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86K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觀察乘積是1的幾組數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倒數,主要是爲後面學習除法作準備的 , 在教學中,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爲以後學習分數除法掃清障礙,提高學習效率。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16篇)

這節課我主要圍繞“導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這幾個環節進行。

在導入中通過一個小故事中的對聯,藉助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習之間的聯繫爲切入點,由文字構成規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爲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在學生知道什麼叫倒數後,讓學生根據倒數的意義舉例,通過學生的舉例進一步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是互爲倒數”這句話。同時讓學生說說你認爲在“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這句話中哪幾個詞比較重要。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互爲”、“乘積是1”、“兩個數”。對倒數的定義作深入的剖析。

最後通過適當的練習,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一般先變形,再換位。並且讓學生小結出求倒數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小規律.在探討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研究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綜觀全課下來, 覺得整節課教得比較紮實,該傳授的時候做到了適當的傳授,練習也有層次感, 對於兩個特例“1”和“0”,教學中沒有專門由老師提出,而是在學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成果。自我感覺處理得較好。

學生的積極性在家長聽課當中也充分的得到了發揮, 平時不做聲的孩子當天也敢積極舉手發言了,充分的調動了孩子回答問題的慾望。

在設計中,感覺練習的設計還是缺少了難度,缺少了靈活性的題目,對“倒數”的運用練習設計不夠豐富。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2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觀察乘積是1的幾組數的特點引導學生認識倒數,主要是爲後面學習除法作準備的 , 在教學中,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爲以後學習分數除法掃清障礙,提高學習效率。

這節課我主要圍繞“導入、探究、深討、練習、小結”這幾個環節進行。

在導入中通過一個小故事中的對聯,藉助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習之間的聯繫爲切入點,由文字構成規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感知“倒”的意思。這樣學生對馬上接觸到的“互爲倒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在學生知道什麼叫倒數後,讓學生根據倒數的意義舉例,通過學生的舉例進一步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是互爲倒數”這句話。同時讓學生說說你認爲在“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這句話中哪幾個詞比較重要。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互爲”、“乘積是1”、“兩個數”。對倒數的定義作深入的剖析。

最後通過適當的練習,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帶分數、小數的倒數一般先變形,再換位。並且讓學生小結出求倒數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小規律.在探討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研究出: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綜觀全課下來, 覺得整節課教得比較紮實,該傳授的時候做到了適當的傳授,練習也有層次感, 對於兩個特例“1”和“0”,教學中沒有專門由老師提出,而是在學生的深入思考中得出的,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成果。自我感覺處理得較好。

學生的積極性在家長聽課當中也充分的得到了發揮, 平時不做聲的孩子當天也敢積極舉手發言了,充分的調動了孩子回答問題的慾望。

在設計中,感覺練習的設計還是缺少了難度,缺少了靈活性的題目,對“倒數”的運用練習設計不夠豐富。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3

今年教學倒數的認識後,我的感觸很多。以往教學這部分內容,我是直接讓學生寫出結果是1的算式,再從學生說的算式中把乘積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讓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然後再讓學生理解互爲的意思,最後總結出倒數的意義。現在想起來有一種牽着學生鼻子走的感覺。通過看雜誌和其他教學刊物,我重新設計了教案。我覺得這樣設計纔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倒數的意義,是學生自己通過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後有了真正的收穫。特別是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髮現了算式的特點,並讓學生舉例後發現,有這樣特點的算式是寫不完的。然後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通過例子說倒數的意義,並強調說倒數的關鍵字詞。這對學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很高興的自認爲是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時,我有給學生設計了障礙:怎樣求帶分數、小數和整數的倒數。雖然教材新授內容沒有這些知識,但在以後的練習中出現了。我把它提到前面來,大家一起研究。我覺得很有必要。這樣,使學生避免把帶分數的倒數也用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的方法來求。這樣就不會給學生的認知造成誤導。學生在知道了分數、帶分數、整數、小數的求倒數的方法以後,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使學生想到0的倒數問題。以前我是直接問學生“0“有倒數嗎?好像暗示學生”0“沒有倒數。改換成今天這樣問,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得出兩種答案,”0“有倒數,另一種是”0“沒有倒數。有了分歧意見,又一次把學生帶入了問題王國。學生分別發表自己的見解。

最後,大家一致認爲”0“沒有倒數。因爲“0”不能做除數,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比以往教學有了本質的轉變,就是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4

《倒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在這節課中,我抓住了兩大主要內容展開教學:1、學習理解倒數的意義。2、學習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我以玩文字遊戲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給學生灌輸“倒”的想法,把遊戲的現象融入到數學當中。在理解倒數的意義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乘積、互爲”來理解,並強調倒數不是孤立的,而是對於兩個數來說的。有了文字遊戲的導入,學生觀察到了互爲倒數的兩個數分子、分母的位置發生了倒換了,對求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倒數容易掌握了,因而課堂的氛圍很濃,積極踊躍回答問題的同學很多。但對自然數的倒數以及小數、帶分數的倒數,大部分學生的思維一下子還轉不過彎了,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夠說出方法。對於特殊的數1和0,學生基本上能夠知道他們的倒數。

這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求一個數的倒數還有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一個數乘以另一個數,乘積是1,那另一個數就是這個數的倒數。如5×( )=1 ,括號裏的數就是5的倒數。這個方法在這節課中,我沒有明顯強調出來,還不能讓學生真正去理解倒數的意義。因此,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目標還不能完成達到。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5

倒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倒數主要是爲後面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的。因爲一個數除以一個分數的計算方法是歸結爲乘這個分數的倒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對之後學習分數除法是至關重要的。由於我是六年級數學組第一單元的把關教師,本課又是我的單元課,所以在課前,看了不少關於這課的教學設計,覺得是五花八門,各有所長,最終根據我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教學方案,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特色引入,直奔主題。

在本課的引入中,我通過談話讓學生了解對比相互的反義詞及位置交換,再通過讓男女學生計算小黑板不同的兩組乘法算式,觀察積的特點與算式中兩個因數的特點,直接對倒數形成了初步的認識,更明白了只要調換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就會得到一個新的分數。然後讓學生對具有這樣特點的兩個分數起名,學生不約而同的叫它們倒數。爲了使學生深入瞭解倒數的意義,我引導學生舉了大量分數的例子,並通過觀察、計算等方法使學生明確“互爲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倒數的兩個數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進行調換”、更讓我高興的是學生能注意到“倒數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學生的這一發現,我引導他們很快就總結出了倒數的概念——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爲倒數。在強調重點時,學生髮現在數學上還有像倒數這樣的情況,如約數和倍數,倒數也是相互依存的。

二、讓學生在碰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心理,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爲了符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上讓學生以生問生答的形式進行,在我的鼓勵下,學生開始是提出整數、真分數、假分數,接着想到帶分數、小數,進一步想到兩個特例1和0, 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學生們出現了小小的“爭執”。有人認爲:“0和1有倒數。”有人認爲:“0和1沒有倒數。”對於學生的“爭執”我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導他們互相說說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學生們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它本身。並且在說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爲“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0乘任何數都得0,不可能得到1”這兩個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給學生的知識內容,學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結論,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成果。我覺得,這樣做不僅增添了課堂活力,而且還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解決了學生的困惑,更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本課我最大的收穫是學生自己進行了充分的辯論,讓我驚喜萬分,感到十分高興,我覺的是本課最大的收穫,在學生的辯論在,連我都充滿了激情。我想,在教學中需要我充分預設,放開手腳,這樣定能讓我的課堂煥發精彩。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6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前提。學生只有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後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

一、課前的思考與預設

針對本課內容,看似簡單,實質內涵非常豐富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大多數基礎薄弱的現狀。認真思考了本節課中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力爭能讓學生聽的清楚,練的活潑,學的輕鬆。所以課前思考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本課的知識點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倒數的認識”即對倒數的認知與識別。如何能夠讓學生很清晰的明白倒數的意義呢?以及如何找準一個數的倒數呢?

2、本課的關鍵點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倒數的意義教學,進行了仔細的剖析,把意義分爲幾個部分:“乘積是1”,“兩個數”,“互爲倒數”這三個部分,看起來簡單,但是每個部分再仔細推敲,就發現“怎麼才能得到1;幾個數,是幾個什麼樣的數;“互爲”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類似的思路可以遷移的事物嗎?這些方面對學生清楚理解倒數的意義非常重要。

3、本課的着力點

基於對關鍵點的認真思考,發現“互爲”一詞比另兩個關鍵點更難理解,難說的清楚。因此,必須在這個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氣,因爲理解這一關鍵點是學生掌握倒數意義的標誌,也是幫助學生能識別“倒數”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課的深化點(預設)

基於對倒數的意義的思考,發現定義中的“兩個數”這一關鍵點的外延非常豐富,兩個怎樣的數呢?能不能 都是整數?能不能都是分數?能不能都是小數?……有沒有特殊的數呢?比如整數都有倒數嗎?小數都有倒數嗎?分數都有倒數嗎?因爲整數中有0、1這樣特殊的數,還有負整數。小數中有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它們有沒有倒數這樣的情況課堂中學生會出現這些疑問嗎?出現瞭如何處理呢。如果不出現又如何處理呢。

二、課堂的實施與體會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課的導入部分,由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倒數,從形象直觀上感受顛倒位置,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爲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充分的準備,爲學生較好理解倒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合作探究學習

變例題教學爲學生自學課本,找到倒數的意義,並與學生一起剖析,發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然後通過舉例,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小組合作討論:0和1的倒數問題,再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3、練習形式多樣

充分利用教材的練習同時,我還適當地補充了練習的內容,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比如設計的“每人出題同桌互說”,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也在課堂上用,做到真正掌握。

三、課後思考與感悟

通過教學,我感受到教師在教學中應相信學生的能力,並積極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學中處理好扶與放的關係。

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相信學生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使學生不是坐等聽別人講,而是能養成先自己積極思考的習慣。

2、 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當學生有困惑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集體智慧,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決困惑。

在教學中,我對於探求“0和1有沒有倒數”環節,充分發揮合作交流的作用,羣策羣力解決問題。爲深入淺出的理解“互爲”,我舉例“互爲同桌”,“互爲朋友”,讓學生覺得“互爲”就在身邊,對於理解關鍵點,就能引起共鳴。

在練習中,緊緊圍繞關鍵點設計了三條判斷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明白成爲倒數的條件,缺一不可。

3、存在的困惑與不足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但有少數學生對於倒數的認識,僅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顛倒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兩個數的乘積爲1這一本質條件,於是他們錯誤的認爲小數和帶分數是沒有倒數的。後來,雖然大部分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討論,明白了小數和帶分數也是有倒數的,但是在找倒數時還是出現了0.5的倒數是5.0, 1 的倒數是1 錯誤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感覺有些困惑,爲什麼教材僅在整數和真、假分數範圍內教學倒數呢?後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數和帶分數的倒數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是否需要補上相關的內容呢?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7

“倒數的認識”是一節概念教學課,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是學生學習分數除法的前提。學生只有學好這部分知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後面的分數除法的計算和應用題。

一、課前的思考與預設

針對本課內容,看似簡單,實質內涵非常豐富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大多數基礎薄弱的現狀。認真思考了本節課中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力爭能讓學生聽的清楚,練的活潑,學的輕鬆。所以課前思考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本課的知識點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倒數的認識”即對倒數的認知與識別。如何能夠讓學生很清晰的明白倒數的意義呢?以及如何找準一個數的倒數呢?

2、本課的關鍵點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倒數的意義教學,進行了仔細的剖析,把意義分爲幾個部分:“乘積是1”,“兩個數”,“互爲倒數”這三個部分,看起來簡單,但是每個部分再仔細推敲,就發現“怎麼才能得到1;幾個數,是幾個什麼樣的數;“互爲”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類似的思路可以遷移的事物嗎?這些方面對學生清楚理解倒數的意義非常重要。

3、本課的着力點

基於對關鍵點的認真思考,發現“互爲”一詞比另兩個關鍵點更難理解,難說的清楚。因此,必須在這個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氣,因爲理解這一關鍵點是學生掌握倒數意義的標誌,也是幫助學生能識別“倒數”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課的深化點(預設)

基於對倒數的意義的思考,發現定義中的“兩個數”這一關鍵點的外延非常豐富,兩個怎樣的數呢?能不能 都是整數?能不能都是分數?能不能都是小數?……有沒有特殊的數呢?比如整數都有倒數嗎?小數都有倒數嗎?分數都有倒數嗎?因爲整數中有0、1這樣特殊的數,還有負整數。小數中有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它們有沒有倒數這樣的情況課堂中學生會出現這些疑問嗎?出現瞭如何處理呢。如果不出現又如何處理呢。

二、課堂的實施與體會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在課的導入部分,由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倒數,從形象直觀上感受顛倒位置,既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爲學生學習新知識做了充分的準備,爲學生較好理解倒數的意義做了鋪墊。

2、合作探究學習

變例題教學爲學生自學課本,找到倒數的意義,並與學生一起剖析,發現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然後通過舉例,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小組合作討論:0和1的倒數問題,再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

3、練習形式多樣

充分利用教材的練習同時,我還適當地補充了練習的內容,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比如設計的“每人出題同桌互說”,讓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也在課堂上用,做到真正掌握。

三、課後思考與感悟

通過教學,我感受到教師在教學中應相信學生的能力,並積極成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幫助者和促進者,教學中處理好扶與放的關係。

1、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相信學生能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要使學生不是坐等聽別人講,而是能養成先自己積極思考的習慣。

2、 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機會;當學生有困惑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學生集體智慧,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決困惑。

在教學中,我對於探求“0和1有沒有倒數”環節,充分發揮合作交流的作用,羣策羣力解決問題。爲深入淺出的理解“互爲”,我舉例“互爲同桌”,“互爲朋友”,讓學生覺得“互爲”就在身邊,對於理解關鍵點,就能引起共鳴。

在練習中,緊緊圍繞關鍵點設計了三條判斷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明白成爲倒數的條件,缺一不可。

3、存在的困惑與不足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但有少數學生對於倒數的認識,僅僅是停留在是不是分子、分母顛倒這一表面形式上,忽略了兩個數的乘積爲1這一本質條件,於是他們錯誤的認爲小數和帶分數是沒有倒數的。後來,雖然大部分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討論,明白了小數和帶分數也是有倒數的,但是在找倒數時還是出現了0.5的倒數是5.0, 1 的倒數是1 錯誤的情況。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感覺有些困惑,爲什麼教材僅在整數和真、假分數範圍內教學倒數呢?後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面也涉及到小數和帶分數的倒數問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是否需要補上相關的內容呢?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8

倒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倒數主要是爲後面學習分數除法作準備的。因爲一個數除以一個分數的計算方法是歸結爲乘這個分數的倒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對之後學習分數除法是至關重要的。由於我是六年級數學組第一單元的把關教師,本課又是我的單元課,所以在課前,看了不少關於這課的教學設計,覺得是五花八門,各有所長,最終根據我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教學方案,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特色引入,直奔主題。

在本課的引入中,我通過談話讓學生了解對比相互的反義詞及位置交換,再通過讓男女學生計算小黑板不同的兩組乘法算式,觀察積的特點與算式中兩個因數的特點,直接對倒數形成了初步的認識,更明白了只要調換分子與分母的位置就會得到一個新的分數。然後讓學生對具有這樣特點的兩個分數起名,學生不約而同的叫它們倒數。爲了使學生深入瞭解倒數的意義,我引導學生舉了大量分數的例子,並通過觀察、計算等方法使學生明確“互爲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是1”、“倒數的兩個數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進行調換”、更讓我高興的是學生能注意到“倒數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學生的這一發現,我引導他們很快就總結出了倒數的概念——乘積是1的兩個數叫做互爲倒數。在強調重點時,學生髮現在數學上還有像倒數這樣的情況,如約數和倍數,倒數也是相互依存的。

二、讓學生在碰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而在兒童的心理,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爲了符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上讓學生以生問生答的形式進行,在我的鼓勵下,學生開始是提出整數、真分數、假分數,接着想到帶分數、小數,進一步想到兩個特例1和0, 面對特殊的0和1這兩個數時,學生們出現了小小的“爭執”。有人認爲:“0和1有倒數。”有人認爲:“0和1沒有倒數。”對於學生的“爭執”我沒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導他們互相說說自己的理由,在他們的交流中,學生們達成了一致的認識:0沒有倒數,1的倒數是它本身。並且在說明理由時,學生還認爲“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沒有倒數”,“0乘任何數都得0,不可能得到1”這兩個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給學生的知識內容,學生在深入思考中得出結論,這就是學生學習的成果。我覺得,這樣做不僅增添了課堂活力,而且還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的過程,解決了學生的困惑,更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

本課我最大的收穫是學生自己進行了充分的辯論,讓我驚喜萬分,感到十分高興,我覺的是本課最大的收穫,在學生的辯論在,連我都充滿了激情。我想,在教學中需要我充分預設,放開手腳,這樣定能讓我的課堂煥發精彩。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9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着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爲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繫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說說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爲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於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其實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創造出分數,自己先談談對分數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時點撥,歸納總結。還有在學生進行彙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取而代之。在時間的安排上過於平均、鬆散,以致後面的拓展練習未能進行。其次,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後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0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基於這一理念,我把美麗的、學生都非常喜愛的彩虹帶入課堂,以“看彩虹——畫彩虹——唱彩虹”爲主線,在課中精心創設儘量真實的語言環境,如說說日常用品的顏色、找找教室裏的顏色,開展“動手調色、設計小房間、唱彩虹歌”等一系列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參與、合作過程中來學習語言,感受用英語交流的樂趣和愉悅感,培養學生初步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相互滲透和聯繫,可使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我在教學完紅、黃、藍三種顏色後,我巧妙地利用美術課上的色輪,現場調色,步步設疑,讓學生們想象兩種顏色混合後會產生什麼顏色,學生興致極高,大聲地表達着自己的想法,連平時膽小的學生也受到感染,敢於表達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他們對色彩的敏感度和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進了英語和美術課的整合。又如“MySmallRoom”這一任務型活動中,學生聯繫自己生活實際,發揮想象,通過畫、填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房間,再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向大家作介紹,互相問答,評出最佳設計師,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和審美情趣,也使學生的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等多種智能得到發展。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的我的設計思路是以審美教育爲核心,以“母愛”爲情感體驗主線,教學過程體驗音樂來設計整個教學環節。通過老師的積極引導,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課堂實踐,從而提高對音樂的感受和認知能力;通過不同的音樂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組織教學中,創設情境,激趣導入。通過課件的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的生理、年齡特徵,備課時,我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作重點。比如從上課一開始,我就走到到孩子們的中間,來到大森林裏,課中設計了故事導入,我邊介紹邊出示根據 本課內容,並提出思考的問題,給孩子們講《大樹媽媽》的故事,讓孩子們在感動之後盡而主動地學唱歌曲,表現自我。爲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奠定了基礎。

二、“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是本課教法的宗旨

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在學生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爲強調音樂學科與其它藝術學科的橫向聯繫與溝通, 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且熱情高漲,我抓住有利時機進一步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唱歌曲。在學會的基礎上,教師有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歌表演。再讓學生頭戴烏鴉頭飾表演情景劇……環環緊扣,動靜交替,學生們一直興趣高漲,其樂融融參與其中,輕輕鬆鬆的完成教學任務。創編音樂故事等活動,讓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教學環境中獲取知識,並且使學生在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形體藝術和語言藝術等方面都得到培養。

三、適時進行德育教育

個人一直認爲,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還要適時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媽媽的愛。學生們睜大眼睛,靜靜的聽着,這種講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 這是一首抒情性的兒童歌曲,歌曲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歌頌了大樹媽媽對小鳥的百般呵護。旋律親切柔和,休止符的運用生動地表現了大樹媽媽對小鳥的深厚的愛。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2

在學習《蒲公英的種子》一課後,我引導孩子們說一說:“假如你是“蒲公英的種子”,你會飛到哪兒,在哪兒安家呢?”有的學生說:“我會飛到操場上安家,我可以天天看到小朋友們跑步、玩遊戲。”有的學生說:“我會飛到海邊,吹吹海風,聽聽海浪的聲音。”剛開始還只有一、兩個學生回答,經過同學的啓發,馬上便小手如林般舉了起來。有的說:“我會飛到長城上去看看我們的萬里長城,而且站得高我還可以看到更美的風景。”有的說:“我要飛到災民身邊,安慰他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有的說:“我要找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安靜地生活,不受人打擾。”有的說:“我要找一個雨水充足的地方安家,這樣我便可以更快地生根、發芽。”有的說:“我要飛到花園裏,因爲那兒有我的朋友。”有的說:“我要飛到田野裏,跟禾苗一起成長。”還有的說……孩子們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我不得不佩服他們的想象、思維能力。

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一定要更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讓孩子們有更大的思維空間,有更大的思考積極性。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3

《東方之珠》以優美的筆觸描寫了香港的"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爲了讓學生感受香港的美麗和繁華。

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三至五自然段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緊緊圍繞"香港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和繁華的街市"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讀自悟"的境界。

課堂中有學生就提出一個比較有價值的問題:香港在祖國的南大門,爲什麼稱香港爲"東方之珠"而不是南方之珠呢對學生提出的這個有價值的問題,我一方面給予表揚,一方面激發學生討論。並且及時出示世界地圖,讓學生觀察我們中國在世界的什麼方位,學生通過看地圖,瞭解了我們的祖國在世界的東方,有一首歌就這樣唱到"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他的名字就叫中國……"學生充分感受到把香港稱爲"東方之珠",說明了香港經濟的繁榮和在世界的重要位置,表達了億萬中華人民的民族自豪感。這樣,一方面擺脫教師泛泛的講對學生的束縛,另一方面給學生大量自主學習的時間,使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達到質疑,解疑的更高境界。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的一句話:"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在教學時我們應該"重文本",讓學生理解,積累,運用,昇華感情,陶冶情操。同時也要"超文本",因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方面,每個方面的不同層次得到發展,有所收穫;又因語文教材不是語文教學的唯一憑藉,應鼓勵,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大課堂,自由的發展。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4

在這節課的“探究新知”中, 在這個運算過程中用到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以及同底數冪的乘法(或乘方的意義),但是學生在回答時除了回答以上內容外,還有一部分同學回答用到了乘法分配律。我聽見後反問:“用到了什麼運算律?”學生聽我這樣問頓時有幾個不說分配律了,但仍有兩三個同學還堅持。因爲有領導聽課,我想做到完美,所以就直接說:“這裏 用到了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沒有分配律。”而並沒有講解爲什麼沒有乘法分配律,課堂教學繼續進行。在學生板書解決練習題時,一位叫李晴的同學這樣做了一道題目:(-2xy)3=(-2)3(x)3(-2)3(y)3=64x3y3.評析時很多同學都說“錯了。”而這時我看了一下教室後面的鐘表,時間不多了,於是我就畫了個錯號。下課後,我 向其他老師請教,讓他給我提一下缺點,在給了一番肯定之後,提到學生做的那道題,說我應該給學生講解清楚這道題李晴爲什麼會錯,錯在哪裏。我當時就想:學生這樣做只是單純的做錯,沒有這樣講的必要,並且只是她自己這樣做,她知道錯之後就會改正的。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可是等到下午我改作業時竟發現:學生作業中的一道題目還是按上午的思路完成的。這時我意識到學生對這樣的題目真的理解成了乘法分配律,於是,下午自習的時候我特地講解了這種題型,給學生講清了上午探究中的題目爲什麼沒有用到分配律以及分配律應該在什麼時候用。

對於這件事我進行了反思,之所以出現這樣的事情,是因爲我在備課時備的不全面,沒想到學生會把分配律與交換律、結合律混淆。在課堂教學時學生提到分配律時,爲完整的完成自己設計的教學流程而沒有認真的對待,給他們講解清楚,致使學生模棱兩可;而在練習學生出現錯用分配律時,我又爲了不拖堂,又是一提而過,使學生不知道自己錯在何處,產生錯覺,一錯再錯。究其原因,是自己上課前對學情分析不夠,教學時太死板,只是一味追求自己所要的完美,而忽略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識的能力。

這件事之後,我深刻的剖析了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深深認識到作爲一名教師,教學前的準備一定要細緻認真,上課時要靈活駕馭課堂,因材施教;課下要經常與其他老師交流,取長補短。同時,也體會到反思對於老師的重要性,經常反思會使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促進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經常反思、堅持反思。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5

本課目標設定爲: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蒐集影響擺的快慢因素的證據,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設,能夠根據假設進行驗證;體會反覆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體驗在擺的實驗中對變量的精確控制可以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課從學生覺得新鮮、感興趣的玩擺活動中入手,讓學生動手玩玩擺,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從玩擺中發現問題:爲什麼相同時間裏擺動次數卻不一樣,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問題意識順應被激發,學生的思維很自然轉入對問題的假設上來;在深度討論中明確該實驗的研究方案,讓學生對實驗中的細節加以關注,體現動手之前先動腦的科學研究思路,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目標蘊涵其中。

在彙報交流中我發現:學生在探索擺的快慢和擺線長短有無關係的經歷中,有的小組成功了,也有的小組失敗了,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結果卻和科學的結論有偏差甚至相反。

倒數的認識教學反思 篇16

到一首詩,我們要首先注意三點:一要注意題目;二要注意作者;三要注意註釋。對於題目,我們可以教會孩子找題眼,以題眼入手學詩就能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旨。《峨眉山月歌》中,以“月”爲題眼。那麼如何抓住“月”創設情境呢?我覺得如果用上這樣的方式就很不錯——

師說:“月”在李白的詩中出現的頻率是很高的。你能背幾句嗎?(生背)李白有一種“明月情結”,從他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可知,李白用天上的明月來寄託他的思念;從他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可知,李白有時把明月當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經過這一番談話,學生們漸漸進入思考,心想:《峨眉山月歌》詩題中的“月”確實給了我們一種提示。再來了解了解本詩的作者李白。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行文自然流暢,誇張綺麗,喜好喝酒,並且酒後作得一首詩,被稱爲“詩仙”。學生心中想着這樣一個人物,再看題目,他會作一首什麼詩呢?瞭解了這二點,再來看詩意。謝冕先生在《詩論》中說:“我以爲詩的欣賞的第一步是要讀懂,要弄懂字面上的意義。”咱們的教學用書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山”“月”“江”,教師要激發學生看圖,積累“朦朦朧朧”“隱隱約約”“層巒疊翠”“一葉輕舟”等詞語,並用這些詞語描述在圖中看到的景象,展開適當的想象。

欣賞詩歌,最重要的是走進詩歌的意境,作爲學生的引路人,我們應該多多思考,在教學古詩時,爲學生創設更好的情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