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1W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1

他是一名普通的水手,將走向幸福的婚姻,升職作爲船長;他是一名被誣囚犯,關於暗無天日的伊夫堡中度過了十四個年頭;他知恩圖報,散財救濟給予過他幫助的人;他仇恨蔽心,處心積慮使仇人家破人亡,手刃復仇。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通用14篇)

愛德蒙失去了一切,又被神甫救於水深火熱之中,重獲財富學識。在富饒的條件下他沒有貪圖享樂,而是向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爲自己的不幸復仇!

能抓住仇人弱點的愛德蒙是可怕的。他化身爲基督山伯爵,將上層人物重重掩蓋的陰暗內心曝光於烈日之下,一個奴隸,揭開費南的卑鄙無恥;一個女人的貪念,一個私生子的怨念,毀滅了維爾福的威嚴;用無往不利的心理戰術讓登格拉斯想起被餓死的父親而恐懼萬分。

愛德蒙·唐泰斯是大仲馬先生塑造得最完美的人物之一,以豐富的筆觸描寫了他對生命、自由的渴望與夢想復仇的內心。他因希望與智慧重生,以滿足與淒涼謝幕,沒有子嗣,只有一個收養的女兒海黛。如結尾所說:人類的智慧就在於等待與希望,活着不能沒有希望而生活的鬥爭不能沒有智慧。

這是人性中的鮮花與毒草。

大仲馬不把復仇寫於個人身上,而放於巨大的社會背景之中,讓階級鬥爭與社會矛盾豐富體現。它寄寓了大仲馬鮮明的愛恨——在道德上懲惡揚善,政治上反對專制。

讀了這本書,我看到了血肉之軀中深藏的意志迸發的潛能,在千錘百煉後的亮劍,苦後有甜的真理,只有敢於做,堅定行,才能走出風雨,重見藍天。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2

一、我與《基督山伯爵》

儘管許多人認爲小仲馬的文學造詣比大仲馬更勝一籌,但我還是更喜歡讀大仲馬的作品。從《基督山伯爵》到《三個火槍手》,帶有着濃重的歷史筆墨、曲折離奇的情節故事,人我分不清是歷史造就了小說,還是小說改寫了歷史

然而,我最愛的還是《基督山伯爵》。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基督山伯爵》時,我才高二,我熬了三天三夜讀完了這本書,眼前都模糊一片了,心裏卻是揮之不去的酣暢淋漓。隨着主人公埃德蒙 唐代斯而喜悅、憤慨、悲傷

我敢肯定我對《基督山伯爵》所起的共鳴,從某種角度上說是一種中國式的武俠情懷。基督山伯爵敢愛敢恨,他的復仇,都和中國武俠的精神不謀而合。

二、大仲馬與《基督山伯爵》

據《仲馬父子》,1842年,大仲馬曾與一個王子去厄爾巴島旅行。在旅行過程中,他們被邀請去一個名叫基督山的小島打獵。大仲馬立刻被基督山這個名字所吸引,並聲稱要寫一部以基督山爲名的小說來紀念這次旅行。

然而當看完《基督山伯爵》之後,卻沒有發現一點與王子旅行的影子,而且《基督山伯爵》與基督山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聯繫。反而《基督山伯爵》倒是和拿破崙有着直接關係,因爲整個故事的發生和發展都是伴隨着拿破崙的興衰。例如,《基督山伯爵》就是從拿破崙百日政變開始的。

可能出於對拿破崙的崇敬與熱愛,大仲馬筆下的基督山伯爵非常的敢愛敢恨、豪爽、大氣、聰明過人、執着,可以說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馬筆下非常完美的一個人物形象,大仲馬也曾表示過基督山伯爵是他最最喜愛的一個形象。

其實生活中的大仲馬倒是與基督山伯爵很相似,大仲馬也是一個敢愛敢恨、豪爽、大氣、聰明過人、執着的人。大仲馬在其官邸有一個座右銘我愛愛我的人。其實對於這句座右銘,我從《基督山伯爵》看到了它的後半句我很恨我的人。《基督山伯爵》對我愛愛我的人,我很恨我的人做出了很好的闡釋,他讓背叛、出賣他的人受到了應有甚至過分的懲罰,而有恩於他的人則得到了上百倍的回報。

三、基督山伯爵的等待與希望

離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直到天主垂允爲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到來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這五個字內等待和希望。

回顧全書,基督山伯爵就是在等待和希望中得到重生的!

被朋友出賣、被敵人陷害、心愛的人遠離、無期黑暗的地牢這一切的一切將埃德蒙唐代斯從雲端打入了地獄。也曾經努力過、也曾經絕望過,也許是遇到貴人法利亞神甫,埃德蒙唐代斯堅持下來了,他耐心的等待,他仍然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在等待和希望中韜光養晦。在這無盡的黑暗中,讓若干年後的他擁有一對能夠在黑暗中洞悉一切的眼睛。

當他逃出監獄並得到寶藏之後,他也並沒有着急去報仇,他仍然韜光養晦、觀察着敵人的一舉一動,並在無人察覺的情況下深入到敵人的生活。最後,等時機成熟他便實施了復仇計劃,讓仇人受到應有的懲罰。

基督山伯爵正是靠着希望和等待度過了他最艱苦的歲月。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希望和等待,耐心的等待加上希望的動力,必能帶來勝利的曙光。

四、基督山伯爵復仇記之我見

整本書最令人拍手稱快的就是基督山伯爵復仇的部分,然而,在他復仇之後的遠去卻令我心中暗暗地憂傷。復仇將一個天真、積極向上的埃德蒙唐代斯變成了一個心如磐石的基督山伯爵。的確,基督山伯爵復仇成功,但是這很完美嗎?埃德蒙唐代斯爲了復仇也犧牲了許多。

多少年後,當埃德蒙唐代斯在遇見昔時的未婚妻時,他已失去了年少輕狂的熱血沸騰,他不再擁有衝動。面對未婚妻,他最多能做到的是不傷害她,僅此而已。然而,基督山伯爵的出現已經傷害到她了,她失去了丈夫,離開了兒子,家庭支離破碎。而埃德蒙唐代斯得到了什麼?他只得到了復仇的快感,這種快感是一種扭曲的心理,他無法擁有常人的快樂。

所以說,復仇,即使成功,也永遠不是一件好事。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3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壓卷之作。這是一部以”復仇“爲主題的書。本書開始於一場陰謀。“法老號”大副唐太斯受船主萊克勒委託,爲拿破崙黨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兩個卑鄙小人騰格拉爾,費爾南和法官維爾福的陷害,被打入死牢。在獄中,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把埋於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祕密告訴了他。唐太斯越獄後找到了寶藏,成爲鉅富,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一位睿智機敏,城府極深的復仇之神。他經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懲罰了仇人,最後將寶藏的祕密告訴了曾有恩於他的莫雷爾船長之子--瑪西米蘭。本書以復仇爲引線,層層推進,緊密相聯的情節發展中,抽絲剝繭般地一步步展開伯爵的復仇計劃。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信念是不會絕滅的,它們有時會打一個瞌睡,但在完全睡熟之前,卻會更加有力的復甦過來。人在順境中,覺得禱告不過是空洞詞語的堆砌,而一旦遭難受苦,他就領悟了向上帝禱告的語言多麼崇高神妙。伯爵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裏生活了14年,他憤怒、絕望,向上帝祈禱。他堅守自己的信念,等待並懷揣着希望,成功復仇。

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報恩也徹底,復仇也徹底,這是我在讀完《基督山伯爵》的另一感受。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着一時的心緒就可以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地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話。在經歷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後,他的人生要義就是找尋曾經的親人,曾經的恩人和曾經的仇人。在確認了所要尋找的人之後,他並沒有如我們在武俠小說裏所見的那樣,於恩人抱拳雲:“赴湯蹈火,再所不惜”,於仇人一劍刺死,他選擇了他自己的方式。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卻從來不讓他們知道其實自己就是爲了報恩而來。如果說他的報恩令人感動,那他的復仇則是如此的淋漓盡致,讓人讀來如此癡迷。

把《紅樓夢》和《基督山伯爵》兩部著作作比較,基督山伯爵的復仇之路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天”的一種詮釋,這與《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筆。但對人物的安排卻大不相同,一個成功復仇,一個遁離塵世。基督山伯爵雖成功靠的卻是天降的財富,脫不開拜物教的思想,於是也失去了對命運進行更爲深入的思考的機會;賈寶玉雖失敗卻參透了命運的玄機,獲得了人在物外的大徹大悟。我想,這當是《基督山伯爵》的文學價值一直爲人詬病,而《紅樓夢》卻得到了文學界一致肯定的原因吧。

世界上無所謂幸福,也無所謂不幸,只有一種境況與另一種境況相比較。只有那些曾經在大海里抱着木板經受悽風苦雨的人,才能體會到幸福有多麼的可貴。我會把從書中所珍視的“等待與希望”運用到生活中去,幫助我更好地追逐幸福。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4

名着是人類文化的精華,更是書中的精品。閱讀名着,如同與大師攜手,可以增長見識,啓迪智慧,提高語文能力和文化素養。閱讀名着,就像與知識擁抱,可以分別優劣,提高精華,淨化人們心靈和塵世污濁。

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它完全可以成爲我們人生的指向標,當然只限於好書,比如我現在要向大家所介紹的這本佳作-《基督山伯爵》。

之所以選擇閱讀和推薦它,是因爲有以下幾點原因:1、經典之作,爲後世所流傳。2、權威之作,經幾大名人所鑑賞。3、題材奇特之作,讓人爲之一驚。

《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水手唐太斯因維爾福、騰格拉爾和費爾南多的聯手迫害而致入獄的事,在獄中他飽受折磨,而經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巧妙的逃出獄中,而幸運的成爲了基督山伯爵,而那三個人也分別成爲了司法、金融和政界的頭面人物,基督山伯爵對此展開了報復的故事。

這部小說問世已有一個半世紀之久,儘管如此,他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國流傳不衰,成爲名垂千古的佳作,被公認爲世界通俗小說中的扛鼎之作。

小說的主人公唐太斯,他是一位英俊瀟灑並且卓而不羣得人,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在被人陷害入獄的時候,仍然剛正不阿,堅持着無私的正義。在獄裏,他能夠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並積極的尋找逃出獄中的機會。

但是逃出獄後的唐太斯,我並不開中他的做法,因爲我認爲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應該抱着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某事、某人、某物,即使他做樂再大的錯事,自會有上天來懲罰他,正所謂“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這部小說的情節曲折離奇,險象跌生,出乎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此,它扣人心絃,讓讀者難以釋卷,實在是不足爲怪。

小說的情節安排的曲折離奇,跌宕起伏,同時繁而不亂,環環相扣,充分顯示了大仲馬作爲傑出小說家和劇作家的想象天才和結構能力。

在這部小說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唐太斯越獄的情景,它是全書最能予以人以生活啓示的部分,因爲它向我們詔示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人活着不能沒有希望,生活的鬥爭不能沒有智慧,陽光下的溫暖,鐵窗外藍天下的自由,正因爲這種生的希望使他挺住了,並且成功了。

如果唐太斯沒有被複仇所矇蔽,我想他應該會過得很舒服,抱着淡定豁達的生活態度,如水一般清澈,卻如水一般堅定,永不止息。

如果唐太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態度,認命般的想要在牢裏度過自己的殘生,我想他的生活肯定是另外一番風景。

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唐太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不管他的命運將會怎樣,我都衷心的希望他,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總之,是希望和智慧使唐太斯得以重生,得以爲基督山伯爵,得以完成復仇計劃。所以說,希望和智慧是維繫機遇和努力,獲得成功的紐帶。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5

在十九世紀中葉,大仲馬可謂是當時法國叱吒風雲的大文豪,而《基督山伯爵》正是在那個時候所被創作,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使其成爲大仲馬小說中的經典之作。

而吸引我的,也正大仲馬筆下塑造出的這樣一位如同靈魂般震撼的人物——基督山伯爵。

小說的背景是在法國皇帝拿破崙的“百日王朝”時期,而主人公愛德蒙是一位陽光開朗,又十分幸運的青年。他的經歷應該是我們同樣願意去實現的——接替船長的職務,迎娶嬌美可愛的新娘,贍養忠厚老實的父親......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但大仲馬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對人物的情感和劇情的反轉拿捏的恰到好處,剛好懸住了讀者的心。

自然,有了善良的主角,自然也有那些讓我們咬牙切齒的“反派”。大仲馬巧借拿破崙統治時期的侷限性,以信封謀反罪,將愛德蒙從婚禮上拖到了監獄。從人間天堂到了與魔鬼同在的地獄,在那裏,沒有陽光,沒有知識,沒有親人!但他沒有放棄!他更是將監獄,變爲了自己靈魂轉折的渡口,在獄友法利亞神甫的幫助下,他不僅學到了更多知識,他還學會了蟄伏,他意識到了復仇的烈火,但也意識到,何時,纔是烈火翻騰之時。

相比我們,好像確實還不理解,能夠潛心等待是多麼重要。的確,想要熬住出頭的願望很難,沒有人不願意方爲人上人,沒有人不願意實現心中的願望。但,過程是煎熬的,煎熬會帶來痛苦。但,愛德蒙承受住了!

逃出監獄,他不再是那個年輕氣盛的少年。重獲自由,他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羔羊。十多年的風吹雨打,使他體格變得健碩;十多年的身陷囹圄,使他膚色變得蒼白。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時間帶走他的容顏,帶不走他不變的信念。等待終將結果,希望已初見萌芽。得到了過世的神甫鉅額財產,他——化名爲基督山伯爵!但在拿起了復仇之刃的同時,正義的天平卻從來沒有傾倒。

在與仇人面對面復仇時,他沒有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脫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梅爾塞苔絲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這個高貴的心靈映出了其金子般的光輝。

大仲馬在塑造這個人物時,並不是憑空所捏造的,在伯爵的敢愛敢恨,豪爽氣派,堅毅勇敢中,我們似乎也能看到作者本身的影子,雖然整部作品貫穿的理念,是放在基督山伯爵門廳前大仲馬的半身像上刻上的座右銘——“我愛愛我的人”。但我卻更深的品味出這個故事真正所反映的主題,不僅僅是善惡之間的對決,也正表現着那絕處逢生的希望,是由苦苦的等待所支撐的,而漫長的等待,終會換來蓬勃的希望。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人生就應該像愛德蒙說的那樣:“經歷過常人沒經歷過的,再耐心的等待加之希望帶來的動力,必能迎來黎明的曙光。”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6

近來讀了大仲馬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從去圖書館借到這本書的一瞬間突然想起自己很久以前買過這本書,只是從未打開,但那本只有一冊,而眼前是厚厚的上下冊。想來那應該是改編本,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眼前的厚度確實心裏一驚——打開後卻發現從第一章就是大段對白,很容易讀了下來。

情節動人,語言形象鮮明,讓人止不住一路讀下去。然而當故事發展到法利亞神甫出現,突然感覺變了——之前章節的連貫一氣呵成,在法利亞神甫出現後,尤其是兩人相遇後對他種.種神通的介紹,突然有點不願接受。分明是小說,分明知道是浪漫主義小說,分明也感受到了作品的豐富想象力和緊湊誘人的情節,可是還是忍不住想:如果在現實社會裏這根本不可能,怎麼會就有這種“神人”,怎麼會就那麼快學到那麼多淵博的知識,不幸的人沒那麼幸運就會遇到救兵,成爲偉大的人,一切順利的執行下去。不得不又一邊提醒自己,這是小說,不等同於現實。

看下去。不得不佩服作者充沛的活力,豐富的象形,故事讓人不自覺聯想到中國武俠裏一人誤打誤撞遇到一個神祕莫測的老人,並虔心以待,豈料這人竟是武俠高手,並在這高手死前獲得幫助得到獨門祕籍和他全部內力,於是成爲衆人景仰、年輕有爲而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高手,君子。甚至涉及的地點景物更加廣博,自然科學與人文知識的交錯更具有廣闊視野,於是一邊爲之讚歎覺得這一切迷人同時卻會在心裏暗暗想,不真實。

原來曾經喜歡的英雄,恩怨分明、善惡有報都已經漸行漸遠。更確切的說,現在觀念裏仍這樣的期待,卻不再如以前“好人”、“壞人”涇渭分明,更沒有滿腔熱血和憤怒,不會大嚷着“那些都是壞人,讓他們都去毀滅吧”。因此對於大仲馬文中恩怨報應、熱烈的感情會羨慕,也帶着幾分讚賞,卻不會真的進入到內心了。

是一點點成長,成爲所謂的現實吧。知道人應當帶有美好期待,擁有想象能力,擁有除了物質世界外的豐富精神生活,不能那麼“俗”。可就是美麗的期待也是有限度的,會參照“可實現性”來設定,此外不過是關於生活,即使被好友罵做“太理想化”的想法也不過是遠離喧囂吵鬧,隨心所欲的享有自己追求的快樂自由,而不是這種跌宕起伏,需要毅力與智慧堅持的傳奇故事,甚至覺得這更加“不靠譜”。

有時候,看到某些情節,會微笑着想:作者這種想法挺孩子氣。換言之,即使作者閱歷再豐富,思想再廣博,表達技巧再成熟,還是會覺得故事是離奇的,主人翁的奇妙遭遇就像兩個孩子打架,打輸了的那個會想着“有神仙幫自己贏”來安慰自己,更像某一階層被壓迫時總會想着出現英雄、清明的官員等等能夠把壓迫自己的人統統予以嚴厲懲罰,這種希望的寄託點沒有真實的立足之處,有點孩子氣。

然而理智告訴我不是這樣,一方面這種感覺的產生應該與性格和人生經歷有關,另一方面浪漫主義的熱情是有着積極向上的意義的,而不能簡單用“幼稚”、“空想”來概括。如大仲馬之類,故事背後隱藏的作者應當像是一團團火,他們的故事充滿激情與夢想,不斷以誇張的方式釋放並燃燒着自己,他們嚮往的是恩怨分明的世界,他們具有十足的活力,他們這一團團火足夠點燃一片天空,夠給一個陰暗的時代帶來光明,夠給迷茫的人們帶來熾熱的希望甚至是內心某種情緒的煽動,以至於引發那個時代隨之相和的瘋狂;而對於我來說,這種作品是有吸引力的,只是它更多的限於理性的感悟,而不是心裏隨之雀躍,作爲讀者的我性格成分中有這種熱烈卻已經被消磨很多,更多的是喜歡平靜簡單的節奏,隨遇而安的心態,所以真正由衷敬佩的更多的是唐泰斯的堅毅執着,以及他的善良和最終努力獲得的智慧,此外的鉅額財富以及作爲基督山伯爵的恩仇還報就只會作爲局外人看着發生。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7

《基督山恩仇記》看完了,其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地方,是應該有時間再細細品味的,怎麼說,這次看得是有些倉促。兩千多頁的厚厚兩本。這次的感悟並不像《一生》那麼具體。這或許就是名著帶給人的因人而異,因時間空間而異的感受吧!只是感覺,一個人的意志力和能力是可以大大超出自己的預想。另外,在未來,在你還沒計劃的未來的某天,將發生什麼,你不會知道,意外和驚喜,死亡或是重生或是復活,大喜或是大悲。有了這兩點,外在的和內在的算是平等了,外在可以有很大變數,內在也可以有堅強的承受力。其實,我們不需要畏懼。只是,一直和環境作鬥爭,會讓人疲憊不堪。所以,便有了愛,愛能填充心靈的空洞。

原來,在人類,並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哪怕是驚天的愛情親情,本因爲,基督山伯爵會再次選擇和美茜蒂斯在一起的,可是卻沒有。有了另一個海蒂。我們不可以說他是變心了,只是,在那兩個人之間有太多的變數和阻攔。所以,不要相信會存在絕對永恆的東西,永恆的存在需要有條件,或者應該說,事物的存在需要有條件的保證。不要認定,更不應該絕望。你擁有的,你沒有擁有的,都不會是永遠。愛情中的愛,可以大膽勇敢無畏無怨,可以用盡心靈生命,用最珍貴的一切去愛。只要兩顆心是真誠的,是熾熱的。這有何不可?爲什麼要小心翼翼,要有所保留?要害怕不能自拔?愛,請深愛!!像摩萊爾和凡蒂斯一樣。愛,也可以獻身與藝術音樂,那個愛的對象,不一點就非得是人。只要快樂,只要滿足,只要在愛中有了價值!像鄧特蒂斯小姐。

在漫長的歲月裏,在折磨人的無聊寂寞絕望的年月裏。在黑暗看不到生命美好時,誰都想到了自殺。那是被逼上了絕路。但是因爲信仰,因爲相信上帝,相信善惡有報,相信和悔改懺悔得救,他平安度過。長長的看人生,不得不承認有所謂的命運,有所謂的上帝。上帝先是仁慈,再是公義。

基督山伯爵中,在各個方面都有所啓發,親情、愛情、友情、金錢、信仰、生命的品質。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8

我有幸閱讀了《基督山伯爵》這部書,帶給我的真是一種別樣的感受,回味無窮。

《基督山伯爵》這部書,主要刻畫了愛德蒙·鄧蒂斯這個人物,他原本是一個船長,因爲遭他人陷害而鋃鐺入獄,被送進了與世隔絕的孤島上。在獄中,他結識了一位博覽羣書的老者,很快便和他成爲了摯友。在老者的分析下,原本對迫害全然不知的的鄧蒂斯恍然大悟,得知了讓自己入獄的原因,並認清了讓他淪落到此般地步的幾位陰險之徒。老者告訴了他基督山寶藏埋藏的地點。

不久後,老者病死,監獄要派人用麻袋把他的屍體拋進海里,鄧蒂斯想到了一條妙計,他偷偷的鑽進麻袋,在被拋進海里後用小刀劃破麻袋,被一艘船救起。接着,他成功的找到寶藏,並用它買了一個”基督山伯爵“的職位,給老者立了一塊大理石墓碑。最後,他回到了故鄉,在許多善良的人的幫助下,他成功復仇,把幾個壞人逼死或逼瘋,並給了所有的好人一生的幸福。

讀完了這本書,我們不禁爲主人公鄧蒂斯的英雄氣概所折服。首先,他機智勇敢,能夠聰明的想出對策,大膽嘗試,才得以逃出監獄,重獲自由。其次,他知恩圖報,感謝老者對自己巨大的幫助。他懲惡揚善,報答好人,懲處壞人,敢愛敢恨,爲人坦蕩,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十四年的牢獄之災,使他的外貌,聲音,性格也都發生巨大變化。他從墳墓中爬出來,恩怨分明,對幫過他的人進行報恩,對那些對不起他的人,施以報復。他並沒有因爲被捕而墮落,而是絕地反擊,奪回屬於自己的尊嚴與利益。失敗了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後就站不起來了。鄧蒂斯用他自己的傳奇,告訴每一個人:有志者事竟成。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9

《基督山伯爵》一書中,描寫了水手唐泰斯被人陷害,送到監獄中囚禁了14年之久,在獄中他遇到了以爲神父,從他那裏學到了豐富的知識並且得到了一筆極其巨大的寶藏,唐泰斯越獄後找到了他的老主人,報恩於他。然後找到當年陷害他的三個人,並對其進行打擊報復。最後他留下了那筆巨大的財富遠走高飛。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因爲唐泰斯被人陷害,他纔有機會獲得那筆巨大的寶藏,他纔有機會學到豐富的知識,雖然他收了14年的牢獄之災。如果從這個層面上來分析,唐泰斯應該感謝陷害他的人還是憎恨陷害他的人呢?

1、當初陷害唐泰斯的三個人分別是嫉恨他要當船長的騰格拉爾,他的情敵費爾南多,審理他的、恰好那封回信是送給其父親的檢察官維爾福。他們三個後來都成爲了貴族,成爲了巴黎的上層人物。當然他們都是靠各種骯髒勾當得來的頭銜。如果但從這一層面來看,唐泰斯之所以要報復他們,是因爲他們通過骯髒勾當得來了頭銜、財富的話,未免太過片面了。畢竟唐泰斯只報復了他們三個家族,其它的貪官污吏唐泰斯並沒有去懲治。當然從整篇小說來看,這一觀點也是無法成立的,至少這個觀點是片面的。當然如果這三個人通過誠實勞動發家,並對人民、對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唐泰斯也許只會稍微懲罰他們一下。

2、如果說是因爲騰格拉爾餓死了唐泰斯的父親、費爾南多娶了唐泰斯的未婚妻而進行報復的話,我覺得也不夠嚴謹,這是其中的一些原因,但並不是主要原因。比如說維爾福並沒用直接導致唐泰斯的父親或者未婚妻怎樣怎樣,他收到的報復應當輕一點纔對,但他仍然家破人亡,本人也變瘋了,當然這個是從一般邏輯上來分析的。所以這個也不是主要原因。

3、最後,只能總結到,他們三個人陷害唐泰斯,導致唐泰斯家破人亡,本人身陷囹圇14年,所以唐泰斯要報復他們。我想,這個原因還是比較正確的,至少符合整本書的主線。

但是這裏問題就出現了,正如我前面所說的,正是因爲唐泰斯被人陷害,他纔有機會獲得那筆巨大的寶藏,他纔有機會學到豐富的知識,雖然他收了14年的牢獄之災。那麼唐泰斯之所以能成爲伯爵,他能獲得巨大的寶藏,他能擁有極其淵博的學識,都是拜三個陷害他的人所賜。可以說,沒有被陷害,就沒有唐泰斯的未來。如果他沒有被陷害,他就能當上船長,但也許他這一輩子也就是船長了,成爲伯爵,擁有寶藏和淵博的知識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那麼,唐泰斯應該去報復嗎?送某個層面上來看,這三個陷害他的人是他的“恩人”,是他能有今天的“恩人”。在某個層面上來看,他不應該去報復,反而應該去感謝他們。

也許你看到這裏會覺得好笑,仇人變恩人了。但在邏輯上貌似也沒出什麼大的問題。或者從其它的事例來看吧。當年日本侵華,有人去抗日,殺敵立功,成爲了英雄。那麼從某方面上看,這英雄是因爲抗日有功而成爲英雄的,那麼這日本侵略者是不是變成了這英雄的“恩人”了?至少正式因爲這些日本人才讓他成爲英雄的啊。從這裏發現,這種邏輯是錯誤的。不能單憑這些人讓他們攻擊的人得到了好處就可以免去他的罪過。因爲這些人使別人得到了災難,他們的最初目的是讓別人陷入困境,而其對象的所得到的並不是他們想要給的。所以他們得到的報復是理所當然的。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作惡當然會得到報復。看到最後騰格拉爾、費爾南多和維爾福被成爲基督山伯爵的唐泰斯玩弄於股掌之間,不禁讓人大快人心,讓人越看越興奮。唐泰斯對他的仇人使用瞭如慢性毒藥的方法,一個又一個的計謀相互扣合在一起,不禁使我格外佩服、讚歎。

說到這,不禁又想多扯兩句。中國有句古話,有仇不報非君子。《基督山伯爵》的故事還是符合中國人觀點的。也許有人惡意地對你造成了災難,但有一天你發現這個災難其實對你有好處,我想,你不要對這個人感恩,不要忘記他的罪過,因爲這不是他要給你的,是你自己得到的!什麼冤冤相報何時了,P話。如果大家都這樣子,壞人永遠不會得到應有的懲罰。正是有了報應的威脅,才減少了很多的壞人的。、

我想,活在這個世界,首先還是不要去先惡意地攻擊別人,但也不能傻傻地、懦弱地挨別人的惡意攻擊。有時候是可以以德報怨的,這是出於一種感化,一般都有較深的戰略目的;有時候有了時機還是要拿起武器反擊的。正所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當然,這個時機還是很重要的。盲目的、無計劃、無目的的反擊往往會讓自己傷害更深。我想基督山伯爵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他越獄出來後,雖然日日夜夜地想要報仇,但他按耐住了,爲自己的計劃鋪了一條寬闊無比的大道。

今天就寫到這吧,看完《基督山伯爵》這本書的感想還真多,明天再繼續寫吧。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10

寒假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開始讀起了讀基督山伯爵,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很長,不想讀下去。正因如此,我沒讀過幾本完整的書,所以那次我下決心把基督山伯爵讀完。沒讀完時,心情特別沉重,讀完後如釋重負。

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充滿活力,充滿陽光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體貼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他善良樂觀,對周圍的人都以禮相待,並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裏,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而這一切美好卻招來小人的妒忌,使他陷入無底的深淵。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裏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摺磨。

在整個故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唐泰斯遭遇不幸後仍能堅強的活下來,在伊夫堡陰森地牢裏忍受精神和肉體的折磨仍能從神甫身上學習多種語言,使自己不斷完善,強大,這不得不讓我佩服他的毅力,他的忍耐力。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報仇也是需要養精蓄銳的,並不是憑着一時的心緒就可輕舉妄動的。而基督山伯爵,則是最具體的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這句俗語的。在成功逃獄獲得一大筆財富後,他以基督山伯爵名義一步一步地實現他的復仇大計。令我感動的一幕是美賽苔斯去求唐泰斯別把她的兒子殺死時,唐泰斯明明知道在決鬥中不殺死她的兒子就等同於要自己去死,然而他卻答應了。那句”怎麼!難道這座準備了那麼久,花了那麼多心血建造起來的大夏,就這麼毀於一旦“使我不得不折服於他的人格魅力下。

唐泰斯處心積慮的那一切,以及他的生命,竟然能爲了一個已經與仇人結婚的舊情人的請求而放棄,我覺得他好偉大。我思考着,他是多麼艱辛的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就算他殺死阿爾貝也不爲過,然而他沒這樣做。

除了復仇,伯爵也有他的另一面,那就是報恩。他暗中對那在以前幫助他的人,一一進行報答。當然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雷爾,在他幾乎自殺的時候,伯爵救了他,然而在二十四年後,莫雷爾的兒子馬克西米利安準備自殺時,也是伯爵救了他。與其說這是巧合,倒不如說這是命中註定的。這正正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道理,好人有好報。

”世上本來就沒有幸福和不幸,只有相比較的境遇。只有經歷過苦難才知道幸福的滋味,只有曾經想過將要死去才知道活着的快樂,等待和希望“。在唐泰斯的經歷中,原原本本把這句話體現了出來。他經歷了十四年的不幸,然而就在這種苦難的等待後,他纔有了希望,他纔有了他後來的一切。

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有着不少的挫折﹑磨難,我們能做的不是哀傷,而是堅持,是等待,只有我們堅持下去,等待下去,纔有希望,纔有那美好的明天。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與打擊,都要勇敢的活下來,不要放棄上天給予你的寶貴生命,只要你活着,那就有機會,只要你能等待,希望最終有機會成爲現實。”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五個字裏: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11

花了半個月的時間聽完《基督山伯爵》,有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熱播劇《琅琊榜》曾被稱作是中國版的《基督山伯爵》,不可否認兩者的情節架構和人物設置有相似之處,但內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琅琊榜》是一個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它反映的是一種士大夫的價值觀,家國,忠正,大愛。而《基督山伯爵》則是以歐洲19世紀爲背景而創作的小說,如果你看過雨果的《悲慘世界》,如果你對拿破崙和波旁王朝的那段歷史比較熟悉,那應該能更好地理解它所傳達的思想情感。

這本書的介紹和書評網上都能查到,也就不多說了,主要和大家分享我自己讀完書之後印象比較深的幾處情節和感悟!

1、財富觀:

基督山伯爵(唐泰斯)遭受陷害後回來復仇的過程之所以如此順利,跟他所擁有的巨大財富是有密切關係的。如果他沒有那筆寶藏,那他就不可能那麼方便地穿梭於多個國家和城市間辦理各項事務,也不可能在上流社會中如魚得水。也許讀者會覺得這有點傳奇色彩,唐泰斯有主角光環,彷彿開了金手指。可是細細想來,他這筆財富的獲得,有偶然因素,卻也是必然。

當唐泰斯從一個風光得意的年輕船長和新郎倌,轉眼間遭受陷害變成階下囚,這巨大的落差足以毀滅一個人的心智。在黑暗無底的監獄中,雖然復仇的熊熊烈火時刻燃燒着他的心,但他依然能保持自己純樸善良的品格,這是極爲難得的。在獄友法里亞神甫的教導下,他開始靜下心來學習各種知識和禮儀,這些都將成爲他復仇的必備利器。

而當他終於有機會逃脫時,法里亞神甫卻發生意外不能一起走。唐泰斯毅然放棄自己的逃生機會,留下來照顧恩人。法里亞神甫正是基於對他的長期考察,認爲他是一個值得託付的人,纔會把寶藏的祕密告訴他。所以這一切都是環環相扣,水到渠成的。

當意外之財突然降臨後如何去使用它,這也是考驗一個人的智慧。唐泰斯並沒有因爲這筆錢而忘乎所以,他冷靜沉着地支配着這筆財富,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用。在回報自己的恩公莫雷爾時,他並不是一擲千金,而是尊重莫雷爾先生的名譽和事業,不動聲色地幫助他度過危機,最終也幫助莫雷爾的兒子和女兒都獲得美滿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他自己也選擇去過簡單的隱居生活。

與此相對的是小酒館的老闆卡德魯斯,他本來只是個沒主見、膽小、自私、目光短淺的小生意人,當他窮困潦倒時,還不覺得他有多壞。所以唐泰斯逃獄後,出於對老熟人的同情和憐憫,給了他一顆寶石。

沒想到這飛來橫財反而把卡德魯斯隱藏着的劣根性給激發出來了。他有了寶石還不滿足,又妄想貪圖珠寶商的現款,最終殺了珠寶商,也害了自己老婆,鋃鐺入獄。後來就愈加墮落,直至最後遭人設計偷盜被唐泰斯當場抓獲,喪失了性命。

一個人對財富的觀念,也是人生觀中極爲重要的一部分,我非常喜歡《京華煙雲》中姚思安說的那段話:

“一個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賴着金錢。人應當享受財富,也要隨時準備失去了財富時應當怎麼過曰子。福氣不是自外而來的,而是自內而生的。讀後感.一個人若享真正的福氣,或是人世間各式各樣兒的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會變成雪白的銀子;在不該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銀子也會變成一缸清水。”

在我看來,財富可以讓人獲得幸福的生活,同樣也能讓貪婪的人露出真面目。我們要支配財富,而不是被它所左右。

2、教育觀:

《基督山伯爵》中有正派,有反派,但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塑造的年輕人都十分出色,性格雖不同卻都是真誠坦率之人,讓我不禁思考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首先要說的是阿爾貝。阿爾貝的父親是唐泰斯的仇人——費爾南,而他的母親則是唐泰斯的未婚妻梅爾塞苔絲。費爾南心狠手辣,爲了晉升不惜出賣自己的主君。

但他的兒子阿爾貝卻是個正直勇敢,灑脫不羈的小夥子。對他印象最深的是被羅馬大盜綁票後,他絲毫不慌亂,在凌亂的小囚室裏也能坦然入睡。書中結尾時他得知了父親的罪行,毅然決定與父親劃清界限,靠雙手養活母親和自己,令人十分欽佩。

阿爾貝擁有美好的品格,與他的母親梅爾塞苔絲有很大關係。她原本只是個普通的漁家女,卻能在十幾年的時間裏自學成材,不僅擁有豐富的知識,優雅的禮儀,還和兒子建立起無比親密的母子關係。阿爾貝因爲崇拜母親,纔會受到母親的影響,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另外幾個年輕人也頗有看點。唐格拉斯自私,陰險,狡詐,他是唐泰斯最大的仇人。唐格拉斯夫人多年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對丈夫和女兒不管不問。他們的女兒歐仁妮像株無人關心的野草那樣長大,所以她獨立而有個性,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根本無視上流社會的那一套規矩。

唐泰斯的另一個仇人維爾福是個標準的僞君子,家族榮譽和顏面是他誓死維護的東西,可他的女兒瓦朗蒂娜偏偏愛上了平民的兒子,並且勇敢地追求幸福。這是因爲維爾福的父親是個比較通透的老人,他的支持給了孫女信心和勇氣。

另外幾個年輕人,莫雷爾先生的兒子和女兒女婿,都是在溫暖有愛的家庭的中長大,所以他們也是知道感恩,非常懂事的。而維爾福的私生子,流落到底層社會,從小被養母嬌慣着,卻養成了目空一切,冷漠無情的性格,這也是很令人反思的。

大仲馬塑造這幾個人,彷彿是說明成長環境的重要性,上流社會或是穩定的小康家庭,孩子性格都很好。即使父母中有一個品德惡劣,但只要相處不多,也不會受到影響,反而是低層社會的孩子很難教育。這可能跟當時他們所處的社會背景有關係。

3、真性情和僞君子:

唐泰斯對三個仇人的報復,並不是用武力解決,去害他們的性命。而是要剝去他們僞裝的面具,讓他們自食其果,聲名掃地。因爲這三個人後來都成爲了上流社會的名門旺族,非常在乎自己的名譽和身份。

這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一個極度重視榮譽的社會裏,一方面能讓人時刻警醒自己,不去犯錯誤。但另一方面,也會讓某些人爲了保住名譽,不惜違背本心,鋌而走險,甚至殺人滅口,做出極端殘忍的事情來。

與此對應的是我國的魏晉時期,我在大語文課堂上講到《世說新語》時,讀到阮籍喪母而吃肉,劉伶縱酒而脫衣,阮咸娶婢女爲妻這些故事時,孩子們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爲什麼這些看上去荒誕的事情,後來會成爲美談呢?當我和他們解釋了當時的政治局勢之後,孩子們就會明白其中的涵意。

一個過份重視表面聲譽的社會,會造就太多的僞君子,一個以荒誕不羈爲榮的社會,也一定會有附庸風雅的人,都是不正常也不健康的。都會被進步的洪流所湮沒。所以現在進化成互聯網社會,無法僞裝,也沒有隱私,反而生活得簡單,真性情的人比較吃香。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12

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遭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並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裏,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可就在他的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裏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摺磨。可與此同時,有人正把快樂建築在他的痛苦之上。他們害死了唐泰斯的父親,奪走了他的愛人。在他最無助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法里亞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並幫他成功越獄。此時,唐泰斯入獄已有十四年。十四年裏,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變成一個家資鉅萬的伯爵。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昔日的船主莫雷爾有恩於他,伯爵首先把這位瀕臨破產的好人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此後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後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對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最後,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說中,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近完美。在與仇人面對面復仇時,他沒有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脫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梅爾塞苔絲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這個高貴的心靈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輝。基督山性格里貫穿始終的節制,即面對財富、美色、仇恨的不貪婪,亦讓我印象深刻。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願後,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隻身遠走他鄉。

覺得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幾乎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蛻變過程。因爲掌握巨大財富的支配權,基督山伯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似乎整個社會都在圍着他轉。這固然有它揭示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社會現象的積極意義的一面,但從文學創作角度出發,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說是作品的一個敗筆所在。

翻看全書,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佈局謀篇的編故事才能。在這部將近一百多萬字的小說裏,既有節奏緊張、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節奏相對舒緩、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馬在小說中還不時穿插一些典故傳說、奇聞軼事、異域風情和大海、島嶼的景色描寫。所有這些,也許就構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大仲馬情趣”吧!如果單純以故事情節論,我以爲《基督山伯爵》確實是難得一覓的好書,並且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13

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水手,年輕有爲的他本可以在二十歲當上法老號的船長,和愛妻梅爾塞苔絲結婚,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他清澈明亮的目光裏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嚮往。可就因爲他人的嫉妒,在結婚典禮進行到一半時,他被刑警捉了個正着,就此鋃鐺入獄,面對他的是伊夫堡陰森地牢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在此,耗費了他十四年的青春。如此的風雲突變,作爲讀者的我們無不對他感到惋惜。

這樣的晴天霹靂,任何人都將陷入絕望,愛德蒙卻堅強地度過這煎熬的十四年。這時,小說的主旨逐漸體現出來。是誰讓這個年輕人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好好地活下去呢?一是法里亞神甫,一位同樣被命運捉弄的長老,他象慈父,更是愛德蒙最好的老師,不僅將其畢生所學傳授給他,更重要的是他的越獄計劃爲愛德蒙帶來了希望,使他能夠堅持下去。二是他的仇人,是他們讓愛德蒙心中燃起了復仇的火焰,使他堅持活下去。

這獄中的十四年,看上去是被害者的青春年華被白白浪費,可實際上卻又是值得的。它爲唐泰斯帶來了現實和精神上的雙重財富:他擁有基督山島上的千萬寶藏,並且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變成了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兼通醫學、政治、金融、法律等知識的全才。

唐泰斯33歲出獄,他得知父親被活活餓死,愛妻也嫁作他人婦,復仇的火焰頓時燃燒得更旺盛了。他做好了周密的計劃:他利用20--年來積累的豐富知識武裝自己,讀後感.爲自己創造了布索尼神甫、威爾莫勳爵等多重身份,並憑藉基督山島上的鉅額財富踏入巴黎上層社會,針對仇敵一一痛擊。最終陷害他的人都得到應有的懲罰:銀行家破產,政治家自殺,檢察官發瘋。

在我看來,愛德蒙的復仇,也是有節制的。他在向銀行家唐格拉爾,這個最該受懲罰的仇人復仇時,沒有把他折磨到死,而是讓他感受自己曾經有過的絕望,給他留下了五萬法郎度過餘生。我欣賞唐泰斯的人格魅力。

有仇要報,有恩必答。愛德蒙敢愛敢恨,愛憎分明。待自己有恩的東家莫雷一家關懷備至;待善良的維爾福小姐—雖然她的父親是自己的仇敵,愛德蒙仍多次出手相助,助她獲得幸福。

總結整本書,唐泰斯着實是一個值得學習、值得敬佩的人。他遭人陷害,徒然入獄,卻能依靠心中的希望堅持度過20--年煎熬,終換來重見天日。獄中他並沒有意志消沉,而是積極地學習,獲取淵博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未雨綢繆,不動聲色地打擊仇敵,獲取成功。當下的我們,活在太平盛世,更應該擁有理想,心懷希望,努力學習,積累知識,提升能力,爲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基督山伯爵讀書心得 篇14

近來讀了大仲馬的長篇小說《基督山伯爵》,從去圖書館借到這本書的一瞬間突然想起自己很久以前買過這本書,只是從未打開,但那本只有一冊,而眼前是厚厚的上下冊。想來那應該是改編本,看了幾頁就看不下去,眼前的厚度確實心裏一驚——打開後卻發現從第一章就是大段對白,很容易讀了下來。

情節動人,語言形象鮮明,讓人止不住一路讀下去。然而當故事發展到法利亞神甫出現,突然感覺變了——之前章節的連貫一氣呵成,在法利亞神甫出現後,尤其是兩人相遇後對他種種神通的介紹,突然有點不願接受。分明是小說,分明知道是浪漫主義小說,分明也感受到了作品的豐富想象力和緊湊誘人的情節,可是還是忍不住想:如果在現實社會裏這根本不可能,怎麼會就有這種“神人”,怎麼會就那麼快學到那麼多淵博的知識,不幸的人沒那麼幸運就會遇到救兵,成爲偉大的人,一切順利的執行下去。不得不又一邊提醒自己,這是小說,不等同於現實。

看下去。不得不佩服作者充沛的活力,豐富的象形,故事讓人不自覺聯想到中國武俠裏一人誤打誤撞遇到一個神祕莫測的老人,並虔心以待,豈料這人竟是武俠高手,並在這高手死前獲得幫助得到獨門祕籍和他全部內力,於是成爲衆人景仰、年輕有爲而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高手,君子。甚至涉及的地點景物更加廣博,自然科學與人文知識的交錯更具有廣闊視野,於是一邊爲之讚歎覺得這一切迷人同時卻會在心裏暗暗想,不真實。

原來曾經喜歡的英雄,恩怨分明、善惡有報都已經漸行漸遠。更確切的說,現在觀念裏仍這樣的期待,卻不再如以前“好人”、“壞人”涇渭分明,更沒有滿腔熱血和憤怒,不會大嚷着“那些都是壞人,讓他們都去毀滅吧”。因此對於大仲馬文中恩怨報應、熱烈的感情會羨慕,也帶着幾分讚賞,卻不會真的進入到內心了。

是一點點成長,成爲所謂的現實吧。知道人應當帶有美好期待,擁有想象能力,擁有除了物質世界外的豐富精神生活,不能那麼“俗”。可就是美麗的期待也是有限度的,會參照“可實現性”來設定,此外不過是關於生活,即使被好友罵做“太理想化”的想法也不過是遠離喧囂吵鬧,隨心所欲的享有自己追求的快樂自由,而不是這種跌宕起伏,需要毅力與智慧堅持的傳奇故事,甚至覺得這更加“不靠譜”。

有時候,看到某些情節,會微笑着想:作者這種想法挺孩子氣。換言之,即使作者閱歷再豐富,思想再廣博,表達技巧再成熟,還是會覺得故事是離奇的,主人翁的奇妙遭遇就像兩個孩子打架,打輸了的那個會想着“有神仙幫自己贏”來安慰自己,更像某一階層被壓迫時總會想着出現英雄、清明的官員等等能夠把壓迫自己的人統統予以嚴厲懲罰,這種希望的寄託點沒有真實的立足之處,有點孩子氣。

然而理智告訴我不是這樣,一方面這種感覺的產生應該與性格和人生經歷有關,另一方面浪漫主義的熱情是有着積極向上的意義的,而不能簡單用“幼稚”、“空想”來概括。如大仲馬之類,故事背後隱藏的作者應當像是一團團火,他們的故事充滿激情與夢想,不斷以誇張的方式釋放並燃燒着自己,他們嚮往的是恩怨分明的世界,他們具有十足的活力,他們這一團團火足夠點燃一片天空,夠給一個陰暗的時代帶來光明,夠給迷茫的人們帶來熾熱的希望甚至是內心某種情緒的煽動,以至於引發那個時代隨之相和的瘋狂;而對於我來說,這種作品是有吸引力的,只是它更多的限於理性的感悟,而不是心裏隨之雀躍,作爲讀者的我性格成分中有這種熱烈卻已經被消磨很多,更多的是喜歡平靜簡單的節奏,隨遇而安的心態,所以真正由衷敬佩的更多的是唐泰斯的堅毅執着,以及他的善良和最終努力獲得的智慧,此外的鉅額財富以及作爲基督山伯爵的恩仇還報就只會作爲局外人看着發生。

或許失去了什麼,可失去一些什麼不一定就是悲哀,性格與欣賞習慣的改變不意味着初心不在,放棄原則和堅守。失去了一些浪漫的色彩,昂揚的情緒,單純的心境,可是不會失去對美好的期待,面對生活起伏的勇氣,不會失去對生活的感悟與執着。也希望能夠保持童心,讓生活享有應當享有的美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