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讀書感想(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8W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1

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程工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就是他成功修築的,這就是京張鐵路。

詹天佑讀書感想(精選12篇)

從課文中,我知道當時由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遭受了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辱。詹天佑不怕困難,不怕嘲笑,依然接受了任務。最後修築成功從而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我爲詹天佑的傑出愛國精神而自豪。當讀到詹天佑勘測線路時所說,所做,所想,心頭不僅微微一陣。詹天佑對工作嚴肅的態度,和那不怕艱難,認真,不怕吃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還有遇到困難,他總是爲自己爲別人鼓舞的愛國之心,與我們相比是如此偉大。我們平時遇到一丁點兒困難和壓力就不想吃苦,沒有勇氣,做事馬馬虎虎,說別人的壞話,揭別人的短處。學習了《詹天佑》一課,我們是不是該反省一下了?

詹天佑的傑出在於實踐。他能根據不同的山勢採用不同的開鑿方法。居庸關隧道採用從兩端同時鑿進的辦法;八達嶺採用中部鑿井法,使工期縮短了一半。爲了解決火車爬坡問題,他又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

看到這裏,我羞愧萬分。平時的數學作業老是一種模式,按老師教的方法去做,如果遇到難題,用這種方法又不行,我就只會死腦筋解題。詹天佑叔叔爲了國家的榮譽,創新設計了鐵路路線。今後我要向詹天佑叔叔那樣具有創新精神。

詹天佑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兒子,京張鐵路工地上永遠開放着詹天佑這朵奉獻之花,他將永遠開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之中。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2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中國的棟樑,我們肩負着報效祖國,爲國爭光的使命,先人尚且如此,作爲中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更應該是義不容辭的。這讓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

講的是我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他修築了我國着名的京張鐵路,這條鐵路不僅證明了中國的工程師不比別的國家的弱,而且還遏制了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們國家鐵路上的控制。

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只能聽從帝國主義國家的命令,順從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修築鐵路,任由他們在中國運輸武器、軍隊,並大肆掠走當地的財寶。之後,清政府要修築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爲了中國的鐵路不被外國佔有,詹天佑毅然接下這個困難重重的任務。白天,他帶領學生們翻山越嶺,夜晚,他就畫圖計算。期間,一些國家就散播謠言侮辱中國,詹天佑並沒有被嚇倒,而是堅定並更加努力的修築鐵路。他用自己的毅力與智慧成功的修築好了京張鐵路,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一個有力的回擊。

詹天佑用自己卓越的才能、智慧,成功打敗了帝國主義的施加的重重困難,歷經四年,他終於完成了這偉大、艱鉅的工程,給中國爭了光,爭了氣。從這件事中,反映出詹天佑爲國分憂,工作一絲不苟、愛國之情之心極爲強烈。如今我們的大祖國繁榮昌盛,和諧平安。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努力鑽研。當時周恩來先生曾說過“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現在需要“爲中華之更加繁榮富強而讀書”。我們要將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奉獻給祖國,把我們的祖國打造成一個真正的強大國家。絕對不允許任何一個國家來侵犯我們的國家。

少年強則國強!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3

我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腦海裏立刻浮現出他的愛國事蹟。

清政府提出中國自己修築京張鐵路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來阻撓,它們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築權,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慢慢地,控制整個國家。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讓所有人重拾信心的人出現了,他——就是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工程師,也是我國的“橋樑之父”。他爲了給祖國爭一口氣,不怕危險,任勞任怨,吃苦耐勞。爲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冒着墜落深谷的危險,翻山越嶺,不惜任何代價。詹天佑不但有對國家一絲不苟的態度,而且還有創新精神。雖然一路上困難重重,但是憑藉着自己的智慧,他發明了中部鑿進法,兩端鑿進法,人字型軌道,這些所作所爲,讓中國鐵路走向了一個新的臺階,給藐視中國的帝國主義國家一個有力的回擊。

我最喜歡詹天佑說過的“不怕困難,不怕嘲笑”這句話,雖然短短几個字,可是裏面卻蘊含着深深地道理,洋溢着詹天佑濃濃的愛國之心。不管外國人怎樣嘲笑他、威脅他,都不能阻止他修築鐵路的腳步,熄滅他爲國爭光的決心,在他眼中,祖國的尊嚴和利益永遠高於一切。

詹天佑身上體現的拳拳愛國之心,令作爲中國人的我感到十分自豪,他是我們的榜樣,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就要學習他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長大以後要像他那樣爲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4

今天,我們學習了《詹天佑》這篇課文,本文主要寫了詹天佑這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在帝國主義國家的要挾下勇敢地接受了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並最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圓滿完成了任務,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

當我讀到詹天佑勘測線路時,深深的被他這種對工作一絲不苟的態度所打動。和他比起來,我真是慚愧得無地自容。在學習中我是一個十足的“馬大哈”,考試時總是因爲做完卷子不認真檢查而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爸爸媽媽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勸我認真一點,可這個毛病就像一個魔鬼一樣纏着我。現在,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詹天佑爺爺學習,努力把這個“魔鬼”驅逐走,養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詹天佑在遇到居庸關山勢高、岩層厚的困難時,採用了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遇到八達嶺這種長隧道時採用了中部鑿井法;在遇到火車爬坡難的困難時,詹天佑設計了一種“人”字形線路。他遇到這麼多困難都一一克服了,想想我,在學習上遇到一點點小困難就退縮了,其實這和詹天佑遇到的困難相比,又能算什麼呢?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學習詹天佑這種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

讀完這一篇文章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心,長大後我也要像他那樣爲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5

利用國慶長假,老戴回了一敞福建老家,主要是探望老母,希望在她的有生之年能夠多陪老人家一會。要說“孝”老戴也稱不上,至少長期不在老人的身邊,心有餘而力不足。感謝在老家的兄弟姐妹爲老人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纔有了在外工作的子女安心工作的條件!

我的老家在福建相對較偏僻的小城,當地的經濟不算好,但也不算太差。至少從房價來說已接近內地二三線城市的水平,普通的商品房價達到了六、七千元的水平,而平均工資收入卻只有3000元左右。然而普通住房的租賃市場卻很一般,回報率極低。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大概就是600-800元每月的租金,租金回報率不到2%。說明內陸的房價泡沫並不小,如果從租金回報率來分析甚至超過了沿海城市,也超過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當地的房價並未從此歇腳,仍在快速的上漲,與一線城市房價扛不住的情況完全相反。不過老戴以爲,這很正常,“龍頭朝下,龍身不動,龍尾翹起”------不正是整條龍要向下俯衝的景象?

老家的經濟發展速度還是不錯的,號稱每年可排在全省的前十名,嘿嘿,底子簿的反而在速度上有優勢了。當然,各地都在設法招商引資。據老戴了解,福建有個小縣城居然搞了一個超大的工業區,如果該開發區全部投入使用,大概需工人30萬。而此縣總人口也不過40萬!政府的意思是想吸引外地打工者過來。但老戴以爲,一個沒有任何優勢的小縣城如何能夠吸引外地打工者呢?而最新的信息是,這個開發區因縣財政緊張最近快停工了。老闆要求開發區支付工程款,但政府卻無錢支付。這樣的開發區並非個別,在內陸許多城鎮均有。只是像這個縣搞的規模實在有點離譜。

長假期間也有機會與同學、朋友見面聊天,也瞭解了一些民間信貸的情況。應該說民間信貸現象非常普遍。我的一位朋友是搞土建的,他說自己也經常借高利貸,只是利率相對於溫州低了許多,大概在1.7分左右。而資金是通過一家大型建築企業融資來的,這家建築公司是以1.4-1.5分的利率借來的。但其貸款主要用於工程投標,在實際建設過程很少貸款。但也有出問題的!一家效益相當不錯的事業單位,早年就有民間信貸之風,單位的許多人都將錢借給了單位的一位員工,該員工的老公在當地有多家企業,開了酒樓,號稱資產幾千萬。因此大家都相信她。然而,就在前二個月,該員工及其老公跑了!結果發現,僅這家單位的人借給她的錢就超過千萬了。呵呵,原來所謂的千萬身家都是其它人給她們家堆越來的。老戴以爲,民間信貸的火爆根源在國家貸款利率過低,長期的負利率使得居民投資被迫轉向了利率幾倍於政府利率的民間信貸市場。而近幾年只漲不跌的高價也促成了即使以這樣的高利率貸款投資於房市也照樣能夠獲得可觀的利潤。

然而,房地產價格的泡沫必然是要爆裂的,只是時間的問題。所謂的中國人多地少因此房價會持續上漲無非是炒作者託辭,根本經不起推敲的。要說人多地少,試着與鄰居日本比一比吧!人均用地比中國更少的日本,當年也是這樣炒高了房價,最終泡沫還是爆裂了。

說到房地產,不得不再說一件事情。現在的廉房分配實在寬鬆,那些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家庭也可輕鬆的獲得廉租房。原租住我家的一對打工夫妻今年分到了一套廉租房。據老戴了解,他們從農村到城裏打工都不到5年,開始是想着爲了孩子在條件相對較好的學校上學因此到城裏租房,男的自己買了車跑運輸,女的從工廠攬了些手工活在家裏幹,標準的說都不是納稅人。但就這樣的條件也分配到了住房。結果小二口搬走了,當然因爲小孩要上學,我家的房子還照樣租着,由其長輩照看。從這種情況推測,未來農村進城的人基本不需要再租房的,將來城裏的房子租給誰呢?

如果說城市有交通擁堵的煩惱,現在小城鎮也有了交通擁堵現象了。汽車滿街跑,更多的不是真正有需要,而是面子。有位朋友,家就在單位旁不到100米,卻也每天開車到單位上班。這樣的現象讓老戴對石化雙雄的經營業績未來充滿信心,但也對自己將來能否HOLD住更高價的油價沒了底氣

國慶期間“佳”寶到溫州考察,讓老戴既看到問題也看到了希望。很多人問老戴對後市怎麼看?老戴的回答是:看政策。看政策就是看政策如何改變。

政策不改變就沒希望!按原來的模式改變更沒希望!!只有徹底的改革即完全改變以GDP爲發展目標的經濟發展模式纔有希望!!!

關注民生、迴歸民生需求的發展纔是正道。若能夠看到這樣的改變,則後市必然前景光明!!!

至於選股,老戴以爲目前還是選擇退可守、進可攻的可轉債更爲合適。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6

根據《世說新語·文學篇》的記載,古人自身所營造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卻是真的讓後人爲之慚愧不已。文人爲了探討學術知識,競相辯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種胸襟和氣度也是後人鞭長莫及的,然而,這種涵養卻是我們現在做研究和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讓各自的研究做到飛躍性提升,也爲我國強國之路的發展,伏下強有力的一筆。

未及弱冠的王弼前往吏部尚書何晏所設宴請有名望的賓客宴會,何晏把客人談論最精彩的部分告訴他,並問道:“此理僕以爲極,可得復難不?”(我認爲這個道理講的很對,還可以提出質疑嗎?)面對前輩,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王弼依然提出質疑,然而在座賓客無人能對答,王弼自問自答,反覆論辯多次。何晏並沒有因爲王弼的出色而大怒,王弼也博得了在座的欽佩和敬仰。可以說王弼的行爲在現在看來就是出盡風頭惹人嫉妒的情景,而何晏等老一輩的文人卻並沒有因此排斥王弼,而是忘記年齡,虛心學習,可以說這種思想將有利於更好的促進學術的進步,也更有利於培養新的文化傳承者,這樣的胸襟和氣度,這樣讓人折服的學術氣息,讓人嚮往,更應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深思。

太尉王夷甫見阮宣子時問道:“老子、莊子與儒家的教化有什麼異同?”回答說:“將無同?”太尉很滿意,便任命他爲掾官,世人稱他爲“三語援”。而衛玠嘲笑他說:“一個字就可以調用了,爲何用三字!”宣子說:“只要是衆望所歸,也可以不說話而調用,一個字都是多餘的。”於是兩個人成爲了朋友。宣子沒有因爲衛玠的嘲笑而惱怒,而是用巧妙地語言說服了衛玠,兩人在這一問題上進行學術性探討,並沒有個人恩怨的糾紛,也更加體現了文人的學術氛圍和寬容的學術胸懷,這一點是尤爲可貴的。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7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爲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

其實這本書,在七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裏是在爲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

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爲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裏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着鼻子走。說實話,我並不認爲伊麗莎白被騙說明他是一個”愚人”。

人,總是先入爲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說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說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

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纔發現,整部小說,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爲它輕鬆幽默的格調。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兒爲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謂「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銳利的青年達西的個性弱點;而所謂「偏見」是指出身中產階級、教養頗好、機智聰明的小姐-伊麗莎白的精神弱點。一個眼光銳利,一個機智聰明,都屬人中傑,但卻都難免人性的弱點的糾纏。他們在一次的家庭舞會上初次見面,卻因對彼此的印象不佳,一個態度傲慢,另一個心懷偏見。第一個印象先入爲主,以後又加上女人們在旁閒言碎語,而造成了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

伊麗莎白曾對達西說過:“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愛交際,沉默寡言,不願開口,除非我們會說出話來語驚四座,像格言一樣具有光彩,流傳千古.”就是因爲這思想上的一致,纔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礙,同時也是因爲這才最後促成美滿的婚姻.伊麗莎白:如果放到現實社會,可能是個女權主義者.但關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爾不懂禮節,調皮一點.卻是這樣迷住了達西.最重要的是善於和敢於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說“不”。

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這部小說中通過班耐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爲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

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爲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爲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爲,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奧斯丁的小說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爲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

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與偏見正是文字魔力結合感情昇華的最佳表現。若說《紅樓夢》是東方的貴婦人.《傲慢與偏見》則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8

這個暑假我看的《小布頭奇遇記》,讓我瞭解到了小而勇敢的男子漢小布頭,調皮而狡詐的布猴子,有勇無謀的小黑熊,有勇有謀的小老虎,和節約大度並且勇敢的萍萍。

裏面最有趣的故事是《小老虎》,講的是有一天布猴子被老鼠抓到老鼠洞,小黑熊爲了救它被老鼠的陷阱給困住了,卻陰差陽錯的被以前的老朋友小布頭救了。它們一起把壓在大石頭底下的布猴子救了出來。布猴子就相與老鼠們大戰一場,所以它們就埋伏了起來。結果那些老鼠卻把萍萍要送給村裏小朋友的小老虎,當做糧食搬進了老鼠洞,待老鼠們一打開口袋,小老虎就大咬了起來,可猛虎難敵鼠羣,眼看就咬被老鼠們打敗了,布猴子一聲令下:”衝“小黑熊和拿着”長劍“的小布頭一齊衝出,小黑熊先拿上了壓着布猴子的那塊石頭,把洞口堵住,這樣老鼠們就沒得地逃了只有捱打的份了。小布頭用鋒利”長劍“揮舞,小老虎用剛硬的牙齒,到處亂咬,布猴子則用靈敏的身姿左閃右閃,最後給敵人屁股上一腳,先前的小黑熊就用他那強壯的拳頭,左一打右一打把敵人打得哇哇叫。結果鼠老大推開石頭跑了,老二,老三,老四也都跟着跑了。

這個故事裏我最喜歡布猴子,因爲他非常聰明,雖然他武力有些欠缺,但敵人也奈何不了他,而且這個故事讓我深刻的意識到,救人不能衝動,否則不但救不出朋友有可能把自己還搭上了。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9

曹禺曾說:“我從小失去了自己的母親,心靈上是十分孤單而寂寞的”。這句話讓我知道他的一生並不是順利的,平坦的。這也讓我更加深信正是這些痛苦的經歷,才使他產生了偉大的作品,訴說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難。

《雷雨》描寫了一個大家庭的崩潰。周樸園是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統治者,也是一個資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壓抑的苦悶,與繼子周萍發生了曖昧關係。受過一定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然而缺乏反抗勇氣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擺脫與繼母的這種不倫關係,又愛上了充滿青春活力的婢女四鳳,而蘩漪的兒子周衝也愛上了四鳳。出於嫉妒,蘩漪通知四鳳的母親侍萍來領走四鳳。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樸園引誘爲他生了兩個兒子,而後又被遺棄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親,而被她帶走的第二個兒子魯大海又正在周樸園的礦上做工,作爲罷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樸園面對面地展開鬥爭……這些矛盾醞釀、激化,終於在一個“天氣更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溼的空氣,使人異常煩躁”的下午趨向高潮,周萍和四鳳終於知道他們原是同母兄妹,一場悲劇發生了:四鳳觸電而死,蘩漪的兒子周衝爲救四鳳不幸送命,周萍開槍自殺,善良的魯媽癡呆了,絕望的蘩漪瘋狂了,倔強的魯大海出走了。罪惡的家庭崩潰了。

我曾經也大概地看過人藝的話劇《雷雨》。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都驚歎於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集中的地點和時間所表現的東西卻並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着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同時,我也生動地看到戲劇這種文學題材的特點。這部劇作爲一個經典,的確是值得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閱讀的。

曹禺曾說:“《雷雨》的主題不是以道德敗壞和亂倫爲主題的,也不是寫因果報應,《雷雨》寫的是一種情緒,是情緒的發酵,情緒的洶涌推動着我誹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雷雨》所顯示的是我所覺得的宇宙間的殘忍,相信種種宇宙鬥爭的背後有一個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創作時候並沒有一種明確的主題,而是處於本能地一種傾訴,跟着自己的感覺去表現一個世界。

無疑的,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但是這也更多的是對世界的一種感覺,不僅僅存在於某個歷史某個時期,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代去讀的時候,還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衝,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裏,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脫,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覆覆地掙扎,甚至死成爲了的解脫。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我想這也正是一種無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爲自己作品集寫後記的時候說:“今天看來,必然有很多缺點和謬誤”,然後他談到沒有寫一個無產階級人物,沒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卻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會跨越時代,跨越階級。

從周魯兩家的衝突上,表現了上層社會和下層社會之間的衝突。侍萍和四風是舊中國兩代勞動婦女的典型。但是同樣她們有很強的侷限性,以至於很多時候是她們的軟弱造成了自己悲慘的命運。這也是一個時代賦予婦女的不幸,世界沒有告訴她們:她們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負重,遭遇那麼多不幸,卻只認爲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裏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許她應該讓自己心理負擔的少一點,而不必把社會造成的悲劇由自己獨自承擔。

我想,這裏面還是有一定的宿命論思想,很多東西歸於命運。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也沒有影響作品的深刻性。我當然不會認爲世界上存在什麼天命的因果報應。但是社會和家庭給予一羣人的悲哀,卻正是這樣才被展現地淋漓盡致。他們的確可以在黑夜裏去尋找一個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對於他們已經太難了。

周樸園是一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專制思想的新興資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徵,主要是通過他與侍萍、蘩漪兩位女性形象以及他與魯大海等人物的關係表現出來的。周樸園在年輕的時候也是受新思想影響的年輕人,也曾有過想掙脫封建家庭的束縛,要追求自由戀愛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對侍萍的愛是有過真情實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與自己出身的階級徹底決裂,最終又回到封建的陣營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個受傷甚至近乎於變態的女人身上,我隱約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樣純真的愛。蘩漪與周樸園一樣,也是一位新舊結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愛情,又無力擺脫家庭的牢籠,甘願受周樸園的凌辱。蘩漪陰差陽錯地愛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爺,在無人可愛中尋找自己的愛人;這是錯誤的愛,痛苦的愛,卻也是深刻的愛。她是一個被愛折磨卻沒有出路的人。如果對於一個人來說,愛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麼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許這也是她對丈夫、對自己不尊重的一種變態了的報復。

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人們的性格已經被扭曲。

讓我想起一句話:愛和憐憫都是罪。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10

以前看過餘華的小說,很震撼。而且我總認爲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總不會比小說精彩。討厭跟風。所以一直沒看張藝謀拍的《活着》,雖然身邊的朋友一直在推薦。前段時間因爲選修電影文學而找來了看,我終於打消了對電影《活着》的誤解,在我眼中,電影比小說又多了一種韻味。

小說給我的感覺是“活”,餘華太殘忍,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而去,最後只剩下他守着一頭老牛,我當時看小說的時候淚水不停的流,餘華這樣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太沉重,但我絕不否認,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說。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着”,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的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動力。福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着環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

福貴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皮影是他的特殊愛好。當他的文藝嗜好變成謀生的工具時,他卻表現的“樂得其所”。這是一種“活着”的韌性在激勵着他,帶領着他,讓他頑強地生活着。

片尾,福貴找出裝皮影的舊箱子,讓外孫養小雞。外孫和小雞都是新生命的象徵,皮影雖然沒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續。一家人開心的笑着,影片到這裏戛然而止,給人一種“影片結束,而生活繼續”的感覺,我非常喜歡。

生命總要綻放,不管經過多曲折的道路。看過餘華的所有小說,深深欽佩這樣寫作很有獨立思想,不夾帶個人感情的敘述,在他的小說面前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說中所傳達出的悲痛和那個時代的無奈和壓抑。

衝此看了張藝謀的《活着》,在整個電影行進中我再一次被這樣小人物在那個年代的命運的主線所深深吸引與牽動。

葛優的演技簡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別提鞏俐的表演,將那樣的一箇中國傳統女子的性格與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鳳霞臨死時她的哭戲,宛若我們身邊的即將喪失兒女的可憐母親;最痛苦的不是看着女兒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種惋惜。其實這些在餘華的小說中體現得更爲透徹。

在改編上很多地方作了變動,但也不影響整個主線的發展,但是沒有小說詳盡,所以“活着”的這個主題在電影中的體現就需要觀衆仔細分析,而不像小說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淚的辛酸和人生社會的無奈。

在結局的時候,電影並沒有把小說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預製板夾死以及孫子在自然災害時期吃豌豆噎死的結局再刻畫出來;結尾處,導演以一種祥和的生活狀態結束了這一幕幕的人生悲慟——病倒的家珍和福貴二喜以及孫子幸福開心地吃飯···

電影也確實不需要像小說中那樣再刻畫下去了,因爲主題在於活着,這一切的經歷以足夠反映一切,而再說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題與意蘊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觀衆們傳達着活着的信念。

再次感嘆,葛優的戛納影帝真是不是這麼簡單得到的,這樣純熟的演技也實在讓人佩服。

顛沛流離的生活,感謝現在的安詳與和平。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11

在讀《活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度覺得主人公實在是太悲慘了,這樣活着又有什麼意義呢?但讀完後,我才明白,活着,可能僅僅就是爲了活着,是一種生存的本能,是對生命的尊重,當你失去了一切,你會發現,你還有你的生命,你的生活還在繼續,你的生命是別人無法奪走的。

一邊閱讀,一邊爲福貴的悲慘身世流淚。同時我也思考,對於我們來說,活着比福貴要簡單得多,福貴的痛我們無法切身體會,活着很簡單,如果你要追求“怎麼活”,那麼活着也許也會變得奢侈。

“生命是有尊嚴的,我們應當尊重生命,即使面對再多的苦難,也應該努力地繼續活着。”這纔是《活着》讓我真正感動之處。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就如餘華所說:“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因此,忍受苦難造就了活着。”

《活着》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寫出了苦難對世界災禍樂觀的態度。他讓我真正知道——活着本身就是艱難,而延續生命則是更深的艱難。

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詹天佑讀書感想 篇12

這是一本飽含孤獨的書,厚厚的書頁承載着厚厚的孤獨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孤獨是一開始就註定好的,在那本羊皮手稿中,從第一代人傳至第七代,一直沒有被研究透,而正因爲家族中無人,也就不能知道家族的命運走向,我覺得這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一個獨具匠心的安排。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並不知道作者採用倒敘的手法,被一連串看似一樣的名字弄得眼花繚亂,再去看作者著此書的目的,是要通過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個社會現實。

雖然我並不太瞭解拉丁美洲的歷史,但是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感受到在那個年代,那片土地,那一羣人類的內心。我想我是難過的,因爲能夠確確實實地感受到那份孤獨與無奈。我想我又是幸運的,通過這本書,我學到的是該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過好自己的生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