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書感悟(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1W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

毛澤東認爲,魯迅先生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林語堂說:“魯迅,與其稱爲文人,不如稱爲戰士。”蔡元培在先生逝世後,萬分悲痛,評價他:“著作最嚴謹。”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精選21篇)

許多大家都解讀過先生,讚美過先生。的確,若把歷代著作比作星空,那麼先生的作品就是最大、最閃亮的星。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透過《朝花夕拾》,從一箇中學生的視角,隙中窺月讀魯迅。

最令我震撼的,是先生的幽默俏皮和不動聲色卻又尖刻的諷刺。

《無常》一文最可以體現。先生似是無意,極爲自然地引出,在舊中國,“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這是對封建制度的諷刺。但是陰間也有比陽間好的地方:“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雖說頌揚了陰間,但“沒有受過閻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貼。”這裏筆鋒犀利,“順手”給了反動派們沉重的一擊,諷刺他們污衊革命者被蘇聯收買。《藤野先生》中,對於頭頂上盤着大辮子的留學生,先生這樣寫道:“頂得學生的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那些尋找升官發財終南捷徑而出洋鍍金的清朝留學生的醜態刻畫得惟妙惟肖。先生的語言令人回味,發人深思,諷刺不合時宜、退步的人和事,讀來真是快哉,快哉。

最觸動我的,是先生對童年時代的溫情回憶和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

全書有近一半的文章是以一個孩子的視角來看待社會,與我們熟識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魯迅截然不同。對保姆長媽媽的佩服,因二十四孝圖的故事而對老祖母產生的心理上的對立,還有對百草園的動植物朋友們的依戀。一個成年人能將孩子的心理如此準確地呈現出來,我認爲得益於他熱愛生活,體驗生活。然而魯迅先生的立意又絕不止於此,字裏行間是“救救孩子”的呼聲,是對弱小者的同情,還有對封建孝道的譴責。這或許纔是最爲出彩,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生嚴密的分析和嚴謹的態度。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文後的《後記》中。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考證,對“無常”的形象進行討論,包括對於自己用錯了幾個字的糾正。還附有插圖,足可見先生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也足以體現他的嚴謹。忽然想起前些日子由故宮博物院送出的一面錦旗上寫道:“撼京都泰安”。“撼”(實爲“捍”)字用錯。若爲先生所知,先生一定首先站出來嚴辭質問的。

以上只是略微表達一些自己淺薄的看法。相信以後,我會讀到更多先生的作品,會更深刻地理解先生。也相信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會更深入地實踐先生的教誨。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2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複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了回憶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有讀書機會了,學校又是“烏煙瘴氣”,想看的書,長輩認爲不對,學了知識,卻什麼也做不成;爬了幾次桅杆不消說不配做半個水兵;聽了幾年講,下了幾回礦,就能掘出金銀銅錫來麼?是在連自己也茫無把握……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爲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纔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爲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憶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說:“倘若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就是這樣灌輸不來的。

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求學的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朋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紀初,以”我“爲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起起落落……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3

隱鼠也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名強加在了貓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

寒假裏,我在網上找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是一部回憶散文集,記敘了魯迅幼年與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這本書中通過對往事的回憶,批判了當時的社會與正人君子,其中《狗—貓—鼠》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講述魯迅小時候仇貓,因爲貓的性情殘忍而具有媚態,在夜晚經常嗥叫,擾亂他人讀書休息。更因爲他在童年時捕食了作者心愛的隱鼠,所以他十分憎惡。雖然後來得知隱鼠是長媽媽踏死的,但終究沒有與貓的感情融合。從這裏我讀到作者在幼年時,就已經愛憎分明,對弱小者產生同情心,憎惡暴虐。同時讀這篇文章也通過自嘲在暗暗諷刺着那些散佈流言蜚語的“君子”“紳士”,批判着他們的狂妄自大,我不得不佩服魯迅那文筆的妙處。

《瑣記》這一篇也使我受益匪淺。它記敘了魯迅兒時與夥伴們經常到衍太太家玩耍,因爲天倫鬧出什麼亂子來,衍太太也絕不告訴各人的父母。在魯迅與夥伴們去吃缸裏的薄冰時,衍太太卻讓他們比賽誰吃得多,並唆使魯迅去尋找母親的首飾,變賣成錢給自己買東西,我感到衍太太心術不正,心靈不純潔,怎麼能用不良的做法去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呢?

《二十四孝圖》講述了魯迅在兒時閱讀“老菜娛樂親”郭巨埋兒等故事,通過對比古今不同的版本,十分不解,甚至反感。我也讀了讀,發現其中一些故事荒誕愚昧,富有迷信色彩,雖然使讀者明白孝順的道理,但其中大多是把原來的加以誇張虛構,哭泣能使竹筍得以成長嗎?赤身躺在冰上能有鯉魚跳出嗎?當然不可能,這說明了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忍。

《朝花夕拾》樸實的語言,細膩的情感,鮮活的人物融合成一篇篇精妙的散文,這裏面有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有對社會的強烈抨擊,也有對往事的深切懷念……《朝花夕拾》着部散文集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4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5

剛聽到必須要讀這本書時,對於我來說,真是一個晴天霹靂啊!我這個人吧,本來就不喜歡看的書。“哎呀呀!怎麼還硬塞給我一本書呀!煩死了!真是的!”心想。現在就覺得,愚蠢。

看這本書的第一章,就像旁邊真的坐了個老爺爺,在慢聲細語的爲我講着故事。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事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說實在的,聽完之後我居然也有點厭惡貓了。也是因爲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雞翅。不過,當時的我如果把這件事記錄下來的話,應該也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吧!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一隻小“隱鼠”也是很不錯的!無聊時可以拿它逗逗樂。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文字後,感覺真的有些氣憤,同時也爲魯迅先生失去小“隱鼠”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是一個惡毒的婦人,因爲她不僅故意踩死了魯迅先生的“隱鼠”,還欺騙了魯迅先生。真是可惡。

第二篇,我選擇了《五猖會》。它描寫了幼年的魯迅懷着興奮激動的心情想去看五猖會,結果被父親攔在家中背書。父親命令他:“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一盆冷水把小魯迅的興致全澆滅了。過了幾時,他站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大家才興高采烈的陪他出門。魯迅回憶道:“我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興。”我看到這一行文字,都感同身受,佩服魯迅說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顧忌孩子心裏的無奈和厭煩。

《朝花夕拾》的內容短暫,但並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把這本書讀到徹徹底底,還是得好好體會體會啊!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6

曾讀過《西遊記》,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嫉惡如仇讓我崇拜;曾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的頑強不屈,追求自由亦讓我崇拜;還曾讀過《水滸傳》,魯智深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更讓我崇拜。

魯迅先生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寫過許多名著,這《朝花夕拾》。便是他的一本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一本回憶性的文章,成書於920xx年7月日。此書中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文章,但並不是對往事的單純回憶,而是用嫺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散文精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寫人物的性格,是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書共有十篇文章,充滿了清新樸實的氣息。這其中最吸引我的要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

作爲被國中課本選用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自有它的獨到之處。本篇文章的第二段中的景色描寫:“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頁里長吟,肥胖的蜜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一段的排比及擬人的修辭用得是極爲巧妙。這一段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更爲百草園增添了一分神祕色彩。

文章的寫三味書屋的部份,似乎是用來批判封建教育的。從作者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回事然後先生生氣便可看出封建教育對人思想的束縛。不過那時的魯迅先生確實是有些調皮,在上課畫畫兒,不過卻是讓人覺得封建教育的無趣及落後。

說實話的,魯迅先生的文章我有許多都讀不懂,這或許是我的文學修養抑或是我的思想水平高度不夠吧。

不知十幾年後,我們是否能向魯迅先生面對昔日忘事,快樂而又憂愁。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7

《朝花夕拾》是魯迅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寫完於廣州。這本書中的作品都是回憶性文章,但它們不是對往事的單調記錄,而是用嫺熟的文學手法寫成的優美的散文珍品。作者擷取那些難以忘懷的生活片段加以生動地描述,選擇富有個性的情節和細節描畫人物的性格,使作品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本書共有十篇文章,這十篇文章的語言都是清新、樸實,親切感人。

本書原名叫《舊事重提》,但魯迅覺得不太優美,於是將它改爲《朝花夕拾》。這個題目帶露折花,色香好了很多。這本書都是魯迅回憶童年美好時光而寫下。其中最吸引我的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

這篇文章是魯迅回憶自己在童年時,在百草園的美好時光。這篇文章多次用了景色描寫,如:“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一句話就用了景色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百草園的景色優美與神奇,表現出作者對百草園的回憶。這篇文章還加入了《美女蛇》的故事,給百草園增添了一份神奇的面紗。幼時的魯迅受此影響,天天等待着美女蛇的出現,等待着老和尚給他一個神奇的盒子,但是終究沒有出現。這實在是太天真了。

這本書還有其他一系列的童年回憶,如《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等等,都能體現出魯迅幼時的天真可愛,和他對幼時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

這本書中,魯迅寫過一句話:“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它的出現,讓我眼前一亮,心想:我也從記憶中“抄”出一篇文章來吧!於是我便絞盡腦汁,想把過去的記憶全部掏出來,看看有沒有童年趣事,但沒有。他的技藝真高!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8

書中最精彩的就是狂人日記那一篇,它講的是舊社會上有一羣吃人的惡魔,他們吃人,可是他們也被別人吃。作者在這個吃人的社會中存活了下來,但是作者還是在這個社會中看過吃人的。作者是多麼希望有一個全新,美好的社會一個不吃人的社會。

我們現在的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勤奮工作,不像舊社會只知道強奪,不工作。新社會的每個人都熱愛工作,因爲誰都不想要一個搶奪、吃人的社會,所以人人都在守護這一個和平美好的社會,新舊社會大不一樣了!新社會中不會有吃人的現象,沒有打架的情景,更沒有騙取,盜用糧食的情況,一個又一個的可怕的情景都消失不見了。

新社會多好,我喜歡這個和平的新社會。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9

最近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它的故事情節非常吸引人。

文章中表述了魯迅先生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從他的童年瑣事講到他的成長經歷。那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好像又把我帶回了童年,故事中充滿了童真和童趣。有時會令人大笑,有時會令人感動。這本書帶我進入了甜美的童年之夢。

在《貓·狗·鼠》中,魯迅先生借童年對貓的仇恨表示了對當時仗勢欺人的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裏不由出現了一副副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面。

《鎖記》用借事喻人的手法,通過寫衍太太幸災樂禍、造謠誣陷。表現了她的醜惡嘴臉,也是當時魯迅先生對社會上的小人的蔑視。

童年也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當我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止,童年已成爲我們這些少年的夢想。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時代的童年之夢,希望我們和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0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 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 。 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 因爲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 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 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 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溼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爲落筆的資本。 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爲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 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 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纔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舊事重提》,是對逝去歲月的回憶,有真摯的情懷,有無奈的感傷。歡快的時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襲來;鬱悶不樂的時候,我感到無名的寂寞前來吞噬。這一切,確實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1

我在想,我的童年有沒有百草園、三味書屋、山海經呢?有沒有過那種與大自然毫無間隙的接觸呢?是的,沒有。但我卻可以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那簡潔細膩的文筆中,細細品味着那獨特而又充滿樂趣的童年生活,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於它優美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是魯迅先生在追憶往昔時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我們所瞭解到的魯迅先生似乎是倔強而又剛直,爲天下所擔心的偉大作家,但他的童年卻並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裏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裏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爲伍,彷彿這樣的童年纔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純真時光。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童年在漸行漸遠,留下的只有可供回憶的片段和永遠不會忘卻的情懷。看看《朝花夕拾》吧,去領略一下一代名家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與酸苦吧。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2

初讀《朝花夕拾》時,我十分喜愛魯迅筆下的那個豐富多姿的兒童世界,描寫得最詳細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小時候在百草園裏捉蟲捕鳥等乾的一切趣事,充滿童真童趣,生氣盎然。再次讀後,從中又看出了作者對一些爲人處事的批判和對當時封建思想習俗的批判。

今天又捧起《朝花夕拾》,注視着作者的童年,體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由得想起我自己的童年,與作者的童年相比,少了許多新奇與發現。比起作者在百草園中的發現之旅,我的童年還是多了份快樂與刺激。原來,我們最喜歡下雨天,雨停了以後,門前的水泥路往往有許多積水,我們就急急忙忙趿拉着拖鞋跑下樓來,與同伴一起兒打水仗或是扔拖鞋,回家以後身上往往都是溼漉漉的,有時玩着玩着又下起了雨,但我們全然不顧,依然興致勃勃地玩着。有一次,同伴不知從哪找來了一塊木板,他坐在上面,讓別人推,像是衝浪似的十分刺激。我們每個人都試了試。我玩的時候,由於身體沒保持住平衡,一下子滾了出去,弄得像落湯雞一樣,回家招了媽媽一頓罵。

讀魯迅的文章,我深切體會到了他童年所散發出的童真童趣的氣息,感受到了他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曾幾何時,我已經離童年遠去,但我還時常夢見自己五彩繽紛的童年。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在繁忙的學習中擡起頭來,天空上的童年已是一個遙遠的夢。重溫魯迅的童年,就彷彿自己的童年正在我眼前微笑。

……

童年是一隻小紙船,雖然很小,但能承載下五彩斑斕的夢;

童年是一把彩色風車,只要向前奔跑,風車就會永遠在你生命中轉動;

童年是一支棒棒糖,甜蜜總藏在最裏面;

童年是一隻風箏,帶着希望永遠飛翔在內心的最高處;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3

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然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4

兒時趣事就像一陣風飄過,唯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小引

魯迅先生的童年既是歡樂的,又是悲哀的。我猜,魯迅先生在寫《朝花夕拾》的時候,幹過有趣的事一定s是在那兒哈哈大笑。畢竟,童年是快樂的,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最珍貴的。《朝花夕拾》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兒,等到必要的時候,就競相開放,魯迅先生回憶着兒時的點點滴滴,讓人想馬上去到魯迅小的時候,看看是否與魯迅書中所寫的一樣。

在讀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時,我想去挖一挖土地上有沒有那個長得像人形狀的何首烏根,因爲魯迅先生說有人說吃了它就可以成仙,但魯迅先生卻從未見過那個人形的何首烏根。去百草園,是我很嚮往的,因爲那被魯迅先生寫的無與倫比,他在那兒抓雞鴨,還可以與小草、小花做伴,這是我所做不到的。記得有一次,我去百草園,想一探究竟的時候,發現百草園一點兒也不像魯迅所說的百草園了,也沒有一片生機勃勃的草了,剩下的只是一些發黃變枯了的舊草了,那裏也沒有一叢叢的、五彩繽紛的花兒,更別說那一隻只漂亮動人的蝴蝶了。

童年是容易失去的,同時也是最珍貴的。它不是用錢財能買到的,它是用自己的一生來換的。童年也是美好的,它有着別人找不到的記憶。我的童年時間不多了,所以我將更加寶貴的守護着它,我的童年很完美,就像一篇作文,只是,我還沒打好一個完整的句號,因爲,我不想讓它悄無聲息地溜走。

我的童年中,有許許多多的趣事,但現在,它就像一陣風飄過,就像一場馬上做完的美夢一樣。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5

在暑假裏,我看了《朝花夕拾》這一本書。這是魯迅的一本散文集,裏面講了魯迅小時候的故事,讀着這些故事,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字裏行間洋溢着真實的情感。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魯迅的爺爺——周福清是皇帝點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爲榮。但是後來他的爺爺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個死刑。從此,周家敗落了,魯迅父親的病也就因此越來越嚴重。魯迅從此在家、三味書屋、當鋪之間來回跑。在這期間,魯迅也曾想過從此不讀書,因爲他想到了他的爺爺、父親、三味書屋的壽先生都讀了一輩子的書,結果到頭來什麼也沒有。但是,魯迅的父親就希望他們三兄弟能讀好書,將來好給周家增光。結果真的給他盼到了,魯迅成爲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有一部電影叫做“風雨故園”,它講的就是魯迅小時候的事,大家有機會可以看看。

《朝花夕拾》共十篇,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章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很受我喜歡。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6

今年寒假我看了魯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着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爲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然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

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爲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我非常喜歡魯迅的《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7

《朝花夕拾》讀後感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爲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二十四孝圖》。

讀了魯迅先生的作品,讓人深有感觸的。雖是白話文,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

在七年級時學了《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道《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文章。那個本應該是個快樂的童年卻籠罩在那封建社會裏,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於是魯迅要罵,罵那個封建的社會。

再接觸《阿長與山海經》一文,讓我感到魯迅先生寫作手法的高超。長媽媽這個角色,需要分一爲二看待。因爲當時封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要在新年的早晨對她說恭喜,然後還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的對“長毛”的故事亂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最喜愛的隱鼠。因此,那時的魯迅對她懷恨在心。但這個粗俗、守舊的婦女卻做了些讓人對她要刮目相待的事——買《山海經》。在長媽媽知道“我”喜歡《山海經》後,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爲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在這,我不得不佩服魯迅先生的人格。對長媽媽,他說不出敬愛,也說不出仇恨。也許說這是他善良,抑或說這是他憂鬱。因爲,文字的創造者賦予了文字的內心一種更加深厚的感情。表面或許是你看到的樣子,內在你卻是那麼難琢磨到的。

放開心去想,去看,去體會魯迅先生的世界。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8

初讀這本書,講實話,我也不是很讀得懂。就連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也是學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覺得:魯迅的這些文章,看起來簡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麼名著?

後來多讀了幾遍,我懂得了,不要把這樣的名著當作美文,其實,這本書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魯迅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樸實,甚至比較口語化,但爲什麼卻能夠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爲這樣的樸實,讓人感覺很親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訴說着什麼似的,“說”到興奮處,文字又會變得非常熱烈,這就讓人能夠從中品味和感受魯迅的點點滴滴。

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後,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是的,這個特點在《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中表現得一覽無遺。一開頭,便以“尋咒”從側面點出中心,接下來便訴說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其實,魯迅先生是話中有話啊,他藉着說童年看《二十四孝圖》的事情,其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即對兒童的不重視。兒童都讀不到他們應該讀的書,而人們卻熟視無睹,這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嗎?然而我又想到了現在,現在的孩子們別說愛讀書,他們連根本不想讀書,不思學習。再看看那時侯的孩子們,他們渴望讀書卻沒有書讀,而現在我們有書讀卻不願讀,這難道不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象嗎?

《朝花夕拾》中那幾篇描寫人的文章,我是比較喜歡的。首先,這些文章的內容比較吸引我——因爲我喜歡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再加上魯迅那種輕鬆而生動的語言,讀着讀着,你彷彿就可以看到那個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樣。比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於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醜,反而是懷着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我們學過的課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直到寫完了這篇朝花夕拾讀後感,“感”到了這麼多,我覺得我纔算是真正地讀懂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19

在寒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內容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現在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爲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爲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現在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後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爲人非常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後、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20

“朝花夕拾”顧名思義,就是在夕陽將盡時去撿拾早上開的花。《朝花夕拾》這本書寫的就是魯迅在晚年時回憶兒時的美好生活。

魯迅用淳樸的文筆,揮灑筆墨,以《朝花夕拾》來宣示自己的情感。在“愛”與“死”的反顧裏,既瀰漫着慈愛的精神與情調,顯示了魯迅內心最爲柔和的一面,又內蘊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愴。就這樣,兩者互爲表裏,構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韻味。

《範愛農》讓我記憶頗爲深刻。它通過範愛農的遭遇,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範愛農之死,便是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所作的形象的評判。那時正是革命期間,無數的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一腔豪情只爲祖國。他們前赴後繼,終於結束了長達兩千年的帝王封建社會。但是中國依舊落後,“七七事變”後,日本竟一直打到南京,佔領了大半個華夏。就連這小小的“彈丸之地”的人民,都敢欺侮到我們國家的頭上,這是什麼意思?證明我們還不夠強大!辛亥革命進行的不夠徹底!

雖然經過了八年的抗戰鬥爭中國勝利了,日本以戰敗告終。但是在不到二十年中,日本飛速發展,成爲亞洲第一強國!中國呢?雖然新中國成立已經六十多年了,卻只是發展中國家,還沒有趕上日本,這不得不讓我進行深刻的反思。

想讓中國富強起來,只有一個條件,就是教育!教育好我們這一代學生,讓我們籌備更多的知識,爲明天的中國努力。

奮鬥吧!爲了中國,爲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讓我們盡情的學習、拼搏吧!

朝花夕拾讀書感悟 篇21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爲二看待的人。因爲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脫脫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爲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爲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