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3K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寒假期間,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說起朱老師,感覺特別親切,緣自於《新教育之夢》那獨特的親和力。簡單而尊重地道一聲“朱老師”,彷彿一下子距離近了許多,讀他的書也就更容易融入和沉醉。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9篇)

我所從教的國小,很多方面已經是循着朱老師的教育之夢在走了。但可能限於探索和嘗試的階段,我們還無法很深地體味着新教育的甜蜜,而傳統的教育觀念又時時地不斷的衝擊,外加現行教育評價系統的不配套,要實現新教育的夢想自然是有着諸多困難,於是咀嚼着朱老師的文字,回憶和想象着我們的教育現實,不禁有了許多的感慨和欣喜。

很多時候讀類似理想化的作品,我總有潛在的一種定性思維,我覺得理想就是所謂紙上談兵,誇誇其談。洋洋灑灑說了許多美妙的東西,而真正能夠在現實中存活或者構成藍圖的卻零零星星。如今讀《新教育之夢》卻不盡然,朱老師平靜而又睿智的語言,堆積的已不僅僅是一個夢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熱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經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於是,崇敬、敬佩,更是欣慰。

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按最正統的解釋,即“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這就意味着,教育是一種期待: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期待,社會對人發展的期待。而“期待”本身就是對理想的憧憬;或者乾脆直接說,教育就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老師正是懷着一種赤誠的教育理想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夢”: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校長、理想的教師、理想的家長、理想的學生……我不打算在這裏一一複述作者的教育理想,但我要強調說明的是,作者的這些理想絕不是虛無飄渺的“童話”或“神話”,而是根植於教改現實的理性追求。

以《理想的智育》爲例,作者從八個方面談了他對理想智育的理解。在此列舉四個方面。

第一,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

第二,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把“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體現於教學的全過程。

第三,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面對個性、沒有失敗、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

第四,我心中的理想智育,應該注重協調和諧,融德智體美勞融於一體,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力於“合格加特長”的個性養成。

無論是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還是理想的美育,朱老師都把它放進了教育的大環境中進行闡述,其綜合性和融合性可見一斑。教育界限在每一次的課程理想化中都似乎不着痕跡,理想的智育需要理想的德育,更需要理想美育、理想的勞動教育和理想的體育。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教育就好比是一朵花,而每一門學科就是這朵花上的一個花瓣。我們應綜合地來看待這些學科,而非從大排到小,甚至忽略其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理想的學科應該客觀看待和謹慎進行學科滲透和學科整合。這樣理想才能更理想。

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帶給我的靈感和激勵將隨着我的文字流暢成我的所得,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最近我讀了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彙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爲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

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爲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爲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着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說,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爲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雙贏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說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爲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爲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作爲一名新時期的教師,在自己還很迷茫的時候我讀了這本可讀性很強的書。是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讓我審視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讓我尋找到一條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自從跟隨閱讀地平線計劃,走進兒童母語教育後,漸漸感受到兒童母語教育,不僅需要家教,更重要的是需要師教,這一重擔就在於我們一線的老師,尤其是國小語文老師的工作是否到位。因此,身爲教師的我們,自己要先讀書,再自然而然的帶着我們學生們讀書,將人類源遠流長的精華運送給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這是一種責無旁貸的義務,更是一種無以言說的幸福和美麗的事情。

寒假用心讀了一本教育專著《新教育之夢》。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裏也是以“德”爲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爲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爲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活動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有個學生,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爲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三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後第二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隨後,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並且不時地在班級裏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這個孩子也更是幹勁十足。最後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爲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作爲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理想智育”的美好境界。比如說,隨着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獲取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很多學生家裏添置了電腦,上了網;有的學生的知識面絕不亞於教師,甚至有些高年級學生知道的東西比有的教師還要多。在這種形勢下,就要求教師在教育的同時,也要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做到以前常說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教學改革,同樣也需要我們教師具有創新精神,不能單靠以往的“經驗”來進行一如既往的教學。這也正如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三、甘願做“新教育”的有心人

當讀到“一個優秀的教育家,應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人,應該是一個教育上的有心人。一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是個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無心就不能成功”這段話時,我內心深感慚愧。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爲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說的那樣“這些‘火花’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爲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爲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爲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爲,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4

這個假期,我按照學校的讀書要求,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個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爲深刻的闡述;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領悟到了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我存在哪些不足,應該怎樣改進與提高,下面僅從幾點加以交流:

一、 德育方面

讀完此書,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標過大,沒有持之以恆,導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後的德育工作中我爭取做到以下幾點:

1、 將德育目標細化、生活化。

根據本班學生年齡特點及日常出現問題,制定班規、班訓。比如說:在上課時,要認真聽講、不氣老師、樂於幫助同學,回到家裏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等等,讓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將德育落實到實處。

隨着年齡的整張循序漸進地設置德育目標,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德育目標的體系。

2、 讓學生與書本爲樂。

繼續完善班級圖書角,建立“書香班級”,讓學生堅持讀書,寫讀書筆記,有自己的座右銘,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從書中的心靈的慰藉,從書中到生活的,從中淨化自己的心靈,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學培養。

二、 智育方面

1、 繼續注重培養孩子能力。

《教育參考》20xx年第4期的評論員寫下了這樣一席話:“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活動關注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這當是對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註釋。很慶幸自己從教十年以來,一直不喜歡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喜歡這種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成績,我不喜歡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是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鍛鍊孩子的能力,雖然,這樣可能暫時成績,但絕會爲孩子今後的德育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基礎。

2、

在課堂教學中,我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儘量做到因材施教,運用“教育”,讓每個孩子都到學習的成功感。“讓每個孩子都擡起頭來!”“用成功激勵孩子獲得更大的成功”。發現每個孩子的特長,讓他們有自己的個性。

正如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趣,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的教師,不但應該滿懷激情,要有創造力,有責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對教育事業的愛,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來的教育教應該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學生、愛教育。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教育事業,教育事業也會愛你,你才能獲得事業上的樂趣。你愛學生,學生也纔會愛你,也纔會讓你去和他們交往中忘記了外面的世界,忘記了生活的煩惱。

最後,讓我用文中的話結束此次交流:

我從古老的童謠中走來,韻味悠長的童謠裏浸潤着愛的音符;

我從青春的腳步中走來,且行且吟的腳印裏灑滿了愛的陽光;

我從生命的花圃中走來,奼紫嫣紅的花朵上掛滿了愛的露珠……

此生,我將註定爲愛忙碌,猶如屋檐下面築巢的春燕。

讓我們爲愛忙碌,用愛造句!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教育因爲有了理想而更有目標,更有理性,《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理想因爲有了教育而薪火相傳,色彩斑斕。”“我們不僅要把理想播在學生的心中,更要把理想珍藏在自己的夢中!”捧讀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一書,我有深深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朱教授懷着一顆對教育理想的赤誠之心,以詩一般的語言向我們描述着“新教育”的理想境界。“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做“理想教育”的追求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在離開學校的時候,帶去的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帶着他對未來社會的理想的追求。教授強調也只有教師的社會責任感才能塑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要有擔當,要勇於承擔面對社會教師所應該擔負的責任,有社會擔當的教師纔會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存心境,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的人。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爲,“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於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複,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所以,“對一個教師的成長來說,堅韌不拔的意志力非常重要。”

二、做“理想教育”的探索者。

在書中,朱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者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只是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反戰,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心”花開處,夢想成真》。通過智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並具備持久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情感、堅韌的學習意志,爲他們今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智力和能力的基礎。”

海納百川,纔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着《新教育之夢》。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她,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書中提到的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們這些一線教師眼睛一亮。讀完此書,我一下子被書中那句“中國小搞教育科研,就是應該從記錄自己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開始的,把這一串的‘珍珠’串起來,那就是一條非常美麗的項鍊。”樸實的話深深的感染與震撼了,我們平時不是一直在講科研先導、科研興課嗎?如果我能從教育隨筆,教育日記開始,那不是最真實的科研嗎?從那時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

又一次偶然間,我無意中打開了“行知論壇”和“教育在線”,我看到了論壇上很多老師的隨筆,我用心的讀了幾篇,就被老師們精彩、真實的文章打動了,他們對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獨到的見解令我佩服,他們對教育的執着與真情令我感動。在和學生的心靈溝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將自己融在學生中的快樂,在激情飛揚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動,是教育隨筆,教會我更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在這樣的學習與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是師生一起成長,所以,我也一直問自己,在課堂上,我真的關注學生的心靈,體現教育的平等與民主了嗎?在課後,我注重教學的反思並落實在以後的教學中了嗎?教育隨筆我堅持寫了嗎?在這樣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將自己定下的目標忘卻——從關注學生心靈開始,記下自己教育中的點點滴滴,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和學生一起成長!這將是我長期而永恆的追求!

感謝《新教育之夢》,她,讓我心隨激情飛揚,夢隨理想共舞,此時我又想起了葉瀾教授的愛: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一片綠葉,每一片綠葉下面都是一個綠色的心靈世界。我願意做一把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和學生一起成長。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新教育來了,猶如晴空的響雷挾萬鈞之勢來到了舞鋼,也來到了我們的學校,聽報告、讀書、寫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師的一種標誌,我們學校的老師每人發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閒暇之餘捧起了心中的夢想細細入味。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懷揣着激情和夢想,從學生跳上講臺去追尋自己的夢,也是從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夢想就像是被針輕輕的次過的氣球,再也無力膨脹,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滅的激情還有就是謀生的本能,對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來,失去了那股鑽研到底的勁頭,原來教育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抄寫與練習,原來心中的神聖地位也被考試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發問是什麼改變了教育?還是教育改變了什麼?所幸的是在內心的希望並未完全破滅的時候新教育來了,感謝朱永新的新,感謝新教育的新,正是一個新字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說的那樣,堅持上路,就會收穫奇蹟,就會遇到慶典。爲了心中的夢想,只要學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們不是也會笑得更燦爛一些嗎?又有誰會在意那慶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圓自己的教育之夢。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10篇朱永新認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閱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說,只有閱讀才能使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書中有很多生動的實際事例,下面兩個篇章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學會欣賞”,書中講述的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被髮掘的故事: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從撿到的一本雜誌裏,發現一篇另他十分觸動的文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爲生活的苦悶而信手塗鴉大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爲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教師當然不可能個個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雙發現的慧眼,但是,我們的校園裏可能有無數個托爾斯泰。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就會爲無數個學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

有人說,欣賞是一種善良,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悅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至。”其實,欣賞不是施捨,不是恩賜,欣賞之善總是不經意間自然流淌,是無功利心的真誠讚許,是長者對幼者的呵護,是智者對智者的敬佩。

欣賞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沒有高深的學問、繁雜的技巧。對於欣賞者來說,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溫馨的撫慰,都可能讓欣賞者銘記終身,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如果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摸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語與母語並重”,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好母語無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在網絡語言、世界級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語,不懂英語難以進入世界的主流。現在我國進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實很一般,主要是他們懂英語,但我們喝多很優秀的任務因爲不懂英語而無法將自己展示給世界。其實,語言教育的文化功能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是交際、交流的工具,也與語言體系合而爲一實現了文化的傳遞。雙語教學,重在運用,當然首先是熟練運用中文,掌握好我們的母語,在此基礎上強化英語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技能。

人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雙語的語言訓練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教師要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來因材施教。閱讀書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抄寫單詞,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選擇單詞;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選擇不同的內容。語言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經過長期練習才能習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語言學習就很困難。因此,英語教師等要儘量設置雙語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感受和運用語言。雙語教學中,“說”的能力尤爲重要,這是適應社會、發揮自己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多給學生“說”的機會,別太在意學生語言結構的對與錯,要鼓勵他們多用雙語進行交流、學習。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爲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新教育》,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

我們所提到的新教育,雖然有幾年時間了,但它還處在實驗階段,這也只是一項教育實驗,我覺得教育實驗的目的,不是在於發明一種方法,教師能在同樣的時間內教兒童更多的東西。更確切地是要給兒童展現自己的各種能力,並且如何在他所處的世界中從物質的和社會的兩方面練習這些能力,使他成爲一個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新教育來了,猶如晴空的響雷挾萬鈞之勢來到了舞鋼,也來到了我們的學校,聽報告、讀書、寫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師的一種標誌,我們學校的老師每人發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閒暇之餘捧起了心中的夢想細細入味。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懷揣着激情和夢想,從學生跳上講臺去追尋自己的夢,也是從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夢想就像是被針輕輕的次過的氣球,再也無力膨脹,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滅的激情還有就是謀生的本能,對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來,失去了那股鑽研到底的勁頭,原來教育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抄寫與練習,原來心中的神聖地位也被考試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發問是什麼改變了教育?還是教育改變了什麼?所幸的是在內心的希望並未完全破滅的時候新教育來了,感謝朱永新的新,感謝新教育的新,正是一個新字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說的那樣,堅持上路,就會收穫奇蹟,就會遇到慶典。爲了心中的夢想,只要學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們不是也會笑得更燦爛一些嗎?又有誰會在意那慶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圓自己的教育之夢。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新教育之夢》一書,給了我深刻的感觸,也激發了我內心深處蘊藏的那份渴望。“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着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儘管說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有些遙遠,但我們生活着就要懷有夢想,工作着還要編織理想,並努力去實現理想。

一、 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都把德育置於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全面發展的內容裏也是以“德”爲先。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從中可以看出,德育的確應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惑不解的問題。比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南轅北轍;有些家長對子女的缺點或錯誤熟視無睹,甚至寵愛有加,那教師的教育還能起作用嗎?又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文化和道德相脫節的現象”。看來,德育要深入人心,深入到每個家庭,只有建立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絡,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爲本”的共識,建築起堅不可摧的 “人格長城”。那如何使學生自覺地創造“真善美的人格”呢?作爲教師,理所當然地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任,努力做“理想德育”的追求者。教師應該爲學生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環境,開展各種自然的德育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例如在我校,每年開展的“學雷鋒獻愛心”活動,傳統節日的紀念活動和“書香校園”讀書節等,的確使學生的心靈在環境中得到淨化,人格得到薰陶,從而逐步克服自身的缺點,逐漸完善自己。

在德育過程中,教師還必須和學生有一種平等的溝通,一種平等的探討,一起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培養德性。德育需要一種寬鬆、寬容和溫馨的環境。例如我班上的小豪同學,生性懶散,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學習上更是“得過且過”。我也曾經爲他的不努力而大動肝火,傷透腦筋。升入四年級時,他的成績是班上最後第三名。不管是語文還是英語,只要是背和記的內容,他就學得很吃力。但是我發現,他對數學卻很感興趣,每次數學測試都能得到很好的分數。於是,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奧數競賽中,我鼓勵他參加比賽。後來居然得了獎,從他興奮的眼神裏,可以看出他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和漸漸樹立起來的學習自信心。隨後,我耐心地引導他明白“人一己百,奮起直追”的道理,並且不時地在班級裏表揚他在學習上的每一點進步。同學們都十分羨慕他,而小豪同學也更是幹勁十足。最後期末考試,他的各門成績都及格了。他高興,老師高興,同學們也高興。從這一事例上,我更能真切地體會到“平等”在師生之間所處的重要性,失去了“平等、溝通”,失去了“鼓勵、表揚”,特別對於一些常常犯錯的學生,往往會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併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從而放棄了努力。

二、 積極做“理想智育”的探索者

在傳統的智育中,教師是真理和知識的化身,是無所不能的聖人;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空蕩蕩的大腦中裝知識。於是,“一日爲師,終身爲父”顯得順理成章;於是,“填鴨式”“滿堂灌”也變得自然而然……其實,這樣的智育是有害的,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也是非常不利的。在書中朱永新教授明確指出:“知識不過是智育的載體,學生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所得到的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是給學生進行智力體操的訓練,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得以發展。作爲教學在第一線的教師,更應該積極去嘗試,去摸索,去總結,去反思,因此,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用精彩與快樂去吸引學生,讓課堂充滿生氣與活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智育”。

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近段時間,我有幸捧起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讀着、品着、感受着、也思索着。讀完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當朱永新老師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身爲一名教師,自己離理想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師靠攏。

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但是,由於這些行動是中國教育相對缺少的東西,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動簡單的可以用聽,說,讀,寫,網絡,課堂來闡述,我們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關注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斷的成長與變化的,我們怎麼可以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應該是不同的,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珍惜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啓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爲我所範,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斷進步。我們要向朱永新老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理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會自我學習的教師。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近段時間,我利用休息時間拜讀了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之夢》,細細地品讀着、也思索着。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語言清新而又樸實,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爲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爲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

因爲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爲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

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爲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爲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啓示,爲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

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給了我警示和啓迪。我們教師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朱永新老師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身爲一名教師,自己離理想教師還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師靠攏。

新教育意味着一種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詩意,一項教育行動。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育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內涵,但是,由於這些行動是中國教育相對缺少的東西,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動簡單的可以用聽,說,讀,寫,網絡,課堂來闡述,我們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關注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斷的成長與變化的,我們怎麼可以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應該是不同的,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珍惜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啓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裏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

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裏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啓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爲,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

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爲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爲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

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啓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爲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裏屬於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爲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並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後的實踐和追求。因爲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麼?那就是我願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今天,我終於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找到了追尋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訴我們:“要挖掘你生活中、職業中的內在魅力。”

教師,作爲國小教師這一職業可能永遠達不到職業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個優秀的、理想的教師,一定會在自己的內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細想一下,我們的心態一般都比同齡人要有活力很多,這是我們的職業,我們的孩子給予我們的美麗,是孩子們影響着我們,帶動着我們,年輕着我們,使我們的青春延續再延續......

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之後,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麼辦?不再問自己還要教多少年書?因爲我知道了“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

朱教授說“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後重複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個實實在在的教師: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老師;一個自信、自強、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挑戰自我的老師;一個善於合作,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我相信那必將是一個永遠年輕老師。

花兒不會因爲畏懼凋謝而後悔綻放,小溪不會因爲畏懼乾涸而放棄流淌,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陣子”,它們都知道抓住每個最精彩的“一陣子”去贏取一輩子的生存價值。

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懷着“新教育之夢”譜寫自己輝煌的“一輩子”!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前一段時間有幸讀了《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爲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着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

自己的職業是老師,因此理想的教師也是讓我特別關注的部分。書中講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對照這裏提到的要求,我身爲一名教師,覺得離理想的教師的距離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學習。這也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氣餒,要總結失敗的原因。要完全做到書中所講的八點,當然這個過程是非常艱難的。但是隻要有這方面的意識,通過自身的努力,會慢慢向理想的教師靠攏,縮小其間的差距。

不過在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極有愛心的教師。因爲愛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師愛學生,一個佷重要的表現就是相信每個學生。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而且每個孩子的潛能是不一樣的。有人可能認爲潛能是要靠練習來挖掘,而我認爲孩子的潛能要靠愛來挖掘。我愛我的學生,常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某一天一個學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兒子,要是自己的兒子割破了手,我會怎麼樣?接下來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學生也覺得你真的是很關心他。以後不管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會找你訴說。師生關係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愛。所以說只要肯愛學生,就會換來更多的愛。

教育離不開愛。愛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說的那樣: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作爲一名教師,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學生。我們的工作和任務是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師應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愛學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裏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輕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進而憤世嫉俗。現在的學生普遍在家裏被父母長輩溺愛慣了,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多而新潮,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第一階段的逆反心理很強,經不起教師的批評和責罵。所以只有尊重我們的學生,尤其是學生的人格,才能擁有一羣燦爛的健康向上的學生,也才能爲學生所尊重。

教師愛學生,其次,要相信每一個學生。爲人師表還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夢》上所說的換位思考。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一件事情,從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卻未必沒有可諒之處。

對於個別學生總無法及時完成作業,對於老師而言,這就是一個不認真至少是不重視學習的學生。然而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或許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客觀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這個學生可能上課沒聽懂,作業不會做。也可能是作業量超出了他能負荷的範圍。作爲教師,應設身處地思考,才能解決問題。時時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誡自己,做到爲人師表,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贏得尊重,贏得信任。

理想確實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許很難,但它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前進的階梯,這樣不斷前行纔會讓我們不斷進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點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斷前行。《新教育之夢》將時刻警醒着我們去做一個新時代的理想教師,培育一羣新時代的理想學生。教育的未來充滿陽光。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五月份,幼兒園裏組織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會上一位老師精彩的交流與推薦使我對朱永新老師的《新教師之夢》產生強烈的拜讀興趣。會後,從網上購買了此書,《新教育之夢》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看完後,我的腦海如同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久久不能平息。

朱永新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他是全國政協常委,教育部教師專家委員會會員。《新教育之夢》,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這十個方面構成了校園教育的所有方面,並形成了他倡導的教育是“爲了人的一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爲了一切人(學校、教師、校長、學生、家長)”的理念和追求。在文後收錄了《新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個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開題會是在張家港高級中學舉行的。新教育實驗課題有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應用雙語,建設數碼社區和創建特色校園。現在這個已經在全國各地實驗推廣。

《新教育之夢》一書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以下幾個方面:

1、理想的德育:

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在自然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行、讓學生與書本爲友、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爲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重視心靈的溝通、教給學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爲本”的共識。從而,使全社會形成時空交叉影響的德育優勢力量,使學校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使學生感悟道德的境界,昇華自身的人格。

2、理想的智育:

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智育應該是充滿民主精神,注重實踐性,更新學習工具,拓寬智育途徑,激發創造,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活動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樂,終身擁有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的世界觀。從某種意義上講,智育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讓人成爲“人”的手段。

3、理想的體育:

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體育應該能體現奧林匹克精神,磨練學生的意志,學會公平、公正的觀念等,使學生能自我調節、自我完善,養成誠實、堅忍不拔的品質。正如朱教授所說的:如果你想擁有健康的心靈,如果你想擁有強壯的體魄,如果你想擁有成功的人生,請參加體育活動吧……

4、理想的美育:

美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價值,更是一種心靈的體驗;美是創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自然美育”、“生命美育”、“生活美育”、“藝術美育”、“立體美育”、“示範美育”、“精神美育”、“創造美育”。旨在讓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藝術,熱愛生命、激揚生命,激發創造的衝動與慾望,做生活的強者與生活的主人,走向美麗的人生。

5、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

朱永新教授認爲,首先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勞動者,然後才能使他們成爲優秀的人才。理想的勞技教育,應該培養學生以勞動爲榮的觀念和態度,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勞動實踐活動,形成良好品德和個性心理素質。

6、理想的學校:

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學校應該是一所有特色的學校、一所有品位的學校,應該有一個富有人格魅力、有遠大理想的校長,一支創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師隊伍,一批善於探索、具有良好習慣的學生,一個面向所有學生的校本課程體系,一個永遠對學生開放的圖書館和計算機房。優質的學校是人才的搖籃,是孩子們的天堂,也便是朱永新教授心目中的理想學校。

7、理想的教師:

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一個勤於學習的教師,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教育是永恆的事業,全體教師的追求,會在校園裏燃起理想的火花,從而使我們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8、理想的校長:

朱永新教授認爲,未來中國的教育家首先將從無數優秀的校長中誕生。理想的校長應該是一個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珍惜學校的名譽勝過愛護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具有獨特辦學風格、有極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於協調上下左右關係、重視教育科學研究、能給教師創造輝煌舞臺、能使學校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的校長。

9、 理想的學生:

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學生應該熱愛生活、朝氣蓬勃、積極進取、敢於創新、自信自強,應該有廣泛的興趣和愛好、善於與人合作、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學生的發展與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教育的真諦是要把學生塑造成未來社會的頂樑柱,而未來社會的頂樑柱就需具備以上的優秀素質。

10、理想的父母:

由於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形成了家庭教育的誤區。爲了更好地教育好孩子,必須更好地提高父母的素質。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父母應該有着和諧的家庭關係,以平等的身份來對待孩子,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善於挖掘孩子的潛能,決不吝嗇自己的表揚和鼓勵,富有教育機智,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從而讓孩子輕鬆、自由、愉快地成長。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

英國有一個退休老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啓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爲,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爲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爲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獲得啓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朱教授在書中說,讀書需要良好的環境,也需要條件的便利,因爲便利會使讀書變得輕鬆愉快。朱教授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所帶來的愉悅。比如在美國,你只要持當地人寫給你的信,就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還書也無需辦理什麼手續,尤其是社區圖書館,門口都有一個還書的箱子,順手將書往裏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裏一個開放的空間,供學生隨時閱讀。這樣,既省卻了煩瑣的借閱手續,又沒有了開放時間的限制。有人擔心如此狀態有可能造成圖書的丟失。但朱教授卻說:“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書拿回自己的家裏,說明他非常喜歡這本書。孔乙己還說竊書不算偷呢,孩子愛書就更不是什麼壞事情了。”

讀了《新教育之夢》我才明白愧疚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分數”。原來我一直沒有走出分數的陰影,一直滿足日常經驗的簡單歸納,這樣是永遠不能提高我的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我想到了朱永心教授所說:“理想的智育,應該使教學活動走出分數的誤區,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成爲人類文明之火的傳薪者”想到此我很難過,我們多少教師再走我的路,這種平庸教師所走的路,爲了分數我們失去的太多,醒醒吧老師們,請你們讀一讀〈新教育之夢〉吧!他能給你許多啓迪。追尋理想劉國雲我幾乎是帶着一種近乎虔誠的崇拜打開《新教育之夢》的,因爲,在此之前,隨着學校新教育實驗的逐步開展,我已對“朱永新”這個名字有了一定的瞭解。即便如此,讀完〈引言〉部分時,我仍然被朱教授那追求教育理想的執着和熱誠所打動。書中沒有高深的理論,沒有艱澀的專業術語,一如一位長者亦或一位你熟悉的朋友與你相對而坐,侃侃而談,使你由“迷惑”至“釋然”。

你完全感受不到啃教育理論專著的倦怠,讀着讀着,與大師的對話竟真讓人手不釋卷,難怪這麼多中國小教師喜歡上了它。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對如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多少有一些體會,然一口氣讀完〈理想的教育〉這一章時,才真正感受到朱教授倡導的“建築人格長城”的魅力。他說“道德教育應該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們與孩子們的交往中。”我想,這也許就是“無痕的教育”吧!可是我們的教師似乎已習慣於說教、灌輸,到頭來苦口婆心嘴脣磨出老繭仍收效甚微,思品課教學〈遵守紀律〉,學生們卻在底下大聲喧譁;語文課告訴孩子們要學會“給予”,可孩子們卻紛紛質疑,認爲這樣會被認爲是“傻瓜”。“左耳聽,右耳冒”的現象常常困擾着每位教師,爲什麼呢?我想,最主要的還是因爲我們沒有找到讓學生樂於接受的途徑。朱永新教授認爲理想的德育,應該“讓學生與書本爲友”“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藝”“注重爲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重視心靈的溝通”,還要教給學生“自警、自我、自勵”。這無疑給我們指明瞭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徑。也許這只是一種理想化的教育,但是我卻堅定地認爲:“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這種感觸尤爲深刻。

課程改革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開展,我爲此歡呼、振奮,更是把新課程標準讀得爛熟。結合自己課堂實踐,以及研究名家的課堂教學,我在自己的教學中依照新課程標準,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每當有一位“差生”真誠的對我說“老師,如果我有不會的地方,就問你好嗎?”,我的心裏就有一絲欣慰,就有一種成就感。每當我的學生在作文裏寫道:“語文老師總是耐心的引導我們,一直等到我們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說:‘你真笨!這題是這樣的,記住了!給我多寫幾遍。’”時,我就很滿足。可是,現實往往會在追尋理想的路上,設置了許多障礙,讓我一次次的苦思冥想,不得其解。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新教育來了,猶如晴空的響雷挾萬鈞之勢來到了舞鋼,也來到了我們的學校,聽報告、讀書、寫感想成了新教育老師的一種標誌,我們學校的老師每人發一本朱永新的新教育,閒暇之餘捧起了心中的夢想細細入味。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其崇高建立於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曾幾何時,年少的我懷揣着激-情和夢想,從學生跳上講臺去追尋自己的夢,也是從那一刻起,心中的教育夢想就像是被針輕輕的次過的氣球,再也無力膨脹,剩下的只是日益被磨滅的激-情還有就是謀生的本能,對教育的人士也停留下來,失去了那股鑽研到底的勁頭,原來教育就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抄寫與練習,原來心中的神聖地位也被考試蒙上了灰色,也曾深深的發問是什麼改變了教育?還是教育改變了什麼?

所幸的是在內心的希望並未完全破滅的時候新教育來了,感謝朱永新的新,感謝新教育的新,正是一個新字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曙光,是我自己找到了方向,正如新教育人所說的那樣,堅持上路,就會收穫奇蹟,就會遇到慶典。爲了心中的夢想,只要學生得到的更多一些,更全一些,更高一些,更美一些,我們不是也會笑得更燦爛一些嗎?又有誰會在意那慶典是否隆重呢?

走自己的教育之路,圓自己的教育之夢。

在局長和校長帶領下,我們去石家莊市新教育實驗學校去學習,聽了晨誦課、繪本課、還觀看了新教育成果展示,很受啓發。之後校長又給我們買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書,細讀了以後對新教育實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事業發展爲起點,以六大行動爲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爲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基本思想是:

一、新教育的核心理念: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

二、新教育的價值取向:“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

三、四種精神:1、追求理想的執着精神。2、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3、共同前行的合作精神。4、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

四、五大理念:1、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2、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3、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4、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5、讓師生與人類的崇高精神對話。

五、四大改變:1、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2、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3、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4、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

六、六大行動:1、營造書香校園。2、師生共寫隨筆。3、聆聽窗外聲音。4、培養卓越口才。5、構築理想課堂。6、建設數碼社區。

通過閱讀和學校的實驗有以下-體會:

朱永新教授認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他說,在學校就要讀書,讀書就意味着教育,學校就是一個師生共同讀書的樂園。而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水平又直接受教師的讀書興趣與水平的影響。教師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晨誦—午讀”(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閱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實驗在我校開發較早也是迄今爲止最爲成熟的一個項目,無論是那些開啓黎明的美麗詩歌,還是那一本本被反覆甄選出來的經典着作,都被孩子們、甚至我們老師深深的喜愛、着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爲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

另外,朱永新教授認爲,教育與理想是一對孿生兄弟。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人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人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重要特點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爲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理想樂園,成爲教師實現專業發展的舞臺,成爲學校提升教育品質的理想平臺,成爲學生、教師、學校共同反戰的理想空間。人的理想層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認爲,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爲自己設置一個一生爲之奮鬥的目標,才能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才能不斷進行自我挑戰,與理想堅守,以智慧的行動、堅韌的行動,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說的那樣,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纔有奇蹟。

教育永遠沒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無止境的探索中建構自我,在永不停步的發展中壯大自我,教育永遠是一個美麗的夢,是我們每個教育人擁有的夢,我將與新教育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尋教育之夢,讓教師與學生真正能夠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這個假期在帶孩子的閒暇之餘,我又重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一書,作爲一位年輕教師以及年輕媽媽,這本書的每個章節都給我了很多啓示,很多思考,強烈的共鳴讓我愛不釋手。

每次我拿起書,其實讀得最多的就是第一章:理想的德育。書中寫到,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爲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爲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有價值有所理解併產生強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隻受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爲非作惡愈大。”可見,德育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

作爲一個國中的班主任,我尤其感到德育的重要性,我非常贊同書中寫的:“道德教育應該存在於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與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們與老師們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現在的社會,我們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全家人寵溺的同時,這些子女大多都以自我爲中心,不會替別人着想,他們缺乏一種和別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們不知道如何去處理矛盾,不知道如何面對挫折,不知道如何去處理衝突。還記得在處理一位內宿生因爲宿舍違紀到達走讀要求一事時,他的母親和我談到,他的孩子在國小時很聽話,和同學們也相處得很融洽,怎麼上到國中一下就改變了這麼多。我在和她談完國中孩子的變化之後,又提到,以前國小時,儘管也是生活在一個集體的環境中,但是孩子們都是早上7點到校,下午5點放學回家,期間的大部分時間也主要是在上課和寫作業,其實和同學之間的交流還是很少,不像現在住校了,同學們的吃、住、行都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對於這些經常以自我爲中心的孩子們,真的比較容易產生衝突和矛盾,而他們中有相當多的人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衝突和矛盾,需要他們在老師和父母的引導下,在孩子與孩子之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學會尊重、學會寬容、學會交流、學會相處。同時,我也非常重視班會課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活動和遊戲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從當班主任以來,我都充分利用好每一節班會課,在一些班級因爲時間緊張在利用班會課學習時,我的班級依然熱鬧非凡、掌聲不斷,笑聲四起,我希望在這些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德性,讓他們學會做人、懂得感恩,能擔當自己的一份責任。

在理想的德育這一章中還提到:“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裏用兩種聲音說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他們歡迎沒有教育痕跡的交流,歡迎沒有心理距離的對話。”是啊!我們老師面對的是充滿求知慾、對老師崇拜、信任的孩子,即使有的孩子學習習慣沒有很好的養成,思維能力可能也不太敏捷,學習成績暫時不太理想,甚至有個別學生行爲習慣也令老師頭疼,但因爲他們是孩子,是我們的學生,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資格去傷害他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他們平等的溝通,嘗試着走進他們的心靈和他們對話。教育需要寬容,教育需要等待,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其實在學生形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在接受教師表揚和欣賞中,會自覺地把自己的優點無限放大,對自己表現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優秀,一些不良的品行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其實每個孩子都有積極成長的傾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希望別人關注自己。現在想想,我們大多數老師在給孩子做思想工作時,或許總愛揪着孩子的缺點不放,老是想着如何減少孩子的缺點,因爲缺點少了,優點自然越多。其實我們老師的思想也應該多改變,不是減少缺點,而是直接增加孩子的優點,因爲優點多了,缺點自然就少了。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孩子的優勢和閃光點上,而不是缺陷上,多一些表揚和鼓勵,從而更好的推動孩子內心中那種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

第五章:理想的勞技教育,也給了我很多的啓迪,書中提到:要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關鍵要在勞動實踐中進行。“如果父親沒有教給兒子謀生的手段,那等於教他成爲一個賊。”這是猶太民族倡導和幫助孩子自立的永恆的教義,這又何嘗不給我們的教育以深深的啓迪呢?對於每一位深愛自己孩子或學生的父母與教師來說,應該學會讓孩子和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和學生承擔必要的勞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剝奪了孩子和學生的勞動權利就等於使他們喪失了成長的機會。而放手讓孩子適當的參加勞動的實踐,使他們具有最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勞動中學會尊重他們、理解他人,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而如今班上還有部分孩子,每週都把積累一週的髒衣服帶回家讓父母幫自己洗;做值日時,怕髒怕累,磨磨蹭蹭,想逃避的孩子還大有人在;而每逢開學和放假時,總有一批同學因爲自己不會整理行李物品,而讓父母在宿舍張羅,自己站在走廊聊天、玩手機的更是屢見不鮮,這時我得爲一些自己獨自到校,自己整理牀鋪衣物的孩子們點贊,你們真的是太棒了!而要改變目前絕大多數學生不愛勞動、不會勞動的現狀,我們必須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做起。

然而說到這,我又想起書中寫到的這段話:一些老師把勞動作爲對違紀同學的一種處罰措施,如罰掃教室或廁所等,這種處罰的方式帶來的消極後果就是使學生把勞動看作一件丟人的事情。這些現象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識。畏懼勞動、逃避勞動成了絕大多數學生的“通病”。確實,自從看到這段話乎,在帶新的班級時,我很慎重用勞動處罰的方式,也擔心會出現朱永新教授所說的現象,確實一部分同學沒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而如何更好的教育那些違紀的同學,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也在不斷改變自己的作法,而我最不希望用的就是一些體罰的方式,雖然有些方式可能一下就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堅信這樣的方式是不深入學生的心靈的,帶來的只是他們對老師的懼怕,短期內不再犯錯,所以目前我還是以談心說理,走進這些孩子的心裏,發現他們更多的優點爲主,雖然這樣的方式會慢一些,但是對於孩子的成長可能更加有利,我也會繼續學習一些優秀班主任的帶班方法,並結合自身的特點,使我的帶的班級更加優秀。

其實每次讀《新教育之夢》,我都會有很多感受,作爲一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的還有非常多,能靜下心來好好學習的時間卻不多,而我也堅信:“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出現在你的面前。”我也會努力以書中理想的優秀教師爲標準來要求自己,希望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讀了《我的教育理想》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細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使我對未來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育的偉大使命是使人們從無知走向成熟。作者書中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也認爲今後的教育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作者從十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理想教育,分別是: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用精闢的語言勾畫了21世紀教育理想的燦爛和輝煌,闡述教育的偉大使命和責任,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信心。

文章中作者從我心中的理想學校開始,用遠大的教育理念深入探尋未來教育理想和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種理想的事業,它是指向未來的。教育藉助於理想才能使人類對教育的至高無上的追求變爲現實,才能使教育由“此岸世界”躍升至“彼岸世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充分把握處於未來社會中心的教育走向,洞悉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使教育得以健康、有序、高效的發展,才能使中國的教育改革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教育的理想是爲了理想的教育。

最讓教師震撼的是書中《理想的教師》一章,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理想和激情,人們紛紛寫心得,抒發感想,表示從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我們永恆的主題。沒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動中洋溢着激-情、詩意,也不可能有優質的教育。爲了未來的教育,我們必須要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光靠滿腔的熱情和遠大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門更應該認真思考,什麼是教育?教育爲了什麼?《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從各個角度,運用了平實而有哲理的語言討論了“教育”這個課題。《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有十五個論題,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從超越現實的理想層面,對教育的主要載體或承擔者所作的應然性追究,包括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等五個論題,這實質上體現了作者的“教育理想觀”。相信無論是教師、校長、學生還是父母看,都有受益。

通讀全書,我們認爲它有如下幾個明顯特點:

第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相結合。

第二,教育理念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實踐性與科學性、整體性與開放性的統一。再次又切入對中國德育改革與創新的關注,提出了中國道德教育目標、內容、方法、體制等創新的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具體構想。

第三,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

第四,教育熱情與教育沉思相結合。

此外,《理想》一書的文風也清新自然,不落俗套。作爲以史見長的學者,作者不追求目前學術界較爲流行的思辯、玄論之風,文筆自然樸實,既無玄而又玄的自我陶醉式的所謂闡釋、推究,又無艱澀難懂、半生不熟的古文式語句,更無洋腔洋調,讀來令人平白生趣,津津有味。讀者可以比較輕鬆地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其基本思想和觀點。而這一點,確實是學術理論界應大力提倡的。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會奏響新世紀中華民族的英雄樂章,理想的教育會開創新世紀中國文明的燦爛輝煌!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品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字裏行間感覺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細流,我順溪而下展現在我眼前的是無限廣闊、無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園。在這教育的伊甸園裏我看到了五個光芒閃耀的花環懸掛在高高的蘋果樹上,它們的名字叫作德、智、體、美、勞。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一位叫布羅迪的英國退休教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啓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爲,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爲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爲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說,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教授獲得啓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我感到很榮幸,因爲我拜讀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園裏屬於自己的那棵蘋果樹。因爲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權利和責任分享朱教授愛的教育、理想教育的夢想,並用它提醒和改寫自己從今往後的實踐和追求。因爲我也有一顆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跳躍的心。如果你要問我的夢想是什麼?那就是我願我的青春永駐蘋果樹下!

《新教育之夢》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翻開《新教育之夢》細讀後,心境如潮,思緒如潮,伴隨着書中描述的教育理念,我彷彿飛翔在一個嶄新的世界。

全書可以分爲兩大部分:一、理想中的教育模式。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一、理想中的教育氛圍

作者以輕鬆、流暢的筆調從人文科學、現實生活、教育實踐等幾方面,對理想中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進行了極爲深刻的闡述;以樸實、通俗的語言剖析、總結了現行的“五育”中存在的盲點和缺陷;以翔實的數據、鮮活的事例論證了中外教育名家的理念精華。

二、理想中的教育角色。

作者懷着對教育的無限摯愛,以科學的態度對教師、校長、學校、學生、父母五種教育角色作了細緻的分析和描繪。以誠懇的口吻對各種教育角色加以定位,並提出相應的要求。

儘管作者將“五育”和“五種角色”安排在各自的篇目中,加以深層次的闡述。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五育”和“五種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枝獨秀”,它們之間,有着千絲萬縷切不可分割的聯繫,甚至可以把他們看作是交融、糅合在一起的“合體”。而這個“合體”的血液便是:“以人爲本、以學習者爲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客觀地分析了現行教育的現實和困惑之後,作者理智地批評了舊觀念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構築了新時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城牆。

《新教育之夢》既沒有空泛地說教,也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神祕,作爲教育理論專著,這是極爲難得的。更爲可貴的是,作者以獨特的眼光從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諦,並運用通俗的手法表達出來,催人反思。

粗讀全書,可以觀賞到新穎的教育理念。細讀全書,可以理解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品讀全書,又可以在教育觀念上感受到巨大沖擊,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震撼。回味全書,則可以清楚地體會到:成功的教育就是生活本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