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課堂反思(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1K

化石吟課堂反思 篇1

因爲學生並沒有通過兩次的朗讀就自己領會全詩的意思,他們對整首詩歌的內容把握是從我的PPT中看到的,所以對這首詩的內容理解得並不透徹,這也限制了他們在精讀文本的過程中的發散性思維。比如在請一位學生讀第三節的時候,有幾個生字“骸”“腐朽”“悄然潛行”“軀殼”等還不是很確定讀音,我應該就這一情況再次着重強調這幾個字的讀音和意思,並引導學生朗讀鞏固,而我只用幾句話強調了一下,並沒有要求學生再讀以鞏固學習,而 “軀殼”的“殼”字在糾正字音之後我自己因爲平時的習慣在之後的講解中又讀錯了兩次。

化石吟課堂反思(通用5篇)

這也於無形當中讓學生犯迷糊,到底是讀哪個呢,所以這是這堂課讓我最慚愧的事情,自己原本的錯誤習慣的確要注意改正,更加不能因此而影響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從導入環節來看,開始我是以提問的方式來問學生是否知道化石,並且在多媒體中展示了幾張化石的圖片,農村的學生沒有去過大圖書館,更別說博物館,所以這樣設計的目的就在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開拓他們的視野。

接着就引導學生進入課文,邊看FLASH播放的課文朗誦視頻,邊對照課本朗讀來整體感知,本意是想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在圖文結合的閱讀中初步感知全文內容的,但我忽視了七年級的學生還沒有這樣的概括能力,他們剛剛從國小進入國中,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畢竟還十分有限,儘管我在揭示答案之前已經引導學生說出了許多關於這首詩歌內容的不同答案,但我沒有就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而展現的是教學參考書上的答案,這是我最大的失誤,因爲這些語句學生根本不可能答得上來,到最後只是限制了他們的思維罷了,所以,在接下來的備課和課前準備中我會更加註重讓學生自己去概括內容、組織語言的這一環節。

化石吟課堂反思 篇2

朗讀能力的提高是七年級學生的一大目標,又因爲這是一篇詩歌,所以朗讀勢必要佔很大的比重。鑑於對學生的瞭解(他們重視分數,有很強的小組競爭意識),我設置了一個小組競賽朗讀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結合齊讀、小組讀、個人讀等方式來落實朗讀環節,雖然學生反映很好,也很積極,但是他們重視的只是自己這組的成績而不是自己真正的朗讀能力,所以這於無形之中淡化了語文課的濃郁書香氣。

我還沒有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比如我的普通話比較標準,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朗讀的讀音,我的詩歌朗誦感情比較豐富,能夠爲學生做很好的示範),畢竟教師範讀是對學生朗讀的最好引導,他們能通過老師與自己的朗讀對比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所以語文課堂的獨特之處應該是琅琅的讀書聲而不是競賽的吆喝聲,語文課堂應該是以學生感知語言——品味文本——暢談感想爲主的練場,而不是競技場,要真正地做到以語文爲宗,讓預設爲學生而變,讓學生動腦,讓學生會說。

化石吟課堂反思 篇3

20__年4月,我有幸在漳州市普教室舉辦的國小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上開課,我特別激動,也特別珍惜這次歷練的機會。尤其是能近距離聆聽專家評委的精妙點評,和與會老師的真誠互動,讓我猶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回顧備課到上課的過程,確實經歷了一次次的否定,在否定中改進、昇華,這一過程對我的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 “獨聽寒山半夜鍾”——選題緣由 “到客船”的“夜半鐘聲”在楓橋邊悠悠迴盪,從而使千百年來的讀者着迷。因爲這鐘聲迴盪着歷史的回聲,使每位讀者自覺不自覺地聯想到人生,人生苦短,來去匆匆,誰沒有愁緒呢?誰都能從鐘聲有所得,這是我選擇並喜歡這一課題的原因。 “幾度經過憶張繼”——文本解讀 作者爲什麼會聽到夜半鐘聲呢?因爲睡不着,因爲有旅愁、在思念。所以這首詩歸根結底就是在寫詩人的愁思,詩人創造了這樣一個詩中有畫、畫中有聲、朦朧多義的愁境。 這首詩的題目很精練。“楓”是季節;“橋”是地點;“夜”是時間;“泊”是事件,四個字, “吝嗇”到了極點。 首句直接進行景物描寫。“月落烏啼”,有聲有色有情。在古詩詞中,凡用“月”、“烏”者不外乎“悽愁悲苦”四字,不解人意的霜氣偏偏充盈天地,爲這深秋之夜和張繼心中灑下絲絲涼意。視覺、聽覺、觸覺三管齊下,恰如其分地現出了他的心境。同樣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有不同的感覺。同樣是秋夜對月獨處孤舟,李白、蘇軾二人定是要“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了。但換了失意的人,不過是“獨步漫長宵,風過花零,遙望月空鳴”而已。 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個“愁”字點出全詩主旨。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漁火點點,一片片枯敗楓葉劃過張繼心頭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對故鄉的思念,對前途的迷茫,對國家內亂的擔憂,他的心中僅剩下一種感情——愁。秋風送寒,獨臥小舟,輾轉反側無法入睡,這“對愁眠”甚至有幾分“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孤苦伶仃了。於是,一個落第書生形象躍然紙上。 恰在此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寒山寺每年正月七年級凌晨鳴鐘一百零八響,因爲佛法認爲人生愁苦有一百零八種之多,故而鳴鐘解憂。一百零八鐘響,一百零八憂解,開始新的一年。這誠然是美好的祝願,可惜張繼秋季到此無緣聆聽,他聽到的是寒山寺每夜常例的“警世鐘”,但這也讓張繼聯想起了“鐘聲解憂”的傳說。鐘聲聲聲敲在張繼的心坎上,撞擊他心中的苦悶,他多麼希望這憂這愁真能隨鐘聲而去。作者用這樣兩句作尾,應該是激勵自己重燃生活的希望,使始終壓抑鬱結的詩境有了個還算昂揚的結尾吧!

化石吟課堂反思 篇4

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和愉快的學習氛圍,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調動了全體學生參與。本節採用對比複習效果較好,大部分學生能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回憶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把電流表、電壓表再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觀察,引起思維,產生疑問,激發興趣,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踊躍發言,各抒已見,從而順利歸納出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循序漸進,突破難點。採用對比複習很快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習的興趣有較大的提高,有更多的同學參與課堂的討論。本人力圖充分利用學生自己的資源,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每一個學生都參與了學習過程,增強了自信心,讓他們初步體會到“創新”的喜悅,加深他們對物理這門學科的感情,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瞭解,體現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激發瞭解決問題過程探究的興趣和熱情,認識了課程三維目標要求中的知識,培養了課程三維目標要求中的多種技能,在學習過程體驗了科學方法以及科學知識應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發現了學生有可挖掘的巨大潛能,教師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課堂上仍然有大部分學生不願或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疑問大膽提出進行交流,特別是基礎差的同學在這方面表現更不能令人滿意,這也許跟這部分同學缺乏自信有關。今後將注重培養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

化石吟課堂反思 篇5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爲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本節課的作業我沒有硬性規定學生去完成哪些內容,而是讓學生說說學習本課後回家想做些什麼,其實學生所說的如:想再讀一些神話故事,想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想繼續蒐集有關神話故事的資料等,這些正是老師要安排的作業,而學生卻自主地要去完成這些任務,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幾點是本節課的一些亮點,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第三自然段的處理可以再緊湊些,也可以通過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得再充分些,老師的講解少一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本節課拖堂兩分鐘,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的地方,爭取在不斷的改進,完善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得更爲合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