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84K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篇1

作爲本季第一位登上舞臺的朗讀者,楊元喜院士朗讀了斯蒂芬·茨威格寫在《人類羣星閃耀時》自序裏的文字。這部傳記原本是以西方視角記載了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歷史瞬間,而當《朗讀者》讓觀衆深切體會到時代的英雄楷模宛如星辰般照亮了我們的世界,這又何嘗不是屬於當下中國的“一個人類羣星閃耀的時刻”?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

董卿在節目中說,科學對世界的改變是滄海桑田,文學對世界的影響是春風化雨。文學不是歷史,但它記錄下了人心深處的故事,不讓它輕易地隨風而逝;文學不是教科書,但卻讓每一個靠近它的人,能夠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文學不是現實,但它讓我們可以在現實和想象之間自由地穿梭。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作爲中國最有商業價值的傳統文學作家,麥家曾憑藉諜戰小說《暗算》摘得中國傳統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由他的每一部小說都被改編成影視劇,曾一度掀起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狂潮。

雖然麥家憑藉作品在業界和讀者羣中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調內斂,極少在公衆面前講述自己的個人生活。此次,在《朗讀者》節目中,麥家是第一次公開分享自己與兒子的父子故事。

“兒子,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里之外,我則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們太小了,但我們不甘於小,我們要超過地球,所以你出發了。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爲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作準備;這也是你命中註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纔可能走得更遠……”《致信兒子》是一封麥家寫給遠在美國留學的兒子的信件,字裏行間,不但有麥家對兒子的叮嚀囑咐、有對生活感悟的分享、對人生的探討、也有不吝表達的切切愛子之心。

茅獎作者也曾頭疼兒子的青春期

週六播出的《朗讀者》以“選擇”作爲主題。而麥家關於“選擇”的故事,關於自己當時正處在叛逆青春期的兒子。“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難弄的一面。面對這種有問題的青春,父母應該怎麼辦?是選擇放棄還是堅持?忍耐還是放任?”以父親的身份,麥家分享了自己與兒子的點滴。

採訪中,麥家說:“我的兒子青春期可以說是特別的作、特別的叛逆。”麥家直言,青春期來了就是“鬼敲門”,高中開始,兒子就把自己封閉了起來,三年全部待在家裏,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打遊戲、上網、聊天、惡作劇。對於兒子,麥家無數次想放棄,因爲忍無可忍,但是最後又無可奈何。

“我們始終不放棄,每天把老師請到家裏來,但很多老師上了幾天後就勸我,麥家,還是算了。”兒子氣走了家庭教師,麥家卻仍然不放棄尋求讓孩子可以繼續接受教育的途徑,甚至一度自己掏錢開了一家培訓機構,只是爲了讓兒子和同齡人在一起,然而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但麥家一直未停止對兒子的陪伴,他說:“年輕人,或者說青春期就是一個危險,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我們作爲長輩,只有一種選擇,幫助他變成一朵花,抹平堅韌的地方。幫助他度過最搖擺不定,定時炸彈的這樣一個階段。”

終於,麥家的兒子到了本該大學聯考的時候,情況發生了變化。看到曾經的小夥伴們都開始努力讀書,紛紛準備出國讀大學,孩子突然意識到和朋友們的差距。“他本身英語基礎很好,人也聰明,努力了半年,靠着他的童子功過了英語關,通過了6所美國那邊大學的申請。”當有一天兒子告訴麥家,自己被一所大學錄取了,麥家一度完全不信,經過確認才喜出望外,“他申報了八所學校,陸陸續續過了六所,包括他現在正在讀的費城藝術大學,還給12000元(美金)的獎學金。”麥家提及兒子,似乎在慶幸自己當初選擇陪伴兒子,“現在他的情況也比我期待得要好,學業不錯,也交到了朋友。其實兒子雖然話不多,但是爲人正派,受人歡迎。當初我的選擇,就是用我的力量來保護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篇3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這是央視《朗讀者》第一季宣傳片問向觀衆的話。第一季以“遇見”開始,到“青春”告別;第二季懷揣“初心”,一路迴歸“故鄉”,《朗讀者》帶領人們重新拾起文學的力量。上週六,《朗讀者》第三季再度迴歸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黃金時間。

如此說前兩季《朗讀者》重在將動人心魄的“文學之光”打在人們的頭頂,那麼全新開播的第三季,將引領觀衆開啓12場關於內心和遠方的“時空懇談”。這一次,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將與來自社會各界的48位朗讀者共讀文學經典,體會世間溫情,聆聽時代濤聲。

談及迴歸的動力,董卿說:“做季播節目肯定是一季比一季難,難就難在,我作爲製作人,我是否還有那樣的敏銳性。很多人問我,你爲什麼停了這麼長時間,你爲什麼沒有按照規律每一年做一季,可能的確有我不勇敢的地方,我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我也怕我不夠好,會讓大家失望。真正促使我邁出這一步的動力,是我發現還是有很多人需要它,對它懷抱着期待在等。特別是經過了20_年,我覺得我自己的內心也是需要慰藉和疏導的,《朗讀者》是一個很好的載體,這是我們啓動第三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往季的《朗讀者》採取的是“主題詞模式”,如青春、告別、禮物等等,這季《朗讀者》則帶來12個關乎個體命運的開放式命題,以每期一問的方式喚醒人們思考。12個話題,每一個都從現實生活中拔地而起,自帶共情能量和討論價值: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嗎?哪些時刻你不夠勇敢?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你會愛TA很久嗎?和時間對抗,你贏了嗎?我是誰?如果是那少數,你害怕嗎?如果重新來過,你會改變哪個選擇?30,又怎樣?媽媽,你幸福嗎?女性到底有多美?再過20年,我們會怎樣?

這其中,既有對昨天的回望,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既有對內心的凝視,也有對世界的閱覽;既有對性別的觀照,也有對年齡的叩問……12場開放式討論中,只有各抒已見,不設標準答案。節目努力營造的是一個將觸角延伸到觀衆心靈的懇談空間。

本季節目邀請了一批極具分量的時代人物。他們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用汗水和生命丈量祖國大地的國測一大隊,年度爆款劇《山海情》中凌教授的原型人物、“世界菌草之父”林佔熺,職業外交官、聯合國前副祕書長沙祖康,法語文學翻譯家周克希,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不見外”的廈門大學教授潘維廉,我國第一代刑事技術警察、中國首席槍彈痕跡鑑定專家崔道植……這些或家喻戶曉、或默默無聞的面孔被《朗讀者》帶入大衆視野。

備受矚目的作家集羣,橫跨老中青三代。中國當代作家蘇童、中國先鋒派作家馬原、隱藏在泉州的“90後”文學新星陳春成等,也將陸續登上舞臺。王蒙、畢飛宇等一直以來爲《朗讀者》的文學成色保駕護航的文學大家們,在這一季將特別現身每期的開篇札記中,通過和董卿的對談,拋出當期話題,引發觀衆思考。

在嘉賓的選取上,《朗讀者》第三季則進一步提升着領域的開闊性及代表性。從“國臉”康輝、“中國手語律師第一人”唐帥、“中國肺移植第一人”陳靜瑜、“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傑出校長”唐江澎、中國內地首位柏林影后詠梅,到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剛在東京奧運會女子20公里競走決賽中摘得銅牌的媽媽級運動員劉虹……當他們娓娓道來夢想與感動,節目定會讓觀衆再次感嘆,大千世界別有洞天。

此外,戶外環節將以固定的形式出現在這一季節目中。《朗讀者》走到戶外的第一次嘗試,來自第二季時董卿去往湘西鳳凰古城,採訪時年94歲高齡的畫家黃永玉老人。今年,《朗讀者》還將嘗試進行戶外拍攝,這些“場景化”朗讀嘉賓將在完全生活化的環境中,和董卿傾心交流他們的故事,並讓朗讀之聲傳遍山川大地。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世間共通的情感,會幫助觀衆去了解和理解朗誦文字背後蘊含的寬度、厚度、濃度,遍嘗人生百味。

節目每期以一個充滿寓意的主題詞作爲核心線索,有關“遇見”,有關“選擇”,有關“陪伴”,有關“眼淚”……名人和素人同臺,分別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它可以是一篇散文、一首詩、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電影戲劇劇本。聆聽一段安靜的訴說,就彷彿路過一段人生。這些故事看似關於別人,其實映照着最爲普世的情感。

而一直以知性女神範兒示人的董卿,在連續主持了13年春晚以及多檔文化類節目之後,如願轉型擔任製作人,推出全國首檔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

在做這個節目之前,董卿經常把自己關在家裏朗讀,甚至淚流滿面。朗讀不僅是看到了精美的文字,也釋放了個人的情感。在《朗讀者》這檔節目中,董卿終於有機會把內心積累多年的表達欲和分享欲全然釋放,同時,也將電視工作者浸潤多年的專業素養展露無遺。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董卿說,“朗讀屬於每一個人,朗讀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篇5

9月18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打造的大型文化節目《朗讀者》第三季在央視綜合頻道正式開播。作爲本季首位登上舞臺的“時代朗讀者”,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副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將斯蒂芬·茨威格寫在《人類羣星閃耀時》自序裏的文字,獻給偉大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和有志於航天科技發展的青年學子。《朗讀者》第三季以“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嗎?”這一命題開篇,接下來還會有“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等12個命題,在這12場開放式討論中,不設標準答案,只爲幫大家找到更多種人生的可能。

談及《朗讀者》第三季歸來的動力,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她發現很多人一直抱着期待在等,特別是經過了不同尋常的20_年,大家對自己、對生命、對未來都產生了許多感悟、思考及期待,而《朗讀者》是一個很好的交流載體,大家可以通過這面鏡子,反觀自身,汲取力量,找到答案。如此說前兩季《朗讀者》重在將動人心魄的“文學之光”打在人們的頭頂,那麼全新開播的第三季,將引領觀衆開啓12場關於內心和遠方的“時空懇談”。

作爲一檔“星光璀璨”的文化節目,《朗讀者》不僅集結了一大批文學巨匠,更匯聚了衆多來自科技、醫療、教育、體壇、藝術等各大領域的代表性人物。《朗讀者》第三季“去光環”化的嘉賓陣容,更質樸獨特。在嘉賓的選取上,保持人文性的同時也更突顯出社會性和新聞性。此外,爲豐富朗讀形態,今年,《朗讀者》加入了戶外拍攝,這些“場景化”朗讀嘉賓在完全生活化的環境中,和董卿傾心交流他們的故事,並讓朗讀之聲傳遍山川大地。

節目第一期以致敬“北斗人”開篇,打開了這一季《朗讀者》大門的首位嘉賓,正是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同時出現在第一期節目中的還有剛剛在東京殘奧會奪金的田徑運動員劉翠青、領跑員徐冬林。在隔離期間的他們通過連線的方式出現在節目中,他們用最質樸的方式分享了訓練和比賽背後的故事。“當看到千千萬萬的人們在那麼真誠地講述,在那麼投入地朗讀,你就會更加覺得,人間應該到處都有朗讀的聲音”,董卿說。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朗讀者》邀請各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嘉賓來到現場,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並傾情演繹來自朗讀者文學顧問團的國家文學家、出版人、專家、學者精心挑選的經典美文,最終節目將會呈現出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

今天,我觀看了《朗讀者》這個大型綜藝節目。這個節目是由主持人董卿阿姨主持的。這檔綜藝節目的總主題是:一個人,一段文。而今天第一期的主題是:遇見。

通過這檔綜藝欄目,我學習了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學會了怎樣讓朗讀帶有感情。欣賞着他們朗讀文章的聲音,我彷彿身臨其境。

朗讀的人來自不同行業:有成功人士柳總、有無私奉獻的無國界醫生、也有創建鮮花山谷的夫婦、還有詩譯英法人的許淵衝老爺爺……朗讀的內容也豐富多彩:有濮存晰朗讀的老舍散文《宗月大師》,來感謝人生路上幫過他的人、有無國界醫生朗讀的《答案在風中飄揚》,來表示她們對和平的渴望,也有朗讀《朱自豪情書》的夫婦,來表達他們對彼此的愛意……

看完《朗讀者》以後,我對朗讀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我一定要在今後的日子裏,朗讀更多的書籍。

朗讀者讀書心得體會 篇7

前兩季中,超過130位來自各個領域的大家或代表人物匯聚於舞臺,分享他們默默無聞卻又熠熠生輝的人生。在慶祝建黨_年之際,第三季《朗讀者》聚焦做“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特別是用基層黨員的感人事蹟給大衆以感動、啓迪和激勵。

本季中,每期節目始於宏大的開放式命題,大到詢問改變世界的能力、天長地久的恆心,而後又由具象的“者”來求解和詮釋這種宏大,將之落腳於有血有肉的理想、有笑有淚的奮鬥。

從中國首席槍彈痕跡鑑定專家崔道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一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國測一大隊”隊員鬱期青身上,觀衆看到的是肩負大道、爲國拓荒的赤子情懷;當“感動中國”的張桂梅校長和張定宇院長卸下職業的鎧甲,在節目中傾訴他們對家人的依戀和遺憾,觀衆感受到的是負重前行的英雄擔當;拉起手來比翼雙飛的科學家夫妻“麥爸菜媽”,殘運會冠軍劉翠青和領跑員徐冬林,則展示了“人生搭檔”所企及的至高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