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通用2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3W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

1661年3月,鄭成功收復臺灣,而1894年日本侵略中國,中國臺灣又被日本戰領了。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通用28篇)

文章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後,文中的我在一座鄉村國小,看到了一位中國臺灣老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國語的動人場面。讓我感到深深的溫暖。

讀了《難忘的一課》,我心裏感到無比憤怒,日本人爲什麼不許中國孩子瞭解自己祖國曆史上的偉人?爲什麼不許中國孩子學習國語……這一個個刻骨銘心的問題,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底,中國人的心底。而這也告訴我們日本人的罪惡,日本人妄想使中國永遠受日本的統治,妄想讓人們忘記自己的祖國。不!這不可能!作文

日本人爲什麼要傷害中國人?爲什麼要把中國的土地奪走?望着那些不平等的條約,作爲一箇中國人,難道不覺得憤怒嗎?日本人妄想使中國人永遠受日本的統治,妄想用戰爭把中國的土地“租借”給日本。不!這不可能!

雖然中國臺灣人民的“身體”在日本,但是“靈魂”早已入住進中國的土地。看,中國臺灣“光復”不久,有許多國小教師都已經開始教孩子們中國語言,雖然不太標準,到時他已經駐進孩子們的心田。作文

中國,一個巨人,一個覺醒的巨人,一個震驚世界的巨人。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

在五年級語文課本中,第五單元,有着這樣一篇讀來讓人爲之一顫的文章——《難忘的一課》。故事講述了作者愛國的事情。

事情發生在中國臺灣光復不久,作者在中國臺灣高雄的一所鄉村國小內,看到了一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在同孩子們一起來學習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後來中國臺灣老師帶着作者去看了看小禮堂,看到了幾幅中國偉人像而有感而發。

文中說以前小禮堂掛出來的都是日本人像,而現在,1945年,中國臺灣光復不久,那裏的人們就迫不及待的把日本人的畫像摘下來,換成中國的偉人像。是什麼讓中國臺灣人民希望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呢?是什麼使中國臺灣的人民那麼迫不及待的就把日本人的畫像換成中國人的偉人像呢?又是什麼驅使中國臺灣人民那麼認真努力的去學習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呢?是一顆心,一顆中國心,一顆摯熱、滾燙的中國人民的心!

日本是一個好戰的民族,曾經對許許多多的國家進行過侵略。對此,很多國家對日本仇恨在心,認爲日本人是一羣冷血動物,只會拿起手中的武器,他們不知道失去親人的悲痛心情;不知道一個國家不能早日統一是怎麼樣的一種滋味;不知道國家亡國的危險。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戰爭,只知道挑起戰爭!來滿足人們打仗的慾望和擴大國土的目的。

日本人是兇殘的,也是貪心的。明明白白的是屬於我們國家的土地,偏偏讓他們給搶走了,還用自己國家的管理方式來管理我們的國家的人,不尊重別人的習慣。

作爲一個民族,應該尊重其他的民族,做人也是一樣,應該互相尊重。你尊重了別人,別人纔會來尊重你。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3

讀了《難忘的一課》後,特別是讀了這篇文章裏面的“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難忘的一課》主要寫作者在中國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正在認真的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形象的深切感受,表達了中國臺灣民族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強烈的民族精神,作者被深深的感動。

記得在書上講過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事。荷蘭殖民者曾侵佔過中國臺灣,是明朝將領鄭成功率領軍隊,千帆競發奔向中國臺灣,與中國臺灣民衆一道把荷蘭侵略者趕出中國臺灣,解救了這受苦受難的千萬名中國臺灣民衆。作文

不管是中國臺灣民衆,還是明朝將領鄭成功……他們都有着一顆熱愛祖國的心,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以自己的行動去體現對“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人”的情感,爲祖國早日統一做出巨大的貢獻。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4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了一所中國臺灣國小,聽了一節祖國文字的課,老師和學生的愛國情意讓作者深深的感動,其次也表達了一種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對”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記憶猶新。

我從周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讀懂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種責任;我從爺爺參加世界首腦會議拍照後,他揀起腳下的中國國旗圖標,我讀懂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種自覺;我從這回日本要侵略釣魚島,中國人拒買日貨讀懂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是一種決心。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我們中國人還沉浸在四大發明的榮耀中,我們雖然發明了火藥,但被外國列強放入槍、炮中,攻打我們國家,我們雖然發明了指南針,但被八國聯軍運用在航海上,侵略了中國。爲了讓祖國強大,我們中國人要團結起來,自強不息。學生應該好好學習讓祖國更加強大,警察要把小偷、壞蛋全部抓起來,不讓他們用不好的行爲來腐敗國家……

一百年前梁啓超先生說過:”今日中國全靠青年,青年強則國強,青年雄於世界,則國雄於世界“,而各行各業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國。

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使我們祖國繁榮昌盛,也只有這樣中國才能進步,才能更好的發展,才能強大:也只有這樣中國纔不會被別的國家侵略,纔不會捱打,纔會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人才會永遠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5

讀了《難忘的一課》我感到無比地憤怒。《難忘的一課》寫了抗戰勝利收復中國臺灣後,一位中國臺灣的年輕的老師教孩子們學習國語。這一幕是多麼感人啊!但是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在1860年與日本在船上籤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把中國臺灣忍痛割讓給日本。從此中國臺灣就被日本整整統治了50年!這羣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還不讓臺灣同胞學習國語,這是多麼可恨啊!

不過讓我興奮的是,我們八路軍打敗了日本人,取得了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更讓我興奮的是在1945年時,日本無條件地把中國臺灣島歸還給我們中國,臺灣同胞們終於可以重新學習國語了。

我相信,在不久的以後,中國臺灣將會像香港。澳門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廣東省惠州市下埔國小五年級(1)班 黃千惠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作文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6

最近,我學習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後,感到非常激動,心久久不能平靜。

課文講述了抗日戰爭後,作者在中國臺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一位年輕的中國臺灣教師認真地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漢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裏參觀了中國曆代偉人像的深切感受。

中國臺灣“光復”不久,中國臺灣教師爲了讓孩子們認識祖國漢字,認真地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們;而且還在禮堂裏看到中國曆代偉人像,這使我感受到了中國臺灣人民對祖國的濃厚情誼,對民族的強烈精神,這一顆顆火熱而真摯的心也使我融入到了他們那種認真學習的氣氛中。

這篇課文讓我想起了我們學習時的情況:生活在鄉村裏的孩子們上課時認真地聽講,而我們上課時卻東張西望、開小差、搞小動作,不僅使其它同學聽不了課,還影響老師講課。鄉村裏的孩子們在讀書時,是認真而高聲地朗讀,而我們卻無精打彩地朗讀書。在鄉村裏的孩子們只有簡陋的小教室,而我們卻在一間明亮、寬敞的教室裏學習,而且我們的老師還利用電腦,使我們能加強對課文的瞭解。同樣是學習,雖然我們擁有更好的教材,但爲什麼鄉村裏的孩子們卻對學習怎麼認真、積極呢?難道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嗎?不是,只要同學們對學習有一種新看法,認爲它是一樣能使我們快樂、富有情感的事物,那我們也會像鄉村裏的孩子們一樣,和學習結爲好朋友。作文

課文中的中國臺灣教師和孩子們的那種對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和強烈的民族精神使我非常感動,更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是他們那種學習精神。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7

讀了《難忘的一課》我感到無比地憤怒。《難忘的一課》寫了抗戰勝利收復中國臺灣後,一位中國臺灣的年輕的老師教孩子們學習國語。這一幕是多麼感人啊!但是由於清政府腐敗無能。在1860年與日本在船上籤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把中國臺灣忍痛割讓給日本。從此中國臺灣就被日本整整統治了50年!這羣可惡的日本人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還不讓臺灣同胞學習國語,這是多麼可恨啊!

不過讓我興奮的是,在毛澤東爺爺的領導下,我們八路軍打敗了日本人,取得了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更讓我興奮的是在1945年時,日本無條件地把中國臺灣島歸還給我們中國,臺灣同胞們終於可以重新學習國語了。

我相信,在不久的以後,中國臺灣將會像香港。澳門一樣回到祖國的懷抱!

廣東省惠州市下埔國小五年級(1)班 黃千惠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作文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8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被中國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所感動。

課文主要寫了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我“在中國臺灣一所鄉村國小見到了一位年輕的教師,認真的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雖然老師寫的很吃力,讀的也不大熟練,但是”我“能深刻體會到老師是用”心“在”寫“,用”心“在”讀“,”我“也被老師的真情所感動,也跟着他們一起朗讀,下課時老師有好的對”我“說:”他的國語講得不好是因爲日本人統治不許講國語,並且領“我”參觀了掛着歷代偉人圖像的禮堂,聽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覺溼潤了。“

這就是中國兒女摯愛祖國的一片深情,雖然日本統治了整整50年,但他們無時無刻也沒有忘記:”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最簡單的話語,卻表達了他們最真摯的感情。的確中國臺灣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峽兩岸的同胞永遠骨肉相連。多希望祖國統一的那一天早日到來,讓我們共同高聲吟唱”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

現在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將來爲祖國的強盛做出貢獻。

學完這篇課文聯想到自己的所做所爲我感到慚愧,我由中國臺灣教師認真教學的態度和同學努力學習的精神想到自己平時寫作業和做題,總是寫的龍飛鳳舞,記得有一次寫作業時有同學找我玩,我想草草寫完就行了,反正我也寫了。我決定從此以後以中國臺灣教師爲榜樣,認真寫每一個字,每一道題。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9

今天,我讀完了《單翼天使不孤單》這本書。在書中,作者給蛋親家庭的孩子起了個“美麗”的名字,叫“單翼天使”。在這裏,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是:‘我們都是單翼天使,命運不肯垂憐我們,拿走了我們的一隻翅膀。我們只能彼此擁抱才能飛翔……’還有一句很美的話:‘擁抱小熊就是擁抱幸福’。

這本書是陽光姐姐伍美珍寫的,裏面的故事既讓我感動得流淚,又讓我開懷大笑。裏面的主人公是張小偉。張小偉表面是個好學生,內心卻十分痛苦。因爲他是個‘單翼天使’,他想念他的爸爸。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得到老師同學和媽媽的愛與關心和不讓媽媽操心。當他得知班級裏的語文小才女寧佳心和隔壁班的數學大王李彥寬也是單翼天使的時候。他才知道,在這個班裏,他不是唯一的‘單翼天使’,還有很多人跟他一樣,也是‘單翼天使’。

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他們本應擁有同樣快樂的童年。可是,失去父愛或母愛的“單翼天使”卻過早地嚐到了生命的苦澀。他們表面上和大家一樣快樂,內心深處卻都有着揮之不去的悲傷,隱藏着許多別人無法理解的傷心,孤獨和難言的苦衷。他們不得不做自己內心不想做的事情,說一些言不由衷的話,爲的僅僅只是去討別人歡心。因爲他們失去了一份愛,所以他們想讓更多人去愛他們,以此作爲補償。但他們同時得到了很多,比如學會了接受現實,學會了體諒他人,學會了時時刻刻都要堅強!

讀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我們是多麼幸福。我們是雙翼天使,而且又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們得到的不只是爸爸媽媽的愛,還有老師同學的愛,我們是多麼幸福呀!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0

馬貢多是孤獨的,布恩地亞一家七代是孤獨的,這是時代的孤獨,然而馬爾克斯的眼確是明亮的,散發着不一樣的光芒,《百年孤獨》傾吐出時代的光輝。在這裏淺談何爲孤獨之因。

從歷史角度看,《百年孤獨》這本書主要是寫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但作者的目的遠遠不只是再現這個家族的歷史,在剛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大相徑庭,再就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的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樂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爲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哥倫比亞擺脫殖民枷鎖獲得獨立後,國家政權完全爲土生白人(即所謂的“克里奧約”人們)大地主、大商人所操縱。他們分爲兩派:一派是代表大地主、教會大資產階級利益的保守黨;一派則代表工業資產階級與其他階層利益的自由黨。他們在對內對外的政策原則上沒有區別,他們只在統治方法和手段上有所不同,也就如小說中所說:只是一派在早上五點上教堂望彌散,而另一派則是八點去。自由黨和保守黨爲爭權奪利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選舉也僅僅流於形式,憲法無異於一紙空文,政變迭起,內戰頻繁,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七十年間,全國爆發了大大小小的戰役不下二十七次,單是1899年至那次全國內戰,就有十多萬人喪失了寶貴的生命。“政治暴亂——綏靖行動——動盪不定“成了這個國家政治社會生活的惡性循環。《百年孤獨》描繪了衆多這方面的史料,並且馬爾克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在奧雷郎諾?布恩家族表現出來的可謂是無可炮製。這也正是孤獨的歷史原因之所在。在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通過馬貢多深刻的反映出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從發展觀的角度來看,任何事物都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過程。馬爾克斯運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將馬貢多歷史演變以及布恩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描寫的可謂是淋漓盡致。馬貢多從一個不毛之地不斷髮展到鼎盛繁榮時期,人口越開越多,樓房瓦礫建設的越來越多,馬爾克斯筆下運用的魔幻現實主義將馬貢多變化發展描寫的荒誕而又不失真。比如在小說裏這樣寫道:一批吉普賽人將一塊巨大透明物體——冰塊,帶到馬貢多來,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都看懵了,他在向吉普賽人付錢之後,將手伸到冰塊上放了許久,就像把手放到《聖經》上爲人作證那樣,並且大聲高呼道:這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發明。這裏也可以看出布恩迪亞一家與歷史的發展潮流是脫軌的。反映出了布恩迪亞的愚昧與無知,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的眼睛就想這冰塊一樣冷、一樣的孤獨寂寞。《三國演義》中開篇即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從這裏也可以看出羣衆的力量是強大的,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馬貢度的革命還是變遷都是自己地區的獨立發展的,是孤獨的。沒有得到廣大的人民羣衆支持,沒有深層次發動人民羣衆,這也是馬貢多消亡原因之所在。

我認爲,應當說,加西亞?馬爾克斯本人對他自己的祖國甚至拉美的前途還是充滿希望信心的。1982年12月上旬他曾今表示,他不相信”除了靠世界上兩位強大的主子活命之外我們就沒前途可言“的說法。他說:”面對壓迫、掠奪和遺棄,我們的回答是生活。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飢餓還是社會的政治動盪,甚至多少世紀以來永無休止的戰爭,都沒有減溺生命壓過死亡的頑強勢頭。“他表示相信:”面對人類有史以來就可能是某種烏托邦這一令人震驚的現實,着手建造一個與之抗衡的理想社會還爲時不晚。這將是一個嶄新的、燦爛如錦的、生意盎然的烏托邦,在那裏任何人都不會被他人決定生死的死亡方式、愛情真摯無欺,幸福得以實現,而命中註定一百多年處於孤獨的世界上的第二次機會“。

《百年孤獨》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具有時代性的主題和思想。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到當你讀完她,掩卷長思,你卻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1

個人理解,易經是講述各種背景下,個人與環境多次互動(博弈)的軌跡,重點是身臨其境看過程,而非跳出當下論因果,更不是教人厚黑或下大旗;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爻動產生變爻的演化過程,各種關聯點的推演,給我的啓發是一種做事的平衡與節奏感;而陰陽、乾坤,我的理解是把一個系統內關聯的各方從聯動、反饋這個視角抽象簡化,讓讀者更清晰地看到“策略”產生的思維過程,鍛鍊讀者的系統性思維能力。

所以忙總說:“《易經》是一本值得一生來慢慢品味的書,常看常新,因爲隨着自己閱歷經歷不同,看到的《易經》是不同的,有1000個人,就有1000種易經。這是自己經歷的縮影。不着急,慢慢品味吧。幾年後,再看以前自己的體會,又會發現大量錯誤需要糾正。我是把它當成人生經驗手冊來看的。”

忙總一向不屑掩飾自己的好惡,文字犀利直白,於是【讀易經心得】系列中,用來解釋卦象的例子,卻往往過於光彩耀眼,類似滿月的光芒,遮掩了羣星,這有利有弊,利的話,可以吸引注意力,讓人印象深刻,引發讀者跳出個人經歷的侷限,思考更多,包括文章中光與暗的交織本身,就很有意思,於我自己是非常喜歡的;

至於弊的話,那就是一葉障目,有些網友只讀例子可惜了,完全把忙總當體制內的信息源,簡單以道德或功效或其它某種維度,來評價,引申例子,或爲釣魚故意歪曲,製造話題,不過是阻礙了自己的視野,簡化再簡化,不是讀易,而是進入其它層面的思考了,類似討論某個精彩的電影中,女主角漂不漂亮,男主角帥不帥,忙總說,“例子都是牽強附會的”,我的例子也是胡謅,看得懂就懂,看不懂也沒辦法解釋;

【《易經》的辯證法,是非常精妙的,利用陰陽互相既對抗又合作,互相循環轉變的特點,用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動態觀,解釋和構建了一個6維空間的離散變換羣,解釋了陰陽在不同空間位置相互之間的各種關係,以及各種演化的可能。基本是窮舉法,所以纔有價值。】-忙總語。

我感覺如果真要用實例來解釋清楚卦象,需要把萬千頭緒同步推演(多維並行思維),文字是很難描述的,因爲易經視角很獨特,寫文字和讀文字的人,都在卦象中,座標軸、參考系隨時在變換,何來上下前後東西南北中?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想要丈量泱泱"大象",任何價值觀或思維範式都要先鬆開一點,不要預設自己或彼方的立場,先憑直覺去整體理解,閱歷不夠或心不靜,不能由點及面再擴展到更多維度,信息相互編織起來,是閱讀不深入的。

上述解讀,也是我對 “君子不器" 一詞的理解。

能讀到忙總的【讀易經心得】系列,對於見識淺薄的我而言,是件很慶幸的事,因爲忙總是活生生的一個人,通過閱讀他毫無保留分享給大家的文章及直接的交流,一位我想象中的“忙總”在我眼前顯現,我可以以他爲座標軸原點,於字裏行間感受他的情緒,透過他的手指去看浩瀚星空之中,那經過他的思維與想象力格式化,於無序中顯現的星座,爲自己今後對易經的直接解讀,打下基礎。

後現代是反叛的年代,也是輕易就迷失自己的時代,“六經注我,我注六經”,忙總在【讀易經心得】系列文章中,呈現出的寬廣視野、深厚文化修養及內心堅定的自信,都讓人佩服不已,這樣的人,纔是有底蘊去追求心靈上自由不羈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默默祝福忙總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2

坎坷人生,平靜心態——讀《蘇東坡傳》有感

64年人生,稍順即逝,爲官44年,對於蘇東坡來說,這一路卻是坎坷的,3次貶官,心態依舊,這是難得可貴的。

22歲的蘇東坡,懷揣着滿腔的熱血進京應試,受到了考官歐陽修的青睞,對於蘇東坡來說,這是他爲官生活的開端,蘇東坡信佛教,同時保持着“服膺儒家,經世濟民”的思想。

在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寫到“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獄,幽則爲鬼神,明則復爲人矣。此理之常,無足怪者。”這句話是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說的,在我看來這表現的是蘇東坡對於人格的一種看法,“浩然正氣”說的就是一種心胸的寬廣。蘇東坡認爲,氣是獨立的,不會隨着世事的變化而改變,正如人的初心,對於一個人來說倘若他有怎麼樣的初心,那麼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無不體現着。而這正是蘇東坡,保持着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44年中,三次被貶,分別貶至黃州、潮州、儋州。對於貶官之人來說他們本是失落的,但蘇軾卻與衆不同,他沒有因爲貶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而是力求自我超脫。從他的詩詞中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在被貶後依舊心繫人民百姓,做着想歐陽修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這與當今社會習近平主席所說的目標“決戰全面小康”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切都是爲着廣大人民的利益着想。又如在《赤壁賦》中那段精彩的主客對答,我也不難看出蘇軾有着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他的樂觀與豁達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那麼的不同,人生就好比是心電圖一樣,有起有伏,起證明着成功,伏證明着挫折,如果是一條平直的線,那證明你已經死了。而面對人生重大的挫折,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人生起伏又如何,做到問心無悔就好了。烏臺詩案,王安石變法是導致蘇軾貶官的主要原因,但回首這些事情,不是爲了打造一個新的文化氛圍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着社會的發展,只不過是處於封建時代,這些東西並不大被認可罷了!

事實上,在我的生活中面對困難與挫折我會像蘇東坡一樣,以一個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哪怕是處在人生的低谷,都會通過任何正當的方式調整自我的心態。蘇以遊玩釋之,吾以運動釋之,我會想無論好壞這一切都是浮雲罷了,壞的事情很快就會過去的,與此同時也不忘爲他人着想。

人生不易,與其讓自己鬱鬱寡歡地度過,不如讓我們像蘇東坡一樣,以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對待這個社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讓國家不斷強大起來。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3

一棵櫻桃樹,一隻鵝,一個外公,一個孩子,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裏充滿了愛……

託尼諾是一個普通的小男孩,他天真愛玩。他非常喜歡外公外婆,外婆去世後,他把阿鳳那隻鵝看做外婆的化身。託尼諾到外公家住了幾個月,他在那兒吃到了可口美味的“查巴歐”,和外公一起爬“菲麗絲”,聽“菲麗絲”在呼吸,還有一次外公帶他去河裏捉魚,被人家誤以爲是淹到水裏了,人家喊了救援人員,救援人員對他們喊:“我們來幫忙了!”外公還以爲是幫他捉魚,就說:“不用了!謝謝!”他邊說,邊把魚舉到頭頂上,旁邊人看到都笑了。不久外公去世了,他把櫻桃樹當做外公的化身,還常常會想起和外公在一起的美好時光。最後,政府要把櫻桃樹給砍掉,因爲政府要修路,這時,託尼諾奮不顧身,爬到了櫻桃樹的最頂端,等了差不多一天,非常的飢餓,他要捍衛這棵櫻桃樹,因爲他覺得櫻桃樹是外公的化身,它有一種象徵,也因爲他非常喜歡“菲麗絲”。市長來了,只好安慰他,讓大家全都走了,託尼諾纔下來,他成了保護櫻桃樹的小英雄。

愛,其實很簡單。沒有人能陪判你一生,有些人,有些事卻值得我們一生去守護。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4

一天,媽媽說給我買了一套新書,興奮的我急忙打開了箱子。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七本五顏六色的厚書——哈利波特!於是,我開始瞭如飢似渴地閱讀……

這七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本書: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故事的開頭是以哈利·波特的姨媽姨夫——德思禮夫婦開始的。這本是一個高傲、規矩的一家人,但是一羣古怪的傢伙打亂了他們的生活,原來,這些人其實是巫師。在巫師世界,出了一個非常邪惡的黑巫師——伏地魔。

他殺掉了波特夫婦,可他卻殺不掉哈利波特,而傷害了自己。伏地魔唯一害怕的人——鄧布利多將孩子送到德思禮家,讓德思禮撫養他,等長大了,進入霍格沃茲魔法學校。

在獵場看守海格的幫助下,哈利波特來到了霍格沃茲,還交了兩個好朋友——赫敏·格蘭傑和羅恩·韋斯萊。

故事的高潮還不是這,哈利爲了阻止伏地魔拿到長生不老的魔法石,自己與奇洛對戰,幸好鄧布利多及時趕到,阻止了伏地魔的陰謀。

我覺得,故事充分地體現了人物的性格。

第一:哈利波特的父母雖然被伏地魔殺死,但是他是在心中不忘這件事,而不是向許多別的書的主角一樣,天天說什麼我要報仇我要報仇的,充分地體現了年幼的弱小,自己對巫師世界的陌生。

第二:伏地魔因爲沒有殺死哈利波特而傷害了自己,使自己變成了遊魂。但是,我們發現,最多20xx年時間,伏地魔便找到了不下10個身軀供他使用,最後還貿然侵入奇洛的身體與奇洛共用一個身軀。這只是爲了拿到魔法石,殺死哈利波特。這顯示出了伏地魔的邪惡和魔法高強。

本書的其他人物也起到了許多作用,羅恩、赫敏、鄧布利多、海格……等等等,這使我們不僅僅只注意到了主角哈利波特。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去學習。

讀書有益,收穫纔是最重要的。讓我們一起多讀書,讀好書,有收穫!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5

最近幾天,我開始看福爾摩斯探案集了福爾摩斯讀後感。

這本書是我爸爸給我買的,我一開始就愛不釋手,每天都在陽臺上看,差不多看到中午。每次都是媽媽叫我我才把書放下去一邊玩。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叫福爾摩斯的人,他的腦袋很聰明,思維也很敏捷,還可以通過人的外表知道一個人的生活背景,偵破過血字的研究、四個簽名、威脅國王的相片等等奇怪的案件。他的破案方法很奇怪,他會問一些別人認爲非常不起眼的問題,然後他就會從答案中得到很多的線索。他也會去實地考察,但考察的方法很奇特,一般是觀察樓梯,讓警長也摸不着頭腦,不知道他以後該怎麼辦纔好,而他也可以從中得到線索。

他有很多愛好,比如拳擊、醫學、科學研究等等。他的求知慾望也非常強,有時會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甚至劃破自己的手指。

記得有好幾次,一些很聰明的警長以爲真相大白的案子他也能推翻,而且說出很多的道理,讓警長不得不服。

福爾摩斯得出的結論也很特別,一般要他把他的推理過程說一遍,警長們纔會明白,但我卻一點,也聽不懂,總之大體知道就行了。我有時候覺得這個案子很簡單,然而他得出的結論常常是我想不到的東西。但也有時候,我的推理有時候也是正卻的,他會按照我的推理走下去,一直走到最後案子被偵破,真相大白的時候。

福爾摩斯偵破的每一個案子都很難偵破,但他卻一點也不費勁,很輕鬆的就把案子給破了,我很佩服他的聰明才智和他在危險時表現出的冷靜和敏銳的反應。他把每一個案子都當作一次遊戲,每偵破一個案子都會覺得很開心,也很快樂,他長時間不破案會覺得很無聊,也打不起精神來。

最近快開學了,不能每天看福爾摩斯了,不過沒關係,我還可以藉助閱讀課的時間讀福爾摩斯的故事。福爾摩斯的形象已經深深的留在了我的腦海中。福爾摩斯的故事不但有趣,而且讓我體會到無論面對多麼困難的事情,只要認真、細心、善於動腦,就能夠取得成功!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6

這篇課文講的是外祖母去世了,讓我感到時間過得飛快,令人可怕。

“看到鳥兒在天空飛的很快,可是第二天飛過同樣的路線時,永遠不會是今天”,看到時間過的飛快,我不只是着急,還有悲傷,知道了時間一去不復返後,不願意白白浪費時間。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說,我要比太陽更快的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裏喘氣的時候,看到太陽還露着半邊臉,我高興的跳起來,那一天我跑贏了太陽。”這段話裏,作者用和太陽賽跑來說明和時間賽跑,因爲太陽可以做爲時間的象徵,太陽每起落一次,時間上也就過去了一天。太陽落山所需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作者平常要在太陽落山之後才能趕到家裏,而這一天因爲加快了速度,趕在太陽落山前回到了家裏,也就說明自己跑贏了時間。

通過這篇課文,讓我知道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以後我會更加珍惜時間,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我想起來了自己做事慢吞吞的,我想起來了一句名言‘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更讓我感到到慚愧。同學們,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我們要愛時間,更要珍惜時間。

我要呼籲人們別浪費時間,因爲時間就是生命。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7

我讀了《綠山牆的安妮》這本書,安妮長着一頭紅色的頭髮,是一個臉上有雀斑總是喋喋不休說個不停的善良愛幻想的小女孩。

她的遭遇很不幸三個月的時候她的媽媽就得熱病死了。四天以後她的爸爸也死了。雖然這樣,她並沒有成爲一個性格孤僻的人,而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好奇心。安妮11歲時被馬修和瑪瑞拉收養,來到了美麗的綠山牆。

在安妮眼裏,綠山牆的窗外開滿白花的櫻桃樹是“白雪皇后”,想象着“鬧鬼的森林”把自己嚇得魂飛魄散,把葡萄酒當成紫莓甜酒,害的好友戴安娜醉的東倒西歪。

安妮這種樂觀向上、追求幸福、渴望美好的性格,造就了她以後人生的快樂!安妮很聰明,學習非常好,經常全班考第一,安妮也很孝順,有一次,她爲了照顧瑪瑞拉而不去雷德蒙拿獎學金。最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奎因學院。

我喜歡安妮,我也要樂觀,努力,好好學習。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8

“小精靈”大家想它一定會魔法,讓人們充滿幻想……今天這羣可愛的小精靈悄悄地來到了森林,它們聽說大樹爺爺非常害怕一個人孤獨的過冬。

小精靈用樹葉做風箏,在樹枝上盪鞦韆,在草地上畫畫,用樹杈做提琴,演奏着出美妙的音樂……它們玩耍着、嬉戲着,整個森林又充滿了生機,大樹爺爺突然覺得渾身暖洋洋的,他想伸伸胳膊,動一動,他揉了揉眼睛說:“我好害怕秋天啊,現在我怎麼不怕了?”一隻小精靈說:“在冬天,我們小精靈是不出來玩的,現在我們找到這個最好的地方過冬。”大樹爺爺更加激動,這個冬天不再孤獨、很溫暖,這個季節很美。

我真羨慕這羣小精靈,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19

暑假對於我來說,真是一個快樂的假期。做完了老師佈置的作業,可以捧着自己喜歡的書,擺個自己最舒服的姿勢開看了。”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我正在讀第三遍,這本書語言優美活潑,故事情節希奇怪誕、引人入勝。

愛麗絲是一個美麗、可愛、善良的小姑娘,甚至喜歡扮演雙重角色,她做了一個奇妙的夢,這個夢成了無數孩子們最喜歡的故事之一。夢裏愛麗絲可以變大變小,交了一隻會笑、會只露出笑臉不露出身子的朋友柴郡貓,書中脾氣暴躁的紅心王后,總想砍人腦袋,結果槌球場上只剩下了三個人。故事情節離奇古怪,讓我又好奇又懷疑,到底有沒有這樣的事呢?

這本書的作者想象力大膽豐富,語言幽默生動,讓我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故事充滿童心童趣,主人公愛麗絲做了一個奇妙的夢,讓我們每個人的想象力都插上了翅膀,任意地翱翔。豐富的想象力真是童話故事創作的源泉。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帶我走進了一段奇妙的童話世界,那個世界裏,一切都稀奇古怪,但好象又都那麼的真實有趣。它讓我展開想象的翅膀任意翱翔……

我真想也做一個這樣的夢,但是我希望夢裏出現溫和的毛毛蟲、公爵夫人、柴郡貓,有禮貌的三月兔、帽匠、可愛的睡鼠、溫柔善良的紅心王后,在紅心王后的統治下,人們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我的身邊再跟一個小精靈吧!可以幫助有困難的人或者動物。想着我忍不住笑出聲來,我在做白日夢呢!但願晚上進入夢鄉後,真能做一個這樣的夢。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0

讀完郭明義的自傳《幸福就這麼簡單》,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郭明義,一個鞍鋼普通的退伍軍人,沒有轟轟烈烈、更沒有驚天動地,可就是這個50多歲的漢子,20xx年間累計獻血6萬毫升,前後資助180多名貧困學生,他用他最樸實的語言、最真實的行動,在平凡中彰顯出不平凡的普通,激起了人內心深處的共鳴與認同。

郭 明義是20xx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中如此形容他:“他總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問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 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簡單而樸實的語言,正如這個簡單而樸實的人,一筆一劃,刻畫出的是一個新時代“雷鋒傳人”的光輝形 象。

在 序言中,有這樣一個細節,當評價郭明義時,他的工友們說他是“傻子”、“純傻子”,可這個“傻子”當面對記者問他是否覺得辛苦時,確是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幸 福。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幸福其實很簡單,遵循內心的善,樂於助人,可是幸福卻也是那麼不簡單,要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這樣的幸 福也是凝聚着對妻女的歉疚,是安於住在40平方的小房子裏,是一生的堅守,一輩子的無悔,這樣的行爲是何其地動人!

郭 明義的先進事蹟,爲我們年輕一代的黨員幹部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總有缺點,可是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當心中存着信 仰,存着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存着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的信念,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用信仰的力量,推動自我的蛻變和前行。郭明義說,他看不過那 些受苦受累的人,所以他傾其所有地幫助他們。作爲一名公務人員,肩上扛的是人民的信任和期望,若是不能用人民賦予的權力去造福於人,去爲人民羣衆辦實事、 辦好事,那就會愧對內心的譴責,更會愧對黨和國家的信任!

幸福,其實很簡單,是內心的安寧平靜,是對他人最無私的關懷,是樂於奉獻、是力所能及。也許,這樣的幸福很傻,可是若是我們每個人,能做這樣的一個傻子,一個能讓更多人幸福的傻子,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會更加迸發出奪目而絢爛的光彩!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1

《十萬個爲什麼》這一套書我可喜歡了,它不僅製作精美,而且內容豐富,能幫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是一種科普知識系列叢書,共有12分冊,大到天文地理,小到生活瑣事,每一篇文章都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的小道理。

它告訴了我們宇宙有多大?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什麼是光年?什麼是黑洞?什麼河外星系?什麼是星雲?……讓我知道了深邃而美麗的星空世界原來是如此豐富瑰奇。

它告訴了我們地球上的植物是如何起源的?各種各樣的植物有着怎樣的習性?什麼是生活圈?什麼是生物鏈?地球上的動物、植物怎樣相互依賴、相互生存?……讓我懂得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沒有動物、植物,人類也就無法生存。

它告訴了我們早在幾千年前人類便有着怎樣的飛行夢想,並在二十世紀最終實現!告訴了我們各種工程和機械進行工作的基本原理,飛機的發動機怎樣工作?汽車的發動機怎樣發明?……使我明白了人類要實現走出地球,飛越太陽系去探索遙遠而神祕的太空,就必須從小好好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

它告訴了我們當今世界最新的物理和化學發現,告訴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基本的物理和化學知識,爲什麼蘋果既能通便又可以止瀉?爲什麼要刷牙?爲什麼焰火會五光十色?……讓我知道了那麼多的爲什麼。

我喜歡《十萬個爲什麼》,它讓我認識到世界是那麼豐富多彩,知識是那麼益智有趣;它讓我知道了科學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我喜歡《十萬個爲什麼》,當你翻開書卷,趣味盎然的知識故事讓你撲朔迷離。我喜歡《十萬個爲什麼》,這套叢書集趣味性、知識性、啓發性於一體,深深地吸引住我。在大自然的原野上,有多少條通往大自然知識高峯的小路,我將沿着這條小路,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做個有用的人。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2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國傑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寫的。在他的寓言裏,每個故事都有性格鮮明的主人公,而且植物和動物們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和感情。

在《獅子和蚊子》中,一隻蚊子小心的飛到號稱“森林之王”的獅子面前,向這位威風凜凜的大王問好,獅子見原來是一隻小小的蚊子,爲了顯示自己大王的身份,故意對蚊子不理不睬,擺出了冷冰冰的輕蔑態度。這可把蚊子怒火了,一定要殺殺獅子的銳氣,它飛到獅子的背上、眼睛上和耳朵上,亂盯亂咬,它要是看準的地方,瞅準機會,就像老鷹似的猛撲下來,在獅子的身上猛刺猛蜇。獅子終於受不了了,它倒在地上抖動着身體向蚊子求和。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不能因爲對方外表弱小就輕視他,因爲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在《馬和騎師》中,騎師訓練出一匹又乖又聽話的馬兒,他十分得意,覺得可以把馬的繮繩解掉了。被解掉繮繩的馬兒知道自己什麼約束也沒有的時候,就無拘無束的撒開四蹄在遼闊的原野上狂奔,再也不聽騎師的話了,後來衝下深谷,摔了個粉身碎骨。以前爸爸媽媽約束我的時候,我常常想:要是沒有人管我就好了,想幹嘛就幹嘛。看了這個故事後,我覺得還是有點約束比較好,要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話,如果是錯的事情那就會害了我自己。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3

首先我想解釋一下什麼是“忘本”。據新華字典解釋是境遇變好後忘掉自己原來的情況和所以能得到幸福的根源。

而這就有些像有的城裏人。他們忘記了自己的祖先亦是鄉下人,他們忘記了今天的幸福是占人口80%的鄉下人貢獻的結果。不但忘本就算啦,更讓人傷心地是他們卻反過來取笑我們的鄉下人“笨”,“愚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費先生給了我們很好的解釋:鄉下人不知道汽車來了應該怎麼躲避並不是智力問題,而是知識問題,鄉下人沒見過世面纔會茫然無措而已。

相對於城裏人來說,鄉下人就要重本的多啦。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鄉下人是萬分重視土地的。他們深深的植根於土地中!到哪兒都不會忘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世代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幾本上不流動,村子裏幾百年來老是那幾個姓,鄉村裏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變動。就因爲這樣,鄉土社會就是一個熟人的社會,熟悉到自覺地去遵守傳統的規範,不需要法律的存在,更不需要藉助契約來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這些都是基於人與人的熟悉。但在人口流動迅速的現代社會,我們還有那種熟悉嗎?答案是沒有!但同時我們的現代社會又缺少完善的法理去規範種.種的行爲,這也就導致了很多人遊走在茫然的空間裏,也就難免有很多城裏人會忘記自己的本源,因爲他們很多都面臨信仰的危機。不像鄉下人相信土地就可以,相信土地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4

有人說餘華的《活着》令人揪心難忍;《許三觀賣血記》使人在精神上堅韌向上;而《兄弟》則是幽默和慘烈交相輝映。而這些在我的腦海裏都是一片空白,我拾起餘華的第一本書,是關於童年記憶的《在細雨中呼喊》。

每個人都有關於童年、關於往事的回憶,而這些回憶也許因爲年齡的原因留下的大多是童年的歡欣與純真。但是餘華書中的“我”,卻承受着孩童本不應該面對的太多太多的心酸和無可奈何。書中的“我”,彷彿如一個旁觀者,與世無爭,冷靜而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講述着一個個事不關己的事,在自己的成長曆程中儘管忍受着身旁各種看起來怪異的人的辱罵、毆打、欺詐與恐嚇,但自己始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尋覓友情,成爲自己疲憊內心停歇的港灣,蘇宇、魯魯、鄭亮、國慶都是“我”身邊的一個個過客。

書中的“我”身處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家庭,父親孫廣纔是個自鳴得意的無賴,處處彰顯出自己盛氣凌人的架勢,每一句扯破嗓子的咒罵,每一個誇張的動作,與其說是強硬的表現,倒不如說展現了其悲哀、虛僞的人生;哥哥孫光平開始的人生是光彩的,但最終也難以偏離平庸的軌道;而作爲主人公的“我”,更多地則以孤寂的眼光觀察着周遭一切,更多地選擇了沉默;弟弟孫光明小小年紀張牙舞爪,卻是第一個走向死亡;而母親則是軟弱了一輩子,只有在彌留之際表達了她對世界的失望和憤懣。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父孫有元,在他身上似乎帶有些許傳奇的色彩,年輕時放蕩不羈、敢作敢爲並且奮發有爲;後來年老時被家庭生活消磨了銳氣但仍然充滿智慧;與晚輩們鬥智鬥勇,即使被不孝的兒子折磨,被年少無知的孫子忽視,他也依舊沒有喪失去挑戰命運的勇氣,哪怕是在即將走完自己人生的前一夜,也同樣如此。

書中人物衆多,線索也錯綜複雜,故事的敘述發展沒有固定的模式,餘華採用了多種敘述手法,直敘、倒敘、插敘的相互穿插讓故事可以一個接一個,如漫天紛繁的花朵,洋洋灑灑。猶如一條寬大的馬路上支生出無數分岔開口,每一條路都看不見盡頭卻都有屬於各自獨特韻味的風景,或令人流連忘返,或令人厭惡,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我們也不難發現,無論其中的人物活着的時候是多麼有趣亦或是痛苦纏身,在時間的長河裏無論他們選擇何條道路,但走到終點每個人卻出乎意料地發現,結果都只有一個。這裏邊有太多人具有共同的特點,從哥哥、到弟弟、到孫有才再到各種小人物,反映出現實中人性的醜惡。自然地,他們最終都只能極其苦惱地接受死亡,他們夾帶着不同的幻想,或平平淡淡,或轟轟烈烈,最終都奔赴向那盛大的死亡宴會,只是消逝的方式有千萬種不相同。其中弟弟被水淹死的場景,餘華的描寫令我震撼:我的弟弟不小心走出了時間。他一旦脫離時間便固定下來,我們則在時間的推移下繼續前行。孫光明將會看着時間帶走了他周圍的人和周圍的景色……

最後我想說,即使人們在人生旅途中會遇到種.種磨難,但我們要不斷從經歷中感悟出:路,還是要走下去的。就像書中“我”的祖父孫有元,一個看似窩囊了一輩子的人,卻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挺直腰桿站着,讓所有人都覺得他從未被打倒,依舊是一個勇敢面對生活的人。所以人生旅途中有太多自己無法控制的,主人公“我”就經歷太多磨難,但“我”仍然能找到屬於自己心靈空間的一方淨土,我們無法把握一切,能把握的卻是自己的心。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5

人們都奇怪,爲什麼一歲的小嬰兒哈利波特能從那個最險惡的黑巫師伏地魔手下逃生。是的,多少偉大的巫師都死在了伏地魔的手下,包括哈利的父母,可唯獨哈利保全了性命,而且還 使 伏地魔魔力大失。

這個原因,鄧布利多告訴了哈利,答案就是母愛。哈利的母親在自己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捨棄了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哈利的生命,所以母親強烈的愛,就在哈利身上留下了記憶。對,是記憶,不是傷疤,不是看得見的痕跡。如果我們被一個人深深地愛過,儘管那個愛我們的人已經死亡,也會給我們留下一個永遠的護身符,愛的護身符。

正因爲此,哈利被母親的愛救了下來,成爲在伏地魔想要殺害的人中逃生的第一個人。而且母親的愛,使他在和奇洛教授爭奪魔法石的鬥爭中,也成爲阻擋奇洛的有力武器:奇洛裸露的皮膚不能碰到哈利,不然就會痛苦不堪,因爲他的心中充滿了野心貪婪和仇恨,所以碰了一個身上胡倖存愛的烙印的人,就會感到痛苦的無法忍受。

我們,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所愛的人留下這樣的護身符呢?回答應該是:我能!愛,永遠是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得以存在並發展的唯一的理由。對一個充滿了愛、周身洋溢着愛的人來說,他看到的就是光明,就是美好;而一個充滿了愛的人,也正在給我們這個世界帶來美好和光明,帶來希望。

不要否認愛,我們的身上,其實也都有着愛的烙印。也許,有的烙印已在塵世的浮華中如同那塊通靈寶玉一般蒙上了塵埃,但拭去灰塵,相信那愛的護身符仍然存在,仍然有着伏地魔們無法抵擋的魔力。失去了愛,纔是我們人類最無法忍受的事情。去愛吧,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的朋友,愛這個世界,只是不要去愛我們的敵人。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6

一個人若想有成就,就必須要有真才實學,決不能有半點兒虛假。寓言《濫竽充數》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濫竽充數》這篇寓言主要講了在戰國時代,齊宣王有個嗜好——十分喜歡聽吹竽,而且很講排場,往往是300多人合奏,齊宣王給了他們很高的報酬。一天,南郭先生請求加入樂隊,齊宣王答應了他的請求。其實,南郭先生並不會吹竽只是貪圖高額的報酬罷了。每次吹竽時他都裝腔作勢、左搖右晃、有模有樣的“吹奏”,居然矇混過關。可是好景不長,不久,齊宣王死了,齊湣王繼位,齊湣王也有相同的嗜好。不過,他認爲300多人一起吹奏太過吵鬧,喜歡聽獨奏,南郭先生知道後,連夜逃跑了。

這個南郭先生不正是我往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嗎?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篇作文,我不想寫,便抄了一篇,可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這件事被爸爸發覺了,我一開始還想繼續抵賴,可是,鐵證如山,我只好承認,重寫了一篇。

《濫竽充數》一文是對我們的警告,他告訴我們:在學習、生活中,都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不能有虛假。

我們以後將是祖國的棟樑,絕不能像南郭先生一樣。只要腳踏實地,何須惆悵登不上知識的高峯呢?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7

提到李嘉誠,在華人世界裏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甚至他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的盛名。他從一個赤手空拳的年輕人,成爲了令人羨慕和欽佩的億萬富翁。他從一個十四歲的窮孩子,成長爲壟斷香港經濟的“長江實業”董事長,成爲中國,乃至亞洲首富,其中有着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讀完《李嘉誠傳》,瞭解了很多,成功的背後是要付出很多代價的,要比別人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讀完李嘉誠的一生,感嘆的不是他創立的宏偉基業,而是他勤奮好學、以誠待人、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因爲他擁有這些精神,所以成就了他今日的成就。

李嘉誠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1939年,日寇佔領潮州後,隨父母流落香港。12歲被迫輟學到社會謀生。17歲成爲一個批發商的營業員,每天工作16小時,由於工作出色,18歲做經理,19歲成爲總經理,22歲開始創業。1952年,李嘉誠開設長江塑料廠,製作塑料花;在60年代涉足地產,逐步成爲地產大王,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1979年收購英資和黃,成爲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5年收購香港電燈集團;後又涉足能源和電訊公司。李嘉誠現在是全球最大的港口營運商,擁有亞洲最大零售集團屈臣氏,率先在歐洲推出3G手機業務。目前長江集團業務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僱員人數超過21萬名。集團在香港共有9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爲7、280億港元。和黃是(財富)全球500強之一。

李嘉誠的經歷堪稱傳奇,到底是什麼造就了他的成功?這是跟他的勤奮、責任感和誠信是分不開的,正如李嘉誠所說:“我覺得成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完全是勤奮工作,不斷奮力取得成果;第二個階段,雖然有些許運氣,但也不會很多,現在呢?當然也要靠運氣,但如果沒有個人條件,運氣來了也會跑去的。”可見勤奮在每個階段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關鍵所在。可以說,一個人的現在並不能代表他的將來,只要肯於努力進取,努力奮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在他取得事業的成功之後,他並沒有忘記社會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作爲屈指可數的華人慈善家,他打破了自古以來“爲富不仁”的說法,他的各種慈善事業捐贈已超過8億美元。在李嘉誠身上,“富與貴”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他在商訓中說過,真正的富貴,要懂得怎麼能夠用你得來的金錢,儘自己的一點義務,還有責任,貴是從你的行爲中來。這些都體現了李嘉誠的人格魅力。

雖然成功的案例不能複製,但是成功的經驗卻可以學習,成功不是偶然,成功是有原因的,當然李嘉誠是個幸運的人,這份幸運也是靠他自己艱苦的努力獲得的。尤其是這本書通過介紹李嘉誠的經歷可以給我們啓發,去尋找我們缺少的品質。雖然光讀書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他的人生經歷一定會帶給我們勇氣和激情,告訴我們一個渴望成大事的人需要的是什麼……

作爲一名在校大學生,不僅應該不斷地學習課本知識,勤奮努力,也應該學習做人的道理,以誠待人,懂得回饋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關於《難忘的一課》讀後感 篇28

五月中旬在林西的購書活動,六月初遷移到了金山首府,於是買了包括《你要好好愛自己》這本書在內的三本。

兒子大學聯考的這三天,我終於嚐到了“熬”的滋味,雖然接送和飲食都由老公擔負,我依然感覺不爽,因爲兒子“緊張”。

此刻,兒子早已經去待考了,獨我一個人在家。陪伴我的唯有這本畢淑敏老師的《你要好好愛自己》。當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這本書已經輕輕地合上了。

畢淑敏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應該是指導我們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一本書。在書中,畢老師談到了她於生活細微處的諸多感觸,晾曬出來讓我們感悟和反思。

都說生活是一團麻。但畢老師卻靠着一雙慧眼、一念慈心和兼濟天下的悲憫情懷讓我們去思考生活的真諦。人活着,就應該有思考,就應該有敬畏、有擔當、有內省......

畢老師的這本書,伴隨着我走過了三天難捱的陪考之路。未來,結局如何,我一無所知。我甚至不知道面對將來兒子的大學聯考志願,我能否像畢老師說的那樣“冒一點險”。看着煎熬中的兒子,我只能安慰加寬慰,而我的煎熬只能向畢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求解。

此刻(下午2:40),距離大學聯考最後一科開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相信此刻的兒子也已經進入考場,聆聽着一切與本場考試相關的提示和訓誡。當走完這一程,兒子就可以好好的“痛快”一場(已經做了計劃)了,而我依然無限的疲累,儘管我什麼也沒有做。

“無論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詐,請依然相信光明大於暗影。及時銷燬精神垃圾,重塑精神的天花板,讓陽光從天窗灑入。"畢老師的這段文字,在我看來,就是說給此刻的我的。

“大學聯考”,是地獄,也是煉獄。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們都有了這樣一段非同尋常的經歷。困厄也好,磨難也罷,都是歷練,關乎成長。

風不能把陽光打敗,一切都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終將成爲親切的懷戀。我沒有經歷的大學聯考,兒子經歷了兩次,怎麼說都值了。

人到中年,確實是該好好愛自己了,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但願畢老師的這本《你要好好愛自己》能讓我們有所思考,有所行動,有所受益。

試問:當除了孩子,我們心裏可曾有自己?

我們都要好好愛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