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課後反思(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2W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課後反思 篇1

——《蘇軾·水調歌頭》教學反思《蘇軾·水調歌頭》公開課教學已塵埃落定,但我希望,對朗讀指導課或者說詩詞欣賞課的教學反思應該是剛剛開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課後反思(精選3篇)

公開課上得拘謹,這是第一感,因爲心裏老有時間的約束:要在一節課內將課前設計的衆多環節完整得完成。於是就有一種催的感覺,不能盡情地發揮,整體上就有一種“抑”。如此這般,課堂的提問、講析就增加了許多心理負擔,點到爲止或者說放不開就自然而然了。

回顧這節課的內容講析,我認爲還是偏多、偏散、偏深。

這是什麼惹得禍?我認爲應該又是老師的主觀設計惹得禍。

教學設計時,一直擔心課堂的容量不夠,就無限地把備課時老師掌握的知識往裏夾塞,直接造成了教師在講析時往深度延伸而浪費了許多時間。所以處理好“備課時掌握的知識與上課時傳授的知識”之間的關係,將是以後教學探索的一個重要方面。

造成衆同仁感覺詞的內容講析不夠的感覺,是因爲我的講解偏散亂,偏深度。

剛開始上課時,本來是想照教案設計的來個作品簡介,但因爲切入時過早得被學生的“學習程序”所打亂,所以當時就想往後放一下,即在強調朗讀感情時順勢講析。但從後來的效果來看,的確應該在最早的時候進行集中簡介更好。

但我不認爲課文內容的講析不夠。因爲本節課的重頭戲當是朗讀和朗讀指導。也就是說,所有的所有都必須爲朗讀服務。讓學生投入情感去朗讀,投入思維去理解如何朗讀是本節課的重點。可以說學生表達情感的朗讀一定不太準確,但能夠有所表現,有些高低起伏的變化,有些重音輕音的變化,也就足夠了。可以設想,如果再增加課文內容的講析,將肯定地減少朗讀的次數,朗讀指導又將是指導課,而非朗讀課了。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課後反思 篇2

本課教案,我試圖突破傳統的以知識本位爲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語文素養”爲核心的課堂教學。把文本僅僅作爲語文實踐活動的一個載本。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注重學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拓展學習空間,打通課內與課外的聯繫等方面努力作出嘗試。

在課堂上首先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展開聯想,仔細體會和揣摩每首詩的意蘊,感受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能在日後的詩詞閱讀和鑑賞中學會遷移,拓展他們的探究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他們展開聯想,體會詩詞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在教學中,堅持誦讀、品味,思考相結合原則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和內涵美。

在課堂上,特別是詩歌教學,教給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詩詞的方法,是教學的關鍵。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知識,背誦一定數量的名家名篇,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課後反思 篇3

在教學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設計有學生跟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分派讀、個人讀他人評價這些讀的方式。從中,我們讀出了“瓊樓玉宇”般的神話境界,也讀出了千載離怨;我們讀出了詞人曠達超脫的胸襟,也讀出了詞人對親人的懷念。朗朗的讀書聲把課堂氣氛一下就推向了高潮,學生們個個情不自禁,爭先恐後,以讀爲榮,以讀爲快,讀得聲情並茂。

但在課堂中,我認爲在“讀”這一環節還做的不夠,總害怕課堂任務完不成而偷工減料,急於求成,顯得有點倉促。雖然本節課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我想,學生已經從這堂課中感受到了詞的魅力,他們已經能饒有趣味地在詞苑中漫步了。鮮花因芬芳而美麗,鳥兒因翅膀而翱翔,學習因興趣而吸引,如果我們的詩詞鑑賞課能像磁石一樣牢牢吸住學生的心,那麼我們又何愁學生喜歡不了古典詩詞呢?讓我們盡情地在詞苑中漫步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