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精選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68K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 篇1

今天偶然讀《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後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精選7篇)

善爲何物?難於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爲也,地球,亦水所爲也,萬物生長,皆賴於水。水有如此之功,然並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衆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鑽。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裏而成杯之形狀,倒碗裏而成碗之形狀,倒鍋裏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不爭,適應,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何謂道,水即是。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 篇2

縱觀幾千年來各家對道德經的瞭解可謂是百花奇放,從修身到治國,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種種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過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現象學上,我對老子的道的解釋用一句話來概括:靜是相對的,動是絕對的。這即是道。

對道的瞭解首先不執着於道這個名字,老子起這個道也是不得已而爲之,我能夠打個比如:就我們生活的地球來說,人從現象去看地球它是靜止,所以說是相對的,但是地球又是從白晝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變化,所以說地球又是運動着的,循環不息,而且也是絕對的。有了這個絕對的動之後,地球展示給我們面前的並不以人的意志而刻意運動而是展示在我們面前是靜,而這種靜是人客觀所發覺不到的。

我能夠用風來比喻,風吹到你的臉上你覺得一絲的涼快,但是你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又存在着,看似無其實有,由於你不曉得它什麼時分吹過來,這就是老子首篇道的宇宙自然觀,而從人的角度上,要到達這種境地,是需求修行的,而這種修行是要讓人理解萬物變化開端,老子說過人的道就如嬰兒的一樣,人從生命降生開端,運動曾經存在了,而這種運動不斷到人死爲止,而老子的道並不是生也不是死,它是對一個絕對運動着的生命要做到像風一樣的靜靜的運動着,只要做到靜你才幹到達這個道,而我說的這個靜不是絕對的靜,而是運動着的靜,老子的水就是一個最好的比喻,水是運動着的,而這種運動是如此的自但是不加修飾!

對如今所謂的唯心唯物強加給道是不適宜,由於道曾經包括了一切現象中的唯心和唯物。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 篇3

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這部聖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呢?靜心、淨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座標;淨心:淨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爲。

靜心,靜安人生座標。老子以“清靜爲天下正”,“清靜無爲”爲修道之本。《道德經》十六章雲:“致虛極,守靜篤。”強調了致虛守靜的修養。“致虛”就是要消除心靈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後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洞察力,纔會“知常”,逢凶化吉。

“淨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淨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十二章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餚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致的嚴重後果。故後人雲: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慾之心。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 篇4

老子認爲“美與惡,善與不善“都只是我們人類對於某種關係和情感認識的存在,而非事實本身,事實本身與對事實的認識及情感反應,兩者是嚴格區分的,事實本身就是“自然”,就是“天道”,而對自然的認識和反應,就是“人爲”,就是不可靠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當人對某種東西“喜歡”的程度越高的時候,因此帶來的“煩惱”程度同時相應越高,一體兩面,喜歡伴隨着煩惱,

任何一個事物,都可以從無數的角度來理解,而任何一個角度,都有互相對立的方面,每個角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每個角度都不是唯一的,永恆的,而是相對的,暫時的。這是老子道家的思維原則,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固定的思維習慣及僵化的思維模式。接下來,老子用了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先後等六個排比句來說明我們使用的名詞和和概念具有相當的侷限和相對性,這些名詞和和概念都不是真實恆定的存在,而只是取決於人類的主觀判斷,根據人心的不同,可以變出千萬種花樣,比如我們評論男人,可以說他比較高,比較黑,比較聰明,比較瘦,比較靈敏,比較善良,比較孝順,簡直有無數個角度啊!把這種多角度的認知方法,破除固定僵化思維的高度智慧,轉用於“聖人”對國家治理原則方法論演繹,就是“無爲”“無言”的道家至高無上,高度靈活和多角度多思維層次的管理境界。對真正有智慧的領導者來說,就不會隨便亂說話,亂下結論,亂做事。

聯想到張老師講的內家拳:老拳師的一招雲手,就可以變萬招,一個招式達到渾圓的球體立體的感覺,而我們初學者最開始練雲手,這個動作要內含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可能,接下來練含有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的,再下來就是八個方向,逐步增加到一個圓形的面,達到較高的境界。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 篇5

“道可道,非常道……”一陣陣讀書聲迴盪在校園裏。自從學校開展“與聖賢爲友,與經典同行”讀書活動以來,校園裏每天都飄蕩着整齊而有節奏的讀書聲。

當老師第一次捧着《道德經》,告訴我們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就暗暗地下決心一定要認真地學習它。

可是當老師第一次用清脆的聲音帶領我們讀《道德經》時,我感覺到枯燥無味,一點兒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來。雖然如此,我還是不忘每天讀一讀,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喜歡上了它。於是每天清晨,伴着鳥兒的歌聲,迎着初升的朝陽,我坐在陽臺上,一邊享受着清鮮的空氣,一邊開始了晨讀。它給我的心靈開啓了一道門,引導我如何從小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不追求名利的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

讀《道德經》後,我漸漸發現,原來做事馬虎的我竟安靜耐心地思考問題了,原來作業中潦草的字跡變得端正了許多。從誦讀經典書籍中,也讓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能戰勝別人,更應該有勇氣戰勝自己。

《道德經》讓我受益匪淺。“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爲它們不爲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聖人把自己置於後,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於聖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成就了他自己。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於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於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纔會勃發。同樣,“無爲”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慾則剛。”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 篇6

在中國大概印刷最多的就是《論語》,《道德經》和《孫子兵法》了。(當然《毛澤東語錄》的印刷數量可能也很多,這本書裏面也有寫得很精彩的部分,但是有鑑於此書主要目的是利用毛澤東本人的智慧和威望扭曲真理。所以不在本文之列。不過,如果有人希望到中國大陸去從政,我覺得《毛澤東選集》是必須要讀懂讀透的。)

《道德經》作者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說起來慚愧,我小時候就嘗試着讀這本書,可是完全讀不懂,於是我就放棄了,在我記憶裏是一本和我無關的書,估計大概是道家的一本經書之類的書。

三年前,我已經在英國讀書生活幾年了,已經很少看中國的書了。有一次聚會,認識了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女士,她是做外貿行業,是位成功的女士。 她知道我是中國人於是很有興趣的和我聊起東方的哲學。並且她提到了“老子”和“林語堂”。她的中文發音完全不準,我是猜出來的,還好我知道的作家不少,要不然都猜不到她說的這兩個人了。她提到老子的時候,滿臉嚴肅,我們幾個人都很認真的聽,我很驚訝她對老子道家思想的瞭解。我對她說我對老子的哲學並不熟悉,我甚至沒有讀過《道德經》。她笑着鼓勵我讀一讀。(注,林語堂是中國臺灣的著名作家,也是大翻譯家,他精通幾種歐洲主要語言,許多的中國的名著都是林語堂翻譯成的西方文字。)

於是馬上從網上下載了這本書,開始讀。可是很多地方都不懂,於是在網上下載了各種版本的白話文解釋,然後對比着讀。反正,花了個把月的時間終於全部讀完了第一遍。讀後感是---這真是我讀過最好的一本書啊!

道德經400字心得大全 篇7

在圖書館借了一本《道德經》,看完後雖然覺得不能完全地讀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還是感覺一片坦蕩,覺得此書對我們深有益處。

《道德經》這部著作是老子所寫,但不是介紹老子生平事蹟,而是講道論德,所以叫做《道德經》。《道德經》全書原本分爲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講“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講“德”。

老子說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規律。我對《道德經》的理解是無爲而治和尊重自然規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時候,有時候人們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於身敗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樣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時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夠清醒,不至於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經》就給了我們這方面的啓示。

人在得意的時候,家庭、事業順風順水,此時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招人嫉妒,也會樹敵太多,甚至招來殺生之禍。在老子看來,福氣來臨時,我們要提醒自己禍根也來臨了,自己不要那麼盛氣凌人,要懂得謙恭,否則失意時就會走投無路。還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無敵,強中自有強中手,肯定有人比你會更厲害,更出色。但我們達到目標時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負,不能驕傲,要有謙虛之心。

老子說“是以聖人出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爲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爲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認爲,我們應該用順其自然的“無爲”的態度去處理世間事務,這就是不言的教導;只有任憑萬物生長而不加干涉,而生養的萬物又不據爲自己所有;爲萬物的生長盡力而爲卻不認爲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勞而不居功自傲。正因爲一個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績總是不會失去,而是永存。

無爲是一種心境,是一種修養。假如我們能夠做到無爲,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的穩定。如今社會物慾橫流,許許多多的人在利慾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們能夠做得到無爲,那麼我們也將活得更輕鬆、更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