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教育心得:拒絕平庸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1W

說起來,教師的平庸是隨處可見的。譬如以下表現:

校長的教育心得:拒絕平庸

學生當容器,此乃平庸表現之一。課堂上,教師目中無人,眼前只有一羣被無形的大手捏住脖子的鴨子,教師只需把所謂知識的靈丹,應試的妙藥,填入鴨子被迫張開的大嘴,就大功告成。完全忘記了教育是心與心的對話,忘記了教師更應該是心靈的工作者,忘記了看不到“人”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真正大寫的人,更不用說培養走向世界的現代公民。

把利益當人生,此乃平庸表現之二。過分信奉“黑貓白貓論”,把分數當作教育的唯一目的,把題海戰術當作提高成績的最佳良方。一面舉着訓斥主義的大棒,一面撕咬着功利主義的大餅。只看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結果造成學生視野狹窄,世故圓滑,冷漠麻木,內心粗糙,成爲考分的富翁,情感的乞丐,應試的強者,精神的侏儒。

把家長當替罪羊,此乃平庸表現之三。學生之錯,全部怪到家長頭上。動不動就“傳喚”家長,甚至不顧場合、不分對象,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瘋狂“發飆”,完全忘記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職責,似乎一切問題都歸罪於家長。缺少人與人之間基本的尊重,請家長來,不爲解決問題,只爲撒氣、解恨。滿足於家長迫不得已“點頭哈腰”的認錯,毫不顧忌自身無能、粗鄙的大展覽、大曝光。

把體罰當法寶,此乃平庸表現之四。儘管法律法規已成爲懸在教師頭頂的高壓線,但仍少不了心浮氣躁、缺乏智慧的教師,動不動就拿出體罰的法寶,以求得學生的“順從局面”。體罰原因很多:上課隨便說話,沒按時完成作業,書寫不工整,考試不及格等等;體罰的方式也多樣:罰站、罰跪、辱罵、毆打等,花樣百出。所謂“教育”嚴重走形,教師在學生眼裏變得面目可憎,毫無親近感可言。

以上表現在我們身邊並不少見。

說到此,也許有一些教師會不以爲然:本來嘛,自己學識淺薄,地位低微,沒有名氣,除了爲數不多的學生以外再也沒有追隨者,不平庸又能怎樣?似乎自己的平庸全部歸罪於他人,歸罪於周圍的環境。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十八、九年前,我任教於一所農村中學。那時候學校對成績的需求遠沒有現在強烈,教學相當輕鬆,幾乎沒有壓力,班主任工作也算得心應手,缺乏挑戰,加上週圍有一羣好喝酒的“哥們”,於是,工作之心懈怠下來了,通常簡單掃上兩眼教材就醉醺醺地去上課,曾經躊躇滿志的班級管理也不再有往日的激情和責任心。但接下來的一件事卻深深刺激了我:教讀一篇文言文,由於沒有認真備課,就在我看似激情澎湃的朗讀之後,竟然被學生指出來,兩個課下注釋標得清清楚楚的字音竟然被我“大大方方”讀錯了,這讓我滿臉羞愧,尷尬至極。

這樣的低級錯誤,讓我高傲的心倍受打擊,幾天緩不過勁兒來。痛定思痛,我終於明白: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當一個優秀教師曾經是我的夢想,我拒絕平庸。從那以後,我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狀態,委婉地推辭着無盡無休的聚會,重新埋頭到自己的工作中,重新開始了對教育、對人生的思考。一顆空虛的心也重新變得充實。

肖川老師曾說過:“承認自己平庸,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其實,平庸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我們要敢於承認自己的平庸,並努力拒絕平庸狀態的出現。

何爲教師的“不平庸”?在我心裏,有着教師生活狀態的唯美想象,無外乎這樣幾個畫面:

慣於以發現的眼光去看待似乎早已熟稔的教育世界,願意調整自己,改變自己,讓自己的課堂豐富多彩、個性飛揚,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深邃、鮮活和細膩。

同行之間詰難問疑、平等切磋,講的人頭頭是道,聽的人津津有味,不虛僞,不做作,深層次地贊其善、評其惡,用充分的交流,盡享自由愉悅的精神盛宴。

走出校園的圍城,沐浴燦爛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參觀聽課,聆聽講座,座談溝通,產生鮮活思想,汲取前進的力量。

斜倚牀頭,一杯清茶,一盞黃燈,沉浸在經典的書香之中,直至睡意襲來,方釋卷而臥,酣然入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