環節中,學生的思維展不開。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感受句子情感的同時體會表達方法,然後再學以致用,在體會表達方法的基礎上拓展思維訓練。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6

《荷葉母親》的語言很適合我們七年級的孩子拾掇珍藏,透過那清麗的文字,我們能感受到濃濃的母愛。《荷葉母親》以景物爲依託,它描述了定格在兒時記憶中的兩個對比強烈的畫面。一朵白蓮在雷雨之夜,被打得四處漂散,身是泘萍。沒想白天繁密的雨又至,作者不由得擔心起那一朵剛剛展開花瓣的被雨打得“左右欹斜”的紅蓮。正當敏感的小冰心倚在細心的母親身旁“無法可想”之時,紅蓮旁的一片大荷葉“傾側了下來,正好覆蓋在紅蓮上”,無懼無畏地守護着紅蓮,正如母親呵護着兒女一般,這一刻在作者的心中定格成爲永恆……

在講授《荷葉母親》這節課時,我決心把課堂交給學生,按照“朗讀——探究 ——發現”這樣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課文的文質之美,探究詩文的構思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感悟出荷葉對紅蓮的廕庇也就是母親對兒女的庇護,從而清楚地認識借物抒情的寫法。在課堂上學生動腦還動手,運用同類寫法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抒發對母親的愛。

我總在想《荷葉母親》,荷葉並不美,爲何我們的孩子能在淡淡地鋼琴聲中讀得如此聲情並茂呢?或許情濃是本文的關鍵。家庭的和睦、水鄉兒女的敏感、母親的細心都在作者包含深情語言中娓娓而致。特別是文章描寫的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場景,溫馨感人,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又讓人順理成章地聯想到母親對子女的無微呵護和關愛。

當然,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現在只能摸索着走,在摸索中不斷地改進,不斷地提高。力爭達到 “ 文章由學生自己讀懂,疑問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知識由學生自己發現獲取,規律由學生自己概括掌握 ” 的境界。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7

一、心態決定一切

當接到學校的任務,知道要上評比課時,我感覺壓力很大,畢竟自己帶語文課的時間不長。上評比課,對很多老師而言是件大事,都會高度重視。但是同時又會因爲過於重視,會有緊張、焦慮、擔心等情緒產生,而這些情緒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評比課的質量。

二、以學生爲中心

我拿到課題之後,分別找了不同程度的幾個孩子來讀一讀這篇課文。

《夕陽真美》這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夕陽下山時的瑰麗景色,抒發了人們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寫得十分的美!可是學生在不能讀通、讀順課文的時候,這篇課文的美就會大打折扣。這篇課文是積累文字的好材料,全文共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十分流暢。第一自然段較簡單,學生讀過兩遍就能夠理解了。第二到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是全文的亮點。

如果語文第一課時僅僅是讓學生讀讀課文,認認生字,很單調。這不僅會讓課堂變得很“程式化”、沒有“生機與活力”,最終會導致一部分能力強的學生對語文第一課時缺乏應有的興趣,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語文“第一課時”的癥結在哪裏?我認爲主要是在關注“第一課時”目標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因素。具體表現在“生字教學”和“讀通課文”上。無論怎樣好的課堂引入和教學的整體策劃,一旦進入這兩個教學時段就有可能失去了課堂應有的生機與活力。

三、優化 “生字教學”和“讀通課文”的教學

“生字教學”不僅要研究識字教學的方法,最終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生字、生詞,還要把握生字詞教學的時機。依據每個生 字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起點”,進行教學策劃。語文第一課時無疑是要把生字的讀音讀準確,提醒和指導難寫的字,掃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同時有些特殊的字詞可能要到徹底理解了文本之後纔有可能基本理解。

“讀通課文”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學生必須通過反覆閱讀,才能深入文本。

在《夕陽真美》這節課教學需要的情況下,我自制了幻燈片輔助教學。用直觀、漂亮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夕陽、刺眼、天空一片深藍、連綿起伏、餘暉”等詞語和句子。教學中我試着隨文學字,但是效果一般。特別是對第二自然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所以學生沒能真正感受到夕陽的美。學習這篇課文應該是一種尋求美的過程和體驗,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享受。我應該因文而宜,讓每一個讀書環節有明確的問題思考,讓每一段文字都有可賞、可品之處。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再美的文本遇到了不會品賞的人都會使其鑑賞價值大打折扣。同時有了對問題的思考纔會有興趣,反之,沒有思考的讀書是不會讓學生有興趣的。

四、願讀樂讀 形式多樣

張田若先生曾說過:“一課書教完後,成敗的第一個標準是學生是否熟讀了課文。”新課改的每一篇課文在學習目標中都有一點,那就是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低段的孩子熱情活潑,極易被新鮮的事物所感染。他們有着豐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強烈的表現慾望。讀的形式可以有領讀、範讀、看圖讀、引讀、表演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

五、反思和總結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體會,才能使自己進步的更快、更穩、更好。

總結我這次上課的整個過程,我發現了自己的很多問題,我會努力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及時改正,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有語文味、有人情味和有書卷味的老師。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8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情緒”,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一課的總體教學設計與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一脈相承的。但是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力求挖掘本課教材的特色,同中求異,讓學升有一種全新的感覺和與衆不一樣的收穫。爲此,我的教學設計的着力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透過教學實踐,基本上到達了預期的效果:

1、在講課過程中應着重調動起他們對於完美景物、優美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進入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美的自然世界中。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尤爲重要。

我在導課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上課時,首先出示文題,我以本文題目展開線索。因爲課題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築情境這一獨特、鮮明的表現手法,是本文的文眼。所以我讓同學麼們邊讀邊思考:(1)課文爲什麼以《山中訪友》爲題?(2)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3)從哪些描述中能夠看出我和山裏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讓同學們揣測文章的資料,捉摩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合理想象、表達,從而引入本課。學生談得豐富極了,有的認爲去訪問一位隱居的老人,有的認爲去訪問稀有動物,有的認爲去訪問某個建築等等,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引導其合理想象、表達。

2、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本文有着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着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後投射出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和性情,讓人越讀越愛步釋手。因此,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

收穫:學習了這一課,我們爲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所打動,爲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所感染。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9

本學期我擔任六(2)班的語文教學,併兼任班主任工作。回眸半學期的語文教學,真是浮想聯翩,歷歷在目,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親一輪課程改革強勁的東風,催生了本冊教材所具有的代表性,邏輯性,完整性。它體現了"以人爲本,教書育人"的原則。現將本學期第一單元《山中訪友》的教學做個反思: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爲了讓學生走入文本,課前我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如課文說作者:帶着滿懷的好情緒"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好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到山中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第三段時,讀者便才恍然大悟,原先作者要訪的是石橋,樹木,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象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粒,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作者把自我想象爲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爲一體。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爲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爲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qing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的世界"。

我設計的練習充分體現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回答問題:

作者在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

作者爲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展示想像,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第一問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作者所描述的景點,理清思路;第二問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關於第一問要引導學生透過抓關鍵詞來回答。作者在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種景物,如:石橋,樹木,山泉,小溪,白雲,瀑布等;關於第二問的回答,參見"教學參考"有關的資料。

總之,教學有喜有憂,有花有果,有香有色;但也有不足之處,我將繼續加強學習,豐富自我,把握新的教學理念,讓自我所教的學科更上一層樓!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10

《金色花》這首散文詩,內容比較淺顯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容易理解,在教學中我很重視朗讀訓練,而且,我也比較注重課堂情景氛圍的創設,在學生反覆朗讀、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能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中心。但是,學生對散文和詩歌的特點卻難以理解。還應對此作更深入的講解。

記得特級教師李鎮西曾經說過:“在課堂上,沒有純粹的理念,一切細節同時都是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說,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課在許多細節處理上反映了教師的理念仍有待轉變。如:問題的探究未夠深入,學生的思維仍受着老師的操縱。我想,要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要轉變理念,提高自身素質,讓語文課因每一個富有個性的“我”而精彩吧。

《綠葉的夢》散文教學反思 篇11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情緒”,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衆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敘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尋訪一位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3段時,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先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感到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恰當地變換敘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敘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情感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裏旋轉、流淌,最後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作者把自我想像爲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爲一體。又如:“你好呀,懸崖爺爺!高高的額頭,刻着玄奧的智慧,深深的峽谷漾着清澈的禪心,擡頭望你,我就想起了歷代的隱士和高僧,你也是一位無言的禪者,雲霧攜來一卷卷天書,但是出自你的手筆?”想像中,懸崖似乎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爲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爲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我設計的練習充分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一朗讀課文,想像課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爲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設題意圖: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展開想像,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第1問主要是讓學生抓住作者所描述的景點,理清思路。第2問主要是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寫作技巧。關於第1問,要引導學生透過抓關鍵詞來回答。作者在山中拜訪的“朋友”是自然界的各種景物,如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落葉、小花、陣雨、螞蟻、歸鳥等。關於第2問的回答,參見“課文研討”的有關資料。

二、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寫法自由,字數不限

這是一道寫作訓練題。設題角度新穎,不是以遊人的視角寫景物,而是從景物的角度,讓它與遊人互訴心聲,實際上景物與遊人已經成爲“朋友”。寫作時要引導學生注意“假設你是某一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的提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