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道德演講稿(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21K

國中生道德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國中生道德演講稿(通用5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是一個我親眼所見的事情。

從前我在地鐵上常常遇見提着破舊錢袋的人向周圍的人索要施捨,那天正當地鐵又躥入一個黑洞時,一個老人坐在髒呼呼的地上,一隻手撐着地向前劃,另一隻手卻伸向了每一個人的眼皮下。他只有一條腿,另一條腿已經只剩下一手掌寬,長長的褲腿在殘腿處打了一個大結,顯的很明顯,也很刺眼。他的臉黑黃,但黃色還是佔了主體,臉上佈滿了深深的皺紋,枯裂着,似乎一觸就會流血。面對這樣一個老人,那些被所要的人,有的裝做沒看見,有的故意和同伴講話,有的眼裏充滿了憐憫,有的佈滿了驚奇。地鐵漸漸滑出了黑洞,光明射入了車廂,老人的那隻手也漸漸離我而近,當他即將要將那隻又黑又髒又醜陋的手伸到我眼皮下時,我忽的閉上了眼,不由自主的閉上了眼,我是多麼害怕那隻手,就如在午夜遇見一具死屍一般,但我卻又實在說不清對老人的感覺,似可悲又恐懼卻又實在想幫幫他。我很驚慌的睜開眼,見老人已將身子挪到另一處,我不曉得當我閉上眼時,那隻手是麻木的懸在空中,還是像斷了的弦一樣彈落在地上或是驚恐的縮了回去,老人又將那隻手伸到一箇中年人眼皮下“可憐可憐吧!”他幾乎是呻吟的說出這句話,很微弱,像是一個人臨死前的語氣,可是他的眼裏還是充滿一種期待一種渴望。中年人從身上摸出一角錢丟在了老人的懷裏,可錢幣卻又不偏不斜的落在了老人的大腿根下,老人立刻將雙手放在背後的地方,身子吃力的向後挪,然後從腿下摸出那一角錢,緊緊的握在手裏,彷彿只要一鬆手,那錢就會永遠的消失。老人彎下已經很彎的腰,這時我纔看到他的腦後已全是白髮,然而不是銀白,是暗淡的白,是蒼白。老人又向中年人一字一句吞吐着“謝謝好心人,謝謝”依舊那麼輕微,如果地鐵的雜音再大一點,我一定聽不見。

地鐵停了,門開了,又關上了,又漸漸離開車站,躥入一張黑糊糊的口中,隆隆的做着響。老人繼續用手划着向前挪,一點一點挪,帶着地上的塵土一起走了,遠去了,然後消失了,可能是因爲上車的人多了,在茫茫人海中,一個殘了一條腿的人也不再引人注目,也並不起眼,也顯得格外渺小,似乎任人一踏而過,就像處理一隻小小的螞蟻一樣。

地鐵終於跳出了黑糊糊的大口,停在了一排廣告旁邊,我透過明亮的窗戶看到一則獻血的廣告,於是我便又想起剛纔那位老人,也許真正想幫他的人給他一點點他所想要的,獻出一點點“血”,那麼他的病一定會有所好轉,可是這麼多人卻似乎無能爲力,不是嫌棄他,就是害怕他,要不就只是出於一種單純的可憐與同情,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他。我總認爲,老人的存活對於生命本身還是一種延續,可是對於生命的意志已經毫無價值了。他竟對着一箇中年人把腰彎的那麼厲害,我不想同情他,也不想可憐他,因爲他已讓我有所恐懼,但我卻又發出心底的想幫幫他,起碼可以讓他過的溫暖一點,讓他活的有尊嚴,這不是給他多少錢可以解決的!

現在有那麼多殘疾人工廠、社團,我們可以送他們去那裏,讓他們學到,品到人生的美,而不是丟給他們一角錢做爲這世界上最骯髒的施捨。同學們,如果你們也有這樣的心願,可以試着做一做,讓他們的臉色變得像你們一樣紅潤,讓他們的聲音變得像你們一樣有力,讓他們坐在地鐵軟軟的椅子上,而不是地上,讓這些殘疾人過上並不殘疾的生活,讓他們像《千手觀音》中的演員們一樣,當展現在我們眼前時,不再是可怕,而是美麗!!

道德是指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行爲規範或規則,它用善惡榮辱等觀念,評價人們的行爲,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除了個人之間的關係之外,人們對社會、對國家、對階級、對民族,以及對婚姻家庭的態度等,都具有道德的意義。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的,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顯着特點是他們的社會性。離開了社會,人們不僅無法從事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藝術、體育等各種活動,而且也無法取得賴於生存的生活資料。就是說,任何個人的生存和發展,總是以社會爲前提。在社會生活中,由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與人之間形成了複雜的社會關係。每個社會成員的行爲,都要對他人及社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有些行爲促進了社會的繁榮和發展,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安寧,也有些行爲引起了別人的痛苦和不行,更有些行爲甚至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動盪和災難。爲了適當而自發地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人們對自己的行爲加以必要的約束,引導人的行爲向着積極的方面發展,這就產生了對道德的需要。可見,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係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

道德是人們評價一個人的一個尺度。一個人若違背社會道德,比如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那麼人們就會給他負面的評價,造成他沒有好的名聲,從而對他形成一種來自周邊人羣的社會壓力,約束他的行爲。另一方面,對很多人來說,道德是個人良心的自覺遵守,無需周邊人羣的社會壓力制約。人們對一個人的道德評判,主要來自於這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所謂“有言者不必有德”,口頭上標榜仁義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義道德,因此人們往往“聽其言而觀其行”然後作出評判。個人對道德的意見,對己對人,有寬容者,有苛求者。中國文化中多有提倡對自己嚴格、對他人寬恕的思想。子曰:“厚以責己,薄以責人。”韓愈:“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聖人不是如同蘑菇,經一陣雷雨之後,就能從山土裏鑽出來的。也不是可以經一班門徒或和一系一派一黨的人,於短促的時間所能捧起來的。聖人縱有超凡脫俗的個性,有出衆超羣的天才,有勤勉刻苦的修養,有博古通今的學識,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與精神。又須一些志同道合的信徒的輔佐與繼成之力。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恆不變的。一個道德淪喪、缺失的國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續、健康發展的經濟,也不可能有社會的正常發展、基本社會秩序的存在。

國中生道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講話的題目是:《淡淡書香 怡情盈理》

在炎炎夏日,有一種東西能爲你送去清涼;在那寒冬臘月,有一種東西能帶給你無限溫暖;快樂時,它與你一起歡舞;悲傷時,它撫平你心中的傷痛。它是誰?它就是承載着人類歷史的代代文明,傳播着古今中外的人文風情的書,一種沒有浮華的外衣,卻用它獨特的觸角——文字,鐫刻歷史,凝聚智慧,一直魅力四射的精神食糧!

讀書是我生命的泉水,使我單調孤寂的生活變得豐富生動,如我忠實有趣的朋友伴我成長。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讀書的興趣越來越大,工作之餘,開始有意識的讀一些世界名着和教育書籍,每讀到一本好書時,就像有一股股溫暖而滋潤心扉的氣流,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沐浴着我,牽動了我的心,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陶醉,在悄然無聲中領略教育真諦。

美國詩人狄金森說過:“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是啊!書給了我們每個人不同顏色的天空,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形象,書的廣褒是任何傳媒途徑也不能比擬的。

讀過夏洛蒂·布朗特的《簡愛》,折服於Jane對愛情的執着,這也是一種信仰,一種爲了實現自我的堅持。由此我聯想到我們的現實生活,我們在實現自我時的狀態,虎頭蛇尾是經常,半途而廢也不稀奇。我們離成功有時只有一步之遙的堅持。《簡愛》教會我,堅持自己的信仰,不畏艱難一步步實現它。透過美國女作家米切爾的《飄》,再現了百年前那烽火連年的時代,人們對戰爭前後的態度。是怨天尤人,還是努力適應;是死守舊制,還是嘗試改變;是做舊制的俘虜,還是做新制的勇士。態度問題,態度決定了一切。我們的生活是由自己來創造的,我要學習郝思佳做生活的強者,勇敢的面對改變。

《誰動了我的奶酪》系列及《窮爸爸富爸爸》等都是把新鮮的處事態度帶給我們,讓我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把握機會。書,讓我懂得了生活是自己的,用自己積極態度贏得好生活。 與書爲舞,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與書爲舞,我驚歎整個世界就是一本書;與書爲舞,我頓悟我們的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項偉大的工程。《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讓我明嘹了學生的成長過程,各個年齡階段學生在思維、情感、認知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在平時的教學中,可據此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運用能激發兒童興趣的教學語言等;《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中的課堂實錄和理論剖析,讓我領會到優秀教師的風采,深感教學的藝術性,從而明確了自己教學之路的方向,嘗試着爲孩子營造藝術和學術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給教師的建議》爲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在課堂上如何調控,如何爲孩子創造自由健康成長的空間;與書爲舞,我一天天變得充實,一天天懂得人生的真諦,一天天實現教師的使命。

書籍中,那些大文學家、大教育家、大藝術家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們超脫的情懷,甚至平民百姓、推車賣漿之流的可貴的品質和真誠的愛心,都會我們的生命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鮮亮;使我們的感情特別豐富和細膩,特別飽滿和高貴;使我們永遠不滿現狀、不斷進取、大膽創造、革新自我,永遠追求那種令學生激情滿懷的生命境界;使我們的教學產生那種令人蕩氣迴腸的藝術魅力。

我想,如果沒有書香滋潤,我們的生命將是何等乏味與孱弱,我們的教學將是何等的死板與無趣。人的靈魂,也許只有經過書香沐浴薰陶後,才能充實豐盈我們健康的生命和一顆恆抱希望的心,我感謝這麼多年書籍對我的滋養與磨鍊,它是我人生道路上一個不可多得的知己。在寧靜中,讓我從那字裏行間讀出一種無言的神聖與莊嚴,讓我有一種擺脫了世俗的喧鬧的踏實與坦然。給人生鋪砌了一條五彩斑讕的路途。那飄逸的夢想,時時溫暖着我的人生。

國中生道德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道德就在我們心裏,有些人可以做到,有些人就做不到。

記得有一次我在樓下和小夥伴玩着玩着,只聽小夥伴說:“沈俊傑,快閃。”我也沒有多想就閃開了,只聽旁邊碎的一聲,一看是一袋垃圾,過了一會才知道二樓的人以爲懶把垃圾直接扔下來,周圍的大人都說他不道德。他因爲慚愧把窗戶關上了。隨後我和小夥伴去騎車,看到幾個大人領着小孩,在買雪糕,他們隨手就把雪糕袋扔到了地上,後來走來幾個人,他們就當沒有看見就走過去了,我和我的夥伴就騎過去,把雪糕袋扔到垃圾桶,我和我的小夥伴繼續騎着玩,邊騎邊走說:“現在的人太沒有道德。”剛說完就看見一位阿姨因爲口袋破了一個洞,從那裏面掉出了五元錢,旁邊一個小朋友看見了地上的錢,又看見了一眼遠去的阿姨,就想錢走去,我的夥伴說:“這人好有道德。”話還沒有說完那個小朋友一腳踏住了錢裝着向遠處望去,他一看人少了,就把錢拾起來。裝進了口袋。我夥伴說:“這人太令我失望了。”我笑着對我夥伴說:“咦,我問你個問題噢。”我說班說:“什麼。”我說:“別人看到垃圾裝做沒有看到,被人掉了錢,爲什麼比誰都着的清楚。”我夥伴開玩笑說:“錢,可是個好東西,人見人愛,那垃圾就做不到,沒有錢那麼會吸引人的眼球。”我和我的夥伴騎了一會,就回家了。

我回到家寫了一會作業,聽見電話響了一聽是我哥哥打來的,我哥哥給我說:“弟弟到我家玩幹不幹。”我高興的說:“那肯定幹。”我哥哥說:“那就快點來。”我問我媽媽要完車費就只奔過去,在車上,一個爺爺走過來,我把我的座位讓給了那個爺爺,站了半天,看到一個人要起來了,我心裏暗喜終於能坐了。我正要坐的時候站在我旁邊的那個阿姨一把把我拉住,她坐上去了,我瞪哪個阿姨一眼,她好像裝沒有看見。我心裏想,現在不道德的人怎麼那麼多,剛想完坐在前面的叔叔給我讓了座,我又想,不過道德的人還是有的。

道德就在我們心中,一定不能被自己的貪心,和不想做而壓倒了,我們要把它們壓倒。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國中生道德演講稿 篇4

重擡道德的話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畢竟,道德在我們生活中與我們緊緊相隨,每時每刻都不曾分離,道德與人類同生,與社會同生。也許有人會問,什麼是道德?道德就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聯的行爲規範。我認爲,道德就是愛國愛民團結互助:道德也是不丟垃圾,不隨地吐痰德,道德更是遵紀守法,潔身自好;道德還是禮貌禮貌自尊自強。說道小處,道德是上課不遲到,不早退。在公共場所,不亂丟垃圾。以此等等。

一位哲人說過:“道德普遍被認爲是人類最崇高的目的。但是當你走出校園,可能會有一些負面的信息,如充滿耳目的暴力、行竊、吸毒、貪污、受賭;弱者無肋,壯力血流;大街污水滿地,人嘴髒話漫天……凡此種.種,讓人感覺道德巳被扭曲,人進已經喪失。爲什麼道德會失去呢我個人認爲隨着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不斷地受到社會變更產生的衝擊:原有的“熟人”社會迅速過渡到“陌生人”社會,人和人之間的傳統關聯被沖淡;經濟利益的驅使,工作壓力的增大,佔用了更多的時刻和精力,無暇反思道德;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對自身利益的過分追逐,對道德的不屑一顧,更是加速了道德的“休眠”;而孤立的“好人反被冤枉”的新聞事件引發的不恰當的輿論則過分誇大了道德困境,對徘徊猶豫中的道德產生了負面的導向。這種.種因素就好像給道德罩上了一個玻璃罩,明明看得見,就是摸不着,道德就在這缺氧的狀態中漸漸“休眠”了。孟德斯鳩說過:“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但丁說“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着,就應追求知識和美德”。那麼我們此刻就應如何做呢24歲的山東煙臺姑娘刁娜以身擋車、用一條腿換回一條命的感人故事傳遍大江南北。事件中施救者見義勇爲,被救者心懷感恩,肇事者

敢於擔當,各方共同用行動弘揚社會公德的善良之舉。在社會轉型時期,受經濟利益、多元思想、多元文化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道德行爲。我們有過爲“小悅悅事件”的義憤填膺,有過爲“彭宇案”的憤憤不平……但是,僅僅是責怪、埋怨、氣憤,並不能徹底改變當前的狀況。

道德的大廈要靠每一個人來構築,與其一味痛心道德缺失、呼喚道德復甦,還不如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刁娜危難時刻的一個動作、受傷後的一句心語、病牀上的一臉微笑,都讓我們看到其映射出的時代好處和道德價值。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是缺少愛心,而是缺少行動的勇氣。弘揚社會道德,需要在平凡的小事中去實現。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個座,路上有人問路指個方向,有人拉車幫着推一把……人性的善良就在這些微小的善舉中彰顯。“星星之火,能夠燎原。”小小善舉能夠積蓄成大義大愛,顆顆愛心能夠聚集成愛的天空。在我們這樣一個素以守望相助、急公好義爲傳統的民族中,真情正義仍是當今社會道德的真諦,儲藏於民間向善的道德力量依然深厚博大,“平凡良心”仍需要我們加以珍視和發揚。爲見義勇爲者帶給良好的輿論環境和法律援助,是推進道德建設的重要一環。目前,諸如設立見義勇爲幫扶基金、在法律層面給予見義勇爲者以支持等措施,都會促進全社會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信,最終使每一個人好事做得光榮,善舉行得踏實。

還在等什麼?每個人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吧!

國中生道德演講稿 篇5

大家好!我叫--,來自--。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爲規範約束着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

一想,多爲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記得前一段兒時間,我的朋友--下班後與好友相約來到星巴克,

二人落座後點了飲品互相愉快的交談着。大約半小時後,--去洗手間的時候在馬桶邊發現了一款HTC手機,憑藉經驗判斷這款手機應價值四、五千元,更重要的是手機裏面還有一些重要的文件和數據等一些可能對失主造成巨大損失的東西。於是--顧不上身邊的朋友趕緊來到吧檯要求迅速廣播尋物啓示,也許是失主已經離去手機一直無人認領,由於發現手機時已經沒有電量所以無法聯繫機主的親朋,--決定原地等候。原本約了好友逛街的--因爲這個事件再也無心與朋友逛街,好友勸--把手機留到店內讓店員幫忙聯繫失主,--放心不下讓店家找尋失主。無奈之下朋友獨自離開,就這樣一個愉快的週末--只能自己一人度過,朋友走後他一人在咖啡店繼續等待着失主希望把手機完璧歸趙,可這一等就等到了咖啡店下班。因爲咖啡店員工交接班無法把手機放在店裏等待失主,--決定回家給手機充電後聯繫失主親朋來認領,手機在充電後啓動,在順利聯繫失主親朋後手機終於順利交還給了失主。

一部因他人大意而丟失的手機卻讓--捨棄了一個本可以輕鬆、愉快度過的週末。事後當我問起--是什麼原因讓你這樣做的時候。他很從容的回答我,手機丟失可能每個人都遇見過,如果丟失一些重要信息也隨之丟失那樣的話損失之大絕不僅僅是一部手機的價值,我是做網絡商務工作的對這類的事相當敏感也一樣會感同身受,所以沒有多想就想着應該怎樣把手機交換失主,不要讓失主再着急、擔心,這樣我也就安心了。

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感人的舉動!--的這句話不禁讓我聯想到前一段時間關於“道德淪喪”的一些熱點話題。不管是廣州的“小悅悅事件”還是武漢的“老人摔倒無人扶”等類似事件都在撞擊着我們每一位國人敏感的神經,一次次類似的事件已經將我們逼入“道德淪喪”的絕境中。國人在憤慨上述事件中的當事人或圍觀者,指責他們見死不救、沒有同情心等等。國人這樣指責無可厚非,因爲這些當事人或圍觀者確實沒有施以援手,當中可能有沒有發現情況的也有看見裝作沒看見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姿態,這也正是國人給以強大的輿論壓力的原因。但如果試想角色換位,身處事件漩渦的你能否在電光火石之間做出符合倫理綱常的舉動麼?恐怕很難,作爲高級動物的“人”有着和動物界一樣的本質——趨利避害,碰上類似事件下意識的反映是躲開,實在躲不開後就裝作沒看見這時眼瞳轉而遠處以欺騙自己並不知道事件的發生,以求自己內心小小的安慰。可問題是我們不可能始終用動物的本能來驅動人類的理性,而這也正是人類與動物根本的區別。

“理性”是我們先祖經過幾百萬年來不斷探索、不斷進化而來的在生物界中具有最先進的軟實力。也正是這樣的“理性”是區別我們人類與動物的根本。用“理性”衍生出人類的羞恥與榮耀,衍生出約束全人類的“道德感”,正是這樣的“潛規則”保證人類的繁衍與發展,而不經意間我們遇到類似的事件在電光火石後用“理性”來提示自身行爲,用正確的“道德觀”來驅動自己的行爲。有人會說,上面這件事與“小悅悅”、“老人摔到”等事件怎能同日而語?是其大不然!如果歸還手機這樣的小事都不屑做或不肯做,大到“小悅悅”、“老人摔到”等事件還怎麼可能去做,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事分大小但本質相同,並不會因爲事小而得不到應有的讚譽與褒獎。

讓我們感謝--秉持正確的“道德觀”而行事,感謝他“不因善小而不爲,不因惡小而爲之”。是他讓我們發現身邊的美好,感受到“雷鋒精神”強大的驅動力,他的善良溫暖着我們也激勵着我們爲淨化社會環境而做出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