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讀書心得1200字(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33K

傷逝讀書心得1200字 篇1

我原是沒資格對魯迅的《傷逝》發表任何感慨的。從前沒有,那是因爲十二、三歲的年齡還不懂得涓生的的矛盾和子君的悽然;現在不應有,那也是因爲太過體驗他們的思想弱點,感嘆魯迅先生的細膩描寫,而慚愧自已不知該如何表達?

傷逝讀書心得1200字(通用5篇)

從昨晚掌燈時分,一口氣讀到凌晨,一遍一遍,再逐字剖析着,就恍若文中的涓生和子君就是現實中的他和我。早上上班時,我還拉住一個同事,不管她願不願聽,也強硬將整個故事的心理情節給她複述一遍。不知是我講的字句不漏還是她也有觸語生情的心態,總之,她聽得入神,連連稱這與現代的愛情婚姻沒有什麼區別。我便說,也許愛情原本就是沒有時代沒有年齡沒有國度的吧。但一想到現實中的他,那個連“因爲,因爲我已經不愛你了!”都不敢說的他,我心裏便黯然了……再回到電腦邊,我怎麼也坐不住,我聽到我心裏仍然在不停地訴說着……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戀愛和婚姻爲題材的作品,這是一篇悲情小說。作者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這一年的經歷,用涓生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願入地獄的悔恨。

雖然涓生的故事發生在“五四”年代,在那個黑暗社會裏,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他們感情的破滅似乎還可以歸罪於社會解放的過程。那麼現在呢?21世紀的愛情,創造在一個更進步更自由的時代,他們不會再經歷涓生的社會迫害,不必爲“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的苦惱,也無需爲求生而象涓生那樣“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注”的決擇。但是,我們今天的愛情,卻因更加自由,一任的夢想還是重複着涓生的故事,一樣的愛了,逃了,最後拋棄他們曾經深愛過的女人,任她們自生自滅……

從涓生的個性心理描寫,我真實地感受到相愛至分手的殘酷,而血淋淋的愛情正是那個提倡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最後卻爲了求生而離開子君的涓生親手埋葬的。涓生因爲尚未忘卻的翅子的扇動,這在文中多處提到,而他又以爲他的翅子又因子君“只知捶着一個人的衣角”而比先前頹唐得多……於是決定“那便是雖戰士也難於戰鬥,只得一同滅亡。”在決定着他們只有分離才能開闢新的道路時,他又意識到“——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懺悔了……”這個時候他有一絲不捨,其實,他早預到子君沒有了他,只有死。因爲子君“她自始自終,還希望我維持較久的生活……”就算這樣,涓生還是因爲早晨的時間多,而計劃在閒談中,故意提起往事,似一個隱形的壞孩子,把那翻在心裏折騰過的“所謂不虛僞的真話”對子君說了出來,而子君聽後“她的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直到“子君卻不再來了,而且永遠,永遠地!……”,涓生這才意識到當初以爲“將真實說給子君,她便可以毫無顧慮,堅決地毅然前行,一如我們將要同居時那樣。”恐怕是錯誤了,因爲子君“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爲愛”。涓生最後雖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卻只能換來子君永遠的空虛,歡欣、愛、生活已經全都逝去了。這個時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時才感到存在的可貴,這句話便是真理了。

再回顧涓生對待子君愛情的過程,這裏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陰暗面。追求子君的時候“照見我含淚握着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如此經典的場面在21世紀已經視爲珍寶,更何況在那個世俗的年代。也難怪日後竟成了子君溫習的必修課,“我的言辭,竟至於讀熟了的一般,能夠滔滔誦。”。而涓生後來卻只當作是淺薄可笑的電影一閃。如此純真熱烈的求愛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踐踏了。其實我也不懷疑那個場面的真實,只是很明顯,涓生衝動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浪漫熱情,只能維持到得到子君的愛時,就成了“被質問,被考驗”的負累了。

他們相愛的時候,涓生是這樣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爲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悅時,他們走在路上,他仍會覺得到時時遇到別人的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可見,子君給他的幸福並沒有堅定他的愛情,他的勇氣在很早時段都已經暗地裏隱藏着不穩定性。可恨的是,這個時候涓生並沒有顯示出在分手時“所謂真話”的勇氣,我想倘若涓生真是那種“是的,人是不該虛僞的”,那麼他當時更應該對子君講出他的心態,似乎在後來的描述中,他的各種對子君不滿情緒他都有所隱瞞,當然除了分手那一次來了個真實的。如果在當時尋住所的路上,他也來個真實的表白,或許會讓子君明悟一些,或許將不會有後面的草率同居,更不會淹沒子君死的悲劇。因爲當時境態的子君卻是“大無畏的。坦然如入無人之境”,子君的愛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執着,她的眼裏只有他,她的世界唯有愛情。

傷逝讀書心得1200字 篇2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以青年人愛情和婚姻爲題材的悲情小說。魯迅先生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憶了涓生從戀愛到失戀的過程,抒發了涓生的悲痛和懊悔。

涓生的故事發生在五四革命的時代,涓生的愛情而註定成爲時代的犧牲品,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愛情的悲劇是必定要歸罪於社會的,最起碼也是和社會有關係的。那時的愛情不像現在這樣自由,正因如此,涓生的愛情會受到社會的“迫害”。

生活無論在哪個時代都一樣,瑣碎、繁雜,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於是子君開始爲幾隻小油雞不快活,開始爲阿隨煩心,開始日夜的操勞。生活的工整化也出現了,涓生每天的生活軌跡就是從家到局,再由局到家,子君每天就是生白爐子、煮飯、蒸饅頭,飼阿隨,飼油雞。生活雖然平淡,但卻安寧而幸福。但是晴天霹靂也有預兆的到來了,涓生丟了工作,這唯一的生活來源也沒有了。涓生說:“人必生活着,愛才有所附麗。”如果吃飯成了問題,那緊接着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就統統出現了。如何掙錢,如何節約家裏的開支,而這時,在涓生看來,“子君的功業,彷彿就完全建立在這吃飯中。吃了籌錢,籌來吃飯,還要喂阿隨、飼油雞……”涓生開始抱怨,爲工作、爲生活。在他看來,子君除了有些悽然外,依舊如故。油雞被吃了,阿隨終是沒有被吃掉,但是卻也養不起了,只好牽出去丟掉。子君在涓生的眼裏開始變了,“頹廢、悽苦、無聊”到最後隨着阿隨的離去,而變成了“悽慘”甚至是“冰冷”的表情。其實,這個時候,子君的變化對一個女人來說,在那種環境下,是正常的。油雞、阿隨都是他們剛開始生活的時候就陪伴着他們的,現在一個一個都失去了,對於子君來說,她感到一種危機,就像是一種預兆,而這種預兆很明顯,他們的生活永遠不能再像以前了。此時的涓生思想也在發生着變化,“其實,我一個人,是容易生活的,然而只要能遠走高飛,生路還寬廣的很。現在忍受着這樣的生活壓迫的苦痛,大半倒是爲她,但子君的識見卻似乎只是淺薄起來,竟至於連這一點也想不到。”在我看來,也許子君正是想到了所以才這麼做的。涓生受不了子君的冰冷的神情以及家裏的冷清,開始躲着子君。

子君看出了涓生的冷漠,她爲了要挽回這段感情,做了很大的努力。“笑着和我談到還在會館時候的情形”“她從此又開始了往事的溫習和新的考驗,逼我做出許多虛僞的溫存的答案來”這在涓生看來,更增加了他的痛苦。因爲“我的話一出口,卻即刻變爲空虛,這空虛又即刻發生反響,回到我的耳目裏,給我一個 難堪的惡毒的冷嘲。”“將溫存示給她,虛僞的草稿便寫在自己的心上。”涓生很想明確的把心裏的想法,可是沒有勇氣。因爲不能將真實的想法告訴她,還必須要裝着很溫存的樣子,覺得自己特別的虛僞,並覺得很痛苦,甚至認爲已經阻礙到自己去開闢新的生路了。“她所磨練的思想和豁達無畏的言論,到底也還是一個空虛,而對於這空虛卻並未自覺。她早已什麼書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往的了……”“我覺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們的分離;她應該決然捨去——”這裏涓生有做過努力嗎?有,可是他只是在刻意的去重複過去說過的話,做過的事,刻意的去尋找遺失的美好。因爲這種“重複”和“刻意”而使得那些努力變得那麼的蒼白無力。最終,涓生放棄了他們的愛情。而子君也在一個昏黑的晚上被父親接了回去。

子君的死對於涓生來說,周圍的一切都變成了死寂。可是魯迅總是能看到希望,不管是《故鄉》裏的“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或是《藥》裏瑜兒墳上平添了一圈紅白的花。這裏,魯迅也給了涓生希望——阿隨——子君鍾愛的阿隨回來了。這就預示着新的生路就在眼前。

傷逝讀書心得1200字 篇3

魯迅先生的作品《傷逝》選自他的小說選《彷徨》,是魯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爲題材的做作品。

“五四”以後的青年普遍關心的是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傷逝》寫的就是子君和涓生的戀愛以及其破滅過程。

小說以涓生的口吻和切身感受來描寫兩人曾經的熱烈的愛情和最後愛情破滅的悲痛以及悔恨。涓生和子君衝破了重重的障礙,最後終於得到了他們的愛情和所謂的自由,然後在處處受到排擠的封建社會現實面前,這兩個知識分子並不能僅僅依靠他們的勇氣和“盲目的愛”好好地生活下去。面對着來自社會的壓力和兩個人各自的思想和性格方面的弱點,使得兩人越走越遠,最終出現了“所謂真的隔膜”,使得涓生對子君的愛情消失了。

事實上,涓生愛上的是他眼中的那個勇敢的、果斷的子君,是他想象中美好化了的子君,他從這樣的“分明的、堅決的”子君身上看到了中國女性的希望,這樣的“輕飄飄”的愛是很不牢靠的,雖然一開始的時候他們非常幸福,然而那幸福那麼虛幻,還夾雜着不安,一旦生活起來,幻想破滅,愛情也隨之消失。子君大概是真愛着涓生,所以她能夠爲了愛走出封建,奔向自由,追求個性的解放,但是,也只是這樣而已,面對涓生的變化和生活的壓力,她漸漸的不安起來,以至於用不停的“考驗”來給自己以信心,然而涓生最後到底還是對她說了愛情的“消失”,這對於子君來說就是希望的幻滅,最終子君被父親接了回去,在他人的冷眼中死去。

涓生在生活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要去尋找新的出路,可是,並不成熟的他面對着黑暗的社會,也只能是摸索着前進,他對於子君的去世感到強烈的自責和悔恨、悲哀,小說的最後寫到“我向着新的生路跨出第一步去,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我的前導……”,雖然所說的是,他不想面對黑暗,只想用遺忘和謊言來掩蓋,不讓自己的真實露出來,事實上卻是對於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控訴。

小說一如魯迅的一貫作風,及其深刻地揭示了現實的問題,在黑暗社會中,戀愛和婚姻的自由不可能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的最終解決,不能僅靠着個性的解放,它只能是整個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

傷逝讀書心得1200字 篇4

從小說的名字中可以感受到這是一篇以悲劇結尾的文章。“傷逝”——爲逝去的東西而傷心,讓人聯想到遺憾、悔恨,給人一種悲哀、淒涼的感覺。作者以“涓生手記”的方式敘述了在“五四”這個黑暗的社會時期,兩個覺醒的知識分子爲了愛情而不顧一切,走到一起,最終因社會的壓力與生活的殘酷而走向分離的愛情故事。

讀完<傷逝>之後,感觸頗多,有一種悲涼的感覺。

在我看來,子君,作爲一位時代女性,能夠衝破封建觀念的束縛,掙脫封建家庭的牢籠,毅然追求自己的愛情,在當時是很叛逆的,是很困難的,是與時代不相容的。但她對愛情堅決,喊出了自己的心聲,喊出了數千年來女性不敢喊出的“我是我自己,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樣響亮的個性解放的呼聲。她不顧世俗的眼光,義無反顧的和涓生在一起,即使是沒有堅實的物質基礎。但當她與涓生在一起生活的時候,由於生活所迫,她成了一位典型的家庭婦女,爲家庭瑣事而忙碌,爲小事而爭吵。慢慢的,她由一個思想解放的新女性轉變爲一個世俗的女子,而這時她與涓生的感情也慢慢變淡,慢慢變質,最終走向毀滅。而子君最終被拋棄而走向了死亡。

涓生,一個新時代的青年,雖然也有着新思想,但卻是不徹底的。剛開始的時候,他是勇敢的,對愛情執著,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從本質上說,他依然受着封建思想的毒害,表現出守舊與懦弱。尤其是和子君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他的自私、虛僞、卑怯的心裏慢慢的滋生起來。當他與子君出去的時候,他害怕別人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而子君卻“大無畏”。到最後,他們的生活越來越慘淡,面對生活的壓力,他把生活的重擔推給了子君,而自己卻不敢面對。最殘忍的是他離開了子君,把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淵!我認爲,涓生的新思想只是表面上的,是經不起時間和現實考驗的。

一段美好的愛情就這樣逝去了,而當涓生再懷念過去的美好的日子的時候,一切已經都無法挽回了,他剩餘的時光只能一直“傷逝”下去。二人悲慘的結局,讓人不免傷懷。因此,我們對待愛情時,既不能失去自我,也不能逃避責任。

傷逝讀書心得1200字 篇5

《巫師的沉船》主要寫了兩千多年前古羌高原王子用三棵神樹造了一艘瑰麗精妙的樓船,駛出古三峽而後從容自沉於長江中游的“舒鳩”無人河灣裏。兩千年後“仿古心理學家”老木舅舅用“心情”而不是用高科技和智慧破譯着“舒鳩沉船”的巨迷。

綠人探祕記

一個從事於研究綠人的女孩和她的三個小侄與綠人的有趣故事。

老木舅舅迷蹤記

老木舅舅與朋友和盜賊一起探訪原始森林,遇到的奇異事件,和重重保護下的寶藏之謎。

夜探河隱館

老木舅舅在河隱館親身經歷寶書被盜事件,真相的背後,究竟有何隱情?

沙漠老胡

老木舅舅在沙漠中看見的老胡,竟把古文明的痕跡重現沙漠......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個仿古心理學家 老木,他是一個“仿古心理學家”。 誰要是問:“老木博士,您是幹什麼的?” 老木舅舅一準回答:“偵探!” 他的鬼笑還隱藏在他的大鬍子裏。 叫舅舅“老木”,他蠻高興的。 他本來就勝莫名其妙的“莫”,念成“木”很容易。他的年齡並不算太大,才三十六歲,給他的“木”再加上個“老”,叫成了“老木”。他認爲這是對他夠朋友的意思,因爲,他就是研究“老”的東西的。老木舅舅自稱偵探,是由於他經常去破謎。 他破解的,全都是神祕的遠古巨謎。 其實,他的職業實在很難講清。說是歷史學家,那還不夠全面。說是科學家,也不夠準確。說是偵探,又容易發生誤會。還是這樣來說吧,有着三個博士頭銜加上一個破謎專家稱號的老木,由於經常破譯一些古怪的巨謎,實際上他倒是一個古人心理學家,或者動物心理學家,甚至是植物心理學家和老房子心理學傢什麼的。這是不是很怪異?其實並不怪。老木從事的破謎工作,以前還沒有人這樣做過。 ——它總起來可以被叫作“仿古心理學”。 (動物、植物也同古人、古宅一樣古老。) 老木舅舅有一句名言:“古老的謎,還要用古老的心情才能破譯,並不全靠高科技。”這一句話,後來同時被考古界、文化界、科學界、甚至軍事部門所高度重視。所以,老木很忙,經常出門。他有一套旅行的行頭,拎起來就可以走。 他的那隻手提箱貼滿了各地機場的標籤紙。 ——這一次,老木要去長江。 那裏發現了一艘遠古沉船。 據說,它是“鬼船”。 這是第一本讓我感覺神祕而深邃的書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