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生作業的思考

來源:瑞文範文網 6.24K

其實就在不久前,我已經寫過幾篇與“作業”有關的文字。題目分別是《打學生之後》、《偷作業的孩子,該拿他怎麼辦》、《不要在憤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耐心,往往能創造出美好境界》。最近幾周,我仍然經常地找那些沒做作業的孩子進行個別談話。之所以如此樂此不疲,是因爲這些談話在我看來,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教育,同時也是對我的一次次自我教育,因爲在進行這些談話時,我需要自始至終地剋制好自己的情緒,保持耐心,還要邊思考用怎樣的語言來引導他們,所以我將這種做法看作是一種自我挑戰和新的嘗試。現在我可以確定地說,只要對某個問題保持關注,並加以思考分析,總會有所收穫。這也是我願意不惜花去時間將它們一一記錄下來的原因之一,因爲不斷的嘗試使我欣喜地得到了一些新的東西,種種的思考所得更讓我明白並糾正了之前在教育教學中的不少錯誤粗糙的觀點和做法。總之,以上種種再次印證了這樣兩句話:改變學生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改變並提高自己。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教育。

關於學生作業的思考

誠實

在上面提到的第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一件令人生氣的事,一個學生將別人的作文撕下來貼到自己的本子上,回想當時我爲此生氣發火的情景至今依然歷歷在目。而就在兩週前,我在改學生的日記本時,又發現了一件類似這樣的事。學生小b將以前寫過的日記用塗改液改了日期又交了上來。前天,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中,我遇到一個國小同學,大概因爲知道我是當老師的緣故,閒聊中他不無抱怨地向我“告起狀來”:不知爲何,自從女兒上了國小讀書之後,就發現她開始變得愛說謊。事實上,不用我在這此一一舉例,關於學生因爲沒完成作業,隨口撒謊,以各種方式欺騙老師、家長,這類令人失望的事,不僅是我的教學中,在很多學校裏,幾乎可以說成了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首先,我個人的想法是:孩子不喜歡做作業,沒完成作業,其實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如佈置作業太多,難度太大,學生的習慣問題,家庭的環境影響等。而且我個人還認爲:孩子沒完成作業其實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都可以理解,原諒。可是由於沒完成作業引起的說謊、欺騙、不誠實等,卻是要比沒完成作業嚴重得多的錯誤和惡習,這甚至將影響孩子的性格及一生的成長。很多孩子爲什麼會養成撒謊,不誠實的不良習慣呢?我認爲這與作業本身有很大的關係,因爲作業量太等原因而無法完成或不喜歡作業,又對老師、家長嚴厲的批評,訓斥甚至嘲諷打罵產生恐懼,從而養成了撒謊、不誠實的不良習慣。總而言之,我認爲做一個誠實的人遠比沒有完成作業要重要得多。因爲沒完成作業而養成隨口說謊、欺騙的不良習慣,在我看來,是多麼的得不償失。

耐心

前面我已經多次提到,對於沒完成作業的孩子,我,以及我所看到的很多同行朋友,往往只是採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我個人也並不否認,這種嚴厲的批評懲罰對某些孩子能在短期內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可是我們卻沒想到此舉卻可能給對很多學生的性格及今後成長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因此,首先我們對此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我們知道,習慣這東西,不是靠一天兩天就能培養起來的。否則就不叫習慣了。同樣,讓一個向來不完成作業的學生改變自己,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指望靠一兩次批評教育便讓學生徹底改變不做作業的壞習慣,同時要對在改變的過程中仍然不時或偶爾出現作業沒完成的情況有個心理準備。以上的一點認識也是在無數次實際教學中得到的教訓之一。我是個性情急躁、極其缺乏耐心的人,所以在這點上對我本人而言,最大的體會與收穫是:在改變學生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努力磨鍊自己的耐心,說到底,改變孩子的過程其實也是改變自己的過程。

實踐與體會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我們該拿這些不喜歡做作業的學生怎麼辦呢?以下是我最近兩個多月以來總結的點滴做法與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1、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個人認爲,孩子之所以不喜歡作業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作業太多。所以首先,我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在平時的教學中儘量減輕孩子的作業負擔,嚴格控制作業的量,努力提高作業的質,做到少而精。其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努力讓學生喜歡上自己所教的學科,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2、絕不當衆揭發、批評以及懲罰孩子。我們常常抱怨甚至難以理解,爲什麼孩子經常受到嚴厲的批評懲罰仍然表現得無動於衷?難道他們的“臉皮”真的比別人厚?我想不是的,更多的是因爲,我們經常當着很多人的面批評懲罰孩子,已經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這才練就了他們的“厚臉皮”,所以我認爲教育學生並使他們願意接受的前提是尊重學生,首先保護並喚醒他們應有的自尊心。

3、個別談話。這幾周來,我多次找沒有完成作業的孩子進行個別談話,並在談話的過程中不斷有意識地提高與學生說話的技巧,怎樣通過語言上的溝通來讓孩子受到教育,比如:讓他真正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錯誤的,會因此感到自責,慚愧,並決心改變自己。於是我回想起以前的自己,還有我所看到身邊的許多同事,往往由於迷信於批評懲罰的力量,從而面對這些學生的時候態度粗暴,說的話時往往單調並帶着挖苦、冷嘲熱諷,更別說講究什麼說話的技巧之類。[本站]在和學生談話中,我一再強調以下幾個關鍵詞:誠實,態度,信任,自覺。常常引導他們進行換位思考: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怎麼想,怎麼做?此外,我還注重引導他們進行心理體驗的對比,比如,我問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甚至撒謊欺騙別人,心裏是怎麼樣的?得到的回答有:擔心、害怕、自擔憂、緊張、害怕隨時被老師發現,或謊言被揭穿。感到對不起老師、父母,同學看不起。沒自信,玩得也不快樂。反之,如果完成作業呢?回答有:心安理得,心裏踏實。一身輕鬆,做什麼事也都感到全身放鬆,得到老師同學的尊重、信任。對自己充滿自信等。

4、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點滴進步,耐心地鼓勵、引導。常言道: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我們常常發現,即使孩子有了願意改正自己的決心和願望,這從他們的書面檢討和口口聲聲的保證中看得出來,然而,說到容易做到難,我們看到的實際情況是,這些孩子在行動中的表現卻總是時好時壞,甚至三番五次反覆出現同樣的錯誤。之前我經常爲此感到惱火,以至對他們感到失望並逐漸失去耐心、信任。我也看到並相信很多同行朋友和我有同樣的經歷。不過因爲之前的認識使我有了“思想準備”,我已經知道孩子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循環反覆的過程,於是我會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特別關注這些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以不斷加強並鞏固他們朝着改變自己的決心、行動不斷堅持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