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思考的優秀散文:向慢思考致敬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5W

任何思考的進行都是在聯想——連鎖反應中進行的推理與演算——信息內容的加工。成熟的思考都需要足夠的時間;接下來小編爲大家介紹關於思考的優秀散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思考的優秀散文:向慢思考致敬

向慢思考致敬

●馮根林(安徽)

哈佛大學的羅爾斯,是著名的自由主義學者。一次,他在課堂上講“無知之幕”的理論,這是他公正理論的邏輯起點。突然有學生舉手提問:老師,你講得很好,我都能接受,可是,你的這套理論如果碰到希特勒,怎麼辦呢?

這的確是個棘手的問題,羅爾斯一下怔住了。他說:“讓我想一想,這是個重要問題。”

課堂上鴉雀無聲,等待着沉思以後羅爾斯的回答。

十分鐘以後,羅爾斯擡起眼來,嚴肅而平和地給出了一個答覆:“我們只有殺了他,才能討論建設公正的問題。”

我特別欣賞這位學者在課堂上沉思的樣子——他對“假如碰到希特勒”這個棘手的問題足足思考了十多分鐘,而這麼漫長的時間是在學生的衆目睽睽下慢慢走過的。

感謝羅爾斯,讓我第一次看到了課堂上當衆長時間沉思的師者的形象。這是難得一見的課堂“思想者”的雕像。

許多年來,我們一味地提倡思維的敏捷性,總是強調思考的時間越短越好。所以在學校課堂上,我們司空見慣的是老師提問話音剛落,孩子急切回答的小手已經高舉如林。學生們不是用思考來回答問題,而是憑直覺搶佔風頭。老師和家長津津樂道的也是如何培養孩子思維的敏捷,而不是如何尊重孩子思考的過程和質量。

在課堂上,假如孩子們有疑問向老師提出,老師也是對答如流,即使暫時不能回答的疑難,老師也會在一秒鐘以內將疑惑的皮球踢傳給學生:“這個問題,我想聽聽大家的思考結論。”再愚蠢的老師最下策的方式都會採用迴避:“這個問題,我們課後再討論,好嗎?”課堂似乎不是思考的場所,不是解決問題的地方。

我們的老師很少現場思考,更不會在學生面前“怔住”,而且在“鴉雀無聲”的課堂思考十餘分鐘。那樣的話,一是反映了老師備課不充分,二是老師反應的靈敏性較差,甚至會歸因爲缺少教學機智,沒有課堂應變能力。

我們的老師不給孩子慢思考的機會,所有的回答都獎勵性地給了率先舉手的人。如果哪一個學生搶到了答問時機,而起身回答時卻慢慢吞吞、斷斷續續,一般的情況是遭到嘲笑,普遍的結果是被老師打斷:“請你坐下繼續思考,我請別的小朋友來幫助你。”課堂的四十分鐘,要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容不得緩慢的思維來耽誤。我們過於講究教學環節的流暢,過分珍惜課堂教學時間。因此,慢思考者都成了聽衆,最終習慣於袖手旁觀,熱衷於爲智者鼓掌。

任何思考的進行都是在聯想——連鎖反應中進行的推理與演算——信息內容的加工。成熟的思考都需要足夠的時間。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的著作《思考·快與慢》值得一讀。書中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系統1”依賴於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出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出反應。但“系統1”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爲事實”的原則,任由錯覺引導我們作出錯誤的選擇。

相對於快思考,大腦還有“系統2”的慢思考,它通過調動注意力,調動自己學習過的理論知識和科學經驗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出正確的決定。由於它的綜合性,所以不容易出錯。

由此可見,快有快的精彩,慢也有慢的優勢。

所以,我們在爲敏捷性鼓掌的同時,也應該向慢思考致敬。

公衆號:天府散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