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範文(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7W

9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範文 篇1

這學期學校不少年輕教師進行了物理優質課比賽,我有幸參加了聽課,受益匪淺,感受很深。現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9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範文(精選3篇)

首先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位教師的組織教學活動。各位教師採用各種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迅速進入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我想,我們的組織教學也應引起我們自己的重視。雖然我們與學生相處時間長,比較熟悉,但也應該在課前與學生多交流,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第二,教師能以學生爲中心而不是以教材更不是以教師爲中心來進行教學設計。課堂自主性強,實驗開放性強沒限定學生如何做,而是給他們一些器材,放開手,讓學生來設計並動手完成整個實驗。

第三,各教師教學方法靈活,在教學中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本次聽課中各位教師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同桌討論等方式,鼓勵學生自我學習、創新學習。

第四,利用實物透影儀進行展示。展示學生的實驗過程,或以紙條的形式將一個個數據展示,學生一目瞭然,從數中分析並得出實驗結論,整個過程中是學生交流的平臺,也是老師指點的平臺。

總之,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只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好的課堂調控能力,精心設計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把握深度,都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纔是這次活動的重點,我將借這次活動的東風,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

9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範文 篇2

今天看了吳正憲老師執教的《小數除法》視頻課,吳老師課堂的特點是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顯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這堂課上,吳老師充分放手讓學生進行展示和操作,通過思考、動手分、記錄過程、總結方法的活動,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到數學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分錢”到“分水果”,“分米”“分糖”等行爲,最終了解了小數除法的本質其實就是分計數單位,成功地將一節枯燥的計算課變成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分分分”的課堂,讓我不禁爲之讚歎,也和同學們一樣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

在吳老師的課上,類似“有沒有問題問她?”“你有什麼問題嗎?”這樣的話貫穿了整個課堂,學生們在不斷的提問、思考、解決、領悟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這節課的知識,這是一種自發的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因此,我們也應該着重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引導孩子們多提問,多質疑,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學習習慣。

在這節課上吳老師還充分展示了對於孩子們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吳老師對孩子們數學運算和直觀想象方面進行了充分的培養,如:0。1是由幾個0。01組成的,0。01是由幾個0。001組成的等。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讓孩子們逐步理解了小數除法的本質。在我們的數學課上,有時會因爲急着想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了學生基本數學素質的培養,長遠看來,這樣的做法是對學生無益的。數學核心素質與教學內容相比更加重要,教不完的內容可以明天繼續教。今後我們的課上也應該放慢腳步,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9的乘法口訣評課稿範文 篇3

《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圖所在。這堂課的教學較好的抓住課文的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行朗讀、想象與感悟,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線,走進文本

老師在一開始就拋出了:這個水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神奇)從哪些地方發現它的神奇?這樣兩個問題,雖然簡單,可是卻成爲後來學生學習課文的主要線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水罐發生神奇變化的句子。

教師歸納:

(1)裝滿水

(2)水沒有灑

(3)變成銀罐。

(4)變成金罐。

(5)跳出七顆鑽石

(6)變成七顆星星。這是本文的明線,接着作者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爲什麼水罐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故事,去了解水罐變化的真正原因。課堂上,無論是朗讀還是想象,都圍繞教學的主線展開,爲教學重點(暨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體會逐漸升華的愛心)服務。而文中愛的情感的逐漸升華則是本文的又一條線索,兩條線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可見教師設計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閱讀文本

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這是由文字表層的故事進入文字豐富內涵的主體環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課也體現了以上思想的運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特別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指導。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爲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也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在課堂的結尾,老師有感情地誦讀愛的名言:愛是雨露,――――爲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接着總結:愛不僅在童話的世界裏,也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說說身邊的愛心小故事。全班同學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點點滴滴。

這一環節讓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進行心靈的交流,爲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作爲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又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爲課後作業:複述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四人小組,演一演這一課本劇。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爲課後的行動。

熱門標籤