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書心得優質(通用2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3W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

托爾斯泰的這本小說,就語言風格而言,讀起來簡明易懂,讓我感到輕鬆。而小說要表達的意義,卻不是那麼輕鬆,而是很嚴肅的,並且我認爲是多重的。這本小說應該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圍繞聶赫留朵夫與瑪絲託娃之間的故事展開的,帶有主人公個人的感情色彩。這是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另一條則圍繞着男主人公對於這個社會法制和道德的思考展開,有着普世的意義,作者在此對全人類拋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也借主人公只口,給了我們他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當然,除了最重要的這兩部分,我認爲還有一些穿插於其中的一些關於人類的其他問題的思考(例如人的個性、信仰等問)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通用28篇)

托爾斯泰爲這部傑作起名叫《復活》,書中寫到聶赫留朵夫的日記裏有這樣一句話”我覺得她的內心在變化,連我都不敢相信,可是我覺得她就是在復活。“看到這裏,我就明白了爲什麼書名叫做”復活“。作者指的便是聶赫留朵夫和瑪絲託娃兩個人的復活,這是”精神“的復活。從在法庭上認出瑪絲託娃,羞愧得回憶起自己做過的無恥的事情,包括髮覺自己目前生活圈是多麼的卑鄙無恥,決定與之完全斷絕關係;從他決定幫她上訴,到最後堅定信念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來幫助她,爲她的內心一絲一毫的波動,變化而感到憂慮,到最後明確自己是真的又像當年那樣愛着瑪絲託娃。這整整三個月的時間,他在一點點,一步步地完成自己”復活“的過程。瑪絲託娃的“復活“,也是前而易見的:一開始她痛恨聶赫留朵夫,認爲他將她當成玩樂的工具後,又想把她當成救贖自己的工具,但她也在內心裏發生變化,她發現他的真誠,便開始願意做任何一件讓他滿意的事情----爲了他她不再喝酒;去醫院裏認真工作;不再與男人有任何關係;在監獄裏關心,幫助獄友;在與政治犯同赴西伯利亞的路途中被感動,被影響;她原本的善良純真又凸顯出來;她寧願犧牲自己的愛情,不願意因爲自己曾經的妓女身份讓聶赫留朵夫受苦而最後拒絕與他結婚。她表現出的一切都說明她已經不再是那個賣弄風情,自甘墮落的瑪絲託娃。

在聶赫留朵夫爲瑪絲託娃的案件上訴而奔走的過程中,他四處求人,見到了各色人物如數位將軍,公爵,還有將軍夫人,小姐,他們醜惡的嘴臉,不光明的勾當讓他生理上感到噁心,心裏上感到鄙視。書中好幾處有這樣的細節,描寫到聶赫留朵夫一覺醒來,就立刻開始對自己昨天做過的事情和昨天的思想進行自我反思和鄙視,批評。他就是這樣在這段時間裏不斷地悔過,不斷地審視自己,慢慢將心裏的疑慮和困惑解開。

他在各大監獄裏見到了太多的囚徒,監獄裏陰暗殘忍的一切使他思考起這個世界的法制和道德問題。書中那些監獄外的官員,所謂的正義的人,說起監獄裏那些“有罪”的人,都是用“他們就這號兒人嘛”,並且說起來還帶着蔑視和嘲笑。好像他們自己本身是有多正義,多光明磊落。殊不知這些制定法律,將那一號兒人繩之以法的人,其實也沒什麼差別,只不過他們隱藏得好,在官銜的庇護下,在上頭“指示”下,他們也一樣幹盡壞事,甚至更加地殘忍。就本書前半部分描寫的陪審團審理案件這一情節,就很諷刺。順便說一句,這讓我想起《十二怒漢》這部電影。書中情節和電影裏一樣,陪審人員就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這個決定對被告意味着什麼。還有庭長大人,由於急着去與情人約會,而想草草結束案件的審理,即使陪審團提交的結論有矛盾之處也想不了了之----這樣的法庭,這樣的裁決體制,從上到下都充斥着對人性的蔑視!

描寫案件審理這一段還只是用間接的諷刺手法,讓讀者暗自感受到這樣的荒謬。而本書的高潮和結尾部分,就是托爾斯泰借主人公之口,提出了自己對這種畸形的社會道德和漏洞百出的所謂法制體系的抗議。這樣本身也有罪,本身也不正義的一部分人,怎麼可以去定另一部分人的罪呢?(而因爲社會上的各種腐敗風氣,很多人根本是無辜的,卻進了監獄)而把這樣一羣人集中到一起,關押起來,那樣惡劣,殘酷的環境恰恰會使這一羣“罪人”變得更加墮落,離光明越來越遠。所以作者在擔憂,要知道這樣是根本不可能根治犯罪,使百姓真正幸福的。

最後,那個英國人到監獄裏去傳教,作者便讓一本福音書解答了聶赫留朵夫的所有疑慮,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案。那就是要無數次的寬恕人。因爲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書中作者也多次寫到有關宗教,信仰的問題。他諷刺而氣憤地寫道,人們利用了宗教。官員利用宗教馴服百姓,愚弄百姓。這個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存在了很久很久了。可以看出托爾斯泰贊同的是宗教本身,他讚揚宗教的聖潔思想,並且深信宗教思想裏宣揚的真善美能夠“拯救”全人類,讓大家都像主人公一樣能夠“復活”,但不幸的卻是,自從宗教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人打着它的名號,爲自己斂財;甚至是爲自己消滅敵人,以上帝的名義進行各種聖戰,實則爲了自己的利益荼毒生靈。

聶赫留朵夫弄明白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他復活過來開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在現在,我們的社會中還在不斷地涌現只爲自己享樂的行屍走肉,托爾斯泰憂慮的問題,到現在也沒能在全人類範圍內解決。

另外,我覺得,這本書給了我太多的信息量,很多其中的道理,我還需要時間慢慢吸收。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

《復活》是列夫·耶維奇·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這裏的“復活”,不是肉體的復活,而是精神上的復活。作者以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的故事爲紐帶,將大量的筆墨用於描寫聶赫留朵夫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見解,所以,我們一次次讀到聶赫留朵夫在精神之人與獸行之人之間的艱難抉擇。

文章寫的是瑪絲洛娃因被迫給一位商人的茶裏下安眠藥,案發後,茶房和侍女賄賂律師,把罪全栽在瑪絲洛娃身上,被叛了去西伯利亞苦役四年的罪行。

這時,法院陪審員聶赫留朵夫認爲法院作出了不公平的判決,要求上訴到高級法院,瑪絲洛娃也上訴到大理院,卻被理由不充足而駁回了,聶赫留朵夫把自己所有的田地賤價出租給了當地的農民,也復活了自我的精神,關閉了獸性之人的閥門,開啓了精神之人的閥門。

於是,他灰暗老化的眼角膜脫落了,使他對社會與生活的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在他的心中,革命者都是思想積極、向上的人,精神道德面貌高於一般水平,他對他們充滿敬意。

《復活》一書如實地描繪了勞動人民的悲慘境況,描繪了形形色色官僚的醜惡嘴臉,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會欺騙的實質,表現出深厚的人性,宣揚了高尚的人性。

我認爲擁有人性是做一個人最基本的原則,要讓精神的自我永存,就要行得正,有自己的主見,有勇於自我審視檢討的勇氣。

善與惡往往只在一個人的一念之間。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3

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姦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妓-女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晚期代表作。這時作家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

二、內容簡介

聶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審員。一次他參加審理兩個旅店侍役假手一個妓-女謀財害命的案件。不料,從妓-女瑪絲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認出原來她是他青年時代熱戀過的卡秋莎。於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現在聶赫留道夫眼前:當時他還是一個大學生,暑期住在姑媽的莊園裏寫論文。他善良,熱情,充滿理想,熱衷於西方進步思想,並愛上了姑媽家的養女兼婢女卡秋莎。他們一起玩耍談天,感情純潔無暇。三年後,聶赫留道夫大學畢業,進了近衛軍團,路過姑媽莊園,再次見到了卡秋莎。在復活節的莊嚴氣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連衣裙的卡秋莎的苗條身材,她那泛起紅暈的臉蛋和那雙略帶斜眼的烏黑髮亮的眼睛,再次體驗了純潔的愛情之樂。但是,這以後,世俗觀念和情慾佔了上風,在臨行前他佔有了卡秋莎,並拋棄了她。後來聽說她墮落了,也就徹底把她忘卻。現在,他意識到自己的罪過,良心受到譴責,但又怕被瑪絲洛娃認出當場出醜,內心非常緊張,思緒紛亂。其他法官、陪審員也都心不在焉,空發議論,結果錯判瑪絲洛娃流放西伯利亞服苦役四年。等聶赫留道夫搞清楚他們失職造成的後果,看到瑪絲洛娃被宣判後失聲痛哭、大呼冤枉的慘狀,他決心找庭長、律師設法補救。名律師告訴他應該上訴。

聶赫留道夫懷着複雜激動的心情按約去米西(被認爲是他的未婚妻)家赴宴。本來這裏的豪華氣派和高雅氛圍常常使他感到安逸舒適。但今天他彷彿看透了每個人的本質,覺得樣樣可厭:柯爾查庚將軍粗魯得意;米西急於嫁人;公爵夫人裝腔作勢。他藉故提前辭別。

回到家中他開始反省,進行“靈魂淨化”,發現他自己和周圍的人都是“又可恥,又可憎”。母親生前的行爲;他和貴族長妻子的暖昧關係;他反對土地私有,卻又繼承母親的田莊以供揮霍;這一切都是在對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後發生的。他決定改變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佈:收拾好東西,辭退僕役,搬出這座大房子。

聶赫留道夫到監獄探望瑪絲洛娃,向她問起他們的孩子,她開始很驚奇,但又不願觸動創傷,只簡單對答幾句,把他當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盧布菸酒錢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聶赫留道夫又去探監並表示要贖罪,甚至要和她結婚。這時卡秋莎發出了悲憤的指責:“你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後來聶赫留道夫幫助她的難友,改善她的處境,她也戒菸戒酒,努力學好。

聶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於彼得堡上層,結果上訴仍被駁回,他只好向皇帝請願,立即回莫斯科準備隨卡秋莎去西伯利亞。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諒了聶赫留道夫,爲了他的幸福,同意與尊重她體貼她的西蒙鬆結合。聶赫留道夫也從《聖經》中得到“人類應該相親相愛,不可仇視”的啓示。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4

人爲誰而活?爲自己?爲親人?爲朋友?爲同事?爲領導?

如果我們認真而又細緻地思考這麼一個問題,你或許會發現,還真得需要仔細地想上一想!而想一想的結果,你就會發現,其實,人是自私的!

古人就說:“養兒防老”。當我們在熱情謳歌父愛如山、母愛如海之時,我們的父親、母親也許正看着孩子可愛的笑臉,爲自己完成傳宗接代之任務,也爲自己能夠老而有所養、無後顧之憂而正自鳴得意、沾沾自喜呢。是的,悠悠說得可能是太現實了一點,講出了一句大白話,朋友們看着也許不舒服。然而,現實又是如此地不容置疑。

其實,用辯證法的觀點來看待事物,則任何事物都有其雙面性。我們不能否認人有敢於犧牲、無私奉獻的陽光一面,同樣也不能否認人有自私自利、慾壑難填的陰暗一面。

用《復活》作者托爾斯泰的話說,所有的人都是“由兩個人合成。一個是精神的人,自己追求的只是也能使別人幸福的幸福。另一個是獸性的人,所追求的僅僅是自己的幸福,而且爲了自己的幸福不惜犧牲全世界一切人的幸福”。(第一部,第十四章)所謂獸性的人,在悠悠看來,更廣義地說應該稱之爲自私的人。悠悠認爲,托爾斯泰對人的雙面性分析是很透徹的,也是相當到位的。

《復活》中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他毫無顧及地利用瑪絲洛娃對他朦朧而又純潔的愛意,無情無義地誘姦並隨即拋棄了她。聶赫留朵夫滿足了自己的獸性的慾望,卻將終身的痛苦留給了年輕而又無助的瑪絲洛娃。最終,瑪絲洛娃因不幸懷孕而被聶赫留朵夫的兩個姑媽趕了出去,從此,走上了出賣肉體的悲慘的人生之路。

其實,對於過着荒淫無恥的生活的貴族來說,像聶赫留朵夫這種獸性的行爲是“常有這種事嘛。申包克跟家庭女教師有過這種事,是他自己說的。格里沙叔叔有過這種事,父親也有過這種事,……既然大家都這樣做,那麼,可見這也是必要的”。(第一部,第十八章)一旦獸性的人佔了上風,人的思想就會被無恥的陰暗所矇蔽着,靈活也就會被私慾所籠罩。

好在聶赫留朵夫心靈中還保留着那片聖潔的家園,精神的人還能甦醒於他的心間,使他的人性得到“復活”。他開始用他的行動爲他的“獸性的人”贖罪。他拋棄了衣食無憂的貴族生活,將自己所繼承的土地分給了農民,他爲無辜服刑的人奔走呼號,想方設法爲瑪絲洛娃爭取無罪釋放。雖然,他爲瑪絲洛娃所作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圓滿成功,瑪絲洛娃最終還是被判苦役,後改成流放。但他的努力顯然贏得了瑪絲洛娃的原諒與認可。也正是對他這種行爲的認可,使瑪絲洛娃沒有接受聶赫留夫的愛,因爲“她愛他,認爲如果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一生,而她跟西蒙鬆一起走了,就使他完全解脫了。”(第三部,第二十五章)

無疑,《復活》讓我們讀到了一個感人肺腑的愛情故事,更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活”是如此之不易。

“人性復活”的過程中痛苦的!爲了讓人性復活,聶赫留朵夫經常進行“靈魂大清掃”。“往往過了一大段時間之後,他忽然覺得內心活動不通暢,有時甚至完全停頓,他就開始清除堆積在靈魂中的而成爲停頓的原因的種.種污垢。”(第一部,第二十八章)然而,即便如此,聶赫留朵夫也時常經受不住各種誘惑的考驗,有很長一段時間他就陶醉於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並以此爲樂。

由此可見,要真正能經受得住各種誘惑的考驗,人必須要經常進行“靈魂大清掃”,讓“精神的人”時刻保持着活躍的精神。

世界充滿誘惑。面對誘惑,我們也許真得應該做一個“精神的人”,而將“獸性的人”囚牢在人心的深處,永遠不將之釋放。儘管,這或許是一種長期的痛苦!然而,我們應該有這種作出犧牲的勇氣!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5

在暑假的剛開始,我就讓媽媽給我網購了托爾斯泰的全部著作。拿到《復活》,剛開始沒在意,以爲只是像《培根隨筆》寫的那種無聊書籍。

我喜歡讀書,且喜歡讀有意思的書。

“沒想到這本書這麼的有意思。”我長舒一口氣,久久的沉靜在混亂的故事情節中。書中的故事有點色情,但是一般名家大師的作品多會於此,他們注重的是深蘊。有同學和我探討這本書時,都紛紛面紅耳赤,可能是很少接觸此類的作品吧。

茨威格,托爾斯泰,莫泊桑他們都有一個特點:揭露社會底層窮苦人們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高尚開朗的品質卻最後被黑暗社會扼殺。這與駱駝祥子有些相似,往往充滿了悲劇色彩。

《復活》卻與衆不同,托爾斯泰正用他特別而又平緩的腔調向我們娓娓道來涅赫柳多夫與瑪斯洛娃的精彩故事。涅赫柳多夫是一位高貴的公爵,在他年少時初遇姑媽家女僕瑪斯洛娃,便一見傾心,衝動之下,他引誘瑪斯洛娃後參軍,但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瑪斯洛娃淪爲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爲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爲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爲伉儷。

這情節的坎坷,種.種愛恨情仇的表面皮囊下,更隱藏着令人深思的東西。

有些名嘴認爲:在《復活》中,托爾斯泰雖然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國家進行了激烈的抨擊,揭露了社會制度的腐敗,但是小說結尾,仍然把改革社會的希望寄託於--。把自己的宗教觀強行植入小說當中,並且幾乎否定了資本主義的一切作用,是小說思想上的一個遺憾。

我卻認爲,這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作家拋棄了貴族的觀念,用底層人士的眼光重新探尋了社會,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栩栩如生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面貌。這個故事具有真實性。

其實小說素材是檢察官柯尼爲作家提供的一件真人真事:一個貴族青年引誘了他姑母的婢女。婢女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當了妓女,因被指控偷錢而遭受審判。這個貴族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席法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過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譴責。他向法官申請准許自己同她結婚,以贖問罪過。

托爾斯泰正是以這個故事爲中心,用了20--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這部不朽的篇章。

他不僅批判了這個社會的腐敗,更是側面烘托出俄羅斯婦女高尚,善解人意的一面。瑪斯洛娃不是一個放蕩的妓女,而是這人世間派來拯救男主人公的美麗天使。我想托爾斯泰也許有這個意圖。

我想你應該發現復活的含義了,瑪斯洛娃和涅赫柳多夫都“復活”了。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6

“復活”不僅是小說的名字,更爲深刻的是其揭示了小說的主旨。看到小說的名字時我就不由自主地去想,究竟是誰的“復活”?他因何“死去”?又因何“復活”?當我終於看完了這本小說,所有的疑問終於都得到了解答。

小說描寫了兩個主人公的復活―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在精神上的復活。兩個人的復活之路都令人敬佩不已。我尤其讚歎瑪絲洛娃的善良與堅強不屈。少女時代的瑪絲洛娃純潔善良,天真活潑。她與聶赫留朵夫公爵產生了一段美好無暇的初戀,但這一切卻在兩年後被毀掉了。在“那個溫暖的有風有雨的夜晚”,在那個小小的車站,卡秋莎的終於看到了她與聶赫留朵夫之間巨大的等級差異,傷心欲絕的她再也不相信上帝和善了。她深信深信關於上帝的一切以及他的戒律的一切也都是欺騙和謊話。這成爲卡秋莎抽菸喝酒以及一切墮落的源頭。她在精神上靈魂上死亡了。而此時的聶赫留朵夫也不再是兩年前那個正直而無私的少年了,因爲“堅持自己的信念去生活實在太難了”,他不再相信自己而開始相信別人了。因此他沉溺於貴族式的腐敗與墮落的生活,同樣在精神上死亡了。

而七年後的兩人再次相遇,聶赫留朵夫是法庭上的陪審,瑪絲洛娃卻淪爲了命案的嫌疑犯。一開始聶赫留朵夫公爵很擔憂自己的罪被公之於衆,怕自己名譽掃地。當他真正看到瑪絲洛娃所遭受的苦難,纔開始真心的懺悔。難能可貴的是公爵並不只是嘴上懺悔,而是切實的行動起來了。說實話,從這時我才一開始對公爵的厭惡轉而對其改觀。他去監獄探望瑪絲洛娃,爲她請來申訴的律師,一次次的爲她上法院,甚至去農村,拜訪那些虛僞的不稱職的法官、將軍乃至國務大臣。聶赫留朵夫在對瑪絲洛娃的懺悔之中開始了自己靈魂的淨化,開始“復活”。在後來他隨着瑪絲洛娃去西伯利亞流放,毅然決然地放棄自己的貴族生活,不僅幫助瑪絲洛娃,也幫助其他的囚犯,爲無辜獲罪的革命家做事,同情底層人民的苦難,“復活”的也更爲徹底。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儘管淪爲妓女,又受誣陷入獄,但她仍保有善良的本性。雖然一開始憎恨着始作俑者聶赫留朵夫,但看到他真誠的行動後,還是原諒了他。瑪絲洛娃也因此開始了自己的“復活”。在去西伯利亞的流放中瑪麗帕芙諾芙娜和西蒙鬆對她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爲瑪麗帕芙諾芙娜的無私奉獻和溫柔善良深受感動,因爲西蒙鬆對她的毫無芥蒂的愛情而竭盡全力喚醒自己具有的高尚品質。瑪絲洛娃最終也獲得“復活”與新生。

同時,作者在小說中描繪的社會的黑暗,官僚的腐敗,人民的困苦即使在今天的中國也頗具現實意義。信仰迷茫的民衆,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社會制度,層出不窮的----,我們的國家也同樣需要“復活”與新生。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7

在寒假裏,我讀完了俄國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復活》。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爲,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爲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爲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爲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未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我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然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着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8

在這幾個月裏,我讀完了俄國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復活》。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爲,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爲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爲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爲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未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我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然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着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9

復活,這個迄今爲止科學還未攻下的難題,在人的精神世界裏,同樣的困難。

小說不短,給我的思考卻很多。“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不知怎的想起了這句話。馬斯洛娃對妓女生活的“享受”,涅赫柳多夫的荒淫奢逸,都令人髮指。可是,對他們卻恨不起來,總覺得有種說不清的壓抑在心頭。無論是有悲慘遭遇的可憐善良的私生女,還是盡心盡力贖罪的公爵,還是那些被誤判、重判的貧苦百姓和他們的家人,都有一種力量抓住我的心。

又是白夜,自然地光再長再亮,也遮不住世俗社會的黑暗。在涅赫柳多夫的眼裏,自私自傲的上流階級和困苦的貧民形成鮮明的對比。荒.唐的審判,骯髒殘忍的監獄—這一切的一切彷彿就是權貴們消遣逞威的遊戲。陪審員們審理馬斯洛娃的場景,和《十二怒漢大審判》好像。不同的是,前者讓無辜的人受苦,後者拯救了無辜幼小的命運。

關於監獄和犯人的描寫真實得噁心又痛心,官員們的肥胖和奢華細緻而貼切。與其說是對比,我更覺得是這樣一幅並行不悖的畫卷:畫的底部是衣着襤褸的男女老少,他們都有蜷曲的身體和病態扭曲的臉,其中還有幾個人帶着腳鐐和手銬,高傲地昂起頭。畫的中間是聖像—被弄髒的畫工不好的聖像。聖像兩邊,是衣着華麗體態臃腫的貴族,他們的個個神采熠熠,相互談笑風生地望着聖像上被官員和傳教士簇擁的沙皇。沙皇威風凜凜,擺着青銅騎士的姿勢傲視遠方。我想象的畫不能像小說那樣生動地展現出暴風雨前的沙俄在專制下的黑暗,但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專橫腐敗的沙皇統治,困苦不堪的平民生活,大義凜然不懼犧牲的革命者。

正如之前看的名著,同樣專制殘暴不公的社會裏,像涅赫柳多夫這樣的貴族青年大都經歷了純潔又充滿理想鬥志的少年期和墮落的青年期,但是,有多少能在中年覺醒,在道德和精神中復活並付諸於行動呢呢?我仍困惑涅赫柳多夫的求婚是爲了贖罪還是真愛,這之中有太多的動搖和神聖,馬斯洛娃最終選擇了西蒙鬆,摒棄了不堪回首的過去,是成全了公爵,還是成全了自己?或許都是吧。小說結尾涅赫柳多夫和馬斯洛娃對宗教、社會都有了新的認識。他們都復活了,開始了新生活。

道德法制的衰敗,人性就易缺失,就像有軀殼的死魂靈。而宗教信仰能帶給我們的是什麼?我們這一代,不信宗教不信神,又有什麼能讓我們的日益微弱的道德和精神素養復活呢?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0

關於作者:我覺得當演員的好處之一是可以體驗很多種人生,在別樣的人生裏喜怒哀樂過,自己的人生也由此豐富。當作家的好處之一是可以把自己的困惑,藉故事裏的人講述,稍以慰藉。全書辯論最激烈的當屬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與其姐夫就土地是否私有以及政府機構存在意義等問題的爭吵,我認爲這其實是托爾斯泰本身思想發展與當時社會的矛盾點所在,這在他的另一本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帶有相當大自傳性質的列文身上也有所體現。

關於故事背景:我覺得托爾斯泰聰明的一點是,他想描述廣大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選取了監獄爲故事背景。因爲監獄在現實中集中了很多社會的陰暗面。但是托爾斯泰以它爲背景,我認爲是紮根於這個現實場所,又虛化了這麼一個場景。虛化怎麼理解?第一,他所介紹到的監獄裏的人的案情有很多是被冤枉的,現實中被冤枉的應該是個別案例,所以此監獄不完全現實;第二,“監獄”可以作爲社會下層羣衆命運縮影的代表,這個代表在本書裏是監獄,在現實中可以是貧民窟或者其他任何下層人集中的地方。目的在於揭示黑暗的沙皇帝國,真實反映被侮辱被損害的人民的命運。

關於書名(此段嚴重劇透):復活,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兩個靈魂在年輕時都善良,富有有愛心和正義感,對未來懷着無限憧憬,看到社會不合理所在並試圖改變之。然而,聶赫留朵夫青年時代的夢,一旦踏進生活,就全部破滅,他因世襲身份進入上層窮奢極侈的浮華世界,按別人的思想和期待說話、行事、精神空虛、冷漠生活。然而,瑪絲洛娃被聶赫留朵夫誘騙致使懷孕導致被驅逐出貴族之家後,她就開始掉進社會最底層的大染坊,扭曲了價值觀,麻木生活。兩個人,一個在上層社會,一個在下層社會,但靈魂都受到嚴重污染。直到瑪絲洛娃被陷害上了法庭,聶赫留朵夫作爲陪審員出現,兩人重逢已近中年時,被彼此遺忘的往事又重新喚起,聶赫留朵夫突然覺得是他曾經種下的惡果將瑪絲洛娃逼到了今日絕境,於是,開始一段贖罪之旅,“死去”的靈魂逐漸復活,並踐行着年輕時的夢。在聶赫留朵夫因贖罪爲瑪絲洛娃做各種事情時,瑪絲洛娃那飽經滄桑的心也開始在這份溫暖中慢慢甦醒,逐漸變得光彩照人。這是主角的幸運,他們最後都找到各自精神的歸宿。而書中的配角就沒那麼幸運了,聶赫留朵夫的姐姐娜塔莉雅,曾經具有“四海一家的博愛精神”,婚後一味討好丈夫犧牲自己曾經奉爲理想的追求,在聶赫留朵夫想要娶妓女爲妻子、分土地給農民時,她的感情極其隱忍,一方面她想支持弟弟,另一方面她不敢脫離她的圈子表現得特立獨行,從而表現得搖擺不定含糊其辭。另外一個,聶赫留朵夫的大學同學謝列寧在大學還是“教養有素的青年,待人接物極有分寸,總是那麼文雅、漂亮,同時又異常實在正直。他學習不需特別用功,就取得優秀成績,作文獲得金質獎章,卻沒有絲毫學究氣。他不只是在口頭上,而且在實踐行動也是把爲人民服務看做是他青年生活的目標。”而十多年後,事業和婚姻都變充斥着膨脹的虛榮。從校園到社會,有多少人會在精神上死去呢?又有多少人有機會復活到乾乾淨淨的赤子之心呢?梁漱溟認爲,人這一生總要解決三個關係,順序是:人和物之間的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內心之間的關係。我表示懷疑,也許我是個理想主義的人,我覺得不管什麼時候人和內心的關係是應該協調一致的,沒有順序之分,也許這樣會更累吧,誰知道呢?我不想“死”,但會不會“死”又是另一回事了。

關於人性(本段純摘抄):有一種迷信流傳很廣,認爲每一個人都有固定的天性:有的善良,有的兇惡,有的聰明,有的愚笨,有的熱情,有的冷漠,等等。其實人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說,有些人善良的時候多於兇惡的時候,聰明的時候多於愚笨的時候,熱情的時候多於冷漠的時候,或者正好相反。但要是我們說一個人善良或者聰明,說另一個人兇惡或者愚笨,那就不對了。可我們往往是這樣區分人的。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人好象河流,河水都一樣,到處相同,但每一條河都是有的地方河身狹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身寬闊,水流緩慢,有的地方河水清澈,有的地方河水渾濁,有的地方河水冰涼,有的地方河水溫暖。人也是這樣。每一個人都具有各種人性的胚胎,有時表現這一種人性,有時表現那一種人性。他(此處指聶赫留朵夫)常常變得面目全非,但其實還是他本人。有些人身上的變化特別厲害。

聶赫留朵夫也象所有的人那樣,身上同時存在着兩個人。一個是精神的人,他所追求的是那種對人對已統一的幸福;一個是獸性的人,他一味追求個人幸福,並且爲了個人幸福不惜犧牲全人類的幸福。(有木有人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趕腳?

關於宗教(待求證):耶穌禁止在教堂裏祈禱,並叮囑各人單獨祈禱。他甚至禁止人們修建教堂,說要毀壞教堂,還說人們不應該在教堂裏祈禱,而應該在心靈裏和真理中祈禱。主要是他不但禁止對人進行審判,監禁,折磨,侮辱和懲罰,象這裏所做的那樣,而且禁止對人使用任何暴力,並說他是來釋放一切囚犯,使他們獲得自由的。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1

從書架上拿起厚厚的一本書,深褐色的封面——俊美的少年背後坐着一個貌美卻充滿悲傷的少女。好奇心油然而生,便津津有味地讀起來了。

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本是一個十分純潔的青年,他一心追求人生的完美,認爲爲道德要求所做的犧牲是最高的精神快樂。他身爲貴族地主,卻因爲自己是一個用土地爲手段剝削窮人的人而慚愧。初次和卡秋莎見面,他愛慕她的天真美麗,心中產生了青年男女之間自然而健康的感情,對她念念不忘。但他的階級地位爲他規定的社會環境和教養使他逐漸墮落。三年以後,他在卡秋莎身上滿足了自己的獸慾,並給了她一百盧布,便心安理得離開了,從此忘了卡秋莎的存在。又過了幾年,他因一次審訊而瞭解到卡秋莎淪落爲娼,且起因是他的一次誘姦。震驚之下,他決心爲卡秋莎上訴伸冤。他爲她多方奔走,一直到沙皇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他親身體會到當時俄國制度和社會的黑暗,使他下定脫離本階級的決心從而使他從一個“獸性的人“變成一個“精神的人”。他跟隨卡秋莎到流放地,並在那裏找到了自己人性的復活。

書中十分巧妙地構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是聶赫留朵夫生活的那個褶褶生輝,金碧輝煌的世界,那裏的一切都是華麗,耀眼的。然而把這華麗的外表揭開,全是虛僞的關心,冷漠的問候,大家都爲彼此的利益而盤算着,所有的感情都建立在巨大的金字塔上。而另一個則是卡秋莎生活的世界——灰泥建築而成的監獄,這裏昏暗,髒亂,地面時發黑的,牀板是變形的,空氣中凝聚着一股臭味。然而這裏,是卡秋莎和她的姐妹們的小天地,她們在這暗無天日的監獄裏見證了世上最真摯的情感。事實上,環境固然重要,我們所處的環境能影響我們,但是並不能決定我們。顧城筆下寫到:“黑暗給我一雙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你看,高爾基就是在勾心鬥角利益薰心的環境下成長,然而他卻成爲流芳百世的一代大作家;貝多芬在清貧,受虐待的環境下成長,然而憑藉自己的驚人的毅力,最後成爲樂壇雄獅。這就好比沙漠裏也能扎滿仙人掌,冰山上也能開出雪蓮。

想想聶赫留朵夫,再想想我們。他在如此不甚明朗的環境中找回自己,而我們自己一個十分明朗的環境中應該做得更好。但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事實。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如今有許多學生不好好學習,天天往遊戲廳、網吧跑,家長、老師教育了半天,可惜學生不僅“堅決不改”,還“變本加厲”。學生不學習,也可以適當休息。但是根本不把學習當回事,只顧“休息”就是“自甘墮落”了。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不知道珍惜,倒顯得不如到差的環境中體會一下再回來的好。可是又有誰會到差的環境中去體會呢?既然沒有人想去,那麼就是人們不知珍惜了。在報紙上曾刊過有個見義勇爲的人總是不遺餘力對不正確的事做出糾正。有次他看見卡車司機亂吐檳榔汁,好心的勸他,卻因而被打了幾乎送了半條命!真是諷刺,報上這活生例使的原本熱心的人不由得猶豫起來,最後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再勸阻,變成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這是一個好人的“墮落”。其實活在這個速寫的年代,人心惶惶,人與人之間總是缺少信任。我們爲什麼不能像聶赫留朵夫一樣用自己的真誠去感動別人?

《駱駝祥子》與本書所表達的主旨十分相似,都是揭露了某一時代的黑暗社會現實,控訴了當時黑暗的吃人社會。然而又有許多不同:祥子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付出做多的血汗得到最少的回報過着最苦的日子;聶赫留朵夫是高高在上的貴族公爵,過着奢華令人羨慕的日子;祥子從一個健壯矯健的青年變成社會的寄生蟲,一具行屍走肉;聶赫留朵夫從一個放蕩的浪子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精神的人”。然而在聶赫留朵夫身上,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閃光點。他身爲貴族階級,卻對自己所處的朋友圈感到厭惡,把批判的矛頭指向私有制,甚至將自己名下的土地無償交給農民;他身爲公爵,完全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卻爲監獄裏的一件件冤案而忙碌奔波,放下臉面去求他並不尊敬的“上層人士”。要知道,對自己所鄙視的人屈尊俯就是件不容易的事;他曾犯下的錯誤完全可以以了了之,踏入美滿的婚姻。他卻以高度的自省精神和責任感爲自己贖罪,一步一步慢慢拯救卡秋莎墮落的靈魂,用自己的真誠善良感化她。

《復活》對俄國政府的官僚機構的批判和揭露是十分尖銳的。小說中描寫了許許多多荒淫無恥的官僚,我們可以順手拈來。那個舉止文雅,相貌堂堂的大人物,瑪斯連尼科夫雖然擔任着在道德反面最卑鄙無恥的職務,卻自以爲是個很重要的人物。他一邊在監獄裏殘酷地虐待犯人,一邊極力地討好他的上級,沒當他得到上級的讚賞,便心花怒放。作家這樣寫道:“只有性情溫柔的狗在主人拍着它,摩裟它,搔它耳背的時候纔會有這樣的心情。“作者委婉地將他比作狗,把他的鄙夷表現得淋漓盡致。另一個大人物查爾斯基伯爵,他豐衣足食,養尊處優,而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爲對於俄羅斯帝國乃至全世界造成多大的損失,他全然不知道。正是一羣這樣的”大人物“統治着一個龐大的國家,掌握着億萬俄國普通人民的命運。作者塑造聶赫留朵夫主要的意圖之一或許是以一個貴族人物的視角來觀察他所處的階級環境,主人公曾多次疑惑爲什麼只有他一個人認識到這點不公平。當時大多數俄國貴族都是靠榨乾勞動者的血汗來滿足自己的享樂。作者又爲了揭露沙皇法庭反動統治的實質,展示了卡秋莎案件所做審判的虛僞性,作者又詳細地寫出起訴書的內容,陪審員的討論,法庭審訊與辯論的過程,甚至列出驗屍報告。這些看似抽象的文字敘述,實際上他對法官法庭犯人陪審員等等的描寫,構成了一幅深刻具有諷刺意義的畫面,達到了他對沙皇政府的司法制度進行批判揭發的目的。”奈何取之盡zhi銖,用之如泥沙?“我不禁想起《阿房宮賦》,而這正是家居秦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修建阿房宮浪費大量財力人力。統治階級用一切手段剝削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他們和書中描繪地達官貴人相似,明明在做着一件傷天害理的事,卻自認爲這是他們的職責也是他們的榮譽。我不禁懷疑,爲什麼當初就沒有一位官員覺悟?還是有這樣的官員,但他們並沒有聶赫留朵夫的勇氣說出來,是的,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提出大衆所不接受的意見,儘管那是對的。我不得不從心底敬佩聶赫留朵夫

我們應該不受一絲一毫的不良誘惑保持自己堅定的信念活下去,即使真的不小心陷進了泥沼,我們也應該奮身自救,只有自己纔是永遠的靈魂拯救者。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2

對於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在學生時代有粗略的讀過,卻沒有耐心的去將它看完,至今仍是一個遺憾。工作後,藉着學校所舉行的讀書活動的良好契機,我決定再一次領悟《復活》。

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一位著名的小說家。從近代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範圍的文學來看,能與托爾斯泰比肩同聲者,實無幾人。《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嘔心瀝血十餘載的鉅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復活》的簡要內容是:一次,法院審理一個妓女葉卡捷琳娜?瑪絲洛娃被控偷竊嫖客二十五百盧布的案子,陪審團中有一青年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發現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他姑姑家客居時誘姦的養女。於是他良心發現,設法同她在獄中相見,並表示願意和她結婚。後來,聶赫留朵夫和瑪絲絡娃的道德都“復活”了。有個好的結局。

小說名曰《復活》顧名思義,其中必有人“復活”。那幺“復活”的人究竟是誰呢?是聶赫留朵夫?還是瑪絲洛娃?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對此,評家衆說紛紜,不過,細品全書後,就會有所知曉。

聶赫留朵夫品性善良,且有抱負。他對自己所擁有的貴族特權極爲不滿,把名下的那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起初,他對姑母家的養女卡秋莎?瑪絲洛娃的愛是真誠的。後來,他參軍當了軍官,軍營生活卻使他墮落成爲一個吃喝玩樂的花花公子。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誘姦了自己當初曾熱戀過的姑娘。此後,他在罪惡的泥潭裏越陷越深。法庭上遇見卡秋莎之前,他正與一個有夫之婦私通,同時又有一個貴族小姐求婚;此外,他已放棄否定土地私有的理論,準備接受母親的大家遺產。在法庭上和卡秋莎的不期而遇,極大地震撼了他的心靈,尤其是她被判苦役後發出的哭聲,更是觸動了他那似乎並未完全泯滅的良知。他痛悔過去的劣行,開始走上精神“復活”的道路。

爲了贖罪,聶赫留朵夫多方替瑪絲洛娃奔走上訴,並打算同他結婚。比如,他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感到不滿並持批評態度;對他曾想與之結婚的貴族小姐及其一家人的庸俗和虛僞心生厭惡。對他探監時耳聞目睹的專制制度的黑暗更是深惡痛絕。於是,他的精神“復活”進入了第二階段,即從對自己的罪惡的認識上升到對整個統治階級的認識,從對瑪絲洛娃一人的同情轉到對整個勞動階級的同情。這時,他頭腦中的貴族階級思想逐漸爲宗教制農民思想所代替。他認識到,農民貧困的根源就在於土地被地主階級所霸佔。於是,他身體力行,把自己的土地分給了農民。應當說,在這一點上,“懺悔”的貴族聶赫留朵夫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輩——《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瑪絲洛娃的上訴被駁回,聶赫留朵夫對統治階級及其法律的本質的認識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他的精神逐漸“復活”,伴隨瑪絲洛娃踏上了去往西伯利亞流放地的遙遠路程。

在西伯利亞的三個月,是聶赫留朵夫徹底醒悟的三個月。他最終認清了統治階級吃人的本質,然而令他苦惱的是,他非但看不出任何可以戰勝它的方法,甚至連該怎樣做纔可以戰勝它也不能理解。無奈之中,他拿起了《福音書》,不料卻從中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爲了擺脫苦難,惟一可行的方法便是在上帝面前永遠承認自己有罪,因而既不可懲罰他人,也不可糾正他人。聶赫留朵夫從此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他的精神和道德“復活”了。

同樣,女主人瑪絲洛娃也有她自己的“復活”歷程。不過,她的“復活”卻完全沒有聶赫留朵夫的那種贖罪的味道。當聶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監時,她所“復活”的僅僅是她當初的那個清清白白的自我而已,她那時仍處於“墮落”之中。她習慣性地衝他媚笑,還索要盧布。聶赫留朵夫第二次探監時,特意向她表示懺悔,並提出同她結婚的要求,這一切引起瑪絲洛娃對往事的回憶和對他的仇恨;回憶的大門一經打開,瑪絲洛娃便逐漸從渾渾噩噩的生活中甦醒過來。聶赫留朵夫第三次見她時,她同以前相比已經判若兩人。聶赫留朵夫在日記中說她正在“復活”,的確不無道理。不過,瑪絲洛娜的“復活”雖始自聶赫留朵夫的“懺悔”所引起的對美好往事的回憶,但她的最終完成卻是在她流放地的政治犯接觸之後。她受到這些品德高尚的人的影響,學到了他們敢於爲理想獻身的精神,尤其是西蒙鬆對她的發自內心的愛情,更使她意識到了人的尊嚴和自身的價值。她重新愛上了聶赫留夫,卻不願因此耽誤他的前程而甘願同西蒙鬆結合。少女時代的卡秋莎終於迴歸。她的純潔的道德也失而復得。瑪絲洛娃在精神上徹底“復活”了,或者說她得到了完全的新生。

讀完《復活》之後,我終於有所瞭解,終於明白了爲什幺命名爲《復活》。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有罪嗎?其實,他們並沒有什幺錯,關鍵在於這個社會,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濃厚的利已主義社會,土地私有制的階級社會。這個社會造就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爲了生活,不得不適應於這個社會,不得不屈服於這個社會,聶赫留朵夫本來是一個善良的人,起初他認爲精神的生命是真正的自我,而這卻不被周圍人認可,反而遭到嘲諷。比如,每當聶赫留朵夫思考、閱讀、談論上帝、真理、財富、貧困的時候,他周圍所有的人都認爲這是不合時宜的,而且是有點兒可笑的,母親和姑姑會以一種溫和的嘲諷的口吻稱他爲我們最可愛的哲學家;可是當他讀長篇小說,說淫穢的話語,上法劇院看輕鬆喜劇並開心地講劇中的情節的時候,大家反而稱讚和鼓勵他。當他認爲必須節省開銷,穿舊大衣,不喝酒的時候,大家認爲這是一種怪癖和標新立異,而當他把大筆的錢用於打獵,或者用於佈置一間與衆不同的奢華書房的時候,大家卻稱讚他的鑑賞力,送給他許多荒.唐的東西。當他是個童男,並想將童貞一直保持到結婚的時候,他的親人擔心他的身體是否有毛病,當他的母親知道他從同事手裏奪過來一個法國女人,成了真正的男人,她甚至並不感到傷心,反而高興。可是公爵夫人一想到兒子和卡秋莎的事,想到他可能打算和她結婚,心裏卻感到恐懼。聶赫留朵夫起初作過抗爭,但抗爭起來煞費力氣,結果,聶赫留朵夫屈服了,不再相信自己了,而去相信別人。不可否認,瑪絲洛娃的命運也是由社會背景造成的,本來一個純情的少女卻淪落爲一個妓女。因此,我們讀文章時,特別是小說,不要隨意地去否定主人公,要把他們的命運和社會背景聯繫在一起。

《復活》不失爲歌頌人類同情心的最華美的詩章之一,值得我們品味。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3

“對了,這個人就是她。現在他已經清楚地看出來那使得每一張臉跟另一張臉截然不同的,獨特的,神祕的特點,這是滅一張臉成爲一張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不能重複的臉。儘管她的臉容不自然地蒼白而且豐滿,可是那特點,那可愛的和與衆不同的特點,仍就表現在她的臉上,她的嘴脣上,她的微微斜睨的眼睛裏,尤其是表現在她那天真而含小的目光裏,不但她的臉上而且她的周身都流露出來的依順的神情裏。”作者托爾斯泰高超的藝術才能再這短短的幾行字間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在描寫瑪絲洛娃被申判的第6--9章中,作者將司法界的黑暗內幕暴露給世人看,原來這幫“氣度很是威嚴”的法官,檢察官,律師,司祭等,都是一些好色,嗜酒,玩忽職守,勾心鬥角,奪人私產,褻瀆教義的衣冠禽獸。這裏有全景式的描寫,各色人等一一“出場”,井然有序,毫無顧此失彼雜草無章的感覺;有細節的精讀精彩細繪,如庭長偷稅漏稅的健身運動,與情人約會前的激動心理,副檢察官“那隻空着的手甩來甩去”的重複動作,還有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聶赫留朵夫的顫動的心理描寫等等,都細緻入微,揮灑自如。

《復活》講的聶赫留朵夫在精神上的'復活,使他最後開始過全新的生活。他在福音書裏找到了五條法則:對上帝要虔誠,不起誓,要忍辱,愛敵人,不反抗。他認爲人們如果遵循這五條法則,並不斷改過自新,便可以“獲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國也會建立起來”。他的靈魂得救了。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宣揚“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爲核心的“托爾斯泰主義”,《復活》也體現了這一點。《復活》的“種子”是托爾斯泰的朋友科尼的故事,成爲感動世界的名著。

在這裏,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肅性是相符合的。在這裏,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爲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裏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說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爲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因爲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如同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一般。然而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偉的紀念碑。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學生……裏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這裏,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爲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

我想起了董必武說過的一句話:惡風縱使推千浪,正氣終能懾百邪!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4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裏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裏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讀着《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爲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迴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爲自己內心與之產生的共鳴。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妓-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5

文章第一句就這樣說:“儘管出土的小草一概清除乾淨,儘管他們把石頭扔進地裏去,不讓任何植物在地上長出來,儘管樹木伐光,鳥獸趕盡,可是在這樣的城市裏,春天也是春天。”描述了一片萬物生機勃勃的情景。可是第二句“唯獨人,成年的大人,卻無休止地欺騙自己而且欺騙別人,折磨自己也折磨別人。”爲馬斯洛娃將受的苦難作了鋪墊。

本文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一開始是個是非分明的人,後來變成一個冷漠麻木的人,致使馬斯洛娃走上了一條她不應該走的路,後來被別人陷害,男主人公開始良心發現,經過重重挫折,終於把馬斯洛娃從那艱苦的生活中救了出來,女主人公爲了不使男主人公再奔波,同時,男主人公也做起了有意義的事。

讀完後,才知道“復活”是一個人的靈魂從污濁變清,良心從丟失到找回,所以男主人公“復活”了,變回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即使他曾經在污濁的生活中卑污染過,但我仍認爲他是一株蓮,因爲他改過了,成爲像蓮一樣沒有在世俗中失去自我的人。這是一個人靈魂心靈的復活,但那些仍在欺騙自己良心的人,他們也許已經被污染得面目全非,他們也許被污染的程度連血也變黑了,他們也許已經無法自拔了……

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這樣,本來純潔的心靈變得污濁黑暗,但有誰能像聶赫留朵夫一樣復活呢?我們現在做的事,抄襲作文,考試作弊,欺騙得了父母、老師,也不能欺騙自己,也許需要多一點時間,希望那些同學能從此復活,去過自己的新生活,用全新的態度去學習。

我想聶赫留朵夫已經去過新的生活,去讓更多人復活,爲“大同”社會而努力。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6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着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麼,精神上的復活,比現有擁有優越的物質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有着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麼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後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麼,於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爲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裏,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並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淨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醜陋與純潔。《復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姦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

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7

第一次聽到復活的時候還是在高中時,在斯蒂芬·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中提到了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復活》。那時,我就有一讀爲快的衝動。再次見到《復活》是在大學的圖書館裏,這是我第二次見到她,在那裏我毅然決然地捧起了她,開始走進了《復活》的世界。

《復活》寫的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精神的復活,主要是聶赫留朵夫精神的復活。小說中多次寫到,在聶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與獸性的人經常在較量。聶赫留朵夫大學時期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着美好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後,過起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獸性的人統治了他,精神的人被壓制了,沉睡了。他第二次見到瑪絲洛娃,以及後來的七八年,便是獸性的人統治着他的時期。正是這一時期他誘姦了瑪絲洛娃,並將她拋棄,可憐的瑪絲洛娃被主人趕出門來,在走投無路的境況下淪爲妓女,過起了醉生夢死的生活。那些痛苦與厭惡的往事就這樣把一個原本純潔美麗善良的少女變成了一個對世事心灰意冷、失望透頂、甚至是麻木的人。

作者用了大篇幅的筆墨來描述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這個人物身上既反映了十九世紀末期俄國一些進步貴族知識分子的某些思想特徵,也體現了他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尋求出路的說教。環繞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罪與罰的顯性法律主題,托爾斯泰不僅批判了沙皇專制制度下非正義的法權現象,更爲重要的是,他着眼於道德意義,揭示出人應該如何從他律轉向自律;依從信仰意義,指出如何從”人的律法”改弦易轍於”上帝的律法”;最後放眼理想,告誡人們只有通過精神的”復活”才能實現人間”天國。

而《復活》最感動我的還是主人公聶赫留朵夫身上的那種敢於懺悔,敢於承擔的偉大人格,中國有句古話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是的,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知錯就改的意識或是精神,而主人公在那個道德觀念並不成熟的社會環境中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並能承擔自己的錯誤,這是非常難得的,因此他“復活”了。

在我看來,《復活》是十分具有意義的一部小說,她揭示出人應該如何從他律轉向自律;依從信仰意義,指出如何從”人的律法”改弦易轍於”上帝的律法”;最後放眼理想,告誡人們只有通過精神的”復活”才能實現人間”天國,才能達到精神上的復活。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8

最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完了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復活》,都是利用上下班的路(地鐵)上看的。之前一直想看看世界名著具體是個什麼樣子,擔心自己堅持不下來,沒想到自己竟然也能靜下心看完這部作品,佩服一下自己。其實好多事情都是自己給自己設置一個想象中的困難,真正開始起來也就沒有那麼困難了,好的開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復活》主要講了男女主人公對自己的救贖的過程。男主人公作爲富家子弟的公爵聶赫留朵夫十年前誘姦了在他姨媽家做女傭的瑪絲洛娃,因此導致瑪絲洛娃淪爲妓女。在一次他作爲陪審員的案件上,瑪絲洛娃竟然是被告,被誣告投毒殺人(事後證明她是清白的)。聶赫留朵夫深感自己的罪惡,由於他纔會造成瑪絲洛娃的沉淪,從此聶赫留朵夫開始走上了爲瑪絲洛娃申訴的道路,也開始了自我的救贖。在申訴的過程中,聶赫留朵夫感受到社會最大的不公平,是由於土地的私有制度造成社會的不公平,他把自己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也看到了很多冤案錯案,工人農民被無辜的投入到監獄中,而原因竟然是解讀錯了宗教文章等。有的還被關在監獄裏面一直到死都沒有被放出來,造成他們致死的不是具體的某個人,而是整個吃人的社會制度。每個官員似乎都沒有責任,都是奉命行事,但是每個官員又都是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平凡善良的工人農民勤勞善良、互相幫助卻無法養活一家人甚至是自己;爾虞我詐的官員互相受賄、吹捧反而一個個腸肥腦滿,生活的非常滋潤,作者非常諷刺深刻的揭露了這樣一個社會象限。最具有諷刺意味的一個場景就是:監獄把所有的犯人集中在教堂裏面做禮拜,教導每個人博愛,每個人都是非常虔誠的,包括犯人和監獄的管理者,但是造成農民入獄的就是這些當官的老爺們。聶赫留朵夫也幫助其他犯人,讓他們母子見面、幫助他們減刑、爲他們申訴。最後瑪絲洛娃和革命者西蒙鬆結合在一起,而聶赫留朵夫在這個過程中也得到了瑪絲洛娃的原諒,自己的思想認識也得到了昇華,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不愧是大師的作品,整個小說讀起來行雲流水,有幾次因爲看書而坐過站。除了裏面的人名和地名比較難記外,整個小說很是流暢,主線也是很清楚的。但是出現的人名也不用全部記住,只要記住主要的幾個人物就可以了,不會影響對整個小說的閱讀。

讀完《復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人民的生活真是太悲慘了,任何一個有錢或者有權勢的人都可以隨便的控制一個沒有錢或者沒有任何權勢關係的農民工人的性命。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好好把握現在,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19

《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899年。

該書取材於一件真實事件,主要描寫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引誘姑媽家女僕瑪絲洛娃,使她懷孕並被趕出家門。後來,她淪爲妓女,因被指控謀財害命而受審判。男主人公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從前被他引誘的女人,深受良心譴責。他爲她奔走伸冤,並請求同她結婚,以贖回自己的罪過。上訴失敗後,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亞。他的行爲感動了她,使她重新愛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和地位,她最終沒有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爲伉儷。

瑪絲洛娃原是一個農奴的私生女,她天真,善良,真誠地愛上聶赫留朵夫。但這個腐化墮落的貴族少爺卻誘姦了她,把她拋棄,使她陷入種.種悲慘遭遇,最後淪爲妓女。妓女生活使她身心受到嚴重摧殘,她再也不相信什麼善了。於是拼命吸菸、喝酒,麻醉自己。一次被誣告謀財害命,關進監獄,”並被昏庸的法官判處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亞。

在審判瑪絲洛娃時,正巧聶赫留朵夫做陪審員。當他認出她時,良心受到譴責,想通過拯救她以贖前罪,並準備和她結婚。瑪絲洛娃在聶赫留朵夫的真誠懺悔和關懷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復過去的愛情,重新喚起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美德,自動戒了菸酒,爲了不損害聶赫留朵夫的名譽地位面拒絕與他結婚,而與另一她心愛的犯人西蒙斯結合,從而走向“新生"。

聶赫留朵夫也放棄貴族生活,把土地分給農民,與上流社會斷絕交往,虔誠信奉宗教,相信《聖經》中說的:“人不但不可恨仇敵,而要愛仇敵”,認爲這是克服種.種社會罪惡的做法。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0

《復活》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貴族青年聶赫留道夫“騙取”了故母的養母卡秋莎·瑪斯洛娃的愛意,導致她被迫成爲了妓女。當她被誣告謀財害命時,正好聶赫留道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見到卡秋莎後深深感到自己毫無人性,於是他爲了彌補自己以前的過錯,便爲她奔走伸冤,並向她求婚。後來伸冤失敗後,卡秋莎被流放,而聶赫留道夫也下定決心要陪她一起去受苦。他的一舉一動卡秋莎都看在眼裏,她不僅原諒了他,而且還重新愛上了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聲和地位,卡秋莎最後沒有與他成親。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抱有像卡秋莎那樣的寬容之心和聶赫留道夫的能夠自我反省的心態。每個人都會有自私的心態,哪怕是看到垃圾卻不撿起來,這也是自私的表現。不過,沒有關係,只要你能像聶赫留道夫一樣知錯能改,努力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就會讓比爾原諒你。但如果你一錯再錯,屢教不改呢?那麼比爾不但不會諒解你,而且還會認爲你目中無人,從此再也不想和你打交道。另外,我們也要像卡秋莎一樣先從比爾的角度考慮,這樣纔會讓別人喜歡上你。

知錯能改和寬容也是一種生活技能。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1

小說《復活》與《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是十九世紀末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托爾斯泰出生於俄國一個大貴族家庭,本人是公爵。小說以爲他本人的生活現實爲背景,結合1887年6月他的朋友——彼得堡某地區法院的檢察官科尼向他敘述的一個真實的案例而展開的。他想通過小說表達的是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和女主人公馬斯洛娃的愛情復活。其實這是個很簡單也很唯美的愛情故事,並沒有很多人想象得那麼複雜。

涅赫柳多夫出生於貴族家庭,他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他有理想也很善良,是一個追求真正愛情的青年,在沒有當兵之前在姑媽家遇到了善良、純潔的16歲少女馬斯洛娃,兩個人產生了愛情。但是後來他當兵後,貴族社會和沙俄軍界紙醉金迷、放蕩荒唐的生活風氣使他墮落,三年後,在動身去戰場的途中經過姑媽家的莊園的時候,誘姦了馬斯洛娃,導致馬斯洛娃懷孕。關鍵是涅赫柳多夫後來拋棄了馬斯洛娃,這是很不道德的。也是後來他良心發現,替馬斯洛娃上訴、替自己贖罪,也發現了很多社會的黑暗。

馬斯洛娃被主人發現懷孕後,被趕出家門,後來孩子生下來就被送到育嬰堂,不久就死了。馬斯洛娃走上社會後,由於年輕貌美,處處受到性騷擾,被僱主過,被小店員欺騙過,同時她也不願意在姨媽的洗衣房吃苦受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淪爲妓女,在接客的時候被旅館的茶房卡爾京金、博奇科娃陷害——成爲謀殺西伯利亞商人斯梅利科夫的主謀而遭到不負責任、草菅人命的法庭不顧事實的審判,被判到西伯利亞做4年苦役。涅赫柳多夫在審判馬斯洛娃的法庭上是陪審員,所以認出了馬斯洛娃,喚醒了他迷失和沉睡的愛情,從而走上漫長的爲馬斯洛娃翻案的上訴道路,既爲救心愛的人,也爲自己贖罪。涅赫柳多夫由於是公爵身份,家庭背景也很硬,他違心的求了很多人,也動用了很多社會關係,甚至施展了美男計。但是,由於整個社會的黑暗,最後馬斯洛娃的案子保持原判。涅赫柳多夫爲了表示與過去的社會和生活決裂,放棄了自己的貴族生活和社會地位,把一萬多公頃的土地分給農民,陪馬斯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亞服刑。馬斯洛娃被涅赫柳多夫真誠的行爲所感動,也知道涅赫柳多夫是真愛自己,但是,由於社會地位的巨大差距,爲了愛涅赫柳多夫而跟政治犯西蒙鬆結婚。完成了自己的愛情復活。 我認爲這樣的愛情故事寫的很委婉動人,但是不具有代表性。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2

《復活》創作於1889——1899,是列夫·托爾斯泰創作於晚年的長篇小說,不僅是他對俄國社會最有力,最全面批判的著作,也是他思想,主張的總結。

《復活》的題材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出身於上流社會的陪審員,在法庭審判的時候,認出了其中一個犯盜竊罪的妓女是他親戚家的養女,曾受他引誘並懷孕。被發現後即被趕出家門,她把生下的孩子送給育嬰堂,然後從此墮落成妓女。

當這個陪審員認出這個姑娘後,他找到了托爾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並告訴他自己要與這個姑娘結婚。但諷刺的是,這樁看似荒誕的婚姻,最後以這個姑娘在結婚前夜因傷寒而死爲結局。

而在《復活》中,這個妓女便是女主人公瑪絲洛娃,陪審員便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全文以瑪絲洛娃的悲慘生活遭遇爲線索,給我們鋪展開一幅俄國革命前夕社會生活的畫面:上層社會的人民生活富裕奢侈,而且認爲窮人是社會動亂的根源,並鄙視他們,但在《復活》中,作者卻借聶赫留朵夫的反思寫出了自己的看法:“人們大多會認爲小偷、兇手、間諜、妓女們爲自己卑下的職業感到羞恥………可我們卻對富翁、軍事長官,統治者的自吹自擂大加讚賞………富翁的財富來自巧取豪奪,軍事長官的勝利來自血腥的殺戮,統治者的威力來自殘暴的手腕………可是因爲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和他們有相同的生活觀念………目的只不過是爲自己辯護。”而下層百姓則“在大量的死亡,他們已經對死亡麻木不仁。孩子養不活,婦女們長時間地幹活而且是高強度的勞動………喂不飽自己………生活境況越來越糟”。

《復活》中女主人公瑪絲洛娃便是下層百姓的代表,她天真善良,卻飽受社會的壓迫、蹂躪,儘管淪落風塵,但她始終保留了可貴的天性;儘管她憎恨聶赫留朵夫的所作所爲,但在發現後者的悔改之意時,卻仍舊原諒了他;她又有極強的自尊心,因此她不願接受聶赫留朵夫的幫助。

而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則是上層社會的代表,但不同的是少年時的他抱負着理想;在墮入窮奢極欲的社會後,他的善良之心卻並未湮滅,在認出瑪絲洛娃後,他極力想幫助她,並重拾年少時的理想,從一個奢侈,浮誇的少爺到堅決反對上層社會的人物,他把自己的土地分給農民,揭露上層社會的腐敗罪惡,反對沙皇制度。

儘管二者的遭遇境況南轅北轍,但相同的是他們的思想都在“沉睡”中,因此他們要“復活” ,要真正的成爲一名有血有肉、有同情心、勇於反抗黑暗社會、追求理想的人。

在故事的最後,瑪絲洛娃接受了政治犯西蒙鬆的求婚,聶赫留朵夫也追隨了自己理想。托爾斯泰的理想寄託在這部小說中得到了圓滿的結局。

《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法國著名評論家羅曼?羅蘭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3

《復活》這本書是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風景畫,在這個世界裏沒有天堂的幸福和純潔,觸目驚心的是在沙俄官僚制度下的悽苦人生,比如馬斯洛娃曾有花一樣的年華,但是在被聶赫柳多夫誘姦之後,那花一樣的年華霎時間無影無蹤了,此後她便終日過着飢寒交迫的日子,在這個世界裏沒有歡樂和祥福的生活,在俄羅斯的廣闊富饒的土地上,農奴主的剝削,農奴何止過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他們的生活甚至是到了慘絕人寰的可怕境地了,然而與之天壤之別的是莫斯科彼得堡上層貴族的荒淫無恥,奢侈驕橫的的生活,托爾斯泰敢於面對社會的罪惡,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全套國家機器進行猛烈的抨擊,指出貴族們揮金如土的日子全部建立在對農奴的殘酷剝削上面。

復活?是哪種性質的復活,是生命,即肉體的復活!還是?是精神,靈魂的復活!小說講的是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和農奴私生女卡秋莎瑪絲洛娃這兩位曾經心靈純潔的青年,由於家庭背景,社會現實,個人的遭遇,精神,思想的潰爛,在這兩種對立思想的激烈鬥爭下,精神復活了的這樣一個過程。

女主人公的遭遇是當時社會的代表,被人拋棄,失去親子之後被主人攆走。走出那個家後,正如書中所說:她遇到的一切人,凡是女人都把她當作搖錢樹;凡是男人,從上了年紀的警察局長到監獄男看守,個個都把她看作玩樂的對象。對於任何人來說,除了尋歡作樂,除了肉體上的淫慾,世上其它一切都是無關緊要的。她在這樣的社會壓迫下,自暴自棄,吸菸喝酒,從中可看出,當時社會作風的糜爛,似乎當時的女人充當的角色就是玩物,階級分層是那麼的明顯,低層的女人是如此的不堪一擊,脆弱!

看了這本小說,結合其背景,讓我覺得當時俄國的沙皇專制與我國的封建制度有幾分相似之處。生活在這樣制度下的人變得冷酷無情,階級性強,面對他人悲慘的遭遇無動於衷,或是應該的。

《復活》書裏所提到的牢獄裏的許多人,都是被那些權勢的人隨便安個罪名,就要忍受身心的折磨,浪費光陰甚至是生命。在官場上,人人趨炎附勢,戴上極其虛僞的面具;而低層的窮苦人民只能更加貧苦,社會如此的不公平,又有多少人能站起來反抗?沒有,大多數人只是默默地承受着他們認爲他們應有的宿命,甚至失去性命也只能默認。其中,小說裏提到的一個人克雷裏卓夫----南方一個富有地主的兒子,讓我欽佩。他成績優異,本是一位科學家,偶然的他接觸了革命宣傳,目睹革命者受殘酷刑法,他因此參加了民意黨,四處奔波,被捕做牢後還患上了肺癆病。

在生命即將結束,他不後悔,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爲的是儘自己的一份力,毀滅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制度,他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背景,受家庭思想的薰陶,還有如此正義,明智,勇敢的行爲!試問:在當時又有幾人能做到?我想托爾斯泰創作《復活》也許就是希望我們讀過之後,更加真實地去了解社會,同時,對生活有所感悟,能夠更加理智地生活。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4

暑假,我一口氣讀完了托爾斯泰晚年的一本着作《復活》。似乎很深奧,卻又像讀懂了什麼,精神上的復活,比現有擁有優越的物質生活顯得更加珍貴,更有意義。

一個曾經有着純真美好的童年,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年輕人,卻在魚龍混雜的上層社會中過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一個美麗純樸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也許會這麼渾渾噩噩地過完一生,但因一次法庭上的偶遇,使這一切發生了改變……

這一次,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來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被告就是他年輕時傷害過的卡秋莎·瑪絲洛娃,又聽到她被冤枉時的慘叫,或許是靈魂的反省吧,他在瑪絲洛娃入獄後奔波在社會的高層,希望替他減刑,可都沒成功,一次次探獄,聶赫留朵夫看見瑪絲洛娃奄奄一息的樣子,覺得自己現在所擁有的都不算什麼,於是用自己的全部家當將她保釋出來。

他又一次向她求婚,她卻拒絕了,因爲她不想連累聶赫留朵夫……

這裏,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真正意義上的復活了,這並不是死而復生的復活,而是一種心靈反省和淨化,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托爾斯泰在這本書中反映了人性的醜陋與純潔。《復活》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大家有機會可以讀讀他。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復活》概要: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誘姦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十年後,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

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途中,傳來了皇帝恩准瑪絲洛娃減刑的通知,苦役改爲流放。這時的瑪絲洛娃儘管還愛着聶赫留朵夫,但爲了他的前途,拒絕了他的求婚,與政治犯西蒙鬆結合。這兩個主人公的經歷,表現了他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吏,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

《復活》一書在人物形象的描寫上下了很大功夫,栩栩如生的描寫,使人物形象趨於飽滿,給讀者很大的視覺衝擊,讓我們不得不迴歸歷史、正視歷史,並結合歷史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反饋現今社會,讓我們正視社會的本質,找到正確的社會發展規律並遵循規律發展社會,不然將會使歷史悲劇重演。同時也不斷提醒着我們,社會現存的東西不一定是正確的,它有它存在的必要歷史條件,當這個必要條件不復存在時,它的正確性、真理性也將不復存在。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5

《復活》是19世紀末,俄國文壇上出現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作者列夫·托爾斯泰出生於俄國一個大貴族家庭,本人是伯爵,早年受西歐啓蒙主義思想的影響,因此在他的前期創作中,既不滿於農奴制,又憎惡資本主義社會的“禮貌”,幻想透過溫和的的手段調和矛盾,獲得社會的“和諧”。但是十九世紀後期的俄國的現實,社會的激烈變動,加上他本人緊張的思索,使他完全否定了他所屬的那個階段,成爲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廣大農民羣衆思想情緒的表達者。同時,他又提出“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主張,“博愛”被他當作了救世新術。這方面,恰好在《復活》中都有所體現。

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說中塑了一個豐滿而複雜的形象——涅赫·柳多夫公爵,這是一個“懺悔”貴族的典型。涅出於貴族闊少的劣性,誘姦了天真純潔的農奴少女瑪絲洛娃,從此把她推入墮落和不幸的深淵。但是,這不僅僅僅是他個人的惡行,而是貴族階級對他影響的結果。是貴族家庭養成了他的種.種惡習,貴族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風氣又使他墮落,因此,他是貴族地主階級罪惡的體現者。

他由於青年時期受過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的影響,個人身上的善良天性,並沒有完全泯滅,加上他有尋根究底的好思索的性格,因此十年後,當他“再見”到瑪時,才被她的悲慘遭遇震驚,產生了懺悔之心。他先是承認自己“犯了罪”,決定替被冤枉判刑的瑪上訴,申冤,藉以挽救她,也爲自己贖罪,當他奔走於各級政府機關時,看到了統治的黑暗,他憤怒起來,揭露了法庭、監獄、社會的黑暗。這個時候,他又成了貴族地主階級罪惡的揭露者和批判者。不但如此,他還對革命者產生了同情心,決定交出土地,到西伯利來亞去,有了投向人民的意願和傾向。

他的懺悔和對本階級的背離,證明貴族地主階級內部的分崩離析。他的這些活動成了反映俄國社會黑暗現實的一面鏡子,從中不難看出當時社會制度的罪惡本質。

女主人公瑪絲洛娃的悲慘身世在舊俄社會裏很有代表性,她是一個被凌辱的下層人民的典型。托爾斯泰第一次在作品裏採用普通人民作爲主人公。這與他的世界觀轉變有關。瑪是農奴的私生女,叄歲成了孤兒,受地主太太的收養,有了半婢女半養女的身份,但是在嚴酷社會裏仍然逃脫不了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先是受到貴族少爺涅赫柳多夫的誘騙和拋棄。繼而被主人驅趕,無家可歸,孤苦無依。她走投無路,最後淪落爲妓女,在痛苦的深淵裏掙扎了八年。一個平民婦女,本來也有善良的天性和純潔的情感,卻不能獲得正常公平的生活權利。黑暗的社會一步步地逼她走上墮落的境地,使她完全成了這個社會的犧牲品。

之後,由於涅的懺悔感動了她,她最後逐步轉變,由戒絕菸酒,不賣弄風情到悔恨自己的墮落。最後,她沒有和涅結合,而是跟着革命家西蒙鬆走了,說明她已理解革命者的思想感情,獲得了新生。到達了精神和道德“復活”的過程。

從這本書中,能夠看出托爾斯泰是怎樣透過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來體現自己的思想主張的,也能看出當時沙皇專制是怎樣的黑暗。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6

一個純真美好,曾經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美好期盼的。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墮落於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妓女生活中墮落。他們似乎是可以就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可以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種簡單的快樂。但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面對他曾經傷害過的瑪斯洛娃直視他的眼神。似乎是靈魂的反省,兩個人在重逢時,眼神中充滿了疑惑。那個少年,成爲了一個漂浮在上流社會中的“老爺”,那個姑娘,成了一個出處賣弄風情的“窯兒姐”。涅赫留朵夫此時感受到了他曾經給予他多麼大的傷害,他的靈魂揹負了沉重的罪惡感。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見證了太多的不公平。當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的時候,他收穫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貴族們疑惑的言語;當他決定與瑪斯洛娃結婚以洗清自己罪惡的時候,他的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眼神,衆人以爲不可理喻的迴應。他面對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裏認爲正確的事務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與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力壯的只因爲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到臭蟲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瑪斯洛娃也改變了,她爲了不連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愛過,懊悔過,反思過,最終,他決定,他復活,他重生,他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準則。也許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僅是瑪斯洛娃,在這條尋求重生,精神復活的道路上,他見到了,他做了,他去積極的改變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曾經是他看不懂的教訓。經歷了這一切,他這次突然看懂了聖經的教訓,並且發現在其中有他必須的、重要的、且是喜悅的東西。

去追尋,也許受用的不知是追尋最終得到的。還有這一路上看到的。

他們復活之後,帶動着心靈巨大的轟響。我們的生命是否也該甦醒。復活的並不是生命而是靈魂。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7

在暑假裏,我讀完了俄國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着作——《復活》。

“復活”,顧名思義指死去的人再一次獲得生命,當然,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他並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着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僕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涯後,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後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醜惡行爲,並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後,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於法庭,做爲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爲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爲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後“救助”終未成功。於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後,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後。我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然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屍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於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軍旅生涯後,墮落一時,最後終於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這又體現出了當時俄國政治的腐敗。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着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於大家理解。

復活讀書心得優質 篇28

對於托爾斯泰的《復活》,我只能表示無盡的尊敬,卻談不上真心實意的鐘愛,正如孔子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尊敬作者能夠擁有較爲高遠的歷史眼光,尊敬作者對客觀事實的極度忠誠,尊敬作者對黑暗社會現實的無情揭露,以及由此而承受巨大折磨的忍耐力。

小說如果被簡單的劃分,能夠分爲客觀再現型和主觀表現型。《復活》屬於前者,而我卻更鐘情於後者。因爲如果我想了解一個國家某段歷史時期的現實圖景,我會去尋找相關的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的資料,而這些資料會比文學作品更詳細,更客觀,更理性,絕無文學的想象與虛構。而以客觀描述爲主的作品,往往會因爲後人所處的歷史時間及環境的改變而失去閱讀的興趣,產生不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而以表現人性人情爲主的表現型作品,不論時間如何流逝,依然會感染後人,因爲人的情感是共通的,人性也是永恆的,而對於人類自身的探索也將是永無止境的。

正如在《復活》中,作者固然揭露了當時俄國政府,監獄,法院等機構的黑暗與恐怖,反映了農民的赤貧,地主的貪婪,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但就我個人而言,最打動我的,還是聶赫留朵夫爲了贖罪,爲了獲得精神上的自我救贖,而爲瑪絲洛娃,爲監獄裏的無辜的犯人們的進取奔走,以及聶赫留朵夫內心深處精神的自我與野獸的自我之間艱苦卓絕的鬥爭,還有瑪絲洛娃爲了不拖累聶赫留朵夫而在愛他的情景下毅然拒絕他的求婚跟隨了西蒙鬆。

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當初那單純而質樸的感情讓我欽羨,至於聶赫留朵夫奸瑪絲洛娃後爲其奔走打點,這一切能否使他到達精神上的復活,我個人還是表示懷疑。也許因爲我是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我無法理解《馬太福音》中所說的,“要永遠寬恕一切人”,“應當寬恕別人對你的欺侮,溫順地忍受欺侮”,“不管什麼人對你提出什麼樣的要求,一概不應當拒絕”,“人非但不應當恨仇敵,打仇敵,並且應當愛他們,幫忙他們,爲他們服務。”我想或許作者也無法肯定這一點,所以最終寫到聶赫留朵夫獲得新生步入新階段時也只能說,“至於他一生當中的這個階段會怎樣結束,那卻是未來的事了。”

宗教信仰或許真的會讓人獲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與自我滿足,但在客觀現實面前依然只能是無能爲力,所以托爾斯泰的“勿以暴力以抗惡”的思想纔會一向受到世人的詬病。

我個人以爲:求善之心,人皆有之,信教與否實在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信教之人未必真善,不信之人亦可爲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