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于丹論語心得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3W

《于丹心得》一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闡釋了孔子的至理名言,用現代人的眼光解讀了經典,使人領悟到該如何在現代這個浮躁喧譁的世界安身立命。下面是本站爲大家準備的關於于丹論語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于丹論語心得
關於于丹論語心得範文1

仔細傾聽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起來。于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有許多獨到見解,豁然於眼前。

于丹對《論語》的解讀能夠贏得民衆的掌聲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什麼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論語的教導直接針對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講解的心靈之道、處事之道都是幫助人的內心需要,這就是當今許多現代中國人的實際需要。人們從於丹的講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論語》中的一些教導,以幫助自己求得心靈的平安,幫助自己爲人處事、幫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當今忙忙碌碌、競爭激烈以及精神相對空虛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對內心平安的追求,當然孔子不能給當代中國人完全的精神寄託,但《論語》中的一些內容的確能給人某種心靈安慰,也可以讓人從中學到一些處事之道。

于丹《論語心得》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她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們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爲外在能力完善,並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心修爲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爲人處事。學習於丹《論語心得》,感覺最深的是能啓發我們的心智,觸動我們的心靈,教給我們很多爲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道理,讓人在不經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樂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纔是真的細膩意境。

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對現實是否感到滿足,主要取決於個人的心態。確實,在今天這麼一個不斷改革與飛速發展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顯得更爲重要。面對眼前千變萬化的世界,調整好個人的心態,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樂,是我們每個人在現實中要解決的重要課題。人生的理想是心中精神寄託的符合,只有站在個人心理的座標系上,建立務實有效的理想方能在人生的職業生涯中有所擔當,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最爲重要。于丹教授把《論語》樸素、敦厚的哲理解讀後以現代人的理解方式傳遞到我們,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就工作而言,一個人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必須經過努力可以達到;同樣,目標不能太小,不經一定困難能夠實現的目標不可能帶來多大的勇氣,即便是實現了目標也不可能給我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樣,對於一所學校目標的適切制訂,將會增強教職員工的團隊精神;遠大的理想,將激勵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勇往直前。

前一段時間于丹教授到日本講授論語心得,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這說明日本對儒家文化的重視超過中國。但現代日本等許多國家的政體和經濟發展並非是靠儒家文化,靠的是現代制度創新與文化繼承兩者並行,不是全面拋棄,也不是全面保留。國家擁有現代政體,同時社會、家庭、個人也保留一些傳統的價值觀,這兩者並非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制度與文化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孔子《論語》等傳統文化能幫助人得到一些內心平安以及一些處事之道。于丹論語心得的現象其實是向中國社會啓示如何繼承和保護傳統文化,並同時建立和維護民主、平等、法制的現代社會制度,可以大力提倡傳統文化中對個人價值觀和修養有益的教導。

于丹的心得讓我體會到了什麼是智慧,什麼是和諧,什麼是無畏。在於丹對《論語》通俗化的解讀中,無論是“心靈之道”還是“處世之道”,無論是“君子之道”還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種大氣的胸懷,獨到的眼神,加以審視、領悟,並用輕鬆自然的口吻娓娓道來。——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這就是于丹心得帶給人的美麗!

關於于丹論語心得範文2

《論語》是一本記錄着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我們從國小開始就接觸它,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在都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代的眼光進行系統的解讀和闡釋,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聖賢之間的距離。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是從天地人之道說起的。從盤古開天地這種變化最終達到的一個境界,叫做“神於天,聖於地”,她說: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於現實世界上很多的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爲的拓展。……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有了這樣一個大的宇宙觀,再將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來,全方位地解讀了孔子及論語的思想以及這種思想對於現代人、普通人及現代社會的需要。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談談《于丹〈論語〉心得》詮釋的“爲人處事”:

爲人之道。 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因爲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等問題,人們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很多人心態不平衡,怨聲載道。其實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于丹〈論語〉心得》告訴我們,要想讓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做一個有意義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安於本職,獻於社會。

處世之道。 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工作還是處世,人們都想找到一個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要對他人負責任。《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麼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越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謀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與人相處方面也要如此。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說人與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說人與人更遠了。因爲通訊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在鋼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對門的鄰居卻往往成了陌路人。記得顧城寫的一首詩《遠和近》:“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看雲時很近。”這首詩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講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與人之間,即便走得再近,也還是會有可能產生距離。如何與人和諧相處,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借用《論語》之語總結了與人相處的幾點原則:第一、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從三點原則中我們可以悟出,相處之道的確是一門藝術,其前提是要保持一個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其關鍵是要把握好相處的尺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與人和諧相處。 交友之道。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幾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一把呢?《于丹〈論語〉心得》中說,對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要保留一條界限,這樣朋友也才能夠交往得長久。可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並要怎樣維護友情。

理想之道。 一個人應該有理想。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爲: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爲只有內心修爲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這也被後人奉爲人生理想的指南。

人生之道。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後人的人生座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祕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于丹講述的論語心得讓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略到了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正確的心態,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

關於于丹論語心得範文3

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於丹對《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爲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座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裏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於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後工業文明的社會裏,于丹的論語讀後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後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於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爲,而能夠不後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捨,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纔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纔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爲內心完善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