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W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1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精選14篇)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爲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於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遊。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髮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啓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爲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 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2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用的時間是最多的。通過閱讀能使學生吸取人類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化知識,不斷的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憑藉書本的知識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擴展知識的領域,與人交流,與社會溝通。

一、自讀感悟,領略美的旋律。孩子是一羣思想的精靈,在他們看似短暫的人生經歷中,他們已經有了對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獨到看法和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不斷陳述、分析,灌輸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去模仿,那學生就會變成一個沒思想的克隆人。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憑着自己的能力去讀懂,去感悟,去體驗,去領略文中美的旋律。

1、初讀課文,感悟整體。 要學懂一篇課文,知道課文說些什麼,首先就要讓孩子去讀。讀過課文,對語言的感覺,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在教學這一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並且提出一個要求:"你能讀懂些什麼?"一讀好,學生們就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最粗淺的感悟,他們也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那是他們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這種極具個性的思維火花,是多麼令人興奮。

2、再讀課文,感悟語言.入編國小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名篇佳作,文中的語言都是十分優美感人.如果讓學生慢慢再讀,就會有更深一層的感悟.例如《九寨溝》一文,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和巧妙的修辭手法,把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九寨溝的雪峯、湖泊、森林、

彩池、飛瀑時,讓我們彷彿是身臨其境,領略了九寨溝的童話世界,好像進入了人間仙境,讓人留連忘返。

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古人云:“學貴置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而作者大多都通過不同的手法間接的表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有味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樂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在大家的談論聲中解決問題。例如,在分析《月球之謎》一文前,可以設計一連串簡單而又連貫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月球什麼樣?這堂課寫了月球那些謎?這些謎解決了沒有?作者爲什麼寫這篇文章?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邊思考邊看書,就能更快的瞭解文章內容,爲老師的進一步分析打下好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形式,課標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俗話說,一人見短,兩人見長。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着問題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既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感。另外,可以讓合作學習延展到課外中去。根據課文的需要,佈置學生按學習小組集中或分別收集和整理資料,通過在上課前介紹給其他同學或出黑板報等的方式,把資料轉化成知識,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教學《頤和園》時,我讓學生收集有關北京有名旅遊景點的資料,更可以擴展到全國或全世界的著名旅遊景點後,綜合起來把資料繪製成一張旅遊景點地圖。

四.運用現代化教具進行閱讀教學.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把現代教育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於閱讀教學中。因此,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激發學生自主探知的主動性。由於傳統教學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很少,閱讀容量少,即使是很形象化的餓語言描繪,始終不是形象本身。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光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羅萬象的事物、如詩如畫的盛景等,有選擇的再現於課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緊扣課本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們探知的主動性。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藉助多媒體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只讀精讀的基礎上,分別運用動畫效果,顯示“迎,追,遊”三個教學重點的動感畫面,讓學生形象感知其演變的全過程。這樣不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課文,還將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轉變到積極主動進行信息加工的認知主體位置上來。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現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國小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藉助多媒體課件,就能爲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爲易,並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說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築物,這對於大多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國小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利用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如果學生只閱讀課內的範文,一個學期才閱讀幾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讀得滾瓜爛熟,所得又有幾何?必須讓學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識去廣泛地閱讀課文以外的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1、制定課外閱讀規劃。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外閱讀的規劃、目標、內容、總量、活動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制定具體的計劃和措施。閱讀量依據大綱的規定。閱讀目標首先要定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從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層次的目標。我採用“自主性”和“計劃性”相結合的方法選定課外閱讀的內容。“自主性”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教師只要求學生在選擇讀物時要涉及到時事新聞、科學知識、文藝作品、歷史故事等不同的門類,進行廣泛地閱讀,而不是具體指定讀哪本書。“計劃性”是指着眼於本校的辦學特色,思考“我班的學生畢業時應該有怎樣的文化積澱”從而確定我班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讀完100本左右的書

2、結合閱讀教學,教給閱讀方法。許多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

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並不很明確。如有的只憑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讀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要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穫。我的做法主要是結合閱讀教學,向他們介紹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一是選讀法,即根據自己在課內外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二是精讀法,即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精細地讀。比如閱讀教材推薦的有關文章,我常常使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校內外的課餘時間或回家之後,去反覆閱讀,並按我預先提出的思考題去思考、去解答。三是摘讀法,即用抄文章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方法去讀。這是我在課外閱讀指導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我班中,人人都備有這樣的摘抄本,美其名曰《大海拾貝》。每當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就要求學生翻翻自己的《大海拾貝》,從中選用資料,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它既可以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薰陶。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爲以後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3

國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因爲它是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長期以來這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實際上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並不好,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本人一直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即爲什麼在教學中花費了很大力氣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卻總是達不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呢?學完這些視頻後,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爲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雖然早就形成了共識,但真正去實施的教師並不多,它只是成爲了一個口號,直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只是一個接收知識的囊袋而已。因而我們還要多學,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二,是教學方式單一。也許我們還沉於老習慣中。語文閱讀教學目前採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學習,而且是採用被動式地接受學習,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思考不夠,理解不充分。教師就算設計問題,也是要引導學生從嘴裏說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但不盡人意,學生很少有真正的語言實踐。學生只能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思考。國中學生直接閱讀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時間少,不能夠積極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閱讀題失分也就多了。

1、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知識爲中心”的教育方式改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多渠道教學”、“培養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歸宿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變,但是應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時尤爲重要。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變。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閱讀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自主學習不能流於形式,應當讓學生髮表意見,充分尊重學生想法,挖掘其閃光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4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所用的時間是最多的。通過閱讀能使學生吸取人類幾千年積累起來的文化知識,不斷的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憑藉書本的知識認識客觀世界,不斷擴展知識的領域,與人交流,與社會溝通。

一、自讀感悟,領略美的旋律。孩子是一羣思想的精靈,在他們看似短暫的人生經歷中,他們已經有了對生活、自然,以及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獨到看法和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不斷陳述、分析,灌輸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去模仿,那學生就會變成一個沒思想的克隆人。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憑着自己的能力去讀懂,去感悟,去體驗,去領略文中美的旋律。

1、初讀課文,感悟整體。 要學懂一篇課文,知道課文說些什麼,首先就要讓孩子去讀。讀過課文,對語言的感覺,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在教學這一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並且提出一個要求:"你能讀懂些什麼?"一讀好,學生們就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

學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要發表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最粗淺的感悟,他們也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那是他們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這種極具個性的思維火花,是多麼令人興奮。

2、再讀課文,感悟語言.入編國小語文教材的課文都是名篇佳作,文中的語言都是十分優美感人.如果讓學生慢慢再讀,就會有更深一層的感悟.例如《九寨溝》一文,作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和巧妙的修辭手法,把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描寫九寨溝的雪峯、湖泊、森林、

彩池、飛瀑時,讓我們彷彿是身臨其境,領略了九寨溝的童話世界,好像進入了人間仙境,讓人留連忘返。

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髮現並解決問題。古人云:“學貴置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而作者大多都通過不同的手法間接的表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創設生動、有趣、有味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激發探索慾望,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樂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後在大家的談論聲中解決問題。例如,在分析《月球之謎》一文前,可以設計一連串簡單而又連貫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月球什麼樣?這堂課寫了月球那些謎?這些謎解決了沒有?作者爲什麼寫這篇文章?學生帶着這些問題邊思考邊看書,就能更快的瞭解文章內容,爲老師的進一步分析打下好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形式,課標指出:“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俗話說,一人見短,兩人見長。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着問題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既可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增強自信心和集體感。另外,可以讓合作學習延展到課外中去。根據課文的需要,佈置學生按學習小組集中或分別收集和整理資料,通過在上課前介紹給其他同學或出黑板報等的方式,把資料轉化成知識,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教學《頤和園》時,我讓學生收集有關北京有名旅遊景點的資料,更可以擴展到全國或全世界的著名旅遊景點後,綜合起來把資料繪製成一張旅遊景點地圖。

四.運用現代化教具進行閱讀教學.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把現代教育技術科學合理地運用於閱讀教學中。因此,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文、圖、聲並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精心設計課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激發學生自主探知的主動性。由於傳統教學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很少,閱讀容量少,即使是很形象化的餓語言描繪,始終不是形象本身。而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光限制、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將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羅萬象的事物、如詩如畫的盛景等,有選擇的再現於課堂。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緊扣課本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們探知的主動性。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藉助多媒體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在只讀精讀的基礎上,分別運用動畫效果,顯示“迎,追,遊”三個教學重點的動感畫面,讓學生形象感知其演變的全過程。這樣不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理解課文,還將學生從被動地接受信息的地位,轉變到積極主動進行信息加工的認知主體位置上來。

2.創設情景,激發興趣。現行教材中的許多事物對國小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候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藉助多媒體課件,就能爲學生創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爲易,並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北京》,要求學生說清楚天安門廣場上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建築物,這對於大多從未去過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國小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天安門廣場四周的景物,學生有了真切感受,就能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利用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如果學生只閱讀課內的範文,一個學期才閱讀幾十篇文章,即使篇篇讀得滾瓜爛熟,所得又有幾何?必須讓學生利用掌握的方法、知識去廣泛地閱讀課文以外的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1、制定課外閱讀規劃。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課外閱讀的規劃、目標、內容、總量、活動方式、評價方法等方面制定具體的計劃和措施。閱讀量依據大綱的規定。閱讀目標首先要定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其次從掌握閱讀的方法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層次的目標。我採用“自主性”和“計劃性”相結合的方法選定課外閱讀的內容。“自主性”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教師只要求學生在選擇讀物時要涉及到時事新聞、科學知識、文藝作品、歷史故事等不同的門類,進行廣泛地閱讀,而不是具體指定讀哪本書。“計劃性”是指着眼於本校的辦學特色,思考“我班的學生畢業時應該有怎樣的文化積澱”從而確定我班每位學生在校期間都必須讀完100本左右的書

2、結合閱讀教學,教給閱讀方法。許多學生有課外閱讀的興趣,

但在如何“讀”的問題上,並不很明確。如有的只憑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讀了好的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作文上。因此,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但要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穫。我的做法主要是結合閱讀教學,向他們介紹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一是選讀法,即根據自己在課內外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二是精讀法,即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精細地讀。比如閱讀教材推薦的有關文章,我常常使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在校內外的課餘時間或回家之後,去反覆閱讀,並按我預先提出的思考題去思考、去解答。三是摘讀法,即用抄文章有關內容或重要詞句的方法去讀。這是我在課外閱讀指導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我班中,人人都備有這樣的摘抄本,美其名曰《大海拾貝》。每當指導學生作文時,我就要求學生翻翻自己的《大海拾貝》,從中選用資料,以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

總之,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它既可以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能力,使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薰陶。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爲以後的語文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5

語文課程標準力糾時弊,強調了閱讀的重要作用: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繫,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深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豐富文化的積累,發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和品位;閱讀能夠發展人的語言,發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爲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係。那麼,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呢?

一、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的讀書閃趣是提高閱讀效益的基礎,正如於漪老師所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有興趣就會入迷,入迷就會鑽得進去,學習就會有成效。”

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是每一個人心靈內在的需求,也是心與心的交匯,更是靈魂的壯遊。教師應向學生展示寬闊的讀書視野,向學生展示文本和書籍的思想和藝術精華,還應該揭示作品中的藝術技巧;用高品位的書籍和文章,以崇高的人生境界來震撼學生

的心靈,從而引起學生閱讀經典著作的強烈興趣。

只要有興趣,學生在閱讀時,即使遭遇一定的困難,也往往自然生髮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應做到:

1、鼓勵閱讀。堅持閱讀的無錯原則,鼓勵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材料。

2、啓發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是蠻橫地規定閱讀任務。

3、保證閱讀自由。給予學生選擇合理的時間、恰當的書籍、可行的閱讀方式和自己表達閱讀效果的自由。

4、堅持多樣化。堅持閱讀材料的選擇、閱讀觀點的表達等多樣化,允許學生在閱讀內容和方法上有較大的選擇餘地和自由度,改變統一答案的弊端。

二、重視閱讀感受的體驗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感情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程標準》要求:“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

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爲落實這一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求學生“能夠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這對改變先前閱讀教學繁瑣的分析 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就多達九處:“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等。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6

擔任美術教學工作已經有幾年的時間了,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說:“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課堂活躍,想怎麼上就怎麼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們所說的那樣就好了。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例。如在上第六課《和平鴿》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找跟和平、和平鴿相關的資料,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招貼畫如:《和平之人》、

《不這是勝利》等,並結合20__年世界各國運動員參加中國奧運會,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展開教學。這樣一來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的興趣。

國中美術課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學習觀念不僅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對多年的美術教學進行反思,我發現自己有以下優缺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第四課《梅竹精神》一課時候我沒有單單教他們國畫的畫法,而是講有關國畫的基礎知識、名家名作以及他們的歷史背景。學生像聽故事一樣,慢慢吸收我說講的故事。讓他們瞭解文化,瞭解國粹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

2、做爲教師的我,沒能很好地將美術與其他學科聯繫起來,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知識延展的還不夠,只是在自己的美術領域裏傳輸知識,所以以後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識的學習,讓美術課成爲他們學習知識的又一陣地。

3 、我在上課的時候,比較重視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範畫、故事,遊戲和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他們對形象的感受,對美術的濃厚興趣。

4、在課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是一項任務,這樣的錯覺。讓他們感受到,上美術是一種享受,自己纔是這節課的主角,讓他們在這裏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並讓他們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繫起來,使他們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5、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對每位學生做出合理的評價,讓他們感受到在美術課上的平等和每個人的價值。

最後作爲一名美術教師,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幾點。爲我成爲一名出色的教師打好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對學生藝術的感受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更多地與基他學科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7

國中體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傳統的課程有了重大創新和突破.國中體育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變化,普遍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爲的改變上。在積極投身課改的具體實踐中,我充分認識並感受到這些變化,對我的教學工作認識、教學習慣和教學方法,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和影響。

體育新課程的實施,爲我們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教學情境,我們應該如何把握課改的目的?課程的要求?怎樣全面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目標統領內容的要求?怎樣組織教學?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體育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體育課教學。教學反思要求我們體育教師,將自己置身於新課程改革整體的大教育情景中,以自己的事業和專業發展爲基礎,以全面培養合格學生爲出發點,從更寬廣的社會、倫理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及時深刻地總結、研究教學活動中,涉及到的教學思想、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和教學反饋等。

一、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傳統的課程設置,使師生關係實際上成爲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絕對的權威,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傳統的教育觀使廣大教師習慣了按自己的思維定式,嚴格要求學生的意識、習慣和行爲“規範化”、“格式化”。新課程實施後,用“目標引領內容”要求我們樹立明確的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均衡協調發展。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爲“首席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首席引導者”,就必須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係,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興趣和愛好,培養終身健康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和團隊意識開放的胸懷堅定的意志,實現現代文明的展示與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質量,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目的。

二、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快樂教學爲宗旨,時刻都在想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體驗運動的快樂,把快樂帶入課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根據新課程觀念,教學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使其與課改理念高度統一,緊密結合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8

(一)制訂教學計劃通讀《國中化學課程標準》,特別是要領會課程標準中對本冊教學內容的目標要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計劃,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課程標準對本冊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學期化學教學目標分析;

2.情況分析。包括尖子生、學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數、學生的學習習慣等;

3.目標要求。理解並把握《化學課程標準》關於9年級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階段目標;

4.教學進度。寫出單元和課時的教學時數,包括課題學習、複習、檢測等時間安排(要寫明具體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現。

(二)教學設計化學課教學要精心設計,注重知識的落實,必須提前備課1~2課時,並做到:

1.鑽研教材。研究並熟悉教材相關內容的編寫思想、特點、體例、呈現方式,例、習題的編排意圖,難易度、層次;

2.瞭解學情。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及經驗基礎,學習態度與方法;明確學生在本節課的化學學習中,難在哪裏?爲什麼難?怎樣破難?

3.熟悉課型。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進行三類課程的備課,即基礎性課程(包括新授課,複習課、評講課)、拓展性課程(應用性或活動性課)、綜合性課程(課題學習課)等課型的備課;

4.設計教學過程與方法①教案要求學習目標(包括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明確;②化學活動過程設計(問題的提出、理解、形成、應用、拓展過程)明晰;③學習活動方式設計得當,評價調控處理適度;④教學內容要重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5.媒體與教具使用,根據教材內容、課型和教學方式,要求學生提前備好上課必須的學習用品。媒體的使用要適度,知識的過程展示要詳盡。

6.板書設計:對教學中關鍵性信息內容進行提煉,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圖文呈現式的設計,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有利於鞏固和反饋。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9

化學會考分數爲70分,比起其他學科來說,比例偏低了,所以現在的學生非常不重視化學,覺得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表現出的問題是學生積極性不高,有輕視的傾向。在加上化學是文理綜合較強的學科,有性質、反應規律、化學用語、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內容需要記憶,且化學用語、分子、原子等內容的學習又是難點,不易較快的掌握。面對此情,我感覺到壓力好大。爲提高會考成績,必須想辦法,經過認真反思,決定在複習中從以下以幾點入手:

一、曉知以理,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

二、複習中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國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爲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近幾年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國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爲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四、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10

週一晚上,兒子的學校召開家長會。我不想錯失良機,要親自去了解兒子在班裏的表現,瞭解班主任對兒子的評價。會上,班主任開始點名批評家作表現差的學生,我很自信,這裏面絕對不會有兒子的名字。接着表揚作業清楚,字跡端正的學生。縱使兒子的字不夠漂亮,可我還是豎着耳朵聽,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沒有。我有些不好意思,因爲不受表揚就說明已經被批評了。

我已無心於家長會。我開始思考我的家長會,我該怎麼做?作爲家長的我深知兒子有衆多的不足,但仍然想聽到讚賞的話語。那我們的家長何嘗不是這樣呢!回想去年家長會:家長們剛下班,有的來不及回家,匆匆趕往學校;有的顧不上吃晚飯,忍餓來到學校;有的全身髒兮兮,也沒來得及洗個澡……我開始下定決心,不能讓家長深受打擊。在家長會上要多表揚學生,儘量不點名道姓。批評可以私下裏。

家長會那天,臨近放學,我提醒孩子們:“回家別忘了讓爸爸媽媽來學校開家長會。”話音剛落,十幾個孩子就爭着搶着說:“老師,老師,我來畫黑板。”我一時間沒反應過來,這後面的黑板報我不是已經指定幾個孩子出了嗎,怎麼……幾個機靈鬼看出了我的不解,指了指前面的黑板。我明白了,他們是想在父母面前露一手。整整兩個多小時,他們畫了又擦,擦了又畫。感謝孩子們,幫了我大忙,要不等我想起裝飾黑板時,又得手忙腳亂了。

六點半,陸續有幾個家長準時來到了教室,可我忘了表揚。對於遲到的和遲遲未到的家長,我表示理解,但忘了鼓勵下次能儘早安排好時間。

會上,我首先請家長欣賞前後兩塊黑板,雖然不是很漂亮的,但那都是孩子們自己的傑作,上面還掛着孩子的大名。家長面帶微笑地看着,此時他們一定打心眼裏喜歡自己的孩子。可當我與家長聊起孩子的家作時,一兩個從來不幫孩子檢查作業的家長提出孩子的字不夠漂亮,孩子在家作業非常不用心,學習沒有進步……殊不知,孩子就是孩子,如果在家都能那麼自覺,會學習,還需要我們老師、家長做什麼。爲了讓幾個極其不負責任的家長認識一下自己,我還是點名表揚了一些學習認真,進步較大,家長在家也非常用心輔導的孩子,並狠狠批評了幾個作業經常不做,且家長從來沒有盡到監督、檢查義務的學生和家長。事後,我很後悔,爲自己的一時之快又傷了許多家長的心,他們的心裏一定不好受。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11

因得到這兩個激動,這樣差生開口的習慣慢慢的養成。一學期下來,差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並加以改正.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爲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就對老師的這門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學這門課。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三.記憶方法

學習語言就是要開口多說,多記, 多背,只要功夫到家了,學習英語的困難就迎刃而解了.英語瑣碎的知識點太多,每天都有新的知識點增加,這就需要學生多記,多背.這往往是學生最頭疼的一件事.現在才七年級,主要是以單詞爲主,如果連單詞都記不住,更何況句型聽力.因此談談自己記憶單詞,句型的方法,僅供參考.

1、根據發音脫口而出單詞,多朗讀,重複多次,背會的東西容易忘,應隔三插五的再鞏固.

2、背誦一個小對話,背會了用自己的話把它複述出來,這樣增加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 把記不住的單詞寫在小紙片上,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看看,長期堅持,一定有成效.

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對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及改進的成績,給予口頭評價、書面評價並鼓勵他們大膽的去說.學生考完試後,讓學生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爭取下次不再犯同樣的問題.讓學生相互之間相互評價,找出優缺點,互相促進學習.

一年的教學工作中,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愛心 耐心,更主要的是管理學生的能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教師這個神聖而又偉大的職業.人們都說教師是人類歷史的工程師,我很慶幸自己成爲教師行業的一員.但現在深有體會,當一位老師難,成爲一位稱職的老師更難,成爲一爲稱職而又秀的老師更是難上加難.自己要積極進取,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不斷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更新觀念,願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12

我感覺本次公開課的成功源於平日教學中的多總結、多體會,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的問題,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師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和反應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思,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1、對教學目標的體會反思

教師在每一個單元甚至每一個課時教學前,均應對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要達到的目標有一個清晰認識,因爲教學目標具有導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前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教學目標,以免目標過高或目標過低,使教學效率低下,達不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

2、對教學內容的體會反思

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反思。例如,鋅錳乾電池由於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就能理解明白,學生自學後立即進行自主測試,而鉛蓄電池和氫氧燃料電池難度比較大,只看教材不能很好理解,在設計學案時增加了問題導學,幫助學生分析原理,可以降低學習難度。

3、對教學方法的體會反思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了沒有適合所有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訓、自己的教學水平、學生的基礎對教學方法作適當的調整。

例如:對鉛蓄電池和氫氧燃料電池教學時,把教學方法改爲以問題爲中心、以學生小組探究爲形式,教學效率明顯提高。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和反思自己教學行爲的明確性,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所有活動的取向性,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性等諸多方面。

總之,只有對教學各環節進行細心體會,才能發現問題,爲進一步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通過這次公開教學,我體會一個人有壓力應是好事,安排我上公開課時我還點牴觸情緒,最後認爲自己應該鍛鍊一下,所以我經歷從不想幹--------必須幹-------努力幹------幹得好四階段思想變化,回想起來讓我意識到有壓力纔有動力,有動力纔有能力,個人真心感謝教研組給我這次機會,一次展示和暴露自我的機會,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是經歷很重要!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13

秋風瑟瑟的季節,我來到了武漢,參加了爲期一天半的湖北省國小語文教學觀摩課學習活動,親耳聆聽了名師的課堂,親自感受了名家的風采,感覺不虛此行,受益匪淺。

此次活動,我們共聽了7節課和兩場專題講座,在授課的老師中,既有湖北省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又有董曜紅、孫雙金等特級教師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高超的教學藝術,爲我們做出了示範,讓我們知道了如何構建和諧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果,也領略了教學的無窮魅力。

一有感於閱讀教學

1 閱讀課以讀爲主,讀出畫面,讀出情感,從讀中品味,讀中感悟。

在《酸的和甜的》的教學中,魯巧雲老師就很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要讀出體會,讀出感情。比如指導朗讀第一段落時,就先讓學生自由讀,談體會,然後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讀出狐狸想吃卻吃不到的心情;在指導第四段朗讀時,引導學生讀出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的心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讀,指名讀,男女生賽讀,引讀,表演讀等方式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道理。

在喬能俊老師的《秋天的懷念》中,也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爲教學目標。在檢查字詞部分便滲透了朗讀指導。喬老師先出示三組詞,讓學生先觀察每組詞的規律,告訴學生每組詞語都可以讀出一個畫面,一個情節,一個故事。你帶着想象讀一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把你的這種想象讀出來。在對課文品析中,更是把讀作爲主線,尤其是對第一段的朗讀指導,非常到位。通過教師滿含深情的範讀,和教師富有感染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中,使學生充分理解史鐵生雙腿癱瘓後的痛苦,從而引導學生讀出感情,並用各種形式的讀,如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分角色讀,指名讀等,讓學生通過讀來體會作者的痛苦和母親的偉大。

在孫雙金老師《走近李白》的教學過程中,孫老師更是用詩一般的語言和豪邁的激情引導學生品讀李白的詩歌,讀出詩味,整節課,學生都詩性濃濃,課堂似乎變成了李白詩歌的朗誦會。

2建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注重鼓勵性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師生關係良好才能保證教學質量。很難想象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麻木不仁的老師能讓學生認真聽他講課。因此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這5位老師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都擺正了自己在師生關係中的位置,突出地體現了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他們的課堂上可以看到教師語言的魅力與藝術,他們的課堂上都充滿了鼓勵性的評價。這種評價已經脫離了公式化的你真好,真棒等模式。如《秋天的懷念》中,喬老師用了“你讀出了史鐵生的痛苦”“他一定會記住你的善良”等鼓勵性評價,在孫雙金老師的課堂上更是洋溢着激情與鼓勵,如他鼓勵學生質疑時,說“你有雙發現的眼睛”,當學生讀出了詩味時,他說“你就是現代的小李白”當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出現時,孫老師說“這是馮家的觀點,我喜歡聽到不同的”這樣的評價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使學生樂學,愛學。

3善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這幾位優秀的教師他們的課堂方法各異,精彩紛呈,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善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如魯巧雲老師在執教《酸的和甜的》這篇童話故事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在學生面前顯現栩栩如生的畫面,增加教學的情境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喬能俊老師在講《秋天的懷念》中,也用他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爲學生營造出畫面和場景,使學生對作者的悲慘遭遇感同身受;孫雙金老師在《走近李白》中,也通過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述李白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李白是仙,也是人;李老師還用配樂詩朗誦及演唱詩歌的方式使學生進入詩歌的情境中。

除了以上幾點外,我還特別佩服各位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他們的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是說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走,讓學生只回答自己設計的問題,而是能做到收放自如,使學生在課堂上能暢所欲言,自主互動。在和文本,教師,學生的互相對話中,讓學生充分的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惑,在課堂上充分地表達,真正做到學生能“小手直舉,小嘴常開”老師只是起引導和點睛作用。對比自己的課堂,我深刻的感覺到自己對於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還做不到真正的收放自如。我知道,這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通過一次兩次學習就能立刻改變的。但是,態度決定一切。有了名家的引導,加上不斷的實踐努力,我想總有一天,我的課堂也會慢慢有變化的。

最後要特別感謝學校領導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一個學習機會,讓我們能夠開闊眼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走出去,真的能夠發現一片更廣闊的藍天……

國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 篇14

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爲不斷優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實踐與研究證明,音樂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自覺探索解決音樂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師自我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爲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爲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國小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爲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