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6.32K

莎士比亞曾說過:“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像天空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接下來就跟着本站小編的腳步一起去看一下關於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吧。

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
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篇1

讀書,對於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就顯得更爲重要了。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進而豐富自己的課堂。今年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老師的《教學工作漫談》,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魏老師那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氣魄。尤其是他那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民主科學的管理經驗。下面是我讀後的點滴感觸。帶來和大家一塊分享和共勉:

一.做一個“科學”的教師,學會“教”好書。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羣求知的學生,因此我們不但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有豐富的知識教育技巧,要有駕馭,靈活運用教育規律的能力。讀了魏老師的教育理論之後,我覺得魏老師的許多做法就值得我們仔細得揣摩體會和運用,從他的“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十法”中我進一步肯定有智慧的教育,確實我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能體會得到,比如課前一句富有哲理或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很快的把學生帶入課堂,引入教學,有時可能還能帶動學生整節課的學習興趣。記得在講《老王》一課時,我在上課之前給同學們播放了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然後讓學生暢談生活中你所看到或感受到的愛的事例,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一時間學生融入了一種愛的氛圍之中,課中對文章主題理解也就在不知覺中加深了。在講《說“屏”》一課時,因爲對於“屏”有的同學可能比較陌生,於是我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古今屏的圖片讓學生去欣賞,古典精美的屏畫學生很感興趣,對“屏”也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陌生的《說“屏” 》一文學生學習也就不再感到那麼枯燥了。又如課堂中我們一個誇張的動作,姿態或表情,也能使學生在愉悅歡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同樣一句真誠的鼓勵,可能會使一個滑入深淵的學生能夠回心轉意跟上集體的步伐。其實這些都是教師智慧的體現,只要我們細細的揣摩運用,一定會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做一個“民主”的教師,教學生學會“學習”

魏書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他沒有出衆的外表,沒有過人的智慧,甚至沒接受過正規的師範教育,然而他卻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我覺得魏書生老師取得成功的最大奧祕就在於他的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無論他的班級管理,還是他的課堂教學無不滲透着民主的教育思想:班級怎樣管理,老師課堂教什麼,怎麼教;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布臵作業,布臵多少……他都跟學生商量,在他的一切教育活動中都能看到學生主動參與的身影。所以我覺得,只有民主纔是教育的真諦,只有民主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學有所得。這一點我覺得感觸比較深,拿布臵作業來說,我認爲千篇一律的作業效果並不好,布臵難了吧基礎差的不會做,容易了的掌握得好的同學做的沒意義,也沒動力,因此今年的作業我們都改爲各小組安排,我設定一個初步範圍,各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去安排,但基礎內容是必完成的,掌握好的同學可直接完成提升內容,作爲我們語文來說作業比較靈活,因此作爲成績突出的同學也可直接進行課外練習或寫作練習,這樣各個階段的學生都能有所提高,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當然督促檢查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各個小組之間階段性的的評比使每個小組,各

個階段的學生都有了壓力和動力,感覺效果還是不錯。

另外一點值得欣賞的是魏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始終貫穿能力的培養,如在書中提到的觀察力,記憶力寫作能力及自學能力等等。其中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書中有兩個章節講到這個內容。確實我們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生不會學習,不會運用。我認爲這與學生自學能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我們正大力倡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案的運用其實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探究的能力,如果很好的利用,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該有很大的幫助。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對學案很陌生,學生顯得很無助,再加上學生基礎比較差。根本不知如何去預習,學習。更談不上提問題。學案似乎只是一種形式,學生也不在意學案的存在,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先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老師的做法,然後我們幾個人商量,學生不會預習,我們可以先給他們設計,給他一個柺杖,於是我們就把學案分兩部分設計。第一部分是預習指南,這部分包括背景資料,作者簡介,文體知識,字詞積累,和關於文章整體把握的一兩個問題,這些問題比較明確,即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基本上也能依據課文來完成。同時在下面我們還設計了一個空缺板塊,可以填你疑惑的問題,只要有相關的問題就行,雖然問題參差不齊,有時也可能不合理。但最起碼他們有了這樣一種思路和意識,能夠形成一種好的習慣。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完成第二部分的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部分。這樣不同學生都能有事可做。雖然我們問題的設計也有一定弊端,限制了個別學生同學的思維,但對於基礎比較差的狀況來說,利可能要大一些,時間長了,習慣形成了我們可以進行適時的調整。

三.做一個“合格”的教師, 教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學習能力、智力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提高能力,還要讓他們學會做人,步入社會後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不被社會淘汰。就拿平日裏對於學生犯錯,我們大部分都是火冒三丈、大發雷霆,寫下保證書,叫家長。有時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產生厭學現象。我們不但沒有成就一個人才,反而耽誤一個人前途。我曾經帶過這樣一個男生,他頭腦很靈活,但貪玩不愛學習,課上做小動作,課下不完成作業,導致成績很差,家長也被班主任請來了好幾次,不但沒效果,次數多了,無所謂了,對家長老師的批評也習以爲常,甚至還責怪家長爲何就是逼迫來上學。家長很無奈,我們認爲在這種情況下,一味的批評已不是方法,後來我們轉變了方法,不批評而是找他交談,分析厭學的原因,討論學習的重要性,慢慢轉變他對學習的認識,同時給他安排了一定的班級任務,樹立他在班級中的威信,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此外,我們也和家長聯繫,要家長和孩子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困難和要求,儘量的去幫助他們而不要一味的壓迫。造成孩子的抵抗情緒,半學期後,學生有了明顯的轉變,正所謂書魏老師提到的和家長共同教育效果會更好。但我們要把握好的教育方法。此外魏老師的一些做法也很獨特。犯了錯誤,便要做一件好事來彌補自己的錯誤; “犯錯誤,寫說明書” “犯錯誤,唱歌”……但無論是和家長教育還是獨立教育,前提一定要建立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有利於孩子發展前提下進行。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在愛學生的基礎上。因爲這樣學生才能自覺去改正錯誤,更重要的是還培養了他們健全的人格。其實我們平時常說,把每一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可是真正面對孩子犯錯時,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我們也會氣急敗壞,更不會冷靜地想出這些辦法。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都值得好好地反思。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讓他們懂得(學會)做人的真正道理,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總有這樣的感覺,覺得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有時煩躁起來也不免有點兒牢騷。現在細細地思量,剛開始工作時時面對的壓力來自於對工作的一無所知,需要自己通過學習、摸索去適應。而幾年後的今天,環境已經不再陌生,工作也摸到了一點兒門道,但是自身的需要,自身專業發展的需要,不斷自我更新的需要得壓力越來越大。我們的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個體沒有發展的話就只有被社會淘汰。社會壓力、行業壓力構成了我們學習奮鬥的巨大動力,向更高的難度不斷地挑戰,不斷地戰勝“舊我”,成就“新我”。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纔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這是我讀魏書生的一點感悟。當然他的精神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們從教育生活中去認真領會他。把魏書生老師的精神發揚光大。

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篇2

“爲師當學魏書生,從教當學魏書生”同是三尺講臺,魏老師卻能做得這樣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並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師德成爲當代教師學習的楷模。他以豐厚的人生積澱、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對學生細緻入微的關愛深深感染啓迪着我,促使我不斷地去學習,去揣摸:

作爲年輕教師的我,讀魏書生的書,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享受,不由得我不感動,不由得我不佩服,不由得我不深思。那流暢的筆觸、那樸實的語言、那發自內心的感想,流露的是一種深情,一種對教育的深情,一種對學生的深情,一種毫不掩飾的歡樂和幸福,如果問我,這些書讓我學到了什麼,最大的收穫——它們促進了我的成長。

一、“商量商量”

魏書生不只一次地說過“也許我其他方面不如一般人,但有一條是勝過他們的,就是遇事商量。”他有一句口頭禪就是:“商量商量”。的確,這“商量商量”,就是一般人可以想到但卻難以做到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做領導的,總是命令下屬去完成什麼,做教師的,總是指揮學生去從事什麼,做家長的,總是強求子女去服從什麼。命令也好,指揮也好,強求也好,其中不乏正確的因素,但殊不如人這個萬物之靈的心理是複雜異常的,弄得不好,你命令,他要抗命,你指揮,他要逆行,你強求,他要反抗,但是,如果我們改換一下工作方式,對人平等,遇事商量,於是,上下級之間,師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心的琴絃就會和鳴,情的聲波就會共振。由此看來,“商量商量”的確是一種很好的工作方法。

爲什麼“商量商量”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商量就是平等、商量就是尊重、商量就是溝通。

看了魏書生與學生商量的案例後,我也嘗試着遇事與學生商量。出乎我的意料,商量這一方法的結果比以往的“獨裁製”效果好很多,商量讓我擁有了8位得力的班委,他們也在的我帶動下學會了與彼此商量,處理在班主任不在的情況下比較棘手的問題;商量讓我獲得了很多“搗蛋包”學生的信任,在與他們的商量中他們自己找到了自己進步的起點,看到了老師對他們的信任,尋到了自己進步的理由。

商量應該是師生之間的情感潤滑劑,會讓教師的脾氣不再暴躁,會讓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慢慢拉近,會讓班級的管理越來越井然有序。

二、“道德長跑”

青年教育家魏書生老師所教的學生沒有作文本,他也從來不批改作文,而是利用日記,領着學生開展“道德長跑”,這條經驗實在是值得借鑑的。

關於“道德長跑”,還是魏書生老師論述精闢。他說:“一個人堅持長跑,數年如一日,身體一定健康。能不能有那樣一件事,數年如一日地去做,使得心靈上也逐漸健康起來呢?我覺得寫日記就有這種作用,絕大部分心理正常的人寫日記時都說心裏話,說真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絕大部分人寫日記一般都勸自己上進,助人改過。絕大部分都在日記中鍼砭假惡醜,讚揚真善美。歌頌心靈美的人,歌頌美好的事,這便起到了教人愛美的作用。”

而在我們的現實教學中天天要學生寫日記卻從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幾乎很少學生可以有時間寫教師布臵的日記,而對自己的總結又是必須的,爲此,我們班建立了“隨意本”,每兩個星期讓學生對自己本兩週的各方面進行總評,肯定自己的努力,承認自己的不足,除此,學生可以在裏面自由的書寫,內容隨意,字數隨意。這樣我也有時間在這個本子裏與學生很好的溝通,與他們探討學習的意義,生活的真諦,以及與家人、同學怎樣相處等他們需要指點的問題。慢慢的,我發現,學生的書寫內容越來越廣,字數越來越多,語言也越來越親近。我想我會把這個隨意本一直延續到他們畢業,這應該可以做爲一本最好的同學錄,也是他們的成長記錄。

三、“心理病歷”

魏書生與學生之間的故事,讓我堅定了一個認識,雖然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然而我們不能把學生當作沒有思想、沒有情感的被動的受管理者,而應該把他們當作有思想、有情感的主動發展個體,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的人格,把他們當作實實在在的“人”,而不是馴服物。

以前,我很少讓學生寫檢查,認爲那是徒勞,總是按自己的意願去說服教育學生,後來,我效仿魏書生的方法,讓學生以病歷或作文的形式寫檢查,讓學生對所犯錯誤進行自主分析、點評,並附之以努力方向,對寫的好的還可以全班範讀,對其分析能力、文筆大加讚賞,這個方法尊重的學生的人格、尊重了學生的意願,讓學生在犯錯之時不僅認識到問題的所在,還得到老師的認可,使其在快樂中主動進步,何樂而不爲呢?

四、嚴慈並施

我也深知:“嚴師出高徒”,所以我對學生也有自己一定的要求,其實,在我家訪時、開家長會時,學生家長總是一再叮囑,對其子女教育要嚴格些。 “嚴”是一門學問,它是建立在愛心的基礎上的;“嚴”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恰到好處的教育方法;“嚴”是一種則任,它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嚴”是一道警戒線,它明確劃定教師不可逾越的鴻溝;“嚴”是一種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條不紊;“嚴”是教師的一顆愛心,它時刻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沒有嚴就沒有愛,但是如果嚴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只要我們“捧着一顆心來”,當一名有愛心、有則任的心“嚴”師,我們的“嚴”才能培養出一大批“高徒”。讀魏書生的書,不一定非得照搬他的具體做法和措施,我敢說,如果照搬他的方法,效果不一定好,而且失敗的可能性很大,因爲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個人魅力也不同,讀他的書,讓我學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他給予每一位學生的關懷是永遠值得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學習和效仿的,這讓我慢慢感悟到了教師職業的根本道德,從而漸漸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長。

書,總是給人許多的啓迪和感悟。我們真正要做的,絕非只是感悟而已。教育,單靠魏書生老師一個人的聲音是遠遠不夠的,但願做爲教師的我們都能夠多讀一些書,讓更多的人從書中受益,更讓我們的學生受益!

教學工作漫談心得體會篇3

早就聽說過,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最近,我有幸拜讀了《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這本書讓我走進了魏書生的世界,翻開書的每一頁都是收穫,學習書中的每一點知識都是快樂。讀着魏老師樸實的文字,感受到了他對教育事業的一片赤誠,看到了魏老師教育路上堅定的步伐。他以驕人的教育科研成果向我們展示了他獨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說魏老師的有此做法對於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說可能並不是很適用,但是教育都是相通的,他的教育精神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讀了以後,我由衷地感到魏書生真不愧爲中國教育界的一個奇蹟,這也讓我對教師的認識和教學工作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其一,用愛心教育學生。

魏老師有着大海一樣寬闊的胸襟,他能夠理解學生所犯下的錯誤,從不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他有自己獨特的“懲罰”孩子的方式,就像用做好事來改正錯誤。對此,我也有了一些體會,我班有個經常不按時完成做業的學生,對他,我沒有過份的批評,只是告訴他,最近班上的衛生太差了,請他協助管理衛生。結果,他每天早早到校,對班內衛生做一個檢查,不過關的地方親自出馬,正因爲他的努力,我們的衛生情況有了明顯好轉,我表揚了他。奇怪的事兒發生了,他的作業也按時交了,這是不是說明他能夠做到自律了?是不是有了一份責任感? 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用了聲東擊西的方式,既懲罰了學生,又讓他在學習上有所提高。

魏老師的心裏時刻都裝着學生,學生就是他的一切。他讓學生在充滿愛的教育中,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存在的意義。學生尊敬他,崇拜他,信任他,能主動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魏老師深知,教書的目的並不是造就一批會做題的機器,而是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社會發展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如培養學生的效率感、學習高效日、當日事當日畢等具體的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文素養。在此,我也學習運用了一些,例如,我也曾讓學生制定一些計劃,既有周計劃,又有月計劃,更有學期計劃。也就是說處於中學階段的學生更應經常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將德育融入每一科的教學中,爲學生一生的長遠發展負責。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老師真誠的愛,這樣才能教育出身心健康的學生,讓他們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其二、在快樂中做教育。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把學生當成天使,那你每天生活在天堂裏;如果你把學生看成魔鬼,那你將每天生活在地獄中”。對於我們老師,面對的是一羣養尊處優、以自我爲中心、優越感極強的學生,教育起來可謂困難重重。但如果我們把那些瑣事天天記掛在心上,舊的煩惱還沒去,新的煩惱又接踵而來,那隻會是愁上加愁,這對我們的身體也是極大的損傷。

尤其是我們今年所遇到的這一特殊學情,學生特別聽話,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在課堂上就是不出聲,這可急壞了我們幾個年經教師,一下課,我們就湊在一起想方法,爲了活躍課堂氣氛,一改死氣沉沉的狀態,最終,我們決定巧用魏老師的一些方法,那就是——犯錯誤唱歌,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在課堂上進行小組知識比賽,或是整排間的比賽,輸的小組進行懲罰,那就是唱歌。

這種方法,我在課堂上也用過,那就是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往往讀一遍就沒興趣讀第二遍了,其實對內容是一知半解,在新授課上並不能出現很好的反映,不能高效的完成課堂任務,對此,我在新授以前,對課文的朗讀質量進行提高,就是進行整排間的比賽,一排間自由分工,但是每個同學都要參加,如果出現反覆讀、添字、漏字現象,視爲錯讀,總評出出錯最多的一排,進行唱歌,做爲懲罰。針對他們的心理:寧可多用功,多讀幾遍,也不課堂上唱歌的想法。還真的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歡樂,而是我們缺少發現歡樂的能力。”人的一生沒有一帆風順,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是在自尋煩惱,杞人憂天,被自己精神枷鎖所束縛。所以人要學會適應環境,學會開朗樂觀、積極進取,勇敢面對。魏老師建議我們學習阿Q精神,帶着鐐銬還能繼續快樂的跳舞。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我們就試圖改變一下自己,換個角度考慮問題。只有這樣纔會讓自己變得成熟起來,經驗豐富起來,同時輕鬆快樂起來。

其三、還學生自主

21世紀的學校教育,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怎樣才能讓這一主體真正的去自主學習呢?這是我們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我想情景模擬法也許不錯,我在講《心聲》一文中就用到了,在學生讀過課文之後,將文章的情景再現,讓學生們體會主人公的心情,也讓學生站在老師的位臵上體會程老師的想法,這時,學生一改常態,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極其活躍。這對學生多方位的思考,和爲人處事都有一定的幫助,既學習了知識,又讓他們學會了做人的道理,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爲呢?

其實,課程就是教師幫助學生經歷、體驗轉變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同事、夥伴、協作者的關係,像這節課上,我寫錯了一個字,學生立即給我主動的指了出來,這點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平時的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那是一種感情非常融洽的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係,它已經成爲習慣,再這樣既寬鬆、自由又很民主、感情很融洽的氛圍之下,學生纔敢於指出老師的過錯,這也正說明了學生處於一種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狀態之中。我們的課堂就要達到這樣的狀態:學生敢想、敢說,願意想、願意說。只有這樣的狀態下才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再者,要有寬鬆的氛圍。所謂寬鬆,我想就是允許學生說錯話,說真話,把它自己的經驗、最個性化的東西充分表達了出來。日本的一所學校流行一種這樣的理念,他們認爲“教室就是讓孩子出差錯的地方”。在日本,離開了學校你就不能犯錯誤,但是學生在學校是允許犯錯誤的。我個人的理解,犯錯誤就是讓學生打開心窗,把他心裏想到的、碰到的經驗和體會充分地表露出來,一時我們的教學真正進入孩子的心理。我們的課程,如果不能夠將孩子的經驗、孩子的認識真正整合起來,那麼孩子的經驗就無法完成再構,形成新的體驗,更談不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其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

魏老師在教學中也從不同層面運用了合作學習,其實對於我們國中學生來說,他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由於已有的經驗、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會各不相同。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從而建構起新的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也增強了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就像在《詞五首》一課中,我請同學們合作找出,哪幾首詞意境想近,並理解詞文的大意,找出不理解的地方,進行組與組間的交流。通過小組交流,所有問題迎刃而解。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運用合作學習時碰到的“部分學生因依賴別人而導致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下降”這一問題,我們也要“弄清什麼情況下合作學習才更有效。”以解決小組合作探究中存在的小組合作濫用或合作流於形式沒有解決實質的問題,將合作探究用在刀刃上,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鑑,相互啓發、形成立體的交互思維網絡,以產生1+1>2的效果。

其五、做一個善於反思和創新的老師。

魏書生是一個真正在實踐教育理論的教育實踐家。他點子多,辦法新穎,有實效。他工作的思路清晰,方法科學,這得益於他深厚的理論功底,並且他敢於做試驗,遇到困難不退縮,想辦法去克服和改進。教育就是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推陳出新。作爲剛剛有幾年教齡的我,就更應該在接納前人的優秀教學手段和思想,不斷的夯實基礎的同時,一定要勤于思考,敢於實踐,,勇於克服困難。因此,在啃讀他的著作的同時,在每次有感悟的時候就寫下一點點兒的體會,以備迷茫時得到指引。

學無止境,教育的魅力也無止境。雖然我並不從事班主任的工作,但讀了《魏書生教育工作漫談》之後,我卻真正感受到了老師的教育魅力之所在。一個教師,他的勝利青春是不能保持的,但是它可以保持職業青春。

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或者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一邊燃燒,一邊又在生長。我願做教育界中,一個堅如磐石的耕耘者,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纔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爲祖國,爲民族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