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的反思總結(通用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6K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

趁熱打鐵,我引導學生“大音樂家貝多芬這麼忙,彈完一曲得走了”,學生此時一起否決,“沒走,又彈了一首”。我在這時恰當地問,你爲什麼不走呢?彈第二首前又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有何感受呢?學生畫句子,品詞語,讀片段,感受到第二次彈奏的原因——感激知音。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通用19篇)

此時,文章進入高潮。我恰當地收回我的風趣,讓學生在悠揚的音樂中讀第九自然段,並思考,這段中有幾個畫面。音樂停止時,我用四個字概括出了第一個畫面的小標題“月灑銀光”,讓學生照樣子寫出另兩個小標題,以鍛鍊學生概括小標題的能力,生補充的爲“月穿微雲”、“月照浪花”,我隨後將其板書。引導學生讀三個片段,邊讀邊感受節奏,同時播放音樂驗證,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將音樂表現出來。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互相評價,音樂的節奏漸漸在班級上空盤旋,我再次將朗讀引入佳境,男女生配合讀,齊讀,由於本段需要背誦,考慮到這段給學生的印象已經很深了,所以我還設計了補充讀的環節。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完成了背誦。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2

《月光曲》一文是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故事。文章生動地記述了貝多芬譜曲的經過。

全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開始敘述。貝多芬來到小鎮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當貝多芬被盲姑娘懂音樂、愛音樂而感動,即興爲她演奏時,一陣風吹滅了蠟燭,屋裏灑滿了清幽的月光,“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使我們彷彿身臨其境。

對於《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情感,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天高雲淡、月朗星稀,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月下的一切是那麼幽靜。月亮“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着一個朝着岸邊涌過來……”

我們在體味作者用詞精妙的同時,更爲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所感動。哥哥因爲“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裏“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溫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於悽楚中飽含了對音樂的喜愛。當貝多芬充滿激情地彈奏曲子時,盲姑娘聽得那麼入迷。“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動了貝多芬,使得他主動爲盲姑娘即興創作《月光曲》,併爲之演奏。貝多分悄然而來,悄然而去,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3

在上學期的活動中,我的重任是跟美女老師郝佳寧同講一堂課,共用一個教案。初接任務,我有過怯懦。理由很充足,《月光曲》這篇文章是國小階段的描寫藝術的精品,不僅有婉轉、動人的故事,更有清幽、悠揚的鋼琴曲,授課教師既要有引導孩子從字句中品析人物、解析故事的能力,又有保持故事完整性,不破壞樂曲意境的手段。將這兩點如何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我爲之苦惱。

範老師的點撥撩去了我眼前的迷霧。利用過渡語將整個故事連起,讓學生自比貝多芬,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的情境,從而感受貝多芬迸發的靈感,聆聽優美的《月光曲》。按照這一宗旨,我們一同聽了佳寧老師的《月光曲》。不得不感嘆,美女與這篇課文的氣質就是絕搭,佳寧的老師的循循善誘,漸漸使學生走進了曲子。然而,我所思考的是,我與佳寧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如果照着她的風格上課,起到的效果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改——

課堂伊始,我引導學生思考貝多芬共彈了幾曲,此時拋出問題:爲何彈了一曲再彈一曲?讓學生明確貝多芬彈兩首曲子的初衷是有差別的。此時我利用語言,將學生帶入情境,感受彈奏第一曲的原因。想象自己此時就是徜徉在萊茵河畔的貝多芬,享受寧靜的同時,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又會想到什麼呢?讓學生從文中找到答案,並將揣測到的貝多芬的心理披露在書中。學生通過畫句子,品詞語,讀片段,感受到了彈奏第一首曲子的原因——同情窮兄妹。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4

上完了《送東陽馬生序》,感想頗多。讓我真切體會到,只有做了,纔會認真的思考,纔會有真正的收穫。

應該說,這堂課還是按照我原先的設想完成了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也突出了我預設的重難點,但在抓住兩個特點方面,對文章特點還把握得不夠,對一些教學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做得不夠好。如在文章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和細節描寫及對比的表現手法沒有體現出來。

自認爲具體存在以下的問題:

1、文章特點還沒有分析到位。

在本節課中,計劃是要體現出文體特點和文章特點來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只注重了文體的特點,即根據文言文的教學特點,而將這篇文章的特點沒有體現出來。這篇文章至少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選文以記敘爲主,筆法簡潔,但有些地方適當的加以渲染和描繪給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同時也有議論和抒情;二是文章細節描寫的對比手法的運用。文中將自己的生活和同捨生的豪華穿戴形成鮮明對比。這些細節的描寫,給人印象深刻。不僅渲染了當時求學的種種苦況,也反襯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和其求學精神的頑強。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對學生考試的指導意義也很大,可惜在教學中將之忽略了。

2、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夠活躍。

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很多同行都有這樣的感嘆:學生越是到了高年級,越是不愛在課堂上發言了。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共識:七年級課堂熱熱鬧鬧,九年級課堂靜悄悄。但如果課堂上沒有學生的發言,總像缺少了點什麼。這學期一開始,在九(1)班上課,學生也不怎麼發言,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啓發、鼓勵。還有一點效果。後來到九(4)班上課,學生可以說是啓而不發,他們似乎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刀槍不入。僅管如此,我還是應該好好反思自身的問題,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還要加強學習。比如在八年級聽吳老師的課時,課堂氣氛就非常活躍,九(1)班吳老師上公開課的時候,學生的表現比在開學之初就要活躍多了,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5

在這次新基礎普查課中,我執教的是新教材三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全神貫注》。《全神貫注》這篇課文講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邀請摯友茨威格參觀他的工作室時,對自己的一件傑作感到不滿,就全神貫注地修改女像,差點把茨威格鎖在工作室的事。課文重點敘述羅丹全神貫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作者通過對羅丹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把羅丹如癡如醉地工作狀態描述的維妙維肖。

第七單元教學的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之一是"繼續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交給一定方法,引導質疑問難"。在本學期的日常教學中,我已逐漸滲透質疑能力方面的培養,"圍繞課題質疑問難"對學生而言,並不十分困難。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在繼續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自己解疑。通過第2小節重點段的學習,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質疑,解疑和對人物的內心展開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初步瞭解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及對課文重點段落中重點句子質疑, 解疑的方法,從而進一步理解理解"全神貫注",體會意境,讓學生在質疑,解疑,想象的過程中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6

課文內容讓學生自主理解是困難的,雨果的血是沸騰的,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他澎湃的激情也較爲困難,所以,我把教學的切入點放在了找本文的感情基調入手。學生帶着讚美之情去賞讀,把握這篇文章,感情方面已拿準,後面理解也水到渠成。

教學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伏爾泰的歷史貢獻及啓蒙思想的偉大意義,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理解詩化的語言中蘊涵的深意;學習伏爾泰和雨果爲人類的解放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課堂教學採用朗讀法、討論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注重了學生的主動參與,主體參與,創設出了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在拓展學生的精神視野的同時,反覆的誦讀又使學生能夠帶着自己的閱讀體驗去感受激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正義、自由等問題,深化了個性內涵。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7

一、進場部分。重新改爲分享夢。

二、圖片的改進。圖片增加了兩幅,更好的體現了夢的故事情節。在入場後請孩子集體觀看圖片,把看見的說一說,激發的孩子接下來排圖講述的興趣。

三、由原來推選代表上來講述夢改爲孩子自願上來。這樣更好的發揮每個孩子的主動性,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寬鬆自由的表現環境。

四、幼兒在傾聽完我的講述後,設計的一些問題更精練了。避免我在不知不覺中說教成分會加重,重新設計後的問題能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有機的和平時生活經驗相結合,發散孩子的思維。讓孩子通過說,知道其中的科學知識以及人生態度。

五、結尾部分, 重新創編“夢”,引導幼兒想象,還會有誰做夢?他的夢是什麼顏色。讓幼兒初步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8

1、以人爲本,培養綜合素質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們對中國的教育前景充滿信心,確實一改過去傳統教育中的奇怪現象:把學生變成一個“容器”,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沒精打采,像一羣殘兵敗將鬆鬆垮垮地坐在那兒,時間沒有了,個性沒有了,發展自己的機會沒有了,只爲了一個分,而是去得太多太多的東西。如今的課堂,生機勃勃,學生在學習知識中形成能力,特別是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真正將語文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都能很自然地拉進文章和自己的距離,深刻體會寫作此文的用心了。讓所讀的書真正活起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激發自己的靈感和想象力。這是在新課程實施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體現了以人爲本,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先進教育理念。

2、實現從知識向能力提高的大突破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一些特別的方法,並且能及時用這些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最令人高興的是每一個學生從做人的角度得到一些基本的素養、德育的薰陶,從情感態度價值取向上獲得一些新的突破。獲得教書育人的雙豐收!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9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教學中我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例如教學《窮人》中桑娜想的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桑娜此刻的感受。學生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說因爲桑娜擔心要讀得慢些,而有爭議的說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點。在學生多元解讀的基礎上,再及時運用多種朗讀的方式,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男女生賽讀、表演讀、輕聲讀、大聲讀等等,引導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0

這節課中還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讀得多,但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在指導朗讀上應再下功夫,應該讓學生多讀多體會,不應將自己的體會強加於學生的身上。

2,課堂教學設計得太滿。可能出於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學生的感悟有些只停留在表面,認識有些膚淺。非但不能體現原本指導比較細緻,有步驟的特點,反而讓學生覺得很倉促,導致實效性不強。

3,課堂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導致在教課本內容的時候比較倉促,也沒有很好的深入課文,理解課文。

4,在進行角色體驗的時候,有點脫離文本,因爲小朋友對課文內容還不是很瞭解,就直接開始讓他們談自己的感受,要求有點過高。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1

課文先寫長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着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容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接着寫的是萬壽山的景色。分別介紹了從腳向上,和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最後寫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紹了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最後寫頤和園處處有美景,看也看不完,開頭與結尾呼應,表達了作者讚美之情。教學後,有以下幾點感受:

1、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主張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始終讓學生處於主體的地位,教師則更多的成了引導者、組織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好夥伴,整個教學的過程,教師和學生始終是平等對話的過程。

2、創建了和諧的對話場境

教師角色的轉換,使我從課堂的“獨白者”變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話者”,從傳遞知識的“權威者”變爲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對話的“激活者”。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頤和園》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充分利於我們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在導入新課時,展現了學生在頤和園的照片,教學過程中,好幾次播放了頤和園的實景錄像,三番四次地把學生帶入“情境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視美、愛美的情感,實現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欣賞,達到了和諧對話。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2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朗讀,通過這些語言材料感受徐虎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品質。在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通過比較抓住一些關鍵詞來體會句子中所含的意義,如:1、箱上寫着:凡附近居民水電出現故障,急需當天夜晚修理的,請寫清地址投入箱內,本人將及時提供熱情服務。開箱時間19時間。2、箱上寫着:附近居民水電出現故障,急需修理的,請寫清地址投入箱內,本人將提供服務。開箱時間19時。讓學生比比兩句話的不同及讀後的感受,在比較,感悟,朗讀中明白徐虎急羣衆所急,服務態度熱情。

第四自然段比較具體地記敘了徐虎爲住戶連夜疏通管道的一件事,在教學中,通過閱讀,讓學生初步懂得寫一件事需要哪些要素,從而爲今後練習寫記事的片斷打下基礎。

這是一篇描寫當代人物的課文。徐虎,他是一個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虎的事蹟平凡而又偉大,這個名字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很陌生,學習課文自然也不會體會和感悟深刻,只有通過換位思考,才能體會出徐虎的偉大。所以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從“熱心、誠心、恆心”三個方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每天”“總是”“定時”“挨家挨戶”理解徐虎的堅持,引導學生想象徐虎在幫助人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他又是怎麼克服的,颳風,下雨,生病時徐虎有沒有放棄,他又是怎麼做的?通過想象,使學生橫深入地走進人物內心,也使得徐虎的形象更加豐富、高大。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3

我深知課堂40分鐘是教與學最重要的環節。一堂課能否上好,關鍵在於教師的準備是否充分,也就是備課是否充分。教師只有認真做好備課工作,才能較好的組織課堂教學,於是在課前我認真鑽研教材,仔細鑽研新課程標準讓我更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所在,使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層次分明。認真鑽研課本則能更清晰的爲學生講解知識點,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從而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學的內容。尤其本節課是複習課,我更應該讓同學們覺得脈絡清晰,在理清知識點的同時掌握複習的方法,能將知識由點到面形成知識網絡圖。

當然初衷是好的,可整堂課下來卻讓我很失落。同學們對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忘了,上的雖然是複習課,但對他們來說好像是新授課,他們不知道相關的知識是怎樣聯繫的,不知道該怎樣回答老師的問題,所以整堂課就是我一個人把知識點弄得很熟很透,對他們似乎沒有什麼幫助。

課後李老師給我提了很多建議,讓我更具體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她交流過後也讓我受益匪淺。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4

《夏夜多美》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快樂的夏天,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在夏天的夜晚,一隻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爲樂的精神更美。在上這課時,我想自己要試着努力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美好的故事,能引領孩子沉浸於充滿趣味和美好的童話世界中。

1.角色表演,感悟夏夜之美。

這個故事語言淺顯,本節課我採用的是一種新穎的學習形式“導演和演員”。首先,我以“小螞蟻遇到了危險,誰想想來救它?”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明白一個好演員要注意“動作、語氣、表情”。爲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並以“演好先要讀好課文”導入1-7自然段的學習。然後,以1-3自然段爲切入點,師生共同參與表演。我讀敘述的話,兩位小演員分別扮演睡蓮、小螞蟻,由導演的評價巧妙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感悟夏夜的美。而後對兩位小演員的演技進行誠懇的指導。如體會小螞蟻“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了!”這一危險處境時,我先示範讀,又分別請幾個學生向我進行挑戰,他們那稚嫩的聲音把全班學生帶入了故事情境,大家都在爲小螞蟻捏着一把汗。4-7自然段的設計則是由扶到放,因爲有了前三自然段的學習鋪墊,我只是進行適時點拔,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睡蓮的愛心及螞蟻的懂事。如對睡蓮“快上來吧!”這句話的理解,由導演評讀,老師點拔:睡蓮真關心小螞蟻呀!我也想來讀,誰來試試?使學生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大家一起來!”將睡蓮救小螞蟻的着急心情讀出來了!隨後的合作表演,學生讀得很投入,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自導自演帶來的成功樂趣。

2.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在學生充分閱讀,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後,再引導學生回到整體,在談到“螞蟻、蜻蜓、螢火蟲、星星會說些什麼?”時,孩子們交流得真切、充分,理解到不僅夏夜的景美,生活在夏夜的相互幫助的小動物們更美。樹立小夥伴之間互幫互助、助人爲樂的集體意識。然後教師出示圖片:星空、花園、池塘、街道。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生不受約束,自由表達。

我的這節課也有很多缺憾、有待完善。首先《夏夜多美》這篇課文是一篇以情感人、以趣動人、以美誘人的童話。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5

通過自己在對這篇課文的備課,以及教學活動過後的反思。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需要繼續發揚,並要做得更好的方面。我會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繼續認真對待每一節課,抓住每節課的知識點,把握每節課的思想,並讓學生們在讀中感悟課文,在感悟中昇華。此外,繼續在平時要求學生們的坐姿,拿書等學習習慣。從學習習慣中培養學生的認真態度。

我還有一些不足,需要制定相應的措施進行改正:

首先,對語文課堂教學常規尚有盲區,頭腦裏不清楚一節語文課應該是怎樣進行的。通過自己的備課,發現自己對語文教學活動的流程有些模糊,流暢地設計一節語文課有些困難,這樣會在教學活動淡忘一些教學環節,影響自己的教學思緒,同時我的語文教學語言不夠成熟,經常發生有些話不知道該怎麼說,不知道這句話在語文課上該怎樣說出來纔像是在上語文課。

其次,對特定年齡段的學生能力和適應他們的學習方式方法瞭解不到位。在今天的教學活動中,由於一些原因,其中也包括由於對語文課堂常規的模糊,導致對下一步教學活動的含糊,自己竟畫蛇添足地讓二年級的學生在課文中準確畫出問題答案的句子,我發現在這個特別的年齡段的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是不能信手拈來,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能力水平。在這裏不僅表現出自己對語文課堂教學常規的空白,同時也透露出新教師沒有教學經驗。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6

本以爲學生脫離了農村和農業,其實是我們沒有真正引導他們接觸和認識農業及農業技術,看來真正脫離農業的恰恰是我們自己。個別學生蒐集的大量資料,雖然技術性語言較多,但足以見得學生對農業科學知識的興趣,也引發了其他同學對科學知識的熱情。我想:如果我真正把學生帶到大棚中去參觀認識蔬菜,瞭解蔬菜的培植技術,或者去苗圃觀看植物培育情況,學生更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

在識字、讀書的同時,吸引學生關注科學,愛科學,學科學,引發孩子們研究、探索的慾望,既動口,又動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擴展自己的視野。寒冷的冬季,百花盛開、瓜果飄香;彩色的棉花,紡出五彩線、織出五彩帶;無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壯的植物;只佔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卻養活了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進的科學技術,給農業帶來如此大的變化,令人驚歎。本課和第17課《酸的和甜的》一樣,採用連環畫的編排形式。教學中把圖文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圖畫指導學生識字、讀書,並滲透觀察、想象能力的培養。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7

太陽》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課文重點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瞭解太陽的有關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研究科學知識的興趣。

2、學習作者準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方法,初步掌握說明文的說明方法。

3、初步學會利用現代化網絡搜索信息,處理信息,積累信息,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根據本課教學需要,我利用網絡課件。緊密結合課文而不侷限於課文內容,對課文作了準確、生動、詳實的說明及補充,較好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及難點。整個課件信息容量大,內容豐富,富有童趣,富於啓發性,操作簡便,爲學生構建了一個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

在此課教學中,我充分發揮網絡課件的優勢,利用網絡課件提供的大量網頁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上課伊始:我以親切的談話切入課題:同學們,說起太陽,我們一定感到十分熟悉、親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世間萬物在陽光下生活、生長。那麼,你對於太陽有哪些瞭解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稍作小結,直奔課文內容:看來,大家對太陽看似熟悉卻又不夠了解。想更深地瞭解太陽嗎?在教師富於感情地導入課文之後,我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入課文網頁,直奔自學要求(點):1、2、3

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教給學生查閱網頁理解課文的方法,然後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由於網絡課件提供的資料極爲豐富,學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節課中一一查閱。所以,我提醒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或有疑問的課文內容,我們可以進入網頁細細查閱資料,而對自己已經清楚瞭解的知識,就只需對網頁進行大致地瀏覽,甚至可以跳過不讀。在自學過程中,學生針對自己學習實際,從豐富的網頁中各取所需,真正體現了着眼於學生個體差異,進行了因材施教。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暢談讀書、笑談碰壁、救助車伕、關心女傭,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的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敬愛之情。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抓住涵義深刻的句子理解並感悟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之後通過朗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一‘‘質疑問題’’,強調教師的點撥、點化。

對於學生探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首先應組織學生討論,發揮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教學‘‘暢談‘碰壁’’’這一段時,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有什麼問題,先和同桌商量一下,解決不了的,再前後四人討論,任解決不了的提出來大家討論。目的在於學生能夠發揚協作的學習精神,做到思維互補。而在學生解決不了問題時,及時地加以點撥,點撥不夠,還需點破、點化。其中‘‘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理解這個句子是很困難的,因爲魯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生活很遠,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句子的含義,這是恰當的引導、啓發和點撥。這裏我及時向學生資料,瞭解社會背景,以啓發學生的思維,開拓思路,使學生能夠更準確的理解句子的含義,感受魯迅敢於同反動勢力作鬥爭的品格。學了‘‘談《水滸傳》’’這個故事後,學生只懂得魯迅對侄女的關心和愛護,還不能理解他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心和幫助,這時我適時地給學生出世補充介紹魯迅關心愛護青少年的品格。

二、強調求實、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就是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獲得創造的成功。在課結束前,我設計了一個啓發學生想象的拓展訓練:假如你現在在萬國殯儀館裏,你想對魯迅說些什麼?讓學生給魯迅寫副輓聯或寫一兩句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爲通過前面兩個故事的學習,教師對一些必要的課外資料的補充介紹,學生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魯迅的敬佩之情也隨着課文的深入學習而越來越厚,情到深處不吐不快,這一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思維又一次被激活。他們在想象的過程中進行着創造性思維,體驗着創造成功後的喜悅。

只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多引導學生根據閱讀自己發現問題,找出答案,學生之間最大限度地開展互說互評。答案模式也可多樣化,拓寬多樣思維。

月光曲的反思總結 篇19

1、課堂總體感覺良好,氣氛活躍,學生普遍喜歡大同社會,因此能夠踊躍發言,積極配合教學。

2、教學重點難點能貫穿課堂始終,師生共同探討,得到很好的解決。

3、板書設計比較特別,而又一目瞭然,充分展示大同社會的特徵。

4、教學圖片生動直觀,引起學生聯繫課文探討圖片的興趣。

5、導入不夠簡潔明白。

6、所用的圖片與課文的契合性不大,有點勉強。

7、直接進入教學重點,利的是開門見山,弊的是僅僅依靠學生預習所得來展開課文,學生學習起來有點吃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