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在全市教育科研現場會工作彙報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7W

各位 領導 、來賓:

國小在全市教育科研現場會工作彙報大綱

下午好!首先讓我代表和平國小 領導 班子以及全體教師對大家的光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對市教研院、區教育局和進修校,爲我校提供的這次學習、交流、展示的機會,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彙報的題目是:成長教師,發展學校。

和平國小(原和平廠二校)始建於1951年,是一所有着輝煌歷史的企辦名校,XX年劃歸鐵鋒區教育局後更名爲和平國小。現有24個教學班,在籍學生1200餘人,54位專任教師學歷全部達標,其中大專以上學歷48人,中學高級教師10人,國小高級教師29人。現有省級骨幹教師1人,省、市級教學能手6人,市名優教師、市學科帶頭人第三梯隊2人,市級骨幹(含科研骨幹)教師19人。

和平國小,這所從企辦學校的低谷中歷經了困惑——崛起——拼搏,一直到正式歸屬鐵鋒區教育局後,猶如給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市、區教育局、教研院、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在歸屬鐵鋒區的當年,學校就被評爲區教育系統先進單位,XX年被區政府命名爲區屬名校, XX、XX連續兩年被認定爲省督導一類學校。在校生人數由XX年的600多人發展到今天的1200餘人。

每當談起學校的發展變化,我們的老師總是感慨的說,是課程改革給學校帶來了生機,是校本研修成爲教師專業發展的源頭活水,是科研打造了學校特色,把和平國小引上一條發展的不竭之路。

XX年,當課程改革的大潮滾滾而至時,和平國小抓住契機,緊緊依託教育科研這個第一生產力,以發展的理念確立教師隊伍建設目標,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校本科研工作,堅持以教師的專業發展爲本,從構建科研製度入手,全面推進校本科研工作的創新。提出了“整合研培資源、完善科研製度、優化研究過程、樹立典型樣本、提高研究實效”的總體推進思路,成立了校本科研領導小組,堅持校本科研“突出實效性、注重過程性、側重發展性”的原則,基本實現了四個目標:一是建立校本科研工作制度,使科學研究常規化;二是創新校本科研的過程管理和指導,使科學研究逐步規範化;三是培養了校本科研的典型教研組,使科學研究迅速普及化;四是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使教師成爲學校發展的動力。

一、制度保障,健康發展

建立有效的制度和機制,是使校本科研持續、健康開展的基本保證。校本科研製度的建設作爲一種與時俱進的長效機制,應該把它放在整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背景之下冷靜思考,使其成爲具有特色的教、學、研一體化的務實有效、持續發展的學校教研機制。

1、校長爲第一責任人

校本科研是以終身學習思想引導教師,使學習成爲教師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因此,要將校本科研植根於學校和教師的真實教學情境之中,由校長負責推進,並作爲第一責任人。這種機制的政令暢通,上下一致,是推動校本科研走向縱深的保障。

2、建立完善科研製度

校本科研的終極目標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其研究基地是學校。因此,創造一種以校爲本的、有內趨力的校本研究機制,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途徑。作爲第一責任人的校長,要使自己的核心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就要加強校本科研製度的建設。我們建立了業務學習制度、教學反思制度、專題研究制度、學習研討制度、合作交流制度、成果展示制度、骨幹引路制度,骨幹教師幫帶制度以及相關的考覈制度,並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

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注重管理與引領相結合。突出一個“研”字,一切工作都定位在教育教學的研究上。校長與教學校長親臨親爲,制定研究方案,具體指導實施,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 總結 經驗,修改、完善各項考覈措施,使校本科研工作健康、有序、規範發展。

二、優化過程,創新管理

校本科研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一種內在結合,它是以學校自身爲主體,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師培訓和教育科研資源,對本校教師實施綜合素質培訓,並將教師培訓、教師參加教育科研項目與教師的日常教研活動結合起來,它整合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思想、模式與體制。爲此,從一開始,學校就將校本科研定位在堅持“教研科研一體化,教學研究課題化,課題研究羣體化”的思路上,同時,與其配套的各項活動及考覈措施相應跟進,爲研究效果做保障。

1、聚焦核心,逐一突破,滾動管理

我們採取研究問題縮小策略,將寬泛的研修主題縮小到易於把握的程度,直接聚焦到研究問題的核心。同時採取各個突破的戰略,在一個階段內,集中力量解決某一方面或某一階段的問題,收到實效後在此基礎上再提出新的研修問題,即對研究課題實行滾動式管理。我們感覺這是提高校本科研實效性行之有效的重要策略。如:課改初期,教師亟待解決的是教育觀念以及教師角色轉換問題,因此,我們確立出《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這一研究課題。當我們看到教師能夠俯下身來與學生平等交流、平等對話,把自己當作學生學習的夥伴去引導、組織學生學習時,我們又根據課程改革的進程提出了《構建生活的課堂》這一課題,其目的是引導教師挖掘身邊的課程資源,追求課堂教學的返璞歸真。當這一問題得到解決後,我們又根據課程改革的核心問題:“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終身受益,先後又提出了新的課題(見課題表。如:《對話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建立》、《對話教學模式下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學生學習策略與教師策略教學的研究》等)。

這樣,我們以課題爲研究的載體,以應用研究、微觀研究、行動研究爲主,以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爲教育教學的實踐服務爲目的,腳踏實地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極大提高了教育教學的質量,增強了科研興校的生命力。校本科研呈現出“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一體化,教師研究與教學工作一體化,課題研究與教學研究一體化”的研修機制。

2、重心下移,強化引領,淡化管理

校本科研中的研究主體是一線教師;研究的對象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現存的實際問題;研究的目的是有效解決課堂中的現存問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校本科研是將教師專業發展帶回了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中,因此,我們將研究的重心下移到教研組,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鼓勵了教師的創新性。一方面填補了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空白,另一方面又促進了學校科研特色的形成,使教師、學校、學生“三贏”成爲了可能。

在研究重心下移到教研組的同時,我們積極探索以“引領、合作”爲核心的新型研究形式,以各教研組爲基本研究單位,藉助集體的智慧碰撞和羣體的思想交流,促進個體認識的縱向深入和認識的橫向拓展。主要採取瞭如下做法:

(1)引領式研究

我們選派骨幹教師分別接受國家、省、市培訓,並做彙報式講座和公開課。新的研究課題確立後,由骨幹教師提供引領式教學案例,爲全體教師答疑解難,發揮他們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實踐智慧優勢,取得良好收效。

(2)案例式研究

案例研究是以課例爲載體,共同經歷,互動參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收益頗大。全體教師根據提供的案例,直接聚焦研究的課題或問題的核心,展開互動。爭議、辯駁已成爲教師探討問題的習慣方式,在這種濃濃的研究氛圍中,教師的智慧得到昇華。

(3)專題式研究

專題式研究是以解決教師教育教學實際中的問題爲目標,以某一階段教師比較關注的來自教學實際的較集中的教學問題作爲一個活動主題或研究專題,進行診斷性研究。學校根據教師研究中的薄弱環節,提出問題,對號入座。如:我校“xx”課題《建構探究教學體系,營造和諧課堂》第四階段子課題是《從“研究學生入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我們在提出這個專題的同時,又提出8個具體問題供教師選用,既有要求,又給支架。如:學生不會提出問題的原因分析;學生依賴教師解決問題的心理習慣分析;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形成的關係等等。教師從中選出1—2個問題,針對教師的自身教學實踐情境和經驗進行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從而研深、研透、研精。

(4)合作式研究

我們以教研組或同學科教師爲研修夥伴,將研究的課題或案例在同伴中公示,確立目標後,問題分解,自主查詢資料,共同探討,達成共識,個體修改。這樣既有集體智慧,又突出個人特點。這種研究形式因爲是在同一學年組中,所以操作比較方便、效果明顯。

(5)網絡式研究

爲使教師間能更充分交流、研究,我們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建立了學校教研網絡。我們以學科骨幹教師爲引領,打破組際界限,實行學科統領,進行教學疑難質疑、解疑,問題研討。網絡教研爲教師間的合作交流開了方便之門,這樣就解決了教師不在同一學年組,而在學校沒有時間相互研究的問題。

(6)反思式研究

在教師的實踐智慧提升過程中,反思力是極爲重要的,堅持經常用新課程理念對自身的教育行爲進行反思,實際上是教師職後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我們將這種研究分爲個人反思和團隊反思,明確研究主題,學校提供反思框架。個人反思是根據研修課題,結合自身教學情況進行教學分析。集體反思,則提倡“實話實說,亮點聚焦”,互相借鑑。堅持經常,形成習慣,使反思成爲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形成能力的自覺行爲。

我們在這種研訓結合、課題牽動、合作互動,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將管理與引領相結合,淡化管理,強化引領,強化主管校長的課題指導與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使研究成爲一種意識,一種習慣,使新課程的實施平穩起步,逐步深入。教師的專業能力明顯提升。

3、 總結 經驗,及時推廣,激勵管理

我們認爲,教育經驗總結也是一種科學研究活動。它可以看作是一種回溯性研究,也可以看作是是一種追因研究。它通過對一個階段的研修活動的回溯,進行梳理,對積累的經驗進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統地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找出可以借鑑的規律性的東西。對於教師在校本科研中具有普遍性、實踐性、可操作性強,同時又具有發展性的做法,我們積極給予推廣,並建立了激勵考覈制度,對於教師在國家、省市教育刊物上公開發表的科研成果以及在各級會議上交流的教師,給予鼓勵性考覈,從而激發教師研究的積極性。

因爲我校的教育科研課題參與人員爲羣體性,所以其研究成果,無論是過程性的、階段性的成果,還是終結性的成果;無論是顯性成果,還是隱性成果,都會在全校範圍內得到及時應用、推廣。我們通過每學期的課題研究理論培訓、課題研究引路課、課題研究研討公開課、課題研究反思互動會、階段總結等一系列活動,使每個教研組好的做法,教師中好的觀點能夠及時在教師中間傳播、應用。從課題研究經驗交流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們是如何把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實踐融爲一體的,從他們對每一個研究過程的“描述——分析——歸納“中,一個又一個創新案例展現在我們面前。

同時,我們還注重平時教學中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教師們帶着課題進行教學,除了每學期一次的課題研討公開課後進行集體互動評議外,平時的辦公室也是教師們交流的好場所,他們將從這些活動中或交談中得到的啓示及時記錄下來,寫成教學日記,教育隨筆,案例分析、階段小結等。學校通過定期檢查發現他們好的經驗及時在全校大會上交流溝通,並將好的文章推薦發表。

三、成長教師,發展學校

幾年的校本科研過程,使我們發現,和平國小的每個教師、每一堂課幾乎都因課題研究而在改變着、進步着。 “教師即研究者”已經成爲現實。“問題即課題、教育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特點已經明顯展現出來。

1、教師在成長

從課堂教學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們正把自己課題研究的成果轉變成教學能力,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體驗感悟。

從案例研究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的教育理論素養的提升和人格的高尚,面對教師展示的教學案例,評價公正、客觀,從教育理論的深度去分析、挖掘、剖析問題所在,建議合理的教學策略。

教師在參加各級各類優質課大賽中,明顯體現校本課題研究的過程與結果,近五年有4人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國家級大賽,5人代表我市參加全省教師基本功大賽,均取得佳績。教師中有40餘篇教學案例、教學設計、科研 論文 公開發表在國家、省、市級教育刊物上,其中一篇發表在XX年4月25日的《中國教育報》上。教師從中有了成就感,搞科研的信心更足了。一個以省、市學科骨幹教師、教學能手、市名優教師爲主體的科研型教師隊伍已經形成。

2、學生在進步

在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學習框架下,一個民主、平等、和諧、輕鬆地樂學氛圍基本形成,從而激發出學生探究興趣,調動其知識儲備。讓學生把學、思、疑、問連結在一起,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和學習主動權,在主動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掌握新知,培養創新能力。

在課題研究的同時所開發的《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科研校本課程有效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低年級的讀書習慣、中高年級的單元內容預習、知識要點梳理、課外拓展等看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已經植根於他們學習生活之中,在這種學習習慣培養的積澱中,學生們學會了方法。

學生在作文、書法、英語、競賽中有400餘人次獲國家級獎勵,40餘名學生作品公開發表在國家級刊物上。

3、學校在發展

幾年的研究,幾年的堅持,如今,以校本科研爲主要形式的教育科研真正的走進了和平國小的課堂,真正的爲課堂教學服務,課題研究正在迸發出一種旺盛的活力,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魅力,極爲務實,又極富個性。課題研究已經成爲學校教學的特色。

校本科研鋪展出一片燦爛,教育科研催生了一所名校,特色的校園不是“一支獨秀”, 而是“春色滿園”。學校分別獲得國家級新課程寫字教學先進單位;國家級“中華傳統美德理論研究優秀實驗學校”, 全國、東三省、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美育研究先進單位,“十五、“xx”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德育科研先進集體,市第二xx屆勞動模範先進集體、黑龍江省、市師德師風先進單位、市精神文明單位等各項榮譽稱號80餘項,成爲社會認可、政府放心、家長滿意的熱點學校。

學校在發展,教師在成長,校本科研促進了教師文化底蘊的形成,教育科研促進了學校內涵的發展。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我們體驗到了科研的樂趣,但也存在着一定得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我們感覺當前最主要的問題一是如何將課題研究的成果儘快轉換爲每位教師的教學能力,使課題研究成果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二是進一步提升每位教師對課題研究的理論深度;三是真正實現每位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結合實際,努力實踐,加強管理,不但完善,讓課題研究成果儘快多地服務於教學,以使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步攀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