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通用2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2W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

這一課教學意圖是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認識三原色,知道紅色的畫是以紅色爲主的畫,能夠以紅色爲主創作一幅畫,使學生體會到紅色的魅力,並且提高學生對色彩美的感受能力。感受紅色給我們帶來的熱烈的、喜慶的、奔放的美感。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通用26篇)

我在課堂中先讓學生說說紅色給你的感覺是什麼?結合學生所帶的學習用具,將自己的彩筆或油畫棒中找出屬於紅色的筆,找自己身邊有關紅色的物體等,這樣來加深學生對紅色進一步的理解。接着打開書欣賞以紅色爲主的作品,以啓發談話爲主,引導學生觀察用不同種紅色畫的畫有一種層次的美感。

在學生完成作品時有些學生就顯得無法下手,在這時我讓不會的那幾個同學再欣賞一下畫,啓發他們繪畫的內容既可以選擇各種紅色的東西,也可以表現喜慶快樂的場面。這樣提示下每個同學都有了自己滿意的作品。同時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色彩,是豐富的色彩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絢麗多彩。但是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學生具有一

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

最近,我與學生一起研討課文《驚弓之鳥》時,有意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大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後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讚揚後,也有少數同學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隻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我們不能像這隻大雁一樣,只因爲被箭射傷過,後來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惶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曾經因爲某次考試不理想,受到家長的批評,現在一聽說考試就害怕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能力;這是本課教參書上並未涉及到的內容。我帶頭爲他的見解鼓掌。

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爲不值得稱讚,因爲他不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明明知道那隻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爲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隻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學生獨闢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孩子們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徵。同樣,這樣的感受內容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學生認爲此說法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帶領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之後的語文課上,學生們各抒已見,不同思維的碰撞,使課堂似乎顯得有些“亂”,但我卻由衷地高興──這不正是我所期望的嗎?當然,讓學生各抒已見談感受,並不等於放任自流,教師撒手不管。對於某些明顯錯誤的看法,我在表揚其大膽發言精神後,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予以糾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啓發學生自我糾錯,教師絕不作當衆宣判式的否定。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3

陳嘉庚----第2963號小行星的名字,更是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被主席稱讚爲“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傑出愛國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本文講的是他回到故鄉,發現家鄉由於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一句“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要是上不了學,那怎麼行呢?”讓他幾十年如一日地爲家鄉出資辦學,而他自己卻一直過着儉樸的生活,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教學本課,我從課題入手,首先讓學生讀題後發散思維,自己提問題。(陳嘉庚是個什麼人?他爲什麼要辦學?他當時是怎樣想的?他是怎樣說的?他又是怎樣做的?)然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讀課文,瞭解課文講述的主要內容。

接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陳嘉庚崇高的愛國精神。教學中,首先抓住關鍵詞“積蓄”,積蓄是什麼意思?這些積蓄是怎麼來的?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你們捨得花嗎?陳嘉庚拿出自己的血汗錢,來爲家鄉人民辦學,你認爲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來體驗陳嘉庚的愛國情懷。然後讓學生觀察圖片---陳嘉庚在學校總要站一會兒,靜靜地聆聽,彷彿在欣賞美妙的音樂……這些語句都體現出陳嘉庚的愛國情感,因此要領悟人物的內心,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

最後,通過第六自然段的“拼命工作”“源源不斷”這些詞進一步來體會陳嘉庚的愛國精神,並讓學生受到薰陶感染,迸發出愛國熱情。

另外,我還根據課文的內容,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將抽象的文字轉化成爲具體生動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圖文結合地學習課文。在“假如你是這所學校的一名學生,此時此刻你想對陳嘉庚說點什麼呢?”這一教學環節中,學生表現特別活躍。

我不知道對於十來歲的孩子(也就是這些零零後們)來說,他們是否真的懂得這種深刻的愛國情感。所以本節課我說的過多,但是,我想哪怕他們中間只有少數人懂;或者孩子們都懂,但只有三分鐘熱度,那我也要把文章表達的情感,以及我自己領悟到的思想,傳授給他們……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4

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模的一系,很多詩人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以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而根據此詩譜成的古曲《陽關三疊》,更是以琴、歌的形式流傳至今。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說:“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着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孩子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我在教學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下面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1、引導學生藉助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來走近作者,理解詩題。同學們饒有興趣地談到了相關的內容。如,對王維瞭解了哪些?“元二”:姓元,在家裏排行老二,朋友睨稱他元二。

2、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的方法,讓學生在老師深情的誦讀聲和《陽關三疊》的旋律中想象詩中的那些畫面。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雖說打亂了詩句順序,但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從而感知詩的意境。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5

幾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說法, 認識“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幾”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於剛入學的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和“第幾”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上這部分內容前,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做些有關方位的遊戲,讓學生認識前、後、左、右的方位。特別是左、右,我先讓學生自己介紹怎樣記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準備工作後,開始了“幾和第幾”的教學: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幾”

我利用一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找到了一個與“第幾”有關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肉包子,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吃到第五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嘆了口氣說:“唉,要知道吃第五個能飽,先吃第五個該多好啊!”學生意猶未盡時,我問大家:“你們說,這個人說的對嗎?”“不對,不對。”學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時聰明的劉煜站起來說:“這個人要吃五個才吃飽,如果只吃第五個的話,那他就只吃了一個。”我適時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利用主題圖,教學“第幾”

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這個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爲讓學生參與排隊這一主題情境,學生通過排隊,將主題提供的內容動態化,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增加實際的體驗,深切地體會到幾和第幾的不同。

三、聯繫生活,學習數學

爲了幫學生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我根據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第幾”的含義。如“我想考試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學生有了老師的引導,很快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第幾”。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新知,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 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

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爲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雖然課前我讓學生感知了方位,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左邊起塗4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圈了第四個。

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四、講完練習之後我進行了小結,但感覺小結的方式不對,我是讓學生上臺排隊,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一說,總結的時候不應該提問:“一共有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麼(幾),“第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麼(第幾),問的太唐突了,雖然有個別同學知道,但是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還是覺得雲裏霧裏,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只要經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並能夠區分就可以了。這是一個感知的過程。

五、在後面講練習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1.“想想做做”第1題從左邊塗色,可以先複習一下“左右”,做一做有關“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的小遊戲,加深學生對方向的感知,再進行塗色,效果會好些,目的性會更強些。2.“想想做做”第2題,“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有的學生聽過,有的沒聽過,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興趣還是蠻高漲的,應該事先準備一個故事的錄音,或者動畫,讓孩子在輕輕鬆鬆中學到知識。

當然,課堂教學是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些遺憾,所以實際與預設是有距離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學之後的重設計和反思,教學之後適當的調整設計,相信對以後的教學能提供借鑑作用。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6

《哪吒鬧海》是一篇神話故事,講了哪吒爲民着想,不爲強暴,大鬧東海,制服龍王父子,使人民過上安定生活的故事。由於這是一篇神話故事,小朋友們比較喜歡這一類文章,因此上課時情緒比較興奮。

這節課,首先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圈畫重點詞語來說說自己的體會,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表演來感受哪吒的機智勇敢,爲民着想的品質。其次就是能抓住文本的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感悟人物的心情。比如在教學第3自然段,在讓學生默讀時,我就讓學生想想當夜叉從水底鑽出來時,看到一個小孩子在洗澡,他的心裏會想些什麼。小朋友們都回答得很好,能夠說出夜叉瞧不起哪吒,不把哪吒放在眼裏,從而讓孩子通過反面來體會哪吒的機靈、勇敢。

但是,整堂課上下來,我暴露的缺點很多。首先,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性沒有得到體現。整節課,我都是通過拋出許多零零碎碎的小問題來帶領學生學習體會,實質就是牽着學生的鼻子在走,沒有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來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本來是想讓學生自己通過圈畫表示哪吒的動作的詞,來說說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可是發現學生根本說不到位。於是我就追加小問題:“大海是什麼樣的啊?”“哪吒想也沒想就直接跳入東海,從中你可以看出什麼啊?”學生終於把“勇敢”答出來了。答案雖然出來了,可是這樣做就等於剝奪了學生的自主閱讀。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體會文章字裏行間所要表達的思想,這是我在接下去的教學中所要尋找的。其次,學生的表演缺乏引導。在第三段即將教學完畢時,我加入了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演一演哪吒大戰夜叉的場面,可以加入自己的動作。可第一個學生只演了夜叉被乾坤圈砸死的場面,沒有把哪吒躲避夜叉進攻的場面繪聲繪色地表演出來,這與我的設計意圖相背了,而且我沒有即時引導,因此導致下面的演的同學都偏差了,因此這一環節等於沒有達到目的。最後,板書設計過於抽象,且不能與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複述課文相銜接起來。板書設計不但要簡潔明瞭,體現文章的重難點,還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可我設計的板書不適合三年級的學生,過於抽象。與此同時,我在教學的最後設計了一個環節,就是想讓學生通過我給出的詞語來進行課文的複述,因此我就投影出了很多詞語,可其實這是不需要的,我只要把板書運用好,在板書中體現出一些重點詞語,就能更好的達到這一目的了,且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時刻注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放手讓學生去讀,去體會,這比教師提出許多小問題來達到目的而有效得多。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7

本課時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大多數都能快速、準確回答每一個知識點後面的問題,還有一些學生能上臺準確指出三級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主要是因爲做到了如下幾方面:

(一)知識系統性、邏輯性強,環環相扣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我是這樣組織的:相關基礎知識(地形、地勢的概念,三類地形圖、五種地形)——我國地勢總特徵——各級階梯概況(界線、主要地形區、主要地形類型)。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我也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直至得出結論。

(二)圍繞重要知識點多角度強化講解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徵”的學習,從四個角度分析:1、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閱讀;2、示意圖的判斷; 3、地形剖面圖的驗證;4、對應的選擇題練習。通過四次強化,學生在課堂上就對我國的地勢總特徵掌握牢固了。

(三)講究教學技巧,激發學生興趣

1、由近及遠

例如:本課導入,我以鎮江的地形地勢爲材料背景,用語文題目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回答,從而讓學生悟出了地勢、地形的概念區別。

2、化難爲易

例如,“地形剖面圖”的閱讀,我首先利用多媒體介紹了剖面圖的繪製,其次教學生在分層設色圖上繪製32°緯線,然後讓學生對照分層設色圖填上剖面圖中括號裏的地理事物名稱,並判讀海拔高度,最後才得出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這一結論。

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的學習,我先讓學生分階梯找出這一階梯的主要地形區,再讓學 生歸納主要地形類型;在找主要地形區時,又利用標字母的方式讓學生一一對應着找。這樣,學生就很快找出來了,也就很容易歸納出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

3、細化知識點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徵”的學習,我細化爲2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佈;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概況”的學習,我細化爲3個知識點:界線(位於階梯分界線的主要山脈名稱)、平均海拔、主要地形類型和地形區。

(四)注重學生參與,指導到位

爲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思考,我採用了“學案”的授課方式。在啓發引導的過程中,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動筆寫下答案,便於形成連貫的思維,得出結論。採用“學案”,也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

得到的啓示

教學要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緊扣重點,落實知識點,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和探究問題的興趣。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8

在學習蒲公英深受環境污染困擾這一部分內容時,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蒲公英的“難受”,我就讓學生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體驗到蒲公英的“難受”,對蒲公英的遭遇產生同情,自覺增強環保意識。另外通過學生形象生動的表演,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對蒲公英的描寫是那樣生動形象,從而也體會到的擬人寫法的好處。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連平時不愛學習,比較沉靜的伍銘鋒同學也躍躍欲試,並且進行了“汽車發出震耳欲聾的尖叫,從蒲公英身邊呼嘯而過”這部分內容的表演。

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特別是學習蒲公英被空飲料罐砸這一部分,我問:“你們平時有沒有被空中砸物砸過啊?時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結果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想上前跟那些亂扔垃圾的人理論,有的說要教育那些人不要亂扔垃圾,從而與作者產生了共鳴,自然而然地樹立環保意識。當然,“人無完人,課無完課”,這節課我對時間的把握不足,以後應該多注意些。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9

我發現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一開始的“溫故知新”環節,此環節設計意圖是想感悟詩意,檢測學生前一節課學習情況和概括能力。不過學生還不在狀態,我的調動還不到位。一兩個學生後,狀態恢復,回答和朗讀漸入佳境。

其次是經驗不足,第二個教學目標沒有全部完成到位。只抓木蘭形象,忽略分析本詩的語言美、音韻美。並且沒能實現在課上講本詩背誦下來。

EEPO有效教育,是教師有效的指導,有效的調控,更是學生有效的學習。這節課,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來組織學習,這麼做,學生的個體意識就能夠有效的被激發出來。而自己只當後臺老闆,從旁指點,甚至把自己也作爲同學們中的一員來參與學習,這樣不單起到了監督學習的作用,還讓學生感到老師非常親切。在今後的教學中,取長補短,

我還要多花心思,繼續實踐EEPO模式,讓課堂變得更紮實,而不只是一個花架子!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0

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一課是一首詩歌《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讚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讚美;後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讚美。在這首詩裏,我們彷彿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

在這首詩歌裏,長江不再僅僅是長江本身了,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發情感呢?

我是這樣做的:

一、以長江爲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慾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願望。

二、多角度審視長江。課前已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並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體現資料爲學習服務,交流爲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在這裏,學生有的介紹了長江的發源和流量,有的帶來了有關長江的圖片和歌曲,有的朗讀了長江的詩歌和散文,在諸多交流中,學生對長江有了深入的瞭解,學生知道了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長江給了多少詩人詩的靈感,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國演義》片頭曲和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讓學生對長江有了更多的感慨,爲感悟文本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三、感悟文本,昇華情感。我用聲情並茂的範讀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由高聲朗讀起來,那投入的樣子真讓人神往,幾分鐘過去了,學生紛紛舉手說自己的體會,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無私地哺育着我們。”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既溫柔而又充滿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溫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層浪,“博大而無私”“宏偉而壯觀”“熱愛而依戀”這些關鍵詞都從學生口中如詩一般地流淌而出,帶給我不小的驚喜,學生是偉大的,他們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學生還發現了作者用“你”而沒有用“她”;發現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處而又有不少不同;發現了“走和奔”給人的感覺不同;發現詩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兩句話是一樣的;提出“爲什麼說長江能推動新的時代?”等有價值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記下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書中做上記號,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有困難時稍作點撥,這些問題解決了,對課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討論的過程中,輔助以感情朗讀,很明顯看得出學生的情感在不斷深入,不斷昇華。

第二課時,我讓學生認真補充閱讀了《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和蘇軾的《赤壁懷古》,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和這兩首補充詩歌,較好地拓展了課文的學習時空。學生寫寫學學生再次感受到“長江是歷史的象徵,她是一條母親河,更是一條歷史之長河”,有的說:“母親是無私的,母親永遠是天底下最美的人,母愛永遠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有的說“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千百年來她給了詩人多少詩的靈感!”……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1

這一課真的好難講,處於小城市的孩子怎麼也無法感覺到北京的現代化氣息,以及大都市的美麗。再加上學生因爲放假,提前的讀書準備不好,所以在讀起來好犯難。本來的計劃是這樣的,讓學生看兩副圖並找出相關的段落來讀。可是學生就是讀不好,速度比平時要慢幾倍,就是平時讀得好的學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點生氣了。

可是怎麼辦呢,讀不好,就學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學生字,好像又不紮實。只好讓學生在自己讀,讀給同桌聽,在小組裏評優秀推薦給全班,全班同學再評一下由誰來領讀。最後一步是讓小組成員幫助本小組一位讀得較弱的同學讀好課文。我覺得這本應該是課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課上來了,所以課進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進度進行。也可能正是因爲反覆的讀,反覆的讀,學生要認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由此我想到兩點,一,課前準備一定要有。讓學生把課文讀熟,並把已經會認的字劃出來。其實這是一個小技巧,因爲學生的好勝心理,他們會想辦法在課前多認幾個字,這樣既能增強他們認字的主動性,又能讓課堂輕鬆一些。二,只有在課文中識字或者說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學生才能更容易記得住。平日這句話只是一句理論,通過今天的讀我深深的體會到了。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2

我上完了二年級美術課《變廢爲寶》,感觸很深。變廢爲寶這節課的顯性目標是利用廢舊的材料製作立體和半立體的藝術品,隱性目標是滲透環保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根據學生們對垃圾有了一定的認識。於是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1、 讓學生重新認識垃圾,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習慣;2、 讓學生利用垃圾設計、製作工藝品,培養學生動手設計製作工藝品,培養學生動手設計製作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等綜合素養和綜合技能;3、 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作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小組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具有開放性、生成性的,而且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一節課不可能把作品做得那麼完美,但這沒關係,關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意識。

我覺得應該以變廢爲美的藝術思路的深度爲教學重點來進行思考,可以落腳到某一種方式方法,以點帶面,由易到難,通過色彩、形狀、質感的聯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從材料廣度進行拓展,可放手體驗,自由發揮,達到精彩紛呈。讓學生了解如何對廢舊物進行聯想,使學生從心靈深處感受到廢舊物品變美得可能,調動其操作積極性;通過製作先後的美醜對比,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麗的同時,自動的熱愛生活通過自己的能力變廢爲寶美化環境。

因此,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除了學習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技能之外,一定要努力地研究課堂教學,研究教材、準備切合實際的教案、備好學生,特別是在備課時就做一下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能力水平等,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3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爲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爲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該篇文章題目的特點——凝練地概括文章的內容,在導入新課審題時,引導學生進行了閱讀預測與質疑,從課題開始嘗試着引導學生作閱讀探究。

一、抓住課題進行閱讀質疑,可以指引學生的閱讀探究方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思維之始,也是學生閱讀探究之始。在教學之中,學生對課題進行了一番閱讀預測之後,即產生了閱讀探究的濃厚興趣。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扣題質疑,學生從剛纔感性的閱讀預測之中一下子就進入了理性的思維之中,這樣就爲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指明瞭方向。

二、抓住關鍵詞語質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抓住對“功夫”一詞的理解展開教學,區別“功夫”和“下功夫”。是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寫作水平、寫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練習,引導學生質疑: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通過反覆研讀文本,學生們發現這裏的“功夫”也含有“還需要再努力”的意思。

三、寫作探疑,培養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學習福樓拜把文章寫具體。我着重指導學生學習福樓拜把話說得清楚明白,有條理,而且言之有據這種表達的方法:第一讓學生學習他說話的條理性。比如莫泊桑第三次去福樓拜那裏,福樓拜在第二次教導莫泊桑學會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一步:寫作要有特色,就要抓住特點寫。這樣,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使他的話很有條理和層次。第二讓學生學他說話有理有據。福樓拜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並不是只講原則性的標準,而沒有實在的例子的。他在說道理的過程中注意聯繫實際的事例,從而使他說的話令人信服。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訪傾訴觀察馬車沒有結果時,福樓拜便列舉不同場景下的馬車,啓發莫泊桑。而這樣鮮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終於使他有所收穫。

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後,我於是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週六下午在商店裏仔細觀察來來往往的購物者,要把各種不同的人物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後在週一進行交流,結果由於學生觀察仔細,記錄及時,寫得都很生動。我想如果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這樣去做,那麼學生捕捉、收集寫作素材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寫出來作文也肯定會生動、具體。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光是滿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還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讓語文雙基得到紮紮實實地訓練。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4

設計思路: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爲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用線描畫的手法裝飾花瓶,讓幼兒感知裝飾畫特有的藝術美,並以此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評析:

在這次活動中,我主要是通過欣賞和操作交流,讓幼兒進一步學習用簡單的圖案和線條裝飾花瓶中的塊面。感知分割裝飾的特點,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並能自己創造設計一個花瓶。

活動一開始,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範後,再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分割花瓶塊面,孩子對裝飾畫就有了一些瞭解,再請孩子說出有哪些圖案和線條來裝飾的。孩子們在裝飾過程中興致很高,對於進行了裝飾,他們都想出了自己的裝飾方法,然後我又鼓勵他們要與別人不同的裝飾方法。來提高他們作畫的水平。

我認爲,本次活動較好的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考慮幼兒年齡特點的同時也考慮到自身的優劣勢,在範例的運用下激發了幼兒的興趣,也是爲了藉助自己的優勢彌補在言語方面的劣勢.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5

1、注意陶冶愛國情感和培養審美情趣,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避免了空洞得說教。

2、教學應重視教與學的雙邊性,鼓勵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之間對話、是與生對話,真正實現師生的互動。惟其如此,師生思想互相砥礪,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本詩應引導學生反覆誦讀,真正實現語文課閱讀本位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來解讀本文。自主實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6

在遊戲式練習中讓學生,逐步掌握水墨畫的筆墨技巧。每個畫種都有自己的形式特色,而這些特色是因爲使用各具特色的材料而產生的。對兒童的輔導要強調掌握水墨畫的技法精神,重視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不能像對成人培訓一樣苛求。但在水墨畫最基本的用筆、掭墨、蘸水、調色等基本方法,要認真對待並使之養成良好習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兒童的模仿能力很強,老師要多進行身教示範,設計好學習的形式和內容,激發起兒童對繪畫的興趣。

1.讓兒童體驗線條之流暢美。初學水墨畫,讓學生動手勾畫長短、粗細不同的直線、波浪線、折線、彈簧線及螺旋線等,可以增強學生對毛筆的控制能力,體驗到柔軟的筆毛在宣紙上畫過時產生的順暢感,初步獲得對用筆方法的感悟。可以利用線條構成一些圖形,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2.讓兒童體驗筆墨之層次美。兒童對濃淡變化的墨色充滿了好奇心,老師適時引導點播,用小魔術等方法,鼓勵他們自己試一試,調一調,邊塗抹邊體會,邊練習邊掌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調和方法。

3.讓兒童體驗用筆之變化美 。中側鋒、順逆鋒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師可將毛筆從中鋒到側鋒依次示範,讓學生觀察線條的變化並嘗試練習。可以設計一些趣味的裝飾畫來調動兒童的練習興趣。就是要求學生在四個小三角形內用不同的圖形來裝飾,如動物的腳印、皮毛的斑紋、樹幹的紋理等,在輕鬆的遊戲中領會用筆的變化之美。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7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記敘了一位紮根海島的戰士,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捕捉小昆蟲,並將它們帶上海島來,給他們種植的蔬菜瓜果傳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來的是感動,戰士帶着昆蟲歸隊,大家對那個來之不易的瓜的愛,擴大開來,是對海島對祖國的愛,那樣的愛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動着,沒有豪言壯語,只是字裏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濃濃的愛。

基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在連接語的提示下初步體會課文內容以後,再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作交流討論也就達到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也正是這麼想的:首先,在把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弄清課文的主要內容;其次,解決連接語中提出的兩個學習任務──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戰士爲什麼把昆蟲帶回寶石島?二是交流讀完課文後的感受。起初,我的預設是,讓學生在讀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後圍繞這些句子談出感受,讀出味道。可在課堂上,卻出現了這樣一幕:孩子們在交流小戰士把昆蟲帶回寶石島的原因時,就已經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戰士那愛海島、愛祖國的深情。如果此時的我再拘泥於教案,又把學生牽到談讀後感上來,未免有環節迂迴、降低學習效率之嫌。我靈機一動,順勢反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既然有這麼多同學都談到小戰士愛海島、愛祖國,那肯定有你們特別充足的理由,能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嗎?孩子們馬上在書上勾畫起相關句子來。尤其在討論交流第二自然段時,讓我感觸頗深,現原汁原味地記錄下來,但願不會漏下孩子們那精彩的、引人入勝的思維碰撞的火花。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8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壯舉,是一座不朽的豐碑。當年的長征早已成爲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長征先輩們也都成爲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星。當我們再一次品讀《七律長征》這首詩時,彷彿又看到那神駿的山、蒼涼的水,似乎聽到那隆隆的炮火聲和“三軍過後盡開顏”的笑聲。但對於當代國小生來說,長征不過是一個遙遠的故事,怎樣讓學生們感受長征的精神呢?

課前,我讓學生蒐集一些長征的資料,毛澤東的詩詞,瞭解長征中的感人故事。我自己也收集了有關長征的視頻,製作課件,爲課堂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課堂教學時,我始終抓住朗讀爲主線,讓學生朗讀,從讀中去感悟紅軍戰士那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讀中,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出這首詞所呈現的畫面:騰躍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並結合學生所收集的資料,讓學生來說一說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還遇到了哪些困難,使學生進一步瞭解了紅軍戰士鋼鐵般的意志。

“暖”與“寒”的理解是詩中又一個重點,它暗示了紅軍智取金沙江的快樂與強渡大渡河的悲壯與驚險。在“暖”字理解上,我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紅軍當時快樂的心情。“寒”字理解時,我播放了視頻《飛奪瀘定橋》,讓學生說一說看後的感想,整個問題迎刃而解。

最後,讓學生欣賞了歌曲《七律長征》,學生鬥志高昂,即興表達了對紅軍戰士的敬佩之情。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19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創造,爲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我在“可能性”一課中,設計了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學生學習活動的主線,爲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

比如:袋子裏裝的是5個紅球5個黃球,猜猜摸到哪種球。學生通過猜測,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接着我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摸球遊戲,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體驗可能性。這種結論的獲得是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積極動腦研究所得的,這樣比起教師直接單純地給出一個結論要重要得多。在新課設計過程中,我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經常遇到的現象,也是學生特別感受興趣的事情,而這種現象又和可能性問題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因此在課題引入後,,我就設計了一個抽獎遊戲,讓學生親自參與抽獎活動,在摸球中發現兩個抽獎箱,一個摸出的都是黃球,一個摸出的都不是黃球,學生對抽獎箱產生了“懷疑”,從而積累到關於預測可能性的經驗。同時,學生在摸球、猜測中對可能性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可能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爲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節課我安排了這樣幾個層次的活動,第一個活動是摸球,先讓學生預測摸出的球一定是黃色嗎?並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描述摸出的結果,然後讓學生親自摸一摸,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注重對不確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觀感受。第二個活動是說一說,出示袋子裏已裝好的球,讓學生說一說袋子裏任意摸出一個球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使學生進一步感知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第三個活動是拋硬幣,讓學生猜一猜朝上的一面是正面還是反面,切實感受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第四個活動是根據要求往口袋裏放球,老師先讓學生試着判斷“要想達到預期結果,每次口袋裏應該放什麼顏色的球”。再讓學生實踐操作體驗各自的想法。通過這樣的四次活動,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因而產生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認識。

3、注重思維拓展, 體驗成功。在練習設計中,通過課件中準備的身邊的一些現象,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促進知識的遷移運用,使學生在“做一做”中進一步體驗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培養了學生傾聽意見,汲取經驗和相互交流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更增添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瞭解世界的事物很多與數學有關,學習用數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還培養了學生怎樣用數學去分析問題,使學生懂得用比較準確的數學語言去描述事物。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執教的班級是二年級一班,學生比較積極、主動地在遊戲中探索,課堂活動興致較高,部分學生對可能性已有一定的認識。我創設了父親節給父親選禮物遇到難題,最後用拋硬幣的方法來解決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學習趣味,提高學習興趣。最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對學習活動進行總結,並激勵學生在課後繼續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愉悅。

但本節課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如有小部分孩子參與遊戲環節的機會較少,沒有關注到全體等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麪向全體,關注所有的孩子,提高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0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爲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本節課的作業我沒有硬性規定學生去完成哪些內容,而是讓學生說說學習本課後回家想做些什麼,其實學生所說的如:想再讀一些神話故事,想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想繼續蒐集有關神話故事的資料等,這些正是老師要安排的作業,而學生卻自主地要去完成這些任務,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幾點是本節課的一些亮點,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第三自然段的處理可以再緊湊些,也可以通過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得再充分些,老師的講解少一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本節課拖堂兩分鐘,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的地方,爭取在不斷的改進,完善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得更爲合理。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1

預習時的朗讀必不可少,但在這一環節中目的只在於讓學生過好字詞 關,明確並掌握字詞的讀音。對於感情的把握,我搜集了名家朗讀影音 材料在課堂上供學生模仿,採用聽讀、跟讀、仿讀等形式,讓學生去品 味整首詞的情緒。但大家都說形式上的反覆可起強調的作用,同時一唱 三嘆,迴環往復,更加強了詩歌的韻律美。如果我能對詩歌的一些關鍵 語句做點改編,如“風住塵香花已盡”加工爲“風住塵香花已盡、花已盡” , “物是人非事事休”加工爲“物是人非事事休、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加工爲“欲語、欲語淚先流”,“載不動許多愁”加工爲“載不動、載不動許 多愁”,讓整首詩歌放慢節奏,似乎是把作者的悲愁的心情反覆的詠歎, 反覆的品味,進一步把作者的萬般愁緒一覽無遺地表現出來,同時也讓 學生更快地進入朗讀的境界,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朗讀的意境。或許加 上這一部分能讓整個課堂的朗讀更加出彩。

在這節課上,我主要就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能來說說,作者的“愁”體 現在這首詞的哪些字、詞、句上嗎?問題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並給於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自由的課堂空間。學生主要抓住了“倦” 、“事事休”、“淚”、“聞”、“擬”、“只恐”等這些關鍵字詞來闡述,分析得 相當到位。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對關於“愁”的詩句進行了拓展延伸,將 他們以往所學的以及每個人積累的知識作了小結,形成一個知識體系。

都說“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確實,課後發覺自己的實時評價還不夠精 確,豐富,全面引導學生的能力還欠缺,朗讀還有待於加強等等,要在 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琢磨加強。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2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着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爲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爲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3

在教學過程中,設想雖好,但是操作中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導致教學流程不夠流暢,學生表現不夠理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教學切入不夠明確,對文章的感情基調的把握,由於學生未能深入文本,讀出自己的感受,僅僅兩段文章的朗讀,未能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導致時間浪費,教學流程堵塞。

2。學生學情瞭解的還是不夠準確。情感基調的把握,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等都沒有設想的那樣順暢,對學生學情有一定的高估,還有小小組形式使得個別原本上課比較積極地學生表現機會不足,無法進入良好的教學情境。

今天的課對人物分析進行的深入探究,表格形式還是非常有效,精讀描寫中年閏土的語言,學生的反應良好。說明細讀文本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方向,但是如何實踐還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4

鑑於國小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爲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爲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繫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爲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的淨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興奮劑,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捨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纔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着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捨,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共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後想說,教學本課後,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5

開始教學《那隻松鼠》認爲兩節課就綽綽有餘,結果花了兩天時間。文本不深奧,結構也簡單。只是覺得這篇課文對寫作很有指導意義。

文章的前三段採用了倒敘的方法,這在以前的課文中很少見,提出來讓孩子揣摩揣摩很有必要。

而文章第三自然段對小松鼠的描寫抓得很到位,緊緊圍繞“活潑伶俐”一詞進行刻畫。而對“我”是如何抓到松鼠的,卻是一筆了之。這一點對學生寫作時“如何抓重點”很有啓發。

更爲重要的是,要孩子們學課文,背課文有何意義?別說學生了,恐怕這一點連很多家長也茫然。於是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要求孩子能夠背誦,然後讓他們和我一起來描述一段“活潑伶俐”的事物。結果呢,仿寫出來的事物都具有這個鮮明的特點,寫作也覺着特容易了。自然地,孩子們也覺得讀課文,背課文有意思了!

紅色的畫教學反思案例 篇26

《大自然你好》是張海迪給小朋友的一封信,從文章中我們看到一個用愛支撐的生命,深深感受到了“即使翅膀斷了,心也要高高飛翔。”所蘊涵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量。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感受一下,對海迪姐姐這樣的殘疾人有個被禁錮的身軀,對自由的渴望。通過誦讀、品讀等多種方式。從課文中寫海迪姐姐聽說小鷗去不了舅舅家深感同情,這將孩子與大自然阻隔了。父母給小鷗的關愛猶如病魔給海迪的羈絆。在教學課文時,讓學生體會張海迪姐姐翅膀斷了,但她的心是高高地飛翔,一雙渴望自由的眼睛在黑夜裏透過玻璃注視着高遠的天空,閃爍的星星,在與他們對話、交流。是作者內心的表白,是大自然給了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是大自然給了她帶來生活的希望我們應該真誠地向大自然高喊一聲:“我熱愛生活,熱愛美麗的大自然。”

語文課堂要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設疑解惑。

新課程改革,很多課文更強調的是學生自己的感受,這篇課文也不例外,需要孩子們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還是老問題,說的孩子太少了,而且出現重複,雖然也有精彩的地方:有孩子就說出來從第9段的“代”字感受到了張海迪內心對走進大自然的渴望,結果別的孩子也就開始重複這個了。

從一接這個班,我就一直在強調和鼓勵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可是一年了,看來效果還是不明顯,有時倒是有獨特了,但是卻又離題萬里了。如何讓大部分孩子們勇於表現,更自信,還是一個難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